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ouble-Ring Infiltrometer for <i>In-Situ</i>Permeability Determination of Dam Material 被引量:1
1
作者 Hans Ronnqvist 《Engineering(科研)》 2018年第6期320-328,共9页
Three types of natural soils a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1) a postglacial silt, 2) a glacial till, and 3) a postglacial sand. The former two are soils from embankment dam sites in Sweden, and the latter is a soil from ... Three types of natural soils a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1) a postglacial silt, 2) a glacial till, and 3) a postglacial sand. The former two are soils from embankment dam sites in Sweden, and the latter is a soil from a natural deposit situated in the Swedish east coastal region. In situ Double-ring infiltrometer (DRI) tests are compared with laboratory constant-head permeability determinations. This study shows that the DRI tests conducted on sandy-silty soils are within sufficient range to the laboratory results, to suggest that in situ near-saturated infiltration capacity may be used as a field estimate of hydraulic conductivity (permeability) for this range of soils. In situ infiltrometer testing may be the better alternative when there is difficulty in achieving representative field conditions in a laboratory setting, e.g., for widely graded soils such as glacial ti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uble-ring infiltrometer DRI Hydraulic Conductivity PERMEABILITY Infiltration Rate Postglacial SILT Sand GLACIAL TILL
下载PDF
Double-ring high-frequency common-mode switching oscillation current sensor for inverter-fed machine winding insulation monitoring
2
作者 Lingqing Pan Xizhou Du +3 位作者 Xing Lei Ting Ye Dawei Xiang Hao Li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EI CSCD 2024年第1期106-116,共11页
Insulation failure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s to the unpredictable shutdown of power equipment.Compared to the partial discharge and high-frequency(HF)injection methods,the HF common-mode(CM)leakage current method offe... Insulation failure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s to the unpredictable shutdown of power equipment.Compared to the partial discharge and high-frequency(HF)injection methods,the HF common-mode(CM)leakage current method offers a non-intrusive and highly sensitive alternative.However,the detection of HF CM currents is susceptible to interference from differential-mode(DM)currents,which exhibit high-amplitude and multifrequency components during normal operation.To address this challenge,this paper proposes a double-ring current sensor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magnetic shielding for inverter-fed machine winding insulation monitoring.The inner ring harnesses the magnetic aggregation effect to isolate the DM current magnetic field,whereas the outer ring serves as the magnetic core of the Rogowski current sensor,enabling HF CM current monitoring.First,the magnetic field distributions of the CM and DM currents were analyzed.Then,a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ensor parameters and signal-to-noise ratio of the target HF CM current was established.Finally,an experimental study was conducted on a 3-kW PMSM for verification.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double-ring HF CM sensor can effectively mitigate DM current interference.Compared to a single-ring sensor,a reduction of approximately 40%in the DM component was achieved,which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e precision of online insulation monito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ic shielding double-ring Common-mode current Maxwell simulation
下载PDF
Flow Field Simulation on Double-Ring Radial Flow Reactor 被引量:1
3
作者 Jiang Hongbo Liang Yanhua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2017年第2期104-113,共10页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radial flow reactors(RFRs), the double-ring RFRs possess advantages including lower pressure drop, shorter flow path and greater flow area. According to the Ergun's equation and the c...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radial flow reactors(RFRs), the double-ring RFRs possess advantages including lower pressure drop, shorter flow path and greater flow area. According to the Ergun's equation and the continuity equation, a two-dimensional hydrodynamic model was established to describe the hydrodynamic behavior in the double-ring RFRs. The successive over-relaxation(SOR) method was applied to solve the two-dimensional hydrodynamic model. The flow assignment parameters(T_i) of mass flow in the inner channel to the outer catalyst bed and the inner catalyst bed were optimized by the Powell method. Simulations showed the trend of change in gas distribution uniformity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and the weight hourly space velocity(WHSV) with the variation of reactor size. The model can be used to analyze the reasonability of dehydrogenation reactor design, and it can also provide quantitative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of new double-ring RF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uble-ring RADIAL FLOW reactors HYDRODYNAMICS DEHYDROGENATION SIMULATION
下载PDF
基于圆筒入渗仪的田间膜孔灌土壤入渗参数研究
4
作者 范严伟 唐兴鹏 +1 位作者 史金红 马天花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2-310,367,共10页
了解膜孔灌形成的土壤湿润体尺寸对于设计经济高效的灌溉系统至关重要。采用HYDRUS-2D/3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土壤容重和膜孔直径对12种质地土壤入渗特性的影响。基于180组数值模拟结果,对湿润体运移模型的参数进行了优化。采用田间圆筒... 了解膜孔灌形成的土壤湿润体尺寸对于设计经济高效的灌溉系统至关重要。采用HYDRUS-2D/3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土壤容重和膜孔直径对12种质地土壤入渗特性的影响。基于180组数值模拟结果,对湿润体运移模型的参数进行了优化。采用田间圆筒入渗仪试验和室内土箱试验(文献资料)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湿润半径和湿润深度均随膜孔直径和灌溉时间的增大而增大,而随土壤容重的增大而减小;两者与稳渗率和灌溉时间呈幂函数关系,建立一种适用于不同土壤质地类型的湿润体运移模型;对于特定土壤质地,稳渗率与土壤容重和膜孔直径之间具有良好的幂函数关系,幂函数指数分别为-6.3和1.1,幂函数系数只需1组圆筒入渗仪田间试验即可推求。所建模型计算值与12组试验实测值一致性较好,均方根误差接近于0(介于0.020~0.170 cm之间),纳什效率系数趋近于1(介于0.995~0.999之间),实现了膜孔灌湿润体尺寸模型在田间的实际应用,试验设计简单,方便管理人员进行快速的现场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孔灌 圆筒入渗仪 湿润体尺寸 稳渗率 入渗参数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表层土壤稳定入渗速率的时间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郭天崎 黄明斌 朱谧远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3-118,共6页
[目的]研究土壤稳定入渗速率(f c)的时间变化规律对土壤剖面水分运动和溶质运移的影响,为流域水文循环模型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中国科学院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附近典型的土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利用双环入渗法采集玉米... [目的]研究土壤稳定入渗速率(f c)的时间变化规律对土壤剖面水分运动和溶质运移的影响,为流域水文循环模型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中国科学院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附近典型的土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利用双环入渗法采集玉米地、苹果园和刺槐林地2021年4—10月的f c值。[结果]①f_(c)值空间分布的最大相关距离是7.12 m;②土壤容重与f c值呈显著负相关,而土壤初始含水量与f c值无显著相关性(p>0.05);③4—5月各土地利用类型的f c值随时间增加而增加;6—10月,各土地利用类型的f c值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存在差异,表现为玉米地随时间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苹果园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刺槐林随时间的增加先增大后趋于稳定。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f c值受时间影响显著(p<0.05)。[结论]观测期内,受耕作、降雨、根系活动与土壤干湿交替变化以及枯枝落叶层的影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f c值的时间变化规律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稳定入渗率 双环法 时间变化
下载PDF
Estimation and inter-comparison of infiltration models in the agricultural area of the Mitidja Plain, Algeria
6
作者 Amina MAZIGHI Hind MEDDI +3 位作者 Mohamed MEDDI Ishak ABDI Giovanni RAVAZZANI Mouna FEKI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23年第12期1474-1489,共16页
Infiltr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hydrological cycle, and it is one of the main abstractions accounted for in the rainfall-runoff modeling.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compare the infiltration models t... Infiltr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hydrological cycle, and it is one of the main abstractions accounted for in the rainfall-runoff modeling.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compare the infiltration models that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infiltration rate of the Mitidja Plain in Algeria. Field infiltration tests were conducted at 40 different sites using a double ring infiltrometer. Five statistical comparison criteria including root mean squared error(RMSE), normalized root mean squared error(NRMSE), coefficient of correlation(CC), Nash-Sutcliffe efficiency(NSE), and Kling-Gupta efficiency(KGE)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best performing infiltration model and to confirm anomalies between predicted and observed values. Then we evaluated performance of five models(i.e., the Philip model, Kostiakov model, Modified Kostiakov model, Novel model, and Horton model) in simulating the infiltration process based on the adjusted performance parameters cited abov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Novel model had the best simulated water infiltration process in the Mitidja Plain in Algeria. However, the Philip model was the weakest to simulate the infiltration process. The conclusion of this study can be useful for estimating infiltration rate at various sites using a Novel model when measured infiltration data are not available and are useful for planning and managing water resources in the study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iltration rate infiltration model double ring infiltrometer Mitidja Plain Novel model
下载PDF
田间测定土壤导水率的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7
作者 樊军 邵明安 王全九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6年第2期114-119,共6页
土壤导水率是决定坡地降水入渗与径流比例的关键,也是水分循环和土壤侵蚀模型中的重要参数,国内外对相关理论与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综述田间测定土壤导水参数的几种方法的原理及应用,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人们趋向于应... 土壤导水率是决定坡地降水入渗与径流比例的关键,也是水分循环和土壤侵蚀模型中的重要参数,国内外对相关理论与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综述田间测定土壤导水参数的几种方法的原理及应用,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人们趋向于应用简单快速的测定仪器,降水头方法因为用水少,测定快速,有很大发展空间。盘式入渗仪是一种既简便又可以获得较多信息的测定仪器,可以应用于坡地土壤导水率的测定,应当广泛开展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水率 测定方法 盘式入渗仪 土壤
下载PDF
环式入渗仪测量土壤初始入渗率效果试验 被引量:9
8
作者 张婧 雷廷武 +3 位作者 张光辉 蔡崇法 黄炎和 Yang Xiusheng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0-146,共7页
提出一种环式入渗试验装置,可以在入渗进行一段时间后,通过观测初始入渗水在土壤剖面的分布,估量初始入渗的过程。该入渗环为可拆分的两个半环,以便通过观察入渗水分在土壤剖面的分布估计初始入渗特性。论述了环的构成和测量过程与方法... 提出一种环式入渗试验装置,可以在入渗进行一段时间后,通过观测初始入渗水在土壤剖面的分布,估量初始入渗的过程。该入渗环为可拆分的两个半环,以便通过观察入渗水分在土壤剖面的分布估计初始入渗特性。论述了环的构成和测量过程与方法。同时用有机玻璃圆管装填土样,对比观察模拟真实一维入渗过程。用采自北京的粉壤土和该试验装置进行土壤入渗试验。试验分为3种入土打击能量:1、2、4 kg铁锤,自1 m高处自由落体打击入渗环入土。土壤干体积容积密度分别为:1.2、1.3、1.4 g/cm3。每次试验均向环内注入2 L水,每组试验进行2次重复。入渗环内土壤湿润土体表明,实际发生的土壤入渗为由环壁向环内土壤的径向入渗和由地表向下垂直入渗构成,环壁与土壤剖面间产生的优先流极大地影响了初始土壤入渗率的测量精度。在初始入渗阶段,由环壁向土体的水平径向入渗宽度和由地表向土体的垂直入渗深度近似相等,垂直入渗深度是水平径向入渗宽度的1.001倍。环式入渗仪测得的土壤初始入渗率为模拟真实一维入渗率的3.3倍。研究结果可为环式入渗仪测量结果的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式入渗仪 试验装置 测量效果 侧壁入渗
下载PDF
4种土壤入渗测定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37
9
作者 朱良君 张光辉 任宗萍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3-167,共5页
入渗是土壤的基本物理性状,与降雨产流、侵蚀、非点源污染等过程密切相关,快速、准确测定土壤入渗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以黄土高原沟壑区安塞水土保持综合试验站大豆地的黄土为测试土壤,利用双环、单环、圆盘入渗仪、Hood入渗仪4种方法... 入渗是土壤的基本物理性状,与降雨产流、侵蚀、非点源污染等过程密切相关,快速、准确测定土壤入渗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以黄土高原沟壑区安塞水土保持综合试验站大豆地的黄土为测试土壤,利用双环、单环、圆盘入渗仪、Hood入渗仪4种方法测定了土壤入渗性能,并以双环法测定的稳渗速率、Hood仪测定的饱和导水率、单环/双环和圆盘测定的累积入渗量为基础,比较分析了4种方法各自的优劣。结果表明,单环、圆盘、Hood测定的稳渗速率分别为双环的116%,111%和225%,双环、单环、圆盘测定的饱和导水率分别为Hood的65.8%,75.1%和105%,双环、单环、圆盘达到稳渗时间分别为100,80和30min。说明圆盘测得的稳渗速率、饱和导水率最接近标准值,而且省时省力省水,更适合于野外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入渗 双环法 单环法 圆盘入渗仪 Hood入渗仪
下载PDF
土壤环式入渗仪测量效果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雷廷武 张婧 +1 位作者 王伟 马玉莹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9-104,共6页
土壤入渗率的测量受到广泛关注与研究。环式入渗仪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土壤入渗性能测量仪器之一。模拟降雨法和双环法是目前测量土壤入渗的常用方法,圆盘入渗仪多用于测量土壤的饱和导水率。大量测量结果表明,环式入渗仪测量得到的最可靠... 土壤入渗率的测量受到广泛关注与研究。环式入渗仪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土壤入渗性能测量仪器之一。模拟降雨法和双环法是目前测量土壤入渗的常用方法,圆盘入渗仪多用于测量土壤的饱和导水率。大量测量结果表明,环式入渗仪测量得到的最可靠结果是土壤稳定入渗率,但结果远高于人工降雨测量结果,说明环式入渗测量方法并不准确。环式入渗仪入土过程中,环与土壤间的缝隙为土壤水入渗,提供优先路径是造成测量结果远高于土壤本身入渗性能的重要原因。环式入渗仪测量过程中采用的时间步长偏大是产生入渗率偏大的另一原因。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分析了计算入渗赋值方式和时间步长对测量得到的土壤入渗性能曲线的影响,具体估算了不同时间步长和赋值方式下,在入渗初期可能引起的入渗测量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环式入渗仪 时间步长 测量效果 计算方法
下载PDF
Philip公式确定吸渗率时间尺度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付秋萍 王全九 樊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5-70,共6页
选用直径5 cm和10 cm的盘式吸渗仪,对杨凌土(粘土)和神木砂黄土(砂壤土)两种质地的土壤在1 cm、3 cm6、cm9、cm和12 cm水头5种负压下进行了室内盘式吸渗仪三维吸渗实验,选取Vandervaere公式作为参考模型,对Philip公式确定吸渗率的... 选用直径5 cm和10 cm的盘式吸渗仪,对杨凌土(粘土)和神木砂黄土(砂壤土)两种质地的土壤在1 cm、3 cm6、cm9、cm和12 cm水头5种负压下进行了室内盘式吸渗仪三维吸渗实验,选取Vandervaere公式作为参考模型,对Philip公式确定吸渗率的时间尺度选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两种质地的土壤,在相同盘径下,随着负压的降低,吸渗率随之减小;在相同负压下,盘径越小,吸渗率越大;质地较砂的砂黄土吸渗率明显大于质地较粘的土的吸渗率。从相对误差来看,两种质地土壤吸渗率均被高估;在同一盘径下,随着负压的减小,误差值逐渐降低;即在选取的时间范围内,负压越低,计算吸渗率的准确性越高。对土而言,5 cm盘径下-12 cm水头1、0 cm盘径下-9 cm水头和-12 cm水头时确定吸渗率的适宜时间分别为30-40 s和40-50 s;其余确定吸渗率的适宜时间均应小于30 s;对砂黄土而言,10 cm盘径下-9 cm水头和-12 cm水头时确定吸渗率的适宜时间分别为30-40 s和40-50 s,其余确定吸渗率的适宜时间也均应小于30 s。对于质地较砂的土壤推荐使用大盘径进行盘式吸渗仪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式吸渗仪 吸渗率 Philip公式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水力性质对比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佘冬立 刘营营 +2 位作者 俞双恩 高雪梅 郑加兴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75-179,186,共6页
针对草地、保护地、菜地和茶园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进行了4个压力水头(-9、-6、-3和0 cm)、2个不同盘径的圆盘入渗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不同盘径的圆盘入渗仪测定结果差异不显著,小盘径圆盘更适合用于野外测定土壤水... 针对草地、保护地、菜地和茶园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进行了4个压力水头(-9、-6、-3和0 cm)、2个不同盘径的圆盘入渗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不同盘径的圆盘入渗仪测定结果差异不显著,小盘径圆盘更适合用于野外测定土壤水力特征参数。随着水头的减小,4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稳定入渗率和土壤非饱和导水率呈不同程度的减小。4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的水力学性质差异显著,根据实测资料确定了不同负水头下的土壤饱和导水率和Gardner指数模型参数α,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导水率和Gardner指数模型参数α均有显著影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大、小孔隙对水流的贡献率影响显著,中等孔隙1、中等孔隙2对水流贡献率影响不显著。茶园和草地各级土壤孔隙对水流的贡献率随孔隙尺寸减小而降低,而菜地和保护地小孔隙(孔隙半径0-0.1 mm)对水流的贡献率为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盘入渗仪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水力性质 负水头
下载PDF
盘式吸渗仪吸渗率计算方法比较 被引量:7
13
作者 付秋萍 王全九 樊军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6-62,共7页
选用盘径为5 cm和15 cm的盘式吸渗仪,对杨凌土(粘土)和神木砂黄土(砂壤土)两种质地的土壤在0、-3、-6、-9-、12 cm水头5种负压下进行了室内吸渗实验,分析了不同盘径和负压对累积吸渗量的影响;并选用4种吸渗率公式对这两种质地土壤吸渗... 选用盘径为5 cm和15 cm的盘式吸渗仪,对杨凌土(粘土)和神木砂黄土(砂壤土)两种质地的土壤在0、-3、-6、-9-、12 cm水头5种负压下进行了室内吸渗实验,分析了不同盘径和负压对累积吸渗量的影响;并选用4种吸渗率公式对这两种质地土壤吸渗率进行了计算,以Vandervaere法为参考方法对该4种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时间内,两种土壤5 cm盘径下的累积吸渗量均大于15 cm盘径下的累积吸渗量,砂黄土累积吸渗量大于相同负压下土累积吸渗量;在4种吸渗率计算方法中,无论土还是砂黄土,Haverkamp公式所得吸渗率值与参考方法最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渗率 盘式吸渗仪 计算方法
下载PDF
盘式吸渗仪测定土壤导水率的两种新方法 被引量:16
14
作者 樊军 王全九 邵明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4-18,共5页
应用盘式吸渗仪测定田间土壤导水率具有快速简单的优点,但是测定结果的计算处理比较繁琐,寻求简单的计算方法是广泛应用盘式吸渗仪的关键问题。该文改变盘式吸渗仪测定土壤导水率的三维入渗过程为一维入渗过程,简化了测定结果的计算处... 应用盘式吸渗仪测定田间土壤导水率具有快速简单的优点,但是测定结果的计算处理比较繁琐,寻求简单的计算方法是广泛应用盘式吸渗仪的关键问题。该文改变盘式吸渗仪测定土壤导水率的三维入渗过程为一维入渗过程,简化了测定结果的计算处理。结果显示:两种不同的一维入渗过程达到的稳定入渗率和导水率之间有很好的线性关系,但是三维过程计算的导水率大于一维过程。双套盘吸渗仪一维过程计算导水率与稳定入渗率一致性较好,但是和三维稳态、瞬态方法计算结果之间差异明显,因此在应用这些方法时需要适当调整参数,建议使用双套盘吸渗仪快速测定田间土壤导水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式吸渗仪 一维入渗过程 土壤导水率
下载PDF
用盘式负压入渗仪数据计算土壤导水参数 被引量:18
15
作者 薛绪掌 张仁铎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2-18,共7页
本研究提出了用盘式负压入渗仪 (Discinfiltrometer)测定的入渗数据计算土壤导水参数的一种新方法 .该方法可以用大于 10min入渗时间的任何入渗率数据计算土壤导水参数 .一种迅速准确的数值迭代法被用于解所得的高度非线形的方程组 .新... 本研究提出了用盘式负压入渗仪 (Discinfiltrometer)测定的入渗数据计算土壤导水参数的一种新方法 .该方法可以用大于 10min入渗时间的任何入渗率数据计算土壤导水参数 .一种迅速准确的数值迭代法被用于解所得的高度非线形的方程组 .新方法所计算的土壤导水参数与实验室测定数据比较吻合 ,与其他计算方法相比 ,新方法所得到的导水率与宏观毛管上升高度准确合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式负压入渗仪 导水参数 土壤
下载PDF
双环入渗仪的缓冲指标对测定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来剑斌 罗毅 任理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25,共7页
双环入渗仪在测定田间土壤饱和导水率时被广泛采用。本文采用不同直径的双环入渗仪(内环直径分别为20 cm、40 cm、80 cm和120 cm)和不同的内外环直径比,即不同的缓冲指标(0.2、0.33、0.5和0.71),进行了16组定水头积水入渗试验,研究了双... 双环入渗仪在测定田间土壤饱和导水率时被广泛采用。本文采用不同直径的双环入渗仪(内环直径分别为20 cm、40 cm、80 cm和120 cm)和不同的内外环直径比,即不同的缓冲指标(0.2、0.33、0.5和0.71),进行了16组定水头积水入渗试验,研究了双环入渗仪缓冲指标对土壤饱和导水率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内环直径较小的入渗仪,其累积入渗过程曲线的分布较分散;随着入渗环直径逐渐增大,分散范围逐渐缩小。另外,随着缓冲指标的逐渐增大,测定的土壤饱和导水率并没有明显的增大或减小趋势,但内环直径20 cm的入渗仪测定的土壤饱和导水率的波动最大,而80 cm和120 cm内径的双环入渗仪测定的土壤饱和导水率最稳定,并且始终非常接近。因此,相对于双环入渗仪内环大小或土壤非均质性的影响,双环入渗仪的缓冲指标对于土壤饱和导水率测定的影响要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饱和导水率 双环入渗仪 缓冲指标
下载PDF
利用圆盘入渗仪测定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吸渗率 被引量:12
17
作者 佘冬立 高雪梅 房凯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151-158,共8页
探讨利用圆盘入渗仪测定不同利用类型土壤吸渗率的适用性,该文选用盘径分别为10和20 cm的圆盘入渗仪对3种利用土壤(菜地、草地和茶园)在0、-3、-6、-9 cm 4个压力水头下的吸渗过程进行测定。研究以Vandervaere法为参考方法,对Philip法、... 探讨利用圆盘入渗仪测定不同利用类型土壤吸渗率的适用性,该文选用盘径分别为10和20 cm的圆盘入渗仪对3种利用土壤(菜地、草地和茶园)在0、-3、-6、-9 cm 4个压力水头下的吸渗过程进行测定。研究以Vandervaere法为参考方法,对Philip法、Haverkamp三维吸渗法、Haverkamp三维吸渗改进法的适用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吸渗率的不同计算公式所适应的吸渗过程时间尺度不同,且Haverkamp三维吸渗法所得吸渗率值与参考方法最接近。盘径对吸渗率测定差异的影响不显著。除0 cm压力水头外,不同利用类型土壤吸渗率差异显著,且不同压力水头下测得3种土壤吸渗率大小排序不同。当压力水头为-9和-6 cm时,菜地吸渗率(0.0104和0.0119 cm/s0.5)显著高于茶园(0.0017和0.0025 cm/s0.5)(P<0.05);当压力水头为-3 cm时,茶园吸渗率(0.0370 cm/s0.5)显著高于菜地和草地(0.0147和0.0132 cm/s0.5)(P<0.05)。该研究可为南方丘陵区土壤水力参数的测定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土壤 土地利用 圆盘入渗仪 计算方法 吸渗率
下载PDF
祁连山区不同尺寸双环入渗仪对比试验 被引量:4
18
作者 阳勇 陈仁升 +3 位作者 宋耀选 郭淑海 刘章文 王磊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28-331,336,共5页
设计7组不同内外径的双环入渗仪,在位于祁连山区的黑河上游平坦草地开展多次野外土壤入渗试验,对比分析双环入渗仪内外环尺寸对土壤入渗率和饱和导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双环入渗仪内径相同时,外径越大则稳定入渗率和饱和导水率越小;外... 设计7组不同内外径的双环入渗仪,在位于祁连山区的黑河上游平坦草地开展多次野外土壤入渗试验,对比分析双环入渗仪内外环尺寸对土壤入渗率和饱和导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双环入渗仪内径相同时,外径越大则稳定入渗率和饱和导水率越小;外径相同时,内径越小则稳定入渗率和饱和导水率越小。初始入渗率与双环入渗仪尺寸关系不显著,但稳定入渗率和饱和导水率与入渗仪缓冲指数呈显著负相关。综合考虑安装简便,用水条件,试验可靠等多方面因素,推荐山区使用内径20cm,外径40cm的双环入渗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环入渗仪 入渗率 饱和导水率 缓冲指数
下载PDF
用自动盘式吸渗仪测定土壤导水率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琳芳 樊军 王全九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2-75,共4页
盘式吸渗仪已成为测定田间土壤水力参数的重要工具之一,自动监测装置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试验的精确度并加快试验进程。该文介绍了一种试验装置,通过连接在储水管上下两端的传感器实时压差监测,以此确定入渗水量的变化过程,并通过一系列... 盘式吸渗仪已成为测定田间土壤水力参数的重要工具之一,自动监测装置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试验的精确度并加快试验进程。该文介绍了一种试验装置,通过连接在储水管上下两端的传感器实时压差监测,以此确定入渗水量的变化过程,并通过一系列试验,对试验装置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将试验装置应用到实际测定土壤水力参数中。试验结果表明:自动监测装置通过测定储水管的压差,并通过相应关系代换为储水管水位变化来采集试验数据的方法是可靠的。通过与人工读数方法测定的结果对比表明,其精度可以达到试验要求;对于本试验土壤,用自动监测装置采集的数据来确定吸渗率的时间可以控制在30 s^4 min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式吸渗仪 自动监测装置 时间尺度
下载PDF
求取现场黄土饱和渗透系数的双环入渗法 被引量:8
20
作者 林鸿州 彭建兵 +1 位作者 杨华 贾书岭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23-533,共11页
土体渗透性参数的测定是解决与水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的关键所在。为使现场原状土体饱和渗透系数的测定更为准确,通过一种易于安装和固定的防蒸发型双环入渗仪,研究黄土的入渗规律与特点,试验结果表明:黄土的入渗分区可分为饱和区、湿润... 土体渗透性参数的测定是解决与水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的关键所在。为使现场原状土体饱和渗透系数的测定更为准确,通过一种易于安装和固定的防蒸发型双环入渗仪,研究黄土的入渗规律与特点,试验结果表明:黄土的入渗分区可分为饱和区、湿润区与干土区,其中饱和区的入渗深度约占总入渗深度的1/2,而湿润区土体的饱和度在70%以上,这一特征与Green-Ampt入渗模型的假设较为接近,但在应用基于Green-Ampt模型的规范法(SL237-042—1999)求取黄土的饱和渗透系数时,发现该法会高估黄土的饱和渗透系数。因此,结合Green-Ampt入渗模型与土水特征曲线主要增湿路径的特点,提出了能合理测定现场黄土饱和渗透系数的双环入渗法,对GreenAmpt入渗模型参数加以修正,即直接采用干土区的初始基质吸力水头值,且该值由张力计实测或由主要增湿曲线求得;需采用入渗试验前期的平均入渗率;所对应的湿润锋发展深度需经由水分传感器实测而得。研究结果表明该法能合理估算现场黄土的饱和渗透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渗透性 土水特征曲线 双环入渗仪 非饱和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