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艺美学:走向一种文化批判理论 被引量:3
1
作者 邢建昌 朱铁梅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9-64,共6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文艺生存格局的变化和后现代文化思潮的浸润,文艺美学已不满足于对文学艺术的审美阐释,而努力从文化批判的立场拓展文艺美学之美学阐释的精神空间,包括大众文化在内的审美文化,成了文艺美学关注的对象。文艺美学...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文艺生存格局的变化和后现代文化思潮的浸润,文艺美学已不满足于对文学艺术的审美阐释,而努力从文化批判的立场拓展文艺美学之美学阐释的精神空间,包括大众文化在内的审美文化,成了文艺美学关注的对象。文艺美学发生了从文学艺术研究向文化批判理论的转向,由此带动了文艺美学人文精神的提升和文化建构功能的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美学 大众文化 审美文化 文化批判理论
下载PDF
论成仿吾的文学批评 被引量:1
2
作者 卜召林 丁燕燕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2-116,共5页
成仿吾曾被称为"抡板斧"的文学批评家,其激情贯注的批评文字,带有鲜明的"左"的倾向,表现出泾渭分明的宗派色彩。一方面是他广泛吸收古今中外的文学理论使然,另一方面又与他直率坦诚的性格气质息息相关。在文学本体... 成仿吾曾被称为"抡板斧"的文学批评家,其激情贯注的批评文字,带有鲜明的"左"的倾向,表现出泾渭分明的宗派色彩。一方面是他广泛吸收古今中外的文学理论使然,另一方面又与他直率坦诚的性格气质息息相关。在文学本体论上,他认同"表现说",带有唯美主义倾向;但在文学价值论上,他又力倡文学活动对社会人生的责任感。在理论提倡上,他推崇批评的同情与公正,但在批评实践中又不时流露出宗派情绪,表现出思想的丰富与驳杂。而逆向思维与辩驳式的鉴赏习惯又使他的文学批评不同凡响,其色彩鲜明的批评文体与激情澎湃的人格魅力相得益彰地留在了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仿吾 文学批评 审美-社会 批评方法 文体
下载PDF
犹太《圣经》的世界性及与现代文明的联结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洪一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0-96,共7页
犹太《圣经》不仅开启了犹太文化之源 ,而且昭显了突出的世界性意义 ,主要表现在 :《圣经》以对世俗性生活、生产要素的汇聚整理和显著的史实特征 ,显示出典型的超神学性 ;《圣经》以对周边异质文化要素的吸纳、整合和创造 ,展示了一系... 犹太《圣经》不仅开启了犹太文化之源 ,而且昭显了突出的世界性意义 ,主要表现在 :《圣经》以对世俗性生活、生产要素的汇聚整理和显著的史实特征 ,显示出典型的超神学性 ;《圣经》以对周边异质文化要素的吸纳、整合和创造 ,展示了一系列具有启始性、起源性的文化意象 ,呈现了可资参照的文化元典意义 ;《圣经》以一种非形式化的审美理想、突出的具象化思维、典型的文学性文本特征 ,展示出强烈的审美性 ;《圣经》以人为重心 ,以对人的境遇、情感、愿望、幸福等的强烈关注为标识 ,呈现了强烈的个人性 ;《圣经》以对权威的怀疑、挑战 ,对犹太人自身的怀疑和反思 ,表现了突出的批判性。《圣经》的世界意义展示了犹太传统与现代文明的一种联结 ,其深层则蕴涵着犹太传统的延展、更新及未来走向等富有挑战性的文化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经》 典型 具象化 呈现 境遇 展示 犹太文化 怀疑 神学 吸纳
下载PDF
理解差异:马克思恩格斯文学批评标准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黄赞梅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17-121,共5页
恩格斯在1847年提出了"美学和历史的观点",1859年在写给拉萨尔的评《济金根》一信中又提出了"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并明确地把它界定为文学批评的"最高标准"。绝大多数论者都认为恩格斯提出的标准就是马... 恩格斯在1847年提出了"美学和历史的观点",1859年在写给拉萨尔的评《济金根》一信中又提出了"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并明确地把它界定为文学批评的"最高标准"。绝大多数论者都认为恩格斯提出的标准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标准,其实不然,因为不但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创始人马克思对文学批评标准有不同的理解,而且恩格斯本人前后两次提出的标准的内涵也不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标准 马克思 恩格斯 美学观点 历史观点
下载PDF
脂批的诗性审美探析——从“妙赏”说起 被引量:1
5
作者 任在喻 谭本龙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59-61,共3页
诗性审美是中国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特色,早期文学批评中就已经具有。作为最晚出现的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形式,小说评点对作品的"妙赏"从内容到形式都体现了这种特色。"妙赏"是一种独特的、在审美的同时也创造美的诗性... 诗性审美是中国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特色,早期文学批评中就已经具有。作为最晚出现的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形式,小说评点对作品的"妙赏"从内容到形式都体现了这种特色。"妙赏"是一种独特的、在审美的同时也创造美的诗性审美,小说评点的"妙赏"体现在其诗性审美与中国古代小说的诗性美相映相衬,展现出中国古代文论的特有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批 诗性审美 妙赏
下载PDF
妇女写作与女性主义 被引量:1
6
作者 陈东风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97-101,共5页
在英国文学史上 ,妇女写作已成为传统。本文对传统的妇女写作与当代女性主义作家的作品进行话语对比分析 ,试图说明当代女性主义已把笔触延伸到意识形态手段的性质和效用 ,延伸到社会及文化语境这些更具普遍意义的问题之上 ;指出当代女... 在英国文学史上 ,妇女写作已成为传统。本文对传统的妇女写作与当代女性主义作家的作品进行话语对比分析 ,试图说明当代女性主义已把笔触延伸到意识形态手段的性质和效用 ,延伸到社会及文化语境这些更具普遍意义的问题之上 ;指出当代女性主义作家大胆地向传统文学评论中的双性同体美学提出挑战 ,并试图改变和颠覆西方文化领域中人们早已习以为常的以男性家长制意识形态为基础的思维定势 ,向传统的性别角色定型观念发起前所未有的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 男性家长制意识形式 情感 理性 双性同体美学批评 女性写作 英国 文学评论
下载PDF
考德威尔艺术观探析
7
作者 张体敏 方文 孔国庆 《铜陵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85-86,121,共3页
考德威尔是"战前英国唯一真正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批评家之一,他在20世纪30年代的理论创新对英国马克思主义产生了很大影响。考德威尔率先将马克思主义与英国本土文化相结合进行理论探索,他的艺术观对马克... 考德威尔是"战前英国唯一真正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批评家之一,他在20世纪30年代的理论创新对英国马克思主义产生了很大影响。考德威尔率先将马克思主义与英国本土文化相结合进行理论探索,他的艺术观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研究考德威尔的艺术观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德威尔 艺术观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批评 马克思主义美学
下载PDF
论海涅的浪漫主义莎评
8
作者 李伟民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42-45,共4页
海涅对莎士比亚戏剧的研究是世界莎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的莎学评论既具有19世纪浪漫主义莎评的特点,又从美学和文艺批评的高度超越了19世纪浪漫主义莎评,其影响一直延续到20世纪。在20世纪浪漫主义莎学评论终结之... 海涅对莎士比亚戏剧的研究是世界莎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的莎学评论既具有19世纪浪漫主义莎评的特点,又从美学和文艺批评的高度超越了19世纪浪漫主义莎评,其影响一直延续到20世纪。在20世纪浪漫主义莎学评论终结之前,海涅已经从美学和文学批评的角度摆脱了原有的浪漫主义莎学评论框架。本文对浪漫主义者海涅的莎士比亚评论从文学批评和美学思想的角度进行了梳理和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涅文学批评 美学思想 莎士比亚
下载PDF
论词学批评话语“词气”的演变——与胡建次教授商榷
9
作者 袁志成 唐朝晖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5,共5页
词气是中国词学批评史上重要的批评话语,在批评视野中的词气说的发展轨迹大致有四个时期:萌芽期,由"气"引入词学批评而为"词气";升格期,在词学批评著作中涌现出众多的以气评词论人;深化期,晚清著名词学家谢章铤重视... 词气是中国词学批评史上重要的批评话语,在批评视野中的词气说的发展轨迹大致有四个时期:萌芽期,由"气"引入词学批评而为"词气";升格期,在词学批评著作中涌现出众多的以气评词论人;深化期,晚清著名词学家谢章铤重视"词气",形成较完善的"词气"论;升华期,"词气"理论范畴进一步完善,最终在王国维的词学境界说中得到升华,以境界统领替代词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学批评 词气说 审美范畴
下载PDF
观念和方法的互动———论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艺批评
10
作者 董中锋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01-103,共3页
马克思恩格斯文艺批评的总体原则和方法是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从理论和实践上看 ,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本身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它要求按照美学和历史融合起来的观点和方法全面地考察文艺作品 ,研究文艺现象 ,进行价值判断。它有着... 马克思恩格斯文艺批评的总体原则和方法是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从理论和实践上看 ,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本身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它要求按照美学和历史融合起来的观点和方法全面地考察文艺作品 ,研究文艺现象 ,进行价值判断。它有着全面而完整地把握文艺现象和文艺作品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美学和历史的批评 观念 方法
下载PDF
李贺内外的批评空间——对《历代诗评视野下的李贺批评》的批评
11
作者 徐晓杰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第1期118-120,共3页
胡淑娟教授的《历代诗评视野下的李贺批评》在诗歌地位批评、诗歌风格批评、诗歌渊源批评、诗歌影响批评四个框架内,从唐宋金元至明清,并及现当代,将历代的李贺批评打通,对李贺批评进行再批评,在广阔的历史时空中还原一个丰富多元的李贺... 胡淑娟教授的《历代诗评视野下的李贺批评》在诗歌地位批评、诗歌风格批评、诗歌渊源批评、诗歌影响批评四个框架内,从唐宋金元至明清,并及现当代,将历代的李贺批评打通,对李贺批评进行再批评,在广阔的历史时空中还原一个丰富多元的李贺,也由此同时呈现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轨迹、乃至历代的社会思潮与审美观念的变迁,建构了李贺批评及李贺批评之外的两个空间,在李贺批评史上续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贺批评 接受美学 李贺批评空间 李贺之外批评空间
下载PDF
论巴金小说研究的两个生长点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长华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5-81,共7页
文学研究需要多种方法、多重视角的共同作用才能打开新局面,巴金小说研究领域概亦如此。在目前相对稳定的常规研究状态下,叙事学研究和读者接受研究二种方法赋予研究者新的理念和新的批评资源,有可能给巴金小说研究带来新面貌。
关键词 巴金小说研究 叙事学研究 读者接受研究
下载PDF
黑格尔美学之理性分析——读李丕显陈望衡先生合著之《黑格尔美学论稿》 被引量:1
13
作者 臧杨柳 《伊犁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71-73,79,共4页
在西方美学史上,黑格尔的美学思想是德国古典美学的一个总结。李丕显、陈望衡先生合著之《黑格尔美学论稿》,一方面对黑格尔美学中体现出的软弱、妥协、近视的一面作了剖析,指出其主客观颠倒的根本性错误;另一方面也全面地辩证地分析论... 在西方美学史上,黑格尔的美学思想是德国古典美学的一个总结。李丕显、陈望衡先生合著之《黑格尔美学论稿》,一方面对黑格尔美学中体现出的软弱、妥协、近视的一面作了剖析,指出其主客观颠倒的根本性错误;另一方面也全面地辩证地分析论述了黑格尔美学的合理内核极其进步意义,以求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美学 德国古典美学 西方美学史 合理内核 软弱 客观 美学思想 进步意义 妥协 辩证
下载PDF
当代审美文化批评的批评
14
作者 张姝君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2004年第1期119-121,共3页
当代审美文化批评话语以其强烈的实践性品格介入当下文化活动,在克服了传统美学过分形而上的弊端方面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对当代审美文化批评的话语特征分析透视是很有必要的。其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多元化;同质化;情绪化;滑向文化,背... 当代审美文化批评话语以其强烈的实践性品格介入当下文化活动,在克服了传统美学过分形而上的弊端方面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对当代审美文化批评的话语特征分析透视是很有必要的。其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多元化;同质化;情绪化;滑向文化,背离审美;热衷解构,忽略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文化批评 多元化 同质化 情绪化
下载PDF
塬上风景更风情——戴绍康《塬上风》“风”之独舞
15
作者 孙建芳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80-83,共4页
《塬上风》通过一个戏班女子的自叙,从艺术的高度展示了20世纪数十年间塬上的风景风貌、风情风俗、风流风骨。小说主人公以及他们神往的终极所在也纳,作为审美对象和地域名片,其形象不仅带有一种表象的、田园牧歌式的生命咏叹,也意味着... 《塬上风》通过一个戏班女子的自叙,从艺术的高度展示了20世纪数十年间塬上的风景风貌、风情风俗、风流风骨。小说主人公以及他们神往的终极所在也纳,作为审美对象和地域名片,其形象不仅带有一种表象的、田园牧歌式的生命咏叹,也意味着一种历史透视和审美批判,并借此书写在社会动荡、时局变迁的风诡云谲中所呈现的人性善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塬上风》 时空维度 民俗风情 美学批判
下载PDF
关于《易传》美学—文学思想的若干问题——兼论《易传》是我国最早作专书批评的文章—文学理论著作 被引量:2
16
作者 杜贵晨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3-64,129,共12页
《易传》作者有意表明了对《易经》的研究与评价的立场 ,《易传》文本包含有关美学—文学思想的内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本文拾遗补阙 ,论述《易传》之“美”有美在自然、自然美高于艺术美、美乃自然而然、无所为而为等方面的内容以... 《易传》作者有意表明了对《易经》的研究与评价的立场 ,《易传》文本包含有关美学—文学思想的内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本文拾遗补阙 ,论述《易传》之“美”有美在自然、自然美高于艺术美、美乃自然而然、无所为而为等方面的内容以及阴柔之为美及其含蓄的特征 ;又 ,关于“修辞立其诚”的意义及其影响 ,关于“衰世之意”、“忧患”著书的意义及其对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影响等等。论述结合了与古今中外美学—文学理论的比较 ,加强证明了《易传》实为《文心雕龙》之先导 ,是我国最早作专书批评的文章—文学理论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传 美学 文学 若干问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