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 of downhole monitoring and data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for separated zone water injec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LIU He ZHENG Lichen +4 位作者 YU Jiaqing MING Eryang YANG Qinghai JIA Deli CAO Gang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23年第1期191-201,共11页
This article outlines the development of downhole monitoring and data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for separated zone water injection in China.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stages,the principles,operation processes,adaptabi... This article outlines the development of downhole monitoring and data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for separated zone water injection in China.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stages,the principles,operation processes,adaptability and application status of traditional downhole data acquisition method,cable communications and testing technology,cable-controlled downhole parameter real-time monitoring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ownho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re introduced in detail.Problems and challenges of existing technologies in downhole monitoring and data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are pointed out.According to the production requirement,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downhole monitoring and data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for separated zone water injection is proposed.For the large number of wells adopting cable measuring and adjustment technology,the key is to realize the digitalization of downhole plug.For the key monitoring wells,cable-controlle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needs to be improved,and downhole monitoring and data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based on composite coiled tubing needs to be developed to make the operation more convenient and reliable.For large-scale application in oil fields,downho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hould be developed to realize automation of measurement and adjustment.In line with ground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a digital communication network covering the control center,water distribution station and oil reservoir should be built quickly to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digitization of reservoir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parated zone water injection downhole monitoring data transmission cable communication vibration wave pressure wave flow wave
下载PDF
Underwater gas self-transportation along femtosecond laser-written open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 microchannels(<100μm)for bubble/gas manipulation 被引量:7
2
作者 Jiale Yong Qing Yang +2 位作者 Jinglan Huo Xun Hou Feng Ch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treme Manufacturing》 SCIE EI 2022年第1期35-49,共15页
Underwater transportation of bubbles and gases has essential applications in manipulating and using gas,but achieving this function at the microscopic level remains a significant challenge.Here,we report a strategy to... Underwater transportation of bubbles and gases has essential applications in manipulating and using gas,but achieving this function at the microscopic level remains a significant challenge.Here,we report a strategy to self-transport gas in water along a laser-induced open superhydrophobic microchannel with a width less than 100μm.The femtosecond laser can directly write superhydrophobic and underwater superaerophilic microgrooves on the 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surfaces.In water,the single laser-induced microgroove and water medium generate a hollow microchannel.When the microchannel connects two superhydrophobic regions in water,the gas spontaneously travels from the small region to the large area along this hollow microchannel.Gas self-transportation can be extended to laser-drilled microholes through a thin PTFE sheet,which can even achieve anti-buoyancy unidirectional penetration.The gas can overcome the bubble’s buoyance and spontaneously travel downward.The Laplace pressure difference drives the processes of spontaneous gas transportation and unidirectional bubble passage.We believe the property of gas self-transportation in the femtosecond laser-structured open superhydrophobic and underwater superaerophilic microgrooves/microholes has significant potential applications related to manipulating underwater g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mtosecond laser gas transportation SUPERHYDROPHOBICITY underwater superaerophilicity water/gas separation
下载PDF
Study of Structural Parameters of the Inlet of Downhole Hydrocyclones 被引量:1
3
作者 Lv Fengxia Zhang Shuyan Hu Chunwei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6-19,共4页
Three different inlets of hydrocyclone are studi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a dowrahole system and hydrocyclone. By compa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let structure & dimensional parameter of hyd... Three different inlets of hydrocyclone are studi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a dowrahole system and hydrocyclone. By compa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let structure & dimensional parameter of hydrocyclone and separation efficiency & pressure loss, the highest efficiency is obtained from the inlet of an involute curve with increasing depth-width ratio from the three types, in which the separation efficiency and pressure loss all drops slowly, for the length of the channel decreases, while it drops rapidly in the other two. The flow guiding ability of the inlet affects the separation efficiency greatly, so the corresponding involute type of inlet of hydrocyclone fits for downhole oil-water separation is optimized, which serves as a basis for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downhole hydrocycl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wnhole oil-water separation HYDROCYCLONE INLET separation efficiency pressure loss
下载PDF
Produced Water from Oil and Gas Exploration—Problems, Solutions and Opportunities 被引量:1
4
作者 Feras Salem Thies Thiemann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 and Protection》 2022年第2期142-185,共44页
Large volumes of water are generated in gas- and oil-production. This includes the water that is present originally in the reservoirs, but also water that is injected into the wells. While currently much of the produc... Large volumes of water are generated in gas- and oil-production. This includes the water that is present originally in the reservoirs, but also water that is injected into the wells. While currently much of the produced water is either reinjected or disposed of after treatment, treated produced water is increasingly seen as an interesting resource, especially in water-scarce regions. This review looks at different PW treatment methods available,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management of PW in oil- and gas production on the Arabian Peninsu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duced water Oil Exploration gas Exploration water Treatment Methodology Membrane separation Arabian Peninsula
下载PDF
井下油水分离装置现状与展望
5
作者 易良平 张程 +1 位作者 杨兆中 李小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043-3053,共11页
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采出液含水率急剧上升,如何降低含水率并提高采收率是开发后期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井下油水分离技术利用水力旋流技术、重力分离技术或其他油水分离工艺实现在井下对采出液进行预分离,从而采出较低含水率的油水混合... 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采出液含水率急剧上升,如何降低含水率并提高采收率是开发后期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井下油水分离技术利用水力旋流技术、重力分离技术或其他油水分离工艺实现在井下对采出液进行预分离,从而采出较低含水率的油水混合液,此项技术对于高含水油田具有很大应用前景。通过对井下油水分离装置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分析与总结,并指出目前井下油水分离装置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同时做出展望,为其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油水分离 同井注采 油水分离装置 水力旋流器
下载PDF
旋流式井下二次油水分离同井注采技术适用性分析
6
作者 彭永刚 郑国兴 +2 位作者 郑学成 王洪海 周广玲 《石油石化节能与计量》 CAS 2024年第6期1-5,共5页
针对含水率已达99%、超过经济开采极限的采油井,为进一步降低地面产出液量,在旋流式井下一次油水分离同井注采技术基础上,通过采用井下水力旋流器串联的方式,将采出液在井下再浓缩,形成旋流式井下二次油水分离同井注采技术。室内实验表... 针对含水率已达99%、超过经济开采极限的采油井,为进一步降低地面产出液量,在旋流式井下一次油水分离同井注采技术基础上,通过采用井下水力旋流器串联的方式,将采出液在井下再浓缩,形成旋流式井下二次油水分离同井注采技术。室内实验表明,两个水力旋流器串联后,分流比在15%~45%时,最大分离效率达到98.5%。通过现场试验,验证了旋流式井下二次油水分离同井注采技术的可行性,可将地面日产液量降幅提高至85%以上,实现了因特高含水关停的井组再利用,提高了油井采收率,为特高含水油田后期经济、有效开发探索一种新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井注采 旋流式 井下二次油水分离 分离效率 日产液量
下载PDF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Fabrication of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 Membranes for Chemical Separations
7
作者 Cui-Ting Ding Jin-Qiu Yuan +6 位作者 Meng-Ying Xie Qing-Yuan Liu Zeng-Guang Yao Shi-Yu Zhang Run-Nan Zhang Hong Wu Zhong-Yi Jiang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41-158,I0005,共19页
Membrane technology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separation technologies for its energy saving, high separation efficiency, environmental friendliness, and economic feasibility.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COF... Membrane technology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separation technologies for its energy saving, high separation efficiency, environmental friendliness, and economic feasibility.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COFs) with intrinsically high porosity, controllable pore size, uniform pore size distribution and long-range ordered channel structure, have emerged as next-generation materials to fabricate advanced separation membranes. This feature article summarizes some latest stud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pure COF membranes in our lab, including their fabrication and applications in chemical separations. Finally, current challenges facing high-performance COF separation membranes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 membranes water treatment Organic solvent nanofiltration gas separation
原文传递
管式井下油水分离技术在海上M油田的应用
8
作者 周路遥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88-90,共3页
针对海上油田部分大液量生产井受平台设备处理限制影响,在高含水阶段产能得不到有效释放的问题,提出了采用管式井下油水分离技术。该技术通过在生产井井下设置油水分离装置,实现油水分离减少井口产出水的目的。以M油田L井为例,通过该技... 针对海上油田部分大液量生产井受平台设备处理限制影响,在高含水阶段产能得不到有效释放的问题,提出了采用管式井下油水分离技术。该技术通过在生产井井下设置油水分离装置,实现油水分离减少井口产出水的目的。以M油田L井为例,通过该技术的应用,油井高峰日产水量减少超1700方/天,有效缓解平台水处理压力及成本,同时,油井生产效率和产能得到有效提升。该技术的成功应用,可为海上类似油田生产井的油水分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大液量 高含水阶段 井下油水分离
下载PDF
分层注水井下监测与数据传输技术的发展及展望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合 郑立臣 +4 位作者 俞佳庆 明尔扬 杨清海 贾德利 曹刚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4-182,共9页
概述了中国分层注水井下监测与数据传输技术的发展状况,按照发展阶段介绍了传统井下数据获取方法、电缆直读通讯与测调技术、预置电缆井下参数实时监测通讯技术以及井下无线通讯技术,详细介绍了技术原理、施工工艺、技术适应性和应用概... 概述了中国分层注水井下监测与数据传输技术的发展状况,按照发展阶段介绍了传统井下数据获取方法、电缆直读通讯与测调技术、预置电缆井下参数实时监测通讯技术以及井下无线通讯技术,详细介绍了技术原理、施工工艺、技术适应性和应用概况,指出了现有井下监测与数据传输技术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最后根据生产需求,提出了分层注水井下监测与数据传输技术的发展方向。对于已规模应用的电缆高效测调井,着重实现井下堵塞器数字化;对于重点监测井,进一步完善预置电缆通讯技术,发展基于复合连续管的井下监测与数据传输技术,提高施工的便捷性和可靠性;对于规模生产应用,发展井下无线通讯技术,重点实现测调自动化,并结合地面移动通讯网络,加快构建覆盖控制中心、配水间和油藏的数字化通讯网络,为油藏开发数字化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注水 井下监测 数据传输 电缆通讯 振动波 压力波 流量波
下载PDF
同井注采工艺技术及其矿场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德民 张怀钰 +6 位作者 王研 朱焱 崔建峰 何志国 张蕾蕾 刘金堂 张雨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5-54,共10页
目前高含水老油田的年产油量在中国年产油量的占比在70%以上,要保持稳产就必须要保证高含水老油田产量稳定的开发需求,为了满足这一现场需求,通过完善回注层段分层注水技术、不动管柱实施增注工艺以及同井注采采出层及回注层参数录取方... 目前高含水老油田的年产油量在中国年产油量的占比在70%以上,要保持稳产就必须要保证高含水老油田产量稳定的开发需求,为了满足这一现场需求,通过完善回注层段分层注水技术、不动管柱实施增注工艺以及同井注采采出层及回注层参数录取方法,大庆油田提出了一种结合高效井下油水分离、桥式封隔器等工艺的有杆泵同井注采技术。结果表明:同井注采技术在不打新井的情况下可有效增加油水井对应连通方向、增加注水层点和提高波及体积;同时能够将同一区块分采的2套或多套层系构建起一套立体高效开发层系,使大部分水不举升到地面而直接在地层内部循环驱替。现场试验表明,试验区平均单井产液量降低了94.5%,综合含水率下降了34.1%;地下回注注水单耗降低了83.0%;井下管柱平均工作寿命可增加到1.5 a以上。研究成果能够有效提高油井产量、降低开采成本、提高采收率,实现了超过目前“极限含水”条件下继续经济、有效的开采,对老油田长期持续稳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井注采 井下油水分离 有杆泵 节能降耗
下载PDF
基于CFD-PBM模型的井下油水旋流分离器结构优选 被引量:3
11
作者 任向海 彭振华 +2 位作者 丁雯 李默 闫月娟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6-73,共8页
针对高含水低产量稠油井井下油水分离和同井回注技术,设计了小直径井下油水旋流分离器。基于CFD-PBM耦合模型,对旋流器内液液两相流动规律和油滴破碎机理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旋流器关键结构参数进行了优选,并对优选后的... 针对高含水低产量稠油井井下油水分离和同井回注技术,设计了小直径井下油水旋流分离器。基于CFD-PBM耦合模型,对旋流器内液液两相流动规律和油滴破碎机理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旋流器关键结构参数进行了优选,并对优选后的结构进行了处理量变化和油相黏度变化对旋流器分离性能影响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旋流分离器溢流口质量效率影响的主要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小锥段锥角、溢流管直径、大锥段锥角和尾管长度。处理量变化对旋流器分离性能影响较大,随着处理量增大,油滴破碎概率增加,油水分离效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油相黏度在40~160 mPa·s范围内,黏度变化对分离性能影响不大,但黏度超过160 mPa·s后,旋流器分离效率快速下降。研究成果可为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开展稠油井井下同井注采工艺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 稠油井 井下油水分离 水力旋流器 低处理量 CFD-PBM模型
下载PDF
基于双向数据无缆传输的分层注水技术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鹏 何祖清 彭汉修 《石油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83-788,共6页
老油田注水井套损逐年增多,层间矛盾突出,传统分层注水调配测调工作量大、周期长、效率低,为此,进行了智能分层注水技术研究,实现了温度、压力、流量及水嘴状态等参数双向无缆传输和注水量实时调配。井下双向数据无缆传输系统由地面系... 老油田注水井套损逐年增多,层间矛盾突出,传统分层注水调配测调工作量大、周期长、效率低,为此,进行了智能分层注水技术研究,实现了温度、压力、流量及水嘴状态等参数双向无缆传输和注水量实时调配。井下双向数据无缆传输系统由地面系统和井下系统组成,地面系统包括地面信号控制系统、控制电路,井下系统包括压力波双向通讯系统、双向锚、智能配水器。进行了智能完井室内模拟,验证了控制指令及控制电路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并进行了7口井的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双向数据传输成功率100%,分层注水调配成功率100%。该技术可为提高水驱油藏开发效果及降本增效提供很好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注水 智能配水器 井下数据 无缆传输 双向数据传输
下载PDF
海上油田大处理量井下油水分离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胜 刘敏 +5 位作者 段铮 万钧 郭沛文 王瑶 马喜超 史仕荧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4-170,共7页
海上油田部分生产井产液量大、含水高,导致平台水处理压力大、海管外输容量受限等问题,影响到油田提液稳产。针对油田减少产出水的需求开发了单级大排量管式井下油水分离器,以海上油田H井为例,开展了管式油水分离器油水分离性能的室内... 海上油田部分生产井产液量大、含水高,导致平台水处理压力大、海管外输容量受限等问题,影响到油田提液稳产。针对油田减少产出水的需求开发了单级大排量管式井下油水分离器,以海上油田H井为例,开展了管式油水分离器油水分离性能的室内实验研究,并采用Fluent软件以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管式井下分离器入口含油率、分流比和入口流量对分离性能的影响;结合H井注采参数设计要求,确定目标井的管式井下油水分离器结构参数,并设计与井况相适应的“采下注上”的罐装泵式工艺管柱,以解决海上油田大处理量工况需求。研究表明,管式井下油水分离器可实现高效油水分离,分离出的水中含油率低于950 mg/L;罐装泵工艺结构紧凑、功能完善,能满足海上油田大处理量需求;现场试验中井下处理量最高达到2000 m^(3)/d,并可将高含水油井产液中60%以上的含水直接在井下分离并回注,高峰期日减少产出水超1200 m^(3)/d。本项研究可为油水旋流分离技术在海上油田的应用及实践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大处理量 管式 井下油水分离 采下注上 罐装工艺
下载PDF
基于“旋流+亲油疏水膜”工艺的井下油水分离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瑶 罗昌华 +3 位作者 詹敏 郭沛文 史仕荧 张译 《机械工程师》 2023年第4期88-89,92,共3页
文中综合旋流+膜分离技术于一体,设计了一种井下“旋流+亲油疏水膜”分离装置。对这种装置进行了样机实验和相关性能研究,确定了膜的最优结构形式、膜与旋流复合的最优形式。研究结果表明:当将亲油疏水膜与旋流耦合时,膜外不用安装罩时... 文中综合旋流+膜分离技术于一体,设计了一种井下“旋流+亲油疏水膜”分离装置。对这种装置进行了样机实验和相关性能研究,确定了膜的最优结构形式、膜与旋流复合的最优形式。研究结果表明:当将亲油疏水膜与旋流耦合时,膜外不用安装罩时油水分离效果更优;当将旋流油水分离的出油口与膜分离后的出油口连接在一起时,在出水口分流比较小时膜的存在对于促进油水分离效果较明显,出水口分流比较大时膜对于促进油水分离效果较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亲油疏水膜 井下 油水分离 实验研究
下载PDF
海上油田电潜泵井下油水分离回注系统参数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尹莎莎 《化工管理》 2023年第14期157-159,共3页
文章以海上油田一口井的井下油水分离工艺设计为例,研究了井下油水分离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从机理研究出发,采用节点和系统分析方法,形成了海上油田电潜泵井下油水分离回注系统参数设计方法。通过现场试验,降低了井口含水率,同时减少了... 文章以海上油田一口井的井下油水分离工艺设计为例,研究了井下油水分离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从机理研究出发,采用节点和系统分析方法,形成了海上油田电潜泵井下油水分离回注系统参数设计方法。通过现场试验,降低了井口含水率,同时减少了产出水的地面水处理费用,降低了开发成本,为一井多用工艺参数设计提供了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井下油水 分离回注 采油技术
下载PDF
井下油水分离采油技术 被引量:11
16
作者 任闽燕 程军 +3 位作者 张子玉 张安德 蒲兵 张健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2-64,共3页
针对油井因含水过高而造成的水处理费用增加、管线泵站腐蚀严重和油井经济效益过低或根本无效益而导致的过早关停问题 ,进行了井下油水分离采油技术研究。运用水力旋流分离技术 ,通过井下抽油注水双作用泵 ,在抽油机上行程将分离出的原... 针对油井因含水过高而造成的水处理费用增加、管线泵站腐蚀严重和油井经济效益过低或根本无效益而导致的过早关停问题 ,进行了井下油水分离采油技术研究。运用水力旋流分离技术 ,通过井下抽油注水双作用泵 ,在抽油机上行程将分离出的原油抽出 ,下行程将分离出的水注入地层 ,可在同一油井内有效地完成采油、油水分离和产出水回注 ,从而降低油井产液量及采出水量 ,改善了抽油机运行工况 ,节约了水处理费用。临盘油田大芦家区块L2 - 5 1井的矿场试验结果表明 ,对应油井含水率持续下降 3个多百分点 ,油井产液量下降 10~ 15t/d ,见到了明显的降水效果。井下油水分离采油技术可作为高含水油井井组采油注水的有效措施 ,在高含水油田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油井 采油技术 产液量 油水分离 抽油机 注水 临盘油田 费用 关停 下降
下载PDF
电潜泵井下油水分离系统方案设计 被引量:25
17
作者 颜廷俊 李增亮 +2 位作者 王旱祥 李自力 谷玉洪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5-7,3,共3页
电潜泵井下油水分离系统能使高含水原油在井下直接分离 ,分离出的水可直接注入另一注水层或废弃油层 ,分离后含少量水的原油被举升至地面。这种系统可节约举升混合液和大量注水的能量 ,减少污水的处理量 ,降低生产成本 ,延长油井生产周... 电潜泵井下油水分离系统能使高含水原油在井下直接分离 ,分离出的水可直接注入另一注水层或废弃油层 ,分离后含少量水的原油被举升至地面。这种系统可节约举升混合液和大量注水的能量 ,减少污水的处理量 ,降低生产成本 ,延长油井生产周期 ,提高采收率。介绍了井下油水分离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结构特点 ,并以某油区的生产数据为例 ,对井下油水分离系统进行了设计计算 ,其中包括水力旋流器结构尺寸的选定 ,电潜泵的设计计算 ,以及配套电动机的选型。分析与计算表明 ,各参数选取合适 ,所采用的水力旋流器能满足处理性能要求 ,是一种较为合理的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油水分离系统 水力旋流器 电潜泵 设计
下载PDF
层间自动轮换分层周期注水工艺 被引量:6
18
作者 马宏伟 彭元东 +3 位作者 杨康敏 王小勇 刘科伟 焦明远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0-103,共4页
针对分层周期注水存在的投捞调配工作量大的问题,开展了注水井层间自动轮换分层周期注水工艺研究,研制出了依靠高温电池供电、单片机控制的井下自动循环开关器,下井前设定好每个循环开关器的自动开关程序,使其在井下按照程序自动开启和... 针对分层周期注水存在的投捞调配工作量大的问题,开展了注水井层间自动轮换分层周期注水工艺研究,研制出了依靠高温电池供电、单片机控制的井下自动循环开关器,下井前设定好每个循环开关器的自动开关程序,使其在井下按照程序自动开启和关闭,实现分层周期注水。根据需要,还可以通过地面特定时间打"低—高—低"的液压编码,控制井下对应的自动循环开关器开启和关闭,临时改变井下注水层。该技术具有自动控制和液压控制双重功能,不用下入传统的投捞调配测试仪器就可以实现分层周期注水,液压编码只有3位,控制简便,可操作性强。现场试验11口井,自动循环开关器工作正常,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在智能分层周期注水方面实现了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注水 分层注水 程序控制 井下管柱 液压控制
下载PDF
井下油水分离同井回注技术探讨 被引量:17
19
作者 薄启炜 张琪 张秉强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0-72,共3页
井下油水分离同井回注技术是将含水油井的产出液在井下直接进行分离 ,然后将浓缩油液举升到地面 ,而将分离出的水在井下回注到另一地层中。介绍了井下油水分离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分类 ,并对重力式油水分离分流比的确定进行了试验研究。试... 井下油水分离同井回注技术是将含水油井的产出液在井下直接进行分离 ,然后将浓缩油液举升到地面 ,而将分离出的水在井下回注到另一地层中。介绍了井下油水分离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分类 ,并对重力式油水分离分流比的确定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在 1 39.7mm套管和 73mm油管的井筒环空内 ,油井产液量小于 50m3/d时 ,分流比可小于 0 .7,分离效果较好。另外 ,还介绍了此项技术应用时的选井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油水分离 同井回注技术 工作原理 分流比 试验
下载PDF
井下油水分离旋流器大锥角参数优化 被引量:15
20
作者 王尊策 于玲玲 +2 位作者 徐艳 王家新 苑井武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8-80,126,共3页
利用Fluent软件,将油相体积分数为2%、油滴粒径为40μm的混合介质作为研究对象,对主直径为28mm、小锥角为1.5°的不同大锥角的井下油水分离水力旋流器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不同大锥角时切向速度、轴向速度、油相体积分数分布... 利用Fluent软件,将油相体积分数为2%、油滴粒径为40μm的混合介质作为研究对象,对主直径为28mm、小锥角为1.5°的不同大锥角的井下油水分离水力旋流器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不同大锥角时切向速度、轴向速度、油相体积分数分布以及压力降与分离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大锥角为26°时,外涡流区最大切向速度最靠近中心点,内涡流区切向速度沿径向的速度梯度变化不大,可降低液滴的剪切破碎;旋流器轴心处油相体积分数最大,混合介质中油相体积分数达到95.0%,在壁面附近油相体积分数很小,此时水力旋流器的分离效果较好,可为井下油水分离旋流器的结构优化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锥角 水力旋流器 井下油水分离 Fluent软件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