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0—2020年“一江两河”地区耕地集约利用变化
1
作者 桑一铭 辛良杰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3-855,共13页
耕地利用集约度是提高粮食产量、缓解人地矛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基于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获取的耕地数据,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模型,探究了2000—2020年“一江两河”地区耕地的集约利用变化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近2... 耕地利用集约度是提高粮食产量、缓解人地矛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基于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获取的耕地数据,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模型,探究了2000—2020年“一江两河”地区耕地的集约利用变化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近20 a来“一江两河”地区耕地利用集约度有所提升,但总体水平偏低。2020年耕地利用集约度较2000年提高了38.2%,这一提升主要归因于农资投入、技术投入和开发利用水平的增加。(2)各区县间耕地利用集约度变化差异大,在空间上呈现出高集约度区域由东部向西部迁移且范围扩大的变化特征,东西区域间耕地利用集约度差异缩小,低集约度的区县数量减少。(3)灌溉指数、耕地面积比重和耕地质量对“一江两河”耕地利用集约度的独立影响最显著,社会经济因素、农业科技因素和政策环境因素与耕地资源禀赋交互作用下对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影响程度增大。基于上述结果,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应持续推进“一江两河”地区农业科技创新,重点关注区域差异,实现高集约度地区可持续发展,低集约度地区全要素投入,同时充分发挥农业政策和经济的协同作用,协调促进“一江两河”地区耕地利用集约度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集约度 “一江两河”地区 综合指标评价 驱动机制 高空间分辨率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三江源和河湾区夏季降水变化特征及对高原夏季风的响应
2
作者 杨浩 李红莉 +2 位作者 王斌 张文刚 崔春光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81-892,共12页
本文利用1981~2020年观测数据和ERA5再分析资料,将青藏高原腹地三江源和东南重要水汽通道河湾区作为典型研究区域,分析了降水不同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及其典型强弱年对高原季风环流系统的响应,结果表明:(1)三江源和河湾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均... 本文利用1981~2020年观测数据和ERA5再分析资料,将青藏高原腹地三江源和东南重要水汽通道河湾区作为典型研究区域,分析了降水不同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及其典型强弱年对高原季风环流系统的响应,结果表明:(1)三江源和河湾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均呈双峰型分布,峰值出现在7月初和8月下旬。夏季降水在21世纪初发生年代际转折,尤其是三江源降水量在近20年增加明显。两个高原季风指数DPMI(Dynamic Plateau Monsoon Index)和ZPMI(Zhou Plateau Monsoon Index)的夏季风爆发时间均超前于河湾区和三江源降水的明显增加期。三江源夏季降水年际变化与两个高原夏季风指数有较好的相关性。三江源与河湾区虽然相邻很近,但三江源夏季降水受高原季风影响程度远大于河湾区。当高原夏季风增强(减弱)时,三江源降水量偏多(少)。(2)三江源降水偏多年,南亚高压偏东偏强,低层高原主体低压异常,有利于西南风和东南风在三江源区域交汇,南方暖湿空气能够深入高原腹地导致水汽辐合偏强。河湾区降水偏多年,河湾区及整个高原主体附近高度场并没有明显异常,河湾区的水汽输送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条来自孟加拉湾沿高原南坡的西南路径,另一条来自中亚地区穿过高原上空的西北路径,两条路径在高原东侧汇合继续向东输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高原夏季风 大气环流 三江源 河湾区
下载PDF
强震动观测台站布设方案研究与实践
3
作者 张艳红 常廷改 +1 位作者 钟菊芳 曾新翔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5-323,共9页
强震动观测是准确把握强震动特征的最为科学有效的手段,强震记录的缺乏是目前雅鲁藏布江下游区工程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分析雅下地震观测台站的布设现状,结合区域地震构造环境、主要断裂活动性特点,考虑雅下工程建设的需要,基于雅... 强震动观测是准确把握强震动特征的最为科学有效的手段,强震记录的缺乏是目前雅鲁藏布江下游区工程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分析雅下地震观测台站的布设现状,结合区域地震构造环境、主要断裂活动性特点,考虑雅下工程建设的需要,基于雅下工程场址地震动输入机制综合研究需求,提出雅鲁藏布江下游区强震动观测台站的四种布设方案。针对布设方案中满足最急需的原则,先期建设了米林、朗多、直白三个测点台站,并有效记录了2022年9月18日墨脱M3.9级地震、2022年11月10日墨脱M5.6地震,数据完整、可靠。研究将有助于今后逐步推进雅下强震动观测台站的建设,为雅下强震观测资料的积累及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地震动参数的合理确定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下游区 强震动观测 台站 布设方案 工程抗震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源区近35年气候变化特征 被引量:7
4
作者 李海东 沈渭寿 +3 位作者 佘光辉 程建敏 孙俊 孙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3-67,共5页
为揭示雅江源区风沙化土地发育的气候变化背景,通过对雅江源区周边4个基本气象站1973-2007年的逐日气象资料进行等权平均取值,采用气候线性趋势分析法,研究了气温、降水、日照时数、风速等气象因子近35 a的变化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1... 为揭示雅江源区风沙化土地发育的气候变化背景,通过对雅江源区周边4个基本气象站1973-2007年的逐日气象资料进行等权平均取值,采用气候线性趋势分析法,研究了气温、降水、日照时数、风速等气象因子近35 a的变化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1)雅江源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06.12 mm,日平均气温为2.77℃、最高气温为10.72℃、最低气温为-4.81℃,年日照时数为3 295.16 h,年平均风速为2.92 m/s。(2)近35 a来,雅江源区气候变暖趋势明显,1986年以后,平均气温线性升温率为0.77℃/10 a,高于近35 a来的平均值0.47℃/10 a和珠峰地区5站平均线性升温率为0.234℃/10 a。(3)年平均降水量的波动较大,增加趋势不明显,平均增长率为0.43 mm/10 a。降水量主要集中于5-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89.72%。年平均日照时数波动性较大,上升趋势不显著。以5月和10月较高,1月最低。年平均风速下降趋势明显,以3月最大,为3.67 m/s,11月最小,为2.20 m/s。可见,雅江源区是中国同期升温最显著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源区 气候变化 气温 降水 风速 日照时数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的雅鲁藏布江林芝-加查段沿线泥石流源地物源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王高峰 唐川 +2 位作者 王洪德 李为乐 王玉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13,267,共4页
为研究泥石流灾害对西藏雅鲁藏布江林芝—加查段沿线的影响与危害,利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开展了该段沿线泥石流源地物源提取及其分布特征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林芝—加查段沿线泥石流源地物源分布不均匀,物源分布受地层岩性... 为研究泥石流灾害对西藏雅鲁藏布江林芝—加查段沿线的影响与危害,利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开展了该段沿线泥石流源地物源提取及其分布特征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林芝—加查段沿线泥石流源地物源分布不均匀,物源分布受地层岩性、海拔高程及地形坡度影响。这些泥石流源地物源在冰川融水及冰川型泥石流过后更加发育,积累的松散物质更加丰富,使泥石流源地物源进一步复活并产生大量新物源,从而使沿线泥石流发生频率增高,规模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雅鲁藏布江 泥石流 源地 遥感
下载PDF
基于TM数据的雅鲁藏布江源区草地植被盖度估测 被引量:7
6
作者 孙明 杨洋 +1 位作者 沈渭寿 苏羡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1-77,共7页
为了查明雅鲁藏布江源区的草地植被盖度,采用Landsat5 TM数据,以其派生数据NDVI,RVI,VI3,PVI,DVI,MSAVI,SAVI,TM4/TM5为主要分析因子,结合野外植被样地调查数据,选取相关性最高的因子与植被盖度实测值建立回归模型,然后利用该模型反演... 为了查明雅鲁藏布江源区的草地植被盖度,采用Landsat5 TM数据,以其派生数据NDVI,RVI,VI3,PVI,DVI,MSAVI,SAVI,TM4/TM5为主要分析因子,结合野外植被样地调查数据,选取相关性最高的因子与植被盖度实测值建立回归模型,然后利用该模型反演源区的植被盖度。研究结果表明:①和其他几种遥感评价指标相比,TM4/TM5的比值与草地植被盖度的相关性最高,与草地植被盖度实测值的变化趋势一致,在光谱特征上增强了不同退化程度草地植被的光谱反射值差异,最适宜用于草地植被盖度建模;②雅鲁藏布江源区植被盖度的10个分级中,植被盖度为10%~20%的分布地区最多,面积达到4 322.15 km2,占全部草地面积的49.27%;其次是植被盖度为0~10%和20%~30%的地区,面积分别达到2 238.53 km2和1 397.87 km2,分别占全部草地面积的25.52%和15.94%;植被盖度高于50%的草地面积为195.96 km2,仅占源区草地总面积的2.23%;③植被盖度大于50%的高覆盖度植被区主要分布于4 426~4 800 m高程范围内,面积达到186.25 km2,占整个源区高覆盖度草地面积的95.04%,这与源区的水分分布条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4/TM5植被指数 植被盖度 遥感 雅鲁藏布江源区
下载PDF
基于光谱特征的雅鲁藏布江源区草地类型识别 被引量:6
7
作者 孙明 沈渭寿 +2 位作者 谢敏 李海东 高菲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3-89,共7页
以雅鲁藏布江源区为研究对象,以Landsat5 TM图像为数据源,根据不同草地类型的波段组合特征,结合源区1∶100万植被类型图、DEM和NDVI数据,构建草地判别规则,利用决策树分类法对雅鲁藏布江源区草地类型进行遥感识别。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 以雅鲁藏布江源区为研究对象,以Landsat5 TM图像为数据源,根据不同草地类型的波段组合特征,结合源区1∶100万植被类型图、DEM和NDVI数据,构建草地判别规则,利用决策树分类法对雅鲁藏布江源区草地类型进行遥感识别。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类型草地因其生境不同,利用不同波段组合特征进行草地类型识别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②与传统的监督分类法相比,基于波段组合特征的决策树分类法具有较高的识别精度(总体精度提高了15.4%,Kappa系数提高了0.225);③在海拔4 400~5 000 m区域内,固沙草草原面积最大,其次为矮嵩草和小嵩草混生草甸,再次为变色锦鸡儿和金露梅灌丛,藏北嵩草草甸面积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特征 决策树分类 遥感 雅鲁藏布江源区 草地类型
下载PDF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植被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杨志刚 牛晓俊 +2 位作者 张伟华 张东东 曾林 《中国农学通报》 2018年第7期141-146,共6页
本研究以西藏自治区"一江两河"区域为研究区,利用2000—2016年的MODIS标准植被指数产品(NDVI)及研究区域内9个有人气象站点监测的平均气温、降水量数据为数据源,采用Slope趋势分析方法和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一江两河地区的植... 本研究以西藏自治区"一江两河"区域为研究区,利用2000—2016年的MODIS标准植被指数产品(NDVI)及研究区域内9个有人气象站点监测的平均气温、降水量数据为数据源,采用Slope趋势分析方法和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一江两河地区的植被变化特征及其主要气候驱动因素,为该区域的生态保护、修复与造林种草工程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结果表明:(1)2000年以来一江两河地区植被变化(NDVI)整体呈波动中减小的变化趋势,其中沿一江两河河谷的植被有增加的趋势;(2)一江两河区域气候趋势表现为暖干化;(3)不同的时间尺度,植被变化与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相关性差异显著,在年尺度上:年最大NDVI与年总降水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年平均气温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月尺度上:月最大NDVI与月平均温度和月总降水量都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降水量的相关系数要明显大于气温。因此,降水量是西藏一江两河区域植被生长(NDVI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江两河区域 MODIS-NDVI 植被变化 气候因子 相关性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对策 被引量:14
9
作者 蔡晓布 钱成 黄界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48-53,共6页
该文分析了西藏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拉萨河、年楚河水土流失现状、危害及成因。并针对该地区实际情况,提出了战略措施与耕作、生物、工程等具体技术措施相结合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对策。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 中游地区 水土流失 防治
下载PDF
基于RS的林芝-加查段泥石流源地信息提取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高峰 唐川 +1 位作者 高幼龙 李为乐 《地理空间信息》 2012年第3期61-63,4+3,共3页
为研究泥石流灾害对西藏雅鲁藏布江林芝-加查段沿线的影响与危害,基于遥感手段开展了林芝-加查段沿线泥石流源地物源及冰川水文信息特征的提取研究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林芝-加查段沿线泥石流源地物源分布具有不均匀性;源地冰川分布具... 为研究泥石流灾害对西藏雅鲁藏布江林芝-加查段沿线的影响与危害,基于遥感手段开展了林芝-加查段沿线泥石流源地物源及冰川水文信息特征的提取研究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林芝-加查段沿线泥石流源地物源分布具有不均匀性;源地冰川分布具有不平衡性;沿线泥石流源地的物源在冰川融水及冰川型泥石流过后更加发育,积累的松散物质更加丰富,导致泥石流源地物源进一步复活并产生大量新物源,从而使沿线泥石流发生频率增高,规模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雅鲁藏布江 泥石流 源地 遥感 冰川
下载PDF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综合开发中的农牧科技体系建设
11
作者 李鸿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3年第4期369-372,共4页
根据对西藏“一江两河”地区自然经济条件考察的结果,分析了该区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的现状,确定了农牧科技服务体系建立的重点和目标,并对其机构和功能进行了宏观设计,提出了建立健全农牧科技服务体系的措施。
关键词 西藏 农牧科技体系 开发
下载PDF
GPM卫星降水数据产品适用性评价——以雅鲁藏布江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姜曦 刘艳丽 +5 位作者 吴永祥 王高旭 吴巍 金君良 贺瑞敏 刘翠善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1-97,共7页
卫星降水产品作为雨量计布设稀疏区域的重要数据补充,其时空精度对水文模拟、预测至关重要。位于高寒区的雅鲁藏布江流域是典型的缺资料区域,通过定量指标与分类指标结合的方式评估GSMap和GPM-IMERG两种卫星降水产品在这一地区的适用性... 卫星降水产品作为雨量计布设稀疏区域的重要数据补充,其时空精度对水文模拟、预测至关重要。位于高寒区的雅鲁藏布江流域是典型的缺资料区域,通过定量指标与分类指标结合的方式评估GSMap和GPM-IMERG两种卫星降水产品在这一地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两种卫星降水产品均能准确探测到降水事件的发生情况,相比于其上一代TRMM卫星降水数据,两种卫星降水数据与实测地面降水数据相比,精确度更高(Bias<0.579)、相关性更显著(CC>0.902)。两种卫星降水数据与地面实测数据相关性的空间分布规律一致,均为在流域中游相关性强,而上游、下游较弱。对于雅鲁藏布江流域,GPM卫星降水产品相比与TRMM卫星降水产品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更能满足水资源开发利用对数据的需求,未来可与地面观测数据融合生成更为可靠的降水数据系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SMap GPM-IMERG 缺资料地区 适用性分析 降水 雅鲁藏布江流域
下载PDF
西藏两种裂腹鱼鱼肉质构特征比较分析(英文) 被引量:9
13
作者 陈美群 谭猛 刘海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24-1231,共8页
巨须裂腹鱼Schizothorax macropogon和双须叶须鱼Ptychobarbus dipogon是雅鲁藏布江特有的重要经济鱼类,具有多种人体必需脂肪酸,营养价值高,但其组织结构和内部性状可直接影响口感。为明确西藏2种裂腹鱼鱼肉的质构特征差异,保护西藏裂... 巨须裂腹鱼Schizothorax macropogon和双须叶须鱼Ptychobarbus dipogon是雅鲁藏布江特有的重要经济鱼类,具有多种人体必需脂肪酸,营养价值高,但其组织结构和内部性状可直接影响口感。为明确西藏2种裂腹鱼鱼肉的质构特征差异,保护西藏裂腹鱼资源及其合理开发利用,采用质地多面剖析法(TPA)分析了西藏雅鲁藏布江日喀则江段和林芝江段的2种裂腹鱼(巨须裂腹鱼、双须叶须鱼)的12项鱼肉质构特征指标,主成分分析(PCA)表明雅鲁藏布江林芝江段双须叶须鱼鱼肉质构特征较日喀则江段2种裂腹鱼及林芝江段巨须裂腹鱼存在较大差异。析因分析表明可将雅鲁藏布江2种裂腹鱼鱼肉质构特征归纳为硬度、克服鱼肉表面与接触物吸引力及收缩性等3大类4个主成分指标,前4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1.472%,可将这3大类4个主成分指标作为雅鲁藏布江裂腹鱼鱼肉质构特征的主要判定参数。研究为后续合理开发利用雅鲁藏布江不同江段的裂腹鱼类提供科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雅鲁藏布江 巨须裂腹鱼 双须叶须鱼 质构特征
下载PDF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生态环境地质问题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作堂 《四川地质学报》 2005年第1期16-18,26,共4页
从生态环境地质的角度出发 ,指出西藏“一江两河”地区由于生态环境条件脆弱、生态系统的不稳定 ,在缺乏生态屏障保护下 ,对资源的大量开发利用、天然植被的大量掠取 ,诱发和加重了一系列重大生态环境地质问题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生态地... 从生态环境地质的角度出发 ,指出西藏“一江两河”地区由于生态环境条件脆弱、生态系统的不稳定 ,在缺乏生态屏障保护下 ,对资源的大量开发利用、天然植被的大量掠取 ,诱发和加重了一系列重大生态环境地质问题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生态地质环境保护措施和防治对策 ,并提供了典型实例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地质 生态屏障 防治对策 生态地质环境 生态系统 天然植被 资源 生态环境条件 西藏 开发利用
下载PDF
1981—2020年西藏“一江两河”主要农区负积温的时空变化特征
15
作者 次旺顿珠 杜军 +1 位作者 次旺 平措桑旦 《中国农学通报》 2022年第5期99-105,共7页
利用西藏“一江两河”流域9个气象站点1980—2020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研究期内“一江两河”主要农区负积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温、积雪和冻土的关系。结果表明:“一江... 利用西藏“一江两河”流域9个气象站点1980—2020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研究期内“一江两河”主要农区负积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温、积雪和冻土的关系。结果表明:“一江两河”农区负积温总体上呈自西向东递减分布,并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该农区负积温初日推迟率为3.11 d/10 a,终日平均10年提早2.53天,持续日数缩短率为6.03 d/10 a,负积温以24.93(℃·d)/10 a的速度显著升高。在10年际变化尺度上,负积温表现为逐年代升高的变化特征,其中1980s—1990s偏低,2000s—2010s明显偏高。进入21世纪后,负积温初日推迟、终日提早、持续日数缩短和积温升高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尤为明显。M-K检验显示,负积温终日突变时间较早,为1993年;初日和持续日数均发生在1996年,负积温出现在1995年;突变后负积温初日推迟9天、终日提早6天、持续日数缩短17天、积温减少68.6℃·d。负积温升高与冬季平均气温上升、积雪日数减少和冻土退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负积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有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积温 变化趋势 气候突变 积雪 冻土 相关性 西藏“一江两河”农区
下载PDF
Evidence for the Daxiawan as a hot spot in the Earth
16
作者 汤懋苍 钟大赉 +1 位作者 李文华 冯松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1999年第1期30-36,共7页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application, the definition of hot spot was given first. The solid geophysical evidence suggested that the Daxiawan (great gorge) in Yarlung Zangbo River should be a hot spot, which is a spec...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application, the definition of hot spot was given first. The solid geophysical evidence suggested that the Daxiawan (great gorge) in Yarlung Zangbo River should be a hot spot, which is a special region with high ground temperature, low density, low magnetism, negative gravity abnormality, frequent earthquake and strong tectonics. According to the data available, the center of the hot spot was preliminarily decid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nd surface and air temperature in January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distance from the hot spot center to the meteorological station. According to the ground surface energy balance equation, the geothermal flux in the center of hot spot is about 25 W/m^2. Further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Daxiawan is a pilot region of climate change as well as the region of the heaviest rainfall and highest latitude of tropical forest in the wor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T SPOT GEOtheRMAL FLUX PILOT region of CLIMATE change Daxiawan in yarlung zangbo river.
原文传递
雅鲁藏布江源区风沙化土地演变趋势 被引量:16
17
作者 孙明 沈渭寿 +2 位作者 李海东 张慧 孙俊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63-1171,共9页
雅鲁藏布江源区是世界上最高的江河源,其生态功能状况直接影响其水源涵养功能以及中下游地区,特别是日喀则和拉萨等地区的生态安全。源区内土壤发育程度低,气候干旱多风、植被稀疏,风沙地貌发育。论文以雅鲁藏布江源区所在的马泉河流域... 雅鲁藏布江源区是世界上最高的江河源,其生态功能状况直接影响其水源涵养功能以及中下游地区,特别是日喀则和拉萨等地区的生态安全。源区内土壤发育程度低,气候干旱多风、植被稀疏,风沙地貌发育。论文以雅鲁藏布江源区所在的马泉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借助RS和GIS技术,解译了1990年、2000年和2008年3期近20 a遥感影像,并结合DEM数据,分析风沙化土地的分布特征及演变趋势,对准确把握源区内风沙化土地现状及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①2008年,源区共有风沙化土地1 376.22 km2,其中,固定沙地占风沙地总面积的36.03%,半固定沙地占28.10%,流动沙地占9.39%,裸露砂砾地和半裸露砂砾地分别占14.64%和11.84%;②源区风沙化土地呈逐年递增趋势,其中,1990年为1 281.78km2,2000年为1 359.7km2,2008年为1 376.22km2,近20 a增加了94.44 km2;③从高程上看,分布在海拔4 600~4 800 m范围内的风沙化土地占风沙地总面积的76.13%;从坡向上看,分布在平坦地区的风沙化土地占风沙地总面积的56.97%,其次为西南坡和南坡,比例分别为11.20%和8.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化土地 风积风蚀 遥感 雅鲁藏布江源区
原文传递
雅鲁藏布江流域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5
18
作者 张仪辉 刘昌明 +1 位作者 梁康 吕锦心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03-618,共16页
雅鲁藏布江流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该流域降水变化对青藏高原的水系统、生态系统和山地灾害系统的演变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流域水文分析,将雅鲁藏布江流域的三大水资源区细分为9个分区。基于雅鲁藏布江流域1979—2018年降水数据... 雅鲁藏布江流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该流域降水变化对青藏高原的水系统、生态系统和山地灾害系统的演变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流域水文分析,将雅鲁藏布江流域的三大水资源区细分为9个分区。基于雅鲁藏布江流域1979—2018年降水数据,综合分析了雅鲁藏布江流域及9个分区的年、干湿季、月降水量以及日、小时尺度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了降水和典型大尺度大气环流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1979—2018年间,在流域尺度上,各时间尺度降水整体上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年降水量上升趋势最大,为2.5 mm·a^(-1);年、干湿季降水量以及典型小时尺度极端降水(Rx3hour、Rx12hour)均在95%信度水平下显著上升。在水资源分区尺度上,各分区不同时间尺度降水的变化趋势呈现更明显的非一致性,所有分区除小时尺度极端降水均呈上升趋势外,其余时间尺度降水的趋势变化方向各异。(2)雅鲁藏布江流域降水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性,且降水空间分异性会随着降水指标时间尺度的缩短而增强。各时间尺度降水整体上均呈现出自东部向西部逐渐减少的趋势,流域东南部(分区Ⅲ-2)始终是高值中心,流域中西部(分区Ⅰ-2、Ⅱ-1)存在区域性高值中心。(3)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和北半球极涡对雅鲁藏布江流域降水变化具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有助于掌握当地降水的多尺度变化特征,可为雅鲁藏布江流域和青藏高原地区的水循环研究、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山洪灾害防治等提供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雅鲁藏布江 极端降水 时空变化 水资源区 大气环流因子
原文传递
西藏琼结县邦嘎遗址2015年的发掘 被引量:2
19
作者 夏格旺堆 陈祖军 +8 位作者 吕红亮 宋吉香 杨锋 张正为 唐莉 陈心舟 徐海伦 丁增达吉 伦珠群培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7-45,共9页
In July through August of 2015,Tibet Autonomous Regional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Conservation and other institutions conducted the fourth excavation to Bangga Site.Stone architectures,pottery,lithics,archaeobotan... In July through August of 2015,Tibet Autonomous Regional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Conservation and other institutions conducted the fourth excavation to Bangga Site.Stone architectures,pottery,lithics,archaeobotanical and zooarchaeological remains were recovered in this excavation.The early phase of Bangga site can be dated to approximately 1045-230 BC based on the radio-carbon dating results.Bangga site is an important occupational site as our excavation provides evidence for the material culture and ancient subsistence in central Tibet in the first millennium B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琼结县 邦嘎遗址 石构建筑 雅鲁藏布江中游 史前考古学文化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一江两河”地区耕地分布数据集 被引量:3
20
作者 桑一铭 卢亚晗 +1 位作者 王学 辛良杰 《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 CSCD 2022年第4期619-630,V0619-V0630,共24页
本文基于2020年Google Earth 2-m的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通过目视解译构建了青藏高原“一江两河”地区耕地分布数据集YLN-F2020,并运用地统计学分析方法揭示了其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YLN-F2020产品耕地总面积为2,356.15 km^(2),... 本文基于2020年Google Earth 2-m的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通过目视解译构建了青藏高原“一江两河”地区耕地分布数据集YLN-F2020,并运用地统计学分析方法揭示了其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YLN-F2020产品耕地总面积为2,356.15 km^(2),总体精度95.2%,与GLC2020和LandUse2018产品对比发现目前公开的青藏高原数据产品耕地的空间分布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难以满足研究需求。(2)“一江两河”地区耕地主要沿河流分布,在空间上呈现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分布特征;耕地在区域上存在明显聚集性,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南密度聚集区和东部密度聚集区,且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该数据集可以有效解决青藏高原“一江两河”地区耕地数据分辨率不足或数据缺失的问题,为合理利用耕地与制定耕地保护政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一江两河 2 m分辨率 耕地空间分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