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Downward Seepage on Turbulent Flow Characteristics and Bed Morphology around Bridge Piers 被引量:3
1
作者 Rutuja Chavan Anurag Sharma Bimlesh Kumar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CSCD 2017年第1期60-72,共13页
In this work,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have been pursued to analyse the influence of downward seepage on the turbulent characteristics of flow and corresponding changes in vortex structure around circular bridge pi... In this work,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have been pursued to analyse the influence of downward seepage on the turbulent characteristics of flow and corresponding changes in vortex structure around circular bridge pier in alluvial channel.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sand bed channel with circular piers of different sizes for no seepage, 10% seepage and 20% seepage cases. The measurement of turbulent flow statistics such as velocity and Reynolds stresses is found to be negative within the scour hole at upstream of the pier whereas application of downward seepage retards the reversal of the flow causing a decrement in the velocity and Reynolds stresses. Higher Reynolds shear stress prevails at the downstream side because of the production of wake vortices. Contribution of all bursting events to the total Reynolds shear stress production has been observed to increase with downward seepage. The analysis of integral scale suggest that size of eddies increases with seepage, which is responsible for increase in particle mobility. Initially rate of scouring is more which abatements gradually with expanding time as well as with the increased of downward seepage. Presence of downward seepage reduces the depth and length of vortex and shifts towards downstream side of the pi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idge pier downward seepage quadrant analysis Reynolds stress SCOUR velocity turbulent flow
下载PDF
油气倒灌会发生吗?——与王永诗先生商榷
2
作者 李传亮 刘东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0-182,共13页
针对石油地质学中油气倒灌会否发生的问题,根据渗流力学的相关理论,通过理论分析深入研究了油气的运移成藏机理及地层超压的形成机理,并获得以下主要认识:1)运移与流动不同,流动需要压差驱动,运移不需要压差驱动,油气运移是浮力作用下... 针对石油地质学中油气倒灌会否发生的问题,根据渗流力学的相关理论,通过理论分析深入研究了油气的运移成藏机理及地层超压的形成机理,并获得以下主要认识:1)运移与流动不同,流动需要压差驱动,运移不需要压差驱动,油气运移是浮力作用下的离散流或滴流;2)油气可以向上运移,油气倒灌不会发生,因为缺少动力的驱动;3)室内实验没有模拟地下情况,压差大,流速高,属于油气流动,而非油气运移;4)泥岩地层为开放地层,并不存在超压,地层水通过流动可以平衡地层压力;5)油气被地层水分割包围,可以出现超压,超压部分被毛管压力所平衡;6)上生下储式并不存在,烃源岩不一定位于油气藏的正下方,侧向运移也可以实现油气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运移 油气成藏 油气倒灌 地层超压 烃源岩 储集层 盖层
下载PDF
黄蜂痔疮膏对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
3
作者 芦雪华 赵鹏飞 陈闽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7期121-123,共3页
目的:探讨黄蜂痔疮膏对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6例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3例。两组均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后给予饮食指导、预防感染、止血及换药等常规治疗,对照组于术后... 目的:探讨黄蜂痔疮膏对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6例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3例。两组均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后给予饮食指导、预防感染、止血及换药等常规治疗,对照组于术后第2天给予地奥司明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后第2天给予黄蜂痔疮膏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7天。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指标评分、痔疮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术后第7天,两组创面愈合指标评分、痔疮症状评分均较术前减少(P<0.05),且观察组减少更明显(P<0.05);术后7天,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94%(31/33),高于对照组的69.70%(23/33)(P<0.05)。结论:对于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涂擦黄蜂痔疮膏,有助于创面愈合,提升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痔 湿热下注 黄蜂痔疮膏 创面愈合
下载PDF
两次强下击暴流致灾大风过程对比
4
作者 郭飞燕 丁锋 +3 位作者 褚颖佳 郎嘉河 李晓东 栾在茂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0-605,共16页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常规探空和地面观测数据、1 min降水量和5 min间隔加密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对比分析了2017年6月2日和8月6日山东两次强下击暴流风暴(简称6·2超级单体和8·6强单体)雷达特征及地面致灾大风的成因。研究表明...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常规探空和地面观测数据、1 min降水量和5 min间隔加密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对比分析了2017年6月2日和8月6日山东两次强下击暴流风暴(简称6·2超级单体和8·6强单体)雷达特征及地面致灾大风的成因。研究表明:两次致灾大风过程在强天气尺度和有利中尺度环境下分别形成超级单体和强单体风暴并触发系列下击暴流,最强下击暴流发生时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先跃增后骤降,6·2超级单体伴随中气旋顶和底高度的剧烈下沉。两次强下击暴流触地前均出现强反射率因子核的快速下降、底层高径向速度和强辐散、中层径向辐合和高空强辐散特征。6·2超级单体旋转特性强、中气旋深厚,低层伴随弧形入流缺口和勾状回波。8·6强单体中低层辐合特征显著,风暴前端低层伴有由雷暴出流和前侧入流形成的辐合带。两次强下击暴流引起地面致灾大风的过程中负浮力效应基本相当,6·2超级单体冷池密度流效应更明显,8·6强单体动量下传效应更显著。潍坊南孙站位于风暴移动方向正前侧,前侧辐散气流与同向快速移动的风暴叠加,是导致37 m·s^(-1)极端大风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灾大风 下击暴流 强下沉气流 动量下传 冷池密度流
下载PDF
下向流生物滤池低温堵塞问题的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马立 白宇 +2 位作者 张杰 郜玉楠 陈淑芳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7-40,共4页
深度处理中下向流生物滤池正常运行条件下,滤柱进水段由于污染物的降解。微生物大量积累,水头损失增长较快。尤其在低温下,由于水力条件、生物微环境、生物相改变以及微生物的自我保护,滤池更易发生气塞、堵塞,其运行周期比中温时... 深度处理中下向流生物滤池正常运行条件下,滤柱进水段由于污染物的降解。微生物大量积累,水头损失增长较快。尤其在低温下,由于水力条件、生物微环境、生物相改变以及微生物的自我保护,滤池更易发生气塞、堵塞,其运行周期比中温时降低近2/3,严重影响了净化效果。提出了局部反冲洗法解决膜滤池低温堵塞问题。局部反冲洗后,水头损失由60cm 降到30cm 左右。局部反冲洗在改善滤柱堵塞的同时,为自养亚硝化菌和硝化菌提供了更为稳定、适宜的微环境,使 NH_3-N 的去除率由15%增至50%以上;COD_(Cr)的去除效果因为生物活性的增加并未受到波动。局部反冲洗后,生物量和水头损失沿层积累率的最大值出现在滤柱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滤池 NH3-N 反冲洗 去除率 硝化菌 深度处理 污染物 局部 微环境 低温
下载PDF
细圆管内超临界二氧化碳对流换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石润富 姜培学 张宇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95-997,共3页
本文对超临界压力二氧化碳在内径为1mm的竖直细圆管中的对流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流体的热流密度、进口温度、质量流量以及流动方向对超临界压力二氧化碳对流换热的影响.实验研究发现,热流密度、进口温度、质量流量以及浮升力对细... 本文对超临界压力二氧化碳在内径为1mm的竖直细圆管中的对流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流体的热流密度、进口温度、质量流量以及流动方向对超临界压力二氧化碳对流换热的影响.实验研究发现,热流密度、进口温度、质量流量以及浮升力对细圆管内对流换热的影响很大,对流换热系数在准临界温度附近存在峰值.在加热的前半段向上流动的对流换热强于向下流动,在加热的后半段则相反。随着热流密度与质量流量比值的不断增加,向上流动与向下流动对流换热强弱转换的交点不断向流体进口方向推移,并且向上流动的壁面温度出现峰值,发生换热恶化,而向下流动则没有出现换热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换热 超临界压力 细圆管 实验研究 换热恶化
下载PDF
倾斜下降管内气-液两相流流型PSD特征 被引量:6
7
作者 周云龙 孙斌 +2 位作者 李岩 张玲 洪文鹏 《热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29-132,共4页
气液两相流的流型对其流动和传热特性有很大影响 ,所以如何确定流型一直是两相流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对倾斜下降管内气液两相流流型的鉴别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发现 :利用压差的时域信号和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函数 ( PSD) ,可以客观地判别... 气液两相流的流型对其流动和传热特性有很大影响 ,所以如何确定流型一直是两相流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对倾斜下降管内气液两相流流型的鉴别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发现 :利用压差的时域信号和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函数 ( PSD) ,可以客观地判别流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下降管 气液两相流 流型鉴别 流体力学 功率谱密度函数
下载PDF
顶部浸没竖直向下平口管口气泡膨胀脱离特性 被引量:5
8
作者 吴晅 焦晶晶 +2 位作者 梁盼龙 金光 武文斐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868-1877,共10页
利用高速摄像机拍摄顶部浸没竖直向下管口气泡膨胀及脱离演变过程,对比分析管径、平均气速对气泡尺寸、形成时间的影响规律。引入泡龄k表征管口气泡位置特性,用椭球形气泡长短轴比L表征气泡形状特征。研究发现,气泡生成机理有间歇生成... 利用高速摄像机拍摄顶部浸没竖直向下管口气泡膨胀及脱离演变过程,对比分析管径、平均气速对气泡尺寸、形成时间的影响规律。引入泡龄k表征管口气泡位置特性,用椭球形气泡长短轴比L表征气泡形状特征。研究发现,气泡生成机理有间歇生成气泡、含抽吸间歇生成气泡和连续生成气泡3种;气泡脱离直径随平均气速变化过程明显存在气泡脱离形态转变点;气泡膨胀脱离模式随平均气速变化分为单个气泡形成、气泡聚并形成两种。平均气速为3.1 m·s-1时管口处存在抽吸现象,此时最大泡龄kmax最小;脱离阶段气泡长短轴比L随脱离时间变化过程明显存在时间分界点。在分界点前,L值在2.0附近波动,气泡主要以椭球形存在。分界点后,L值明显增加,气泡形状向扁椭球体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 向下管口 气泡 流体动力学
下载PDF
垂直流人工湿地的设计及净化功能初探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洪刚 马安娜 洪剑明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1-34,共4页
阐述了垂直流人工湿地小试系统的设计方法,并对其净化效果进行了初步的测试。垂直流人工湿地由下行流和上行流方式的2池组成,分别栽种了芦苇,香蒲,水葱,茭白,慈菇和菖蒲6种湿地植物。试验结果表明垂直流人工湿地能较好地改善水质,对NH4-... 阐述了垂直流人工湿地小试系统的设计方法,并对其净化效果进行了初步的测试。垂直流人工湿地由下行流和上行流方式的2池组成,分别栽种了芦苇,香蒲,水葱,茭白,慈菇和菖蒲6种湿地植物。试验结果表明垂直流人工湿地能较好地改善水质,对NH4-N、TN、TP、CODCr的平均去除率都达到了55%以上。各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作用无明显差异,出水中NO3-N的浓度与进水相比降低不明显,而NH4-N的去除率却很高,表明系统中硝化作用较强。本试验说明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能较好地改善水质,是一种有效的污水处理技术,对水体水质改善和水生态系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垂直流 湿地植物 下行-上行流
下载PDF
界面剪切力对蒸汽垂直下流膜状凝结传热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俊霞 王立 +1 位作者 李运刚 黄建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733-2739,共7页
界面剪切力对小径管中的蒸汽垂直下流凝结传热有重要影响。采用VOF模型数值模拟了蒸汽垂直下流凝结传热,分析了界面剪切力对局部凝结传热系数的影响。模拟中冷凝管壁面温度采用耦合计算冷却水的对流换热获得。计算得到了速度、界面剪切... 界面剪切力对小径管中的蒸汽垂直下流凝结传热有重要影响。采用VOF模型数值模拟了蒸汽垂直下流凝结传热,分析了界面剪切力对局部凝结传热系数的影响。模拟中冷凝管壁面温度采用耦合计算冷却水的对流换热获得。计算得到了速度、界面剪切力和局部凝结传热系数的分布。计算结果表明:界面剪切力沿蒸汽流动方向逐渐减小,它对局部凝结传热系数的强化作用集中在垂直管前段,而在垂直管后段,液膜重力是影响局部凝结传热系数的重要因素。将VOF模型算得的局部凝结传热系数与Nusselt解析解进行了比较。在垂直管前段,由于汽-液界面剪切力的强化作用,VOF模型的计算结果大于Nusselt解析解;而在垂直管后段,汽-液界面剪切力逐渐减弱,VOF模型的计算结果接近Nusselt解析解。将VOF模型算得的局部凝结传热系数与Goodykoontz等的实验数据做了比较,在0.2~0.6 m的垂直管段,VOF模型算得的局部凝结传热系数与Goodykoontz等的实验数据吻合较好,误差在±35%的范围内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结 传热 界面剪切力 垂直下流
下载PDF
垂直下降管内油气水三相流摩擦压力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祺 王树众 +1 位作者 王栋 林宗虎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02-504,共3页
本文对垂直下降钢管中的油气水三相流摩擦压力降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了三相流摩擦压力降与折算液速、折算气速和含液率之间的关系曲线,并对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三相流 垂直下降流 摩擦压降
下载PDF
崇明森林旅游园区潜流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徐祖信 李怀正 +3 位作者 王晟 傅威 邢绍文 沈根祥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5-39,共5页
在上海市崇明县森林旅游园区建成郊区污水处理示范工程。采用生物强化絮凝+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充分发挥了物化与生态工艺的互补优势,其中人工湿地占地近6000m2;通过强化预处理对SS和P的去除削减污染负荷,使湿地水力负荷提高到0.6m3/(m2&#... 在上海市崇明县森林旅游园区建成郊区污水处理示范工程。采用生物强化絮凝+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充分发挥了物化与生态工艺的互补优势,其中人工湿地占地近6000m2;通过强化预处理对SS和P的去除削减污染负荷,使湿地水力负荷提高到0.6m3/(m2·d);通过优化湿地浸润线使NH3-N、TN同时达标。人工湿地利用林间空地布局,采用自主开发的模拟软件设计,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工艺并优化运行,实现污水污泥同步资源化利用。工程已运行一年,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863示范工程要求,出水水质可达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垂直下行潜流湿地 示范工程 森林园区
下载PDF
基于压力恢复曲线的富水煤层瓦斯测压结果修正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明举 陈亮 曾昭友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1-74,共4页
为了探究下向孔内水对煤层瓦斯压力测定结果的影响,提出了基于瓦斯压力恢复曲线的富水煤层测压结果的修正方法。通过对测压钻孔周围瓦斯压力和水压力曲线分布的分析,发现测压钻孔内瓦斯压力恢复曲线为双曲线形,水压恢复曲线为直线形。... 为了探究下向孔内水对煤层瓦斯压力测定结果的影响,提出了基于瓦斯压力恢复曲线的富水煤层测压结果的修正方法。通过对测压钻孔周围瓦斯压力和水压力曲线分布的分析,发现测压钻孔内瓦斯压力恢复曲线为双曲线形,水压恢复曲线为直线形。针对不同形态的恢复曲线可以用此法剔除钻孔内水压对测压结果的影响,得出煤层瓦斯压力的真实值。在平煤一矿丁6煤层进行现场应用,并根据朗格缪尔公式反演出的瓦斯压力与修正压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平均误差为0.08MPa,满足实际使用的精度要求,验证了此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向孔 瓦斯压力 水压力 径向流动 压力恢复曲线
下载PDF
一种BLP模型的量化分析方法 被引量:5
14
作者 胡俊 沈昌祥 张兴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605-1610,共6页
BLP模型是最为经典的强制访问控制模型,它基于一个信息流策略,通过允许低安全级别到高安全级别的单向信息流动,来实现多级的强制访问控制.但对实际中普遍存在的高安全级别到低安全级别的下向信息流动,BLP模型并没有给出理论解决方法.本... BLP模型是最为经典的强制访问控制模型,它基于一个信息流策略,通过允许低安全级别到高安全级别的单向信息流动,来实现多级的强制访问控制.但对实际中普遍存在的高安全级别到低安全级别的下向信息流动,BLP模型并没有给出理论解决方法.本文对BLP模型提出一种量化的分析方法以分析下向信息流动的安全性.这一方法基于Shannon信息论中条件熵的概念,提出用安全门限来度量信息安全的方法.特别地,这一分析方法给出了下向信息流安全的条件,并证明了该条件下系统仍保持其保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P模型 下向信息流 条件信息熵 安全门限
下载PDF
痔瘘洗剂联合加味四黄膏治疗肛窦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胡建文 梁小霞 文桂香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7期22-25,共4页
目的观察痔瘘洗剂联合加味四黄膏对肛窦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肛窦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头孢丙烯分散片及局部化痔栓塞肛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痔瘘洗剂局部熏蒸及坐浴患处同时联合加味四... 目的观察痔瘘洗剂联合加味四黄膏对肛窦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肛窦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头孢丙烯分散片及局部化痔栓塞肛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痔瘘洗剂局部熏蒸及坐浴患处同时联合加味四黄膏局部外敷治疗。7 d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各项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6个月内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48/50),对照组为80.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肛门水肿、肛门潮湿、肛门疼痛、肛门坠胀症状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5.25±2.78)d,对照组为(18.46±3.41)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随访2、4、6个月复发率分别为0、0、2.0%,对照组分别为4.0%、12.0%、16.0%,对照组4、6个月复发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痔瘘洗剂联合加味四黄膏治疗肛窦炎临床疗效好,复发率低,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痔瘘洗剂 加味四黄膏 肛窦炎 湿热下注
下载PDF
下斜角对螺旋溜槽流场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高淑玲 孟令国 +2 位作者 魏德洲 宋振国 袁俊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2-90,共9页
流场特性是决定螺旋溜槽分离性能的重要因素,基于数值仿真技术,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和VOF多相流模型对四种下斜角的螺旋溜槽流场进行了模拟计算。模拟结果表明,随着下斜角的增大,流体向外缘运动的趋势被削弱,外缘流膜变薄,而中部及内... 流场特性是决定螺旋溜槽分离性能的重要因素,基于数值仿真技术,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和VOF多相流模型对四种下斜角的螺旋溜槽流场进行了模拟计算。模拟结果表明,随着下斜角的增大,流体向外缘运动的趋势被削弱,外缘流膜变薄,而中部及内缘处的流膜厚度相应增加;主流切向速度有所增加,二次环流范围变大,但环流强度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将对颗粒运动及其分离行为产生影响;湍流的作用强度明显加强,有利于改善槽底颗粒的悬浮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溜槽 下斜角 数值仿真 流场特征 二次环流
下载PDF
垂直向下管内两相流泡状-弹状流型转换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薛玉卿 李会雄 +3 位作者 姚超 郝陈玉 郭开开 冯渊 《应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03-609,共7页
建立实验系统,在维持管道出口压力为0.2MPa的条件下,对内径分别为15mm、25mm、40mm、65mm的垂直向下管内空气-水气液两相流动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两相流泡状-弹状流型分布。实验研究发现:管径对于泡状流与弹状流流型特征有较大影响,... 建立实验系统,在维持管道出口压力为0.2MPa的条件下,对内径分别为15mm、25mm、40mm、65mm的垂直向下管内空气-水气液两相流动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两相流泡状-弹状流型分布。实验研究发现:管径对于泡状流与弹状流流型特征有较大影响,并且进一步影响流型转换边界,随着管径增加,泡状流-弹状流的流型转换边界向折算气速减小的方向移动。基于理论推导及实验数据,建立了垂直向下管内气液两相流泡状流-弹状流流型转换预测模型,该模型对本文实验工况条件下的垂直向下管内空气-水气液两相流流型转换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预测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之间的误差小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向下 气液两相流 流型 泡状流 弹状流
下载PDF
深度处理工艺的系统选择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许嘉炯 范玉柱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14,共6页
针对当前国内普遍存在的微污染原水有机物去除目标,探讨深度处理工艺中以活性炭吸附和超滤工艺为核心的多种组合工艺的特点。选择目前常用的生物活性炭工艺和开始应用的活性炭—超滤膜工艺进行试验研究和工程应用分析,探究各种工艺在不... 针对当前国内普遍存在的微污染原水有机物去除目标,探讨深度处理工艺中以活性炭吸附和超滤工艺为核心的多种组合工艺的特点。选择目前常用的生物活性炭工艺和开始应用的活性炭—超滤膜工艺进行试验研究和工程应用分析,探究各种工艺在不同条件下对有机物、氨氮和浊度等控制指标的去除效果,从而在不同原水水质条件下完成深度处理的系统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处理工艺 臭氧 活性炭 超滤 上向流 下向流
下载PDF
油水气三相流的流型及泡状流向弹状流的转变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树众 昝元峰 +1 位作者 王祺 林宗虎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6期31-34,共4页
油水气多相混输是海上油气田开发中赖以取得重大经济效益的技术,其流动特性的准确计算是管线设计及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依据.首先,通过实验确定出了油水两相混合物由油包水(W/O)向水包油型(O/W)的转变发生在含水率约为0.45时.垂直下降... 油水气多相混输是海上油气田开发中赖以取得重大经济效益的技术,其流动特性的准确计算是管线设计及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依据.首先,通过实验确定出了油水两相混合物由油包水(W/O)向水包油型(O/W)的转变发生在含水率约为0.45时.垂直下降管内油水气三相流的流型基本上可以划分为油包水和水包油型的泡状流、弹状流及环状流.通过对垂直下降管内气泡碰撞、合并机理的分析建立了油水气三相流动过程中泡状流与弹状流间的转变界限的计算式,该转变发生的临界截面含气率约为0.35,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的平均误差为11%.泡状流向弹状流的转变主要取决于折算气速和折算液速的大小,含水率对转变界限的影响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气三相流 流型 泡状流 弹状流 垂直下降管流 油气运输 混输工艺
下载PDF
前列清汤联合西药治疗湿热下注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效果 被引量:6
20
作者 黄小庆 苏劲松 +6 位作者 吴江平 徐云森 郭宇明 严文兵 招活 龙云 田立新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5期141-144,共4页
目的观察前列清汤联合抗生素及坦索罗辛治疗湿热下注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6年6月我院男科门诊收治的湿热下注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口服抗生素及坦索罗辛,... 目的观察前列清汤联合抗生素及坦索罗辛治疗湿热下注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6年6月我院男科门诊收治的湿热下注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口服抗生素及坦索罗辛,治疗组加服前列清汤,疗程为4周。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6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清汤联合抗生素及坦索罗辛治疗湿热下注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可以较好地降低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且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清汤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湿热下注 抗生素 坦索罗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