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社会物流成本的影响因素及下降空间测算
1
作者 杨勇 刘畅 范昕怡 《交通运输研究》 2024年第4期44-55,共12页
为了给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提供理论支持,支撑政府精准施策,首先,在深入剖析物流成本核算方法和衡量指标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产业结构、产品价值、供需分布、流通速率、运输效能等因素的影响作用和影响趋势。然后,针对社会物流总费... 为了给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提供理论支持,支撑政府精准施策,首先,在深入剖析物流成本核算方法和衡量指标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产业结构、产品价值、供需分布、流通速率、运输效能等因素的影响作用和影响趋势。然后,针对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这一衡量指标,基于关联产业占比、工业增加值率、平均运距、存货周转天数、公路货物周转量占比5个关键参数建立了回归预测模型,对2024—2030年各影响因素贡献度开展预测分析。结果显示:2030年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将降至12.36%;2024—2030年,关联产业占比贡献度将从20.9%波动降低至-0.48%;工业增加值率贡献度将从47.91%持续上升至78.39%;存货周转天数贡献度将从9.86%小幅上升至11.17%左右;平均运距贡献度将从33.49%持续下降至7.59%;公路货物周转量占比贡献度将从-12.15%稳定上升至3.33%。最后,基于测算成果,针对交通物流领域的降本工作提出推动交通物流融入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质生产力赋能、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及重大生产力布局、引领构建现代流通体系、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和促进多式联运发展等建议,为我国交通物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社会物流成本 下降空间 产业结构 产品价值 供需分布 流通速率 运输效能
下载PDF
四边协作模式:中国大学治理的新框架
2
作者 戚兴华 《重庆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46,共17页
伯顿·克拉克提出的三角协调模型为人们理解高等教育系统形态与组织运作的国际图谱与国别异同提供了简明的解释框架,常被用于比较与解释不同国家的现代大学治理现象。中国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中出现了独特的实践现象与阶段性特征,形... 伯顿·克拉克提出的三角协调模型为人们理解高等教育系统形态与组织运作的国际图谱与国别异同提供了简明的解释框架,常被用于比较与解释不同国家的现代大学治理现象。中国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中出现了独特的实践现象与阶段性特征,形成相应的发展模式和测量指标,超出了三角协调模型的适用范畴,呼唤超越三角协调模型局限性的新视角。在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教育空间下沉转向,地方政府与社会在大学治理体系中的角色更为显著。在大学治理的基本框架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社会—大学四方的关系模式与互动机制不断调整,垂直治理的“央—学”关系向水平治理的“地—学”关系让渡权力,“社—学”关系在由外力推动模式向自主合作模式转变。“央—地—社—学”四边协作模式是教育空间下沉新场景下的大学治理框架,勾勒出大学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社会四者之间的“制度—空间”关系,是对高等教育国际经典理论中国化的反思,更是源于高等教育在地实践的中国经验。四边协作模式揭示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中的大学治理之路,为反思大学治理的全球话语嬗变与中国经验生成提供一个新的理解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普及化 大学治理 三角协调模型 教育空间下沉 四边协作模式
下载PDF
地下空间向下增层既有-新增双层排桩支护结构鲁棒稳定性研究
3
作者 孔德森 侯迪 +2 位作者 赵新媛 孙添娇 王晓敏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87-796,共10页
以既有建筑物地下空间向下增层改造为背景,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和有限元数值计算的方法对基坑开挖过程中既有-新增双层排桩支护结构鲁棒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既有支护结构的破坏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失稳破坏前会发生预警现象,最... 以既有建筑物地下空间向下增层改造为背景,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和有限元数值计算的方法对基坑开挖过程中既有-新增双层排桩支护结构鲁棒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既有支护结构的破坏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失稳破坏前会发生预警现象,最先发生失稳破坏的地方是随机产生的,这体现了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对支护结构变形有较大的影响。既有支护桩与两排桩之间土体的作用类似于重力式挡土墙,开挖至极限开挖深度时二者发生整体式倾覆破坏。既有支护结构失稳破坏时,滑裂面从开挖面附近开始穿过排间土体沿新增支护桩延伸至土体表面。基坑边坡中部滑裂面的影响范围最大,坑角位置处滑裂面的影响范围最小。既有支护桩排局部失稳破坏对支护体系鲁棒稳定性的影响较小,既有支护桩排整体失稳破坏对支护体系鲁棒稳定性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 向下增层 既有-新增排桩支护 鲁棒稳定性
下载PDF
公路隧道下沉式纵向疏散逃生楼梯间距的优化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培红 于明川 宋健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88-694,共7页
目的分析公路隧道火灾情况时下沉式纵向疏散逃生楼梯的最大间距,为公路隧道火灾疏散性能化设计提供参考.方法运用FDS+Evac软件,对1 000 m单向单车道公路隧道火灾疏散进行模拟,通过18 MW火灾时温度场的发展、烟气的蔓延、能见度的变化、... 目的分析公路隧道火灾情况时下沉式纵向疏散逃生楼梯的最大间距,为公路隧道火灾疏散性能化设计提供参考.方法运用FDS+Evac软件,对1 000 m单向单车道公路隧道火灾疏散进行模拟,通过18 MW火灾时温度场的发展、烟气的蔓延、能见度的变化、逃生楼梯的可利用安全疏散时间及不同楼梯间距时各楼梯的使用时间,对比分析不同逃生楼梯间距时人员疏散的安全性.结果楼梯间距为100 m时,在220 s时火源附近几个逃生楼梯的使用就开始受到影响.楼梯间距在120 m以上时,实际逃生总时间不符合规范要求.结论在1 000 m公路隧道发生18 MW规模的火灾时,下沉式纵向疏散的逃生楼梯间距最大不宜超过10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下沉式纵向疏散 楼梯间距 疏散时间
下载PDF
锥体冰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史庆增 黄焱 +2 位作者 宋安 孙振平 李桐魁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8-92,共5页
通过冰力模型试验,研究了锥体冰力的特征和锥间距对冰力的影响。试验发现冰在正-倒锥交界线上的破坏为挤压破坏;根据试验数据给出了冰在双锥前的非同时破坏系数。
关键词 冰力模型试验 锥体 正-倒锥交界线 锥间距 冰非同时破坏
下载PDF
迭代法与FFT法位场向下延拓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77
6
作者 徐世浙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85-289,共5页
将水平观测面上的实测位场值,垂直投影至下部的延拓水平面上,作为该水平面上的位场初始值.根据该水平面上的初始值,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的方法向上延拓计算观测面上的位场值.用观测面上的实测值与计算值的差值,对延拓面上的位场值进... 将水平观测面上的实测位场值,垂直投影至下部的延拓水平面上,作为该水平面上的位场初始值.根据该水平面上的初始值,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的方法向上延拓计算观测面上的位场值.用观测面上的实测值与计算值的差值,对延拓面上的位场值进行校正.如此反复迭代,直至观测面上的实测值与计算值的差值小到可以忽略.这种空间域的迭代法原理简单,不用解线性代数方程组,有较高的计算速度和良好的延拓效果.本文用迭代法对模型数据和实际数据进行向下延拓,对比了迭代法与常规的FFT法在位场向下延拓中的效果,迭代法显著优于FFT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场向下延拓 空间域 迭代法 频率域 快速傅里叶变换法
下载PDF
航空重力测量数据向下延拓中空间协方差函数特性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张皞 陈琼 丛明日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1-53,共3页
本文通过对航空重力测量数据的分析,建立起具有空间相关特性的空间协方差函数模型。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将航空重力测量试验数据采用最小二乘配置的方法向下延拓到地面,与地面已知重力数据进行比较。由比较结果,分析了空间协方差函数模型... 本文通过对航空重力测量数据的分析,建立起具有空间相关特性的空间协方差函数模型。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将航空重力测量试验数据采用最小二乘配置的方法向下延拓到地面,与地面已知重力数据进行比较。由比较结果,分析了空间协方差函数模型对航空重力测量数据向下延拓结果的影响,并表明所建立的空间协方差函数模型,满足协方差函数特性,且在局部区域使用能够达到满意的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协方差 最小二乘配置 航空重力测量 向下延拓
下载PDF
雷电先导下行过程特高压直流线路电晕向流注放电转化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夏德智 贺恒鑫 +5 位作者 陈杉杉 殷禹 李鹏 余军 何俊佳 陈维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243-3253,共11页
为了定量研究雷暴过程中电晕空间电荷对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后续流注放电起始的影响,基于带通量限制器的2阶有限体积方法和Kaptzov假设,建立雷暴过程中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电晕空间电荷分布的数值仿真模型。通过开展动态电场下水平导线电... 为了定量研究雷暴过程中电晕空间电荷对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后续流注放电起始的影响,基于带通量限制器的2阶有限体积方法和Kaptzov假设,建立雷暴过程中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电晕空间电荷分布的数值仿真模型。通过开展动态电场下水平导线电晕放电电流的实测与仿真对比研究,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计算分析典型±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雷暴过程中导地线电晕电流时域波形和电晕空间电荷分布特征。得出下行先导趋近过程会显著增加导、地线表面附近约0.5m范围内正离子密度,并使导、地线电晕电流最大值较雷云电场作用时增加6~7个数量级。随着地线表面附近正离子密度增加,电场最大值从地线表面向导线附近空间移动,而导致后续流注产生。所作研究工作可为后续研究电晕空间电荷对特高压直流线路雷电绕击特性的影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过程 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 二阶有限体积 电晕空间电荷 下行先导 流注
下载PDF
“向下”与“深度”:德·昆西的黑暗崇高与心理空间
9
作者 郑鸿升 《英语文学研究》 2024年第1期1-15,共15页
“崇高”在英国19世纪的美学中是一个经常讨论、多次被撰写的话题,涉及该话题的理论家有埃德蒙·伯克和詹姆斯·毕提等。德·昆西对此话题的贡献,虽然不太为人熟知,但是很重要。本文将追溯他的“黑暗崇高”的起源,关注他童... “崇高”在英国19世纪的美学中是一个经常讨论、多次被撰写的话题,涉及该话题的理论家有埃德蒙·伯克和詹姆斯·毕提等。德·昆西对此话题的贡献,虽然不太为人熟知,但是很重要。本文将追溯他的“黑暗崇高”的起源,关注他童年时期的阅读和天文学对他的影响,特别是阿拉丁和神灯的故事对他的影响。在巫师的法术所产生的诡谲中,德·昆西看到了“黑暗崇高”的例证。他受到当时天文学发现的影响而形成的空间观,使他意识到产生黑暗崇高的对象都具有“向下”的品质。“向下”产生崇高的想法是对18世纪英国美学的“深度”观的进一步拓展,是对英国崇高美学的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昆西 巫师 黑暗崇高 “向下” 空间
原文传递
空间规训与空间治理:国家权力下沉的逻辑阐释 被引量:23
10
作者 朱静辉 林磊 《公共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9-149,175,共12页
已有研究把国家权力下沉视为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过程,忽视了国家权力下沉逻辑的阶段性差异。本文以某地级市下辖的Q区大网格制度实施为例,考察政府权力下沉应对空间流变的空间治理策略进程。研究发现:国家权力下沉经历了从空间规训的政... 已有研究把国家权力下沉视为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过程,忽视了国家权力下沉逻辑的阶段性差异。本文以某地级市下辖的Q区大网格制度实施为例,考察政府权力下沉应对空间流变的空间治理策略进程。研究发现:国家权力下沉经历了从空间规训的政治性建构到空间治理行政主导模式的转变。当代国家权力下沉是空间治理的运作体现,表现为组织的空间化、社会组织与社会力量的空间整合以及技术性手段的空间运用。当代国家权力下沉源自于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的剧烈变动、空间的风险化与碎片化、行政科层制下的空间治理压力。受制于基层政府内部组织体系的条块分割,空间碎片化的特质以及国家-社会模糊性的空间合理性,权力下沉也面临着进与退的两难处境。本研究从空间角度对国家权力下沉的阶段性逻辑差异进行了辨析和解释,从而为深化我们对当代国家-社会关系的理解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规训 空间治理 权力下沉 空间风险 空间碎片
原文传递
狭义相对论的前提与全速域狭义相对论理论模型的构建原则
11
作者 任晓敏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27,共15页
基于笔者提出的弥聚子论的基本概念及其中对于主要反映超高速领域物质运动与时空之间关系的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或称"高速狭义相对论")的尝试性拓展——预言了有可能显著存在于超低速领域的低速狭义相对论效应乃至有可能显著... 基于笔者提出的弥聚子论的基本概念及其中对于主要反映超高速领域物质运动与时空之间关系的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或称"高速狭义相对论")的尝试性拓展——预言了有可能显著存在于超低速领域的低速狭义相对论效应乃至有可能显著存在于超高速和超低速领域、同时涉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常速领域的全速域狭义相对论效应,对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前提进行了评述、质疑与修正,其要点包括:第一,指出了爱因斯坦在"以狭义相对性原理为前提"的名义下所做推导的前提超出了纯粹意义上的狭义相对性原理,它实际上隐含了独立且具有潜在局限性的"伽利略极限契合原理"和"线性时空变换假设";第二,指出了依据对电磁波运动的考察和狭义相对性原理而得出的光速不变原理在其意义和作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通过对实物体运动的考察则有可能获得等价于光速不变原理或较之更具普遍意义的能够作为狭义相对论前提的原理,从而有可能更深刻、更充分地反映狭义相对论效应的物理本质乃至引发狭义相对论的变革;第三,区分了光速不变原理与"固有常数光速个例性原理",指出了狭义相对性原理不仅寓于相关时空变换表达式的高度对称性之中,还必寓于其他与物理过程相关的原理之中;第四,依据前期研究成果对狭义相对论的前提进行了更新,即扬弃了光速不变原理并代之以先前提出的实物体运动存在速度上限和下限的"双极限速原理"及与之孪生的"双极限速质量-速度关联原理",并指出了在笔者所期待的狭义相对论的变革中恰当运用"伽利略极限契合原理"或将其推广为"洛仑兹极限契合原理"乃至推广为扬弃具体极限情形的"一般性极限契合原理"以及放弃"线性时空变换假设"转而依循"时空变换数学形式的开放性原则"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在上限速单极近似下引入质量-速度关联原理,重新推导出了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中的洛仑兹变换关系式,明确了以质量-速度关联原理取代光速不变原理的推演步骤,并使得"光速不变"(或"上限速度不变")在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中由前提蜕变为推论.继之,分别给出了上限速单极近似和下限速单极近似下质量-速度关系的唯象推导过程,并明确了低速狭义相对论和全速域狭义相对论时空变换关系式的构建原则.这一工作使得全速域狭义相对论完备理论模型的建立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聚子论 狭义相对论 低速狭义相对论 全速域狭义相对论 狭义相对性原理 光速不变原理 固有常数光速个例性原理 双极限速原理 上限速单极近似 下限速单极近似 质量-速度关联原理 时空变换 伽利略变换 洛仑兹变换 伽利略极限契合原理 洛仑兹极限契合原理 一般性极限契合原理 线性时空变换假设 时空变换数学形式的开放性原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