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eroelastic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of High-aspect-ratio Composite Forward-swept Wings 被引量:9
1
作者 万志强 颜虹 +1 位作者 刘德广 杨超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17-325,共9页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forward-swept angle and skin ply-orientation on the static and dynamic aeroelastic characteristics, the aeroelastic modeling and calculation for high-aspect-ratio composite wings wit...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forward-swept angle and skin ply-orientation on the static and dynamic aeroelastic characteristics, the aeroelastic modeling and calculation for high-aspect-ratio composite wings with different forward-swept angles and skin ply-orientation are performed.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 design study aiming to optimize wings with typical forward-swept angles and skin ply-orientation in an aeroelastic way by using the genetic/sensitivity-based hybrid algorithm.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satiated multiple constraints including strength, displacements, divergence speeds and flutter speeds, the studies are carried out in a bid to minimize the structural weight of a wing with the lay-up thicknesses of wing components as design variabies. In addition, the effects of the power of spanwise variation function of lay-up thicknesses of skins and iugs on the optimized weights are also analy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roeiasticity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high-aspect-ratio wing forward-swept wing COMPOSITE
下载PDF
Applications of EPSE method for predicting crossflow instability in swept-wing boundary layers 被引量:1
2
作者 Xuezhi LU Jisheng LUO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CSCD 2017年第7期981-996,共16页
The nth-order expansion of the parabolized stability equation (EPSEn) is obtained from the Taylor expansion of the linear parabolized stability equation (LPSE) in the streamwise direction. The EPSE together with t... The nth-order expansion of the parabolized stability equation (EPSEn) is obtained from the Taylor expansion of the linear parabolized stability equation (LPSE) in the streamwise direction. The EPSE together with the homogeneous boundary conditions forms a local eigenvalue problem, in which the streamwise variations of the mean flow and the disturbance shape function are considered. The first-order EPSE (EPSE1) and the second-order EPSE (EPSE2) are used to study the crossflow instability in the swept NLF(2)-0415 wing boundary layer. The non-parallelism degree of the boundary layer is strong. Compared with the growth rates predicted by the linear stability theory (LST), the results given by the EPSE1 and EPSE2 agree well with those given by the LPSE. In particular, the results given by the EPSE2 are almost the same as those given by the LPSE. The prediction of the EPSE1 is more accurate than the prediction of the LST, and is more efficient than the predictions of the EPSE2 and LPSE. Therefore, the EPSE1 is an efficient ey prediction tool for the crossflow instability in swept-wing boundary-layer flow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ept-wing boundary layer crossflow instability nomparallelism expansionof parabolized stability equation (EPSE) eN prediction tool
下载PDF
A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STATIONARY CROSSFLOW VORTICES IN THE BOUNDARY LAYER ON A SWEPT WING 被引量:2
3
作者 罗纪生 周恒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1998年第2期97-103,共7页
Crossflow instability plays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ansition of the boundary layer on a swept wing, typical in th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Experiments revealed that the linear stability theory well predicted th... Crossflow instability plays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ansition of the boundary layer on a swept wing, typical in th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Experiments revealed that the linear stability theory well predicted the form of the crossflow vortices, but usually much overpredicted their growth rate. Using nonlinear theory of hydrodynamic stability, combined with some other considerations, we were able to obtain the growth rat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SSFLOW hydrodynamic stability swept wing
全文增补中
3种不同机翼构型的地效翼气动特性优化实验研究
4
作者 邓博闻 代钦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68,共9页
机翼的几何构型是影响地效飞行器空气动力学特性的重要参数,为改善地效飞行器升力、阻力特性,采用拖曳水槽实验测量了下反前掠翼和具有仿生凹凸前缘下反前掠翼的升力、阻力特性和尾流速度场,并在分析翼尖涡流场结构的基础上从展向流动... 机翼的几何构型是影响地效飞行器空气动力学特性的重要参数,为改善地效飞行器升力、阻力特性,采用拖曳水槽实验测量了下反前掠翼和具有仿生凹凸前缘下反前掠翼的升力、阻力特性和尾流速度场,并在分析翼尖涡流场结构的基础上从展向流动的角度讨论了机翼升力阻力变化的机理。结果表明,在地效区内,下反前掠结构可以有效改善机翼绕流特性,抑制翼尖涡的形成和发展、增大了涡心距,起到增升减阻的效果,并且机翼越靠近地面,增升减阻的效果越明显。在此基础上,凹凸前缘可以进一步优化机翼绕流特性,降低翼尖涡强度,使诱导阻力减小。在小间隙比、小攻角工况中,带凹凸前缘的下反前掠结构的仿生翼具备最优的航行经济性。上述研究可为改善地效翼的飞行性能并促进地效翼设计理论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效应 平直翼 下反前掠翼 仿生翼 升力和阻力 PIV实验
下载PDF
大长径比变后掠翼导弹的颤振特性分析
5
作者 王颖 李裕 +1 位作者 刘力 李彦彬 《计算机仿真》 2024年第4期55-58,493,共5页
为了增大导弹的内部空间,同时减小空气阻力,导弹外形日益趋于大长径比机构,而这样的设计易造成导弹低频颤振等明显的气动弹性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可通过调节导弹的气动外形,改变系统气动特性,达到抑制颤振的作用。针对变体飞行器技术... 为了增大导弹的内部空间,同时减小空气阻力,导弹外形日益趋于大长径比机构,而这样的设计易造成导弹低频颤振等明显的气动弹性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可通过调节导弹的气动外形,改变系统气动特性,达到抑制颤振的作用。针对变体飞行器技术之一的变后掠翼展开研究,围绕大长径比导弹的颤振问题,揭示飞行速度对导弹飞行时颤振特性的影响规律,而后验证通过改变导弹后掠角主动抑制导弹颤振方法的可行性,为解决导弹的颤振问题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长径比导弹 气动特性 颤振 变后掠翼
下载PDF
形状记忆合金力学性能及在变体结构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陈杰 李俊远 《测控技术》 2024年第5期34-41,共8页
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SMA)由于其特有的形状记忆效应(Shape Memory Effect,SME)被大量研究和广泛应用。基于SMA的Müller-Achenbach-Seelecke模型进行了单根SMA丝的回复力数值计算验证,并设计了一种SMA丝驱动器应用于... 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SMA)由于其特有的形状记忆效应(Shape Memory Effect,SME)被大量研究和广泛应用。基于SMA的Müller-Achenbach-Seelecke模型进行了单根SMA丝的回复力数值计算验证,并设计了一种SMA丝驱动器应用于机翼变后掠角结构中,完成了机翼连续后掠偏转的原理、方案和具体的结构设计,并加工制备了后掠机翼模型;同时为了实现机翼后掠角变化的精确控制,采用PID控制方法设计了SMA温度与偏转角度双路信号反馈的闭环控制系统,完成了对机翼偏转的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机翼可实现45°的偏转,偏转至设定角度后的平均稳态误差控制在±0.3°以内,实现了对偏转角度的精确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记忆 变体 后掠翼 PID
下载PDF
复合材料整体成型大后掠机翼设计与验证研究
7
作者 蒋建军 何利军 +1 位作者 何建 赵琛 《科技资讯》 2024年第1期98-101,共4页
根据机翼设计及材料工程力学性能要求,基于给定的机翼外形设计并制造了一种满足工程应用要求的全复合材料整体模压成型机翼结构。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和工程静力学试验方法对该机翼结构进行了全面验证,有限元仿真分析结果与工程静力学试... 根据机翼设计及材料工程力学性能要求,基于给定的机翼外形设计并制造了一种满足工程应用要求的全复合材料整体模压成型机翼结构。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和工程静力学试验方法对该机翼结构进行了全面验证,有限元仿真分析结果与工程静力学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满足复合材料工程力学许用值要求及机翼最大变形不大于半翼展长8%的刚度设计需求,该机翼的力学承载性能得到了充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大后掠机翼 整体成型 有限元分析 力学试验
下载PDF
后掠翼外挂系统非线性响应分析
8
作者 肖艳平 王越 黄波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10,共5页
在几何非线性项的影响下,机翼外挂系统响应较为复杂。为了研究几何非线性对系统响应的影响,以后掠翼为模型,建立了后掠翼外挂系统的非线性运动微分方程,采用假设模态法求解了后掠翼振型函数,并利用伽辽金法对系统方程进行了离散得到了... 在几何非线性项的影响下,机翼外挂系统响应较为复杂。为了研究几何非线性对系统响应的影响,以后掠翼为模型,建立了后掠翼外挂系统的非线性运动微分方程,采用假设模态法求解了后掠翼振型函数,并利用伽辽金法对系统方程进行了离散得到了系统矩阵方程;利用MATLAB对系统方程进行了数值仿真,得到了不同速度范围的翼尖扭转分叉图,结合典型速度下翼尖扭转的相图与庞加莱截面图研究了非线性项对后掠翼外挂系统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速度大于颤振临界速度后,系统会经历极限环振动、拟周期运动和混沌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非线性 后掠翼 外挂 响应 极限环振动 拟周期运动
下载PDF
大后掠机翼外侧翼下导弹气动特性分析
9
作者 徐家宽 宋敏亮 +3 位作者 刘艳辉 张治生 黄思源 王玉轩 《海军航空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405-412,426,共9页
位于大后掠翼战斗机机翼下的导弹,在飞行中受到的气动载荷,会对结构疲劳特性产生显著影响。为了研究导弹的气动载荷,建立了某型战斗机挂载导弹的气动仿真模型,设计了3种导弹构型,分别为带前后弹翼导弹、只带后弹翼的导弹与只有弹体不带... 位于大后掠翼战斗机机翼下的导弹,在飞行中受到的气动载荷,会对结构疲劳特性产生显著影响。为了研究导弹的气动载荷,建立了某型战斗机挂载导弹的气动仿真模型,设计了3种导弹构型,分别为带前后弹翼导弹、只带后弹翼的导弹与只有弹体不带弹翼的导弹。对飞机翼下挂载3种不同构型的导弹进行了气动特性的数值模拟与分析,并对比了导弹的气动载荷分布规律。计算结果表明:位于大后掠机翼下方的导弹,由于机翼下方的洗流作用,会受到较大的气动载荷,导弹的气动载荷以侧力和滚转及偏转力矩为主要分量;滚转力矩的方向会导致导弹与发射装置连接处靠近飞机对称面一侧受力较大,容易降低疲劳寿命;导弹的气动载荷主要由后弹翼产生,可在设计弹翼时适当减小后弹翼的面积,从而降低战斗机后掠翼洗流对翼下挂载导弹气动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后掠翼 机翼洗流 气动载荷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三维超声速后掠翼转捩的eN-神经网络模型预测 被引量:1
10
作者 于晟浩 袁吉森 +2 位作者 高亮杰 钱战森 李椿萱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36-1246,共11页
为提高三维超声速边界层转捩预测的计算效率,使用神经网络模型替代线性稳定性分析的过程,发展了一种适用于三维可压缩边界层转捩高效预测的神经网络模型方法.通过对线性稳定性分析方法及超声速后掠翼流场特征的研究,提出适用于超声速后... 为提高三维超声速边界层转捩预测的计算效率,使用神经网络模型替代线性稳定性分析的过程,发展了一种适用于三维可压缩边界层转捩高效预测的神经网络模型方法.通过对线性稳定性分析方法及超声速后掠翼流场特征的研究,提出适用于超声速后掠翼流动转捩预测的神经网络模型特征参数,使用系列超声速后掠钝板模型作为样本集,建立了eN-神经网络模型.以三维超声速大后掠等直机翼标准模型作为测试集,分析各输入参数的敏感性,并对比eN-神经网络模型与传统稳定性分析方法的计算结果及效率,验证了本方法的准确性与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捩预测 eN方法 神经网络 超声速 后掠翼
下载PDF
Transfer learning from two-dimensional supercritical airfoils to three-dimensional transonic swept wings 被引量:1
11
作者 Runze LI Yufei ZHANG Haixin CHEN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9期96-110,共15页
Machine learning has been widely utilized in flow field modeling and aerodynamic optimization.However,most applications are limited to two-dimensional problems.The dimensionality and the cost per simulation of three-d... Machine learning has been widely utilized in flow field modeling and aerodynamic optimization.However,most applications are limited to two-dimensional problems.The dimensionality and the cost per simul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problems are so high that it is often too expensive to prepare sufficient samples.Therefore,transfer learning has become a promising approach to reuse well-trained two-dimensional models and greatly reduce the need for samples for threedimensional problems.This paper proposes to reuse the baseline models trained on supercritical airfoils to predict finite-span swept supercritical wings,where the simple swept theory is embedded to improve the prediction accuracy.Two baseline models are investigated:one is commonly referred to as the forward problem of predicting the pressure coefficient distribution based on the geometry,and the other is the inverse problem that predicts the geometry based on the pressure coefficient distribution.Two transfer learning strategies are compared for both baseline models.The transferred models are then tested on complete wings.The results show that transfer learning requires only approximately 500 wing samples to achieve good prediction accuracy on different wing planforms and different free stream conditions.Compared to the two baseline models,the transferred models reduce the prediction error by 60%and 80%,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erse design Pressure distribution Supercritical airfoils swept wings Transfer learning
原文传递
Scallop ice shape characteristics of swept wing based on large-scale icing wind tunnel experiment 被引量:1
12
作者 Qiang WANG Ningli CHEN +3 位作者 Yuanbo WANG Weihao LI Yu LIU Xian YI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214-230,共17页
Scallop ice is a special phenomenon that occurs during swept wing aircraft passing through icing clouds.It poses a great challenge for the icing safety assessment that the complex scallop ice shape feature and its mec... Scallop ice is a special phenomenon that occurs during swept wing aircraft passing through icing clouds.It poses a great challenge for the icing safety assessment that the complex scallop ice shape feature and its mechanism are still unclear.In this work,a large-scale icing wind tunnel experiment of swept wing designed by NACA0012 airfoil is conducted in the Icing Wind Tunnel of China Aerodynamic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The detailed three-dimensional ice shapes under 0°,15°,30°and 45°swept angles are obtained by laser scanning technology.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swept angle increasing from 0°to 45°,the 2D double ice horn structures show certain spanwise variation,and finally transform into complete scallop ice with ice thickness greatly enhanced in the stagnation line region.Th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of the spanwise ice curve captures the high-frequency fluctuation on the scallop ice caused by the small-scale roughness element,while the trend with low frequency is not obvious.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data,a new complete scallop ice geometric model,named 5Points-5Lines-2Arcs(5P-5L-2A)model,is proposed,which can provide important basis for the quantitative description of complex scallop ice sha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CRAFT swept wings Scallop ice Icing wind tunnel experi-ment Scallop ice geometric model
原文传递
前掠翼与后掠翼布局流动机理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刘文法 王旭 米康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15,共5页
采用三维N-S控制方程和标准k-ε模型,计算了前掠翼和后掠翼模型的气动特性,比较了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并通过流场显示分析了其流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小迎角下后掠翼的升力系数较高,大迎角下前掠翼的失速性能较好,其根源是展向速度的方... 采用三维N-S控制方程和标准k-ε模型,计算了前掠翼和后掠翼模型的气动特性,比较了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并通过流场显示分析了其流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小迎角下后掠翼的升力系数较高,大迎角下前掠翼的失速性能较好,其根源是展向速度的方向相反。后掠翼过早的翼尖失速是导致失速迎角较小的原因。而前掠翼之所以具有良好的大迎角性能,是由于其机翼根侧缘涡和翼尖前缘涡相互作用,对机翼产生上吸力,带来涡升力并且增强了对机翼表面流动的控制能力。前掠翼的流动机理可为先进飞机布局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掠翼 后掠翼 流动机理 数值研究 漩涡
下载PDF
W-型无尾气动布局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孙静 张彬乾 +2 位作者 周洲 陈迎春 李青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5-268,共4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飞机气动外形—— W-型无尾布局及其气动设计思想 ,初步研究了两种气动布局方案 :前掠翼无尾气动布局和 W-型无尾气动布局。采用 Euler方程加附面层修正的数值分析方法 ,研究了两种布局的纵向气动性能 ,分析了翼身融合...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飞机气动外形—— W-型无尾布局及其气动设计思想 ,初步研究了两种气动布局方案 :前掠翼无尾气动布局和 W-型无尾气动布局。采用 Euler方程加附面层修正的数值分析方法 ,研究了两种布局的纵向气动性能 ,分析了翼身融合及机体大后掠侧缘对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W-型无尾气动布局具有良好的气动性能 ,其气动设计思想合理可行 ,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型无尾布局 前掠翼 翼身融合 流动控制
下载PDF
非均衡铺层壁板复合材料机翼气动弹性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万志强 邵珂 +1 位作者 杨超 王科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96-199,共4页
对上下壁板采用非均衡铺层的大展弦比复合材料机翼进行了气动弹性分析。建立了不同掠角和壁板铺层非均衡程度的气动弹性模型,并考虑了壁板铺层非均衡程度的变化。分析了严重载荷情况下,机翼变形、升力特性弹性修正等随壁板铺层非均衡程... 对上下壁板采用非均衡铺层的大展弦比复合材料机翼进行了气动弹性分析。建立了不同掠角和壁板铺层非均衡程度的气动弹性模型,并考虑了壁板铺层非均衡程度的变化。分析了严重载荷情况下,机翼变形、升力特性弹性修正等随壁板铺层非均衡程度的变化,并分析了固有振动特性和发散/颤振速度随壁板铺层非均衡程度的变化趋势,以期为进行这类结构的设计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壁板铺层的非均衡程度对于所研究机翼的固有振动频率、颤振速度影响较小,但对发散速度和机翼的静气动弹性性能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气动弹性 非均衡铺层 大展弦比机翼 掠角
下载PDF
变后掠翼航弹滑翔弹道优化设计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伟明 孙瑞胜 +1 位作者 吴军基 刘鹏云 《弹道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9,共4页
为增强变后掠翼航弹的滑翔能力,研究了一种变后掠翼航弹的滑翔弹道优化设计问题.分析了变后掠翼航弹的气动特性,将弹道优化问题转化为最优控制问题,利用最小值原理,推导了滑翔段飞行距离最大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采用粒子群算法对攻角... 为增强变后掠翼航弹的滑翔能力,研究了一种变后掠翼航弹的滑翔弹道优化设计问题.分析了变后掠翼航弹的气动特性,将弹道优化问题转化为最优控制问题,利用最小值原理,推导了滑翔段飞行距离最大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采用粒子群算法对攻角及后掠角进行寻优,形成了一种基于攻角与后掠角双变量控制的弹道优化设计方法.数值仿真算例表明,在满足状态方程约束的条件下,双变量比固定外形和常规单变量控制的航弹射程显著提高,寻优结果符合气动特性分布规律,通过最优控制和粒子群算法优化弹道的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道优化 变后掠翼 粒子群算法 最优控制
下载PDF
近距鸭翼高度对鸭翼-前掠翼布局纵向气动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展京霞 王晋军 +1 位作者 赵霞 李天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0-54,共5页
前掠翼布局由于其潜在的优越性,在未来战斗机的研究设计中将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风洞测力实验,研究了近距鸭翼相对于前掠主机翼的高度对布局纵向气动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主机翼前掠角的增大,近距鸭翼布置高度逐渐增... 前掠翼布局由于其潜在的优越性,在未来战斗机的研究设计中将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风洞测力实验,研究了近距鸭翼相对于前掠主机翼的高度对布局纵向气动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主机翼前掠角的增大,近距鸭翼布置高度逐渐增加可获得较好的气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掠翼 近距鸭翼 升力 阻力 升阻比
下载PDF
变前掠翼气动布局纵向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文法 王旭 +1 位作者 张乐 米康 《飞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7,共4页
发展和改进了一种变前掠翼气动布局及其设计思想,设计了集战斗和轰炸于一体的通用任务模式,并根据设计指标和翼身融合技术初步设计了变翼几何外形。采用N-S方程计算了该几何外形不同构型的纵向气动性能,分析了机翼前掠角对不同任务模式... 发展和改进了一种变前掠翼气动布局及其设计思想,设计了集战斗和轰炸于一体的通用任务模式,并根据设计指标和翼身融合技术初步设计了变翼几何外形。采用N-S方程计算了该几何外形不同构型的纵向气动性能,分析了机翼前掠角对不同任务模式下纵向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前掠翼气动布局可通过改变机翼前掠角来获取最佳纵向气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前掠翼 气动布局 纵向性能
下载PDF
基于升华法实验研究后掠翼三维边界层的转捩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永 左岁寒 +1 位作者 李喜乐 李悦立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0-43,49,共5页
在西北工业大学的低湍流度风洞,采用升华法研究不同雷诺数下后掠翼上表面的转捩现象。实验发现雷诺数较低时,后掠翼上的转捩由流向不稳定触发,转捩位置在最小压力点之后,转捩分界为一条直线;当雷诺数足够大时,转捩由横流驻波不稳定触发... 在西北工业大学的低湍流度风洞,采用升华法研究不同雷诺数下后掠翼上表面的转捩现象。实验发现雷诺数较低时,后掠翼上的转捩由流向不稳定触发,转捩位置在最小压力点之后,转捩分界为一条直线;当雷诺数足够大时,转捩由横流驻波不稳定触发,转捩提前到最小压力点之前,转捩分界呈现尖楔形状。该结果表明升华法不但能够较准确地分辨出后掠翼上的转捩位置,还能够区分不同的转捩机理,判断转捩是由流向不稳定还是横流驻波不稳定触发。此外,实验中还发现在横流驻波不稳定增长较大时,升华法能够提供转捩上游区域边界层内的横流不稳定信息;当横流驻波不稳定进一步增强时,该不稳定受模型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较大,萘的喷涂有可能会影响到升华法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掠翼 边界层 转捩 横流驻波不稳定 升华法
下载PDF
后掠翼身干扰区流动特性及改善措施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华 吕志咏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67-472,共6页
利用流动显示及表面压力测量方法研究了后掠翼身干扰区的流动特性 ,并研究了用小边条等措施改善干扰区的流动特性的效果。结果表明 ,随着不同机翼后掠角、不同迎角及不同Re数对干扰区流动特性的影响 ,流态可以从一涡系变成多涡系 ,由定... 利用流动显示及表面压力测量方法研究了后掠翼身干扰区的流动特性 ,并研究了用小边条等措施改善干扰区的流动特性的效果。结果表明 ,随着不同机翼后掠角、不同迎角及不同Re数对干扰区流动特性的影响 ,流态可以从一涡系变成多涡系 ,由定常变成非定常 ,而且在一定的Re数以后涡系会湍流化 ;翼身干扰区上游的的逆压梯度是导致边界层分离的物理原因 ,利用面积很小的边条可以降低干扰区局部的逆压梯度 ,可以导至干扰区的旋涡很弱 ,甚至不出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身干扰 分离 旋涡 后掠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