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 SIMULATIONS OF DRAG REDUCTION WITH PERIODIC MICRO-STRUCTURED WALL 被引量:4
1
作者 LI Gang ZHOU Ming +2 位作者 WU Bo YE Xia CAI Lan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2期77-80,共4页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 simulations are adopted to investigate rectangular microchannel flows with various periodic micro-structured wall by introducing velocity slip boundary condition at low Reynolds num...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 simulations are adopted to investigate rectangular microchannel flows with various periodic micro-structured wall by introducing velocity slip boundary condition at low Reynolds number. The purpose of the current study is to numerically find out the effects of periodic micro-structured wall on the flow resistance in rectangular microchannel with the different spacings between microridges ranging from 15 to 60 pm. The simulative results indicate that pressure drop with different spacing between microridges increases linearly with flow velocity and decreases monotonically with slip velocity; Pressure drop reduction also increases with the spacing between microridges at the same condition of slip velocity and flow velocity. The result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are compared with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in the literatures. It is found that there is qualitative agreement between th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ynoids numbers slip velocity drag reduction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 simulations
下载PDF
MHD Mass Transfer Flow past a Vertical Porous Plate Embedded in a Porous Medium in a Slip Flow Regime with Thermal Radiation and Chemical Reaction 被引量:1
2
作者 Nazibuddin Ahmed Kishor Kumar Das 《Open Journal of Fluid Dynamics》 2013年第3期230-239,共10页
This problem presents the effects of thermal radiation and chemical reaction on MHD unsteady mass transfer flow past a semi-infinite vertical porous plate embedded in a porous medium in a slip flow regime with variabl... This problem presents the effects of thermal radiation and chemical reaction on MHD unsteady mass transfer flow past a semi-infinite vertical porous plate embedded in a porous medium in a slip flow regime with variable suction. A magnetic field of uniform strength is assumed to be applied transversely to the direction of the main flow. Perturbation technique is applied to transform the non-linear coupled governing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in dimensionless form into a system of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The resulting equations are solved analytically and the solutions for the velocity, temperature and concentration fields are obtained. The effects of various flow parameters on velocity, temperature and concentration fields are presented graphically. For different values of the flow parameters involved in the problem, the numerical calculations for the Nusselt number, Sherwood number and skin-friction co-efficient at the plate are performed in tabulated form. It is seen that chemical reaction causes the velocity field and concentration field to decrease and the chemical reaction decreases the rate of viscous drag at the pl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ous Medium slip FLOW RAREFACTION Viscous drag Free Convection
下载PDF
气-液界面位置对微凹槽结构内两相流场和减阻特性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申峰 陈杰 +2 位作者 程思源 逄燕 刘赵淼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511-2521,共11页
在超疏水表面增加微凹槽结构,有利于在表面张力作用下留存部分空气形成气-液界面,从而大大降低流动阻力,在流动减阻方面展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由于流体剪切、空气溶解等影响,微凹槽内的空气容易发生损耗,导致气-液界面位置向凹槽... 在超疏水表面增加微凹槽结构,有利于在表面张力作用下留存部分空气形成气-液界面,从而大大降低流动阻力,在流动减阻方面展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由于流体剪切、空气溶解等影响,微凹槽内的空气容易发生损耗,导致气-液界面位置向凹槽底部移动,进而降低减阻效果.为了揭示微凹槽内空气损耗后气-液界面位置对流动减阻效果的影响,开展了显微高速摄影实验和计算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研究了微凹槽内不同气-液界面位置对两相流场特性的影响,并分析了等效滑移长度和减阻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气-液界面位置的下移,气-液界面上方的流体从附着流转变为分离涡流,空气内部的涡流方向也从顺时针转变为逆时针.形成分离涡的临界空气损耗率为h_(c)^(*)=0.3~0.4,减阻率从12%降低到5%.界面下降后雷诺数Re、微通道宽度W和凹槽长度占比δ对微凹槽减阻性能也有重要影响,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化对超疏水表面微凹槽两相流动减阻问题的认识,为微凹槽结构设计及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移长度 气-液界面 涡胞 微凹槽 流动减阻
下载PDF
纳米限域Couette流边界气泡减阻机理
4
作者 张鹏 张彦如 +2 位作者 张福建 刘珍 张忠强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23-132,共10页
气泡减阻技术对于提高水下航行器推进效率,降低航行过程中的综合能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气-液两相Couette流在平行壁板纳米通道内的流动特性和气泡边界减阻特性,分析了表面润湿性、壁面粗糙度和气体浓度对边界... 气泡减阻技术对于提高水下航行器推进效率,降低航行过程中的综合能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气-液两相Couette流在平行壁板纳米通道内的流动特性和气泡边界减阻特性,分析了表面润湿性、壁面粗糙度和气体浓度对边界滑移速度和减阻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气泡减阻效果随边界滑移速度的增大而增强;在气-液两相流动区域,随着剪切速度的增大,边界吸附气泡的横向变形和边界滑移速度增大,边界气泡减阻效果增强.固-气相互作用强度和气体浓度增大均导致气体原子在近壁面的富集现象增强,提高了壁面上气泡的铺展特性,从而增大了固-液界面滑移速度.壁面粗糙度会改变气泡的铺展特性,影响边界滑移速度,进而改变流固界面减阻效果;随着肋高的增大,气体原子在肋条间凹槽中聚集,肋条上表面气体原子吸附量减少,导致固-液界面边界滑移速度减小,并最终降低了减阻效果.研究结果将对大型舰船和水下航行器边界减阻技术提供重要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泡减阻 边界滑移 COUETTE流 分子动力学
下载PDF
大跨度双向多车道钢箱桥安装施工技术
5
作者 范福杰 苏铠 +2 位作者 黄云 王永刚 曾金龙 《建筑技术开发》 2024年第7期74-76,共3页
传统大跨度结构施工在建筑行业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随着建筑行业的技术要求与标准愈加严格,大跨度钢箱桥安装施工技术将替代传统施工结构,其可在大跨桥梁结构施工中的推广与应用。通过对大跨度双向多车道钢箱桥安装施工技术进行深入分析... 传统大跨度结构施工在建筑行业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随着建筑行业的技术要求与标准愈加严格,大跨度钢箱桥安装施工技术将替代传统施工结构,其可在大跨桥梁结构施工中的推广与应用。通过对大跨度双向多车道钢箱桥安装施工技术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结合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针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实际施工中采用了拖拉滑移施工工艺,成功完成了大跨钢箱桥的安装施工。相比传统吊装施工技术,该技术安全性强、稳定性强、经济性好,适用于现场地形复杂的环境,故其具有较强的行业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钢箱桥 拖拉滑移 安装施工
下载PDF
车辆拖滞扭矩控制功能的应用与研究
6
作者 龚文 《汽车零部件》 2024年第6期25-26,49,共3页
牵引力控制系统(TCS)主要是将驱动轮的滑移率维持在适当的范围内,使车辆即使在低附着路面上仍具有较强的加速性能和行驶稳定性,从而保证汽车行驶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介绍了另一种驱动轮滑移率控制功能,即车辆拖滞扭矩控制(DTC)的功能... 牵引力控制系统(TCS)主要是将驱动轮的滑移率维持在适当的范围内,使车辆即使在低附着路面上仍具有较强的加速性能和行驶稳定性,从而保证汽车行驶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介绍了另一种驱动轮滑移率控制功能,即车辆拖滞扭矩控制(DTC)的功能原理、工作过程、系统架构、信号交互等。DTC功能有别于TCS功能,DTC功能是在低附着路面并且非加速情况下实现车辆稳定性控制,也属于车辆驱动轮扭矩和滑移率控制范畴。其目的是避免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驱动轮抱死导致前轴失去转向或后轴甩尾问题,提高车辆稳定性,最终为驾驶者带来更加优越的驾驶安全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动防滑控制 拖滞扭矩控制 车身电子稳定控制 滑移率
下载PDF
超疏水光栅微结构表面减阻试验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叶霞 周明 +3 位作者 蔡兰 袁润 李健 李刚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2779-2781,2785,共4页
为了研究超疏水固体表面的微结构对减阻特性的影响,首先利用飞秒激光加工技术在光滑K9玻璃基面上加工出微脊光栅结构,然后将光滑K9玻璃与光栅结构K9玻璃置于干燥箱内进行硅烷化处理,以降低表面自由能,最后用AR-G2流变仪测量两表面的流... 为了研究超疏水固体表面的微结构对减阻特性的影响,首先利用飞秒激光加工技术在光滑K9玻璃基面上加工出微脊光栅结构,然后将光滑K9玻璃与光栅结构K9玻璃置于干燥箱内进行硅烷化处理,以降低表面自由能,最后用AR-G2流变仪测量两表面的流变特性,试验用流体为体积分数40%的甘油溶液和水。试验结果表明:两表面均存在明显滑移,即都具有减阻特性,且光栅结构的超疏水表面比光滑结构的疏水表面的减阻效果明显;减阻效果随着流体粘度的增大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栅微结构 硅烷化 减阻 滑移 超疏水
下载PDF
超疏水表面滑移理论及其减阻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8
作者 王新亮 狄勤丰 +1 位作者 张任良 顾春元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1-249,共9页
减阻技术对提高原油采收率、降低液体流动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论述超疏水表面结构的基本理论、超疏水表面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和近年来仿生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综合分析了超疏水表面滑移理论和基于这一理论的减阻技术的研究进... 减阻技术对提高原油采收率、降低液体流动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论述超疏水表面结构的基本理论、超疏水表面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和近年来仿生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综合分析了超疏水表面滑移理论和基于这一理论的减阻技术的研究进展,并简单介绍了其在石油储层微孔道纳米降压减阻方面的应用,展望了超疏水表面滑移理论及其减阻技术的研究重点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 润湿性 表面滑移 减阻 纳米颗粒吸附法
下载PDF
疏水微形貌表面水下减阻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胡海豹 黄苏和 +2 位作者 宋保维 张招柱 罗莊竹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11-1022,共12页
疏水微形貌表面减阻是一种新型仿生减阻方法,也是国内外减阻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该文在分析天然及人造疏水微形貌表面界面一般特性的基础上,从壁面滑移流动、表面微形貌等角度总结了国内外疏水微形貌表面减阻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然后... 疏水微形貌表面减阻是一种新型仿生减阻方法,也是国内外减阻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该文在分析天然及人造疏水微形貌表面界面一般特性的基础上,从壁面滑移流动、表面微形貌等角度总结了国内外疏水微形貌表面减阻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然后分类给出了近年来疏水微形貌表面减阻微观及宏观试验的研究进展,最后分析了疏水微形貌表面可能的减阻机理及目前存在的技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微形貌表面 减阻 滑移流动 低表面能
下载PDF
超疏水表面流场特性及减阻规律的数值仿真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黄桥高 潘光 +2 位作者 宋保维 刘占一 胡海豹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1,共11页
在建立超疏水表面流场数值仿真模型的基础上,对具有微观形貌的超疏水表面在湍流状态下的流场特性和减阻规律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显示,超疏水表面气液界面处产生了显著的滑移流动,微观形貌附近出现了成对的流向涡。这些因素共同抑... 在建立超疏水表面流场数值仿真模型的基础上,对具有微观形貌的超疏水表面在湍流状态下的流场特性和减阻规律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显示,超疏水表面气液界面处产生了显著的滑移流动,微观形貌附近出现了成对的流向涡。这些因素共同抑制了湍流脉动,降低了各向雷诺应力,减少了流动能量损失,从而使超疏水表面产生减阻效果;超疏水表面减阻量随自由剪切面积比的增大而增大,随形貌周期的增大而增大,且减阻效果与滑移之间存在定性的关系,滑移越大,减阻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表面 微观形貌 流场结构 滑移 减阻规律
下载PDF
湍流状态下超疏水表面流场减阻特性数值仿真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宋东 胡海豹 宋保维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3-237,共5页
通过对湍流状态下具有特定微观尺寸的超疏水表面流场进行数值仿真计算,对超疏水表面流场的减阻特性进行了分析。针对超疏水表面矩形微观形貌特点,计算域采用结构化网格进行划分,采用VOF多相流模型,Realizable湍流模型,对超疏水表面流场... 通过对湍流状态下具有特定微观尺寸的超疏水表面流场进行数值仿真计算,对超疏水表面流场的减阻特性进行了分析。针对超疏水表面矩形微观形貌特点,计算域采用结构化网格进行划分,采用VOF多相流模型,Realizable湍流模型,对超疏水表面流场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受微观形貌的影响,超疏水表面在宏观上的壁面滑移、微观凹坑处的低剪应力和近壁面的低湍流度是其具有减阻特性的重要原因;超疏水表面减阻特性受凹坑内空气体积比影响很大,但是在凹坑内全充满液体条件下,依然具有减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 超疏水表面 减阻 滑移 空气体积比
下载PDF
污泥水焦浆管道输送的壁面滑移和减阻特性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修元 段钰锋 刘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6-51,10,共6页
在小型浆体输送试验装置上系统地研究了污泥水焦浆的流变特性、滑移速度和阻力特性。采用Tikhonov正则化方法确定了水焦浆的真实流变特性和壁面滑移速度,研究了污泥添加量对水焦浆真实流变特性、壁面滑移效应、阻力特性和滑移减阻特性... 在小型浆体输送试验装置上系统地研究了污泥水焦浆的流变特性、滑移速度和阻力特性。采用Tikhonov正则化方法确定了水焦浆的真实流变特性和壁面滑移速度,研究了污泥添加量对水焦浆真实流变特性、壁面滑移效应、阻力特性和滑移减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焦浆为胀塑性流体;向水焦浆中添加5%的污泥,浆体的剪切增稠特性减弱;污泥添加量达到10%时,水焦浆随剪切速率增大由胀塑性流体向假塑性流体转变。水焦浆的滑移速度随剪切速率呈加速增长趋势;污泥水焦浆的滑移速度随剪切速率呈减速增长趋势。水焦浆管道流动的阻力系数较大,污泥水焦浆的阻力系数显著降低。水焦浆的滑移减阻率随流速增大而增大,污泥水焦浆的滑移减阻率随流速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水焦浆 壁面滑移 真实流变特性 滑移减阻
下载PDF
阿尔金断裂带最大累积走滑位移量——900km? 被引量:38
13
作者 李海兵 许志琴 +2 位作者 杨经绥 戚学祥 P.Tapponnier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288-1298,共11页
通过变形构造几何学、岩石学和区域构造对比研究,认为阿尔金断裂西北侧的阿尔金山北缘、南缘近EW走向的蓝片岩-榴辉岩高压变质带、榴辉岩超高压变质带分别与阿尔金断裂东南侧的北祁连山、柴北缘NW—SE/NWW—SEE走向的蓝片岩-榴辉岩高压... 通过变形构造几何学、岩石学和区域构造对比研究,认为阿尔金断裂西北侧的阿尔金山北缘、南缘近EW走向的蓝片岩-榴辉岩高压变质带、榴辉岩超高压变质带分别与阿尔金断裂东南侧的北祁连山、柴北缘NW—SE/NWW—SEE走向的蓝片岩-榴辉岩高压变质带、榴辉岩超高压变质带相对应,并且,高压变质带与超高压变质带的宽度和走向在断裂两侧存在较大的变化。这种在断裂带中宽度变窄、角度趋于与断裂带走向一致的变化是韧性或韧脆性走滑过程中产生的拖曳构造。因此,阿尔金断裂带走滑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韧性变形,它的最大累积走滑位移量应由韧性和脆性走滑位移量组成,至少大于500km,小于1000km。另外,拖曳构造的几何特征,以及西昆仑库地北蛇绿岩、阿尔金南缘蛇绿岩和柴北缘蛇绿岩在年龄、岩石组合及地球化学特征方面均具有相似之处,暗示在早古生代时期西昆仑和阿尔金南缘、柴北缘很可能处于相同的构造背景之中,后被阿尔金断裂所切割。因此,综合得出了阿尔金断裂带最大累积左旋走滑位移量为900~1000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断裂带 高压-超高压变质带 拖曳构造 累积走滑位移量
下载PDF
基于滑移理论的超疏水表面减阻性能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于广锋 刘宏伟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1-195,共5页
采用滑移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超疏水表面的减阻性能.层流流动状态的数值模拟和理论计算结果的一致性较好,并可证明滑移速度与通道内流体速度之比与无量纲压降比的数量级相当;湍流状态的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在目前可实现的滑移速度... 采用滑移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超疏水表面的减阻性能.层流流动状态的数值模拟和理论计算结果的一致性较好,并可证明滑移速度与通道内流体速度之比与无量纲压降比的数量级相当;湍流状态的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在目前可实现的滑移速度范围内,超疏水表面对水下航行器的流体阻力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 减阻 滑移速度 无量纲压降比
下载PDF
疏水微槽道内层流减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郝鹏飞 汪幸愉 +2 位作者 姚朝晖 朱克勤 何枫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11,15,共6页
研究了光滑和带有横向凹槽结构的疏水微槽道内层流的流动特性和表面滑移效应。在硅片上加工了矩形截面微槽道,利用十八烷基三氯硅烷(octadecyltrichlomsilane OTS)在槽道内壁形成疏水薄膜。实验结果表明在光滑疏水微槽道内的水流压... 研究了光滑和带有横向凹槽结构的疏水微槽道内层流的流动特性和表面滑移效应。在硅片上加工了矩形截面微槽道,利用十八烷基三氯硅烷(octadecyltrichlomsilane OTS)在槽道内壁形成疏水薄膜。实验结果表明在光滑疏水微槽道内的水流压降比无滑移条件下的理论值减少8%。对于侧壁带有凹槽结构的疏水微槽道,流动阻力可以降低10%~30%。笔者采用micro—PIV测量得到的壁面表观滑移速度约为槽道中心速度的8%,滑移长度约为2μm。实验结果与滑移壁面条件下三维槽道内层流的解析解吻合,同时得到了带有凹槽结构的疏水微槽道内的流速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 微槽道 减阻 micro—PIV 表面滑移效应
下载PDF
具有滑移边界圆管层流减阻的CFD模拟 被引量:3
16
作者 邓旭辉 张平 +2 位作者 许福 姜勇 王霞瑜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5-89,共5页
超疏水表面能够减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流固界面上存在无剪切空气-水界面.从流体力学的角度来看,这个无剪切界面对应着流体中的滑移边界条件,而与此相关的概念是有效滑移长度.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引入速度滑移边界条件来模拟超疏水... 超疏水表面能够减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流固界面上存在无剪切空气-水界面.从流体力学的角度来看,这个无剪切界面对应着流体中的滑移边界条件,而与此相关的概念是有效滑移长度.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引入速度滑移边界条件来模拟超疏水表面的减阻.计算结果表明,在给定的简单模型中,无量纲压降比最高可达19.2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流减阻 有效滑移长度 超疏水表面 计算流体动力学
下载PDF
港口桥式起重机起升电机拖动系统节能控制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智华 李胜永 +1 位作者 朱永祥 徐勇 《电机与控制应用》 2018年第4期56-60,共5页
针对港口起重机械位能性负载特性,通过分析起升电机的控制原理及状态方程,建立了基于PLC和变频器的起升电机拖动测试系统。通过转差频率控制的控制策略,进行了模型的仿真与试验分析,从而验证了变频调速控制系统具有较大的节能空间,尤其... 针对港口起重机械位能性负载特性,通过分析起升电机的控制原理及状态方程,建立了基于PLC和变频器的起升电机拖动测试系统。通过转差频率控制的控制策略,进行了模型的仿真与试验分析,从而验证了变频调速控制系统具有较大的节能空间,尤其对于满载及重载的控制更为明显。这为港口起重机械的节能提供了理论和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式起重机 起升电机拖动系统 转差频率控制 节能
下载PDF
超疏水性表面上的流体滑移及其减阻应用(英文) 被引量:8
18
作者 赵加鹏 石秀华 +1 位作者 耿兴国 侯志敏 《船舶力学》 E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5-330,共6页
文章从边界层理论出发,探讨了超疏水性表面的微观结构模型,分析了流体的滑移长度对粘性阻力的影响机理。通过水槽和水洞的实验,研究了超疏水性表面在不同流动条件下的减阻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低雷诺数流动下,最大减阻量可达到8.76%,... 文章从边界层理论出发,探讨了超疏水性表面的微观结构模型,分析了流体的滑移长度对粘性阻力的影响机理。通过水槽和水洞的实验,研究了超疏水性表面在不同流动条件下的减阻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低雷诺数流动下,最大减阻量可达到8.76%,在高雷诺数流动下,最大减阻量可达到2.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层 超疏水性 滑移 减阻 雷诺数
下载PDF
表面润湿性对微通道界面减阻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小磊 马晓雯 +1 位作者 常允乐 张会臣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2-48,共7页
目的降低微通道的流动阻力。方法借助激光加工、自组装技术和化学涂覆技术,在Si基底上制备了3种不同润湿性的表面,通过组装获得具有不同润湿性壁面的微通道。采用微观粒子成像测速技术(μ-PIV),对构建的微通道单侧滑移流动和双侧滑移流... 目的降低微通道的流动阻力。方法借助激光加工、自组装技术和化学涂覆技术,在Si基底上制备了3种不同润湿性的表面,通过组装获得具有不同润湿性壁面的微通道。采用微观粒子成像测速技术(μ-PIV),对构建的微通道单侧滑移流动和双侧滑移流动进行测试。结果 Si表面沉积自组装分子膜、微结构加工结合自组装分子膜沉积及构筑微结构后,进行纳米二氧化硅涂覆的接触角分别为114.6°、142.7°和155.4°。亲水壁面A与疏水壁面B、C和超疏水壁面D组成的微通道,B、C和D壁面的滑移速度分别为0.018、0.022、0.029 m/s。B-D通道的平均流速比B-C通道提高了0.85%,C-D通道的平均流速比C-C通道提高了5.25%。结论疏水壁面处均存在较明显的滑移速度,且壁面疏水性越强,滑移速度越大。当两侧壁面均为疏水壁面时,一侧壁面疏水性的提高可以增加另一侧壁面疏水性对整体减阻效果的影响,但会迫使另一侧疏水壁面的滑移速度减小。流场中最大速度位置会偏向疏水性较强的一侧壁面,且两侧壁面润湿性的差距越大,其偏离距离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润湿性 疏水壁面 单侧速度滑移 双侧速度滑移 阻力
下载PDF
材料表面润湿性调控及减阻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郭瑞生 魏强兵 +3 位作者 吴杨 胡海豹 周峰 薛群基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30,共8页
设计合成不同结构的自组装分子,使其可以在不改变表面粗糙度的情况下改变表面的润湿性能;利用低表面能涂层修饰粗糙表面得到超疏水表面.采用流变仪和水洞试验分别在层流和湍流流动状态下测试了具有不同润湿行为的亲、疏水材料的减阻性能... 设计合成不同结构的自组装分子,使其可以在不改变表面粗糙度的情况下改变表面的润湿性能;利用低表面能涂层修饰粗糙表面得到超疏水表面.采用流变仪和水洞试验分别在层流和湍流流动状态下测试了具有不同润湿行为的亲、疏水材料的减阻性能.结果表明:在层流流动状态,随着不同表面的接触角从13°增加到45°、113°和161°,减阻率随之从1.8%增大到7.2%、7.9%和14.9%;在湍流流动状态下,自组装涂层接触角为13°、45°和113°的三组模型的平均减阻率为0.8%、1.9%和6.8%,最大减阻率分别可达3.6%、9.2%和18.0%.两种流体流动中均存在材料表面水接触角增加减阻效率增大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阻 层流 湍流 边界滑移 亲水/疏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