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宋时期五台山文殊道场中的龙神信仰——兼论唐宋中印文化交流
1
作者 王涛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唐宋时期,作为文殊道场的五台山,龙神信仰十分兴盛。山中有大量有关龙的灵迹,龙的形象较为丰满,职能也较为强大。五台山文殊菩萨与龙神的关系既表现为镇压与被镇压之对抗性,又表现为代表与被代表之可调和性。二者之间的关系集中反映了... 唐宋时期,作为文殊道场的五台山,龙神信仰十分兴盛。山中有大量有关龙的灵迹,龙的形象较为丰满,职能也较为强大。五台山文殊菩萨与龙神的关系既表现为镇压与被镇压之对抗性,又表现为代表与被代表之可调和性。二者之间的关系集中反映了唐宋时期印度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的交融与互动。异质文化间的双向交流,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五台山区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时期 文殊道场 龙神信仰 中印文化
下载PDF
近世金龙四大王考——官民互动中的民间信仰现象 被引量:5
2
作者 申浩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1-167,共7页
金龙四大王是明清时期在运河区域具有较广泛影响力的漕运信仰。以往的研究在有关金龙四大王的最早记载、成神原因及最初形成区域等方面都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并且未就这一信仰形成的过程进行解读。本文认为,金龙四大王最初是在江南地区形... 金龙四大王是明清时期在运河区域具有较广泛影响力的漕运信仰。以往的研究在有关金龙四大王的最早记载、成神原因及最初形成区域等方面都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并且未就这一信仰形成的过程进行解读。本文认为,金龙四大王最初是在江南地区形成的,明代永乐迁都北京以后,江南地区漕运负担加剧,从而在信仰层面形成了以护佑水运、漕运为主的神灵崇拜,并沿运河传播开来。金龙四大王信仰的形成过程典型地体现了官民互动的结果,官民双方力量的对比或态度的趋向会影响到对民间信仰的价值评判——是淫祀还是正祀。在官民互动的过程中,金龙四大王因在信仰的取向上更加契合国家正统理念,因而官方致祭的色彩越来越浓,最终被列入国家祀典,淡化了原有的民间性、地域性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龙四大王崇拜 民间信仰 漕运
下载PDF
桂林龙舟竞渡的历史与文化意涵 被引量:2
3
作者 胡小安 董文嘉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31-34,共4页
对桂林龙舟竞渡做了新的思考,指出桂林的龙舟竞渡不一定开始于唐朝,而可能在宋朝。桂林龙舟竞渡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吸收各种文化而叠加的过程,并在当今时代进一步发生变化,由此来观察桂林文化的生成过程及其变迁内涵。
关键词 桂林 龙神信仰 竞渡 文化变迁
下载PDF
神龙信仰的地方性知识——以大别山南麓张家湾为例
4
作者 张晓舒 李纲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67-71,共5页
神龙信仰是中国社会中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在历史的发展积淀中,我们形成了许多关于龙的一般性知识,而这些知识是可以被不断延展和阐释的。当不同地方的人们在特定的情景中阐释其意义时,神龙信仰也就由一种观念的共识向地方性知识转化。
关键词 神龙 信仰 地方性知识
下载PDF
龙信仰的具象化:闽南小岞人的渔船与龙崇拜
5
作者 郑伟斌 《闽台文化研究》 2015年第1期50-55,共6页
渔船是小鳥人龙崇拜的具象化实体。小鳥人的造船法式和对渔船日常养护,显示出作为实体崇拜物和生产工具统一体的渔船,其内在象征性和外在客体性的互动与耦合是持续不断的。在处于闽南海洋社会的小鳥,龙信仰深深嵌入渔民的生活世界,龙灵(... 渔船是小鳥人龙崇拜的具象化实体。小鳥人的造船法式和对渔船日常养护,显示出作为实体崇拜物和生产工具统一体的渔船,其内在象征性和外在客体性的互动与耦合是持续不断的。在处于闽南海洋社会的小鳥,龙信仰深深嵌入渔民的生活世界,龙灵(神)、渔船与船主三者是同呼吸、共命运的共同体。在"中心—边缘"的视角下,这种龙崇拜在内涵上区别于传统农耕社会中受到封建王权操控的龙神信仰,是一种具有社会文化类型意义的信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信仰 具象化 渔船 龙神崇拜
下载PDF
洮岷地区“龙神”信仰探源 被引量:6
6
作者 晏云鹏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3期42-48,共7页
本文在介绍了洮、岷“龙神”信仰的基础上,结合洮、岷地区自然环境、历史变迁和民族变迁的情况,对洮、岷“龙神”
关键词 洮岷地区 “龙神”信仰 感恩崇拜 探源
下载PDF
中国古代宗教中的龙神信仰 被引量:1
7
作者 邵磊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26-29,166,共4页
龙神信仰源自古代原始宗教中的龙图腾崇拜。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善变化、能呼风唤雨的瑞兽,无论是中国古代巫教中的龙神,还是道教和佛教中的龙王,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龙神信仰习俗对中国的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反映了人们... 龙神信仰源自古代原始宗教中的龙图腾崇拜。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善变化、能呼风唤雨的瑞兽,无论是中国古代巫教中的龙神,还是道教和佛教中的龙王,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龙神信仰习俗对中国的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反映了人们渴望过上风调雨顺、平安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代宗教 龙神信仰
下载PDF
明清小说中的金龙四大王信仰 被引量:2
8
作者 郑民德 赵铮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11-16,共6页
金龙四大王是明清时期盛行于黄河流域、运河沿线的重要民间信仰之一,与中国传统宗教有着密切关系,其经历了由"人"到"神"的演变,而转变的过程与环境变迁、政府宣教、民间推动等因素密不可分。正是由于不同社会阶层... 金龙四大王是明清时期盛行于黄河流域、运河沿线的重要民间信仰之一,与中国传统宗教有着密切关系,其经历了由"人"到"神"的演变,而转变的过程与环境变迁、政府宣教、民间推动等因素密不可分。正是由于不同社会阶层的精神需求与现实需要,强化了该信仰在空间与时间上的传播与延续,而信仰在史料、文学上的记载与描述,既是源于现实的书写,也有艺术上的加工与塑造,充分体现了信仰与不同社会群体的互动关系。而由信仰本身所衍生的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又进一步影响了区域社会,成为了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龙四大王 运河 漕运 信仰
下载PDF
闽侯关源里龙文王及郑公仙师信仰
9
作者 李会 《福建史志》 2017年第6期24-28,共5页
关源里是福州闽侯县的一处重要区域。该地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民间信仰兴盛,并拥有自唐以来绵延千年的龙文王三尊神崇拜和明代兴起的郑公仙师崇拜。每年农历正月廿九,当地都会为龙文王的神诞日举行隆重的祭天祈福仪式。这种当地特有的民... 关源里是福州闽侯县的一处重要区域。该地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民间信仰兴盛,并拥有自唐以来绵延千年的龙文王三尊神崇拜和明代兴起的郑公仙师崇拜。每年农历正月廿九,当地都会为龙文王的神诞日举行隆重的祭天祈福仪式。这种当地特有的民间村落神信仰,是当地人共同参与筑就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是研究闽地民间信仰变化的一个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文王 郑公仙师 庙宇 信仰
下载PDF
旧志所见中国古代地方传说的流变——以安徽芜湖灵泽夫人庙为例
10
作者 张莉 《上海地方志》 2018年第2期51-56,95,共7页
中国之地方神祇往往与历史人物有所关联,本文试图考察其中之一:蟂矶孙夫人庙。孙夫人庙,又名灵泽夫人庙,地方志中记载其乃为祭祀蜀汉昭烈帝刘备的孙夫人。然而通过对历史文献的考察,孙夫人传说的出现实际上不早于明代。实际上,灵泽夫人... 中国之地方神祇往往与历史人物有所关联,本文试图考察其中之一:蟂矶孙夫人庙。孙夫人庙,又名灵泽夫人庙,地方志中记载其乃为祭祀蜀汉昭烈帝刘备的孙夫人。然而通过对历史文献的考察,孙夫人传说的出现实际上不早于明代。实际上,灵泽夫人源于当地历史上的黑龙神信仰,直至明初对于地方淫祠的禁令和《三国演义》的流传才导致了其摆脱了原始的动物神形象,转而为对于忠义精神膜拜的殿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志 灵泽夫人庙 黑龙神 地方信仰 安徽芜湖
下载PDF
范庄龙牌会与两种文本中的信仰表达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旭东 朱天谱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6-63,158-159,共8页
在与世俗权力纠葛的过程中,中国民间的信仰实践往往呈现为两种文本的信仰表达形式。显在的信仰文本处于权力的监控之中,更多地是一种社会性的信仰表达,除了呈现为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地方利益,地方信仰的实践本身也是村落的"人格&qu... 在与世俗权力纠葛的过程中,中国民间的信仰实践往往呈现为两种文本的信仰表达形式。显在的信仰文本处于权力的监控之中,更多地是一种社会性的信仰表达,除了呈现为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地方利益,地方信仰的实践本身也是村落的"人格"在信仰世界中的具象表征。相比之下,民间信仰实践的隐藏文本则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情感性的信仰表达,在性质上是对地方社会传统信仰结构的延续。实践中的中国民间信仰是一种权力的建构性与信仰的意志性相形而生的概念,地方信仰的"真实"并不是臣服于世俗权力的建构形态,而是一种脱离于权力意志和具有独立运作逻辑的精神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牌会 民间信仰实践 信仰文本 国家权力
原文传递
秃尾巴老李传说与信仰在空间中国生成中的文化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杜靖 《地域文化研究》 2019年第5期25-38,153,共15页
过往民俗学界主张,秃尾巴老李是闯关东移民的保护神,但笔者认为,秃尾巴老李传说与信仰只不过是一个集体表象,包含着摒弃父系体系及其价值观念而偏向姻亲和乡亲交往的集体意识。民众通过传讲秃尾巴老李传说并把它视作神明加以膜拜,目的... 过往民俗学界主张,秃尾巴老李是闯关东移民的保护神,但笔者认为,秃尾巴老李传说与信仰只不过是一个集体表象,包含着摒弃父系体系及其价值观念而偏向姻亲和乡亲交往的集体意识。民众通过传讲秃尾巴老李传说并把它视作神明加以膜拜,目的在于通过互渗而获得其中的集体表象或集体意识,从而型塑或汉化了东北的底层社会。这与中国东南、华南和台湾地区的历史进程不太一样,文化中国在东南部的生长主要是借助父系体系及其价值观念,即宗族制度的推广与实践来完成的。中国的人类学研究,应该看到不同方向上的不同进路,而不应该淹没在碎片化的思考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化 互渗 内景化、空间中国 集体表象 秃尾巴老李传说与信仰
原文传递
日本神话中的「鰐」与吴越水神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馨 《日语学习与研究》 CSSCI 2020年第5期87-95,共9页
在日本神话中「鰐」被称为海神,是古代日本人重要的信仰对象。通过研究文献及考古资料可知,古代日本的「鳄」海神信仰继承自吴越移民以鳄鱼为原型的龙水神信仰。理由有二:第一,考古资料显示,代表吴越龙信仰的文身习俗很可能与绳纹人的... 在日本神话中「鰐」被称为海神,是古代日本人重要的信仰对象。通过研究文献及考古资料可知,古代日本的「鳄」海神信仰继承自吴越移民以鳄鱼为原型的龙水神信仰。理由有二:第一,考古资料显示,代表吴越龙信仰的文身习俗很可能与绳纹人的黥面之俗融合并演变出弥生黥面的固定纹样,沿稻作传播的路径从九州经濑户内海传至伊势湾沿岸;第二,在九州到伊势湾的广大区域出土了大批弥生时代的,绘有以鳄鱼为原型的龙形象的求雨祭祀土器,这说明弥生时代已有普遍的祭龙祈雨仪式和龙水神信仰,而伴随在龙形象旁的雷电状图案则表明弥生龙信仰体现了典型的龙致雨思想,源自吴越的稻作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越移民 水神信仰 海神信仰
原文传递
作为“卡里斯玛”的瓦哈甫地——评《南疆农村社会》 被引量:2
14
作者 加娜古丽·恰刊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79-86,共8页
上世纪50年代之后,由于新中国民族工作的需要,有一批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对于少数民族社会进行了大规模社会历史调查,调查范围涉及其社会内部结构、整体族群属性以及文化区域特征。生长在西北重镇兰州,毕业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并具有深... 上世纪50年代之后,由于新中国民族工作的需要,有一批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对于少数民族社会进行了大规模社会历史调查,调查范围涉及其社会内部结构、整体族群属性以及文化区域特征。生长在西北重镇兰州,毕业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并具有深厚史学功底的谷苞先生(1916-2012)就是这批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团队的成员。曾有研究者评价谷苞先生:[他]深入维吾尔农村和哈萨克牧区,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进行访问和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族 阿克萨哈勒 卡里斯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