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龙”的发明 被引量:5
1
作者 施爱东 《文学与文化》 2013年第1期19-34,共16页
被西方人视作中国符号的龙,其形象之美丑与其被译作Dragon或Loong并没有实质关系。早期入华的传教士很早就意识到龙是中国皇帝的纹章、至高权力的象征,他们出于传教的策略,并未刻意丑化龙,反而表现出与龙合作的姿态。19世纪后,中国形象... 被西方人视作中国符号的龙,其形象之美丑与其被译作Dragon或Loong并没有实质关系。早期入华的传教士很早就意识到龙是中国皇帝的纹章、至高权力的象征,他们出于传教的策略,并未刻意丑化龙,反而表现出与龙合作的姿态。19世纪后,中国形象持续走低,这才导致龙形象不断被丑化,"满大人"和"中国龙"作为固定丑角登上了西方漫画的舞台。龙由高贵的皇权象征逐渐转化为顽固、落后的国家象征;庚子事变之后,进一步被漫画成愚昧的暴民象征。而在中国本土,不同群体眼中的龙,分别折射着不同的政治色彩。直到20世纪30年代,出于团结抗日的需要,一批知识精英为了生产一种国族"图腾",才重新唤起了龙的民族特性。可惜龙图腾的观念尚未得以推广,抗日战争就结束了。此后直到20世纪80年代,在振兴中华的又一波爱国主义浪潮中,通俗文化的"龙的传人"才重新唤醒了闻一多"龙图腾"的旧文章。大众传媒配合时政需求,在这个天时、地利、人和样样具备的时代,最终完成了龙就是中国、我们就是中国龙的身份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的发明 龙纹 龙旗 龙图腾 龙的传人
下载PDF
西南印度洋中脊龙旂热液区(49°39′E)的地震波各向异性研究进展与展望
2
作者 张佳政 周建平 +1 位作者 赵明辉 丘学林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1-81,共11页
龙旂热液区(49°39′E)是超慢速扩张西南印度洋中脊(SWIR)上发现的首个活动热液喷口,也是我国开展海底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勘探和走向深海大洋的重点研究区域。前期三维层析成像研究成功地揭示了该区的深部结构特征,但仅仅是提供了静... 龙旂热液区(49°39′E)是超慢速扩张西南印度洋中脊(SWIR)上发现的首个活动热液喷口,也是我国开展海底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勘探和走向深海大洋的重点研究区域。前期三维层析成像研究成功地揭示了该区的深部结构特征,但仅仅是提供了静态信息,相比之下,地震波各向异性研究是揭示其深部动力学机制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龙旂热液区开展的主动源和被动源海底地震仪(OBS)探测实验,并初步分析了前期三维层析成像的走时残差数据,发现其与方位角之间存在显著的余弦函数关系,表明该区速度结构存在各向异性,但其各向异性来源尚不明确。探索各向异性来源将有望揭示该区的热液循环机制,为认识超慢速扩张SWIR热液区形成的动力学演化过程提供科学依据。因此,本文拟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利用主动源和被动源OBS地震数据,通过纵波方位各向异性和横波分裂联合分析的方法,重点研究地壳和地幔各向异性特征,并结合三维速度模型与区域地质背景资料,对获得的快波方向和快、慢波到时差参数进行深入分析,阐明地壳内裂隙分布、应力场变化和地幔流动特征,从而揭示龙旂热液区的热液循环机制、岩石圈形变和深部动力学过程等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印度洋中脊 龙旂热液区 地震波各向异性 热液循环机制
下载PDF
中国的文化表象:龙、凤及其他
3
作者 周华斌 《地方文化研究》 2014年第1期1-18,共18页
龙的系列性图像,反映着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家族式统治,以及中国民间习俗的祥瑞、辟邪观念。清王朝的腐败、西方的入侵,促成了孙中山等革命志士发动的"辛亥革命"。与此相适应,出现了改换标识的"易帜&qu... 龙的系列性图像,反映着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家族式统治,以及中国民间习俗的祥瑞、辟邪观念。清王朝的腐败、西方的入侵,促成了孙中山等革命志士发动的"辛亥革命"。与此相适应,出现了改换标识的"易帜"浪潮。清王朝的"黄龙旗"被废除,一度代之以"五色旗",而后则出现了国民党、共产党两党的党旗、国旗。在原始部族时期,龙主要代表北方和中原地区的"龙蛇图腾","凤"则代表东方沿海地区的"鸟日图腾"。鸟日文化在上古时期已称"凤皇",秦汉时期延伸、转化为道家文化"四灵"中的朱雀。作为祥瑞之兽,凤凰象征光明、美丽、吉祥、幸福。民俗称"龙凤相谐",不仅比喻帝后、帝妃相处和谐,更寓示"四方相处"与"男女"和谐的理想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龙 辛亥革命 易帜 凤凰 龙凤和谐
下载PDF
民间舞蹈鱼圻塘龙旗龙伞舞初探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平 《嘉兴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16-19,共4页
鱼圻塘龙旗龙伞舞是平湖当地的一种源自民间的军事舞蹈、祭祀舞蹈,表演由26人完成,其中举大旗1人,举伞10人,舞旗10人,鼓乐队5人.在6~10 min的舞蹈时间内,共运用了36个动作,变换了18个阵形,有独特的服饰、头饰、道具、乐器和伴奏要求,... 鱼圻塘龙旗龙伞舞是平湖当地的一种源自民间的军事舞蹈、祭祀舞蹈,表演由26人完成,其中举大旗1人,举伞10人,舞旗10人,鼓乐队5人.在6~10 min的舞蹈时间内,共运用了36个动作,变换了18个阵形,有独特的服饰、头饰、道具、乐器和伴奏要求,龙旗龙伞舞是只舞不歌形式的民间舞,舞蹈语言简单,但道具别致,阵法独特,风格迥异.对其研究可以更好地传承弘扬这一别具江南地域文化的民间舞蹈,使其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绽放出民间艺术独有的芬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舞蹈 平湖 鱼圻塘 龙旗龙伞舞 军事舞蹈 祭祀舞蹈 艺术特点 传承发展
下载PDF
符号与国家象征:晚清黄龙国旗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贺怀锴 冯巧霞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0期110-116,共7页
中国旗帜虽然产生于两千年前,然而一直未上升为象征国家层面的国旗。直到晚清黄龙旗在中国传统因素和近代国际体制的双向作用下,被定位为中国国旗。传统龙图腾和古代龙旗的演变为其提供了历史的基础,而与西方交流碰撞中为与西方国际体... 中国旗帜虽然产生于两千年前,然而一直未上升为象征国家层面的国旗。直到晚清黄龙旗在中国传统因素和近代国际体制的双向作用下,被定位为中国国旗。传统龙图腾和古代龙旗的演变为其提供了历史的基础,而与西方交流碰撞中为与西方国际体制接轨,是黄龙国旗产生的直接触发因素。黄龙国旗作为一种符号,在被创造的那一刻就被赋予了内在的政治取义,同时担负起了国家形象的职责。深层次解读黄龙旗符号背后的内在取义,将有助于解读晚清以来历史的演变历程和中国国旗的演变历程。同时晚清以来,清政府腐败无能,丧权辱国的政治现实注定了黄龙旗的命运。国旗产生于某一社会环境条件下,当社会环境发生变化,象征当时环境的国旗也必将随之变化,这就是黄龙旗的命运节点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龙旗 国旗 龙图腾 符号 国家象征
下载PDF
符号与象征:晚清民国海军军旗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贺怀锴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8-136,共9页
古代中国水师逐渐建立了一套别具特色的军旗系统,但却未有近代意义上的海军军旗。鸦片战争后,西方海军的近现代军旗制度传入我国,并逐渐取代了传统水师军旗。1862年,英国人阿思本擅代清政府设计了一面海军军旗,意图掌控中国海军,但舰队... 古代中国水师逐渐建立了一套别具特色的军旗系统,但却未有近代意义上的海军军旗。鸦片战争后,西方海军的近现代军旗制度传入我国,并逐渐取代了传统水师军旗。1862年,英国人阿思本擅代清政府设计了一面海军军旗,意图掌控中国海军,但舰队被清政府遣散,其设计的海军军旗未被采用。阿思本事件后,清政府颁行了第一面海军军旗,即为三角黄龙旗。为与西方化一(西方多用长方旗),1888年,海军军旗改为长方黄龙旗。民国建立后,黄龙旗被废除。各方围绕国旗、军旗的样式问题展开了一场论战,最后确立五色旗为国旗,十八星旗为陆军旗,青天白日旗为海军旗。北伐后,南京国民政府以青天白日旗为国旗、党旗、军旗。晚清民国时期,中国海军军旗历经黄龙军旗、青天白日军旗的变换,其变换并非军旗符号的简单更易,实质上蕴含着极其复杂而又丰富的政治取义与时代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民国 海军军旗 黄龙旗 青天白日旗 符号
原文传递
清末龙旗研究--以文献、图像和实物为中心 被引量:1
7
作者 姜鸣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2-92,共21页
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从海军海上交往中意识到旗帜识别的重要性,以皇家龙旗为图样,制定出海军旗,并由此带动龙旗在外交场合的使用,最终成为国家礼仪和政权的象征。海军旗、国旗从最初的三角形演进为长方形,显示其与国际惯例的接轨。文... 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从海军海上交往中意识到旗帜识别的重要性,以皇家龙旗为图样,制定出海军旗,并由此带动龙旗在外交场合的使用,最终成为国家礼仪和政权的象征。海军旗、国旗从最初的三角形演进为长方形,显示其与国际惯例的接轨。文章通过梳理文献、对比现存龙旗实物和历史图片,指出晚清龙旗的材质、制作工艺各异,龙的造型几无一件相似,说明清廷虽然颁布龙旗统一标准,却未被国家机构和军队严格遵行,反映出清末在国家、军队礼仪上的随意性和管理上的失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国旗 龙旗 海军旗 国际交往
原文传递
清王朝覆亡的文物见证
8
作者 曹欣欣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16,共11页
1911年,武昌起义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最终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基本陈列中展出了清帝退位诏书、清朝传位玉玺及清朝的龙旗等... 1911年,武昌起义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最终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基本陈列中展出了清帝退位诏书、清朝传位玉玺及清朝的龙旗等一组具有特殊意义的典型文物,共同见证着100年前中国发生的历史性巨变。本文拟结合历史背景对这一组文物的内涵、影响及流传经过等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覆亡 清帝退位诏书 清朝传位玉玺 清朝龙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