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从三焦理论探讨恶性胸腹腔积液的治疗
- 1
-
-
作者
吴嫣然
李婧
王定坤
苏浩
陈刚
-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
出处
《河南中医》
2024年第10期1502-1506,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87442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82204960)。
-
文摘
恶性胸腹腔积液病机为三焦阻滞,水饮内停,元气运行受阻,血液凝滞,痰瘀内结,治疗应在行气利水、淡渗利湿或峻下逐水、逐瘀利水通利三焦的基础上,兼顾肺、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通利三焦多为宣上通下的行气利水药物,如柴胡、枳实、桔梗等,同时配以淡渗利湿药物或者峻下逐水药物以通调水道,如茯苓、猪苓、泽泻等,尚需加用利水逐瘀药物,如水蛭、桃仁、泽兰等。兼顾肺、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分别以开宣肺气、健脾益气、温补肾阳之法,开宣肺卫通利三焦用以麻黄为基础的方药如越婢汤、越婢加术汤、甘草麻黄汤及大小青龙汤;健脾渗湿疏利三焦用以黄芪为基础的方药如防己茯苓汤、桂枝加黄芪汤、桂枝苦酒汤;温补肾阳用附子,干姜。同时尚需要考虑恶性肿瘤癌毒这一主要病理因素,加用祛除癌毒之邪药物如山慈菇、蛇六谷、全蝎等。
-
关键词
恶性胸腹腔积液
三焦
行气利水
淡渗利湿
峻下逐水
逐瘀利水
-
Keywords
malignant pleural and peritoneal effusion
triple energizer
regulating qi and inducing diuresis
draining dampness with bland diuretics
drastic water elimination
removing stasis and and inducing diuresis
-
分类号
R259.613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
-
题名基于“气化则湿亦化”论治湿滞三焦
被引量:2
- 2
-
-
作者
莫小英
阮威君
郑锋玲
骆欢欢
-
机构
长沙医学院中医学院
桂林市中医医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中心
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
出处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048-1052,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81973720,81673850,82174244)。
-
文摘
“气化则湿亦化”论述源于清代医家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三焦之湿均因气化不利所致,治湿皆需以行气为本,重在宣畅气机,恢复三焦气化。治湿犯上焦,需宣肺利气、化湿开郁;治湿阻中焦,重在健脾行气,使脾气畅达,既助湿化,又杜生湿之源;治湿滞下焦,需淡渗通阳,因势利导。治湿之“开上、宣中、导下”三法均寓有“气化湿亦化”之机理,而轻宣、开泄、芳化、淡渗等诸法也应随证而用。“气化则湿亦化”学术思想的挖掘可为中医湿证的基础研究与治湿法的临证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
关键词
气化
湿化
三焦气化
宣肺利气
健脾行气
淡渗通阳
《温病条辨》
-
Keywords
qi transformation
removal of pathogenic dampness
qi transformation in triple energizer
dispersing lung to smooth qi
strengthening spleen and moving qi
draining dampness with sweet-light medicines and activating yang
Wen Bing Tiao Bian(Analysis on Epidemic Febrile Diseases)
-
分类号
R228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
-
题名黄琴从三焦论治湿热病经验
被引量:3
- 3
-
-
作者
王晶
-
机构
贵阳中医学院
-
出处
《河南中医》
2013年第11期1861-1862,共2页
-
文摘
湿热为病虽以中焦脾胃为病变中心,但因湿性弥漫,可蒙上流下,波及三焦。故辨清湿热偏于上焦、中焦、下焦是诊治湿热病的关键:湿热初犯,病多偏上焦,治当芳香辛散,宣肺化湿;上焦病不解,病渐趋于中焦,脾胃升降失常,治当辨清湿与热孰重孰轻而分别施治;湿热浊邪犯及下焦,病变主要影响大肠及膀胱,治疗当宣通阳气,淡渗利湿。湿热为病,易兼瘀血及食滞,故治疗湿热病适当佐以活血化瘀及消食导滞之品,可收佳效。
-
关键词
湿热病
从三焦论治
宣通阳气
淡渗利湿
黄琴
-
Keywords
dampness-heat diseases
treatment from three energizers
freeing yang-qi
draining dampness with bland
Huang Qin
-
分类号
R241.8
[医药卫生—中医诊断学]
-
-
题名从“目体阴而用阳”探讨目病辨治用药特点
被引量:3
- 4
-
-
作者
柯玲玲
徐新荣
-
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
出处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2期187-190,共4页
-
基金
2018年度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编号:BE2018757)。
-
文摘
根据目的生理特性、病理特点,结合“目体”和“目用”的内涵与相互关系,探讨目病的辨证用药特点,认为目体阴与目用阳是物质基础与功能表现的关系,彼此相互作用、阴阳调和、刚柔相济,从而发挥目的正常生理功能。目病与阴阳失衡,脏腑、经络、气血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临床治疗目病宜首辨阴阳,明确虚实,目体阴不足者,宜酸甘化阴;目体阴有余者,宜甘淡渗湿;目用阳太过者,宜辛散清热;目用阳不及者,宜咸寒滋阴。用药可酸甘化阴、咸寒滋阴以培其根,柔养目体,又需辛散清热、甘淡渗湿以荡其邪,条畅目用,使目之阴阳调和,则万物明辨。
-
关键词
目体阴而用阳
目病
酸甘化阴
甘淡渗湿
咸寒滋阴
辛散清热
-
Keywords
yin in property and yang in function of eyes
eye diseases
sour and sweet transforming into yin
sweet and bland draining dampness
salty and cold nourishing yin
pungency dispersing and clearing heat
-
分类号
R276.7
[医药卫生—中医五官科学]
-
-
题名叶天士治疗带下病用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3
- 5
-
-
作者
边思怡
李艳丽
高静
-
机构
新疆医科大学
-
出处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351-356,共6页
-
基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三五”重点学科建设基金资助项目(批文号:新教研﹝2016﹞7号)。
-
文摘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索叶天士治疗带下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整理《叶天士医案大全》中关于带下病的医案,采用Excel 2019、SPSS Modeler 18.0及SPSS 25.0统计药物使用频次、四气五味及归经频次,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叶天士治疗带下病医案处方40首,包含91味中药,用药总频次为294次。其中频次≥10次的中药有7味,从高到低依次为当归、枸杞子、茯苓、鹿角霜、杜仲、沙苑子及人参;五味以甘、苦、辛为主,四气以温、平、寒为主,关联分析显示沙苑子、鹿角霜-枸杞子,鹿角霜、枸杞子-沙苑子置信度最高,枸杞子-沙苑子支持度最高;聚类分析得出5个有效聚类群。结论:叶天士治疗带下病重药物气味,常用甘温补养、辛润通络、咸苦坚阴及甘淡渗湿之法,以达温奇摄带、宣补带脉、滋补肝肾、调护心脾之效。
-
关键词
叶天士
《叶天士医案大全》
带下病
甘温补养
辛润通络
咸苦坚阴
甘淡渗湿
-
Keywords
YE Tianshi
Complete Compendium of Ye Tianshi’s Case Records
leukorrheal disease
nourishing with sweet and warm
dredging collaterals with pungent-moistening
consolidating yin with salty and bitter
draining dampness with sweet and bland
-
分类号
R271.13
[医药卫生—中医妇科学]
-
-
题名毛德西运用“轻可去实”法治疗脾胃病经验
被引量:9
- 6
-
-
作者
王佳琦
焦娇
禄保平
-
机构
河南中医药大学
-
出处
《河南中医》
2021年第5期711-715,共5页
-
基金
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国中医药办人教函[2018]119号}。
-
文摘
毛德西教授认为,脾胃气机失调是导致脾胃病发生的根本原因,肝气郁滞可直接影响脾胃功能的发挥,脾胃病多与湿邪相关,湿邪凝滞使脾胃功能失和。毛教授运用"轻可去实"法治疗脾胃病,重视芳香类药物、淡渗利湿类药物的应用。临证时,重视舌诊,苔见厚腻、腐腻时常用芳香轻清之品,以祛浊气、运脾气,常用藿香三味饮,以醒脾祛湿,调和脾胃。芳香理气常用药物为:"四花"(厚朴花、佛手花、白扁豆花、代代花)、"三芽"(麦芽、谷芽、稻芽)、白豆蔻、丁香、白芷、木香、陈皮、厚朴。另外,毛教授还常用茯苓、冬瓜皮、荷叶、薏苡仁、赤小豆、丝瓜皮等药物以淡渗利湿,化解湿邪。
-
关键词
“轻可去实”法
脾胃病
芳香类药物
淡渗利湿类药物
毛德西
-
Keywords
method of"using medicinals in small dose and of light nature"
spleen-stomach diseases
aromatics
draining dampness with bland diuretics
Mao De-xi
-
分类号
R256.3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