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儒林外史》中的戏曲资料——为纪念吴敬梓诞辰三百周年而作 被引量:5
1
作者 吴国钦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9-53,共5页
《儒林外史》是一部写实的小说,书中展示了清代雍乾时期戏曲发展的盛况,描写了贵族士绅人家堂会做戏的程序、剧目与演出的整个过程,还详尽叙写了“莫愁湖湖亭大会”这一空前的“选美”与戏曲旦脚大串演的情况,为这一时期的戏曲研究提供... 《儒林外史》是一部写实的小说,书中展示了清代雍乾时期戏曲发展的盛况,描写了贵族士绅人家堂会做戏的程序、剧目与演出的整个过程,还详尽叙写了“莫愁湖湖亭大会”这一空前的“选美”与戏曲旦脚大串演的情况,为这一时期的戏曲研究提供许多史事与实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林外史》 戏曲 堂会
下载PDF
竹枝词中的会馆与会馆演剧 被引量:1
2
作者 齐静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123-128,共6页
从各地吟咏会馆的竹枝词中可以看出会馆具有数量多、分布广、明确的地域归属及争豪斗奢的特点,而在演剧方面则频率高、对观众不设防、经常上演家乡戏。因此会馆成为最多的且具开放性的演剧场所,从而扩大了戏曲的影响。会馆演剧使某种声... 从各地吟咏会馆的竹枝词中可以看出会馆具有数量多、分布广、明确的地域归属及争豪斗奢的特点,而在演剧方面则频率高、对观众不设防、经常上演家乡戏。因此会馆成为最多的且具开放性的演剧场所,从而扩大了戏曲的影响。会馆演剧使某种声腔和剧种实现了跨地域的飞速传播,在声腔的传播和剧种的形成方面意义重大,对中国戏曲的发展起到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枝词 会馆 演剧
下载PDF
论《窝头会馆》的艺术特色 被引量:1
3
作者 叶毓 杜莉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窝头会馆》是"京味儿话剧"的又一力作,该剧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独特的视角,粗粝而丰富的语言表达多义性的主题。《窝头会馆》通过小窝头反映大时代,是钱的表达,欲的深化,人性的升华。
关键词 “京味儿话剧” 《窝头会馆》 艺术特色
下载PDF
一幅珍贵的宋代水榭演剧图——苏汉臣《重午戏婴图》解读 被引量:4
4
作者 康保成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1-143,共13页
宋代宫廷画家苏汉臣的《重午戏婴图》,清代乾隆皇帝曾对其予以击赏,并揭示出此图以二十五人应"重午"节气的寓意。整幅绘画以荷花池、池边绿茵石树和水榭歌台为背景,其下半部分绘二十人在池边绿茵场游戏;上半部分为五小儿在歌... 宋代宫廷画家苏汉臣的《重午戏婴图》,清代乾隆皇帝曾对其予以击赏,并揭示出此图以二十五人应"重午"节气的寓意。整幅绘画以荷花池、池边绿茵石树和水榭歌台为背景,其下半部分绘二十人在池边绿茵场游戏;上半部分为五小儿在歌台上进行杂剧扮演,应即宋代教坊中的"小儿班"杂剧。儿童扮戏在我国源远流长,而宋代水榭歌台作为杂剧的演出场所却为首次发现。宋代文献中的"射厅"使用了"榭"的原始意义——习射场所,同时"射厅"也是观剧演剧场所。从文图对照、图图对照进行探究,可知此图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汉臣 《重午戏婴图》 水榭歌台 小儿班 宋杂剧 射厅
下载PDF
秦人入川对巴蜀戏剧与移民文化的影响
5
作者 李祥林 《中原文化研究》 2021年第2期93-100,共8页
考察中华文化共同体,移民文化不可忽略。四川地处中国西部,号称"移民大省"。移民入川对巴蜀文化影响广泛,深入骨髓。从地缘看,四川和陕西接壤,秦人入川有悠久历史,彼此文化互动,交流至今。古代四川从秦灭蜀后"移秦民万家... 考察中华文化共同体,移民文化不可忽略。四川地处中国西部,号称"移民大省"。移民入川对巴蜀文化影响广泛,深入骨髓。从地缘看,四川和陕西接壤,秦人入川有悠久历史,彼此文化互动,交流至今。古代四川从秦灭蜀后"移秦民万家"入蜀,一直到明清,前后有五次大规模移民潮。陕人行走四方的经商活动也在戏曲题材中有所折射,秦风秦韵对巴蜀戏曲更深刻的影响体现在剧种声腔方面。会馆看戏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娱乐需要,更具有吸引同乡、凝聚族群的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文化 移民入川 戏剧 会馆 剧种声腔
下载PDF
论《窝头会馆》与老舍都市平民话剧的互文关系
6
作者 黄岳杰 张娇娇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3-127,共5页
《窝头会馆》与《茶馆》等同类都市平民话剧在作品语言形式、主体间性和文化视野等三个层面上均呈现出复杂的互文性关系。从《茶馆》到《窝头会馆》长达半个世纪,其间经历了诸多变迁。这些被冠以"民族色彩浓郁"之剧作的长盛不... 《窝头会馆》与《茶馆》等同类都市平民话剧在作品语言形式、主体间性和文化视野等三个层面上均呈现出复杂的互文性关系。从《茶馆》到《窝头会馆》长达半个世纪,其间经历了诸多变迁。这些被冠以"民族色彩浓郁"之剧作的长盛不衰,文学内部传统的互相激发不容忽视。基于此,尝试运用互文性理论解读《茶馆》和《窝头会馆》,可以使我们看出许多文本以外的内容,从而对重新理解类似作品以及当代文学史的发展脉络起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窝头会馆》 《茶馆》 老舍 刘恒 都市平民话剧 互文性
下载PDF
国家大剧院戏剧场舞台机械设备控制操作系统简评 被引量:3
7
作者 秦晓明 《演艺设备与科技》 2009年第3期40-43,共4页
简要介绍、分析国家大剧院戏剧场舞台机械控制系统的构成、特点和设计思想。
关键词 国家大剧院 戏剧场 舞台机械 电气控制系统 轴控制器 SYB2000 可编程控制器
下载PDF
重庆云阳彭氏宗祠建筑形制及演剧考论 被引量:1
8
作者 延保全 张靖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8-163,共6页
彭氏宗祠是彭氏家族祭祀祖先的场所,宗祠内建有碉楼并设置炮口,使承担祭祀祖先的祠堂兼具军事功能,造成这种特殊建筑形制的原因,与彭氏家族雄厚的经济实力、同治年间云阳的社会背景以及宗祠选址地形密切相关。彭氏宗祠内建有戏台,不定... 彭氏宗祠是彭氏家族祭祀祖先的场所,宗祠内建有碉楼并设置炮口,使承担祭祀祖先的祠堂兼具军事功能,造成这种特殊建筑形制的原因,与彭氏家族雄厚的经济实力、同治年间云阳的社会背景以及宗祠选址地形密切相关。彭氏宗祠内建有戏台,不定期进行戏曲演出活动,其目的有二:一是祭祀祖先,娱乐族人,以求"神人以和";二是通过戏曲演出对族人进行礼法教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氏宗祠 建筑形制 演剧活动
下载PDF
国家大剧院化装间使用的评估与分析(三) 被引量:2
9
作者 钟睿 徐奇 曲琳 《演艺科技》 2012年第7期24-30,共7页
基于对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歌剧院、戏剧场化装间使用情况的归纳分析,总结其中规律,并提出各类型剧场用化装间规模的建议。
关键词 国家大剧院 音乐厅 戏剧场 歌剧院 化装间 更衣间
下载PDF
国家大剧院化装间使用的评估与分析(一) 被引量:2
10
作者 钟睿 徐奇 曲琳 《演艺科技》 2012年第4期24-29,共6页
基于对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歌剧院、戏剧场化妆间使用情况的归纳分析,总结其中规律,并提出各类型剧场用化妆间规模的建议。
关键词 国家大剧院 音乐厅 戏剧场 歌剧院 化装间 更衣间
下载PDF
国家大剧院化装间使用的评估与分析(二) 被引量:1
11
作者 钟睿 徐奇 曲琳 《演艺科技》 2012年第5期25-28,共4页
基于对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歌剧院、戏剧场化装间使用情况的归纳分析,总结其中规律,并提出各类型剧场用化装间规模的建议。
关键词 国家大剧院 音乐厅 戏剧场 歌剧院 化装间 更衣间
下载PDF
江苏大剧院戏剧厅的舞台机械系统
12
作者 戴明 毕高 +1 位作者 朱宵 邓炜 《演艺科技》 2019年第6期55-57,61,共4页
介绍江苏大剧院戏剧厅舞台机械的特点及其结构形式。
关键词 江苏大剧院 戏剧厅 舞台机械 台上设备 台下设备
下载PDF
清初至民国《长生殿》传播与接受路径的嬗递
13
作者 饶莹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71-78,共8页
《长生殿》全本演出多见于康熙年间,自乾隆中叶之后,逐渐代之以折子戏的形式流传至今。清晚期以前《长生殿》多以雕版之法刊印,至晚清民国,《长生殿》版籍书面逐渐形成以铅、石印为中心的刊印形式,这一技术转型直接促成了民国初年扫叶... 《长生殿》全本演出多见于康熙年间,自乾隆中叶之后,逐渐代之以折子戏的形式流传至今。清晚期以前《长生殿》多以雕版之法刊印,至晚清民国,《长生殿》版籍书面逐渐形成以铅、石印为中心的刊印形式,这一技术转型直接促成了民国初年扫叶山房石印本以及之后新式标点排印本的出现。面对晚近时期的时代变局,昆曲《长生殿》的传承模式也在时代潮流之下求新求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生殿》 传播与接受 演剧形态 刊印形式 传承模式
下载PDF
由《金瓶梅词话》中的一段笑乐院本所引起的思考
14
作者 周亮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110-113,共4页
:《金瓶梅词话》第三十一回中保存了一段有关唐代王勃的笑乐院本。此院本以《滕王阁序》中的“三尺微命”为引子,将王勃扮成身高不满三尺的侏儒来取笑。这说明古代已有人误释“三尺微命”的意思,才导致这一滑稽剧的产生。今天,仍有人将... :《金瓶梅词话》第三十一回中保存了一段有关唐代王勃的笑乐院本。此院本以《滕王阁序》中的“三尺微命”为引子,将王勃扮成身高不满三尺的侏儒来取笑。这说明古代已有人误释“三尺微命”的意思,才导致这一滑稽剧的产生。今天,仍有人将“三尺微命”误释为三尺童子,以证明《滕王阁序》为王勃少年时所作。本文则认为“三尺”是指士所佩绅带的长度,而佩绅带又是士行成人加冠礼之后的事,故《滕王阁序》应是王勃成年后所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词话>> 笑乐院本 王勃 三尺微命 释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