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sign Concept of Drama Stage-style Architecture
1
作者 CHENG Xiao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6年第4期27-29,34,共4页
Homology of drama and architecture in the early development stage decides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th,drama stage design and architectural structural design always apply different approaches but achieve equall... Homology of drama and architecture in the early development stage decides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th,drama stage design and architectural structural design always apply different approaches but achieve equally satisfactory results.Stage layout and structural design often use architectural symbols,and application of architectural symbols in drama is a common approach of stage art design.But the designer of Jiuzhai Paradis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and Resort Center-the project won Lu Ban Award did exactly the opposite by taking drama elements such as time,figures,location and plot to the "stage" of architecture,and telling visitors a story between traditional Tibetan,Qiang culture and primitive forest life over one thousand years,he indeed created a unique classic architecture using the concept of drama stage desi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ama stage concept stage art design Architectural aesthetics Jiuzhai Paradis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and Resort Center Jiuzhaigou
下载PDF
2016艺术江西国际博览会——“戏曲舞台”Drama stage
2
作者 刘飞 《影剧新作》 2016年第4期97-100,共4页
本刊讯:2016艺术江西国际博览会(9月30日至10月7日),在南昌国际展览中心举行。此次艺博会作为第六届江西艺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文化厅、江西省文联、南昌市委宣传部等多家单位共同主办。本届艺... 本刊讯:2016艺术江西国际博览会(9月30日至10月7日),在南昌国际展览中心举行。此次艺博会作为第六届江西艺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文化厅、江西省文联、南昌市委宣传部等多家单位共同主办。本届艺博会较去年新增设了'红色经典''戏曲舞台''艺海书香'和'江右山水''大汉江西'等八大主题板块。其中'戏曲舞台',为纪念江西杰出的戏剧家汤显祖逝世400周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舞台 高安采茶戏 drama stage 国际博览会 江西
下载PDF
多重身份的“Stage Manager”——谈桑顿·怀尔德的《我们的小镇》 被引量:2
3
作者 常燕 《衡水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90-91,共2页
桑顿·怀尔德在创作《我们的小镇》(Our Town)时,创造性地设计了舞台监督(stage manager)这一形象,并在剧中赋予他多重身份,使他肩负起道具员、故事的讲述者、演员及剧作家的化身等职责。通过这一具有多重身份的形象,怀尔德巧妙地... 桑顿·怀尔德在创作《我们的小镇》(Our Town)时,创造性地设计了舞台监督(stage manager)这一形象,并在剧中赋予他多重身份,使他肩负起道具员、故事的讲述者、演员及剧作家的化身等职责。通过这一具有多重身份的形象,怀尔德巧妙地向观众介绍了戏剧的背景,加强了剧情的链接,推动了剧情的发展,同时也揭示了戏剧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顿·怀尔德 《我们的小镇》 舞台监督 多重身份 实验剧
下载PDF
从街头到礼堂:云南校园话剧运动三十年(1920—1950年)
4
作者 方冠男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76-86,共11页
云南校园话剧活动并不全然是由当时内迁云南的外来院校所引领的,它有其内生性的自发驱动力,影响力辐射延伸至校园之外,还引起过社会层面的讨论。基于抗战时期戏剧出版物的传播背景,在举国一致的抗战意志的作用下,云南师生群体有着强烈... 云南校园话剧活动并不全然是由当时内迁云南的外来院校所引领的,它有其内生性的自发驱动力,影响力辐射延伸至校园之外,还引起过社会层面的讨论。基于抗战时期戏剧出版物的传播背景,在举国一致的抗战意志的作用下,云南师生群体有着强烈地将文字出版物转化为行动表现力的能力与集体意愿,于是,成为云南街头剧运动的主体,并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参与了抗战时期的舞台语讨论运动。20世纪30年代活跃于街头的云南校园话剧演出活动,在40年代走入了礼堂,表现出规模化、庙堂化和复杂化的整体特点。云南校园话剧运动三十年提供的启示是:校园话剧应是社会演剧的主潮,庙堂化的范式转向未必完全是正向诱导因素,应重视校园话剧的原创性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话剧 校园话剧 街头剧 舞台语讨论 启示
下载PDF
“技”与“戏”的创新融合——当代军旅杂技剧《战魂·第三战队》的英雄舞台叙事
5
作者 董迎春 杜清琳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7-53,共7页
杂技在当代走向了杂技剧时代,当代军旅题材杂技剧《战魂·第三战队》是西安战士战旗杂技团所创作排练的一台现代军旅题材杂技剧。该剧将杂技技艺和戏剧、舞美等艺术形式创新结合,打造了“技”与“戏”统一的剧场情境。以多元叙事、... 杂技在当代走向了杂技剧时代,当代军旅题材杂技剧《战魂·第三战队》是西安战士战旗杂技团所创作排练的一台现代军旅题材杂技剧。该剧将杂技技艺和戏剧、舞美等艺术形式创新结合,打造了“技”与“戏”统一的剧场情境。以多元叙事、“以小见大”、塑造立体人物等多种艺术手法实现了杂技技艺与戏剧艺术的创新融合,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打造了沉浸式的英雄叙事的杂技剧舞台。在中国式现代化舞台背景下,该剧展现了英勇的人民军队“能打胜仗,甘于牺牲,守护人民”的英雄钢铁精神。杂技剧的戏剧性强化既满足了观众的期待视野,也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文艺舞台背景下的文化担当,为现代军旅题材杂技剧的创作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人精神 英雄叙事 “技”与“戏”融合 杂技剧舞台
下载PDF
云南当代话剧的演出“空间”与“物造型”发展研究
6
作者 吴侠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64-75,共12页
云南当代话剧的演出“空间”与“物造型”,自有其发展状貌。随着演出“空间”的变化,创作者从一开始受演出场所的限制,只能靠“写意性”的点染和“象征性”的表现产生舞台上的“写实”效果,到走出剧场空间的“限制”和物质条件的“将就... 云南当代话剧的演出“空间”与“物造型”,自有其发展状貌。随着演出“空间”的变化,创作者从一开始受演出场所的限制,只能靠“写意性”的点染和“象征性”的表现产生舞台上的“写实”效果,到走出剧场空间的“限制”和物质条件的“将就”,运用高科技的舞台技术手段表现戏剧情境流变中任何需要的时空环境和诗意幻境。云南戏剧人对都市戏剧演出空间的开发,是云南话剧演出新空间里出现的新动态,是充满了探索能力和发展活力的新动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当代话剧 舞台空间 物造型 小剧场话剧 庭院戏剧
下载PDF
数字技术在戏剧服装与舞台设计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郁雨丹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9期85-87,共3页
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技术在戏剧表演和艺术设计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数字技术也为戏剧服装与舞台设计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不仅为戏剧艺术的表现形式带来了新的可能,而且也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基于此,... 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技术在戏剧表演和艺术设计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数字技术也为戏剧服装与舞台设计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不仅为戏剧艺术的表现形式带来了新的可能,而且也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基于此,本文在分析数字技术对现代戏剧服装与舞台设计影响的基础上,探索数字技术在戏剧服装与舞台设计的应用策略,旨在进一步挖掘数字技术的潜力,为戏剧服装与舞台设计的创新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戏剧服装 戏剧 舞台设计
下载PDF
寻找“正确的”剧场性——中国话剧“剧场性”观念概评
8
作者 方桂林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4年第4期57-63,共7页
中国话剧的“剧场性”观念在新时期之前主要指涉的是舞台性,即合乎剧场与舞台的特征。新时期以来,剧场性的内涵与假定性、交流性、表演性、物质空间、观演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剧场性与文学性的矛盾与争论也在这个时候开始显现。在“后... 中国话剧的“剧场性”观念在新时期之前主要指涉的是舞台性,即合乎剧场与舞台的特征。新时期以来,剧场性的内涵与假定性、交流性、表演性、物质空间、观演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剧场性与文学性的矛盾与争论也在这个时候开始显现。在“后戏剧剧场”的语境中,剧场性是“文本之外的剧场过程”。故此,中国话剧“剧场性”观念的变迁具有历时性,要在历史与当下的对比中把握主流。同时,剧场性既是一种主观的美学追求,又是一种客观属性。观众对于剧场性的感知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正确的”剧场性没有一个恒定的标尺,是“用适合的演剧方式来奉献戏剧作品”,是在主观与客观里寻求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话剧 剧场性 舞台性 张力 符号学
下载PDF
舞剧《秋之白华》服装设计浅析
9
作者 武煜然 《西部皮革》 2024年第11期123-125,共3页
文章基于瞿秋白先生的真实事迹,通过北京舞蹈学院2020级编导系的毕业大戏《秋之白华》的服装设计,探究了在尊重民国服装史的基础上,通过服装款式、色彩和材质,将瞿秋白、杨之华等人的身份地位、性格特征鲜明地呈现在舞台上。研究认为,... 文章基于瞿秋白先生的真实事迹,通过北京舞蹈学院2020级编导系的毕业大戏《秋之白华》的服装设计,探究了在尊重民国服装史的基础上,通过服装款式、色彩和材质,将瞿秋白、杨之华等人的身份地位、性格特征鲜明地呈现在舞台上。研究认为,舞台服装可以为演员的表演增光添彩,使人物形象更具美感,为观众带来“美”的视觉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剧 舞台服装 服装设计
下载PDF
论灯光在戏剧艺术创作中的“力量”
10
作者 缪伟 《甘肃高师学报》 2024年第3期69-74,共6页
在戏剧艺术创作中,众多艺术元素的融合与互动赋予了作品深度和复杂性。舞台灯光是重要的艺术元素之一,结合技术与艺术的运用,利用光的可控属性来精准塑造人物形象、丰富渲染情感,并有力地驱动剧情进展。光、色、影的微妙变化不仅捕捉了... 在戏剧艺术创作中,众多艺术元素的融合与互动赋予了作品深度和复杂性。舞台灯光是重要的艺术元素之一,结合技术与艺术的运用,利用光的可控属性来精准塑造人物形象、丰富渲染情感,并有力地驱动剧情进展。光、色、影的微妙变化不仅捕捉了时光的流逝,也为观众展现了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戏剧的细致情境,更为戏剧创作提供了独特的形式感和审美价值。因其深厚的表现力和创造性,舞台灯光在戏剧艺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为舞台艺术的呈现注入了特有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台灯光 空间 戏剧 力量 色彩
下载PDF
云南少数民族戏剧七十年研究述评(1952-2022)
11
作者 阳忠艳 吴电雷 《文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2-28,共7页
云南少数民族戏剧研究在1952年至2022年的七十年时间内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梳理剧本整理和学术理论研究成果发现,云南少数民族戏剧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推陈出新期(1952-1966),这一阶段戏剧正式定名,建立剧团,传统剧... 云南少数民族戏剧研究在1952年至2022年的七十年时间内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梳理剧本整理和学术理论研究成果发现,云南少数民族戏剧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推陈出新期(1952-1966),这一阶段戏剧正式定名,建立剧团,传统剧本得到挖掘和整理;第二阶段是恢复繁荣期(1978-2006),这一阶段戏剧演出逐渐恢复,剧本得到创作改编;第三阶段是保护发展期(2006-2022),这一阶段戏剧被列入“非遗”,剧目全面繁荣,代表性剧本文化价值被挖掘。每个阶段皆取得独具特色的成就。对云南少数民族戏剧研究情况进行回顾与梳理,总结其成果与不足,以便总体把握云南少数民族戏剧研究的趋势,为新时期云南少数民族戏剧的社会发展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少数民族戏剧 发展历史 三个阶段 剧本整理 研究进路
下载PDF
舞剧《咏春》中香云纱的运用
12
作者 李青青 《染整技术》 CAS 2024年第11期90-92,共3页
舞剧是一门综合的舞蹈艺术,能够给观众带来真实的审美体验。服装是角色外部造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舞台服装的设计与运用,可以增强角色的感染力和表现力,给观众带来丰富的视觉体验。在舞剧《咏春》创作过程中,将香云纱这一国家级非物... 舞剧是一门综合的舞蹈艺术,能够给观众带来真实的审美体验。服装是角色外部造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舞台服装的设计与运用,可以增强角色的感染力和表现力,给观众带来丰富的视觉体验。在舞剧《咏春》创作过程中,将香云纱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舞台,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围绕香云纱在《咏春》中的应用展开探讨,分析香云纱在现代的传承与创新路径,以期为舞剧创作在挖掘民族文化瑰宝和创新艺术表现形式等方面提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剧《咏春》 香云纱 舞台服装
下载PDF
舞台机械统筹在剧目制作中作用的探讨——以国家大剧院话剧《抉择》为例
13
作者 杨懿春 《演艺科技》 2024年第2期40-43,共4页
舞台机械统筹在演出项目中负责协调和管理舞台机械方面的工作。本文以国家大剧院原创话剧《抉择》为例,概括、总结了舞台机械统筹在剧目制作中的作用体现,从生产策划与统筹、资源管理与安排、技术支持与解决问题、风险评估与预案制定、... 舞台机械统筹在演出项目中负责协调和管理舞台机械方面的工作。本文以国家大剧院原创话剧《抉择》为例,概括、总结了舞台机械统筹在剧目制作中的作用体现,从生产策划与统筹、资源管理与安排、技术支持与解决问题、风险评估与预案制定、沟通与协调等方面,结合在《抉择》剧目中的实操案例,对舞台机械统筹在剧目制作中所起的作用分别进行了阐述、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台机械统筹 剧目制作 话剧《抉择》
下载PDF
话剧中多媒体影像技术的舞台功效 被引量:8
14
作者 那刚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1期37-43,共7页
近年来,话剧工作者不断探索,推陈出新,为话剧的发展,探索出了诸多的可能性。而作为戏剧假定性美学的重要扩展和补充语汇之一——多媒体影像技术则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元素在话剧的创作和演出中异军突起,并且越来越显示出其非凡的艺术魅力... 近年来,话剧工作者不断探索,推陈出新,为话剧的发展,探索出了诸多的可能性。而作为戏剧假定性美学的重要扩展和补充语汇之一——多媒体影像技术则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元素在话剧的创作和演出中异军突起,并且越来越显示出其非凡的艺术魅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试图从话剧中多媒体影像技术的应用入手,力求将现代话剧中多媒体影像技术的舞台功效作一具体阐述,从而为多媒体影像技术在话剧演出中的运用及其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概括和实践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媒体影像技术 话剧 舞台功效
下载PDF
浅谈曹禺话剧舞台说明的特点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彩琴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629-632,共4页
舞台说明是剧本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曹禺话剧的舞台说明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雍容详尽的叙述美、充满诗意的抒情美、富有表现力的动作美、写实写意的音响美,使剧本具有了相当的可读性,同时也成为了曹禺式的话剧艺术风格的重要方... 舞台说明是剧本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曹禺话剧的舞台说明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雍容详尽的叙述美、充满诗意的抒情美、富有表现力的动作美、写实写意的音响美,使剧本具有了相当的可读性,同时也成为了曹禺式的话剧艺术风格的重要方面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禺话剧 舞台说明 叙述 抒情 动作 音响
下载PDF
音乐剧与我国当代舞台变革 被引量:8
16
作者 居其宏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7-114,130,共9页
西方音乐剧对我国传统戏剧舞台的冲击和由此引发的舞台观念和技法变革,是一个重要问题。如何科学看待这场变革,在借鉴欧美同行有益经验的同时避免盲目性,促进我国音乐剧艺术和音乐剧产业的健康发展,是我国同行当前必须直面的严峻课题。
关键词 音乐剧 戏剧 舞台观念 技法变革
下载PDF
关于“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戏曲史”的分期问题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宁 王雪燃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1-8,共8页
综合政治、文化、艺术等各方面原因,新中国成立70年的戏曲史可以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期:1949—1966年,可称“新旧交替期”;第二期:1966—1978年,是当代戏曲的“畸变与艰难探索期”。当代戏曲在这段时间内所完成的,其实是整体畸变状态下,... 综合政治、文化、艺术等各方面原因,新中国成立70年的戏曲史可以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期:1949—1966年,可称“新旧交替期”;第二期:1966—1978年,是当代戏曲的“畸变与艰难探索期”。当代戏曲在这段时间内所完成的,其实是整体畸变状态下,在单一主题和逼仄题材空间里的艰难探索;第三期:1978—2001年,是当代戏曲的“回归和初步复苏期”;第四期:2001—2019年,系“全面恢复及持续繁荣期”。70年的中国戏曲走过的,其实是一条颠簸的“回归”之路。这种回归在两个特殊节点显现得尤其突出:一是自1978年开始,戏曲向着戏曲艺术本体回归;二是自2001年开始,戏曲文化属性得到再度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戏曲史 分期 戏曲现代戏 中国戏曲史
下载PDF
近代报刊与近代戏剧 被引量:5
18
作者 田根胜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25-29,共5页
近代报刊与近代戏剧关系密切。近代传奇杂剧作品绝大多数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推动了传奇杂剧作家创作心态、作品题材、体制乃至接受方式的近代转型。近代报刊与作为大众艺术的戏剧尤其是舞台演出的关系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近代报刊促成... 近代报刊与近代戏剧关系密切。近代传奇杂剧作品绝大多数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推动了传奇杂剧作家创作心态、作品题材、体制乃至接受方式的近代转型。近代报刊与作为大众艺术的戏剧尤其是舞台演出的关系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近代报刊促成戏剧观念的变革,并成为近代戏剧改良运动的舆论阵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报刊 传奇杂剧 舞台演出 戏剧观念
下载PDF
陇南白马藏族傩舞戏源流及其层累现象 被引量:3
19
作者 蒲向明 《文化艺术研究》 2011年第2期193-199,共7页
考察陇南白马藏族傩舞戏发展演进的源流进程,可以发现显明的层累现象:处于其傩舞戏源头的"池哥昼",最有价值的是其傩面具的三目神造型,"麻昼"以本部族神崇拜为前提,以十二种动物来发挥驱疫逐魔的功能,渐蜕为一种娱... 考察陇南白马藏族傩舞戏发展演进的源流进程,可以发现显明的层累现象:处于其傩舞戏源头的"池哥昼",最有价值的是其傩面具的三目神造型,"麻昼"以本部族神崇拜为前提,以十二种动物来发挥驱疫逐魔的功能,渐蜕为一种娱人为主的民俗活动;在两者基础上,陆续层累演化出了处于中流、末流阶段的其他傩舞戏样式,如"阿里该昼"、"甘昼"、"池母擀面"、"杀野猪"、"秋昼"、"嘛勾池"、"秦州客"、"拐格达"等。这种层累现象,在展现其自身文化特色和蕴含的同时,也显示了傩文化的整体性与传承的零散性之间的明显矛盾,又说明了傩舞戏源流与他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在民族传承的经验方面有着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南 白马藏族 傩舞戏形式 层累现象
下载PDF
九寨天堂的戏剧舞台式建筑设计理念 被引量:3
20
作者 成啸 《南方建筑》 2016年第1期103-107,共5页
戏剧与建筑在历史发展初期的同源性,就注定了两者之间无法剥离的关系,戏剧舞台设计与建筑的结构设计颇有异曲同工之处,在舞台布局和结构样式上借鉴建筑的符号元素,将建筑符号运用到戏剧中是舞台美术设计一种较为常见的创作源泉与手法。... 戏剧与建筑在历史发展初期的同源性,就注定了两者之间无法剥离的关系,戏剧舞台设计与建筑的结构设计颇有异曲同工之处,在舞台布局和结构样式上借鉴建筑的符号元素,将建筑符号运用到戏剧中是舞台美术设计一种较为常见的创作源泉与手法。但鲁班奖建筑九寨天堂国际会议度假中心的设计师却反其道而行之,将戏剧的时间、人物、地点、情节等元素搬上了建筑的"舞台",以身临其境的体验式经历为宾客讲述了一个跨越千年的传统羌族文化与原始森林生活的饕餮故事,用戏剧舞台设计的思路创作了一个独一无二的经典建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舞台式理念 舞台美术设计 建筑美学 九寨天堂 九寨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