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末民初报刊剧话的文体承变与理论革新
1
作者 孟昕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7-178,共12页
报刊剧话与聚焦传奇杂剧、文学批评本位的古代曲话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承继关系,而是直接滥觞于清中后期文人的梨园花谱写作。经由报刊媒介的形塑、戏剧改良思潮的推动与中外剧论的滋养,剧话于民国元年前后定型为一种以京剧、新剧等舞台... 报刊剧话与聚焦传奇杂剧、文学批评本位的古代曲话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承继关系,而是直接滥觞于清中后期文人的梨园花谱写作。经由报刊媒介的形塑、戏剧改良思潮的推动与中外剧论的滋养,剧话于民国元年前后定型为一种以京剧、新剧等舞台流行剧种为主要批评对象,以即时化、公开化、品牌化的跨平台专栏创作为特色生产模式,文本与舞台兼重、史论研究与实践批评并举的综合性艺术批评文体。舞台本位意识在清末民初报刊剧话中的建构发展反映了古典戏剧理论“剧学”体系内部重心由“剧本作法”向“表演艺术”的迁移,曲话的独立发展、京剧与新剧剧话的日趋分离亦可视作传统剧论对近代传奇杂剧、花部戏曲、外来新剧“三足鼎立”之全新剧体格局的直接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报刊 剧话 批评文体 戏剧理论批评
下载PDF
中国现代电影与话剧的跨媒介文体互植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兴阳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2-129,共8页
中国现代叙事电影与中国传统戏曲、文明新戏、现代话剧有密切的互动关系。比较而言,早期无声电影更多地与文明新戏互动,有声电影则更多地与现代话剧互动,相互间不仅有人员、题材、剧目及编、导、演等方面的交流互动,更有叙事结构、表演... 中国现代叙事电影与中国传统戏曲、文明新戏、现代话剧有密切的互动关系。比较而言,早期无声电影更多地与文明新戏互动,有声电影则更多地与现代话剧互动,相互间不仅有人员、题材、剧目及编、导、演等方面的交流互动,更有叙事结构、表演方法、审美风格等方面的跨媒介互植。二者的跨媒介互动,是一个充满矛盾、互有损益的历史过程,也是中国电影人随着对电影独特性认识的加深,不断修正二者关系的曲折发展过程,这个过程至今还在进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电影 话剧 文体 互动关系
下载PDF
中国民族风格舞剧的高峰品相 被引量:2
3
作者 于平 张莉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6-170,I0005,共16页
中国民族风格舞剧,是指这类舞剧叙事的语言风格体现出鲜明的“民族性”——包括民族舞蹈语言的古典风格、族群风格和地域风格。讨论这类舞剧的高峰品相,一个重要的前提是面对那些经过人民认可、历史选择并体现国家意志的“经典性”作品... 中国民族风格舞剧,是指这类舞剧叙事的语言风格体现出鲜明的“民族性”——包括民族舞蹈语言的古典风格、族群风格和地域风格。讨论这类舞剧的高峰品相,一个重要的前提是面对那些经过人民认可、历史选择并体现国家意志的“经典性”作品。本文分析的“经典性”作品大约分布在四个时期:一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展的“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的评展;二是20世纪90年代开启并实施的每年一届的舞台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的评选;三是21世纪头十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选拔及逐步与“中国艺术节”同步的“文化大奖”的评选;四是近十年(2013—2022)来四届(第十届至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对“文华大奖”作品的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风格舞剧 高峰品相 《丝路花雨》 《阿诗玛》 《红河谷》 《只此青绿》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电视剧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4
作者 张步中 牛超杰 《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3年第2期261-281,共21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关键词,也是中国视听艺术创作和传播的重要命题。从国家视角来看,媒介融合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环节之一。本文认为电视剧这一艺术形态的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探索进程有着紧密交织的...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关键词,也是中国视听艺术创作和传播的重要命题。从国家视角来看,媒介融合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环节之一。本文认为电视剧这一艺术形态的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探索进程有着紧密交织的联系。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语境下,电视剧产业在“前端”发展中,注重生产理念、生产主体、生产管理的融合贯通;在“中端”发展上,注重内容融合彰显人文性、强调技术融合构建想象性、推崇平台融合拓展国际性。最后,本文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电视剧融合发展的五维时代内涵,体现深刻的历史价值和精神意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电视剧产业 融合发展 人文性
下载PDF
汉剧曲牌音乐对南北曲的继承与发展
5
作者 欧阳亮 《民族艺术研究》 2023年第6期23-35,共13页
汉剧是中国板腔体戏曲皮黄声腔的代表性剧种之一,同时也深受古代南北戏曲曲牌体音乐的滋养。依循传统曲学方法对汉剧曲牌进行分析,可知其与宋元明以来的南北曲词式、乐式有不可忽视的紧密联系,末句腔式的一脉相沿亦是对南北曲“定板”... 汉剧是中国板腔体戏曲皮黄声腔的代表性剧种之一,同时也深受古代南北戏曲曲牌体音乐的滋养。依循传统曲学方法对汉剧曲牌进行分析,可知其与宋元明以来的南北曲词式、乐式有不可忽视的紧密联系,末句腔式的一脉相沿亦是对南北曲“定板”传统的坚守。汉剧曲牌音乐投射出戏曲由曲牌体结构体制转向板腔体结构的过程,受南北曲音乐传统的影响,皮黄腔实现了南、北戏曲音乐风格的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剧曲牌 南北曲 词式 乐式 腔式 结构体制
下载PDF
从音乐剧舞台的“新国风”看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创新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巾杰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75-79,共5页
近年来,“新国风”热潮逐渐兴起,带领着中国传统文化以新的面貌回归,既折射出中国人民日渐提升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又代表着新时代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方式的转换和创新。本文在研究中国原创音乐剧兴起与发展的基础上,探讨了“新国风”... 近年来,“新国风”热潮逐渐兴起,带领着中国传统文化以新的面貌回归,既折射出中国人民日渐提升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又代表着新时代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方式的转换和创新。本文在研究中国原创音乐剧兴起与发展的基础上,探讨了“新国风”音乐剧舞台在传播内容、传播形式以及传播渠道上的创新,并对其受众反馈和效果呈现进行了深刻分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剧 新国风 中国传统文化
下载PDF
大众文化视域下的海派话剧图景
7
作者 尹诗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4-159,共6页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大众文化环境逐渐形成。在大众文化的影响下,海派话剧出现明星制、潮流化等大众文化的特征,其中蕴含着大众文化对于话剧审美经验和美学意义的特殊开发。海派话剧以民间性的坚守推进了民间文化与话剧艺术的有机融...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大众文化环境逐渐形成。在大众文化的影响下,海派话剧出现明星制、潮流化等大众文化的特征,其中蕴含着大众文化对于话剧审美经验和美学意义的特殊开发。海派话剧以民间性的坚守推进了民间文化与话剧艺术的有机融合,历史剧的热潮使得剧场成为传诉民间抗敌爱国情怀的独特空间。同时,海派话剧以改良之姿形成兼容不同文化艺术的多维面貌,参与建构了城市生活的公众休闲与流行风尚。大众文化促进了市民性现代品性的提升,有利于深化对海派文学、都市文学意义价值的探寻和思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文化 海派话剧 市民文学
下载PDF
中国形象在德语戏剧中的生成与变迁
8
作者 陆佳媛 《新余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07-113,共7页
德语戏剧中的中国形象源于德意志民族对中国形象的认知与传播。17、18世纪经传教士们加工过的中国形象造就了风靡一时的“中国风”,但舞台上的他者只是西方建构自我身份的工具。尽管中国在19世纪的德语文学中常以负面形象出现,但在德语... 德语戏剧中的中国形象源于德意志民族对中国形象的认知与传播。17、18世纪经传教士们加工过的中国形象造就了风靡一时的“中国风”,但舞台上的他者只是西方建构自我身份的工具。尽管中国在19世纪的德语文学中常以负面形象出现,但在德语舞台上流传的图兰朵却被赋予正面光环。20世纪上半期,中国工人的斗争精神成为德国左翼戏剧人士用以进行政治宣传的武器。进入21世纪,中国形象一方面因意识形态而遭到扭曲与抹黑,但另一方面,后殖民主义的兴起也让西方中心主义受到指责与批判,中国形象也因而能以正面的姿态展现于西方观众眼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形象 德语戏剧 中国风 跨文化戏剧
下载PDF
论近年来热播古装剧的“中国性”表征
9
作者 周丽娜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63-68,共6页
在国家政策的严格管控和积极引导下,近年来古装剧在中国性表征方面取得了进步。首先,近年来优秀的热播古装剧成功地融入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两种思想因子,努力提升个体生命的精神境界,让有限的生命焕发无限的光彩,从而赋予了故事以丰富... 在国家政策的严格管控和积极引导下,近年来古装剧在中国性表征方面取得了进步。首先,近年来优秀的热播古装剧成功地融入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两种思想因子,努力提升个体生命的精神境界,让有限的生命焕发无限的光彩,从而赋予了故事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精神底蕴。其次,近年来优秀的热播古装剧能够从中国古人生活环境出发,着力凸显“情”与“义”这一中国文化的核心要素,而其情感表达方式也都体现了东方式的含蓄内敛和节制隐忍。最后,在艺术形式上,近年来优秀的热播古装剧也更为重视在不同层面、以不同方式来呈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装剧 中国性 表征
下载PDF
走进新时代——聊斋俚曲在当下的转型
10
作者 杨晨宇 关意宁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13期23-28,共6页
课题缘起于山东淄博的聊斋俚曲,该文从专业视角对地方剧种聊斋俚曲做了细致的研究,从蒲松龄及其作品聊斋俚曲、《聊斋志异》出发,探究俚曲戏的渊源并且引出聊斋俚曲剧团。新时代下剧团根据传统作品进行创新,创作出一批新编聊斋俚曲戏,... 课题缘起于山东淄博的聊斋俚曲,该文从专业视角对地方剧种聊斋俚曲做了细致的研究,从蒲松龄及其作品聊斋俚曲、《聊斋志异》出发,探究俚曲戏的渊源并且引出聊斋俚曲剧团。新时代下剧团根据传统作品进行创新,创作出一批新编聊斋俚曲戏,其中根据传统曲牌改编的唱段使得聊斋俚曲这种说唱艺术朝着戏曲的方向发展,该文结合了传统曲牌和俚曲戏唱段进行说明,另外结合笔者结合一年多的田野采风过程中的所感所闻,对该剧团的现状及发展有所论述,在其中运用了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关注了剧团的现实问题以及地方院团的建设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俚曲 转型 创新 院团建设 曲牌体 传统戏保护
下载PDF
借形·融味·传神:《傻儿师长》中川剧元素的喜剧美学
11
作者 王嘉仪 刘长宇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51-55,共5页
川剧是川渝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了巴蜀传统美学观念和文化价值。影视剧是当今广大观众生活中主要的娱乐消遣产品,其中巧妙融入川剧元素,不仅提升了影视剧的文化内涵,还实现了川剧的跨界融合发展。以经典川味影视剧《傻... 川剧是川渝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了巴蜀传统美学观念和文化价值。影视剧是当今广大观众生活中主要的娱乐消遣产品,其中巧妙融入川剧元素,不仅提升了影视剧的文化内涵,还实现了川剧的跨界融合发展。以经典川味影视剧《傻儿师长》为例,探究其中川剧元素的喜剧美学价值,为“振兴川剧”寻找新的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兴川剧 跨界融合 川味影视剧 喜剧美学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熊式一英译戏剧译者研究
12
作者 马晴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66-80,共15页
熊式一是历史上首位让中国京剧走出国门并享誉欧美的戏剧翻译家,然而他却名副其实地声名在“外”,国内少有学者关注和研究他的戏剧翻译,遑论探讨其译者风格。本文以熊式一的两部英译戏剧《王宝川》和《西厢记》为研究对象,借助自建语料... 熊式一是历史上首位让中国京剧走出国门并享誉欧美的戏剧翻译家,然而他却名副其实地声名在“外”,国内少有学者关注和研究他的戏剧翻译,遑论探讨其译者风格。本文以熊式一的两部英译戏剧《王宝川》和《西厢记》为研究对象,借助自建语料库,探究其戏剧翻译的可读性和可表演性,分析他的译者风格及成因。研究发现,熊式一有相对统一的译者风格:词汇多样性程度较低,文本信息量较小,词汇易懂性较高,译文可读性较强。但因翻译目的和策略的差异,这两部熊译戏剧的可表演性相去甚远,《王宝川》的台词上口性、语言动作性及对白流畅性都高于《西厢记》。本文认为,在戏剧外译的过程中,译者要处理好译文的文学性与舞台性的矛盾统一,唯其如此,作品才能获得良好的接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式一 译者风格 语料库 戏剧英译 《王宝川》 《西厢记》
下载PDF
戏曲写作与戏曲体演变——古代戏曲史一个冷视角探论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昌集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4-129,共26页
古代戏曲写作与文体意义上的戏曲体研究,至今仍是戏曲研究中的一个冷视角。本文从戏曲写作的角度,对古代戏曲体予以发生学和类型学研究,提出中国古代成熟的戏曲形态,是通过文人戏曲写作整合市井伎艺生成的;从叙述方式和叙述结构的角度,... 古代戏曲写作与文体意义上的戏曲体研究,至今仍是戏曲研究中的一个冷视角。本文从戏曲写作的角度,对古代戏曲体予以发生学和类型学研究,提出中国古代成熟的戏曲形态,是通过文人戏曲写作整合市井伎艺生成的;从叙述方式和叙述结构的角度,分析南宋至元"戏文体"、杂剧"关目体"和明清"传奇体"的基本特征;将古代戏曲体大致分为两种基本文体类型:其一是基于传奇思维的"传奇体";其二是基于"诗性思维"的"诗剧"体,古代戏曲体的大框架乃是一种"剧"与"诗"的"复合体";古代戏曲体的生成和演变,是在文人戏曲写作与表演方式的同构中发生并完成的。古代戏曲体雅俗复合的深层底蕴是雅俗文化的复合,是古代戏曲研究中值得深入展开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写作 戏曲体 演变 雅俗复合
下载PDF
从词语标记看王佐良戏剧翻译风格——以《雷雨》为例 被引量:15
14
作者 黎昌抱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8-51,共4页
本文先探讨戏剧的文体特征和翻译基本原则,后以风格标记理论为依据,对《雷雨》原作和译作的词语标记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量化分析词语标记后发现,译作所用词语质朴地道、灵活自然、简洁含蓄,成功地再现了戏剧语言口语化、性格化和... 本文先探讨戏剧的文体特征和翻译基本原则,后以风格标记理论为依据,对《雷雨》原作和译作的词语标记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量化分析词语标记后发现,译作所用词语质朴地道、灵活自然、简洁含蓄,成功地再现了戏剧语言口语化、性格化和诗剧化之特点。译者忠实而巧妙地传达了原作的词语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语标记 王佐良 翻译风格 戏剧 《雷雨》 译作
下载PDF
“梦幻童话”的是与非——青春偶像剧的叙事策略及其对青少年受众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琦 杨时梅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4-139,共6页
国产青春偶像剧以其契合受众的青春叙事与极富魅力的偶像建构赢得了青少年观众的青睐,并给予青少年观剧过程中的亚文化狂欢感和身份认同。其热播有助于青少年观众汲取其中的美善伦理及健康婚恋观,有利于青少年获得娱乐休闲、排解孤独等... 国产青春偶像剧以其契合受众的青春叙事与极富魅力的偶像建构赢得了青少年观众的青睐,并给予青少年观剧过程中的亚文化狂欢感和身份认同。其热播有助于青少年观众汲取其中的美善伦理及健康婚恋观,有利于青少年获得娱乐休闲、排解孤独等心理诉求的满足,但其间传达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构筑的"拟态环境"也可能引导青少年追逐物欲、沉迷早恋与耽于幻想等。这也使得思考与追问当下偶像剧影像生产的精神旨归与文化意义成为有益且必须的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像剧 青春叙事 偶像认同 亚文化 影响
下载PDF
试论明清戏曲刊本插图风格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春阳 杨贵军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41-44,共4页
影响明清戏曲刊本插图风格的因素主要有四方面:由于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在书籍中插入精美的图画成为出版商与书商吸引读者和竞争市场的一种途径;江南地区的丰富自然资源,与明清戏曲刊本插图刊刻以南方为中心的形成有密切关联;南方深厚... 影响明清戏曲刊本插图风格的因素主要有四方面:由于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在书籍中插入精美的图画成为出版商与书商吸引读者和竞争市场的一种途径;江南地区的丰富自然资源,与明清戏曲刊本插图刊刻以南方为中心的形成有密切关联;南方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浓厚的文化氛围,直接影响了明清戏曲刊本插图的艺术风格和水平;明清戏曲舞台的演出实践,为插图的创意和构图提供了可供参照的具体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戏曲刊本 插图风格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郑振铎戏曲史著述的解读视角与建构态势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占鹏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5-140,共6页
郑振铎是20世纪较早涉足古典戏曲研究的文学史家,尽管未曾撰写过专门的戏曲史著作,却是戏曲通史的初次审视者与总体链接者。他的戏曲史著述主要见诸《文学大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在这两部著作里,郑振铎对中国古代戏曲的起源、... 郑振铎是20世纪较早涉足古典戏曲研究的文学史家,尽管未曾撰写过专门的戏曲史著作,却是戏曲通史的初次审视者与总体链接者。他的戏曲史著述主要见诸《文学大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在这两部著作里,郑振铎对中国古代戏曲的起源、形成、发展、繁荣以至衰落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的观照和阐释,描述和勾勒了中国古代戏曲演变的基本轨迹与大致轮廓。郑振铎的戏曲史著述十分符合中国古代戏曲的实际创作历程,既有原创性,又有经典性,对推动和促进中国古代戏曲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国戏曲学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拓荒价值与非同寻常的垂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振铎 古代戏曲史 视角 态势
下载PDF
论老舍戏剧与小说的美学沟通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军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63-68,共6页
本文力求把老舍的戏剧创作和小说创作“打通”了来研究,找出老舍戏剧与其小说在现实主义、幽默、京味、史诗性等美学层面上的联系和沟通,从跨文体创作角度更加深入地把握和理解老舍戏剧的风格特点,同时也利于全面地了解老舍整个创作的... 本文力求把老舍的戏剧创作和小说创作“打通”了来研究,找出老舍戏剧与其小说在现实主义、幽默、京味、史诗性等美学层面上的联系和沟通,从跨文体创作角度更加深入地把握和理解老舍戏剧的风格特点,同时也利于全面地了解老舍整个创作的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戏剧 小说 风格 沟通
下载PDF
朱权《太和正音谱》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俞为民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CSSCI 2011年第2期7-16,共10页
朱权的《太和正音谱》不仅是古代戏曲史上第一部较完备的北曲谱,为后来产生的北曲谱奠定了体制上的基础,而且也是一部戏曲论著,对戏曲功能、北曲体制、曲作风格、杂剧题材等均作了论述,他所提出的戏曲风格论与杂剧十二科,对后世的戏曲... 朱权的《太和正音谱》不仅是古代戏曲史上第一部较完备的北曲谱,为后来产生的北曲谱奠定了体制上的基础,而且也是一部戏曲论著,对戏曲功能、北曲体制、曲作风格、杂剧题材等均作了论述,他所提出的戏曲风格论与杂剧十二科,对后世的戏曲理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权 《太和正音谱》 戏曲功能 体式 格势 北曲谱
下载PDF
扬州评话王派水浒与戏曲之关系 被引量:3
20
作者 汪花荣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93-98,共6页
扬州评话与戏曲都属于表演技艺。戏曲在唱腔和做工、部分故事情节和场景以及一些人物的设置安排上对评话产生影响。相比较小说为评话提供故事框架和发展方向的整体影响,戏曲对评话的影响更为具体,侧重细节与表演效果等。
关键词 扬州评话 王派水浒 戏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