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ynamic Behavior of Entanglement Between Two Spatially Separated Atoms in Two Dissipative and Driven Cavity Fields
1
作者 CUI Hui-Ping LI Jian LIU Jin LI Jun-Gang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3期509-513,共5页
We consider two two-level atoms, interacting with two independent dissipative cavities, each of which is driven by an external source. The two cavity fields are both initially prepared in the coherent states, and the ... We consider two two-level atoms, interacting with two independent dissipative cavities, each of which is driven by an external source. The two cavity fields are both initially prepared in the coherent states, and the two two-level atoms are initially prepared in the singlet state |ψ^-〉 =(|eg〉 - |ge〉 ) / √2. We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damping constant n, the intensity of the external sources F, and the relative difference of the atomic couplings r on the entanglement between the two atoms. In the dispersive approximation, we find that the entanglement between the two atoms decreases with the time evolution, and the decreasing rate of entanglement depends on the values of F/k, k/ω, and r. For the given small values of F/k and k/ω, on the one hand, the increasing of r favors entanglement decreasing of the atomic system, on the other hand, when r → 1 the entanglement decreasing becomes slower.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he value of k/ω, the influence of r on the decreasing rate of entanglement becomes smaller, and gradually disappears for the big value of k/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TANGLEMENT DISSIPATION driven field
下载PDF
Dynamical Properties of Two Coupled Dissipative QED Cavities Driven by Coherent Fields 被引量:2
2
作者 HOU Bang-Pin WANG Shun-Jin +1 位作者 WANG Gang SUN Wei-Li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2X期232-242,共11页
When two identical QED cavities driven by the coherent fields are located in a uniform environment, in addition to dissipation, there appears an indirect coupling between the two cavities induced by the background fie... When two identical QED cavities driven by the coherent fields are located in a uniform environment, in addition to dissipation, there appears an indirect coupling between the two cavities induced by the background fields. We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he coherent fields, the dissipation as well as the incoherent coupling on the following dynamical properties of the system: photon transfer, reversible decoherence, and quantum state transfer, etc. We find that the photons in the cavities do not leak completely into the environment due to the collective coupling between the cavities and the enviroment, and the photons are transferred irreversibly from the cavity with more photons to the cavity with less ones due to the incoherent coupling so that they are equally distributed among the two cavities. The coherent field pumping on the two cavities increases the mean photons, complements the revived magnitude of the reversible decoherence, but hinders the quantum state transfer between the two cavities. The above phenomena may find applications in quantum communication and other basic fiel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n transfer reversible decoherence quantum state transfer algebraic dynamical method two coupled dissipative QED cavities driven by coherent fields
下载PDF
Study and Measurement of Glidarc Driven by Magnetic Field 被引量:3
3
作者 赵宇含 马强 夏维东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1期65-69,共5页
Non-thermal plasma at atmosphere was generated through glidarc discharge driven by magnetic field and observed by using a high speed charge coupled device (CCD) and photo multiplier tube (PMT). The arc diameter pr... Non-thermal plasma at atmosphere was generated through glidarc discharge driven by magnetic field and observed by using a high speed charge coupled device (CCD) and photo multiplier tube (PMT). The arc diameter projecting in the direction of arc motion (front-viewed diameter) and the diameter projecting in the perpendicular direction of arc motion (side-viewed diameter) were measured. The effect of both the arc current and the magnetic field was analysed. The front-viewed diameter was compared with the side-viewed one. Simultaneously the electricfield intensity was measured directly and analysed by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the external magnetic field and arc curr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idarc driven by magnetism arc diameter electric-field intensity
下载PDF
Exploration of a New Task-driven Model for Botany Field Practice
4
作者 Ying ZHANG Shisheng LI +4 位作者 Jingcai LI Juan CHEN Yuanping FANG Fu XIANG Jun XIANG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9年第9期82-84,共3页
In the present context of increasing social demands for natural science education,increasing people s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biodiversity protection,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lifting to the state strategy,it is ... In the present context of increasing social demands for natural science education,increasing people s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biodiversity protection,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lifting to the state strategy,it is just the time to explore a new botany field practice model.The attempt of a new task-driven model for botany field practice will greatly enhance students thinking about plants and nature,plants and environment,and plant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and will inevitably enhance students initiative awareness and practical ability to protect and rationally utilize plant re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SK-driven field PRACTICE BOTANY
下载PDF
Determination of the Velocity of a Magnetic-Field Driven Gliding Arc by Using a Photo-Multiplier
5
作者 李辉 马强 +1 位作者 黎林村 夏维东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4年第6期2593-2595,共3页
The gliding arc is an important approach to production of non-thermal plasma at atmospheric pressure, it can offer high-energy efficiency and high-electivity for chemical reactions. In this paper, the gliding arc driv... The gliding arc is an important approach to production of non-thermal plasma at atmospheric pressure, it can offer high-energy efficiency and high-electivity for chemical reactions. In this paper, the gliding arc driven by the transverse magnetic field is described and its velocity is measured by using a photo-multiplier. The mean velocity of the gliding arc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magnetic induced-intensity, and its value varies from 7.8 m/s to 32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iding arc magnetic-field driven photo-multiplier arc moving velocity
下载PDF
气流场驱动喷射3D打印熔融聚乳酸微细纤维及表面浸润性调控
6
作者 彭子龙 江宜凡 +3 位作者 张峻源 王萌杰 张佳茗 李一楠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3-158,共6页
提出了一种高速气流场驱动喷射高效三维(3D)打印熔融聚乳酸微细纤维的方法,分析了高速气流致熔融材料剪切破碎原理,研究了打印工艺中供料气压、气流流速、打印高度等关键参数对微细纤维直径分布及结构孔隙率、截面尺寸的影响规律。并对... 提出了一种高速气流场驱动喷射高效三维(3D)打印熔融聚乳酸微细纤维的方法,分析了高速气流致熔融材料剪切破碎原理,研究了打印工艺中供料气压、气流流速、打印高度等关键参数对微细纤维直径分布及结构孔隙率、截面尺寸的影响规律。并对所获得的聚乳酸微细纤维进行了表面浸润性测试。结果表明,该工艺相对于静电纺丝等微细纤维制造方法,加工效率提高10倍以上。通过控制不同的打印参数,可以有效实现纤维直径在6~18μm、孔隙率在55%~96%范围内的有效调控。通过3D打印工艺,可实现具有宏观路径可控、微观具有高孔隙率微纤维结构的制作。表面浸润性结果显示,打印微细纤维由于材料分子基团及高孔隙率综合作用,具有疏水性及粘附性特征,通过对微观局部进行亲水处理,实现了同一材料局部疏水和亲水共存结构的制作,证明了该方法表面浸润性调控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流场驱动 熔融聚乳酸 三维打印 微细纤维 表面浸润性
下载PDF
建筑屋面风雨场及突出建筑立面风驱雨的实测研究
7
作者 王辉 吴安超 +1 位作者 吴学健 吴亚雄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9-386,共8页
文章对某多层建筑屋面区域风驱雨(wind-driven rain,WDR)开展实测,结合3类典型降雨事件的分析,揭示大气湍流特征以及风速、风向对雨滴的影响特性,并针对突出屋面建筑,实测分析立面WDR分布特性,量化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 文章对某多层建筑屋面区域风驱雨(wind-driven rain,WDR)开展实测,结合3类典型降雨事件的分析,揭示大气湍流特征以及风速、风向对雨滴的影响特性,并针对突出屋面建筑,实测分析立面WDR分布特性,量化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半经验模型对突出屋面建筑WDR预测的偏差。结果表明,在3类降雨事件中,湍流度、阵风因子和湍流积分尺度的实测值与基于地面实测建立的公式理论值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实测的雨滴数量与标准M-P谱计算的雨滴数量差值最大为125个。在风速和雨强差异较小时,建筑立面WDR分布受来流与立面夹角的影响显著。由于ISO半经验模型是基于地面实测建立的,其对突出屋面建筑WDR的预测存在偏差,在模型适用的降雨条件下实测值约为ISO预测值的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屋面 突出建筑 风驱雨(WDR) 现场实测
下载PDF
场驱动医疗微机器人:材料制备工艺不断优化的应用前景
8
作者 肖文谦 韩宏娟 +2 位作者 杨淏程 李波 何彬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097-2104,共8页
背景:微机器人具有体积小、灵活、靶向性强等特点,可以在狭窄的环境下通过单体或集群的方式完成复杂的工作。随着材料、制备工艺以及驱动方式的不断优化,其在生物医学领域内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应用价值。目的:分析场驱动微机器人在生物... 背景:微机器人具有体积小、灵活、靶向性强等特点,可以在狭窄的环境下通过单体或集群的方式完成复杂的工作。随着材料、制备工艺以及驱动方式的不断优化,其在生物医学领域内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应用价值。目的:分析场驱动微机器人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并展望其应用前景。方法:以“微机器人,纳米机器人,驱动,生物医学,医疗”为中文关键词,以“microrobots,micro-robots,nanorobots,micromachine,microswimmer,medical”为英文关键词,分别检索万方以及Pub Med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重点为2010年1月至2024年1月,同时纳入少数远期文献。通过阅读文题、摘要初步筛选,排除重复性研究、低质量期刊以及与内容不相关的文献,阅读全文后最终纳入66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场驱动医疗微机器人涵盖了磁、光、热、超声及多种混合因素驱动机器人。场驱动机器人已被应用于肠道诊断、药物靶向治疗及干细胞治疗等多个领域。尽管医用微机器人在临床医学中已有少数应用,但大多数还处于理论和实验阶段。医用微机器人的未来面临诸多挑战,如实现大规模制备、进一步提升精确控制、解决回收或体内降解问题,以及所用材料是否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等,此外微机器人还需与相应的微创医学手术相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器人 场驱动 医疗 靶向 微创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场驱动的X波段龙勃透镜平面化设计研究
9
作者 朱迁 张文杰 +1 位作者 董永利 施建平 《空间电子技术》 2024年第5期40-45,共6页
龙勃透镜天线因其多种优异属性,如多波束能力、宽角扫描、高增益等,是应用于雷达、卫星通信等电磁领域的重要器件。然而传统球形龙勃透镜因为体积、重量等问题大大限制了其在某些场景的应用。为了解决龙勃透镜的平面化、共形化等问题。... 龙勃透镜天线因其多种优异属性,如多波束能力、宽角扫描、高增益等,是应用于雷达、卫星通信等电磁领域的重要器件。然而传统球形龙勃透镜因为体积、重量等问题大大限制了其在某些场景的应用。为了解决龙勃透镜的平面化、共形化等问题。文章提出并设计了一种用于X波段(8 GHz~12 GHz)应用的平面型龙勃透镜。利用超材料结构思想和场驱动设计技术实现了平面型龙勃透镜的介电常数梯度渐变和轻量化。采用12 dB增益喇叭天线对所设计的龙勃透镜进行仿真,在12 GHz的工作频率上获得高达14.1 dB的天线增益,与球形龙勃透镜相比,模型总体积减少了78%。此外,该平面型龙勃透镜模型,是基于有限元分析的透镜辐射分布电场驱动求解构建的,该方法可以为复杂结构透镜部件的开发及共形化设计提供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驱动设计 龙勃透镜 平面透镜 梯度结构
下载PDF
一种利用远场数据恢复Dirichlet特征值的神经网络方案
10
作者 徐照斌 孟品超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28-133,共6页
探讨了声场中利用远场数据重构具有Dirichlet边界条件的障碍物的特征值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神经网络方案。首先针对具有Dirichlet边界条件的障碍物建立内特征值问题和外散射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构建一个具有序列对序列结构... 探讨了声场中利用远场数据重构具有Dirichlet边界条件的障碍物的特征值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神经网络方案。首先针对具有Dirichlet边界条件的障碍物建立内特征值问题和外散射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构建一个具有序列对序列结构的多层前馈神经网络,该网络采用反向传播误差和自学习的方式更新网络中的超参数,最后在散射体信息未知的前提下,利用远场数据重构障碍物的Dirichlet特征值。数值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重构障碍物的Dirichlet特征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值反问题 Dirichlet特征值 远场数据 数据驱动的神经网络
下载PDF
铁电效应调控的高性能p-NiO/i-BaTiO_(3)/n-ITO自供能紫外光电探测器
11
作者 洪涵真 刘可为 +6 位作者 杨佳霖 陈星 朱勇学 程祯 李炳辉 刘雷 申德振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73-1180,共8页
近年来,自供能的紫外光电探测器由于无需任何外部偏压即可工作而成为军事和民用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钛酸钡(BTO)作为一种宽禁带铁电材料,拥有良好的铁电、压电和热电性能,可以产生本征自发极化场来分离光生载流子,从而实现自供能紫外... 近年来,自供能的紫外光电探测器由于无需任何外部偏压即可工作而成为军事和民用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钛酸钡(BTO)作为一种宽禁带铁电材料,拥有良好的铁电、压电和热电性能,可以产生本征自发极化场来分离光生载流子,从而实现自供能紫外光电探测。到目前为止,基于BTO的自供能光电探测器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然而,除了使用高质量的单晶材料外,所报道的器件往往表现出低响应度(10^(-8)~10^(-7) A·W^(-1))。本文利用低成本的射频溅射技术,制造了一种高性能的NiO/BTO/ITO p-i-n异质结构自供能紫外光电探测器。通过将BTO的铁电去极化场和p-i-n结的内建电场耦合,能有效提高光生载流子的分离和迁移。因此,该器件在正极化态下255 nm波长紫外光照射下的响应度可以达到3.4×10^(-5) A·W^(-1),远远高于其他已报道的基于非晶态和陶瓷BTO制备的紫外光电探测器。此外,该器件具有0.3 s/0.4 s的快速响应时间。本工作为提高BTO光电探测器的性能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钡 铁电极化 自供能 紫外光电探测器 p-i-n结 去极化场
下载PDF
两个耦合驱动谐振子精确的经典与量子动力学研究
12
作者 陈康康 李海凤 +1 位作者 欧智敏 张凯峰 《大学物理》 2024年第4期22-25,35,共5页
谐振子模型作为一类可严格解析求解的体系,在物理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是描述许多物理过程非常有力的理论模型,而关于驱动谐振子的研究却较少涉及.本文研究了两个耦合驱动谐振子模型精确的经典与量子动力学.在经典力学框架下利用哈密顿正... 谐振子模型作为一类可严格解析求解的体系,在物理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是描述许多物理过程非常有力的理论模型,而关于驱动谐振子的研究却较少涉及.本文研究了两个耦合驱动谐振子模型精确的经典与量子动力学.在经典力学框架下利用哈密顿正则方程给出含时驱动外场作用在两个耦合谐振子体系的精确能量值.在量子力学框架下考虑非含时驱动外场,给出系统的能量本征值和对应的本征态.考虑含时驱动外场,利用算子代数方法得到该量子体系t时刻的波函数和对应的能量期望值.由于在量子力学框架下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因此两个驱动耦合谐振子体系的经典与量子动力学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耦合谐振子 含时驱动外场 经典动力学 量子动力学
下载PDF
基于电场驱动喷射微3D打印的曲面透明电加热玻璃技术
13
作者 马圣旺 王飞 +1 位作者 杨建军 兰红波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19-126,共8页
为了解决高性能曲面透明电加热玻璃制造工艺复杂和制备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场驱动喷射微3D打印制造曲面透明电加热玻璃的新方法,并阐述了该工艺流程;通过实验揭示了主要打印参数对制造曲面透明电加热玻璃银线线宽的影响规律;... 为了解决高性能曲面透明电加热玻璃制造工艺复杂和制备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场驱动喷射微3D打印制造曲面透明电加热玻璃的新方法,并阐述了该工艺流程;通过实验揭示了主要打印参数对制造曲面透明电加热玻璃银线线宽的影响规律;使用优化的打印参数在曲面透明玻璃上制备了有效加热面积为35 mm×40 mm,线宽为90μm,周期为3000μm,附着力为4B,透光率为90%,电阻为1.6Ω,银线为金属网栅结构的曲面透明电加热玻璃。实验结果表明,该打印方法工艺简单,利用该方法制造的曲面透明电加热玻璃具有附着力好、透光率高和加热性能良好等优点,为实现低成本、高性能的曲面透明电加热玻璃的工业化制造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电加热玻璃 曲面打印 电场驱动喷射 微3D打印
下载PDF
政策驱动下的城市基础设施复合化转型研究——以美国费城“缝合华埠”为例
14
作者 吴尤 章明 《世界建筑导报》 2024年第4期4-9,共6页
面向新时期存量模式背景下的城市更新战略目标,开展对于城市基础设施转型模式和政策影响的研究,探索顺应政策导向的城市基础设施复合化转型路径与作用机制。高密度建成环境的城市发展问题中,以高速路为代表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所造成的... 面向新时期存量模式背景下的城市更新战略目标,开展对于城市基础设施转型模式和政策影响的研究,探索顺应政策导向的城市基础设施复合化转型路径与作用机制。高密度建成环境的城市发展问题中,以高速路为代表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所造成的社区割裂问题亟需解决。以美国费城“缝合华埠”(Chinatown Stitch)高速公路改造项目为研究对象,政策层面,比较研究多个不同级别的政策和规划的影响,包括联邦、州、县市、社区;机制层面,拓展“场域基础设施”的架构、特征和内涵,总结城市基础设施的复合化转型规律,包括政策层级化、规划分期化、尺度跨域化、主体多元化、空间复合化。倡导突破部门壁垒,实现跨专业、多团队、宽平台的协同合作,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转型规律,推动城市基础设施的复合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基础设施复合化 城市更新 政策驱动 机制研究 场域理论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现场工程师人才培育探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邓汝奎 梁华 茹奕洪 《汽车实用技术》 2024年第13期156-160,共5页
针对广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对现场工程师需求快速增长,结合目前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发展中出现的校企合作不深入、师资力量薄弱、课程体系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岗位需求不匹配等问题,文章从现场工程师的视角出发,探讨了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 针对广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对现场工程师需求快速增长,结合目前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发展中出现的校企合作不深入、师资力量薄弱、课程体系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岗位需求不匹配等问题,文章从现场工程师的视角出发,探讨了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路。提出校企协同育人,基于新能源汽车产业一线岗位技能要求重构课程体系,引入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共建校企混编教学团队。研究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驱动,培育新能源汽车制造业现场工程师,为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建设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工程师 新能源汽车 人才培养 产业驱动
下载PDF
低矮建筑风驱雨压分布特性及其机理分析
16
作者 戴成元 陈小宇 +1 位作者 张浩 孙芳锦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5-463,共9页
采用欧拉-欧拉多相流模型,在利用实测数据验证数值方法的基础上,对TTU单体低矮建筑进行在风雨共同作用下的风雨场模拟,对比分析9种风驱雨工况下风速和雨强与低矮建筑迎风墙面最大风驱雨压之间的关系;对群体低矮建筑在不同布局、不同间... 采用欧拉-欧拉多相流模型,在利用实测数据验证数值方法的基础上,对TTU单体低矮建筑进行在风雨共同作用下的风雨场模拟,对比分析9种风驱雨工况下风速和雨强与低矮建筑迎风墙面最大风驱雨压之间的关系;对群体低矮建筑在不同布局、不同间距的工况下进行风驱雨压数值模拟,分析WDR雨压分布特性及气动干扰效应下群体建筑风驱雨压特性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基于风雨流场对风驱雨压特性的机理分析可知,气流在前后排建筑之间形成漩涡,风驱雨压在等高区域较单体有所减小,两侧明显增加;气流在左右列建筑之间进行交汇,气流挤压造成建筑内侧风驱雨压高于建筑外侧。单、群体低矮建筑的最大WDR荷载可分别达到纯风荷载的13.39%、 30.03%。结果表明:风雨场中的雨相附加荷载不容忽视,在结构设计时应考虑建筑顶部的荷载验算,提高设计强度。此外,群体建筑布局应适当增加安全间距,避免气流阻塞效应造成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驱雨压 风速流场 欧拉-欧拉多相流模型 数值模拟 低矮建筑
下载PDF
数据驱动靶场静态毁伤数字试验技术
17
作者 孙浩 张旭辉 +3 位作者 王力 李智强 何降润 陈世煜 《现代应用物理》 2024年第3期171-175,共5页
针对静态毁伤试验成本高、周期长、数据样本量有限、边界条件无法验证的问题,开展了静态毁伤数字试验技术探索。以靶场静态毁伤试验为研究对象,基于理论公式、历史试验数据和数值仿真计算,构建了爆炸威力场预测模型及冲击波压力、破片... 针对静态毁伤试验成本高、周期长、数据样本量有限、边界条件无法验证的问题,开展了静态毁伤数字试验技术探索。以靶场静态毁伤试验为研究对象,基于理论公式、历史试验数据和数值仿真计算,构建了爆炸威力场预测模型及冲击波压力、破片飞散特性等毁伤分析模型。利用仿真和试验结合模型驱动及3维场景数字化显示等关键技术,建立了典型静态毁伤数字试验场景,实现了数据驱动静态毁伤数字试验。可为靶场静态毁伤传感器布设提供理论依据,为靶场开展数字试验提供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毁伤 爆炸威力场 数字试验 仿/实结合 数据驱动
下载PDF
基于滑膜观测的FOC无刷电机控制系统设计
18
作者 许为龙 徐宏宇 《机电工程技术》 2024年第1期159-162,211,共5页
针对目前全驱动型机器人的高工作精度以及高稳定性需求,设计全驱动型机器人关节驱动控制系统。基于无刷电机数学模型,电机驱动方案采用矢量电机控制算法FOC,电机角速度位置采用有感、无感相结合获取,即在启动以及低速转动下采用位置传感... 针对目前全驱动型机器人的高工作精度以及高稳定性需求,设计全驱动型机器人关节驱动控制系统。基于无刷电机数学模型,电机驱动方案采用矢量电机控制算法FOC,电机角速度位置采用有感、无感相结合获取,即在启动以及低速转动下采用位置传感器,在中高速转动下切换使用滑模观测器。观测器对电机反电动势观测值进行运算处理,获得电机位置和速度。在MATLAB/Simulink搭建控制模型,验证算法可行性。仿真结果表明:在负载情况下,中低转速下,控制精度低,低成本位置传感器足以满足控制需求;在中高转速下,位置获取方法切换为滑模观测器,此时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无需使用高精度位置传感器,根据电机运行的电流观测到的位置,足以满足中高转速需求。且观测器监测内部运行状态,无视外界影响,大大提高控制系统的响应性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驱动型机器人 无刷电机 电机控制算法 矢量控制(FOC) 滑模观测器 无位置传感器控制
下载PDF
功能涂层在多场多尺度仿真下的设计理论及研究进展
19
作者 宋金明 陈文锐 +3 位作者 秦卫华 段金弟 陶加法 汪洋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88,共7页
功能涂层设计需要考虑从纳米级到米级的多场多尺度效应,这对于功能涂层的设计理论和仿真计算仍是一项巨大挑战。梳理当前功能涂层的多尺度仿真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多场耦合理论有待加强、多尺度数值方法计算效率有待提高、大尺度湍流数... 功能涂层设计需要考虑从纳米级到米级的多场多尺度效应,这对于功能涂层的设计理论和仿真计算仍是一项巨大挑战。梳理当前功能涂层的多尺度仿真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多场耦合理论有待加强、多尺度数值方法计算效率有待提高、大尺度湍流数值仿真仍存在较大模型误差等。综述了功能涂层设计理论与仿真的现状与趋势,重点讨论了多场多尺度设计理论、动力学设计理论、数据驱动仿真方法以及强度与寿命评价方法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功能涂层设计理论与仿真的未来重点发展方向。指出面向工业应用的多场多尺度设计技术、动载荷性能设计、数据驱动仿真和搭建仿真软件平台是功能涂层仿真设计所面临的技术难点,并给出面向关键技术难点的研究建议,为后续多场多尺度仿真在功能涂层设计领域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涂层 多场多尺度 设计理论 动力学设计 数据驱动仿真 强度与寿命
下载PDF
海上油气田生产污水处理新技术应用分析
20
作者 杜洋洋 李志强 +2 位作者 梁宁 林湧涛 齐志彬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7期153-155,163,共4页
海上油气田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油污水。由于生产加药等因素的影响,油气田产出的污水水质很差。深水气田在生产中会加入甲醇、乙二醇等化学药剂,使产出污水水质较油田差,气田污水未经处理直接外排,会严重污染海洋环境。针对海洋... 海上油气田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油污水。由于生产加药等因素的影响,油气田产出的污水水质很差。深水气田在生产中会加入甲醇、乙二醇等化学药剂,使产出污水水质较油田差,气田污水未经处理直接外排,会严重污染海洋环境。针对海洋油气田不同设施的生产污水水质差异,通过对生产污水除油的工艺方法进行研究,调研海域内生产污水处理工艺及效果,借鉴原油脱水中的电破乳技术,提出了一套新的应用电驱聚结破乳原理的生产污水处理工艺,并成功应用,使得外排生产污水含油量由0.003 0%下降至0.001 5%,极大地保护了海洋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 生产污水 水质 电破乳 电驱聚结破乳 含油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