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vement of a millimeter-sized oil drop pushed by optical force
1
作者 张莉 佘卫龙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223-226,共4页
We show experimentally that when an unfocused continuous wave(CW) laser beam is obliquely incident onto the surface of a millimeter-sized mineral oil drop on sucrose solution, it will exert a pushing force on the oi... We show experimentally that when an unfocused continuous wave(CW) laser beam is obliquely incident onto the surface of a millimeter-sized mineral oil drop on sucrose solution, it will exert a pushing force on the oil drop, making it move forwards along the surface of the sucrose solution. However, after a period of time, the oil drop stops moving. This can be explained as the phenomenon caused by the change of Abraham momentum, the optical gradient force, and friction toget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tical force optical manipulation the movement of a millimeter-sized oil drop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a Pulse Width Modulated Bypass Nozz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Variable Load Residential Oil Burner
2
作者 Mebougna L. Drabo Narinder K. Tutu +2 位作者 Thomas Butcher George Wei Rebecca Trojanowski 《Engineering(科研)》 2018年第10期643-654,共12页
Due to the need for energy conservation in buildings and the simultaneous benefit of cost savings, the development of a low firing rate load modulating residential oil burner is very desirable. One of the two main req... Due to the need for energy conservation in buildings and the simultaneous benefit of cost savings, the development of a low firing rate load modulating residential oil burner is very desirable. One of the two main requirements of such a burner is the development of a burner nozzle that is able to maintain 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the fuel spray in the desirable (small) size range for efficient and stable combustion. The other being the ability to vary the air flow rate and air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fuel nozzle in the burner for optimal combustion at the current fuel firing rate. In this paper, which deals with the first requirement, we show that by using pulse width modulation in the bypass channel of a commercial off-the-shelf bypass nozzle, this objective can be met. Here we present results of spray patterns and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for a range of fuel firing rat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a desirable fuel spray pattern can be maintained over a fuel firing rate turndown ratio (Maximum Fuel Flow Rate/Minimum Fuel Flow Rate) of 3.7. Thus here we successfully demonstrate the ability to electronically vary the fuel firing rate by more than a factor of 3 while simultaneously maintaining good atom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IDENTIAL oil BURNER VARIABLE Load Pulse Width Modulated BURNER NOZZLE BYPASS NOZZLE droplet spray size Distribution VARIABLE Fuel FIRING Rate
下载PDF
Characterization of Atomization Processes in Suspension/Emulsion Sprays
3
作者 Walter Schafer Cameron Tropea 《Journa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2016年第4期223-230,共8页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suspension/emulsion sprays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many industrial processes. A good example of such a process is the drying of a milk spray to produce milk powder, where the process efficienc...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suspension/emulsion sprays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many industrial processes. A good example of such a process is the drying of a milk spray to produce milk powder, where the process efficiency and product quality is typically controlled by atomization parameters like flow rate, pressure, etc.. However, these parameters influence directly the droplet size and droplet velocity distributions in a spray, so that optimizing a spray drying process often involves adjusting the spray to a desired droplet size and droplet velocity distribution. This requires a measurement technique capable of characterizing in real time, the droplets in a suspension/emulsion spray. To achieve this aim, we present developments to the well-known time-shift technique for spray measur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k spray SUSPENSION EMULSION measurement drop size drop velocity time-shift.
下载PDF
Atomiz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yrolysis oil derived from waste tires
4
作者 Hong Feng Zhitong Yin +5 位作者 Qin Hong Yiming Hu Lintao Liu Jun Wang Qunxing Huang Yonggang Zhou 《Waste Disposal and Sustainable Energy》 EI CSCD 2024年第1期39-52,共14页
The atomization characteristics play a key role in the highly efficient combustion of pyrolysis oil derived from waste tires.In this study,the fuel properties of tire pyrolysis oil(TPO)were initially studied,and then ... The atomization characteristics play a key role in the highly efficient combustion of pyrolysis oil derived from waste tires.In this study,the fuel properties of tire pyrolysis oil(TPO)were initially studied,and then a high-speed camera and a phase Doppler particle analyzer were employed to characterize the atomization feature of TPO.The influence of pressure and nozzle orifice diameter on atomization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spray angle,droplet velocity,and droplet size distribution was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PO had a high calorific value of about 43.6 MJ/kg and a low viscosity of 3.84×10^(–6)m^(2)/s at 40℃,which made it have the potential to be used as an alternative fuel.Higher pressure expanded the spray angle and extended the spray in both the axial and radial directions.With increasing pressure,spray angle and droplet velocity raised,and the increase in crushing effect of air reduced the Sauter mean diameter(SMD)of the droplets.To obtain proper atomization quality for combustion,the pressure is expected to be higher than 1.25 MPa.With increasing nozzle orifice diameter,droplet velocity increased,and the SMD of the droplets increased as well due to weakened crushing effect of the orifice.Therefore,the pressure must be increased to maintain the atomization quality when using a nozzle with a larger orifice.Due to the lower viscosity,the velocity and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TPO droplets after atomization were smaller than those of diesel droplets.The extremely small carbon black contained in TPO also contributed to the breaking of droplets and played a certain role in the size reduction of the oil droplets,but it may cause the risk of nozzle blockage.In summary,TPO showed great atomization characteristics for alternative fuel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yrolysis oil Atomization characteristics spray angle droplet velocity droplet size distribution
原文传递
基于激光粒度仪测量油品喷雾粒径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雷正 鲁长波 +2 位作者 安高军 熊春华 解立峰 《中国粉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15,共5页
为了测量油品喷雾过程的雾化性能,通过对喷嘴雾化粒径的指标和雾化粒径测定方法的分析,利用激光粒度仪及粒径发生装置设计喷嘴雾化实验系统,并对实验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描述;在不同喷雾压力下测定煤基柴油特征平均粒径dv10、dv50、dv90... 为了测量油品喷雾过程的雾化性能,通过对喷嘴雾化粒径的指标和雾化粒径测定方法的分析,利用激光粒度仪及粒径发生装置设计喷嘴雾化实验系统,并对实验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描述;在不同喷雾压力下测定煤基柴油特征平均粒径dv10、dv50、dv90、d[3,2]、d[4,3]数据。结果表明:柴油雾化过程分为形成阶段、扩散阶段、稳定阶段;喷雾压力越大,雾滴特征平均粒径dv10、dv50、dv90、d[3,2]、d[4,3]参数值越小,雾化效果越好,并且随着喷雾压力的增大,液滴雾化粒径减小的趋势变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粒度仪 油品 喷雾粒径
下载PDF
管道内油水两相流动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6
作者 钱益斌 杨利民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66-573,共8页
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圆管中油水两相流动过程中的流型、相转换的研究现状,并重点介绍了油水垂直两相流中液滴粒径及分布、持液率、压力降计算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分析了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为进一步开展油水两相... 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圆管中油水两相流动过程中的流型、相转换的研究现状,并重点介绍了油水垂直两相流中液滴粒径及分布、持液率、压力降计算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分析了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为进一步开展油水两相流研究提供相关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两相流 相转换 液滴粒径分布 持液率 压降
下载PDF
油水两相分散流液滴粒径预测模型 被引量:7
7
作者 吕宇玲 何利民 +1 位作者 程浩 罗小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059-2063,共5页
油水两相分散流的液滴粒径及其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管路压降等流动参数,研究液滴粒径预测模型对揭示油水两相流的流动特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湍流脉动动能与乳状液的界面能之间的平衡、管流径向速度脉动与摩擦速度之间的关系以及... 油水两相分散流的液滴粒径及其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管路压降等流动参数,研究液滴粒径预测模型对揭示油水两相流的流动特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湍流脉动动能与乳状液的界面能之间的平衡、管流径向速度脉动与摩擦速度之间的关系以及泵的剪切作用,建立了油水两相管流中分散相液滴粒径预测模型;在水平管道上对油水两相分散流的液滴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高速摄像和显微镜拍摄获得液滴数据,探索含油率、流量和温度等因素对粒径的影响。预测模型计算结果与不同流量、温度和含油率条件下的实验数据吻合较好。根据预测模型计算了有泵和无泵情况下分散流液滴粒径,发现泵的剪切和扰动作用使得分散液滴具有更小的粒径,泵对液滴粒径及其分布起到了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两相流 分散流 液滴 粒径 预测模型
下载PDF
非牛顿原油包水乳状液的表观黏度预测 被引量:7
8
作者 王玮 王鹏宇 +3 位作者 李楷 段纪淼 武坤一 宫敬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1-124,共4页
基于有效介质理论,在Pal等学者提出的经典黏度模型基础上,对含沥青质、胶质等界面活性成分的原油包水乳状液黏度及流变特性进行预测。界面活性分子对连续相的吸附与夹带,导致有效含水率的增加,是乳状液具有非牛顿性的诱因。将促进与阻... 基于有效介质理论,在Pal等学者提出的经典黏度模型基础上,对含沥青质、胶质等界面活性成分的原油包水乳状液黏度及流变特性进行预测。界面活性分子对连续相的吸附与夹带,导致有效含水率的增加,是乳状液具有非牛顿性的诱因。将促进与阻碍乳状液有效含水率增加的正反2种作用分开考虑,并用含水率因子和颗粒雷诺数因子分别表征。含水率因子考虑了含水率及微观液滴分布对促进作用的影响;颗粒雷诺数因子着重体现不同液滴微观分布时剪切的破坏作用。建立了考虑微观液滴分布、剪切速率、含水率等多因素影响的黏度预测模型,油田现场原油、矿化水乳状液数据验证表明,所建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预测结果的最大相对误差为11.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包水乳状液 非牛顿性 表观黏度 液滴微观分布 预测模型
下载PDF
除油旋流器入口流量与基本性能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舒朝晖 陈文梅 褚良银 《化工机械》 CAS 2003年第3期129-133,共5页
对除油旋流器边壁的油滴粒径变化、旋流器的分离效率以及压力降与入口流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当入口流量达到一定程度时 ,旋流器边壁的平均粒径随入口流量的增加而降低 ,分离效率随入口流量的增加而增加。整个旋流器以及... 对除油旋流器边壁的油滴粒径变化、旋流器的分离效率以及压力降与入口流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当入口流量达到一定程度时 ,旋流器边壁的平均粒径随入口流量的增加而降低 ,分离效率随入口流量的增加而增加。整个旋流器以及旋流器各段的压力降均与入口流量成指数关系 ,都随入口流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旋流器的压力损失中 ,进口、旋流腔及大锥段所占比例最大 ,且基本不随入口流量的变化而变化 ;小锥段次之 ,并随入口流量的增大而增大 ;直管段的压力损失所占的比例最小 ,它随入口流量的增大而不断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油放流器 入口流量 油滴粒径 分离效率 压力降 压力损失
下载PDF
炼油厂污水旋流除油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倪玲英 李涛江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2-64,共3页
用自行设计制造的XLQ 5 0型水力旋流器对炼油厂隔油池前、后的含油污水进行了室内除油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 ,对中位粒径在 2 1.38~ 6 4 .2 μm的油滴 ,其分离效率为 84 %~ 99.8% ,处理后的水中含油量可控制在30mg/L以内 ,能满足污... 用自行设计制造的XLQ 5 0型水力旋流器对炼油厂隔油池前、后的含油污水进行了室内除油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 ,对中位粒径在 2 1.38~ 6 4 .2 μm的油滴 ,其分离效率为 84 %~ 99.8% ,处理后的水中含油量可控制在30mg/L以内 ,能满足污水排放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油厂 污水旋流除油 实验研究 污水处理 水力旋流器 油水分离 油滴 粒径 分离效率
下载PDF
影响密立根油滴实验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陆佩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07年第1期34-35,128,共3页
讨论了近代物理实验——密里根油滴实验,分析了油滴实验中影响实验成败的主要因素,从视场中有无油滴、如何控制油滴、影响油滴的带电因素及如何选择油滴四个方面分析了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今后的实验提供了... 讨论了近代物理实验——密里根油滴实验,分析了油滴实验中影响实验成败的主要因素,从视场中有无油滴、如何控制油滴、影响油滴的带电因素及如何选择油滴四个方面分析了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今后的实验提供了教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里根油滴实验 控制 带电 大小 因素 对策
下载PDF
除油旋流器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尚志勇 《化工设计》 CAS 2006年第1期33-35,共3页
介绍除油旋流器的室内和现场实验流程,把两者的结果作对比分析,得到在实验工况相同的情况下,旋流器在现场的分离效率比室内要高的结论,并分析原因。
关键词 除油旋流器 实验 分离效率 粒径
下载PDF
注入水中悬浮物对低渗透油藏储层堵塞规律 被引量:7
13
作者 罗莉涛 刘先贵 +4 位作者 孙灵辉 萧汉敏 支联友 杨烨 马家义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8-133,139,共7页
注入水中悬浮颗粒和悬浮油滴能够严重堵塞低渗透油藏储层,造成渗透率下降,导致注水难、采油难。开展悬浮颗粒和悬浮油滴对低渗透储层堵塞规律的研究对提高油田注水效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悬浮颗粒和悬浮油滴分别设计了5种粒径、3种... 注入水中悬浮颗粒和悬浮油滴能够严重堵塞低渗透油藏储层,造成渗透率下降,导致注水难、采油难。开展悬浮颗粒和悬浮油滴对低渗透储层堵塞规律的研究对提高油田注水效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悬浮颗粒和悬浮油滴分别设计了5种粒径、3种质量浓度的岩心流动及反排解堵实验,并结合岩心的孔喉特征分析了堵塞规律。结果表明:悬浮颗粒或悬浮油滴对储层的堵塞存在贯穿性堵塞、浅部堵塞、贯穿性堵塞向浅部堵塞过渡3种形式;质量浓度和粒径在不同堵塞形式中对堵塞存在主次的影响作用;在过渡阶段,堵塞最严重、解堵效果最差。悬浮颗粒在过渡阶段的粒径范围较窄,且接近喉道直径;悬浮油滴在过渡阶段的粒径范围较宽,且大于喉道直径;悬浮颗粒的解堵效果明显弱于悬浮油滴。建议低渗透油田在达到配注量的同时,悬浮颗粒或悬浮油滴质量浓度尽量小、粒径范围尽量集中且远离过渡阶段。针对安塞油田,建议悬浮颗粒质量浓度≤2mg/L、粒径<4μm;悬浮油滴质量浓度<5mg/L、粒径≤3.16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悬浮颗粒 悬浮油滴 堵塞 浓度 粒径
下载PDF
安塞低渗透油藏注入水中悬浮油滴堵塞规律 被引量:6
14
作者 罗莉涛 廖广志 +3 位作者 刘卫东 孟智强 凌浩川 张春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59-63,69,共6页
注入水中悬浮油滴能够严重堵塞低渗透油藏储层,造成渗透率下降,导致注水难、采油难.开展悬浮油滴对低渗透储层伤害规律的研究对提高油田注水效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以6种不同的粒径的悬浮油滴在5种不同浓度条件下,分别对安塞低渗透岩... 注入水中悬浮油滴能够严重堵塞低渗透油藏储层,造成渗透率下降,导致注水难、采油难.开展悬浮油滴对低渗透储层伤害规律的研究对提高油田注水效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以6种不同的粒径的悬浮油滴在5种不同浓度条件下,分别对安塞低渗透岩心进行室内流动实验、解堵实验.结果表明:在岩心平均喉道直径3.097 μm、渗透率(2.96~3.73)&#215;10-3μm2条件下,注入一定浓度c、一定粒径d悬浮油滴溶液后,渗透率变小,产生了堵塞.其中当d≤3.16 μm时,与粒径相比,注入液浓度对堵塞起主导作用.大量油滴能够贯穿岩心,解堵效果较好,堵塞形式为贯穿性堵塞;当d >4.175 μm时,与浓度相比,粒径对堵塞起主导作用,油滴无法通过岩心,解堵效果较差,堵塞形式为浅部堵塞;当3.16 μm< d≤4.175 μm,注入液浓度和粒径共同作用,极少油滴能够贯穿岩心,解堵效果最差,堵塞形式为贯穿性堵塞向浅部堵塞的过度阶段.建议安塞油田注入水中油滴指标采用c≤20 mg/L,且d≤4.175 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悬浮油滴 浓度 粒径 堵塞
下载PDF
静电涂油机中涂油质量控制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全杰 王记军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606-609,共4页
结合液体雾化原理对高压静电场中荷电油液的雾化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试验采用AT-EST-212激光粒度仪采集雾化油滴粒径,得到了雾滴粒径与电极电压、油液流量之间的确切关系,同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所得结论有利于改善... 结合液体雾化原理对高压静电场中荷电油液的雾化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试验采用AT-EST-212激光粒度仪采集雾化油滴粒径,得到了雾滴粒径与电极电压、油液流量之间的确切关系,同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所得结论有利于改善静电涂油机涂油质量,减少涂油机的出厂调试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滴粒径 质量控制 激光粒度仪 静电涂油机
下载PDF
用密立根油滴仪同时测量粉尘的粒径和荷电量 被引量:2
16
作者 许德玄 李祥生 马祝阳 《大学物理》 北大核心 1995年第9期32-34,共3页
本文提出用密立根油滴仪同时测量粉尘的粒径和荷电量的方法,并对两种工业粉尘在离子荷电条件下粒径和荷电量的关系进行了测试和研究.将测试结果与荷电理论计算值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关键词 密立根油滴仪 粉尘 粒径 荷电量
下载PDF
油滴粒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母铃燕 廖芮 +1 位作者 朱泽城 叶杰 《广州化工》 CAS 2020年第17期55-56,共2页
目前国内大多数油田处在高含水开采阶段,易形成水包油型分散体系。这种油水分散体系中油滴的粒径分布对于原油的集输和分离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本论文采用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变量控制法配置多种水包油型乳状液,... 目前国内大多数油田处在高含水开采阶段,易形成水包油型分散体系。这种油水分散体系中油滴的粒径分布对于原油的集输和分离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本论文采用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变量控制法配置多种水包油型乳状液,分析了含油率、搅拌转速、温度对油滴粒径分布的作用机理及其影响。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进行多相混输管线的设计以及提高油水分离效率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滴 影响因素 粒径分布 水包油型 乳状液
下载PDF
孔径对油气分离材料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刘雅熙 俞霁瑶 +2 位作者 唐敏 梁云 胡健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22年第4期7-13,共7页
以短切玻纤和玻璃棉为原料,通过湿法成型的方式制备了孔径分别为5μm、8μm、11μm、14μm、17μm的油气分离材料,探讨了孔径对材料油气分离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定量和厚度接近时,随着孔径的增大,材料的稳态压降减小,相比于孔径... 以短切玻纤和玻璃棉为原料,通过湿法成型的方式制备了孔径分别为5μm、8μm、11μm、14μm、17μm的油气分离材料,探讨了孔径对材料油气分离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定量和厚度接近时,随着孔径的增大,材料的稳态压降减小,相比于孔径为5μm、8μm的材料,孔径为11μm、14μm和17μm的材料的稳态压降下降更加明显。对于小于0.6μm的液滴,材料的油气分离效率由59.96%减小至29.81%;对于大于0.6μm的液滴,材料的油气分离效率由89.57%减小至83.20%,可见孔径的增加对小于0.6μm液滴的油气分离效率影响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分离材料 孔径 效率 压降 玻璃棉
下载PDF
原油-水分散流中液滴粒径及压降规律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吕宇玲 何利民 +2 位作者 丁慎圆 郭贤贤 程浩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72-475,共4页
油水两相分散流是油水混输管道常见的流型之一,液滴是油水两相分散流的主要特征。本文采用等动量取样与显微照相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水平管中原油-水分散流的液滴粒径和压降梯度与混合流量、含水率等参数及表面活性剂的关系,并利用三种... 油水两相分散流是油水混输管道常见的流型之一,液滴是油水两相分散流的主要特征。本文采用等动量取样与显微照相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水平管中原油-水分散流的液滴粒径和压降梯度与混合流量、含水率等参数及表面活性剂的关系,并利用三种概率分布函数研究了液滴粒径的分布特性。研究结果表明:W/O型分散流中液滴的Sauter平均直径和液滴最大粒径随混合流量的增大而逐渐减小,随含水率的升高而逐渐增大;液滴粒径的分布较好地符合Frechet概率分布;压降梯度随含水率的变化分为W/O、反相和O/W三个阶段;反相阶段有二次分散体出现;表面活性剂对液滴粒径和压降梯度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滴粒径 统计分布 压降梯度 表面活性剂 油水分散流
原文传递
植物球蛋白/姜黄素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对O/W型Pickering乳液氧化稳定性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硕 陈飞平 唐传核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97-204,共8页
本论文以两类植物球蛋白:豌豆分离蛋白(PPI)和大豆分离蛋白(SPI)为材料制备荷载姜黄素蛋白纳米复合物,并探究荷载前后蛋白所制备乳液的物理和氧化稳定性差异。结果表明:PPI和SPI在pH 3.0和pH 7.0下荷载前后蛋白纳米颗粒粒径没有明显变化... 本论文以两类植物球蛋白:豌豆分离蛋白(PPI)和大豆分离蛋白(SPI)为材料制备荷载姜黄素蛋白纳米复合物,并探究荷载前后蛋白所制备乳液的物理和氧化稳定性差异。结果表明:PPI和SPI在pH 3.0和pH 7.0下荷载前后蛋白纳米颗粒粒径没有明显变化。pH 7.0时两蛋白姜黄素荷载量均高于pH 3.0,各pH下SPI荷载量要高于PPI。表面疏水性的显著降低与荧光淬灭现象发生表明形成两种蛋白纳米复合物的主要作用力为疏水相互作用,同时在两pH下,PPI比SPI荧光蓝移趋势更明显且有效淬灭常数也更大,即更易形成复合物。与原蛋白相比,荷载后各蛋白颗粒所制备乳液乳化活性有少许降低,同时pH 3.0时各蛋白颗粒乳化活性要高于pH 7.0。各乳液生成初级氧化产物脂质氢过氧化物浓度的变化趋势与生成次级氧化产物TBARS相类似,均为荷载姜黄素后各乳液氧化水平加速,同时pH 3.0时各类型乳液油滴氧化程度均高于pH 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分离蛋白 大豆分离蛋白 姜黄素 Pickering乳液 纳米复合物 氧化稳定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