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8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re tree growth reduction due to consecutive drought and its legacy effect for a semiarid larch plantation in Northwest China
1
作者 Yanfang Wan Pengtao Yu +5 位作者 Yanhui Wang Jiamei Li Yushi Bai Yipeng Yu Bingbing Liu Xiaocha Wei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88-196,共9页
Extreme climate has increasingly led to negative impacts on forest ecosystems globally,especially in semiarid areas where forest ecosystems are more vulnerable.However,it is poorly understood how tree growth is affect... Extreme climate has increasingly led to negative impacts on forest ecosystems globally,especially in semiarid areas where forest ecosystems are more vulnerable.However,it is poorly understood how tree growth is affected by different drought events.In 2006–2009,the larch plantations in the semiarid areas of Northwest China were negatively affected by four consecutive dry years,which was a very rare phenomenon that may occur frequently under future climate warming.In this study,we analyzed the effect of these consecutive dry years on tree growth based on the data of the tree rings in the dominant layer of the forest canopy on a larch plantation.We found that the tree-ring width index(RWI)in dry years was lower than that in normal years,and it experienced a rapidly decreasing trend from 2006 to 2009(slope=-0.139 year^(-1),r=-0.94)due to water supply deficits in those dry years.Drought induced legacy effects of tree growth reduction,and consecutive dry years corresponded with greater growth reductions and legacy effects.Growth reductions and legacy effects were significantly stronger in the third and fourth consecutive dry years than that of single dry year(p<0.05),which might have been due to the cumulative stress caused by consecutive dry years.Our results showed that larch trees experienced greater tree growth reduction due to consecutive dry years and their legacy effect,and the trees had lower recovery rates after consecutive dry years.Our results highlight that consecutive dry years pose a new threat to plantations under climate warming,and thus,the effect of climate extremes on tree growth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growth models in semiarid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ee rings drought effects Legacy effects Growth-climate relationships 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下载PDF
作物旱后复水补偿效应产生的源-库-流的响应及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涛涛 刘溢健 +4 位作者 叶佳丽 王仕稳 殷俐娜 邓西平 山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338,共13页
[目的]作物在生长过程,尤其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时常经受干旱和复水(降雨或灌溉)过程。干旱胁迫下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产量降低;同时,经过干旱胁迫后作物对干旱胁迫的耐受性有所提高;而干旱胁迫后复水,为了弥补作物干旱期间的损失,作... [目的]作物在生长过程,尤其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时常经受干旱和复水(降雨或灌溉)过程。干旱胁迫下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产量降低;同时,经过干旱胁迫后作物对干旱胁迫的耐受性有所提高;而干旱胁迫后复水,为了弥补作物干旱期间的损失,作物往往表现出补偿性生长,在产量上产生补偿甚至超补偿效应。作物旱后复水补偿效应是作物对干旱胁迫的积极响应与复水后补偿性生长的共同结果,在旱区作物生产中合理利用旱后复水补偿效应可以有效提升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方法]“源库”关系被广泛用来解释作物产量的形成过程,调控源库关系也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旱后复水补偿效应的产生与作物“源—库—流”响应关系密切。[结果]基于当前的研究进展,从“源库”关系总结作物旱后复水补偿作用产生的机制。在干旱胁迫过程中,源端表现为气孔关闭、光合降低、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累积增加,而库端表现为库活性增加。复水后补偿效应产生过程中,在源端气孔打开、光合恢复、短时间内甚至高于干旱胁迫前,同时源端(叶片)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代谢增强,促进作物光合作用,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能力提高;在库端(籽粒)库活性维持较高水平,同化物卸载和累积速度加快;同时流中同化物转运维持较高水平。在补偿效应产生的源—库响应中同化物的转运积累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蔗糖转化酶(INV)、细胞壁转化酶(CW-INV)和聚糖代谢酶(1-FEH w3)活性在作物旱后复水补偿效应的源库响应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论]从源库关系角度对旱后复水补偿效应产生的机制进行较为深入的总结和分析,为理解作物旱后复水补偿效应产生的机制及旱区作物水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后复水补偿效应 源库关系 干旱 复水
下载PDF
干旱形成机制与预测理论方法及其灾害风险特征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强 李栋梁 +12 位作者 姚玉璧 王芝兰 王莺 王静 王劲松 王素萍 岳平 王慧 韩兰英 司东 李清泉 曾刚 王欢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共21页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干旱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大、影响不断加重,干旱发生规律的异常性和机制的复杂性也更为突出,对干旱形成机制、预测理论方法及灾害风险变化规律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制约了当前干旱预测、预警及其灾害防控...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干旱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大、影响不断加重,干旱发生规律的异常性和机制的复杂性也更为突出,对干旱形成机制、预测理论方法及灾害风险变化规律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制约了当前干旱预测、预警及其灾害防控能力的提高。近年来,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等多个国家级项目支持下,已在干旱灾害形成机制与预测理论方法及其风险特征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通过动力诊断、数值模拟和田间试验等方法,开展了干旱形成的多因子协同作用和多尺度叠加机制、干旱致灾过程的逐阶递进特征,以及干旱灾害风险分布演化的主控因素等方面的研究。对如下几方面的新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归纳:(1)厘清了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热力、海温、夏季风、遥相关等多因子对干旱形成的作用机制。(2)发现了降水亏缺时间尺度和农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干旱敏感性规律。(3)揭示了变暖背景下典型区域干旱灾害风险分布及其变异的新特征;构建了干旱灾害风险新概念模型。(4)研发了东亚季风区的季节和次季节干旱集成预测系统。在总结归纳已取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未来干旱形成机制及其灾害风险科学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了5个重点研究方向:(1)多因子联动及其多尺度叠加效应对干旱形成的影响;(2)系统整合人类活动和决策以及相关反馈的气候模式研究;(3)揭示陆-气耦合和大气环流协同作用对干旱的影响;(4)认识干旱灾害对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影响的关键过程;(5)提高不同气候情景下干旱预估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灾害 形成机制 预测理论 风险特征 协同作用
下载PDF
小麦干旱监测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4
作者 王劲松 姚玉璧 +4 位作者 袁淑杰 王素萍 王静 陆晓娟 杨庆怡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3-285,共13页
发展小麦干旱监测技术是客观监测小麦干旱程度、准确反映干旱波及范围和持续时间的基础,从而能够对小麦干旱灾害做出预警并有效地评估其影响。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小麦干旱监测方法,包括基于地面常规观测、基于水分控制试验、基于作物... 发展小麦干旱监测技术是客观监测小麦干旱程度、准确反映干旱波及范围和持续时间的基础,从而能够对小麦干旱灾害做出预警并有效地评估其影响。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小麦干旱监测方法,包括基于地面常规观测、基于水分控制试验、基于作物模型模拟和基于遥感手段的4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表明,基于地面常规观测资料构建的小麦干旱监测指数,更多地考虑到业务和服务的应用需求,具有计算过程简单、资料获取方便、物理意义明确的特点;但其以气象观测要素为主,监测结果与农业旱情存在一定的偏差。基于人工水分控制试验的监测手段,直接与小麦生长状态联系,能反映实际的旱情;但仅靠部分站点的试验监测结果难以反映大范围的小麦干旱状况。作物模型可细致描述作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以及作物生长同降水量和土壤水分之间的动态关系;但其监测所需参数较多,模型本地化释用程度不高。遥感技术能够及时、客观地获取大范围地表综合信息,但受到天气状况、地表粗糙度、地形和植被等因素的影响,反演结果具有一定的偏差。因此,对于小麦干旱监测应该针对特定地区和特定生长阶段赋予不同干旱监测指数影响权重,应用综合监测指数以更准确地反映作物干旱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干旱监测技术 研究进展 应用效果比较
下载PDF
复水对花铃期轻度干旱胁迫棉花形态特性和产量的解除效应研究
5
作者 吉春容 郭燕云 +2 位作者 杨明凤 王森 张山清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4年第3期158-164,共7页
水资源匮乏是限制棉花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明确棉花干旱后的复水灌溉量、复水时间及其对生长发育的影响解除程度,可以为制订有效抗旱减灾措施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精准水分模拟试验,研究花铃期不同复水程度(50%、75%、100%灌溉量)... 水资源匮乏是限制棉花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明确棉花干旱后的复水灌溉量、复水时间及其对生长发育的影响解除程度,可以为制订有效抗旱减灾措施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精准水分模拟试验,研究花铃期不同复水程度(50%、75%、100%灌溉量)对棉花轻度干旱胁迫(土壤湿度为50%~60%)形态特性、产量的解除效应。结果表明:干旱复水后,100%和75%复水量处理棉花蕾铃干物质、地上总干物质均高于或接近对照组,干物质增加量与复水程度呈正比,而50%复水量处理始终低于对照组,复水对干旱的解除效应不显著。复水过程中,棉田土壤湿度和植株叶片含水率的差异变化趋势一致,复水后第4天达到最高,随后逐渐下降;复水后第19天至第30天,50%复水量叶片含水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土壤已发展为重旱,而75%、100%复水量叶片含水率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土壤为无旱状态,二者配合可快速监测棉田干旱状况。复水后株蕾铃数、单铃重、棉花纤维长度均低于对照组,蕾铃脱落率增加,最终产量低于对照组,但75%、100%复水量产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50%复水量无法解除轻度干旱胁迫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75%、100%复水量可有效解除干旱影响,且在复水后第19天内受旱棉花处于恢复生长的旺盛期。进行干旱复水灌溉时需考虑复程度和时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复水 形态特性 产量 解除效应
下载PDF
高温干旱跨代效应对小麦芽期耐旱性和耐盐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刚 王博涵 +2 位作者 张学智 李诚 李春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3-176,共14页
选用生长于新疆吐鲁番地区高温胁迫(HT)、石河子地区花后干旱胁迫(DT)以及正常灌溉(NW)环境下收获的‘SDWW-7’、‘津农6号’和‘金石农1号’小麦种子,分别用不同浓度的PEG-6000和NaCl溶液模拟干旱胁迫和盐胁迫,研究来自3种环境条件下... 选用生长于新疆吐鲁番地区高温胁迫(HT)、石河子地区花后干旱胁迫(DT)以及正常灌溉(NW)环境下收获的‘SDWW-7’、‘津农6号’和‘金石农1号’小麦种子,分别用不同浓度的PEG-6000和NaCl溶液模拟干旱胁迫和盐胁迫,研究来自3种环境条件下收获种子的耐旱性和耐盐性。结果表明:(1)高温干旱胁迫导致父代小麦籽粒千粒重降低,下降幅度为23.55%~46.15%;高温干旱胁迫对‘SDWW-7’和‘金石农1号’的淀粉含量影响存在显著差异(P<0.05)。(2)子代小麦材料在遭受干旱胁迫时,经过高温锻炼后的‘SDWW-7’、‘津农6号’及经过干旱锻炼后的‘金石农1号’长势更好,其相对盐害率的均值仅为1.24%~2.72%。(3)子代小麦材料在遭受盐胁迫时,通过发芽势、发芽率、相对盐害率等筛选指标发现‘SDWW-7’、‘津农6号’、‘金石农1号’在经历高温锻炼后的子代表现最优;两种锻炼方式对子代小麦耐盐性的影响程度表现为‘SDWW-7’>‘津农6号’>‘金石农1号’。(4)子代小麦抗旱性综合评价表明在15%PEG-6000(D1)、20%PEG-6000(D2)干旱胁迫处理下,均为DT环境收获的‘津农6号’、‘金石农1号’子代材料耐旱性最好,位次分别为第1和第7。(5)子代小麦抗盐性综合评价表明在50 mmol·L^(-1)(S1)、100 mmol·L^(-1)(S2)、200 mmol·L^(-1)(S3)盐胁迫处理下,均为HT环境收获的‘SDWW-7’、‘津农6号’、‘SDWW-7’子代小麦耐盐性最好,位次分别为第1、5、11。综上所述,父代经过高温和干旱胁迫锻炼,子代小麦在遭受逆境胁迫时具有更大的发芽优势,表现为父代进行干旱胁迫锻炼可增强子代抗旱性,进行高温胁迫锻炼可增强子代耐盐性,说明该效应能够传递给下一代并且可以增强子代小麦对逆境胁迫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逆境锻炼 跨代效应 耐旱性 耐盐性
下载PDF
黄河中下游地区耐旱作物扩种的节水降碳协同效应评价
7
作者 邓祥征 高云霄 +2 位作者 程伟 韩赜 李志慧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4-82,共9页
为应对黄河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短缺挑战,通过推广种植耐旱作物,缓解区域农业用水压力,并分析其节水降碳协同效应,研究设计了趋势照常、缓慢增长、技术引导、政策扶持等不同发展情景,制定了小麦、玉米、高粱、马铃... 为应对黄河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短缺挑战,通过推广种植耐旱作物,缓解区域农业用水压力,并分析其节水降碳协同效应,研究设计了趋势照常、缓慢增长、技术引导、政策扶持等不同发展情景,制定了小麦、玉米、高粱、马铃薯4种耐旱作物扩种的节水降碳协同效应分析方案;采用农业节水潜力修正模型和农业降碳潜力模型定量评估了不同情景下耐旱作物扩种的节水效应及降碳潜力。结果表明:黄河中下游地区小麦和玉米的种植面积最大,高粱和马铃薯则相对较小,在政策扶持情景下,2060年小麦、玉米、高粱、马铃薯的扩种规模分别为23.12万、17.34万、34.68万、40.45万hm^(2)。在技术引导和政策扶持情景下,黄河中下游作物的节水效应和降碳效应均显著提升,2060年该区总节水量达153.52亿m^(3)、降碳潜力的平均水平达65.93 t/km^(2)。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推广耐旱作物有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状况,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实现节水降碳增收多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旱作物 情景分析 节水效应 降碳效应 黄河中下游
下载PDF
夏季干旱对大气污染物的影响与驱动因素
8
作者 蒋锋 吴波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260-4273,共14页
利用2022年1月~8月中国300个地级市大气污染物(PM_(2.5),PM_(10),NO_(2)和SO_(2))小时浓度数据及同期气象数据,研究夏季干旱对大气污染物的影响及其驱动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干旱期间和正常期间长株潭城市群PM_(2.5),PM_(10),NO_(2)和SO_... 利用2022年1月~8月中国300个地级市大气污染物(PM_(2.5),PM_(10),NO_(2)和SO_(2))小时浓度数据及同期气象数据,研究夏季干旱对大气污染物的影响及其驱动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干旱期间和正常期间长株潭城市群PM_(2.5),PM_(10),NO_(2)和SO_(2)浓度累积分布存在显著差异,且3个城市间同类污染物浓度的累积分布模式具有明显一致性.夏季干旱事件对PM_(2.5),PM_(10),NO_(2)和SO_(2)污染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NO_(2)分别累积降低45.27μg/m^(3)(长沙),48.53μg/m^(3)(株洲)和13.40μg/m^(3)(湘潭);PM_(10)累积降低了56.30μg/m^(3)(长沙),55.68μg/m^(3)(株洲)和23.73μg/m^(3)(湘潭);PM_(2.5)分别累积降低了36.54μg/m^(3)(长沙),24.48μg/m^(3)(株洲)和37.52μg/m^(3)(湘潭);SO_(2)分别累积降低了2.19μg/m^(3)(长沙),18.51μg/m^(3)(株洲)和4.35μg/m^(3)(湘潭).干旱通过气温,气压,风速和相对湿度4个驱动因素来降低PM_(2.5),PM_(10),NO_(2)和SO_(2)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事件 累积分布 增强合成控制法 中介效应模型
下载PDF
基于水循环全过程的旱涝级联效应研究框架
9
作者 郑帅 翁白莎 +2 位作者 严登华 任立良 王浩 《水资源保护》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70,共11页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加剧背景下,亟须实现旱涝灾害风险精准防控。从孕育机理、传播机制、事件评价、风险评估、影响效应等方面回顾了旱涝事件研究现状,明晰了当前在旱涝事件演变机理和评价指标构建方面存在的不足。从水循环全过程视...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加剧背景下,亟须实现旱涝灾害风险精准防控。从孕育机理、传播机制、事件评价、风险评估、影响效应等方面回顾了旱涝事件研究现状,明晰了当前在旱涝事件演变机理和评价指标构建方面存在的不足。从水循环全过程视角,分析了干旱和洪涝事件在坡面、河道、流域和区域4个尺度与水量和效应2个层面的本质内涵、影响效应及评价方式。基于地表-土壤-地下、坡面-河道、支流-干流及水网工程间的水力联系,分别从水量和效应层面分析了不同空间尺度上干旱和洪涝的内在联系,明确了干旱、洪涝及旱涝级联过程本质上受流域调蓄作用的影响。从旱涝级联效应的内涵、类型、表现形式和关键技术等方面,提出了旱涝级联效应的研究框架。未来应从流域调蓄作用的视角量化不同空间尺度各要素调蓄能力变化,分层调蓄防范化解旱涝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洪涝 水循环 旱涝级联 级联效应
下载PDF
基于有效干旱指数的锡林郭勒干旱时空分布特征
10
作者 王思楠 王文君 +3 位作者 吴英杰 李玮 张伟杰 陈泽勋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3-421,共9页
[目的]识别锡林郭勒草原干旱事件、干旱频率和干旱强度,明确锡林郭勒气象干旱场,进而为锡林郭勒减轻干旱引发的环境和经济问题。[方法]选取1969—2018年锡林郭勒地区9个气象站点逐月观测数据,计算有效干旱指数(effective drought index,... [目的]识别锡林郭勒草原干旱事件、干旱频率和干旱强度,明确锡林郭勒气象干旱场,进而为锡林郭勒减轻干旱引发的环境和经济问题。[方法]选取1969—2018年锡林郭勒地区9个气象站点逐月观测数据,计算有效干旱指数(effective drought index,EDI),结合Mann-Kendall检验、经验正交函数(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分解、干旱定量表征等方法,分析了60年来锡林郭勒干旱时空格局特征。[结果]锡林郭勒地区的年平均EDI指数以0.029/10 a的速度下降,干旱趋势明显增强,平均每年发生0.5次干旱事件。锡林郭勒正常发生的频率为67.17%~72.65%,发生重旱的频率为0.02%~0.99%,发生不同干旱的频率差异性较大,西南部、中部是干旱强度较高的区域。锡林郭勒前2个主要特征向量的方差贡献率分别达52.75%和14.38%,空间模态表现为一致型和东南—西北反位相型。[结论]考虑有效降水的EDI指数在揭示草原干旱时空变化趋势方面更有优势,可以用来识别气象干旱时空模态的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干旱指数 干旱 草地 干旱事件 锡林郭勒
下载PDF
干旱条件下马铃薯叶片光合特征对叶室温度的响应
11
作者 杨阳 赵鸿 +1 位作者 杜昊霖 王鹤龄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24年第3期308-317,共10页
通过Li-6400便携式光合仪设置叶室温度分别为22、25、28、31和34℃,模拟叶片局部温度,测定马铃薯块茎膨大期充分供水(土壤含水量保持80%田间持水量,对照处理)和干旱(土壤含水量在65%田间持水量时开始持续干旱)条件下叶片光合特征的光响... 通过Li-6400便携式光合仪设置叶室温度分别为22、25、28、31和34℃,模拟叶片局部温度,测定马铃薯块茎膨大期充分供水(土壤含水量保持80%田间持水量,对照处理)和干旱(土壤含水量在65%田间持水量时开始持续干旱)条件下叶片光合特征的光响应曲线,研究干旱条件下马铃薯叶片光合特征对叶室温度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充足灌溉条件下马铃薯在25℃时具有较大的光合潜能,且对弱光的利用最强,22℃条件下马铃薯叶片对光环境适应最强,28℃条件下马铃薯叶片活性最好,而干旱胁迫处理明显降低了马铃薯的最大光合能力、弱光的利用能力和叶片活性。随着温度升高,充足灌溉条件下马铃薯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先升后降,在25℃达到最大,此时蒸腾速率最小,水分利用效率较高,说明此温度条件下马铃薯表现出较强的水、气调节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强,25℃下马铃薯光合作用较为适宜,其次是22℃,而干旱胁迫马铃薯叶片在22℃条件下净光合速率最大、蒸腾速率最小、气孔导度较大、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此温度条件为干旱胁迫下马铃薯适应能力最适温度。温度高于31℃对马铃薯光合作用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光合作用 干旱胁迫 温度效应 半干旱区
下载PDF
作物-内生微生物响应CO_(2)浓度升高与干旱胁迫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2
作者 刘雨佳 张鹏 +4 位作者 李书鑫 刘磊 姜淼 李向楠 刘海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31-1340,共10页
全球变暖、二氧化碳(CO_(2))浓度升高和局部地区干旱加剧等环境变化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造成的影响日趋明显。内生微生物是一类与宿主植物形成互利共生机制的微生物,由于其长期生活在植物体的特殊环境中,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和抗逆性具有... 全球变暖、二氧化碳(CO_(2))浓度升高和局部地区干旱加剧等环境变化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造成的影响日趋明显。内生微生物是一类与宿主植物形成互利共生机制的微生物,由于其长期生活在植物体的特殊环境中,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和抗逆性具有重要作用,两者的共生关系会直接影响作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本文主要综述作物-内生微生物共生系统及其在CO_(2)和干旱胁迫下对作物生理过程的调控,探讨了作物内生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以及促生效果、抑菌作用、抗逆能力,并重点关注了作物-内生微生物系统如何提高环境的耐受特性。具体而言,内生微生物可以通过提高宿主的气孔调节能力、增加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等方式,帮助作物适应CO_(2)浓度升高和干旱胁迫,从而减小环境变化对作物生长的负面影响,提高作物产量。此外,内生微生物还可以激活宿主的防御系统,提高其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从而减轻病害对作物的影响。未来的研究应关注作物-内生微生物共生系统在不断升高的CO_(2)浓度和干旱复合胁迫下的响应机制,以提高作物对极端环境变化的抗性,为作物抗逆性育种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浓度升高 干旱胁迫 内生微生物 群落多样性 互作效应
下载PDF
不同生育时期干旱胁迫对工业大麻生长的影响
13
作者 孔佳茜 康红梅 +3 位作者 赵铭森 冯旭平 高金虎 孟晓康 《中国麻业科学》 2024年第2期113-118,共6页
为研究工业大麻不同生育时期对干旱胁迫的反应,试验以两个不同类型工业大麻品种(晋麻1号和汾麻3号)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的方式,研究苗期、快速生长期、花期和成熟期干旱胁迫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影响了两种工业大麻的... 为研究工业大麻不同生育时期对干旱胁迫的反应,试验以两个不同类型工业大麻品种(晋麻1号和汾麻3号)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的方式,研究苗期、快速生长期、花期和成熟期干旱胁迫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影响了两种工业大麻的生长,株高、茎粗、叶面积、茎叶干重、根系体积、根系表面积、根系平均直径、根系干重均显著低于对照(CK);根冠比显著高于对照;干旱胁迫对两种工业大麻的影响均在快速生长期最大,其次为苗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大麻 干旱胁迫 不同生育期 影响
下载PDF
2011-2020年安徽省植被变化对气象干旱的响应
14
作者 黄梦楠 丛培月 +1 位作者 莫李娟 寇艳梅 《绿色科技》 2024年第4期104-108,共5页
安徽省作为中国气候敏感和生态受损的地区,正面临极端气候事件影响日益显著的挑战。由于植被对干旱的响应存在不对称性,安徽省植被变化对干旱的响应尚不明确。针对这一问题,分析了2011-2020年安徽省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和归一化... 安徽省作为中国气候敏感和生态受损的地区,正面临极端气候事件影响日益显著的挑战。由于植被对干旱的响应存在不对称性,安徽省植被变化对干旱的响应尚不明确。针对这一问题,分析了2011-2020年安徽省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时空分布特征,探究了2011-2020年气象干旱对植被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安徽省2011-2020年SPEI在中部上升,整体空间呈干旱减弱趋势;相同时期NDVI整体下降,北部下降显著,中南部下降缓慢,东部微弱增加。通过SPEI和NDVI的相关关系及时滞效应分析,南、北部地区植被对干旱的响应几乎即时,而中部相对滞后,可能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该研究增进了对安徽省气候-植被关系的认识,为应对气候变化下干旱风险的防范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干旱 植被变化 时滞效应 安徽省
下载PDF
Physiological Effect of New FA Antitranspirant Application on Maize
15
作者 LIMao-song ZHANGShu-yi CHIBao-l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3年第7期742-746,共5页
The field trial was conducted to study physiological effect of new FA antitranspirant on maize. The new FA antitranspirant was sprayed at 10 d pre-tasseling, ear filling stage and 10 d pre-tasseling + ear filling stag... The field trial was conducted to study physiological effect of new FA antitranspirant on maize. The new FA antitranspirant was sprayed at 10 d pre-tasseling, ear filling stage and 10 d pre-tasseling + ear filling stage, with the concentrations of 0, 0.5, 1.0, 1.5 and 2.0 ml L-1.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new FA antitranspirant increased nitrate reductase activity(NRA), free proline content, chlorophyll content and water content of leaf, thus drought stress can be mitigated. The new FA antitranspirant increased photosynthesis rate and reduced transpiration rate, stimulated growth and reduced water loss. 10 d pre-tasseling + ear filling stage application had a cumulative effect on the indices compared with 10 d pre-tasseling and ear filling stage, except for NRA. The new FA antitranspirant caused an increase of grain yield by 5.37 to 29. 58% with different treatments. The optimal concentration is 1. 5 ml L-1, i. e. 75 g new FA antitranspirant dissolved in 50 kg water, and the optimal apply period is 10 d pre-tasseling + ear filling st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IZE ANTITRANSPIRANT Physiological effect drought stress
下载PDF
Physiological Effect of New FA Antitranspirant Application on Winter Wheat at Ear Filling Stage
16
作者 LI Mao-song LI Sen +1 位作者 ZHANG Shu-yi CHI Bao-l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820-825,共6页
The physiological effect of new FA antitranspirant on winter wheat was studied by field trial. The new FA antitranspirant was sprayed at ear filling stage, using the following concentrations: 0.5, 1.0, 1.5 and 2.0 mL... The physiological effect of new FA antitranspirant on winter wheat was studied by field trial. The new FA antitranspirant was sprayed at ear filling stage, using the following concentrations: 0.5, 1.0, 1.5 and 2.0 mL L^-1.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new FA antitranspirant increased nitrate reductase activity (NRA), free proline content, chlorophyll content and water content of leaf, thus drought stress can be mitigated. The new FA antitranspirant increased photosynthesis, enlarged stomatal conductance and reduced transpiration rate, thus led to growth stimulation and water loss reduction. New FA antitranspirant caused an increase of grain yield by 7.2%, under the optimal concentration 1.5 mL 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TRANSPIRANT Winter wheat Physiological effect drought stress
下载PDF
黄河流域植被水分利用效率对干旱的时空累积响应 被引量:10
17
作者 薛联青 肖颖 +3 位作者 刘远洪 杨明杰 刘赛华 章郁涵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2-41,共10页
利用植被总初级生产力和蒸散发数据,结合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数据,分析了1982—2018年黄河流域植被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特征,量化了干旱对植被水分利用效率的累积效应。结果表明:干旱对植被水分利用效率的累积影响可利用多尺度SPE... 利用植被总初级生产力和蒸散发数据,结合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数据,分析了1982—2018年黄河流域植被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特征,量化了干旱对植被水分利用效率的累积效应。结果表明:干旱对植被水分利用效率的累积影响可利用多尺度SPEI和植被水分利用效率之间具有最大显著相关性的月份来衡量;黄河流域多年平均植被水分利用效率呈北低南高的分布格局,与多年平均植被总初级生产力的空间分布呈现一定的相似性,植被水分利用效率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植被总初级生产力增速大于蒸散发增速;干旱对黄河流域内58.48%区域的植被水分利用效率存在累积效应,其中累积时间尺度为1~2月、6~8月和19~24月尺度的占比分别达到了43.58%、23.10%和16.96%;干旱对植被水分利用效率的累积时间尺度因植被类型和水文气候条件而异,干旱对北部靠近沙漠区域的草地和农田的累积影响是长期(>18月)的,对湿润半湿润区的草地和森林的累积影响是短期(≤4月)的;平均累积时间尺度随着年均SPEI的增加而下降,SPEI越大,干旱对植被水分利用效率的累积时间尺度越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水分利用效率 累积效应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 干旱 黄河流域
下载PDF
Extreme events and impact assessment: social and economic impacts of drought in Zambia
18
作者 SakalaEnock SumanJain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1期51-60,共10页
下载PDF
胡枝子幼苗不同生长阶段叶水势对干旱-复水的响应特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冯树林 周婷 王军利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077-2085,共9页
为探究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叶水势对干旱-复水环境的响应特征,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干旱-复水对胡枝子不同生长时期叶水势的影响。研究发现:土壤干旱程度、干旱持续时间和苗木生长阶段3个因素以及各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对胡枝子... 为探究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叶水势对干旱-复水环境的响应特征,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干旱-复水对胡枝子不同生长时期叶水势的影响。研究发现:土壤干旱程度、干旱持续时间和苗木生长阶段3个因素以及各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对胡枝子叶水势产生了极显著影响(P<0.01);随着干旱程度加剧,胡枝子叶水势呈下降趋势,水分胁迫指数呈上升趋势;40.00%土壤相对含水量处理的胡枝子叶水势下降幅度达到最大,其中生长初期干旱60 d以及生长中期和生长后期干旱15 d处理的苗木叶水势分别比对照下降了0.93 MPa,0.79 MPa和0.57 MPa;随着旱后复水时间的增加,胡枝子3个生长时期的叶水势逐渐恢复,恢复速率与干旱程度、干旱胁迫持续时间及苗木生长阶段密切相关。恢复供水6 d后,胡枝子生长初期和生长后期叶水势未恢复到对照水平,生长中期叶水势总体恢复到接近对照水平,出现超补偿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水势 生长阶段 干旱胁迫 补偿效应 胡枝子
下载PDF
几种野生百合叶绿素和氮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特征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冯树林 周婷 王军利 《辽宁农业科学》 2023年第4期6-11,共6页
百合,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其栽培已成为一些地区产业调整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措施。为探索几种典型野生百合对干旱与复水环境的响应特征,本研究以卷丹、川百合和野百合为材料,研究了干旱胁迫与复水环境对3个野生百合... 百合,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其栽培已成为一些地区产业调整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措施。为探索几种典型野生百合对干旱与复水环境的响应特征,本研究以卷丹、川百合和野百合为材料,研究了干旱胁迫与复水环境对3个野生百合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下降,百合叶绿素和氮含量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50%~55%SRWC处理的百合叶绿素和氮含量下降幅度达到最大,其中卷丹、野百合和川百合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对照下降了26.33%,24.22%和52.23%,氮含量分别比对照下降了17.34%,18.72%和34.05%。复水后,3个野生百合植株的叶绿素和氮含量逐渐恢复。随着旱后复水时间的延长,卷丹的恢复度>野百合>川百合,复水2 d后恢复到对照水平,复水激发了野生百合的生理补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干旱胁迫 复水 补偿效应 恢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