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rought trend analysis in a semi-arid area of Iraq based on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 and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 被引量:1
1
作者 Ayad M F AL-QURAISHI Heman A GAZNAYEE Mattia CRESPI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21年第4期413-430,共18页
Drought was a severe recurring phenomenon in Iraq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due to climate change despite the fact that Iraq has been one of the most water-rich countries in the Middle East in the past.The Iraqi Kurdi... Drought was a severe recurring phenomenon in Iraq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due to climate change despite the fact that Iraq has been one of the most water-rich countries in the Middle East in the past.The Iraqi Kurdistan Region(IKR)is located in the north of Iraq,which has also suffered from extreme drought.In this study,the drought severity status in Sulaimaniyah Province,one of four provinces of the IKR,was investigated for the years from 1998 to 2017.Thus,Landsat time series dataset,including 40 images,were downloaded and used in this study.The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and the 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NDWI)were utilized as spectral-based drought indices and the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SPI)was employed as a meteorological-based drought index,to assess the drought severity and analyse the changes of vegetative cover and water bodies.The study area experienced precipitation deficiency and severe drought in 1999,2000,2008,2009,and 2012.Study findings also revealed a drop in the vegetative cover by 33.3%in the year 2000.Furthermore,the most significant shrinkage in water bodies was observed in the Lake Darbandikhan(LDK),which lost 40.5%of its total surface area in 2009.The statistical analyses revealed that precipitation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PI and the surface area of the LDK(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0.92 and 0.72,respectively).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I and NDVI-based vegetation cover was positive but not significant.Low precipitation did not always correspond to vegetative drought;the delay of the effect of precipitation on NDVI was one ye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change drought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 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NDWI)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SPI) delay effect
下载PDF
Projected Warming and Occurrence of Meteorological Droughts—Insights from the Coasts of South India
2
作者 Dhanya Praveen A. Ramachandran 《American Journal of Climate Change》 2015年第2期173-179,共7页
The latest development in the climate change forecast, using regional climate models, made it possible to provide more detailed information on the future changes in the climatic variables in the face of global warming... The latest development in the climate change forecast, using regional climate models, made it possible to provide more detailed information on the future changes in the climatic variables in the face of global warming. The PRECIS, UK Met office Hadley Centre’s Regional Climate Model is being used in simulating the future climate corresponding to the IPCC-SRES A1B emission scenario for the period 2040-2070 with reference to the base line year 1970-2000 for coastal region of Thiruvallur, South India. The results indicat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mean maximum temperature, mean minimum temperature and a slight decrease in the precipitation over the study area. The outcomes of the IMD method of Percent Deviation analysis show that the Thiruvallur has witnessed moderate to mild droughts during the period 1970 to 2011. Moderate drought years were mainly 1974, 1980, 1982 and 1999 with -35.78%, -30.09%, -30.54%, -27.30% rainfall deviations respectively. SPI-12 is also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occurrence and severity of drought events in the past. Th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year 1974 with SPI value -2.05 was the extremely severe drought year on record during the period 1970-2011. The years 1982 (-1.7), 1980 (-1.67), 1999 (-1.48) were severe dry years. Pearson’s correlation analysis proved that both the outputs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0.05 level) with R2 value of 0.992. 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early warning systems and apt drought preparedness strategies to cope with this natural haza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obal warming drought Standardised Precipitation index climate Change Regional climate Modelling Impacts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与鼠疫流行的耦合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李海蓉 王五一 +1 位作者 杨林生 谭见安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887-891,共5页
目的研究气候变化与人间鼠疫流行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内蒙古和福建省分别作为我国北方和南方鼠疫疫源地和历史鼠疫病区的典型省,采用对比分析和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气候变化(降水变化以旱涝指数表示,气温变化以冷暖指数表示)与人间鼠... 目的研究气候变化与人间鼠疫流行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内蒙古和福建省分别作为我国北方和南方鼠疫疫源地和历史鼠疫病区的典型省,采用对比分析和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气候变化(降水变化以旱涝指数表示,气温变化以冷暖指数表示)与人间鼠疫发病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在北方地区,人间鼠疫发病强度与前一年和当年的旱涝指数及冷暖指数呈显著负相关;而在南方地区,人间鼠疫的发病强度仅与当年秋季的冷暖指数有显著负相关性。结论气候变化与鼠疫流行之间的关系有明显的区域差异。降水丰富及气候温暖利于北方鼠疫的流行与传播;降水变化对南方鼠疫的流行没有明显的影响,秋冬季的气温与南方鼠疫的流行强度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鼠疫流行 旱涝指数 冷暖指数
下载PDF
中国干旱状况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7
4
作者 张红丽 张强 +2 位作者 刘骞 柴艺淳 闫昕旸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84-491,共8页
基于高分辨率CRU数据集1950-2009年的逐月资料,计算湿润指数,采用回归分析和偏相关方法分析中国区域干湿变化特征及原因.结果表明,1950-2009年中国总体呈现明显的干旱化趋势,以秋季最为显著;中国降水量呈现微弱的增加趋势(0.04 mm/10 a)... 基于高分辨率CRU数据集1950-2009年的逐月资料,计算湿润指数,采用回归分析和偏相关方法分析中国区域干湿变化特征及原因.结果表明,1950-2009年中国总体呈现明显的干旱化趋势,以秋季最为显著;中国降水量呈现微弱的增加趋势(0.04 mm/10 a),潜在蒸发量呈现显著增加趋势(0.71 mm/10 a),潜在蒸发量的显著增加促进了中国干旱化.湿润指数变化的空间分布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呈相反的趋势,降水量减少而潜在蒸发量增加的共同作用成为东部地区干旱化的直接原因;降水量增加而潜在蒸发量减少(微弱增加)为西部地区干旱适度缓解的直接原因.太阳短波辐射对潜在蒸发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平均温度、水汽压、温度日较差、云量和降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Penman-Monteith模型 湿润指数 气候倾向 影响因子
下载PDF
新疆阿勒泰地区暖季S干旱指数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庄晓翠 赵正波 +1 位作者 杨森 张林梅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11年第3期444-450,共7页
运用新疆阿勒泰地区1961-2009年7个测站暖季(4-10月)月降水量与无降水日数定义了S干旱指数,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Morlet小波变换对该指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S指数能较好地反映阿勒泰地区的干旱情况。暖季近49a来极端干旱和... 运用新疆阿勒泰地区1961-2009年7个测站暖季(4-10月)月降水量与无降水日数定义了S干旱指数,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Morlet小波变换对该指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S指数能较好地反映阿勒泰地区的干旱情况。暖季近49a来极端干旱和极端湿润出现了3a和1a;区域中,东部两站无极端干旱年,其它站有极端干旱年;布尔津和吉木乃站有1a和2a的极端湿润年,其它站无极端湿润年。各季中,春秋季分别出现了2a和1a极端干旱年,无极端湿润年;夏季出现了2a极端干旱年和3a极端湿润年;各区域极端干旱和极端湿润年分布较复杂。暖季20世纪80、90年代以湿润为主,其它时间以干旱为主;春季60年代以干旱为主,其它时间以湿润为主;夏季年代变化基本与暖季一致;秋季608、0年代以湿润为主,其它时间以干旱为主。该地区暖季及各季S指数趋势变化不显著。小波分析表明,S指数存在着明显不同的年代际和年际尺度的周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阿勒泰 暖季 S干旱指数 气候变化
下载PDF
东北农牧交错带旱涝特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7
6
作者 韩晓敏 延军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2期257-262,共6页
[目的]从旱涝灾害角度分析气候变化对东北农牧交错带的影响,对该区的气候变化和旱涝特征进行研究,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合理调配水资源,提高灾害应变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1960—2011年东北农牧交错带21个气象台站的逐月气温、降... [目的]从旱涝灾害角度分析气候变化对东北农牧交错带的影响,对该区的气候变化和旱涝特征进行研究,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合理调配水资源,提高灾害应变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1960—2011年东北农牧交错带21个气象台站的逐月气温、降水资料,应用Mann—Kendall气候突变检验法、标准化降水指数(SPI)、样条函数插值法对该带旱涝状况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1)东北农牧交错带气候呈现出明显的暖干化趋势,SPI3表明春、夏、秋三季干旱事件增多,21世纪以来,春旱事件较为频繁,冬季降水略微增加;(2)气温突变发生在1988年,突变后,干旱的比例增加了20.7%,涝的比例增加了9.3%,降水处于"正常"的年份则大幅度减少,对该区极为不利;(3)SPI12低值中心由科尔沁沙地向东北延伸到松嫩平原,干旱面积有大幅度增加的趋势,东北农牧交错带中南部旱化较为严重。[结论]东北农牧交错带暖干化的趋势给该区农牧业带来不利影响,受旱地区应及时启动干旱预警紧急方案,开展抗旱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农牧交错带 气候暖干化 旱涝响应 SPI
下载PDF
中国气候变化指数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陈颖 《新疆气象》 2001年第2期13-15,共3页
用统计学方法对全国范围内 160个测站 1951~ 1996年的 46年内气温、降水资料进行分析,得出年平均气温、降水的标准化距平场以及冷、暖季的气温、降水的标准化距平场,干旱指数等一系列表征气候变化的指标。以这些指标为基础得出气候... 用统计学方法对全国范围内 160个测站 1951~ 1996年的 46年内气温、降水资料进行分析,得出年平均气温、降水的标准化距平场以及冷、暖季的气温、降水的标准化距平场,干旱指数等一系列表征气候变化的指标。以这些指标为基础得出气候增暖作用指数和气候极值性指数,并得出气候变化趋势是向着干和热的的方向发展变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指数 气候极值性指数 气候增暖作用指数 中国 气候变化 统计学方法 气温 降水资料
下载PDF
黑龙江省近50年干旱发展事实及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白人海 《黑龙江气象》 2003年第1期9-14,共6页
应用实测的降水、气温和土壤湿度资料,分析黑龙江省近50年干旱化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用月平均气温、降水量距平和均方差所构造的“干旱指数”以及土壤湿度显示近50年来黑龙江省是向干旱发展的。1990年以来这种干旱化趋势尤为明显,西... 应用实测的降水、气温和土壤湿度资料,分析黑龙江省近50年干旱化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用月平均气温、降水量距平和均方差所构造的“干旱指数”以及土壤湿度显示近50年来黑龙江省是向干旱发展的。1990年以来这种干旱化趋势尤为明显,西部亚干旱地区的干旱化相对更严重。在气温和降水两个要素中,气温的升高对干旱化的作用可能更重要。利用NCEP/NCAR的容积式土壤湿度计算了全球50年来干旱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近50年干旱的发展是全球气候异常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显然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有关。为探讨东北区干旱的发展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利用Jones等的1951~2000年全球平均气温资料和黑龙江省10个站的干旱指数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全球平均温度上升1℃的情况下,黑龙江省的干旱化程度要增加10%左右。这种形势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土壤湿度 干旱指数 干旱趋势 全球气候变暖 降水 气温
下载PDF
基于NDVI的云南省2009—2010年干旱遗产效应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董伯纲 于洋 吴秀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6335-6344,共10页
气候变化正导致干旱事件发生的强度、频度显著改变,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直接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关键生态过程。我国西南地区在2009—2010年发生百年一遇的极端干旱,目前关于植被生长在长时间尺度对此次干旱事件的响应尚不明确。以... 气候变化正导致干旱事件发生的强度、频度显著改变,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直接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关键生态过程。我国西南地区在2009—2010年发生百年一遇的极端干旱,目前关于植被生长在长时间尺度对此次干旱事件的响应尚不明确。以云南省为研究区,基于多年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影像数据以及长时间序列气象资料对此次极端事件的干旱遗产效应开展研究,分析了干旱遗产效应的持续时间以及不同植被类型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1)云南省植被生长在极端干旱事件发生后受到的抑制时间大约持续1—2年,受影响区域主要集中在遭遇降水严重减少的地区;2)海拔2000 m附近为植被对干旱响应最为敏感的区域,海拔高于4000 m的植被生长几乎未受到干旱影响;3)较之草地和农田,森林植被受到的抑制作用更为强烈。研究揭示了极端干旱对云南省植被生长造成的影响,为该地区未来应对极端干旱并有效开展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极端干旱 NDVI 干旱遗产效应
下载PDF
近50年内蒙古中东部地区春夏季干旱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白美兰 李金田 +3 位作者 李喜仓 邸瑞琦 冯晓晶 杨晶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1-136,共6页
选取内蒙古地区累年平均降水量>200mm的75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逐日平均气温、逐日降水量资料,基于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指数)计算方法,建立了各站历年春季和夏季CI指数序列。利用EOF方法,分析了内蒙古中东部地区春季和夏季干旱的... 选取内蒙古地区累年平均降水量>200mm的75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逐日平均气温、逐日降水量资料,基于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指数)计算方法,建立了各站历年春季和夏季CI指数序列。利用EOF方法,分析了内蒙古中东部地区春季和夏季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得出:1)内蒙古中东部地区春旱和夏旱均分为三种类型,且均具有全区一致干旱或不旱型、东西反相干旱型和南北反相干旱型的分布规律。但春季和夏季干旱或反向干旱的中心分布区域略有不同。2)内蒙古中东部地区春季干旱均出现在1980a以前,1980a后全区性的春季重旱减少,但局部重旱有所增加。夏旱在1980a以后呈两年或以上持续发展的态势,且近年来全区性夏旱发生频率增高、强度增加。3)内蒙古地区气候变暖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气候变暖后内蒙古地区降水分配格局发生了变化,使内蒙古中东部地区春季干旱减轻,而夏旱加重,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气象干旱指数 EOF方法 干旱特征 气候变暖
原文传递
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西南干旱时空分异特征 被引量:18
11
作者 姚玉璧 张强 +4 位作者 王劲松 尚军林 王莺 石界 韩兰英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74-1784,共11页
基于相对湿润度的干旱指数,应用1958-2012年中国西南89个国家基本气象站逐日气象资料,研究中国西南干旱时域变化、空间分布和次区域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58-2012年西南平均干旱区域占总面积的30%左右,川西高原、川西南山地和云南... 基于相对湿润度的干旱指数,应用1958-2012年中国西南89个国家基本气象站逐日气象资料,研究中国西南干旱时域变化、空间分布和次区域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58-2012年西南平均干旱区域占总面积的30%左右,川西高原、川西南山地和云南中北部区域干旱发生频率在60%以上,大部分区域干旱强度呈增加趋势。EOF mode 1反映出西南区域干旱强度振荡的位相相同;云贵高原中部易出现异常干旱、振荡强度大且敏感。EOF mode 2特征向量场北部与南部呈反相位分型特征,其形成机制是南部片区的云南高原和贵州高原偏南地区主要受南亚季风影响,而北部片区的四川、重庆和贵州偏北地区主要受青藏高原季风、东亚季风的影响。依据REOF特征向量场结构类型,将研究区域划分为4个次区域;"川西高原异常型"干旱强度显著减弱,由干变湿的突变点在1987年。"四川北部异常型"干旱强度显著增强,由湿变干的突变点在1968年。"云南高原异常型"和"贵州高原异常型"干旱指数均呈波动下降趋势,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相对湿润度指数 空间异常分型 次区域变化 气候变暖 中国西南
原文传递
北方农牧交错带干旱灾害及其对暖干气候的响应 被引量:25
12
作者 杜华明 延军平 王鹏涛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4-128,共5页
利用1961-2012年气象数据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反距离加权空间插值(IDW)对北方农牧交错带气温、降水气候要素的时间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Is指数和Morlet小波变换等方法研究该区域的干旱状况。结果显示:近52年来,北方... 利用1961-2012年气象数据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反距离加权空间插值(IDW)对北方农牧交错带气温、降水气候要素的时间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Is指数和Morlet小波变换等方法研究该区域的干旱状况。结果显示:近52年来,北方农牧交错带气温增温速率为0.32℃/10a,降水量减少速率为7.35mm/10a,气候暖干化趋势明显;气候暖干化导致该区干旱灾害的发生频率增加、强度加剧;干旱灾害主要存在7a和8a的年际变化周期,1989年以前气候偏湿润,1989年以后干旱严重;干旱灾害发生频率最高的是西北段部分,西北段和东北段偏旱与大旱严重,而华北段重旱严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指数 气候暖干化 干旱灾害 MORLET小波 农牧交错带
原文传递
近50 a来青海干旱变化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被引量:14
13
作者 汪青春 李凤霞 +1 位作者 刘宝康 胡玲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5-72,共8页
选取青海高原有连续观测资料的27个站月降水量,利用SPI干旱指数方法计算1961—2010年每月的干旱指数。得到发生干旱的年代及各年代的站数,对其空间分布、基本气候特征及干旱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青海各地都有干... 选取青海高原有连续观测资料的27个站月降水量,利用SPI干旱指数方法计算1961—2010年每月的干旱指数。得到发生干旱的年代及各年代的站数,对其空间分布、基本气候特征及干旱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青海各地都有干旱发生,3—5月干旱多发地分布在东—南部,向西北部减少;6—8月在东部的局部地区及玉树东部地区;9—11月在东部和南部地区。近50 a来,干旱范围和干旱强度呈逐年下降趋势,两者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春季下降较为明显。青海一般发生的大旱年主要是春旱及春夏连旱。大范围的干旱大多发生在夏季;在没有发生干旱的年份,局地旱情不可避免;气候变暖对青海干旱影响不突出,而降水的增多是青海干旱减少、强度减弱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指数 时空分布 气候变暖 青海
原文传递
昆明地区臭氧总量变化和气候关系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郭世昌 吴涧 +1 位作者 陈艳 黄仪方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99-203,共5页
利用 196 3~ 1992年期间昆明地区平流层臭氧、温度以及降水量等观测资料 ,分析及计算了该地区的臭氧演变趋势、冷暖和旱涝指数 .研究结果显示 :臭氧总量的变化包含着气候异常的信号 。
关键词 臭氧总量 气候效应 冷暖指数 昆明市 臭氧层
原文传递
近51年川滇地区气候暖干化与旱涝灾害趋势判断 被引量:5
15
作者 杜华明 延军平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14-721,共8页
为揭示川滇地区气候特征与旱涝灾害趋势,以川滇地区70个气象站点1961~2011年的逐月气温、降水资料为基础,采用线性回归、五年滑动平均、M-K突变检验、反距离加权空间插值、Z指数法、Morlet小波变换等方法,对川滇地区气候变化特征与旱涝... 为揭示川滇地区气候特征与旱涝灾害趋势,以川滇地区70个气象站点1961~2011年的逐月气温、降水资料为基础,采用线性回归、五年滑动平均、M-K突变检验、反距离加权空间插值、Z指数法、Morlet小波变换等方法,对川滇地区气候变化特征与旱涝灾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1a川滇地区气温以0.21℃/10a的速率增加;降水量以10.76mm/10a的速率减少;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正经历着以增温和变干为趋势的气候变化特征,气候暖干化趋势明显。近51a川滇地区年旱涝灾害总的趋势是向干旱发展,以2000年为转折点,2000年以前该区多涝灾,2000年后多旱灾,这与该区的气温与降水变化一致,气候暖干化的结果直接导致了旱灾加剧。川滇地区春、冬两季旱涝年际周期变化规律强,Z指数呈上升趋势,降水量增加;夏季旱涝周期变化十分显著,旱涝灾害程度加剧,干旱化趋势明显;秋季旱涝变化周期性不强,呈弱干旱化趋势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暖干化 旱涝灾害 Z指数 MORLET小波 川滇地区
原文传递
气候变暖背景下青海省春季干旱时空变化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义花 王振宇 +1 位作者 刘彩红 朱宝文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2-290,共9页
基于1961-2018年35个气象台站观测资料,分析了青海省农牧区无雨日数、干旱次数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①1961-2018年青海省春季平均气温呈升高趋势、降水呈增多趋势,无雨日数空间差异明显,其中,东部农业区、牧业区无雨日数总体无明显变... 基于1961-2018年35个气象台站观测资料,分析了青海省农牧区无雨日数、干旱次数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①1961-2018年青海省春季平均气温呈升高趋势、降水呈增多趋势,无雨日数空间差异明显,其中,东部农业区、牧业区无雨日数总体无明显变化趋势。②近57 a,东部农业区轻旱、中旱、特旱发生次数均无明显趋势性变化,仅重旱略有增加,进入21世纪以来,东部农业区轻旱、重旱发生次数呈增加趋势,农业区各等级干旱次数呈南多北少的空间分布。③近57 a,青海省主要牧业区出现干旱总次数及不同等级干旱次数均呈减少趋势。其中,轻旱减少最为明显,而牧业区各等级干旱次数呈北多南少的分布。④青海省春季出现灾损的旱灾次数呈减少趋势,减少率为2.4次·(10a)^-1。其中,东部农业区出现灾损的旱灾次数最多。⑤近57 a青海省牧业区干旱发生次数在1981年前后存在明显的突变现象,而东部农业区无明显的突变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干旱 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CI 时空变化 青海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