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rought fluctuations based on dendrochronology since 1786 for the Lenglongling Mountains at the northwestern fringe of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region 被引量:1
1
作者 HOU Ying NIU Zhenmin +5 位作者 ZHENG Fang WANG Nai'ang WANG Jianyu LI Zhuolun CHEN Hongxiang ZHANG Xuemin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6年第4期492-505,共14页
The Lenglongling Mountains (LLM) located in northeastern part of the Tibet Plateau, belong to a marginal area of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EASM) and are sensitive to monsoon dynamics. Two tree-ring width chro... The Lenglongling Mountains (LLM) located in northeastern part of the Tibet Plateau, belong to a marginal area of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EASM) and are sensitive to monsoon dynamics. Two tree-ring width chronologies developed from six sites of Picea crassifolia in the LLM were employed to study the regional drought variability. Correlation and temporal correlation analyses showed that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two chronologies and self-calibrated 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 (sc_PDSI) were significant and stable across time, demonstrating the strength of sc_PDSI in modeling drought conditions in this region.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s, the mean sc_PDSI was reconstructed for the period from 1786 to 2013. Dry conditions prevailed during 1817-1819, 1829-1831, 1928-1931 and 1999-2001. Relatively wet periods were identified for 1792-1795 and 1954-1956. Spatial correlations with other fourteen precipitation/drought reconstructed series in previous studies revealed that in arid regions of Northwest China, long-term variability of moisture conditions was synchronous before the 1950s at a decadal scale (1791-1954). In northwestern margin of the EASM, most of all selected reconstructions had better consistency in low-frequency variation, especially during dry periods, indicating similar regional moisture variations and analogous modes of climate forcing on tree growth in the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ndrochronology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region self-calibrated 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 Lenglongling mountains
下载PDF
1962—2022年黄山地区高温干旱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2
作者 王婧 黄骏凯 +2 位作者 王闰芳 刘裕禄 汪栩加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24年第2期129-136,共8页
利用1962—2022年逐日气象观测数据和气象干旱综合指数资料,基于区域性天气过程识别方法,对安徽省黄山地区区域性高温干旱事件进行判别,在此基础上分析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综合强度和成因。结果表明,黄山地区高温日数随时间呈增多趋势... 利用1962—2022年逐日气象观测数据和气象干旱综合指数资料,基于区域性天气过程识别方法,对安徽省黄山地区区域性高温干旱事件进行判别,在此基础上分析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综合强度和成因。结果表明,黄山地区高温日数随时间呈增多趋势,空间分布呈平地和丘陵地区多、高海拔山区少的特征。干旱日数随时间的变化幅度较大,空间分布呈“南多北少”特征。区域性高温事件发生频次呈增加趋势,区域性干旱事件变化趋势不显著,但2008年后旱涝交替出现的特征显著。21世纪以后高温干旱复合事件发生频次增加、间隔时间缩短,其中2022年高温和干旱过程综合强度均列历史第二位。全球变暖背景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偏北、强度偏强,阻挡了冷暖气流的交汇,导致黄山地区出现异常高温干旱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干旱 区域性气候事件 气候特征 成因 山区
下载PDF
山地荒漠草原不同植物群落物种-多度关系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尚占环 姚爱兴 龙瑞军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3-178,共6页
在群落样方调查的基础上,计算群落物种重要值,确定群落类型.对群落物种重要值采用分割线段模型(brokenstickmodel)、对数级数分布(Logseriesdistribution)、对数正态分布(Lognormaldistribution)、几何级数分布(Geometricseriesdistribu... 在群落样方调查的基础上,计算群落物种重要值,确定群落类型.对群落物种重要值采用分割线段模型(brokenstickmodel)、对数级数分布(Logseriesdistribution)、对数正态分布(Lognormaldistribution)、几何级数分布(Geometricseriesdistribution)等4个种-多度模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石质山坡(长芒草Sti pabungeana-冷蒿Artemisiafrigida)群落对数级数拟合结果更好,土质山坡群落(短花针茅Stipabrevifo ra-长芒草Stipabungeana)对数正态分布拟合更好,说明了2个群落结构是对2个样地环境特点与放牧干扰相互作用的响应.沙化草地(油蒿Artemisiaordosica-刺叶柄棘豆Oxytropisaciphlla)群落中油蒿处于极优势地位,占据整个群落的大多数生态空间.拟合检验表明该山地草地植被物种分布格局较符合随机生态位假说和生态位占领假说,严重的放牧干扰不仅降低了优势物种在群落中的优势程度,使次优势物种及其他物种也没能较好的发育,说明外部非生物环境对群落胁迫程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山地 荒漠草原 物种多样性 种-多度模型
下载PDF
太行山低山丘陵区抗旱造林及水分管理技术 被引量:7
4
作者 樊巍 田朝阳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98-403,共6页
针对太行山低山丘陵区土壤干旱瘠薄,水土流失严重,造林成活率低的特点,开展了以保水节水为中心的抗旱造林及水分管理技术研究。通过6种抗旱造林技术试验,筛选出优化造林技术模式,可使造林成活率达96%以上;确定了野生酸枣Ziziphusjujubav... 针对太行山低山丘陵区土壤干旱瘠薄,水土流失严重,造林成活率低的特点,开展了以保水节水为中心的抗旱造林及水分管理技术研究。通过6种抗旱造林技术试验,筛选出优化造林技术模式,可使造林成活率达96%以上;确定了野生酸枣Ziziphusjujubavar.spinosa嫁接大枣Z.jujubavar.inermis的最佳嫁接方式、嫁接时间和管理技术;提出有灌溉条件和无灌溉条件下复合农林业系统水分优化管理技术;提出的果农复合系统开沟断根结合肥料深施技术,可使土壤含水量提高30%,苹果Maluspumila产量提高28%;筛选出细长纺锤形为果农复合系统苹果树最佳树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培育学 太行山低山丘陵区 抗旱造林 水分管理 复合农林业系统 造林成活率
下载PDF
太行山前平原冬小麦生育期干旱分析——以保定市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沈彦军 李红军 雷玉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2-226,233,共6页
对冬小麦生育期干旱进行精细分析,可以为农业生产和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信息,为降水、地下水动态以及作物耗水关系提供研究基础。采用有效降水和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方法,分析了太行山前平原冬小麦56个生育期及各生育阶段(苗期、越冬期... 对冬小麦生育期干旱进行精细分析,可以为农业生产和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信息,为降水、地下水动态以及作物耗水关系提供研究基础。采用有效降水和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方法,分析了太行山前平原冬小麦56个生育期及各生育阶段(苗期、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成熟期)的平均有效降水和气象干旱发生频率。研究发现冬小麦生育期平均有效降水为55.43 mm,分别占年有效降水和生育期降水量的13.6%和52.5%。其中,5月和10月是生育期有效降水的主要贡献月,平均有效降水量分别占到生育期有效降水量的35.7%、27.1%。生育期平均缺水350mm以上,并且有效降水的月际、年际间差异明显。逐月旱涝级别和频率分布显示,生育期干旱平均发生频率为58.5%,逐月发生干旱的频率均在50%以上。12月易发生轻旱,2、3月易发生中旱,4月易发生重旱。总体上,太行山前平原冬小麦生育期及各生育阶段的有效降水都表现出非稳定性,逐月平均有效降水量均不同程度小于需水量,干旱发生频率冬后大于冬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有效降水 综合气象干旱指数 干旱频率 太行山前平原
下载PDF
宁南山区冬小麦冠层高光谱特征及其对干旱的响应 被引量:5
6
作者 张磊 刘静 +2 位作者 张学艺 韩颖娟 袁海燕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16,共5页
以中引6号冬小麦为观测对象,大田利用Unispec-SC型单通道便携式光谱仪观测不同灌水处理条件小麦冠层光谱特征,并结合相应遥感指数,筛选对干旱响应敏感的指数。结果表明,宁南山区冬小麦灌浆期与乳熟期的冠层光谱特征存在差异;虽然不同干... 以中引6号冬小麦为观测对象,大田利用Unispec-SC型单通道便携式光谱仪观测不同灌水处理条件小麦冠层光谱特征,并结合相应遥感指数,筛选对干旱响应敏感的指数。结果表明,宁南山区冬小麦灌浆期与乳熟期的冠层光谱特征存在差异;虽然不同干旱胁迫下的冬小麦冠层光谱反射率曲线形式基本类似,但在大多数波段,反射率值的大小明显不同;在应用各种遥感指数监测宁南山区冬小麦干旱时,根据具体情况可优先在RVI和NDVI中选择,其次可以考虑选用EV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南山区 冬小麦 光谱特征 干旱
下载PDF
宁夏半干旱偏旱区苜蓿引进品种在不同立地及干旱胁迫下抗旱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永平 刘世新 +3 位作者 贾志宽 刘沛松 李明芳 曹秀霞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9-74,共6页
连续3年对引进的14个紫花苜蓿品种在半干旱偏旱区的缓坡耕地、台地和川旱地三种不同立地类型区,分别布设旱地组和补充灌溉组进行田间试验,对同一苜蓿品种在不同立地类型和不同水分胁迫下的苗期抗旱性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苜... 连续3年对引进的14个紫花苜蓿品种在半干旱偏旱区的缓坡耕地、台地和川旱地三种不同立地类型区,分别布设旱地组和补充灌溉组进行田间试验,对同一苜蓿品种在不同立地类型和不同水分胁迫下的苗期抗旱性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苜蓿品种叶片失水速率以补充灌溉最高,旱地次之,坡耕地最低;离体叶片失水速率(RWL)与保水力(HAW)、抗旱性指数(ID)之间呈负相关,HAW与ID呈显著正相关。对主要抗旱指标进行了多元回归预测和聚类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南山区 苜蓿 水分胁迫 抗旱性 品种筛选
下载PDF
东北东部山区8个主要树种耐旱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段瑞兵 孙慧珍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6-163,共8页
耐旱性对于树木存亡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该研究以东北东部山区野外自然生长的8个树种——白桦、黄菠萝、胡桃楸、水曲柳、蒙古栎、春榆、兴安落叶松和红松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各树种PV曲线水分参数(7个),同时结合蒸腾速率、枝叶清晨和... 耐旱性对于树木存亡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该研究以东北东部山区野外自然生长的8个树种——白桦、黄菠萝、胡桃楸、水曲柳、蒙古栎、春榆、兴安落叶松和红松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各树种PV曲线水分参数(7个),同时结合蒸腾速率、枝叶清晨和中午水势、初始致死含水率和持水力等5个实测水分指标,对比分析以单个水分指标、综合水分指标评价耐旱性的差异。结果表明:(1)分别以PV曲线水分参数ψ_(tlp)和ψ_(sat)等衡量8个树种的耐旱性,发现单个水分指标对8个树种的耐旱性强弱排序有所不同,有的甚至完全相反;但通过PV曲线获取的水分参数ψ_(sat)-ψ_(tlp)、RWC_(tlp)、ROWC_(tlp)、ε_(max)和b值排序基本一致,其耐旱性强弱依次为:红松>胡桃楸>黄菠萝>白桦>兴安落叶松>蒙古栎>春榆>水曲柳。(2)以PV曲线7个水分参数综合评价结果显示,8个树种的耐旱性强弱依次为:红松>胡桃楸>黄菠萝>兴安落叶松>蒙古栎>白桦>春榆>水曲柳;以实测5个水分指标综合评价结果显示,8个树种的耐旱性强弱依次为:红松>蒙古栎>兴安落叶松>黄菠萝>水曲柳>春榆>白桦>胡桃楸;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差异,特别是胡桃楸、蒙古栎和水曲柳位置发生了较大变化。(3)采用12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发现8个树种的耐旱性强弱依次为:红松>黄菠萝>蒙古栎>兴安落叶松>胡桃楸>春榆>白桦>水曲柳。研究认为,12个指标的综合评价结果比较符合东北东部山区8个树种天然分布的生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东部山区 主要树种 耐旱性 综合评价
下载PDF
基于SPEI指数的秦岭南北地区干旱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22
9
作者 高涛涛 殷淑燕 王水霞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61-770,共10页
基于秦岭南北地区47个气象站点1960—2016年实测气象资料,利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定量分析了秦岭南北地区不同时间尺度干旱发生频率和强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并试图揭示该区域干旱发生的原因。结果表明:SPEI值能够较好的反映秦岭南... 基于秦岭南北地区47个气象站点1960—2016年实测气象资料,利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定量分析了秦岭南北地区不同时间尺度干旱发生频率和强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并试图揭示该区域干旱发生的原因。结果表明:SPEI值能够较好的反映秦岭南北地区的干旱特征及干湿演变状况。从时间变化上看,近57 a来秦岭南北地区呈干旱化趋势,以20世纪90年干旱化趋势最为显著,干旱化趋势最显著的区域为秦岭以北地区,但近22 a秦岭南北地区开始出现湿润化趋势;从季节来看,四季大部分区域呈干旱化趋势,秋季干旱化趋势最显著且开始最早,春季次之,冬、夏干旱化趋势相对不显著。从空间来看,秦岭南北地区在年、季、月尺度上均有干旱发生且各地区分布极不均匀;其中秦岭以北地区干旱发生频率较高,其他子区域干旱发生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较为复杂。干旱发生强度呈现出中西部强,四周弱的特点,干旱发生强度最强的地方为陕西石泉,为14.7%,最弱的地方为四川阎中,为2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I指数 气象干旱 干旱发生强度 秦岭南北地区
下载PDF
互助干旱山区雨水集蓄与利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生金 张桂兰 +1 位作者 徐尚辉 李春善 《青海农林科技》 2006年第3期60-61,共2页
通过阐述互助干旱山区干旱缺水的现状,严重影响本区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提出雨水集蓄利用的建议,促进本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互助 干旱山区 雨水集蓄 利用
下载PDF
干旱山区马铃薯青薯9号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闫贤仙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5年第11期54-55,57,共3页
青薯9号系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选育的马铃薯新品种。适合于干旱山区种植。古交市2011年引进,经过2次试验成功,2013年大面积种植推广。从实践中总结出一套从深耕整地、施肥、播种、水分管理、田间管理到病虫害防治的青薯9号... 青薯9号系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选育的马铃薯新品种。适合于干旱山区种植。古交市2011年引进,经过2次试验成功,2013年大面积种植推广。从实践中总结出一套从深耕整地、施肥、播种、水分管理、田间管理到病虫害防治的青薯9号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山区 青薯9号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山地荒漠草原不同植物群落关系研究
12
作者 赵翠珍 《新疆环境保护》 2007年第4期40-44,共5页
在群落样方调查的基础上,计算群落物种重要值,确定群落类型。对群落物种重要值采用分割线段模型、对数级数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几何级数分布等4个多度模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新疆银穗草-细果苔草群落对数级数拟合结果更好,穗状寒生羊... 在群落样方调查的基础上,计算群落物种重要值,确定群落类型。对群落物种重要值采用分割线段模型、对数级数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几何级数分布等4个多度模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新疆银穗草-细果苔草群落对数级数拟合结果更好,穗状寒生羊茅-细果苔草群落对数正态分布拟合更好,说明了2个群落结构是对2个样地环境特点与放牧干扰相互作用的响应。新疆银穗草-穗状寒生羊茅群落中新疆银穗草处于极优势地位,占据整个群落的大多数生态空间。拟合检验表明,该山地草地植被物种分布格局较符合随机生态位假说和生态位占领假说,严重的放牧干扰不仅降低了优势物种在群落中的优势程度,使次优势物种及其它物种也没能较好的发育,说明外部非生物环境对群落胁迫程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山地 群落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山区中小河流治理方向的探讨
13
作者 叶婧怡 叶永忱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4年第6期185-186,共2页
介绍辽宁宽甸山区自然面貌五十多年来的变化及生态环境的破坏情况。针对自然资源遭受破坏,洪旱灾害频繁发生,探讨按客观规律办事进行河道综合治理的方向和任务。
关键词 山区 中小河流 洪旱灾害 综合治理
下载PDF
多灾种时空耦合网络构建:从多维网到单顶点网 被引量:2
14
作者 何锦屏 李双双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314-2330,共17页
基于1970—2017年秦岭南北72个站点气象数据,以“地理时空分析-小波相干分析-时空耦合网络”为方法框架,对秦岭南北干旱-热浪时空耦合特征进行分析;进而以干旱-热浪时空耦合网络为基础,完善时空网络连边规则,拓展单顶点网分析方法,再认... 基于1970—2017年秦岭南北72个站点气象数据,以“地理时空分析-小波相干分析-时空耦合网络”为方法框架,对秦岭南北干旱-热浪时空耦合特征进行分析;进而以干旱-热浪时空耦合网络为基础,完善时空网络连边规则,拓展单顶点网分析方法,再认识多灾种时空耦合的群聚群发效应。结果表明:①全球变暖背景下,秦岭南北降水模态逐渐由20世纪80年代雨涝主导向干旱主导转变,同时热浪在2010年前后经历第2个谷值期后快速增加,加剧了区域干旱-热浪耦合风险。②秦岭南北干旱-热浪变化具有同步性,但是不同时段显著周期存在差异。其中,在20世纪70—80年代初,秦岭南北干旱-热浪4~8 a周期同步减弱,并向低频2~4 a周期转变;后期同步耦合增强时段有2个,分别是1995—2002和2012—2017年。在空间格局上,秦岭以北和汉江谷地为秦岭南北干旱-热浪耦合影响关键区域,而丹江口水库附近、嘉陵江流域、秦岭南坡中段为干旱-热浪耦合波动区。③在研究方法上,地理时空分析为秦岭南北干旱-热浪时空耦合提供基本事实判断,小波相干可定量干旱-热浪多时间尺度耦合关系,多灾种时空耦合网络可解释多灾种“平静-爆发”现象,识别干旱-热浪耦合稳定区和波动区,三种方法相辅相成,初步形成面向多灾种时空耦合分析方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灾种 干旱 热浪 复杂网络 秦岭南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