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rge-scale atmospheric singularities and summer long-cycle droughts-floods abrupt alternation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被引量:30
1
作者 WU Zhiwei LI Jianping +1 位作者 HE Jinhai JIANG Zhiho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6年第16期2027-2034,共8页
The daily precipitation data at 720 sta- tions over China for the 1957―2003 period during summer (May―August) a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summer subseasonal long-cycle droughts-floods abrupt alternation (LDFA) pheno... The daily precipitation data at 720 sta- tions over China for the 1957―2003 period during summer (May―August) a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summer subseasonal long-cycle droughts-floods abrupt alternation (LDFA) phenomenon and a long-cycle droughts-floods abrupt alternation index (LDFAI)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MLYRV) is defined to quantify this phenomenon. The large-scale atmospheric circula- tion features in the anomalous LDFA years are ex- amined statistically.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summer droughts-to-floods (DTF) in the MLYRV usually accompany with the more southward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WPSH), negative vorticity, strong divergence, descending movements develop- ing and the weak moisture transport in the low level, the more southward position of the South Asia high (SAH) and the westerly jets in the high level during May―June, but during July―August it is in the other way, northward shift of the WPSH, positive vorticity, strong convergence, ascending movements and strong moisture transport in the low level, and the northward shift of the SAH and the westerly jets in the high level. While for the summer floods-to-droughts (FTD) in the MLYRV it often goes with the active coldair mass from the high latitude, positive vorticity, strong convergence, ascending movement develop- ing and the strong moisture transport in the low level, and the SAH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in the high level, but during July―August it is often connected with the negative vorticity, strong divergence, de- scending movements developing and the weak moisture transport in the low level, the remarkable northward shift of the WPSH, the SAH extending northeastward to North China and the easterly jets prevailing in the high level over the MLYRV. In addi- tion, the summer LDFA in the MLYRV is of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ith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annual mode and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annual mode in the preceding February, which offers some predictive signals for the summer LDFA forecasting in the MLYR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地区 LDFA 大尺度预报 水文地质
原文传递
干旱区与湿润区旱涝急转演变特征对比研究
2
作者 薛联青 章郁涵 刘远洪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共8页
以长江、黄河和淮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标准化旱涝急转指数,利用趋势分析、变点检验、小波分析、随机森林等方法探究典型干旱区与湿润区旱涝急转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湿润和半湿润区是极端旱涝急转事件的高频发生区,干旱区... 以长江、黄河和淮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标准化旱涝急转指数,利用趋势分析、变点检验、小波分析、随机森林等方法探究典型干旱区与湿润区旱涝急转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湿润和半湿润区是极端旱涝急转事件的高频发生区,干旱区是极端旱转涝事件的高频发生区;干旱区的突变发生在1998年,湿润区的突变在1978年,未来干旱区更易发生旱转涝事件,湿润区则相反;气象因子在湿润区对旱涝急转的贡献度更大,大气环流对干旱区的影响突出,旱涝急转与不同驱动因子间存在非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急转 标准化旱涝急转指数 大气环流 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淮河流域
下载PDF
旱涝急转对玉米叶片衰老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漆栋良 朱建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1-147,共7页
为研究旱涝急转对玉米叶片衰老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以春玉米“宜丹629”为供试材料,2021年在测坑条件下,设置拔节期旱(drought,D)、涝(waterlogging,W)、旱急转轻涝(drought-light waterlogging,D-LW)、旱急转中涝(drought-moderate water... 为研究旱涝急转对玉米叶片衰老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以春玉米“宜丹629”为供试材料,2021年在测坑条件下,设置拔节期旱(drought,D)、涝(waterlogging,W)、旱急转轻涝(drought-light waterlogging,D-LW)、旱急转中涝(drought-moderate waterlogging,D-MW)、旱急转重涝(drought-heave waterlogging,D-HW)、和正常供水(control,CK)6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组合下玉米大喇叭口期、抽雄期和灌浆期叶片叶绿素仪(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SPAD)值、过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P_(n)),成熟期籽粒产量及其构成。结果表明,与CK相比,D-LW处理抽雄期和灌浆期玉米叶片的SPAD值、SOD、POD、CAT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P_(n)和成熟期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差异不显著,其籽粒产量维持在较高水平(7 810.3kg/hm~2),说明旱急转轻涝不会加速玉米叶片的衰老,从而稳定籽粒产量。而其他水分胁迫处理显著降低各监测时期玉米叶片SPAD值、SOD、POD、CAT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和P_(n),明显提高MDA含量,使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减少,最终显著降低产量(较CK下降13.3%~72.7%)。整体上,D-MW和D-HW处理明显加速玉米叶片衰老,严重抑制籽粒产量。综上,拔节期旱后急转轻涝对玉米叶片SPAD值、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和P_(n)有补偿作用,从而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研究结果为玉米应对旱涝急转灾害和灌排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 光合作用 旱涝急转 抗氧化酶活性 玉米
下载PDF
长江流域旱涝急转演变特征及其社会经济暴露度 被引量:1
4
作者 孟长青 董子娇 +2 位作者 王远坤 张余庆 钟德钰 《水力发电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49,共16页
旱涝急转是指干旱和洪水之间的快速转变,对农业生产和人类安全造成巨大威胁。本研究基于月尺度的旱涝急转量级指数,分析了长江流域历史和未来四种旱涝急转事件,并通过滑窗法构建了旱涝急转量级的时变函数,揭示了未来旱涝急转风险变化。... 旱涝急转是指干旱和洪水之间的快速转变,对农业生产和人类安全造成巨大威胁。本研究基于月尺度的旱涝急转量级指数,分析了长江流域历史和未来四种旱涝急转事件,并通过滑窗法构建了旱涝急转量级的时变函数,揭示了未来旱涝急转风险变化。同时,结合共享社会经济路径量化了人口和经济受旱涝急转风险变化影响的程度。结果显示,历史时期长江流域中下游旱涝急转事件频发,旱–涝和涝–旱事件每10年发生10~12次,而旱–涝–旱和涝–旱–涝事件每10年发生3~4次。未来旱–涝–旱和涝–旱–涝事件预计大幅增加,其中长江上游部分地区增长了约7倍。对于历史基准期50年一遇的旱涝急转事件,未来发生概率将增加5~10倍,给长江流域的人口和经济带来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急转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 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 人口暴露 长江流域
下载PDF
基于日尺度旱涝急转指数的重庆市旱涝急转事件演变特征分析
5
作者 刘玉冰 刘波 +4 位作者 王文鹏 邱鹏 黎春蕾 仵新燕 刘缘晴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28,共9页
为准确地反映旱涝急转事件的“突发性”与“交替性”特征,对重庆市34个气象站采用日尺度旱涝急转指数DWAAI提取1960—2018年旱涝急转事件,根据重庆市的实际情况划分不同强度旱涝急转事件对应的DWAAI数值范围,探究不同强度旱涝急转事件... 为准确地反映旱涝急转事件的“突发性”与“交替性”特征,对重庆市34个气象站采用日尺度旱涝急转指数DWAAI提取1960—2018年旱涝急转事件,根据重庆市的实际情况划分不同强度旱涝急转事件对应的DWAAI数值范围,探究不同强度旱涝急转事件发生频次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重庆市旱涝急转事件以旱急转涝为主,旱急转涝事件占旱涝急转事件累计次数的85%,主要发生在4—9月,多年平均次数为22.64站次,其中,中度、重度事件占所有旱急转涝事件的11.7%、2.9%;旱急转涝事件频发于重庆市西部、中部及东北部区域,发生频次的变化趋势不显著;涝急转旱事件主要发生在7—9月,多年平均次数为5.60站次,轻度、中度事件占所有涝急转旱事件的92.9%、7.1%;涝急转旱事件在重庆市东南部、中部以及东北部区域的西部地区(如开县)频发,频发地区的发生频次总体呈增加的趋势。研究成果可为保障重庆市及相关地区水安全、加强防旱抗涝减灾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急转事件 日尺度旱涝急转指数 方差校正的Sen趋势检验 时空演变 重庆市
下载PDF
嘉陵江流域旱涝急转演变规律及其对径流影响研究
6
作者 李文晖 曹辉 +3 位作者 任玉峰 刘新波 马一鸣 李文达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8-140,共13页
针对气象旱涝转换对流域径流影响的问题,基于嘉陵江流域逐日降水量和流量数据,采用长、短周期旱涝急转指数方法,揭示了旱涝急转时空分布特征与演变规律,定量评估了径流变化对不同旱涝急转类型的响应程度。结果表明:1977~2022年,嘉陵江... 针对气象旱涝转换对流域径流影响的问题,基于嘉陵江流域逐日降水量和流量数据,采用长、短周期旱涝急转指数方法,揭示了旱涝急转时空分布特征与演变规律,定量评估了径流变化对不同旱涝急转类型的响应程度。结果表明:1977~2022年,嘉陵江流域共发生了8次汛期旱涝急转事件,其中6次发生在2004年及之后;空间上,南部、中部以及西北部地区发生旱涝急转的频率较大,在17%以上;在月尺度上,6~7月发生旱涝急转的频率最大,超过了20%。当汛期发生涝转旱时,北碚、罗渡溪、武胜以及小河坝等站的前半汛期流量相比常年平均增长了57.52%,38.74%,85.50%和99.73%,后半汛期流量相对常年平均偏低了20.82%,49.83%,22.64%和14.53%;而在旱转涝影响下,上述站点前半汛期流量较常年平均减少了31.17%,45.77%,28.83%和26.16%,后半汛期流量较常年分别增长了31.45%,47.17%,24.31%和3.27%;月尺度上也表现出相似规律,表明旱涝急转对嘉陵江径流有着显著影响。研究成果可为梯级水库科学调度、流域水安全保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急转 径流变化 时空分布 嘉陵江流域
下载PDF
辽宁省旱涝急转特征与趋势研究
7
作者 赵子萌 邵薇薇 +1 位作者 曹永强 任博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2-43,共12页
【目的】旱涝急转事件有较高的突发性和致灾性,明确辽宁省旱涝急转的特征与趋势,为辽宁省旱涝灾害预警与水资源应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旱涝急转指标是进行旱涝急转研究的基础,利用辽宁省19个气象站点1970—2020年的降水数据,分别采... 【目的】旱涝急转事件有较高的突发性和致灾性,明确辽宁省旱涝急转的特征与趋势,为辽宁省旱涝灾害预警与水资源应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旱涝急转指标是进行旱涝急转研究的基础,利用辽宁省19个气象站点1970—2020年的降水数据,分别采用长、短周期旱涝急转指数(LDFAI、SDFAI)进行时空特征分析,并指明旱涝急转指数的异同,实现对辽宁省旱涝急转事件的量化识别。【结果】结果表明:(1)1970—2020年辽宁省LDFAI与SDFAI总体呈上升趋势,未来辽宁省干旱转洪涝风险正逐步提升;(2)辽宁省旱涝急转事件的发生概率空间差异性显著并且与辽宁省的降水分配不均密切相关;(3)SDFAI重心变化幅度明显大于LDFAI,LDFAI与SDFAI迁移中心主要集中在辽宁省中部盘锦、鞍山、营口等地。【结论】总体来看,辽宁省旱涝急转现象频发,且具有周期性,强度逐年增大。研究结果可为辽宁省科学应对旱涝灾害和提高水资源应急管理能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急转 长周期旱涝急转指数 短周期旱涝急转指数 时空分布 辽宁省
下载PDF
水稻品质及产量对灌浆期旱涝急转的响应
8
作者 龙泓锦 王辉 +2 位作者 欧阳赞 黎小东 贺翠华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38-947,共10页
为探究灌浆期旱涝急转对水稻品质及产量的影响,以湘早籼6号为研究对象,基于桶栽试验,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设置干旱水平(田间持水量的65%±5%,50%±5%,35%±5%)、干旱历时(5,7,9 d)、淹涝水平(淹没株高的50%,75%,1... 为探究灌浆期旱涝急转对水稻品质及产量的影响,以湘早籼6号为研究对象,基于桶栽试验,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设置干旱水平(田间持水量的65%±5%,50%±5%,35%±5%)、干旱历时(5,7,9 d)、淹涝水平(淹没株高的50%,75%,100%)、淹涝历时(5,7,9 d),共计9个旱涝急转处理,以及对照处理(CK),探究灌浆期旱涝急转下各水稻品质指标及产量的响应规律,并在主成分分析基础上,通过理想点法技术(TOPSIS)对产量及品质的综合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灌浆期旱涝急转会导致米粒偏短、偏窄,透明度与黄粒米率显著提高,垩白度与垩白粒率分别较CK提高了13.42%~69.16%和6.14%~48.72%;直链淀粉质量分数在灌浆期旱涝急转下较CK提高12.39%~34.46%,而胶稠度的降低幅度为25.26%~36.84%;除碱消值外,灌浆期旱涝急转下的水稻品质受干旱和淹涝的共同影响,淹涝水平是大部分品质指标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对照相比,灌浆期旱涝急转导致水稻减产67.32%~98.71%,大部分品质指标与产量呈负相关,长宽比与产量的负相关性最强(r为-0.78***),胶稠度与产量呈正相关(r为0.68***);灌浆期旱涝急转下水稻产量及品质的综合质量最优的处理为轻旱轻涝急转,综合质量最差的处理为重旱重涝急转.研究结果可为应对旱涝急转的水稻品质改良以及减灾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灌浆期 旱涝急转 品质 产量
下载PDF
旱涝急转工况下土石坝上游粘土防渗体水力劈裂研究
9
作者 袁自立 叶伟 +1 位作者 徐章耀 杜玉娟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4-118,共5页
近年来作为极端小概率事件的旱涝急转工况频繁出现,极易造成防渗体缺陷扩展,诱发工程失事。通过在模型试验与数值计算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旱涝急转工况下土石坝粘土防渗体中的水力劈裂问题。结果表明,旱涝急转工况中的干旱过程促使土体... 近年来作为极端小概率事件的旱涝急转工况频繁出现,极易造成防渗体缺陷扩展,诱发工程失事。通过在模型试验与数值计算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旱涝急转工况下土石坝粘土防渗体中的水力劈裂问题。结果表明,旱涝急转工况中的干旱过程促使土体基质渗透性降低,同时导致防渗体产生裂缝,具备了发生水力劈裂的必要条件。理论分析推导了沿裂缝所在平面产生水力劈裂破坏的渗透压力理论值,离心试验模型测得铺盖层孔压骤降的同时砂层孔压骤增,表明裂缝受高水压作用产生劈裂贯穿了防渗体,裂缝处测量孔隙水压力值与理论推导结果基本一致。旱涝急转过程中裂缝处土体内的压应力先是逐渐增大,随后不断减小最终转变为拉应力,从而导致水力劈裂。研究结果对旱涝急转工况下的土石坝安全运行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急转 粘土铺盖 水力劈裂 离心试验 数值计算
下载PDF
旱涝急转条件下水稻水分利用效率变化研究
10
作者 覃江林 彭盼盼 胡铁松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5,共8页
为探究水稻在旱涝急转条件下光合效率及水分利用变化规律,从而为研究水稻经历旱涝急转灾害后产量变化及灌溉方式提供科学依据,以Ⅱ优898水稻为研究对象,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研究了旱涝急转条件下,水稻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_(leaf)... 为探究水稻在旱涝急转条件下光合效率及水分利用变化规律,从而为研究水稻经历旱涝急转灾害后产量变化及灌溉方式提供科学依据,以Ⅱ优898水稻为研究对象,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研究了旱涝急转条件下,水稻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_(leaf)及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E、光合速率A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程度和淹水深度对光合作用的累积作用最明显;A/gs与叶气温差呈线性相关,但旱涝急转导致响应积极性降低;分蘖期末~拔节孕穗期初WUE_(leaf)~g_(s)均可用上凸抛物线描述,此阶段干旱引起绝对光合速率的降低是影响生育期生物量积累的控制因素。拔节孕穗中后期WUE_(leaf)~g_(s)均可用下凸抛物线描述,经历旱涝急转导致叶片提前衰老,绝对蒸腾速率下降,WUE_(leaf)的增加并不能促使产量的补偿,可提前控制土壤含水量,减少非必要的水资源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急转 Ⅱ优898水稻 正交实验 光合效率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1976—2020年弥河流域旱涝急转特征分析
11
作者 张威 刘玉玉 +2 位作者 陈安琪 刘薇 桑国庆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1-37,共7页
基于弥河流域13个雨量站1976—2020年的逐日降水数据,使用长周期旱涝急转指数(LDFAL)、短周期旱涝急转指数(SDFAL),通过Mann-Kendall趋势检验、Mann-Kendall突变检验、滑动T检验、重标极差分析法(R/S分析法)、小波分析法、反距离插值法... 基于弥河流域13个雨量站1976—2020年的逐日降水数据,使用长周期旱涝急转指数(LDFAL)、短周期旱涝急转指数(SDFAL),通过Mann-Kendall趋势检验、Mann-Kendall突变检验、滑动T检验、重标极差分析法(R/S分析法)、小波分析法、反距离插值法对弥河流域旱涝急转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45 a内,弥河流域长周期6—9月共发生18次旱涝急转现象,LDFAL呈现下降趋势,表明未来“旱转涝”现象将占据主导。SDFAL在6—7月和8—9月呈现上升趋势,表明未来“涝转旱”现象将占据主导;7—8月呈现下降趋势,表明未来“旱转涝”现象将占据主导。LDFAL与旱涝急转强度均未发生突变,SDFAL只在2007年6—7月发生突变,短周期旱涝急转强度在2007年的6—7月和2005年的7—8月发生突变。长周期旱涝急转现象变化存在11 a主周期,短周期6—7月、7—8月、8—9月的变化主周期分别为34、64、43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急转 趋势分析 时空变化 弥河流域
下载PDF
旱涝急转下斜墙坝险情孕育及灾变过程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12
作者 叶伟 马福恒 +2 位作者 胡江 李子阳 顾行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100-2109,共10页
长历时、高强度干旱后遭遇极端暴雨诱发旱涝急转工况,为探究旱涝急转工况对上游黏土防渗体土石坝的致灾机理,首先基于土样试验,研究了影响黏土干缩裂缝扩展的关键因素,分析了干缩裂缝萌生、扩展演化过程;随后通过离心模型试验,明晰了旱... 长历时、高强度干旱后遭遇极端暴雨诱发旱涝急转工况,为探究旱涝急转工况对上游黏土防渗体土石坝的致灾机理,首先基于土样试验,研究了影响黏土干缩裂缝扩展的关键因素,分析了干缩裂缝萌生、扩展演化过程;随后通过离心模型试验,明晰了旱涝急转下黏土防渗体缺陷产生至诱发工程失事的演进行为。研究结果显示,土体高初始含水率虽能限制干缩裂缝的产生,但也会在裂缝出现后造成土体内部出现高水势梯度,从而加快裂缝发育。离心模型试验中旱涝急转第一阶段的干旱过程使得黏土防渗体土体基质渗透性明显降低,但干旱引起的干缩裂缝减小了黏土防渗体有效渗径,削弱了黏土防渗体防渗性能;第二阶段的极端降雨造成库水位快速增长,导致含裂缝黏土防渗体发生了水力劈裂,裂缝贯穿防渗体使其完全丧失防渗性能。研究成果厘清了黏土斜墙坝材料性能改变-裂缝孕育险情-降雨触发灾变的旱涝急转工况致灾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急转 裂缝演变 险情孕育 水力劈裂 灾变路径
下载PDF
旱涝急转事件研究:进展与挑战 被引量:6
13
作者 乔宇 徐伟 +1 位作者 孟晨娜 赵丹丹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1-138,共8页
系统对比分析了旱涝急转的主要判定指标及其适用性,综述讨论了现有旱涝急转机理分析和影响研究的主要进展,并展望了未来旱涝急转研究的主要方向和挑战。结果表明,当前旱涝急转判定指标多样,以基于气象资料判定为主,对水分变化的影响考... 系统对比分析了旱涝急转的主要判定指标及其适用性,综述讨论了现有旱涝急转机理分析和影响研究的主要进展,并展望了未来旱涝急转研究的主要方向和挑战。结果表明,当前旱涝急转判定指标多样,以基于气象资料判定为主,对水分变化的影响考虑不足且标准不统一;成因分析以典型区域的个例分析为主,缺乏时空关联的系统性格局、成因机制研究;灾害损害方面因试验条件限制、环境制约导致该方向研究缺乏系统性且与格局研究的结果在时空尺度上不匹配。针对上述问题,加强判定准确性、深入动力学机制分析、提高遥感资料应用等是未来旱涝急转研究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急转 判定 成因分析 生态影响 研究进展
下载PDF
1960-2018年河南省短周期旱涝急转事件演变特征 被引量:3
14
作者 楚纯洁 张小磊 周金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75-285,共11页
[目的]阐明河南省旱涝急转灾害的时空演变规律及趋势,为河南省旱涝急转事件的定量识别、时空演变及灾害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河南省17个国家基准气象台站1960—2018年逐日降水、气温资料,采用月尺度短周期旱涝急转指数,对河南... [目的]阐明河南省旱涝急转灾害的时空演变规律及趋势,为河南省旱涝急转事件的定量识别、时空演变及灾害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河南省17个国家基准气象台站1960—2018年逐日降水、气温资料,采用月尺度短周期旱涝急转指数,对河南省旱涝急转时空演变进行了多尺度、系统性地分析。[结果](1)旱涝急转指数绝对值大于1.0可作为旱涝急转事件的识别阈值,绝对值越大,旱涝急转强度越大。(2)旱涝急转事件年际波动变化显著,具有明显阶段性特点。轻度旱转涝事件发生频次略呈增多趋势,中度旱转涝事件发生频次趋势性不明显,其他旱涝急转事件则略呈减少趋势,但旱转涝与涝转旱事件强度分别以0.011/a,0.021/a的线性倾向率略呈增强趋势,且强度在未来将会持续增大。(3)旱涝急转事件及其强度变化存在15.0 a的第一主周期与3.0 a的第二周期,但同一周期下旱转涝与涝转旱两类事件呈显著反相变化。(4)旱涝急转事件多发区及其强度较大区域主要集中于豫东、豫南平原区以及豫西山区,其中豫东、豫南平原区受地理、生态因素影响致灾风险较大。(5)前期大气环流、太阳黑子活动是旱涝急转现象预测预警的重要信号。[结论]河南省旱转涝和涝转旱均频发,具显著周期性,且强度在未来将会持续增大,豫东、豫南平原区致灾风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急转 时空演变 河南省
下载PDF
旱涝急转对洞庭湖区水稻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旺 吴凤平 +3 位作者 王辉 黎小东 贺翠华 欧阳赞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7-55,65,共10页
为揭示旱涝急转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规律及其成因,以洞庭湖区早稻(湘早籼6号)为研究对象,采用桶栽方式,设置受旱水平(D,65±5%θ田、50±5%θ田、35±5%θ田,θ田为田间持水率)、受旱时间(T,5、7、9 d)、受涝水平(H,50%h株高、... 为揭示旱涝急转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规律及其成因,以洞庭湖区早稻(湘早籼6号)为研究对象,采用桶栽方式,设置受旱水平(D,65±5%θ田、50±5%θ田、35±5%θ田,θ田为田间持水率)、受旱时间(T,5、7、9 d)、受涝水平(H,50%h株高、75%h株高、100%h株高,h株高为株高)、受涝时间(L,5、7、9 d)4个影响因素,每因素设3个水平,共计9个旱涝急转处理(T1~T9),以正常灌溉为对照(CK),研究不同旱涝急转处理对水稻产量、干物质积累、叶片生理特性和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①四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D>L>T>H,四因素对产量影响均极显著(P<0.01);②与CK相比,各旱涝急转处理减产幅度67.32%~98.71%,地上部干重降低幅度14.09%-70.03%,根干重降低幅度21.34%~78.34%(T1处理略有增加),旱涝急转会导致水稻根冠比增加并降低干鲜比;③旱涝急转胁迫对水稻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同时存在叠加损失效应和补偿效应,涝胁迫所有处理的土壤Eh相较于旱胁迫均下降,降低幅度10.29%~67.81%,土壤的还原性增强。④产量与地上部干重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与根干重、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为洞庭湖区应对旱涝急转灾害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急转 水稻 灌浆期 产量 净光合速率
下载PDF
福建九龙江流域历史旱涝急转的识别与情势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浩岩 王立辉 +4 位作者 唐萍 徐普 江勇 余志明 邹清水 《人民珠江》 2023年第10期78-86,共9页
为完善九龙江流域应对极端水文事件和旱涝急转的调度预案,根据九龙江流域历史观测资料,利用短周期降雨旱涝急转指数SDFAI与标准差法对九龙江流域旱涝急转的历史典型年进行识别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1952—2021年,九龙江流域的旱涝急... 为完善九龙江流域应对极端水文事件和旱涝急转的调度预案,根据九龙江流域历史观测资料,利用短周期降雨旱涝急转指数SDFAI与标准差法对九龙江流域旱涝急转的历史典型年进行识别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1952—2021年,九龙江流域的旱涝急转典型年共计11 a,年份分布较均匀,近十年的旱涝急转典型年为2016、2020年;②九龙江流域四季旱涝转移的概率特征为在干旱情况下,由旱转涝的概率小于连旱的概率,在洪涝情况下,由涝转旱的概率大于连涝的概率;③对九龙江流域旱涝急转历史典型年1987、1995、2016年的水文情势进行了分析,将典型年的降雨量、蒸发量与常年量作对比,得到了其逐月变幅情况,为制定旱涝急转应急调度方案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急转 SDFAI 水文情势 九龙江
下载PDF
长江源区旱涝急转事件演变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永峰 樊立娟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86-190,共5页
根据长江源区直门达水文站1957—2021年径流资料,使用长、短期径流旱涝急转指数(LRDFAI和SRDFAI),分析长江源区旱涝急转事件发生变化情况,采用希尔伯特-黄变换方法,分析长江源区旱涝急转强度周期变化。结果表明:长江源区直门达水文站短... 根据长江源区直门达水文站1957—2021年径流资料,使用长、短期径流旱涝急转指数(LRDFAI和SRDFAI),分析长江源区旱涝急转事件发生变化情况,采用希尔伯特-黄变换方法,分析长江源区旱涝急转强度周期变化。结果表明:长江源区直门达水文站短期径流旱涝急转事件主要发生在3—9月份,“旱转涝”和“涝转旱”事件发生频次相当。发生频次在不同年代波动较大,总体上呈现“多-少-多-中-多-多”的趋势。短期旱涝急转事件中“旱转涝”事件强度呈现微弱的增长趋势,而“涝转旱”事件强度呈现微弱的递减趋势,分别存在7.1 a和12.3 a的主周期。共发生长期径流旱涝急转事件20次,“旱转涝”和“涝转旱”事件发生频次分别为8次和12次,存在8.3 a和14.2 a的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源区 旱涝急转指数 径流 周期分析
下载PDF
珠江流域旱涝急转灾害时空演变趋势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丙军 傅健宇 +1 位作者 梁曼琳 姬亚东 《中国防汛抗旱》 2023年第6期12-19,45,共9页
珠江流域作为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区,其气候条件受气旋、副热带高压等大气系统交替和流域复杂下垫面条件的影响,极易发生旱涝急转灾害,严重威胁珠江流域的水安全与粮食安全。为了全面分析珠江流域旱涝急转灾害时空演变趋势,基于1961—2020... 珠江流域作为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区,其气候条件受气旋、副热带高压等大气系统交替和流域复杂下垫面条件的影响,极易发生旱涝急转灾害,严重威胁珠江流域的水安全与粮食安全。为了全面分析珠江流域旱涝急转灾害时空演变趋势,基于1961—2020年珠江流域实测水文气象数据,采用趋势检验、空间重心转移轨迹等方法对珠江流域旱涝急转事件的烈度、历时、频次和强度等属性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虽然珠江流域旱涝急转事件的整体年际变化趋势不显著,但近20 a(2001—2020年)珠江流域旱涝急转事件相较于1961—2000年有明显减缓;空间上,珠江流域涝转旱事件主要集中于流域上游地区,中游地区受涝转旱影响较轻;1961—2020年,涝转旱事件各个属性特征值重心逐步向西江流域上游方向转移,旱转涝事件各个属性特征值则具有向流域下游方向转移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急转 时空分布特征 趋势演变 空间转移轨迹 珠江流域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dry-wet abrupt alternation event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ENSO 被引量:6
19
作者 闪丽洁 张利平 +3 位作者 宋霁云 张艳军 佘敦先 夏军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8年第8期1039-1058,共20页
During recent decades, more frequent flood-drought alternations have been seen in China as a result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intensive human activities, which have sig- nificant implications on water and food secu... During recent decades, more frequent flood-drought alternations have been seen in China as a result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intensive human activities, which have sig- nificant implications on water and food security. To better identif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lood-drought alternations, we proposed a modified dry-wet abrupt alternation index (DWAAI) and applied the new method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YRB-ML) to analyze the long-term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dry-wet abrupt alterna- tion (DWAA) events based on the daily precipitation observations at 75 rainfall stations in summer from 1960 to 2015. We found that the DWAA events have been spreading in the study area with higher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since 1960. In particular, the DWAA events mainly occurred in May and June in the northwest of the YRB-ML, including Hanjiang River Bas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RB, north of Dongting Lake and northwest of Poyang Lake. In addition, we also analyzed the impact of El Nifio 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 on DWAA events in the YRB-M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round 41.04% of DWAA events occurred during the declining stages of La Nifia or within the subsequent 8 months after La Nina, which implies that La Nina events could be predictive signals of DWAA events. Besides,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s have been found between the modified DWAAI values of all the rainfall stations and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ies in the Nino3.4 region within the 6 months prior to the DWAA events, particularly for the Poyang Lake watershed and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RB. This study has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on the flood and drought control and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the YRB-ML under the challenge of future climate ch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y-wet abrupt alternatio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spatio-temporalcharacteristics La Nina
原文传递
基于径流分析的淮河流域汛期旱涝急转研究 被引量:37
20
作者 张水锋 张金池 +3 位作者 闵俊杰 张增信 庄家尧 林杰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79-686,共8页
本文基于淮河流域吴家渡水文监测站1950-2007年月径流量资料,通过定义长、短周期径流旱涝急转指数,分析了淮河流域汛期径流旱涝急转现象(分旱转涝和涝转旱两种类型),研究结果表明:1)长周期径流旱涝急转在1986年以前发生次数较多,而1986... 本文基于淮河流域吴家渡水文监测站1950-2007年月径流量资料,通过定义长、短周期径流旱涝急转指数,分析了淮河流域汛期径流旱涝急转现象(分旱转涝和涝转旱两种类型),研究结果表明:1)长周期径流旱涝急转在1986年以前发生次数较多,而1986年以后发生次数相对较少;2)各相邻月间的短周期旱涝急转的年际振荡以6-7月最多,且其长期变化规律与长周期旱涝急转年际振荡变化相似;3)长、短周期旱涝急转频次呈现不断减少的趋势,但全旱和全涝频次则有增加的趋势;4)2000s汛期长周期旱转涝、短周期6-7月旱转涝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分析认为这种旱涝急转变化是导致淮河流域汛期径流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量 旱涝急转 淮河流域 汛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