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B082.Gold nanoparticles as a new drug vector for glaucoma therapy
1
作者 Florence Masse Mathieu Ouellette Elodie Boisselier 《Annals of Eye Science》 2018年第1期488-488,共1页
Background:Glaucoma is an optical neuropathy affecting over 67 million people in the world.Efficiency of current active molecules,as travoprost(hydrophobic)is limited when administered by ophthalmic drops.Indeed,more ... Background:Glaucoma is an optical neuropathy affecting over 67 million people in the world.Efficiency of current active molecules,as travoprost(hydrophobic)is limited when administered by ophthalmic drops.Indeed,more than 99.9%is discarded due to multiple factors including lacrimal drainage.Low retention time of drugs at the cornea leads to their poor penetration.The aim of the project is to develop a drug delivery system allowing the drug penetration through biological barriers.Our hypothesis is that a drug delivery system based on gold nanoparticles should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the drugs.The main objective is to study the encapsulation ability of gold nanoparticles towards travoprost.The specific objectives are(I)the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s of gold nanoparticles;(II)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encapsulation protocol;(III)the method development of the separation of free and encapsulated drugs and;(IV)the quantification of the encapsulated drugs.Methods:Gold nanoparticles were synthesized by a new method developed in our laboratory.An encapsulation protocol was settled using aqueous conditions at 37℃.The separation of free and encapsulated drugs was performed with magnetic beads.The quantification of the encapsulated drugs was then perform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d confirmed by UV-visible spectroscopy.Results:Gold nanoparticles of 28±1 nm were synthesized and purified according to our new experimental conditions.The encapsulation protocol lasts 5 days in the optimised conditions.The separation method involving magnetic beads was optimized to get rid of non-specific interactions.The travoprost was incubated with the nanoparticles until the reach of equilibrium in solution.Conclusions:We showed that active molecules used for glaucoma therapy,as travoprost,can be encapsulated in gold nanoparticles.Further analysis will allow identifying the encapsulation properties of various gold nanoparticles,differing by their size,shape and chemical surface.These data suggest the possible improv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ld nanoparticles drug vector GLAUCOMA TRAVOPROST
下载PDF
反枝苋对氟磺胺草醚的抗性机制代谢组学研究
2
作者 宋伟丰 韦庆慧 +2 位作者 师正浩 李志勇 潘亚清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49-955,共7页
二苯醚类除草剂氟磺胺草醚是防除大豆田杂草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 L.的主要除草剂,但黑龙江省大豆田反枝苋对氟磺胺草醚的抗性越来越强,严重影响大豆产量。目前尚无关于反枝苋对氟磺胺草醚抗性机制的代谢组学研究。本研究基于... 二苯醚类除草剂氟磺胺草醚是防除大豆田杂草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 L.的主要除草剂,但黑龙江省大豆田反枝苋对氟磺胺草醚的抗性越来越强,严重影响大豆产量。目前尚无关于反枝苋对氟磺胺草醚抗性机制的代谢组学研究。本研究基于未处理(CK)以及氟磺胺草醚处理后反枝苋敏感种群(SY)、抗性种群(RY)的叶组织的代谢谱,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发现RY组代谢分子表型更贴近于CK组。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和拓扑分析结果发现,氟磺胺草醚的主要作用通路有3条,分别是biosynthesis of amino acids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arginine biosynthesis (精氨酸生物合成)和2-oxocarboxylic acid metabolism (2-氧代羧酸代谢)。CK vs RY和SY vs RY有1条共有的差异通路——degradation of flavonoids (类黄酮的降解),因此,类黄酮的降解可能是RY组抗性的特异性通路。通过支持向量机(SVM)分析进一步发现,4-hydroxy-2-oxoglutaric acid (4-羟基2-氧化戊二酸)、citrulline (瓜氨酸)和L-ornithine (L-鸟氨酸)是氟磺胺草醚处理后反枝苋产生抗药性的关键代谢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枝苋 氟磺胺草醚 代谢组学 支持向量机 抗药性
下载PDF
构建CLDN18.2慢病毒载体及其稳转细胞株的建立
3
作者 王晓丽 彭建明 +1 位作者 严慧深 江秀玲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21期3625-3628,共4页
目的构建表达人紧密连接蛋白18.2(CLDN18.2)的慢病毒载体,并通过慢病毒转导293T细胞获得稳定表达CLDN18.2的293T稳转细胞株。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目的基因,将其插入质粒pWPT,构建pWPT-CLDN18.2慢病毒包装质粒。采用PCR对重... 目的构建表达人紧密连接蛋白18.2(CLDN18.2)的慢病毒载体,并通过慢病毒转导293T细胞获得稳定表达CLDN18.2的293T稳转细胞株。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目的基因,将其插入质粒pWPT,构建pWPT-CLDN18.2慢病毒包装质粒。采用PCR对重组质粒进行鉴定,对重组质粒进行慢病毒包装后转导293T细胞系,同时设立未转让质粒的293T细胞作为对照组,得到293T-CLDN18.2混合克隆细胞。检测转染后目的蛋白水平及单克隆细胞阳性率。结果经PCR鉴定,在700 bp处有一条清晰条带与目的基因大小相符。在25~35 kDa处有明显条带,与预期28.8 kDa相符。表达CLDN18.2单克隆细胞的阳性率为99.3%。结论该研究成功获得稳定表达人CLDN18.2的293T稳转细胞株,为下一步的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毒 载体 肿瘤 耐药性 蛋白
下载PDF
融合共现和语义信息的药对提取方法研究及应用
4
作者 唐静 杨涛 +1 位作者 朱垚 胡孔法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98,共11页
目的针对处方数据特点,提出一种融合共现和语义信息的药对提取算法。方法将处方数据转化为矩阵数据,计算药物之间的关联信息作为初始筛选指标,再根据处方数据构建词向量,计算药物之间的语义相似度,作为第二筛选指标,从而提取潜在药对。... 目的针对处方数据特点,提出一种融合共现和语义信息的药对提取算法。方法将处方数据转化为矩阵数据,计算药物之间的关联信息作为初始筛选指标,再根据处方数据构建词向量,计算药物之间的语义相似度,作为第二筛选指标,从而提取潜在药对。将本文算法与经典的Apriori算法分别对1090条肺癌门诊处方用药数据进行实验,对比分析实验提取结果,从而验证本算法提取的有效性及实用性。结果与Apriori算法相比,本算法提取药对效果较好,可以在药物频次相差较大的情况下合理地缩小潜在药对选择范围,此外对阈值结果进行比对,针对本文数据根据数量变化与专家经验,分别推出两组建议阈值,在推荐阈值设置的范围下分别成功提取出医案中的88组与33组药对。结论词频结合语义信息用于筛选潜在药对的方法是可行且有效的,可为中医临床处方用药经验挖掘提供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对筛选 药物共现 语义信息 词向量 数据挖掘
下载PDF
基于规定日服用剂量改进药物肝毒性预测方法的研究
5
作者 胡笑文 张才煜 +3 位作者 王峰峰 濮恒婷 刘阳 陈华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7期776-780,共5页
目的基于支持向量机算法,研究规定日服用剂量对肝毒性预测模型预测准确度的影响。方法从公开数据库中收集药物肝毒性、结构和规定日服用剂量信息,得到207条数据。将数据集按4∶1分割为训练集和测试集,提取定量评估类药性理化性质作为特... 目的基于支持向量机算法,研究规定日服用剂量对肝毒性预测模型预测准确度的影响。方法从公开数据库中收集药物肝毒性、结构和规定日服用剂量信息,得到207条数据。将数据集按4∶1分割为训练集和测试集,提取定量评估类药性理化性质作为特征,并加入规定日服用剂量作为新特征,基于支持向量机构建肝毒性预测模型,评估模型性能。对数据随机分割100次,重复上述建模步骤,考察加入新特征后,模型预测性能的变化。结果加入规定日服用剂量后,支持向量机在测试集上的主要评估指标都有所提升,平均准确率、召回率、精准度和受试者工作曲线的AVC分别为0.763、0.773、0.779、0.832,相对于不加入新特征,分别提升了0.088、0.103、0.074、0.105。结论规定日服用剂量能够明显提升肝毒性预测模型的预测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毒性 支持向量机 规定日服用剂量 预测模型 安全性
下载PDF
循环血浆外泌体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倩 唐秋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998-2003,共6页
外泌体是直径为30~150 nm的磷脂双分子层细胞外小囊泡,富含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等生物活性物质。外泌体广泛分布于血浆、尿液、脑脊液等多种体液中,人体几乎所有的细胞都可分泌外泌体。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外泌体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外泌体是直径为30~150 nm的磷脂双分子层细胞外小囊泡,富含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等生物活性物质。外泌体广泛分布于血浆、尿液、脑脊液等多种体液中,人体几乎所有的细胞都可分泌外泌体。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外泌体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不仅参与调控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并且在疾病的诊断、发生发展和治疗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来源于循环血浆的外泌体因更易于获取标本和开展实时检测,成为近年来外泌体研究中的热点研究对象。本文主要就循环血浆外泌体在相关疾病研究和临床应用等方面进展加以综述,以期为促进循环血浆外泌体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血浆外泌体 疾病研究 临床应用 生物标志物 药物载体
下载PDF
Prediction of Blood-to-Brain Barrier Partitioning of Drugs and Organic Compounds Using a QSPR Approach 被引量:1
7
作者 GOLMOHAMMADI Hassan DASHTBOZORGI Zahra KHOOSHECHIN Sajad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60-1170,共11页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velop a quantitative 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QSPR) model based on the enhanced replacement method(ERM) and 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 to predict the blood-to-brain barrier ...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velop a quantitative 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QSPR) model based on the enhanced replacement method(ERM) and 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 to predict the blood-to-brain barrier partitioning behavior(log BB) of various drugs and organic compounds. Different molecular descriptors were calculated using a dragon package to represent the molecular structures of the compounds studied. The enhanced replacement method(ERM) was used to select the variables and construct the SVM model.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2, between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predicted log BB was 0.878 and 0.986,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obtained demonstrated that, for all compounds, the log BB values estimated by SVM agre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demonstrating that SVM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model development, and can be used as a powerful chemometric tool in QSPR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Blood-to-brain barrier partitioning drug Enhanced replacement method Support vector machine
下载PDF
Quantitative Structure Activity Relationship Studies of Benzoxazinone Derivative Antithrombotic Drug Using New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Descriptors
8
作者 仝建波 李云飞 +1 位作者 刘淑玲 孟元亮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12期1893-1899,共7页
A novel three-dimensional holographic vector of atomic interaction field(3D-HoVAIF) was used to describe the chemical structures of 23 benzoxazinone derivatives as antithrombotic drugs.Here a quantitative structure ... A novel three-dimensional holographic vector of atomic interaction field(3D-HoVAIF) was used to describe the chemical structures of 23 benzoxazinone derivatives as antithrombotic drugs.Here a quantitative structure activity relationship(QSAR) model was built by partial least-squares(PLS) regression.The estimation stability and prediction ability of the model were strictly analyzed by bo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validations.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established PLS model,leave-one-out(LOO) cross-validation,and predicted values versus experimental ones of external samples were R2=0.899,RCV2=0.854 and Qext2=0.868,respectively.These values indicated that the built PLS model had both favorable estimation stability and good prediction capabilities.Furthermore,the satisfactory results showed that 3D-HoVAIF could preferably express the information related to the biological activity of benzoxazinone derivati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nzoxazinone derivatives antithrombotic drug three-dimensional holographic vector of atomic interaction field(3D-HoVAIF) 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QSAR)
下载PDF
Using the improved position specific scoring matrix and ensemble learning method to predict drug-binding residues from protein sequences
9
作者 Juan Li Yongqing Zhang +5 位作者 Wenli Qin Yanzhi Guo Lezheng Yu Xuemei Pu Menglong Li Jing Sun 《Natural Science》 2012年第5期304-312,共9页
Identification of the drug-binding residues on the surface of proteins is a vital step in drug discovery and it is important for understanding protein function. Most previous researches are based on the structural inf... Identification of the drug-binding residues on the surface of proteins is a vital step in drug discovery and it is important for understanding protein function. Most previous researches are based on the structural information of proteins, but the structures of most proteins are not available. So in this article, a sequence-based method was proposed by combining the 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based ensemble learning and the improved position specific scoring matrix (PSSM). In order to take the local environment information of a drug-binding site into account, an improved PSSM profile scaled by the sliding window and smoothing window was used to improve the prediction result. In addition, a new SVM-based ensemble learning method was developed to deal with the imbalanced data classification problem that commonly exists in the binding site predictions. When performed on the dataset of 985 drug-binding residues, the method achieved a very promising prediction result with the area under the curve (AUC) of 0.9264. Furthermore, an independent dataset of 349 drug- binding residues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pre- diction model and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is 84.68%.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our method is effective for predicting the drug-binding sites in proteins. The code and all datasets used in this article are freely available at http://cic.scu.edu.cn/bioinformatics/Ensem_DBS.zi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ug-BINDING SITE Prediction Position Specific SCORING Matrix ENSEMBLE Learning Support vector Machine
下载PDF
CRISPR/Cas9基因编辑非病毒递送系统
10
作者 盛劲菡 郑琪臻 汪铭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6-166,共11页
规律间隔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及相关蛋白9(CRISPR/Cas9)系统的基因编辑技术为哺乳细胞基因组的精准修饰与编辑研究提供了高效、快捷的工具,但其化学生物学应用依然面临着CRISPR基因编辑工具Cas9蛋白和gRNA的细胞及活体递送等问题.近年来... 规律间隔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及相关蛋白9(CRISPR/Cas9)系统的基因编辑技术为哺乳细胞基因组的精准修饰与编辑研究提供了高效、快捷的工具,但其化学生物学应用依然面临着CRISPR基因编辑工具Cas9蛋白和gRNA的细胞及活体递送等问题.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开发多种非病毒递送载体,实现了编码CRISPR/Cas9基因编辑工具的DNA和信使RNA(mRNA)以及Cas9/gRNA核糖核蛋白(RNP)复合物的递送,并应用于靶基因的化学修饰与编辑调控.本文主要概述了近期CRISPR/Cas9基因编辑递送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化学生物学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律间隔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及相关蛋白9(CRISPR/Cas9) 基因编辑 药物递送 非病毒载体 纳米颗粒
下载PDF
蚊媒黄病毒传播机制及疫苗与药物研发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余茜 刘建英 程功 《合成生物学》 CSCD 2023年第2期347-372,共26页
蚊媒病毒可通过蚊虫叮咬在宿主和蚊虫媒介之间传播循环。由蚊媒传播的病毒达数百种之多,每年可造成数亿人感染,这些病毒感染可引起严重的人类疾病,如出血热、关节炎、脑炎和脑膜炎等,严重者可导致死亡。蚊媒病毒大部分为RNA病毒,其中黄... 蚊媒病毒可通过蚊虫叮咬在宿主和蚊虫媒介之间传播循环。由蚊媒传播的病毒达数百种之多,每年可造成数亿人感染,这些病毒感染可引起严重的人类疾病,如出血热、关节炎、脑炎和脑膜炎等,严重者可导致死亡。蚊媒病毒大部分为RNA病毒,其中黄病毒科的蚊媒病毒流行最为广泛,包括登革病毒、寨卡病毒、黄热病毒、乙型脑炎病毒和西尼罗病毒等。目前虽然已有针对少数蚊媒黄病毒的有效疫苗,例如预防黄热病病毒和乙型脑炎病毒的疫苗,但仍然没有针对大多数蚊媒黄病毒的有效预防性疫苗和抗病毒疗法。因此,全面了解蚊媒黄病毒在脊椎动物宿主与蚊虫之间的感染与传播的机制,可能为抗蚊媒黄病毒的疫苗与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思路与目标,从而使我们能够更有效地预测和控制蚊媒黄病毒在自然界传播和流行,为应对蚊媒黄病毒造成的公共卫生威胁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本文首先描述了蚊媒黄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流行病学特性,接下来介绍了蚊媒黄病毒的传播途径与媒介模型,并进一步全面总结了目前对蚊媒黄病毒在宿主和媒介之间传播机制及病毒在蚊虫媒介中的感染机制的研究,同时针对蚊媒黄病毒的新型疫苗研发和药物筛选策略,对未来针对蚊媒黄病毒的机制研究与抗病毒策略开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蚊媒黄病毒 蚊虫媒介 感染与传播 致病机制 疫苗与药物
下载PDF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对抗乳腺癌候选药物ERα生物活性的预测
12
作者 花蕊 朱家明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2期47-53,共7页
针对抗乳腺癌候选药物的ERα生物活性建立定量结构-活性关系模型预测药物化合物的生物活性,首先通过主成分分析法,以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值(IC_(50))为因变量,729个分子描述符为自变量。再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剔除高度相关的变量,最终得到2... 针对抗乳腺癌候选药物的ERα生物活性建立定量结构-活性关系模型预测药物化合物的生物活性,首先通过主成分分析法,以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值(IC_(50))为因变量,729个分子描述符为自变量。再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剔除高度相关的变量,最终得到20个最具有显著影响的变量。使用支持向量机(SVM)和深度神经网络(DNN)两种模型分别建立化合物对ERα生物活性定量预测模型,利用评价指标对两模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DNN模型的预测结果较好,其均方根误差为0.7355,均方误差为0.5354,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0.0861。研究得出的预测模型可以极大地节省药物研发时间,为新型抗乳腺癌先导化合物的药物研究提供实验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药物 ERα生物活性 主成分分析法 支持向量机 深度神经网络 预测
下载PDF
转铁蛋白及其受体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钟志容 何勤 刘戟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76-680,共5页
目的介绍转铁蛋白及其受体在药学中的应用和新的研究方向。方法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转铁蛋白和转铁蛋白受体特点及其应用的文献,综述了转铁蛋白和转铁蛋白受体的特点和分类;转铁蛋白转运金属离子的能力;利用转铁蛋白受体的抗体向... 目的介绍转铁蛋白及其受体在药学中的应用和新的研究方向。方法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转铁蛋白和转铁蛋白受体特点及其应用的文献,综述了转铁蛋白和转铁蛋白受体的特点和分类;转铁蛋白转运金属离子的能力;利用转铁蛋白受体的抗体向脑部转运药物的应用;转铁蛋白和转铁蛋白受体的抗体与药物的结合方法及应用。结果转铁蛋白具有多态性,主要被划分为血清转铁蛋白、卵(清)转铁蛋白和乳(清)转铁蛋白;转铁蛋白受体主要有转铁蛋白受体1和转铁蛋白受体2;转铁蛋白既能转运金属离子又能转运化学药物及基因药物,并在利用转铁蛋白受体的抗体向脑部转运药物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转铁蛋白可与药物通过静电引力直接吸附,也可以与药物通过共价键结合。结论转铁蛋白及转铁蛋白受体在靶向药物转运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并将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铁蛋白 转铁蛋白受体 药物载体 结合方式
下载PDF
靶向线粒体的载体给药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鹏程 于鑫 +5 位作者 郭兆明 张义木 钮松召 吕晓洁 刘佳 盛华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9-224,共6页
线粒体是细胞内最重要的细胞器之一,在人体代谢中发挥重要生理作用.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紊乱能导致多种疾病,靶向线粒体给药在现代疾病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阐述了四类靶向线粒体的载体给药系统,并介绍其局限性和解决思路.
关键词 靶向线粒体 载体给药 纳米载体
下载PDF
演化蛙跳算法的药物-靶标相互作用预测
15
作者 陆行政 林畅然 +1 位作者 李智健 唐德玉 《现代计算机》 2023年第15期35-39,44,共6页
为建立一个高效的药物-靶标相互作用(DTI)预测分类模型,针对预测DTI的常用模型传统支持向量机在参数选择中存在的问题,采用演化蛙跳算法(EFLA)优化支持向量机参数。该算法在第一阶段用量子进化算子来实现局部搜索,第二阶段利用自适应特... 为建立一个高效的药物-靶标相互作用(DTI)预测分类模型,针对预测DTI的常用模型传统支持向量机在参数选择中存在的问题,采用演化蛙跳算法(EFLA)优化支持向量机参数。该算法在第一阶段用量子进化算子来实现局部搜索,第二阶段利用自适应特征向量进化算子实现全局搜索。实验结果表明:演化蛙跳算法在进行预测药物-靶标相互作用实验中有较高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靶标相互作用 群体智能 支持向量机 量子进化算子 演化蛙跳算法 自适应特征向量进化算子
下载PDF
基于环糊精自组装的纳米药物与基因载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郑姣妮 廖荣强 杨波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8-154,共7页
随着纳米技术与精准医学的不断发展,纳米药物与基因载体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等相关疾病的治疗。纳米技术不但能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而且可以降低药物毒副作用,这对于开发新型药物制剂具有重要的意义。构筑纳米药物与基因载体的手段多种多... 随着纳米技术与精准医学的不断发展,纳米药物与基因载体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等相关疾病的治疗。纳米技术不但能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而且可以降低药物毒副作用,这对于开发新型药物制剂具有重要的意义。构筑纳米药物与基因载体的手段多种多样,自组装方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利用自组装可以构筑出具有新型结构与功能的超分子组装体,对探索和设计新型功能的纳米药物与基因载体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通过环糊精自组装来构筑纳米药物与基因载体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自组装可以避免复杂的合成步骤与纯化工艺,具有方便、灵活与快捷的优势。通过两方面(共价偶联方案与聚轮烷方案)介绍了基于环糊精自组装的纳米药物与基因载体,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进一步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糊精 自组装 纳米药物 基因载体
下载PDF
人工神经网络改进及其在喜树碱类化合物定量构效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宋云龙 张万年 +4 位作者 季海涛 盛春泉 周有骏 朱驹 吕加国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 采用神经网络方法对喜树碱类抗肿瘤药物构效关系进行考察。方法 采用主成分分析 (principalcomponentanal ysis,PCA)预处理输入层数据和Levenberg Marquardt规则训练网络。 结果 改进的神经网络PCANN所得结果预测性能较强(R2 值... 目的 采用神经网络方法对喜树碱类抗肿瘤药物构效关系进行考察。方法 采用主成分分析 (principalcomponentanal ysis,PCA)预处理输入层数据和Levenberg Marquardt规则训练网络。 结果 改进的神经网络PCANN所得结果预测性能较强(R2 值为 0 .878) ,明显优于GA PLS结果 (R2 值为 0 .684)。结论 本研究表明经过改进后的神经网络不仅训练速度大大提高 ,而且所得结果统计意义显著。这为下一步合理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树碱 拓扑异构酶Ⅰ 定量构效关系 神经网络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YB-1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对乳腺癌MCF-7细胞耐药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冷加燕 许文林 +4 位作者 沈慧玲 龙璐璐 吴晓君 陈巧云 姚俊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1年第4期303-307,F0002,共6页
目的:构建携带人YB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并观察其对乳腺癌细胞株MCF-7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设计含有BglⅡ和HindⅢ酶切位点的引物,PCR克隆人YB1基因,插入穿梭载体pAdTrack-CMV,与腺病毒骨架载体pAdEasy-1在大... 目的:构建携带人YB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并观察其对乳腺癌细胞株MCF-7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设计含有BglⅡ和HindⅢ酶切位点的引物,PCR克隆人YB1基因,插入穿梭载体pAdTrack-CMV,与腺病毒骨架载体pAdEasy-1在大肠埃希菌BJ5183内同源重组,获得重组子pAdEasy-1-hYB1,转染293A细胞,包装获得含hYB1的重组腺病毒(AdYB1),体外转染MCF-7细胞。采用MTT法分析在As2O3作用下YB1对MCF-7细胞半数抑制浓度(IC50)的影响;采用Annexin V/PI双染法,经流式细胞仪分析在As2O3作用下YB1对MCF-7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了含有hYB1基因的腺病毒载体AdYB1,该重组腺病毒能显著提高MCF-7细胞的YB1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转染YB1组能够增加MCF-7细胞对AS2O3的IC50值;通过Annexin V/PI检测证实YB1能够抑制早期细胞凋亡。结论:成功构建含有hYB1基因的腺病毒载体AdYB1,能高效感染MCF-7,并通过抑制早期细胞凋亡提高MCF-7细胞对As2O3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B1基因 MCF-7细胞 腺病毒载体 耐药
下载PDF
纳米药物载体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黄红娜 张丹参 +1 位作者 张力 丁杰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0年第2期69-71,共3页
纳米技术在生物领域的渗透形成了纳米生物技术,而纳米药物载体的研究是纳米生物技术的重点和热点。纳米级药物输送系统(Nanopartiele drug delivery system,NDDS)在实现靶向性给药、缓释药物、提高难溶性药物与多肽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纳米技术在生物领域的渗透形成了纳米生物技术,而纳米药物载体的研究是纳米生物技术的重点和热点。纳米级药物输送系统(Nanopartiele drug delivery system,NDDS)在实现靶向性给药、缓释药物、提高难溶性药物与多肽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因而也成为近年来药剂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出现的纳米药物载体的种类,并详细阐述了各类载体系统的特点和优点,为其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技术 药物载体 研究
下载PDF
新型细菌菌影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展 孟庆峰 +1 位作者 王伟利 钱爱东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0-43,共4页
细菌菌影(Bacterial ghosts)是通过诱导PhiX174噬菌体中裂解基因E在革兰阴性菌中的表达所获得的没有细胞内容物的空细菌体。它是一种新型的灭活菌疫苗,但却保持了与活菌相同的膜蛋白成分、天然结构、细胞表面抗原等特性。因此,细菌菌影... 细菌菌影(Bacterial ghosts)是通过诱导PhiX174噬菌体中裂解基因E在革兰阴性菌中的表达所获得的没有细胞内容物的空细菌体。它是一种新型的灭活菌疫苗,但却保持了与活菌相同的膜蛋白成分、天然结构、细胞表面抗原等特性。因此,细菌菌影能够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黏膜免疫。作为一种理想疫苗,细菌菌影具有内在佐剂的性质,免疫效率高、效果好。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可利用细菌菌影来装载外源抗原递呈给免疫系统。因此,细菌菌影作为药物或DNA递送载体、菌影疫苗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影 新型疫苗 DNA载体 药物载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