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epatitis C virus cures after direct acting antiviral-related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Case report 被引量:1
1
作者 Yaakov Hasin Shimon Shteingart +9 位作者 Harel Dahari Inna Gafanovich Sharon Floru Marius Braun Amir Shlomai Anthony Verstandig Ilana Dery Susan L Uprichard Scott J Cotler Yoav Lurie 《World Journal of Hepatology》 CAS 2016年第20期858-862,共5页
The United State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recently warned that the direct acting antiviral(DAA) combination hepatitis C virus(HCV) treatment of Paritaprevir, Ombitasvir, Dasabuvir, Ritonavir, and Ribavirin(PODr +... The United State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recently warned that the direct acting antiviral(DAA) combination hepatitis C virus(HCV) treatment of Paritaprevir, Ombitasvir, Dasabuvir, Ritonavir, and Ribavirin(PODr + R) can cause severe liver injury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liver disease. 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 was observed in a small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decompensated cirrhosis treated with other DAAs, but has not been reported in patients with compensated cirrhosis. We report a case of a 74-year-old woman with chronic HCV and Child-Pugh class A cirrhosis(compensated cirrhosis) treated with PODr + R. The patient presented on day 14 of PODr + R therapy with jaundice and new-onset ascites. Her total bilirubin level increased to 23 mg/dL and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rose to 1.65, while aminotransferase levels remained relatively stable. Hepatitis C treatment was discontinued on day 24 and she gradually recovered. Follow-up testing showed that she achieved a sustained virologic response. In conclusion, hepatic decompensation developed within two weeks of starting treatment withPODr + R in a patient with Child-Pugh class A cirrhosis and was characterized by jaundice and ascites with stable aminotransferase levels. Careful monitoring is warranted in patients with HCV-related cirrhosis treated with PODr + 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rect antiviral agent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Hepatitis C Mathematical modeling 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 Viral kinetics
下载PDF
细胞凋亡——丝裂霉素致人肝细胞损伤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陈绪军 艾中立 刘志苏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7期746-750,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在体外探讨丝裂霉素(mitomycin,MMC)能否诱导原代培养的正常成人肝细胞发生凋亡.方法将不同浓度的 MMC 作用于原代培养的正常成人肝细胞,以荧光染色(Hochesst 33258)、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末端标记(TUNEL)、透射... 目的本研究旨在在体外探讨丝裂霉素(mitomycin,MMC)能否诱导原代培养的正常成人肝细胞发生凋亡.方法将不同浓度的 MMC 作用于原代培养的正常成人肝细胞,以荧光染色(Hochesst 33258)、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末端标记(TUNEL)、透射电子显微镜、琼脂糖电泳及流式细胞术(FCM)等方法对凋亡进行检测.结果当药物浓度为2×10^(-2)mg/mL 和(或)2×10^(-3)mg/mL时,从 TUNEL、荧光染色及透射电镜可观察到经 MMC 处理24 h 的正常成人肝细胞呈现为核浓缩、核碎裂、核边聚、细胞皱缩、细胞以出穿的方式形成凋亡小体等典型的凋亡形态学特征,在生化学上,琼脂糖电泳示 DNA 呈"梯"带,经流式细胞学(FCM)定量发现,当原代培养的成人肝细胞分别受浓度为2.4×10^(-6)mg/mL,1.2×10^(-5)mg/mL,6.0×10^(-4)mg/mL,3.0×10^(-3)mg/mL 及1.5×10^(-2)mg/mL 的 MMC 处理24 h,细胞凋亡率分别为平均2.51%,8.10%,28.85%,48.29%及72.41%.经相关分析,药物浓度与凋亡率呈正相关(r=0.912,P<0.01).结论在体外 MMC 可诱导原代培养的正常成人肝细胞发生凋亡,诱导细胞捌亡可能为 MMC 化疗致人肝细胞损伤之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损伤 肝细胞 丝裂霉素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56例抗肿瘤药物致肝损伤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22
3
作者 张惠娟 史祖宣 +2 位作者 赵兰芳 高天慧 李健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74-578,共5页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抗肿瘤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确诊为恶性肿瘤且在抗肿瘤药物治疗期间出现DILI的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原发肿瘤类型、嗜...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抗肿瘤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确诊为恶性肿瘤且在抗肿瘤药物治疗期间出现DILI的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原发肿瘤类型、嗜肝病毒感染情况、肝功能、化疗药物种类、肝损伤发生时间、保肝药物应用情况及治疗后肝损伤转归等。结果 56例抗肿瘤药物所致DILI中,临床分型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30例,53. 6%),损伤程度以轻度肝损伤为主(80. 4%,45/56)。以FOLFOX方案、GP/DP方案和CHOP方案多见,多药联合引起DILI比较高(89. 3%,50/56),常见药物为铂类、影响微管蛋白药物和烷化剂。DILI多发生在用药后1~2周之内(62. 5%,35/56)。结论 DILI以轻度、肝细胞损伤型为主,主要发生在用药后1~2周内,以铂类抗肿瘤药物及相关化疗方案最常见,多种抗肿瘤药物联合应用更易发生DILI,DILI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 药物性肝损伤
下载PDF
Severe cholestasis due to adalimumab in a Crohn's disease patient 被引量:1
4
作者 Edward Kim Brian Bressler +1 位作者 David F Schaeffer Eric M Yoshida 《World Journal of Hepatology》 CAS 2013年第10期592-595,共4页
Elevation of liver biochemistry has been reported with anti-tumor necrosis factor agents, but overt liver failure rarely reported. Autoimmune hepatitis has been more commonly reported with infliximab than adalimumab(A... Elevation of liver biochemistry has been reported with anti-tumor necrosis factor agents, but overt liver failure rarely reported. Autoimmune hepatitis has been more commonly reported with infliximab than adalimumab(ADA). Our case, however, describes the first reported case of ADA-associated severe cholestatic injury. A 39-year-old female with Crohn's disease developed severe jaundice after initiation of ADA. All serologic tests and imaging studies were normal. Liver biopsy showed prominent pericentral canalicular cholestasis,without features of steatosis or sclerosing cholangitis,consistent with drug-induced cholestasis. The serum total bilirubin peaked at 280 μmol/L, and improvement was seen after 5 wk with eventual normalization of liver enzymes at 10 wk. Our case describes the first reported case of ADA-associated severe cholestatic liver disease and the first histopathologic examination of this adverse drug effect. Clinicians need to be aware of this potential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when prescribing this commonly used biologic med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hn’s disease CHOLESTASIS ADALIMUMAB ANTI-TUMOR NECROSIS factor agents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下载PDF
Autoimmune hepatitis in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ion: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5
作者 Ivan Nore?a Jairo A Morantes-Caballero +4 位作者 Andrés Garcés Brian José Gómez Gabriel Rodríguez Carlos Saavedra William Otero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17年第4期50-57,共8页
The infection due to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progressive reduction of CD4+ T lymphocytes and the compromise of other cell lines of the immune system, resulting in immunosuppression. I... The infection due to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progressive reduction of CD4+ T lymphocytes and the compromise of other cell lines of the immune system, resulting in immunosuppression. In this context, autoimmune diseases could be considered contradictory, however, cases of autoimmune diseases during this infection have been described, including autoimmune hepatitis(AIH), which is uncommon and has few case reports within medical literature, none of them from Latin America. In this case report where a patient with an HIV infection on combined antiretroviral treatment developed acute elevation of transaminases, hyperbilirubinemia, and deterioration in hepatic synthetic function. Although initially an antiretroviral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was suspected, during the study a diagnosis of autoimmune hepatitis was proven, which required treatment with corticosteroid and azathioprine, obtaining a satisfactory response and managing to continue th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Autoimmune diseases in HIV infection must be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case of hepatitis in patients with HIV on antiretroviral treatment, the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viral hepatitis caused by autoimmune diseases or medications is essential to establish an adequate treatment, and avoid the suspension of th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IMMUNITY Autoimmune hepatitis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Anti-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agents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下载PDF
信迪利单抗致多器官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6
作者 李宁 翟婧卉 +4 位作者 陈伟强 王洁 王媛媛 刘艳雪 宋燕青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118-120,共3页
1例67岁男性原发性肝癌患者因多次介入治疗后疾病进展,改为瑞戈非尼联合信迪利单抗方案治疗,用药1个周期后出现左侧面部表情肌和左侧上睑无力,全身肌肉疼痛伴呼吸困难。实验室检查示肌红蛋白8614μg/L,肌酸激酶(CK)17480 U/L,CK⁃MB质量... 1例67岁男性原发性肝癌患者因多次介入治疗后疾病进展,改为瑞戈非尼联合信迪利单抗方案治疗,用药1个周期后出现左侧面部表情肌和左侧上睑无力,全身肌肉疼痛伴呼吸困难。实验室检查示肌红蛋白8614μg/L,肌酸激酶(CK)17480 U/L,CK⁃MB质量528μg/L,肌钙蛋白I 0.465μg/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1069 U/L,丙氨酸转氨酶(ALT)493 U/L,乳酸脱氢酶(LDH)2469 U/L;心电图示新发左束支阻滞。考虑为信迪利单抗所致免疫相关性肌炎、免疫相关性肌痛、免疫相关性肝炎,不除外免疫相关心脏毒性。立即停用瑞戈非尼和信迪利单抗,给予甲泼尼龙500 mg冲击治疗(5 d后逐渐减量)、甘草酸单铵半胱氨酸氯化钠注射液和双环醇保肝、降肝酶治疗。7 d后,患者左侧面部表情肌及左侧眼睑无力较前缓解,胸闷较前缓解,全身肌肉无明显疼痛;15 d后实验室检查示肌红蛋白494μg/L,CK 537 U/L,CK⁃MB质量115μg/L,LDH 519 U/L,AST 52 U/L,ALT 77 U/L。治疗半年后停用甲泼尼龙,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未再使用免疫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 免疫类 免疫相关性肝损伤 免疫相关性肌炎 免疫相关心脏毒性 信迪利单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原文传递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所致免疫介导性肝损伤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王艳 赵新颜 贾继东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CSCD 2023年第4期243-247,共5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通过激活人体免疫系统发挥抗肿瘤治疗作用,但可引起免疫介导性肝损伤。ICI引起的免疫介导性肝损伤在发生率、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和预后等方面均与经典药物性肝损伤不同。其主要发病机制是由于ICI阻断了负向免疫调...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通过激活人体免疫系统发挥抗肿瘤治疗作用,但可引起免疫介导性肝损伤。ICI引起的免疫介导性肝损伤在发生率、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和预后等方面均与经典药物性肝损伤不同。其主要发病机制是由于ICI阻断了负向免疫调节的关键节点,包括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或程序性细胞死亡1受体/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在过度激活的免疫系统作用下失去对肝脏的免疫耐受而发生肝损伤。免疫介导性肝损伤可分为免疫介导性肝炎和免疫介导性胆管炎。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肝细胞及胆管的损伤,多有中央静脉内皮炎,可有肉芽肿性病变。诊断免疫介导性肝损伤后应根据肝损伤严重程度分级选择治疗方案,多需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抗肿瘤药 药物性肝损伤 程序性细胞死亡1受体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原文传递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肝损伤临床特征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崔佳丽 牛钰榕 +5 位作者 刘宁 王慧云 宋姗爱 张传涛 张晓春 侯和磊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CSCD 2023年第11期641-648,共8页
目的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导致免疫相关肝损伤(IMLI)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和转归。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1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内科住院的ICI导致IMLI患者,对其基本情况、肿瘤治疗情况、IMLI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进行描述... 目的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导致免疫相关肝损伤(IMLI)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和转归。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1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内科住院的ICI导致IMLI患者,对其基本情况、肿瘤治疗情况、IMLI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共29例患者纳入分析,男性17例(58.6%),女性12例(41.4%),中位年龄65岁;从使用ICI至发生肝损伤的中位治疗周期为3个,中位时间为78 d。48.3%(14/29)的IMLI患者无明显症状,51.7%(15/29)的有食欲下降、恶心、腹胀、乏力、发热和黄疸等症状,13例(44.8%)同时伴有其他系统免疫相关不良事件。29例IMLI的临床分型为肝细胞型18例(62.1%),胆汁淤积型4例(13.8%),混合型7例(24.1%)。按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通用不良事件术语标准(CTCAE)分级,严重(≥3级)病例占86.2%(25/29);按我国《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DILI指南)分级,严重(≥2级)病例占34.5%(10/29)。29例患者在发生IMLI后均暂停ICI治疗,28例使用了糖皮质激素,其中7例联合吗替麦考酚酯和/或人免疫球蛋白、人工肝治疗;22例(75.9%)好转,7例(24.1%)未愈(包括自动出院4例,死亡2例,无法判断1例)。3例患者肝功能好转后重新启用ICI治疗,IMLI均未复发。结论IMLI多发生于ICI治疗后2~3个月,临床类型以肝细胞型最常见,临床症状轻重不一,停用ICI并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部分患者经权衡利弊在严密监测下可以重启ICI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化学和药物性肝损伤 回顾性研究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原文传递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致肝损伤的临床病例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何瑜娜 王旖旎 +4 位作者 白红梅 杨梓琪 郭晶 杨春 张雪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CSCD 2023年第10期601-606,共6页
目的探讨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导致肿瘤患者肝损伤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北京友谊医院住院期间使用ICI且用药前肝功能正常的肿瘤患者病例资料,从中筛选出ICI相关肝损伤病例。提取ICI相关肝损伤... 目的探讨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导致肿瘤患者肝损伤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北京友谊医院住院期间使用ICI且用药前肝功能正常的肿瘤患者病例资料,从中筛选出ICI相关肝损伤病例。提取ICI相关肝损伤患者基本信息、ICI种类及用法用量、合并用药、用药前后的肝功能、干预措施及其转归等信息,对ICI相关肝损伤的临床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在设定时段内共有155例实体肿瘤患者使用ICI治疗,其中15例(9.7%)被诊断为ICI相关肝损伤。15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9例,中位年龄59(41,76)岁。可疑致肝损伤药物中卡瑞利珠单抗5例,舒格利单抗、斯鲁利单抗、特瑞普利单抗、信迪利单抗各2例,派安普利单抗、卡度尼利单抗各1例。15例患者均联合应用了传统化疗药物、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和/或其他ICI。15例患者用药至发生肝损伤的中位时间为22(4~64)d,其中9例患者发生在ICI治疗的第1个周期后。丙氨酸转氨酶中位峰值为157(15~508)U/L,天冬氨酸转氨酶中位峰值为131(77~696)U/L;3例患者总胆红素大于参考值上限2倍。临床分型为肝细胞型者6例,胆汁淤积型5例,混合型3例,因缺少数据未分型1例。15例患者中肝损伤严重程度为2级者8例,3级者7例;9例在肝损伤发生后停用了可疑药物,6例未停药。停药和未停药者中分别有7和5例在1~4个月后肝功能恢复或基本恢复正常;3例随访2~9个月,肝功能未恢复正常。结论ICI相关肝损伤多发生在ICI治疗第1个周期后(1~2个月内),严重程度多为2级或3级,药物性肝损伤的3种临床类型(肝细胞型、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均可见,发生肝损伤后及时停药和/或治疗,多数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化学和药物性肝损伤 回顾性研究
原文传递
药物性肝损伤202例临床特征分析
10
作者 许波 王勤英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3年第8期1189-1193,共5页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特征,为DILI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8年11月至2021年11月住院治疗的资料完整的DILI患者202例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性别、年龄、服用或接触的药物种类和名称、临床特征、自身抗...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特征,为DILI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8年11月至2021年11月住院治疗的资料完整的DILI患者202例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性别、年龄、服用或接触的药物种类和名称、临床特征、自身抗体、肝功能等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2例DILI患者中,男77例(38.1%),女125例(61.9%),年龄分布以>40~60岁(55.0%)为主。肝细胞型141例(69.8%),胆汁淤积型27例(13.4%),混合型34例(16.8%),不同临床分型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凝血酶原活动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91.43、58.65、9.25、32.69、9.56、8.19、9.40,均P<0.05)。202例DILI患者中,重度肝损伤最多(40.6%),不同临床分型疾病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9)。引起DILI的药物种类占前3位的分别是中药[52.0%(105/202)]、抗肿瘤药[6.4%(13/202)]、抗精神病药[5.9%(12/202)]。202例DILI患者自身抗体检出率为29.7%(60/202)。结论DILI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致病药物种类较多,临床医师应对重点人群加强肝功能监测。混合型患者肝功能衰竭比例高,应引起重视。DILI患者肝病相关抗体阳性时,应高度警惕是否存在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性与药物性肝损伤 疾病特征 丙氨酸转氨酶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类 Γ-谷氨酰转移酶 碱性磷酸酶 凝血酶原时间 自身抗体 中草药 抗肿瘤药 抗精神病药
原文传递
信迪利单抗致多器官毒性反应 被引量:12
11
作者 高义玲 朱明辉 +3 位作者 汤巧云 倪通 王琳 马静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CSCD 2021年第7期387-389,共3页
1例38岁女性乳腺癌复发伴肝转移患者接受信迪利单抗200 mg静脉滴注、第1天,21 d为1个周期。免疫治疗前患者肝、肾和甲状腺功能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用药后第3天,患者腰部皮肤出现皮疹伴瘙痒,此后全身皮肤出现弥漫性红斑伴脱屑,双上肢及腰... 1例38岁女性乳腺癌复发伴肝转移患者接受信迪利单抗200 mg静脉滴注、第1天,21 d为1个周期。免疫治疗前患者肝、肾和甲状腺功能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用药后第3天,患者腰部皮肤出现皮疹伴瘙痒,此后全身皮肤出现弥漫性红斑伴脱屑,双上肢及腰背部出现水疱;双眼视物模糊,分泌物增多,有异物感。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ALT)123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342 U/L,γ⁃谷氨酰转移酶(γ⁃GT)907 U/L,碱性磷酸酶(ALP)424 U/L;血肌酐(Scr)95.6μmol/L,尿酸691.0μmol/L;促甲状腺激素(TSH)20.87 mU/L。诊断:皮疹,甲状腺功能减退,肾损伤,结膜炎,肝损伤。考虑与信迪利单抗有关。给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异甘草酸镁注射液静脉滴注,左甲状腺素钠、海昆肾喜胶囊口服,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及皮肤护理。16 d后,患者皮疹明显消退、水疱吸收,眼部不适感消失。实验室检查示ALT 111 U/L,AST 122 U/L,γ⁃GT 1430 U/L,ALP 321 U/L;Scr 56.0μmol/L,尿酸243.0μmol/L;TSH 13.60 mU/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 免疫类 多器官功能衰竭 化学和药物性肝损伤 急性肾损伤 信迪利单抗
原文传递
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的瑞戈非尼肝胆系统损伤风险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龙霞 曾晓欢 干小红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CSCD 2020年第4期227-232,共6页
目的探讨瑞戈非尼相关肝胆系统损伤的风险及影响因素。方法检索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2012年第4季度至2018年第3季度收到的瑞戈非尼相关肝胆系统不良事件报告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与比例报告比值比法(PRR)... 目的探讨瑞戈非尼相关肝胆系统损伤的风险及影响因素。方法检索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2012年第4季度至2018年第3季度收到的瑞戈非尼相关肝胆系统不良事件报告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与比例报告比值比法(PRR)对有关瑞戈非尼的肝胆系统不良事件信号进行筛选和统计分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检索到瑞戈非尼相关不良事件报告26013份,筛选出28个首选术语为可疑肝胆系统相关的不良事件信号。采用ROR和PRR及其95%置信区间(CI)下限对不良事件信号强度进行分类排序的结果显示,黄疸及胆红素升高信号最强(ROR=8.56,95%CI下限:7.66;PRR=8.46,95%CI下限:7.58);其次为其他实验室检查异常(ROR=6.05,95%CI下限:4.95;PRR=6.03,95%CI下限:4.94)和肝脏相关疾病(ROR=5.46,95%CI下限:4.71;PRR=5.43,95%CI下限:4.6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对瑞戈非尼剂量≤80 mg/d,剂量为>80~<160 mg/d时,肝胆系统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更高(OR=1.702,95%CI:1.230~2.356,P=0.001);相对其他肿瘤,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发生肝胆系统不良事件的风险更低(OR=0.436,95%CI:0.240~0.792,P=0.006)。结论瑞戈非尼有导致肝胆系统损伤的风险,较高的药物剂量可能与肝胆系统损伤风险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抑制剂 抗肿瘤药 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系统 化学和药物性肝损伤 瑞戈非尼
原文传递
肿瘤化疗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用药分析1例 被引量:7
13
作者 宇文利霞 梁平 +1 位作者 袁耀辉 孙鑫晔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80-682,共3页
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liverinjury-DILI)指药物或其代谢产物直接/间接损伤肝细胞,或诱发过敏反应所引起的肝脏损伤,在全球肝病死亡病因调查中居第五位。根据发病时间,DILI可分为急性D1LI和慢性DILI。其中急性肝损伤又分为... 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liverinjury-DILI)指药物或其代谢产物直接/间接损伤肝细胞,或诱发过敏反应所引起的肝脏损伤,在全球肝病死亡病因调查中居第五位。根据发病时间,DILI可分为急性D1LI和慢性DILI。其中急性肝损伤又分为肝细胞型(HC)、胆汁淤积型(CS)及混合型(MIX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抗肿瘤药 保肝药 药物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信迪利单抗致免疫相关性肝炎 被引量:16
14
作者 王春晖 李倩雯 +2 位作者 吴薇 李晓宇 吕迁洲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CSCD 2020年第10期595-596,共2页
1例49岁男性患者因霍奇金淋巴瘤先后行一线和二线化疗方案治疗7个月,肿瘤控制欠佳,改用信迪利单抗200 mg静脉滴注,1次/21 d。治疗前患者肝功能正常。给予信迪利单抗第2次治疗后(首次用药后第42天)患者出现胸闷、腹胀、纳差等症状。复查... 1例49岁男性患者因霍奇金淋巴瘤先后行一线和二线化疗方案治疗7个月,肿瘤控制欠佳,改用信迪利单抗200 mg静脉滴注,1次/21 d。治疗前患者肝功能正常。给予信迪利单抗第2次治疗后(首次用药后第42天)患者出现胸闷、腹胀、纳差等症状。复查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1590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3678 U/L,碱性磷酸酶(ALP)468 U/L,γ-谷氨酰转移酶(γ-GT)399 U/L,总胆红素(TBil)50.1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26.8μmol/L。停用信迪利单抗,但患者黄疸加深。给予甲泼尼龙150 mg静脉滴注、1次/d治疗3 d,胆红素达峰值(TBil 152.6μmol/L,DBil 109.2μmol/L)。加用吗替麦考酚酯0.5 g口服、2次/d,患者症状逐渐好转,肝功能逐渐恢复。甲泼尼龙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6 d后,ALT 63 U/L,AST 78 U/L,TBil 25.2μmol/L,DBil 12.9μmol/L;22 d后复查肝功能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 免疫类 化学性和药物性肝损伤 肝炎 自身免疫性 信迪利单抗
原文传递
药物性肝损害279例分析 被引量:19
15
作者 姚杰 刘伯荣 +1 位作者 魏继福 谢建翔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57-462,共6页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致病药物及特点。方法:对某院2003-2013年期间的279例药物性肝损害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79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中,男性140人,女性139人,严重肝功能损害50例;联合用药93例,单一用药186例。患者疾病种类包括肿...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致病药物及特点。方法:对某院2003-2013年期间的279例药物性肝损害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79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中,男性140人,女性139人,严重肝功能损害50例;联合用药93例,单一用药186例。患者疾病种类包括肿瘤、呼吸系统感染、代谢综合征等。其中,药物性肝损害中肝细胞损害型占62%(173例)。怀疑药物196种,其中中药占17.81%,抗肿瘤药占16.44%,心血管药占10.68%,抗结核药占10.41%。最常见怀疑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甲巯咪唑、雷公藤片。抗肿瘤、抗结核与非甾体抗炎药物参与联合用药时药物性肝损发生例数多于单用。结论:易引发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有中药类、抗菌药物类、抗肿瘤药物、抗心血管药物与抗结核药物。联合用药对药物性肝损发生有一定的影响,值得人们进一步开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 药物不良反应 联合用药 中药 抗结核药 抗肿瘤药 异烟肼 利福平
原文传递
奥沙利铂相关肝窦阻塞综合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玥 朱晨 张程亮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CSCD 2020年第9期522-526,共5页
奥沙利铂(OXA)为第3代铂类抗癌药,主要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肝窦阻塞综合征(SOS)是OXA常见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脾肿大、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异常和门静脉高压等。其发生机制与OXA诱导肝脏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造... 奥沙利铂(OXA)为第3代铂类抗癌药,主要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肝窦阻塞综合征(SOS)是OXA常见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脾肿大、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异常和门静脉高压等。其发生机制与OXA诱导肝脏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造成肝窦内皮细胞损伤,进而导致肝窦内血小板聚集和血管阻塞等密切相关。SOS的发生与OXA累积剂量和治疗周期有关,脾肿大是OXA相关SOS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血小板减少、血清透明质酸水平升高和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比值指数升高也可预测SOS的发生。既往有慢性肝病尤其是存在门静脉高压者须慎用OXA。OXA治疗期间应警惕SOS的发生,出现可疑SOS的症状应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早期诊断、及时停药有利于肝纤维化逆转,严重肝纤维化的患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沙利铂 抗肿瘤药 化学和药物性肝损伤 肝静脉闭塞性疾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