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补中益气汤管窥李东垣脾胃观之阴火论 被引量:1
1
作者 罗玥 杨潇 +5 位作者 金哲 刘子玉 郭风宜 王智民 尹远平 高天舒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79-83,共5页
“阴火”即内伤之火,其实质为脾胃亏虚,元气虚损所生之内热。“阴火”理论是李东垣提出并应用于临床阐明病机、诊治疾病、遣方用药的重要学说。其产生机制复杂,涵盖内容广泛,自古存在诸多争议,至今未有定论,临床价值尚未完全体现。补中... “阴火”即内伤之火,其实质为脾胃亏虚,元气虚损所生之内热。“阴火”理论是李东垣提出并应用于临床阐明病机、诊治疾病、遣方用药的重要学说。其产生机制复杂,涵盖内容广泛,自古存在诸多争议,至今未有定论,临床价值尚未完全体现。补中益气汤既是东垣脾胃内伤学说的核心方,也是理解其内伤发热之“阴火”理论的关键。文章将通过探讨李东垣脾胃内伤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方剂“补中益气汤”的药物配伍特点及其理论基础,阐述李东垣脾胃观之“阴火”论的学术思想,以及“益气升阳”“甘温除热”的制方思想,浅析“阴火”理论的学术渊源,总结后世医家基于“阴火”理论的临床诊疗应用思路,以期为日后临床工作者应用“阴火”理论临床辨证论治、组方加减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中益气汤 李东垣 阴火 脾胃观 甘温除热
下载PDF
李东垣内伤病辨治思路探析及思辨 被引量:4
2
作者 赵妍婕 刘世威 宋素花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85-189,共5页
《内外伤辨惑论》为金元四大家李东垣著作之一,其卷中部分主要论述了内伤病的病机证治等内容。李东垣所论内伤病是由脾胃受损所导致的一种不足之病,生理基础主要与脾胃的生成和布散精微功能有关,核心病机为脾胃受损所导致的精气不足及... 《内外伤辨惑论》为金元四大家李东垣著作之一,其卷中部分主要论述了内伤病的病机证治等内容。李东垣所论内伤病是由脾胃受损所导致的一种不足之病,生理基础主要与脾胃的生成和布散精微功能有关,核心病机为脾胃受损所导致的精气不足及阴火上冲,时令主气也会改变内伤病的主要矛盾。针对不断变化的病机,李东垣立甘温除热、补气升阳等法,又有补中益气汤、参术调中汤等方随于后,形成了完整的内伤病辨治体系。李东垣理法十分精妙,多脱胎于先贤经典,笔者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选甘温除热、按而收之、风药升阳三点,思辨推敲其本义,以便灵活运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东垣 《内外伤辨惑论》 脾胃 时令 气机升降 甘温 生发
下载PDF
管氏针灸学术流派伤科用药规律分析
3
作者 黄培冬 李新龙 +3 位作者 王花蕾 管遵惠 管傲然 管薇薇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5期476-481,共6页
目的:系统梳理管氏针灸学术流派伤科用药规律,为流派传承及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管氏常用中医处方与遣药圭臬》所载管氏第二代名医管庆鑫的伤科经验方分别归类并建立数据库,通过Excel进行频数统计,JAVA及Gephi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 目的:系统梳理管氏针灸学术流派伤科用药规律,为流派传承及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管氏常用中医处方与遣药圭臬》所载管氏第二代名医管庆鑫的伤科经验方分别归类并建立数据库,通过Excel进行频数统计,JAVA及Gephi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挖掘管氏针灸学术流派伤科用药规律。结果:管氏伤科经验方共71首,其中内服方66首(含4首小方)、外用方5首。使用药物共139味,使用频次802次,使用频次10的常用药共有26味,使用关联频次≥10的药对组合54对,前5位的依次是乳香与没药、当归与红花、当归与没药、当归与乳香、当归与桃仁。在药物属性中,温、平、寒及辛、苦、甘药常用,归经前三位依次为肝经、心经、脾经。结论:管氏针灸学术流派伤科用药以活血化瘀药为主,佐以补虚药、理气药、清热药或温里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氏针灸学术流派 可视化分析 活血化瘀 补虚药 理气药 清热药 温里药
下载PDF
从承制角度认识补中益气汤应用进展
4
作者 宋典意 李国臣 李旭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28期121-125,共5页
文章主要探究与认识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范围广泛的原因与机理,一是从承制角度分析补中益气汤的方药组成、配伍模式;二是举证百家案例并加以分析;三是从药理方面分析本方的作用机理。本方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不仅主治脾虚不升所... 文章主要探究与认识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范围广泛的原因与机理,一是从承制角度分析补中益气汤的方药组成、配伍模式;二是举证百家案例并加以分析;三是从药理方面分析本方的作用机理。本方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不仅主治脾虚不升所致头晕目眩、耳鸣耳聋,以及中气下陷之内脏下垂等病证,还可以治疗痿证、尿浊、遗精、飧泻、癃闭、痞满和便秘等病症。本方可通过多种作用机制发挥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炎等作用,影响胃肠功能、心功能和肌张力。本方与四君子汤、升陷汤均为补气之方,但补中益气汤侧重于解决中气下陷,升陷汤则偏重于治疗大气下陷,因二者具有阴阳相对、承制相因的特点,故比四君子汤应用更广泛。补中益气汤具有寒温并用、攻补兼顾、升降相因之特点,其中前两者属于辨证施治的范畴,后者属于承制施治的内容,此为其能够治疗内、外、妇、儿之症的原因所在。在符合基本方证的前提下,以此为组方思路加减应用,必将使其发挥更大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制角度 补中益气汤 脾胃虚弱 甘温除热 升阳举陷
下载PDF
熊磊教授基于“阳火、阴火”理论辨治小儿热厥经验
5
作者 林子涵 曹婷 +2 位作者 李华妍 吴忻晨 熊磊 《云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71-73,77,共4页
本文基于中医“阳火、阴火”理论,从中医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探讨熊磊教授治疗小儿热厥经验。根据小儿独特的生理病理特点,认为小儿热厥的基本病机是阴阳失调,火热郁结于里;而火有阴阳之分,故以阴阳为辨证纲领,从“阳火、阴火”角度辨治... 本文基于中医“阳火、阴火”理论,从中医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探讨熊磊教授治疗小儿热厥经验。根据小儿独特的生理病理特点,认为小儿热厥的基本病机是阴阳失调,火热郁结于里;而火有阴阳之分,故以阴阳为辨证纲领,从“阳火、阴火”角度辨治小儿热厥。并附验案一则,以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厥证 热厥 阴火 阳火 甘温除热 香芩解热颗粒 补中益气汤
下载PDF
温热药造小鼠阴虚模型的建立及其对小鼠免疫方面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薛春苗 曹俊岭 薛润苗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年第5期318-320,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小鼠体重增长率、脏器指数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探讨阴虚与免疫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阐释阴虚与衰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温热药高剂量组(简称高剂量组)、温热药低剂量组(简称低剂量组),... 目的通过检测小鼠体重增长率、脏器指数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探讨阴虚与免疫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阐释阴虚与衰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温热药高剂量组(简称高剂量组)、温热药低剂量组(简称低剂量组),每组各10只。空白组小鼠每天灌胃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高、低剂量组分别给予100%与50%的温热药水煎液灌胃。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温热药高、低剂量组小鼠体重增长率、胸腺指数明显降低(P<0.05);温热药高剂量组小鼠痛阈明显降低(P<0.05);温热药高剂量组小鼠脾脏指数、血清中IL-2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给药组小鼠免疫功能下降,说明温热药造阴虚模型可行,阴虚与衰老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热药 阴虚模型 免疫 衰老
下载PDF
甘温除热法管见 被引量:11
7
作者 崔文成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8期460-462,共3页
金·李东垣针对当时的外感热病气虚毒强发热证,提出了甘温除热法,体现了扶正灭毒的治疗原则,创立了补中益气汤、当归补血汤等一系列名方和补中升阳泻火的用药法度,示人根据正邪斗争的具体情况来辨证施治,切不可一见发热便滥用攻伐,... 金·李东垣针对当时的外感热病气虚毒强发热证,提出了甘温除热法,体现了扶正灭毒的治疗原则,创立了补中益气汤、当归补血汤等一系列名方和补中升阳泻火的用药法度,示人根据正邪斗争的具体情况来辨证施治,切不可一见发热便滥用攻伐,至今仍有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温 清热 治法
下载PDF
指数程序升温药物稳定性试验 被引量:4
8
作者 詹先成 殷恭宽 马宝忠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38-144,共7页
介绍了一种新的程序升温(指数程序升温)药物稳定性预测加速试验方法及计算方法。在这一新的程序升温方法中,温度每升高10℃,升温速率将增大2~4倍:dT/dt=a ̄((T-T_0)/10)·(dT/dt)_0,使药物... 介绍了一种新的程序升温(指数程序升温)药物稳定性预测加速试验方法及计算方法。在这一新的程序升温方法中,温度每升高10℃,升温速率将增大2~4倍:dT/dt=a ̄((T-T_0)/10)·(dT/dt)_0,使药物在高温和低温范围内的降解程度尽可能一致,提高了试验准确度。采用单因素优选法和数值积分法处理试验数据,避免了任何近似处理,使计算结果准确可靠。与线性升温、倒数升温和对数升温加速试验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指数程序升温法的准确性优于其它3种升温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数程序升温法 药物 稳定性 药物质量检验
下载PDF
黄连素药性与功效刍议 被引量:7
9
作者 张玉佩 韩莉 +1 位作者 杨钦河 孔怡琳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21期52-53,共2页
黄连素作为黄连的主要单体活性成分,其与黄连在性味、功效和主治病证上具有一致性,尤其在湿热证的防治研究和临床应用中疗效确切。黄连素清热燥湿属性与湿热证关系密切,其防治原则是临床上治疗高血压、高血糖和脂质代谢紊乱等代谢综合... 黄连素作为黄连的主要单体活性成分,其与黄连在性味、功效和主治病证上具有一致性,尤其在湿热证的防治研究和临床应用中疗效确切。黄连素清热燥湿属性与湿热证关系密切,其防治原则是临床上治疗高血压、高血糖和脂质代谢紊乱等代谢综合征症候群的中医理论基础。本文以黄连素临床应用现状为依据,探讨黄连素清热燥湿属性与湿热证之间的内在关系,为厘清黄连素的药性和功效提供中医理论依据和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素 药性 功效 湿热证
下载PDF
补中益气汤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朱晓琳 李文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11期104-105,共2页
补中益气汤首见于《脾胃论》卷中,历代医家读东垣书者,鲜不奉为金科玉律,而后人对补中益气汤方也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加减化裁使得临床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当代运用补中益气汤更是渗透到各科各病,现追溯求源,进行简要归类,以飨同道。
关键词 补中益气汤 中气不足 临床应用 甘温除热
下载PDF
黄精粗多糖对温热药致阴虚模型小鼠抗氧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薛春苗 任汉阳 +1 位作者 薛润苗 王玉英 《河南中医》 2006年第3期24-26,共3页
目的:研究黄精活性部位粗多糖的滋阴作用及其对阴虚模型小鼠的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用黄精粗多糖对温热药致阴虚模型小鼠进行实验,用药共30 d,设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黄精粗多糖大、中、小剂量组,并用六味地黄丸作阳性对照。结果:黄精... 目的:研究黄精活性部位粗多糖的滋阴作用及其对阴虚模型小鼠的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用黄精粗多糖对温热药致阴虚模型小鼠进行实验,用药共30 d,设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黄精粗多糖大、中、小剂量组,并用六味地黄丸作阳性对照。结果:黄精粗多糖能明显提高阴虚模型小鼠的体重增长率及痛阈(P<0.05),能显著升高其血浆中SOD活力、肝匀浆中GSH-PX活力,并降低其肝匀浆中MDA含量(P<0.01)。结论:黄精粗多糖有明显的滋阴作用,通过对阴虚模型小鼠抗氧化作用的改善而延缓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粗多糖 温热药 阴虚模型小鼠 抗氧化 延缓衰老
下载PDF
甘温除热法临床应用体会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玲 孙维峰 《天津中医药》 CAS 2010年第5期401-402,共2页
甘温除热法指应用性味甘温的药物治疗虚损劳倦所引起的发热。虚损劳倦所致发热多为低热。然临床上高热者,亦有由虚损劳倦所引起。故不论发热程度如何,只要病机表现为气虚发热及阳虚发热,均可运用甘温除热法。
关键词 甘温除热 甘味药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温病初起治疗用药之探讨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晓丽 宋振华 《山东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5-76,共2页
对温病初起的治疗用药从传统用药、应用苦寒药及清热解毒药配伍辛凉解表药、辛温解表药等几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温病初起除可应用辛凉解表药以外 ,还可应用辛温解表等温性药物 。
关键词 温病 治疗用药 辛温解表 辛凉解表 清热解毒
下载PDF
王行宽教授“甘温除热法”治疗难治性内伤发热医案二则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秀 邓松华 +2 位作者 严芬 蒋宏平 陈兰玲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1期49-51,共3页
王行宽教授认为治疗难治性内伤发热,甘温除热当师其法且活其用,即甘温除热法"无须拘泥于补中益气汤",因"补中益气汤"侧重脾气虚发热之证,难治性内伤发热病机复杂,常兼有气血不足,营卫不和,肝胆失疏等证,临床上运用... 王行宽教授认为治疗难治性内伤发热,甘温除热当师其法且活其用,即甘温除热法"无须拘泥于补中益气汤",因"补中益气汤"侧重脾气虚发热之证,难治性内伤发热病机复杂,常兼有气血不足,营卫不和,肝胆失疏等证,临床上运用当归补血汤、桂枝汤、小柴胡汤的复方治疗方可起到明显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伤发热 甘温除热法 补中益气汤 当归补血汤 桂枝汤 王行宽
下载PDF
黄精粗多糖对温热药致阴虚模型小鼠免疫器官重量及血清中IL-2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15
作者 任汉阳 薛春苗 +2 位作者 张瑜 曹俊岭 王玉英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12-13,共2页
目的 :结合黄精的传统功效 ,研究其活性部位粗多糖的滋阴作用 ,并研究其对阴虚模型小鼠胸腺、脾脏指数及血清中IL- 2含量的影响。方法 :用黄精粗多糖对温热药致阴虚模型小鼠进行实验 ,用药共 30d ,设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黄精粗多糖大... 目的 :结合黄精的传统功效 ,研究其活性部位粗多糖的滋阴作用 ,并研究其对阴虚模型小鼠胸腺、脾脏指数及血清中IL- 2含量的影响。方法 :用黄精粗多糖对温热药致阴虚模型小鼠进行实验 ,用药共 30d ,设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黄精粗多糖大、中、小剂量组 ,用六味地黄丸作阳性对照。结果 :黄精粗多糖能明显提高阴虚模型小鼠的体重增长率及痛阈 (P <0 .0 5 ) ,能明显升高阴虚模型小鼠胸腺、脾脏指数 (P <0 .0 5 ) ,且黄精粗多糖大剂量能显著升高阴虚模型小鼠血清中IL - 2含量 (P <0 .0 1)。结论 :黄精粗多糖能增强阴虚模型小鼠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粗多糖 温热药 免疫器官 阴虚模型:小鼠
下载PDF
浅谈干姜在热证中的运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霜霜 戚益铭 +1 位作者 胡正刚 周丽媛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20-21,共2页
干姜味辛性热,可通心助阳,去沉寒痼冷,温脾肾之阳,温肺化饮,多用于寒证。干姜还可用于热证,从湿热证、血虚发热证、热毒证、热性呕逆证、热药反佐等五方面对此论点予以阐述。
关键词 干姜 湿热 血虚发热 热毒 热性呕逆 热药反佐
下载PDF
三种温里药对小鼠热性证候及脏象变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薇 李波 +7 位作者 代小娇 李莉 王晓东 黄利 曹毓 刘亚欧 苟志林 史学敏 《四川中医》 2013年第6期66-68,共3页
目的:了解干姜、肉桂、附子三种温里药对小鼠热性证候及脏象的变化影响。方法:干姜、肉桂、附子的水煎浓缩制剂灌胃小鼠。结果:可致小鼠出现烦躁频饮、鼻黏膜出血、舌质红等热性症状以及微观脏象的相应变化。结论:可为热性证候防治研究... 目的:了解干姜、肉桂、附子三种温里药对小鼠热性证候及脏象的变化影响。方法:干姜、肉桂、附子的水煎浓缩制剂灌胃小鼠。结果:可致小鼠出现烦躁频饮、鼻黏膜出血、舌质红等热性症状以及微观脏象的相应变化。结论:可为热性证候防治研究的药性评价提供中医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里药 小鼠 热性证候 脏象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也论“甘温除大热”及补中益气汤之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宁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第6期1054-1055,共2页
"甘温除大热"之论,出自李东垣的《脾胃论》。导师刘景源教授认为,其实气虚发热的机制并不复杂,它是因为气虚不能内守,浮越于外所致,也可以说是阴阳失调的表现。"劳者温之,损者益之",明确指出了治疗劳损气虚之证,应... "甘温除大热"之论,出自李东垣的《脾胃论》。导师刘景源教授认为,其实气虚发热的机制并不复杂,它是因为气虚不能内守,浮越于外所致,也可以说是阴阳失调的表现。"劳者温之,损者益之",明确指出了治疗劳损气虚之证,应当用温补之品。东垣依《内经》制补中益气汤一方,用温补脾胃之品以补气升阳而除热。补中益气汤由温补脾胃的药物组成,通过补气升阳而除热。方中以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补益中气,黄芪、柴胡、升麻升举清阳,使气充而内敛,则不浮越于外,虚热自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中益气汤 甘温除大热 《脾胃论》
下载PDF
甘温除热法临床运用概述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坚雄 《中医药信息》 2004年第6期37-39,共3页
从临床适用范围 (内、外、妇、儿、口腔各科 )、指证、病机和方药等几个方面综述了甘温除热法的临床应用现状 ,说明该法临床应用范围广 ,疗效理想 ,有进一步的实践和研究的意义 ,认为临床运用指征的规范统一以及相应有效方药的实践推广... 从临床适用范围 (内、外、妇、儿、口腔各科 )、指证、病机和方药等几个方面综述了甘温除热法的临床应用现状 ,说明该法临床应用范围广 ,疗效理想 ,有进一步的实践和研究的意义 ,认为临床运用指征的规范统一以及相应有效方药的实践推广应用是为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温除热 发热 中医药疗法 综述
下载PDF
甘温除热法探幽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丽 《中国中医急症》 2011年第3期391-391,393,共2页
本文从"甘温除热"之渊源、含义、所属方剂、甘温除大热之机理及临床的扩展应用等方面对甘温除热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甘温除热 探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