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饮酒驾车的数学模型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攀 杨斌 +1 位作者 罗明奎 樊爱军 《大学数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3-28,共6页
利用药物代谢动力学方法,结合拟合与迭加,借助Matlab 6.5程序,较准确方便地求出了短时间饮酒、长时间饮酒及天天饮酒情形下血液中酒精浓度变化关系式以及达到峰浓度和新安全标准浓度的时间关系式,由此,对2004“高教社杯”全国数学建模竞... 利用药物代谢动力学方法,结合拟合与迭加,借助Matlab 6.5程序,较准确方便地求出了短时间饮酒、长时间饮酒及天天饮酒情形下血液中酒精浓度变化关系式以及达到峰浓度和新安全标准浓度的时间关系式,由此,对2004“高教社杯”全国数学建模竞赛C题中的各问题给出了完整的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酒驾车 药物代谢动力学 数学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对数线性模型的酒后驾驶人的人口特征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何庆 弯美娜 +2 位作者 李洋 高爱霞 王颖 《交通信息与安全》 CSCD 2017年第2期35-39,58,共6页
研究酒后驾驶人的人口社会学特征,有助于提高酒后驾驶交通安全宣传的针对性。搜集某地某年查获的1 072位酒后驾驶人的年龄、性别、户籍和文化程度4个人口学变量的数据,运用线性模型,分析酒后驾驶人在上述4个变量上的分布及其交互关系。... 研究酒后驾驶人的人口社会学特征,有助于提高酒后驾驶交通安全宣传的针对性。搜集某地某年查获的1 072位酒后驾驶人的年龄、性别、户籍和文化程度4个人口学变量的数据,运用线性模型,分析酒后驾驶人在上述4个变量上的分布及其交互关系。结果表明:(1)酒后驾驶人在年龄、性别、户籍和文化程度4个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男性较之女性、中年较之青年、外地较之本地、高学历较之低学历更多地涉及酒后驾驶;外地较之本地更多涉及酒后驾驶,与既有研究和直觉判断差异较大,反映了当地酒后驾驶安全意识较之外地更好。(2)4个变量之间均存在显著的二阶交互效应(p<0.01),其中,性别-年龄、性别-户籍等2个二阶效应为正,性别-文化程度、年龄-文化程度、户籍-文化程度与年龄-户籍4个二阶效应为负;表明文化程度调节了性别、年龄、户籍等3个因素对酒后驾驶的影响,年龄调节了户籍对酒后驾驶的影响。调节效应一定程度上解释了酒后驾驶的原因。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改进对酒后驾驶交通安全宣传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交通安全宣传 酒后驾驶 人口特征 对数线性模型
下载PDF
饮酒后人体血液中酒精含量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方 黄鹏程 +1 位作者 贾设 夏美聪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22-24,共3页
 本文主要讨论饮酒后酒精含量在人体血液中的变化规律。根据已知的一组数据,利用MATLAB软件,采用分段非线性拟合的方法,得到酒精含量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本文得到的数学模型与已知数据的拟合效果好。以此为基本模型,推出了在几种不同...  本文主要讨论饮酒后酒精含量在人体血液中的变化规律。根据已知的一组数据,利用MATLAB软件,采用分段非线性拟合的方法,得到酒精含量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本文得到的数学模型与已知数据的拟合效果好。以此为基本模型,推出了在几种不同的饮酒方式下,产生的相应的酒精含量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并且根据我们的模型,通过图象及其数据分析,首先对某个司机碰到的违章情况给予了解释;其次对司机喝了3瓶啤酒后多长时间内驾车会违章给出了回答;第三估计了血液中酒精含量在什么时候最高;第四对司机天天喝酒,是否还能开车,进行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含量 MATLAB 非线性拟合 数学模型 酒后开车 人体血液 变化规律
下载PDF
酒后驾车问题的数学模型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新华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24-27,共4页
构建了酒后驾车问题的二房室模型,利用Matlab软件分别以线性和非线性回归模型拟合曲线,得到了酒后血液中酒精含量的变化规律。作为特例,给出了体质量70kg的某人在较短时间(或2h内)喝下3瓶啤酒后血液中酒精含量超标的时间范围为[0.068,11... 构建了酒后驾车问题的二房室模型,利用Matlab软件分别以线性和非线性回归模型拟合曲线,得到了酒后血液中酒精含量的变化规律。作为特例,给出了体质量70kg的某人在较短时间(或2h内)喝下3瓶啤酒后血液中酒精含量超标的时间范围为[0.068,11.527](或[0.621,12.558]),及其酒精含量达到峰值的时间为1.258(或2.598)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后驾车 酒精含量 房室模型 曲线拟合
下载PDF
基于D-S推理的酒后驾驶预警机制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邱道尹 王勇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A01期62-65,共4页
一般检测酒后驾驶仅针对酒精含量进行检测,手段单一,且对人的自觉性依赖较大.为了有效地检测及预防酒后驾驶,提出了一种利用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D-S证据推理法构建的酒后驾驶预警模型.该模型利用多类传感器提取驾驶员的多个特征,针对所... 一般检测酒后驾驶仅针对酒精含量进行检测,手段单一,且对人的自觉性依赖较大.为了有效地检测及预防酒后驾驶,提出了一种利用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D-S证据推理法构建的酒后驾驶预警模型.该模型利用多类传感器提取驾驶员的多个特征,针对所获信息进行分析预测,更加逼近驾驶员当时状态,检测效果更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融合 酒后驾驶 预处理 D-S证据推理 模型
下载PDF
酒后驾车安全临界值的数学模型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程红萍 《电子设计工程》 2014年第3期91-93,96,共4页
针对日常生活中人们喝酒方式的不同即短时间内快速喝酒、在一定时间内慢速喝酒、间隔一定时间快速喝等量的酒,通过建立不同的数学模型,用MATLAB软件求解得出在不同情况下饮用不同量的酒后,血液中酒精量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式,并通过具... 针对日常生活中人们喝酒方式的不同即短时间内快速喝酒、在一定时间内慢速喝酒、间隔一定时间快速喝等量的酒,通过建立不同的数学模型,用MATLAB软件求解得出在不同情况下饮用不同量的酒后,血液中酒精量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式,并通过具体的实验数据,给出酒后司机安全驾车的驾驶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后驾车 安全临界值 数学模型 驾驶时间
下载PDF
血液中酒精浓度数学模型研究
7
作者 程凤林 《衡水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11-13,共3页
分析了酒精进入人体后的吸收和扩散过程,对问题做出合理假设,利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分别建立了瞬时大量饮酒和长时间饮酒这两种情况下酒精在血液中的浓度的数学模型,同时使用数学方法对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了求解和分析.利用得到的结果,可... 分析了酒精进入人体后的吸收和扩散过程,对问题做出合理假设,利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分别建立了瞬时大量饮酒和长时间饮酒这两种情况下酒精在血液中的浓度的数学模型,同时使用数学方法对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了求解和分析.利用得到的结果,可以很快计算出某人饮用若干酒后,过一段时间血液中酒精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模型 酒精浓度 微分方程 饮酒模型 醉酒
下载PDF
L-阿拉伯糖解酒功能及机制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成福 杜瑞锋 +2 位作者 李林 朱道辰 刘杏荣 《酿酒科技》 2018年第6期138-142,共5页
考察L-阿拉伯糖对小鼠醉酒模型的解酒作用和机制,L-阿拉伯糖对饮酒后小鼠的肝脏中乙醛含量的变化的影响等生物功能学作用,为其在缓解酒精对肝脏和肠胃的损伤,以及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按照15 m L/kg体重以56%vol红星二锅头酒一... 考察L-阿拉伯糖对小鼠醉酒模型的解酒作用和机制,L-阿拉伯糖对饮酒后小鼠的肝脏中乙醛含量的变化的影响等生物功能学作用,为其在缓解酒精对肝脏和肠胃的损伤,以及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按照15 m L/kg体重以56%vol红星二锅头酒一次性灌喂法建立小鼠醉酒模型,采用L-阿拉伯糖低、中、中高、高4种剂量进行酒前、同时、酒后3种方式灌喂干预,以翻正反应消失时间、翻正反应消失持续时间和醉酒率、醒酒率作为考察指标。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口服中剂量以上的L-阿拉伯糖可显著减少小鼠醉酒率和醒酒率。此外,通过检测乙醛脱氢酶在肝脏中的浓度变化,发现服用L-阿拉伯糖能够促进乙醛脱氢酶的分泌。L-阿拉伯糖具有显著的解酒醒酒的功能,尤其酒前服用能够有效改善酒精中毒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阿拉伯糖 乙醛脱氢酶 解酒 醉酒模型 小鼠
下载PDF
我国犯罪圈扩张的趋势及其合理控制——以醉驾的刑法治理为切入点的思考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志祥 融昊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4-96,共13页
近年来,我国刑法立法中犯罪圈扩张的趋势极为明显。犯罪圈的扩张主要是通过创设新罪和调整原有犯罪的罪状这两条路径进行的。犯罪圈扩张导致我国刑法结构开始出现轻重微分层的嬗变。虽然犯罪圈的扩张可能带来对公民权利的负面效果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刑法立法中犯罪圈扩张的趋势极为明显。犯罪圈的扩张主要是通过创设新罪和调整原有犯罪的罪状这两条路径进行的。犯罪圈扩张导致我国刑法结构开始出现轻重微分层的嬗变。虽然犯罪圈的扩张可能带来对公民权利的负面效果的问题,但是总的来讲,其符合风险社会背景下我国当前社会治理的需要。犯罪圈的划定与犯罪成立和反社会行为的制裁模式密切相关。当前,从我国特殊的法治现状、国民规范意识培养、对轻微反社会行为的治理效果以及司法资源的配置等方面来看,保留并完善现行的二元制模式优于彻底替换为一元制模式。并且,还应当积极探索完善微罪的出罪路径,在犯罪圈扩张的过程中坚持自由价值与安全价值并重,协调刑法与其他部门法之间的关系,理性回应舆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立法 犯罪圈 一元制模式 二元制模式 醉驾
下载PDF
酒精可获得性对酒驾交通事故的空间效应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少华 陈艳艳 +2 位作者 黄建玲 刘卓 李佳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86-894,共9页
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酒精销售场所对酒后驾驶交通事故的空间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基于2 114个交通分析小区,提取3 356起酒后驾驶交通事故、社会人口和酒精消费相关兴趣点等数据.在空间自相关性分析后,构建传统回归模型、空间滞后模型、空间... 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酒精销售场所对酒后驾驶交通事故的空间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基于2 114个交通分析小区,提取3 356起酒后驾驶交通事故、社会人口和酒精消费相关兴趣点等数据.在空间自相关性分析后,构建传统回归模型、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基于拉格朗日乘数、对数似然函数值和似然比率检验进行模型比较,最后量化分析解释变量的直接效应、溢出效应和总效应.结果表明:市区酒驾交通事故不具有空间自相关特征,近郊区和远郊区的酒驾交通事故具有空间自相关特征.增量空间自相关结果显示近郊区和远郊区空间自相关性最显著的距离分别为1. 54、7. 95 km.模型对比结果表明空间杜宾模型拟合度和解释力最优.近郊区和远郊区解释变量的空间效应特征各不相同,但总体而言,零售店密度均具有正向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宾馆酒店密度和公司企业密度均具有负向的直接效应.该结论可为交通执法、交通管理、土地利用等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事故 酒后驾驶 酒精销售场所 空间分析 空间杜宾模型 溢出效应
下载PDF
三个护肝产品对醉酒模型大鼠解酒护肝作用功效研究
11
作者 严家荣 潘晓慧 +2 位作者 黎耀俊 郭起岳 黄远英 《食品工业》 CAS 2024年第6期80-85,共6页
研究三个护肝产品对醉酒模型大鼠的解酒护肝作用。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样品1低、高剂量组,样品2低、高剂量组,样品3低、高剂量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给予去离子水灌胃,阳性对照组给予海王牌金樽片混悬液... 研究三个护肝产品对醉酒模型大鼠的解酒护肝作用。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样品1低、高剂量组,样品2低、高剂量组,样品3低、高剂量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给予去离子水灌胃,阳性对照组给予海王牌金樽片混悬液,样品1,2和3低、高剂量组分别灌胃相应受试物,连续灌胃14 d,并于末次给予受试物1 h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红星二锅头稀释液(浓度3∶1)制备大鼠醉酒模型。通过翻正反射试验,观察每组动物醉酒时间、醉酒数、醒酒时间、2 h内醉酒率;检测血液乙醇和乙醛体积分数;检测血清及肝脏中乙醇脱氢酶(ADH)和乙醛脱氢酶(ALDH)活性;取肝脏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结果显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样品1,2和3均能延长醉酒时间(P<0.01),缩短醒酒时间(P<0.05或P<0.01),降低血乙醇体积分数(P<0.05或P<0.01),样品1和2能显著提高血液ADH和ALDH活性(P<0.01),样品2和3对肝脏ADH和ALDH活性有显著提高作用(P<0.05或P<0.01),三个护肝产品作用效果未发现剂量依赖性。试验结果表明,三个护肝产品对乙醇所致的大鼠醉酒模型有较好的解酒、护肝作用,为后续解酒护肝功能性产品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肝产品 大鼠醉酒模型 翻正反射试验 乙醇脱氢酶 乙醛脱氢酶
原文传递
贮藏温度对熟醉蟹品质的影响及动力学模型建立
12
作者 尚海涛 周红雷 +4 位作者 黄玲 朱麟 宣晓婷 崔燕 林旭东 《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6-143,共8页
以熟醉蟹为试验对象,研究贮藏温度(5、15、25、35℃)对熟醉蟹品质的影响,测定其菌落总数(Total viable count,TVC)、大肠菌群、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等指标。结果表明,贮藏温度对熟醉蟹的菌落总数产生显... 以熟醉蟹为试验对象,研究贮藏温度(5、15、25、35℃)对熟醉蟹品质的影响,测定其菌落总数(Total viable count,TVC)、大肠菌群、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等指标。结果表明,贮藏温度对熟醉蟹的菌落总数产生显著性影响,温度越高,增殖速度越快,而且汤汁菌落总数上升速度快于蟹可食部位;随贮藏温度上升,熟醉蟹TVB-N也会明显上升,但其影响小于菌落总数;浓郁的黄酒醇香味抑制了腥味的生成或掩盖了腥味,从感官上难以分辨熟醉蟹品质安全性;微生物增殖是熟醉蟹贮藏过程中关键问题,以菌落总数为指标建立了熟醉蟹品质变化一级动力学模型;20℃下预测值和实测值平均相对误差小于10%,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醉蟹 贮藏温度 品质 微生物 动力学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生物信息技术探究荆防颗粒解酒保肝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5
13
作者 高铭 杨若聪 +3 位作者 刘淇 雷雯 饶志粒 曾南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5683-5692,共10页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研究荆防颗粒发挥解酒保肝作用的潜在机制,并辅助动物实验对其作用及相关通路进行验证。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检索荆防颗粒药材活性成分,通过PubChem、SwissTargetPrediction、CTD数...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研究荆防颗粒发挥解酒保肝作用的潜在机制,并辅助动物实验对其作用及相关通路进行验证。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检索荆防颗粒药材活性成分,通过PubChem、SwissTargetPrediction、CTD数据库获得药材、疾病相关靶点,对其进行交集处理后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分析,分别在Bio GPS、Metascape数据库中对核心靶点进行筛选、靶器官定位及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通路分析。构建急性醉酒小鼠模型,观察荆防颗粒对小鼠血清乙醇水平及肝组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表达量的影响。分析获得荆防颗粒活性成分187个,与酒精性肝损伤病理交集靶点47个;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发现,荆防颗粒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解酒保肝作用;构建"药物-成分-靶点"以及"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发现,荆防颗粒发挥解酒保肝的重要活性成分包括quercetin、5-O-methylvisamminol、glyasperin M、glyasperin B、hederagenin等;分子对接结果表明上述活性成分与AKT1、EGFR、ESR1、PTGS2等亲和力良好。动物实验表明,荆防颗粒15、10.5 g·kg-1剂量能明显降低醉酒小鼠血清乙醇含量,同时可上调肝组织p-PI3K/PI3K、p-Akt/Akt比值。综上,荆防颗粒能通过多组分-多靶点发挥解酒保肝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防颗粒 解酒保肝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小鼠醉酒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