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erosol Optical Properties and Radiative Impact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of China during the Dry Season 被引量:1
1
作者 Boru MAI Xuejiao DENG +7 位作者 Zhanqing LI Jianjun LIU Xiang'ao XIA Huizheng CHE Xia LIU Fei LI Yu ZOU Maureen CRIBB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2期195-208,共14页
Aerosol optical properties and direct radiative effects on surface irradiance were examined using seven years (2006-2012) of Cimel sunphotometer data collected at Panyu--the main atmospheric composition monitoring s... Aerosol optical properties and direct radiative effects on surface irradiance were examined using seven years (2006-2012) of Cimel sunphotometer data collected at Panyu--the main atmospheric composition monitoring station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PRD) region of China. During the dry season (October to February), mean values of the aerosol optical depth (AOD) at 550 nm, the Angstrom exponent, and the single scattering albedo at 440 nm (SSA) were 0.54, 1.33 and 0.87, respectively. About 90% of aerosols were dominated by fine-mode strongly absorbing particles. The size distribution was bimodal, with fine-mode particles dominating. The fine mode showed a peak at a radius of 0.12 μm in February and October (- 0.10 μm3 μm-2). The mean diurnal shortwave direct radiative forcing at the surface, inside the atmosphere (FATM), and at the top of the atmosphere, was -33.4± 7.0, 26.1 ± 5.6 and -7.3 ±2.7 W m-2, respectively. The corresponding mean values of aerosol direct shortwave radiative forcing per AOD were -60.0 ±7.8, 47.3 ± 8.3 and -12.8 ±3.1 W m-2, respectively. Moreover,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FATM showed a significant decreasing trend (p 〈 0.01) and SSA increased from 0.87 in 2006 to 0.91 in 2012, suggesting a decreasing trend of absorbing particles being released into the atmosphere. Optical properties and radiative impacts of the absorbing particles can be used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inversion algorithms for satellite-based aerosol retrievals in the PRD region and to better constrain the climate effect of aerosols in climate mod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rosol properties radiative forcing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dry season
下载PDF
鞘气辅助空气动力学透镜聚焦的干法气溶胶喷印实验研究
2
作者 舒霞云 王策 +2 位作者 常雪峰 钟智东 唐毅泉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159,共8页
针对气溶胶喷印技术中油墨存储条件苛刻和溶剂、表面活性剂去除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鞘气辅助空气动力学透镜聚焦的纳米粉末气溶胶喷印装置,建立了气溶胶喷印系统,探究了喷印速度、鞘气/载气体积流量比值对系统喷印效率、线条形貌的影响。... 针对气溶胶喷印技术中油墨存储条件苛刻和溶剂、表面活性剂去除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鞘气辅助空气动力学透镜聚焦的纳米粉末气溶胶喷印装置,建立了气溶胶喷印系统,探究了喷印速度、鞘气/载气体积流量比值对系统喷印效率、线条形貌的影响。通过激光烧结实验及电化学性能测试实验,分析了激光处理对气溶胶喷印线条电阻率、微观形貌、氧化程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喷印速度为19.20 mm/min、鞘气/载气体积流量比值为2.65时,获得了最小宽度为56.52μm的喷印线条;激光处理后,喷印线条中的纳米银粉末颗粒融化团聚并形成丝状物互相黏结,显著降低喷印线条的电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法气溶胶喷印 空气动力学透镜 鞘气辅助聚焦 喷印线条形貌 激光烧结
下载PDF
基于喷雾冷冻干燥技术制备甘露醇吸入粉雾剂的研究
3
作者 仇实 严珅 +1 位作者 张盛宇 吴铎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7期163-165,共3页
甘露醇吸入粉雾剂可治疗成人肺部囊性纤维化和作为哮喘引发剂以供哮喘患者的临床诊断,而目前其主流的制备工艺通常为喷雾干燥技术,所得样品的性质性能较单一且不可控,因此围绕配方设计及工艺优化制备体外气溶胶性能优越的甘露醇吸入粉... 甘露醇吸入粉雾剂可治疗成人肺部囊性纤维化和作为哮喘引发剂以供哮喘患者的临床诊断,而目前其主流的制备工艺通常为喷雾干燥技术,所得样品的性质性能较单一且不可控,因此围绕配方设计及工艺优化制备体外气溶胶性能优越的甘露醇吸入粉雾剂仍具有挑战。基于此,本研究采用一种新型微流控喷雾冷冻干燥技术制备了一系列甘露醇吸入粉雾剂,重点考察了前驱液溶剂组成与喷雾冷冻温度对甘露醇微粒结构属性的影响规律和调控机制。结果表明,乙醇的加入有助于形成堆积的针状晶体有效提高了其体外气溶胶性能,最优样品的微细颗粒分数可达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醇吸入粉雾剂 喷雾冷冻干燥 结构属性 体外气溶胶性能
下载PDF
Simulating Dry Deposition Fluxes of PM_(10) and Particulate Inorganic Nitrogen over the Eastern China Seas During a Severe Asian Dust Event Using WRF-Chem Model 被引量:5
4
作者 YAN Han GAO Huiwang +1 位作者 YAO Xiaohong WANG Zifa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12年第3期301-314,共14页
A WRF-Chem model including a comprehensive gas-phase nitrogen chemistry module was used to simulate a severe dust event appearing in the eastern China on 19-25 March, 2002. The modeling result well reproduced PM10 con... A WRF-Chem model including a comprehensive gas-phase nitrogen chemistry module was used to simulate a severe dust event appearing in the eastern China on 19-25 March, 2002. The modeling result well reproduced PM10 concentrations in various distances from the dust sources and the transport pathway of the dust stro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the concentrations and the dry deposition fluxes of PM10 increased over the China seas during the dust event following the passage of a cold front system. The maximum fluxes of PM10 in the Yellow Sea and the East China Sea during the dust event were 5.5 and 8.4 times of those before the event, respectively. However, the temporal variations of the dry deposition fluxes of particulate inorganic nitrogen differed over the Yellow Sea from those over the East China Sea. Nitrate and ammonium in the whole northern China rapidly decreased because of the intrusion of dust-loaded air on 19 March. The dust plume arrived in the Yellow Sea on 20 March, decreasing the particulate inorganic nitrogen in mass concentration accordingly. The minimum dry deposition fluxes of nitrate and ammonium in the Yellow Sea were about 3/5 and 1/6 of those before the dust arrival, respectively. In contrast, when the dust plume crossed over the Yangtze Delta area, it became abundant in nitrate and ammonium and increased the concentrations and dry deposition fluxes of particulate inorganic nitrogen over the East China Sea, where the maximum dry deposition fluxes of nitrate and ammonium increased approximately by 4.1 and 2.6 times of those prior to the dust arriv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ian dust aerosol inorganic particulate nitrogen dry deposition flux WRF-Chem model
下载PDF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阻传染因子穿透性能评价
5
作者 刘克洋 冯岩 +4 位作者 张娟 牛悦 秦丹 黄永富 胡广勇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4年第5期16-21,共6页
目的:对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的阻传染因子穿透性能进行评价,为GB 19082修订时该类性能指标的设置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择10批不同品牌型号的防护服,分别按照YY/T 0700—2008、YY/T 0689—2008、YY/T 0506.6—2009、GB 19082—2009、YY/T 0... 目的:对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的阻传染因子穿透性能进行评价,为GB 19082修订时该类性能指标的设置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择10批不同品牌型号的防护服,分别按照YY/T 0700—2008、YY/T 0689—2008、YY/T 0506.6—2009、GB 19082—2009、YY/T 0506.5—2009和YY/T 1799—2020规定的方法进行抗合成血穿透、抗噬菌体穿透、阻湿态微生物穿透、颗粒过滤效率、阻干态微生物和阻污染液体气溶胶穿透实验。结果:10批次防护服中抗合成血穿透性能级别为2级、3级、4级、5级和6级的防护服各2批;抗合成血穿透性能为2级、3级、4级、5级和6级的防护服阻湿态微生物穿透性能均为最高级别6级,部分防护服抗噬菌体穿透性能级别低于抗合成血穿透性能级别;所有防护服样品颗粒过滤效率均较高(>95%),阻干态微生物穿透性能均为最高级3级;10批防护服中有5批阻污染液体气溶胶穿透性能为最高级3级,1批为2级,其余4批无法进行级别判定,但穿透后平均对数降低值均>4.5。结论:颗粒过滤效率和抗噬菌体穿透可作为GB 19082修订后的阻传染因子穿透性能要求,用于评价防护服材料对空气颗粒物和液体污染物中的微生物阻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 阻传染因子穿透性能 抗合成血穿透 抗噬菌体穿透 阻湿态微生物穿透 颗粒过滤效率 阻干态微生物穿透 阻污染液体气溶胶穿透
下载PDF
气溶胶干沉积速度风洞模拟实验研究
6
作者 吕思博 刘武胜 +2 位作者 李若洁 李云鹏 张俊芳 《四川环境》 2023年第4期35-42,共8页
气溶胶是污染物质扩散与传播的重要介质,干沉积是影响气溶胶沉降到地面的重要因素之一。以相似理论为基础,借助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新建环境风洞,对某部分厂址进行了研究,分组开展气溶胶干沉积特征风洞模拟实验,使用粒子动态分析仪(PDA)... 气溶胶是污染物质扩散与传播的重要介质,干沉积是影响气溶胶沉降到地面的重要因素之一。以相似理论为基础,借助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新建环境风洞,对某部分厂址进行了研究,分组开展气溶胶干沉积特征风洞模拟实验,使用粒子动态分析仪(PDA)测量并计算气溶胶粒子的干沉积速度,通过控制变量法对结果分组并进行分析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当控制变量时,在相同的下垫面和风速下,0~2μm和2~5μm的气溶胶粒子的干沉积速度几乎相同,而粒径大于5μm的气溶胶粒子与其有较大差别,重力是影响大粒子干沉积速度的主要因素;当在相同的风速下,与对照试验相比,粒径大于5μm的气溶胶粒子的干沉积速度相较于粒径为0~2μm和2~5μm的气溶胶粒子,所受下垫面地形的影响更加明显,为后续所关注的放射性气溶胶沉积研究积累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风洞 相似准则 气溶胶 干沉积速度
下载PDF
磷脂包覆技术制备布地奈德吸入气雾剂及体外性质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胡慧 陈晶晶 +1 位作者 王琴 王晓飞 《中南药学》 2023年第6期1459-1464,共6页
目的 制备混悬型布地奈德吸入气雾剂,并对气雾剂进行体外评价。方法 采用高压均质工艺结合喷雾干燥技术制备氢化磷脂(HSPC)包覆的布地奈德微粉颗粒,然后分析颗粒的粒径分布、形貌、结构、晶型、相变温度。观察用该微粉颗粒制备的气雾剂... 目的 制备混悬型布地奈德吸入气雾剂,并对气雾剂进行体外评价。方法 采用高压均质工艺结合喷雾干燥技术制备氢化磷脂(HSPC)包覆的布地奈德微粉颗粒,然后分析颗粒的粒径分布、形貌、结构、晶型、相变温度。观察用该微粉颗粒制备的气雾剂混悬状态、并评价递送剂量均一性和空气动力学粒径分布(APSD)。结果 高压均质60次结合喷雾干燥获得较小的微粉颗粒,X_(50)为1.70μm,X_(90)为3.19μm;SEM、XRD、FT-IR和DSC结果表明磷脂布地奈德颗粒呈现细颗粒聚集而成的粗糙球状,该制备技术没有明显改变布地奈德的结构和晶型;气雾剂微细粒子百分比(FPF)达到48.39%,递送剂量都在标准限制范围内,在振摇后静置的1 min内,未出现絮凝、沉降现象。结论 高压均质工艺结合喷雾干燥技术及HSPC的包覆作用可制备肺部沉积量高、混悬效果佳、递送剂量均一的混悬型布地奈德吸入气雾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地奈德 吸入气雾剂 氢化磷脂 高压均质 喷雾干燥
下载PDF
上海不同强度干霾期间气溶胶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49
8
作者 刘琼 耿福海 +4 位作者 陈勇航 徐婷婷 张华 潘鹄 毛晓琴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7-213,共7页
利用美国宇航局(NASA)的CALIPSO星载激光雷达资料,通过分析后向散射系数、体积退偏比和色比等参量揭示了上海地区发生不同强度干霾时气溶胶的垂直分布特征,并结合地面气溶胶观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发生干霾时,低层大气(2km以下)... 利用美国宇航局(NASA)的CALIPSO星载激光雷达资料,通过分析后向散射系数、体积退偏比和色比等参量揭示了上海地区发生不同强度干霾时气溶胶的垂直分布特征,并结合地面气溶胶观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发生干霾时,低层大气(2km以下)污染最严重,气溶胶的后向散射系数主要集中在0.0015~0.0035km-1 sr-1,体积退偏比集中在0~15%,色比集中在0.2~0.8;2~10km高度内,散射系数相对较小,其中2~8km的值主要集中在0.0008~0.0025 km-1 sr-1,8~10km的值则主要集中0.0008~0.0015 km-1 sr-1,气溶胶体积退偏比和色比在2~4km、4~6km、6~8km和8~10km各高度内分别集中在0~20%和0~0.6.在0~10km高度内,相对于轻微干霾和轻度干霾,中度干霾时气溶胶的散射能力和不规则性最强,粒径也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霾 气溶胶 CALIPSO卫星 光学特性 垂直分布
下载PDF
上海地区不同类和不同强度灰霾季节分布特征 被引量:12
9
作者 马骁骏 耿福海 +4 位作者 陈勇航 张华 徐婷婷 孙旭峰 光莹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36,69,共6页
主要采用美国宇航局(NASA)2007年1月-2010年11月CALIPSO卫星搭载的正交极化云-气溶胶激光雷达(CALIOP)L1产品及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得到上海地区干霾和湿霾、不同强度灰霾天气的季节分布特征,并重点研究了发生干霾时气溶胶散射强度、... 主要采用美国宇航局(NASA)2007年1月-2010年11月CALIPSO卫星搭载的正交极化云-气溶胶激光雷达(CALIOP)L1产品及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得到上海地区干霾和湿霾、不同强度灰霾天气的季节分布特征,并重点研究了发生干霾时气溶胶散射强度、粒子规则性和尺度大小随季节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灰霾的发生具有较明显的季节性,春季为干霾高发期,其次是夏冬季;夏冬两季轻度以上干霾发生比例均大于春季与秋季;大气中主要以小尺度、较规则的气溶胶粒子为主;干霾时,气溶胶粒子和不同量级色比值所占比例季节变化不大;夏季发生干霾时小尺度粒子所占比例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霾 气溶胶 CALIPSO卫星 光学特征 微物理特征
下载PDF
超细粒子及其复合技术在冷气溶胶灭火剂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0
作者 叶明泉 韩爱军 +1 位作者 马振叶 李凤生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6-239,共4页
概述了冷气溶胶灭火技术的现状,对超细微粒及复合粒子冷气溶胶灭火剂的制备、性能指标及灭火效能进行了研究测试,研究表明,NH4 H2 PO4 超细粒子及NaHCO3/SiO2 复合粒子应用于冷气溶胶灭火剂是可行的。
关键词 超细粒子 复合技术 气溶胶 千粉灭火剂
下载PDF
大气的干湿沉降及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34
11
作者 张金良 于志刚 张经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0-76,共7页
对国内外学者近些年来在大气干、湿沉降研究方面的工作作了较为系统的综述:包括于湿沉降的采样方法、研究方法、主要结论。重点讨论了大气沉降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特别是与河流输送量的对比,指出:大气干湿沉降对某些海区的初级生... 对国内外学者近些年来在大气干、湿沉降研究方面的工作作了较为系统的综述:包括于湿沉降的采样方法、研究方法、主要结论。重点讨论了大气沉降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特别是与河流输送量的对比,指出:大气干湿沉降对某些海区的初级生产较之河流而言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氮的输送以湿沉降为主,而磷的输送尚待进一步研究。最后提出了大气干湿沉降今后可能的若干重要研究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沉降 湿沉降 气溶胶 海洋生态系统
下载PDF
全球沙尘气溶胶源汇分布及其变化特征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20
12
作者 刘建慧 赵天良 +2 位作者 韩永翔 Gong S L 熊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741-1750,共10页
根据全球沙尘气溶胶气候模式GEM-AQ/EC模拟的1995~2004年的沙尘起沙量和干湿沉降量,分析了沙尘气溶胶源汇的全球时空变化特征.全球沙尘起沙量集中在各个主要沙漠地区,北非对全球沙尘气溶胶贡献最大为66.6%.沙尘气溶胶沉降的高值区分布... 根据全球沙尘气溶胶气候模式GEM-AQ/EC模拟的1995~2004年的沙尘起沙量和干湿沉降量,分析了沙尘气溶胶源汇的全球时空变化特征.全球沙尘起沙量集中在各个主要沙漠地区,北非对全球沙尘气溶胶贡献最大为66.6%.沙尘气溶胶沉降的高值区分布在沙漠源区及其紧临的下风地区.最大净沙尘气溶胶接收主要分布在沙漠周围地区并形成净接收量大于10t/(km2·a)的位于0°N^60°N之间的北非、欧亚大陆、西太平洋、北印度洋、北美和大西洋的带状分布.在北非、阿拉伯半岛、中亚、东亚和澳大利亚5个主要沙漠地区中,起沙量和沉降量都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除中亚其他4个区域干湿沉降量和起沙的季节变化基本一致;东亚地区沙尘气溶胶起沙量和总沉降量的季节变化最为明显,而北非沙漠起沙量和总沉降量的季节变化最小,其他3个区域的季节变化幅度基本相同.中亚起沙峰值和阿拉伯半岛起沙次峰值出现在夏季,其他区域的峰值均出现在春季.10年间全球陆地年平均起沙量为(1500±94)Mt,保持略微上升趋势.以北非沙漠起沙量年际变化率最低(6.3%),而以东亚(28.3%)和澳大利亚(45.0%)起沙量年际变化最为明显;全球陆地的沙尘气溶胶沉降量以约9.9Mt/a的速率递减,全球海洋的沙尘气溶胶沉降递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气溶胶 起沙量 干湿沉降量 模拟分析
下载PDF
青岛大气气溶胶的浓度分布和干沉降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张仁健 浦一芬 +3 位作者 徐永福 盛立芳 金井豊 太田充恒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4年第2期390-395,共6页
根据青岛沙尘天气历史资料和近年来的青岛地面气溶胶观测资料 ,分析了青岛沙尘日数的长期变化趋势、季节变化特征以及气溶胶质量浓度、谱分布和干沉降的季节变化。分析结果表明 ,1 961~ 1 988年青岛沙尘日数呈波动变化 ,且幅度较大。 1... 根据青岛沙尘天气历史资料和近年来的青岛地面气溶胶观测资料 ,分析了青岛沙尘日数的长期变化趋势、季节变化特征以及气溶胶质量浓度、谱分布和干沉降的季节变化。分析结果表明 ,1 961~ 1 988年青岛沙尘日数呈波动变化 ,且幅度较大。 1 999年以来沙尘日数明显增加 ,且以浮尘天气为主。青岛在 1 961~ 2 0 0 1年扬沙日数年平均值为 1 83天 ,是北京同期的 1 3% ;年浮尘日数为 2 93天 ,是北京同期的 75 %。青岛沙尘发生日数主要集中在冬春季 ,春季最高 ,冬季次高 ;夏季没有沙尘天气 ,秋季很低。青岛气溶胶质量浓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春季最高 ,冬季次之 ,秋季又次之 ,夏季最低。大流量观测的总悬浮颗粒物(TSP)年平均浓度为 1 77μgm- 3,安德森分级采样器观测的气溶胶质量浓度为 1 2 3μgm- 3,两者的差别与不同的观测时间和观测仪器有关。在 3月和 4月 ,粗细粒子的浓度相差很大 ,粗粒子分别占总浓度的 80 %和 62 %。青岛气溶胶沉降通量在 0 0 6~ 0 2gm- 2 d- 1 之间 ,平均值为 0 1 3gm- 2 d- 1 ,是北京沉降通量的 3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物理特性 干沉降 青岛 沙尘天气
下载PDF
中国东部海域大气气溶胶入海通量的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刘毅 周明煜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8-45,共8页
根据中国东部海域气溶胶浓度及分级采样资料,计算得出黄海、东海及日本以南海域沙尘气溶胶的代表元素铝(Al)每月干沉降通量分别为42.8、18.3、5.2mg/m2;其中各海域春季的干沉降通量均占全年干沉降通量的40%以上.相应每月总沉... 根据中国东部海域气溶胶浓度及分级采样资料,计算得出黄海、东海及日本以南海域沙尘气溶胶的代表元素铝(Al)每月干沉降通量分别为42.8、18.3、5.2mg/m2;其中各海域春季的干沉降通量均占全年干沉降通量的40%以上.相应每月总沉降通量分别为54.1、29.8、10.5mg/m2.渤海、黄海、东海及日本以南海域每年沙尘气溶胶总沉降通量分别为26.4、9.3、5.1、1.8g/m2.东海污染元素总沉降通量以春季最大,夏、秋季次之,冬季最小.日本以南海域锑(Sb)元素总沉降通量的季节分布为冬季最大,夏、秋季次之,秋季最小;硒(Se)元素总沉降通量的最大值出现在夏季,其他季节分布比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干沉降速度 沉降通量 东部海域 入海通量
下载PDF
大气气溶胶干沉降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5
作者 林官明 蔡旭晖 +1 位作者 胡敏 李惠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211-3220,共10页
从干沉降速度定义出发,综述了过去几十年来国内外在气溶胶干沉降实验技术和理论方面的主要进展.气溶胶粒子从大气向地表沉降的过程决定于颗粒物的粒径、密度和空气粘性系数,同时受空气动力学阻力、粘滞层阻力和表面收集阻力的影响,这些... 从干沉降速度定义出发,综述了过去几十年来国内外在气溶胶干沉降实验技术和理论方面的主要进展.气溶胶粒子从大气向地表沉降的过程决定于颗粒物的粒径、密度和空气粘性系数,同时受空气动力学阻力、粘滞层阻力和表面收集阻力的影响,这些阻力分别与大气层温度、风速、相对湿度等微气象条件密切相关.获取干沉降速度的方法主要有示踪法、梯度法和涡流相关法等.风速的三维瞬时量、动能、摩擦速度、温度和涡旋扩散系数可由超声风速温度仪测定.由于气溶胶具有很宽的粒径谱分布,通常使用几台仪器(如串联式多级采样器、空气动力学粒径谱分布仪和扫描电迁移率颗粒物粒径谱仪)进行联合测量.干沉降参数化方案中,基于斯托克斯定律的物理模型着重于平衡重力、浮力和阻力的作用,半经验方案则进一步考虑了大气湍流、分子运动以及表面捕获机制包括布朗扩散、碰撞、截留、反弹、热泳和扩散泳.然而,参数化方案预测结果在某些粒径段与外场测量数据仍存在显著差异.结合目前干沉降研究存在的问题,对今后气溶胶干沉降的研究方向和技术方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干沉降速度 干沉降通量 干沉降模型 热泳
下载PDF
中国典型酸雨区大气干沉降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向仁军 柴立元 +3 位作者 曾光明 漆燕 肖劲松 赵大为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7-71,共5页
以湖南蔡家塘、贵州雷公山和重庆铁山坪3个小流域长年大气干沉降的监测数据为基础,对三地大气和气溶胶的化学成分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地大气干沉降中主要的酸性物质均为SO2,SO42-,NO2;主要的碱性物质均为NH4+,Ca2+,K+,... 以湖南蔡家塘、贵州雷公山和重庆铁山坪3个小流域长年大气干沉降的监测数据为基础,对三地大气和气溶胶的化学成分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地大气干沉降中主要的酸性物质均为SO2,SO42-,NO2;主要的碱性物质均为NH4+,Ca2+,K+,NH3.SO2的干沉降跟当地S的来源有密切的关系,且具有季节性变化.三地的NH3+NH4+浓度均大于HNO3+NO3-浓度.NO2,NH3的年平均浓度大小均为铁山坪>蔡家塘>雷公山.蔡家塘、雷公山、铁山坪铵态氮年平均浓度在气相和固相中的比率均小于1,蔡家塘硝态氮年平均浓度在气相和固相中的比率接近1;雷公山年硝态氮平均浓度在气相和固相中的比率大于1;铁山坪硝态氮年平均浓度在气相和固相中的比率小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沉降 大气 气溶胶 酸性物质 碱性物质 酸雨
下载PDF
东亚沙尘分布、源汇及输送特征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郭俊 银燕 +4 位作者 王咏薇 康汉青 肖辉 陈魁 郝囝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01-812,共12页
采用全球气溶胶模式(GOCART)模拟结果,讨论了东亚地区沙尘气溶胶时空分布、排放与沉降以及区域输送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境内沙源主要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河西走廊及河套地区.排放强度春季最大,夏季和秋季逐渐减小,冬季最弱,且强度逐年减... 采用全球气溶胶模式(GOCART)模拟结果,讨论了东亚地区沙尘气溶胶时空分布、排放与沉降以及区域输送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境内沙源主要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河西走廊及河套地区.排放强度春季最大,夏季和秋季逐渐减小,冬季最弱,且强度逐年减弱,区域年平均排放为581Tg/a.模拟的沙尘光学厚度(AOD)分布与卫星观测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其中塔克拉玛干沙漠AOD大值与沙尘暴活动密切相关,其出现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区域平均而言,干沉降和湿沉降可以分别清除77%和22%的沙尘排放,其中沙尘源区干沉降起主导作用,远离源区的东北及西北太平洋,湿沉降更加重要.沙尘大粒子主要通过重力干沉降移出,而湿沉降对小粒子贡献超过60%.重力干沉降全年(特别是春季)起主导作用,对流降水湿沉降在夏季作用显著增强,总体来说,沙尘总沉降速率逐年减小.东亚沙尘气溶胶通过3条输送带自西向东传输,可以影响我国华北、华中和华南.对散度的研究表明,气溶胶平流项对沙尘源区气溶胶辐散作用较大,沙尘排放显著影响该地区沙尘的输送和AOD;而塔里木盆地西侧沙尘辐合中心是风场辐合辐散项导致的,说明地形和风场对该地区沙尘输送和AOD很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气溶胶 起沙量 分布 干湿沉降 输送
下载PDF
中国地区沙尘气溶胶输送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5
18
作者 周荣卫 刘红年 蒋维楣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6-25,共10页
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沙尘起沙、输送、干沉积和湿沉积过程的气溶胶输送扩散模式 ,并和中尺度气候模式RIEMS相连接研究了 1998年 1月、4月、7月和 1997年 10月的沙尘起沙、输送、干沉积和湿沉积的过程。计算 1998年 1月、4月、7月和 1997... 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沙尘起沙、输送、干沉积和湿沉积过程的气溶胶输送扩散模式 ,并和中尺度气候模式RIEMS相连接研究了 1998年 1月、4月、7月和 1997年 10月的沙尘起沙、输送、干沉积和湿沉积的过程。计算 1998年 1月、4月、7月和 1997年 10月气溶胶浓度及其分布 ,并和这四个月份的平均起沙分布以及北京、郑州和南京的实例沙尘分布作了比较 ,结果表明我国起沙多发生在春季 ,同时春季也是我国沙尘强度最大的季节。沙尘在我国西北的沙地和沙漠地区起沙后 ,向我国的东南方向输送 ,在输送过程中沙尘浓度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气溶胶 起沙机制 大气输送 干湿沉积
下载PDF
影响干粉吸入剂雾化和沉积性能的制剂因素 被引量:20
19
作者 缪旭 刘旭 +1 位作者 苏健芬 吴传斌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42-46,共5页
干粉吸入剂是近年来肺部给药制剂研发的热点。随着微粉化技术不断成熟,新型给药装置日益涌现,干粉吸入剂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本文从微粉化的药物、载体和干粉吸入器等3个方面综述了干粉吸入剂的处方组成,并重点介绍了影响药物粉末雾化... 干粉吸入剂是近年来肺部给药制剂研发的热点。随着微粉化技术不断成熟,新型给药装置日益涌现,干粉吸入剂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本文从微粉化的药物、载体和干粉吸入器等3个方面综述了干粉吸入剂的处方组成,并重点介绍了影响药物粉末雾化和沉积性能的几个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粉吸入剂 处方组成 雾化 沉积
下载PDF
青岛近海海域气溶胶干沉降通量模拟Ⅱ——几种微量金属的干沉降通量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祁建华 李培良 +2 位作者 李先国 冯丽娟 张曼平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61-467,共7页
了解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运用改进了湿度计算方法的Williams干沉降模型和同步观测的气象数据,计算了不同粒径气溶胶粒子在青岛海区海水表面的干沉降速率。并结合实验测定的舢,Fe,Mn,Cu,Pb,Zn6种金属元素的平均浓度,估算了它们从... 了解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运用改进了湿度计算方法的Williams干沉降模型和同步观测的气象数据,计算了不同粒径气溶胶粒子在青岛海区海水表面的干沉降速率。并结合实验测定的舢,Fe,Mn,Cu,Pb,Zn6种金属元素的平均浓度,估算了它们从2001年5月-2002年4月在仰口(1#)、八关山(2#)和沧口(3#)3个采样点的每月和全年干沉降通量。结果显示,地壳元素舢,Fe,Mn在春、冬季对海域的输入量较大,而人为元素Cu,Pb,Zn则在秋、冬季较高。总悬浮颗粒物和这6种金属元素的干沉降通量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为:3#〉2#〉1#。PM10(空气动力学粒径〈10μm的颗粒)颗粒物的干沉降通量远低于TSP(总悬浮颗粒物),仅占TSP干沉降通量的6.6%。PM10与TSP中6种金属元素的浓度比和干沉降通量比表明,Cu,Pb,Zn更容易分布在PM10颗粒物上。除Pb外,PM10及PM10颗粒物中Al,Fe,Mn,Cu,Zn干沉降通量的月际变化和TSP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liams模型 干沉降通量 微量金属 气溶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