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0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Different Ridge Culture Ways on Stem Diameter,Plant Height,the Number of Leaves and Yield of Phaseolus vulgaris L. under Dry Farming Conditions 被引量:1
1
作者 NIE Hong-mei1,XING Guo-ming1,ZHENG Shao-wen1,WEN Bian-ying21. College of Horticulture,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gu 030801 2. Vegetables Office in Yangqu County,Shanxi Province,Yangqu 030100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0年第5期59-61,共3页
The variety "Aifeng" was used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and the stem diameter,plant height,the number of leaves and yield of P. vulgaris under three ways of ridge culture (bedding,high ridge and M ridge) were... The variety "Aifeng" was used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and the stem diameter,plant height,the number of leaves and yield of P. vulgaris under three ways of ridge culture (bedding,high ridge and M ridge) were observed and detect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ridge cultures on the growth and yiel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em diameter,plant height,the number of leaves and yield under M ridge culture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bedding and high rid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METER STEM CULTURE DIFFERENT dry farming DIAMETER YIELD CULTURE the growth DIFFERENT STEM high results three study
下载PDF
The Impact of Nitrogen-Fixing Bacteria, Iron, and Zinc Foliar Application on Dry Land Yellow Mustard (Brassica juncea) Grain and Oil Production
2
作者 Saeid Zehtab Salmasi Haleh Nasiri +2 位作者 Rezvan Heshmati Mohammad Reza Sarikhani Yagoub Raei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24年第7期719-728,共10页
The study, conducted at the Research Farm of the College of Agriculture, University of Tabriz in 2021, focused on the effects of various nitrogen-fixing bacterial isolates, biofertilizers containing nitrogen and phosp... The study, conducted at the Research Farm of the College of Agriculture, University of Tabriz in 2021, focused on the effects of various nitrogen-fixing bacterial isolates, biofertilizers containing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as well as iron and zinc foliar applications on mustard growth under rainfed condit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biofertilizers, whether used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chemical fertilizers, produced comparable grain and oil outputs compared to chemical fertilizers alone. Additionally, the application of iron and zinc through foliar spraying significantly enhanced both grain and oil production.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integrating nitrogen-fixing bacteria and biofertilizers could reduce reliance on chemical nitrogenous fertilizers, leading to decreased production expenses, improved product quality, and minimized environmental impact. 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potential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practices in dry land farming as a viable alternative to traditional chemical-intensive methods. Substituting chemical nitrogenous fertilizers with nitrogen-fixing bacteria or biofertilizers could result in cost savings in mustard grain and oil production while promoting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rogen Fixing Bacteria Yellow Mustard dry Land farming IRON ZINC Foliar Application
下载PDF
Developmental Tendency of Dry Land Farming Technologies 被引量:10
3
作者 SHAN Lun(Institut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Northwest Sci-Tech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Yangling 712100, P. R . China )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2年第8期934-944,共11页
The developmental tendency of dry land farming technologies in the semiarid area of China were reviewed based on the overview of recent progress in dry land farming researches from China and oversea. It was emphasized... The developmental tendency of dry land farming technologies in the semiarid area of China were reviewed based on the overview of recent progress in dry land farming researches from China and oversea. It was emphasized that conservation tillage, limited irrigation, genetic modification and chemical control are the important aspects for the dry land farmi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future. In addition, some cons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y land farming Conservation tillage Limited irrigation Genetic modification Chemical control
下载PDF
干旱地区水盐胁迫对水稻产量构成及稻谷品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何进宇 刘飞杨 +1 位作者 杨佳鹤 崔烜玮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3,共11页
针对宁夏引黄灌区传统稻田蒸发量大,盐渍化耕地占地面积广、改良问题难,土地生产力下降等问题。采用水稻滴灌旱作方式,以富源4号(96D10)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土壤水分水平(W1:高100%、W2:中80%及W3:低60%田间持水率)及盐分水平(S1:... 针对宁夏引黄灌区传统稻田蒸发量大,盐渍化耕地占地面积广、改良问题难,土地生产力下降等问题。采用水稻滴灌旱作方式,以富源4号(96D10)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土壤水分水平(W1:高100%、W2:中80%及W3:低60%田间持水率)及盐分水平(S1:轻1.2 g/kg、S2:中3.1 g/kg及S3:重5.3 g/kg),探究不同水盐胁迫对水稻产量构成及稻谷品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水盐胁迫对水稻产量及品质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其中产量构成因素中,千粒重W3S3较W1S1下降15.89%(2021年)和15.58%(2022年),饱籽率W3S3较W1S1显著下降3.45%(2021年)和4.05%(2022年),单位产量W3S3较W1S1显著下降56.48%(2021年)和63.09%(2022年);品质方面整精米率W3S3较W1S1显著下降12.65%(2021)和13.56%(2022),垩白米率W3S3较W1S1显著上升164.71%(2021)和122.73%(2022),直链淀粉含量W3S3较W1S1显著下降5.97%(2021)和8.99%(2022),蛋白质含量W3S3较W1S1显著上升53.51%(2021)和61.82%(2022)。综合考虑,在节水目标下,采用滴灌旱作方式种植水稻,保持80%田间持水率加轻、中度盐碱化(≤4.0 g/kg)的土壤环境,可以保持较为接近充分灌溉条件下的产量构成水平和较好的稻谷品质水平。该结论可为宁夏引黄灌区盐碱地可持续利用及水稻的节水灌溉适应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盐胁迫 水稻 滴灌旱作 产量构成 稻谷品质
下载PDF
基于WordPress的农业知识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
5
作者 李金 王小林 +2 位作者 张馨月 费晶 张玲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8期124-128,共5页
农业知识服务系统的综合性研究已成为现代农业技术研究领域的重点,WordPress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内容管理系统,拥有功能强大的主题模板和插件系统。通过分析陕北旱区旱作农业研究领域科研人员对科技创新的知识需求,结合国内... 农业知识服务系统的综合性研究已成为现代农业技术研究领域的重点,WordPress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内容管理系统,拥有功能强大的主题模板和插件系统。通过分析陕北旱区旱作农业研究领域科研人员对科技创新的知识需求,结合国内外农业知识服务的研究现状,提出以WordPress为技术框架,构建面向陕北旱区旱作农业领域的知识服务系统,以期为建设农业领域知识服务系统提供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农业 知识服务系统 WORDPRESS 主题 插件
下载PDF
干旱山区糜子新品种(系)的生态适应性评价
6
作者 郭承毅 陈宝霞 范荣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628-632,共5页
为筛选出环县旱作农业区生态适应性强的糜子新品种,2023年对引进的10个糜子品种(系)在环县干旱山区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系)产量差异明显,折合产量高于对照品种陇糜10号(2110.5 kg/hm^(2))的品种有6个,其中以1104-2-2N最高,... 为筛选出环县旱作农业区生态适应性强的糜子新品种,2023年对引进的10个糜子品种(系)在环县干旱山区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系)产量差异明显,折合产量高于对照品种陇糜10号(2110.5 kg/hm^(2))的品种有6个,其中以1104-2-2N最高,为2555.6 kg/hm^(2),较陇糜10号增产21.1%(P<0.05);其次是2012FMZ8-1-3,为2388.9 kg/hm^(2),较陇糜10号增产13.2%(P<0.05);0903-1-1N、1126-7、2013FMZ3-1-3、1119-4-4-2分别较陇糜10号增产10.5%、7.9%、5.3%、2.6%。其余3个品种(系)的折合产量均低于陇糜10号,以晋黍8号最低,为1944.4 kg/hm^(2),较陇糜10号减产7.9%,但与陇糜10号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参试品种(系)的生态适应性及经济性状和产量表现,1104-2-2N、2012FMZ8-1-3、0903-1-1N、1126-7、2013FMZ3-1-3、1119-4-4-2等6个品种可在生产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子 品种 比较试验 生态适应性 产量 旱作农业 环县
下载PDF
天水市旱作区春玉米—冬油菜秸秆带膜翻压还田栽培模式研究
7
作者 杨志奇 刘晓东 +3 位作者 张喜平 赵尚文 吕莉莉 周小芹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9期13-17,共5页
为解决区域内春玉米—冬油菜一膜两用技术中秸秆利用不合理、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有机肥投入不足、化肥施用不合理、土壤水分利用不足、肥料利用率较低等一系列问题,在天水市旱作区开展了春玉米—冬油菜秸秆带膜翻压还田栽培模式研究,以... 为解决区域内春玉米—冬油菜一膜两用技术中秸秆利用不合理、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有机肥投入不足、化肥施用不合理、土壤水分利用不足、肥料利用率较低等一系列问题,在天水市旱作区开展了春玉米—冬油菜秸秆带膜翻压还田栽培模式研究,以期为区域内化肥减施、地力提升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秸秆粉碎带膜翻压还田可以提高玉米籽粒产量7.96%、冬油菜籽粒产量9.91%,增加0~20 cm土壤有机质、全磷、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2.53 g/kg、0.08 g/kg、10.93 mg/kg),缓冲土壤pH值,影响土壤速效钾、硝态氮和铵态氮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冬油菜 一膜两用 秸秆带膜翻压还田 产量 土壤养分 旱作区 甘肃天水
下载PDF
旱作区全生物降解膜对土壤水分及红花产量的影响
8
作者 朱真真 井双泉 +1 位作者 李冰洁 王盼盼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62-66,共5页
为促进旱地红花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墨玉县开发区试验田进行全生物降解膜、普通PE膜和露地栽培条件下,通过对红花地土壤含水量、生物性状、产量及产量因子的变化进行监测和分析,探明全生物降解膜对... 为促进旱地红花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墨玉县开发区试验田进行全生物降解膜、普通PE膜和露地栽培条件下,通过对红花地土壤含水量、生物性状、产量及产量因子的变化进行监测和分析,探明全生物降解膜对旱地条件下红花产量及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在红花种植生产过程中具有良好的保墒、增产效果,全生物降解膜处理对水分、植株鲜重、干物质和产量的作用均低于普通PE膜处理,但显著高于露地处理,在株高、茎粗、果球直径3个性状表现均处于普通PE膜和露地处理之间,且均显著高于露地处理,全生物降解膜和普通PE膜较露地处理花丝产量分别增加24.27%和29.12%,籽粒产量分别增加47.19%和48.36%。全生物降解膜和普通PE膜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但均与露地处理呈现显著差异。就0~100 cm土层土壤平均含水量而言,从出苗期到分枝期,全生物降解膜和普通PE膜处理无显著差异,而全生物降解膜显著高于露地处理。在现蕾期和开花期,全生物降解膜保墒作用处于普通PE膜和露地处理之间,保墒效果下降,在植株地上部鲜重和干物质方面,两者整体表现基本一致,均表现为普通PE膜>全生物降解膜>露地。全生物降解膜和普通PE膜较露地处理,含水量分别提高了5.97%和13.50%。全生物降解膜和普通PE膜较露地均具有差异不显著的保墒、促生长和增产作用,在旱地红花绿色高效生产中可用生物降解膜替代普通地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区 全生物降解膜 红花 水分 产量
下载PDF
旱作区农田土壤AM真菌对长期有机无机施肥的响应
9
作者 田霞 王媛 +2 位作者 张雨 郭蓉 马琨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7-308,共12页
AM真菌群落动态变化对于长期有效的土壤生态系统管理非常重要。为揭示旱作区农田土壤丛枝菌根(AM)真菌对长期有机、无机培肥管理的响应机制,利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基于连续11年的定位试验及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了不施肥(T0)、长期单... AM真菌群落动态变化对于长期有效的土壤生态系统管理非常重要。为揭示旱作区农田土壤丛枝菌根(AM)真菌对长期有机、无机培肥管理的响应机制,利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基于连续11年的定位试验及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了不施肥(T0)、长期单施化肥(T1)、长期化肥与牛粪有机肥(T2)和长期化肥与羊粪有机肥(T3)对土壤的影响,比较了土壤AM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间的差异,探究了驱动土壤AM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变化的土壤环境因子及其相互作用效应。结果表明:随培肥时间延长,与T0处理相比,T2、T3处理的土壤全氮、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pH显著下降(P<0.05);与2018年相比,2021年的T0、T1和T3处理土壤全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下降。有机无机肥配施下,球囊霉属(Glomus)和类球囊霉属(Paraglomus)是土壤AM真菌的优势属,但近明球囊霉属(Claroideoglomus)的相对丰度显著下降,从优势属变为非优势属。近明球囊霉属较球囊霉属和类球囊霉属相对丰度而言,更容易受长期培肥影响而发生显著改变。连续有机无机肥配施到2018年后,T2、T3处理的土壤近明球囊霉属和两性球囊霉属(Ambispora)的相对丰度与T0间有显著差异(P<0.05);培肥至2021年后,T2、T3处理土壤近明球囊霉属和两性球囊霉属的相对丰度与T0处理间无显著差异。随培肥时间延长,不同处理间土壤AM真菌群落的α多样性差异消失。NMDS分析结果表明:长期培肥改变了土壤AM真菌群落的β多样性,但T2与T3处理间土壤AM真菌群落相似性较一致。连续培肥改变了土壤AM真菌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驱动AM真菌群落变化的土壤环境因子由土壤全氮、pH转变为土壤全磷。长期有机无机培肥没有同步提升土壤全磷、速效钾等主要理化性状。随培肥年限增加,驱动土壤AM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变化的土壤因子发生了显著改变,AM真菌群落会随土壤环境因子的变化倾向于更加敏感的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真菌 多样性 群落组成 有机无机肥配施 旱作区
下载PDF
黔西北典型旱作土壤重金属镉污染及同位素特征分析
10
作者 王程程 黄代宽 +1 位作者 龚效宇 谢蔚嵩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1-278,共8页
以黔西北土法炼锌集中区域外的典型旱作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的Cd含量和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样品重金属Cd含量为1.79~3.36 mg/kg,超出《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规定的农用... 以黔西北土法炼锌集中区域外的典型旱作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的Cd含量和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样品重金属Cd含量为1.79~3.36 mg/kg,超出《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规定的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和风险管制值4.97~10.20倍和0.26~1.24倍,超标率分别为100%和90%;土壤Cd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大于3属重度污染水平,平均地累积指数为1.31属偏中度污染水平,平均潜在生态危害指数为112属强的生态危害水平;土壤样品的δ^(114/110)Cd值为-0.34‰~-0.27‰,Cd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小且富集轻同位素;通过对比已有研究成果可知,该区域土壤Cd来源主要为铅锌矿区地质背景下的自然风化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土壤 重金属 镉污染特征 镉同位素
下载PDF
旱作豆—禾混播的草产量及其种间关系研究
11
作者 樊子菡 邢亚亮 +5 位作者 高俊臣 闫科技 李成 武晓梅 关望源 李孟蔚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3-17,26,共6页
为了研究豆—禾混播组合产量与其种间的关系,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旱作条件下对沙打旺(Astragalus laxmannii)、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小冠花(Coronilla varia)、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和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进行了3种草... 为了研究豆—禾混播组合产量与其种间的关系,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旱作条件下对沙打旺(Astragalus laxmannii)、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小冠花(Coronilla varia)、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和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进行了3种草种的9个混播组合和5个单播处理,并对混播组合和单播处理的株高、产量和草种之间竞争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沙打旺+百脉根+无芒雀麦(ALB)混播处理的3种草种的株高均高于其单播时的株高,干草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混播对豆科株高的影响较大,对禾本科株高的影响较小,混播并不能提高其所有组合的产量。当豆∶禾=2∶1时,豆科表现出受种内的竞争压力大于种间,即豆科牧草受到禾本科牧草的抑制;当豆∶禾=1∶2时,禾本科表现出受种内的竞争压力大于种间,禾本科牧草受到豆科牧草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 混播 产量 种间关系 豆禾比
下载PDF
生物质炭施用量对旱作娃娃菜光合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12
作者 曹少娜 吴利晓 +2 位作者 王克雄 张建虎 杨娇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4年第2期20-30,共11页
旨在确定出适合宁南山区旱作娃娃菜的最佳秸秆生物质炭添加量,为宁南山区雨养菜地土壤培肥和蔬菜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从2020年开始,以娃娃菜为参试作物,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连续2年采用大田试验,以不施任何肥料和生物质炭为完全空... 旨在确定出适合宁南山区旱作娃娃菜的最佳秸秆生物质炭添加量,为宁南山区雨养菜地土壤培肥和蔬菜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从2020年开始,以娃娃菜为参试作物,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连续2年采用大田试验,以不施任何肥料和生物质炭为完全空白对照CK,研究不同生物质炭施用量(0、10、20、30 t·hm^(-2))与氮肥配施对旱作娃娃菜生长、光合、产量和品质、水肥利用效率及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质炭与否对于根系无显著影响,但对于旱作娃娃菜而言,生育期的降水量会影响整个娃娃菜的生长和产量;添加生物质炭处理净光合速率累计值高于不添加生物质炭处理;添加30 t·hm^(-2)生物质炭并陈化一年可显著提高蔗糖酶、碱性磷酸酶、脲酶活性分别在2.12%、1.19%、13.68%以上,提高产量8.11%以上,节水9.84%以上,增收4316.85元·hm^(-2)以上。因此,综合考量品质指标、生产成本、经济效益、水肥利用效率及生物质炭的陈化效应,确定出配施氮肥条件下,添加30 t·hm^(-2)生物质炭为宁南山区雨养旱作娃娃菜的最佳秸秆生物质炭添加量,一定程度上可实现节水增产增效,同时得出生物质炭添加量越大,陈化对其效果发挥影响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娃娃菜 生物质炭 旱作 光合 水肥利用效率
下载PDF
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模式中2种作物的互作关系
13
作者 李耀宇 李富忠 +3 位作者 张吴平 邓子正 屈腾腾 赵其昕 《山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16-20,共5页
定量化探索中国北方在平水年下,不同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模式的种间竞争与种间互惠关系,以期为旱作条件下选择合理的牧草种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用我国中南部春播区推荐的作物品种大豆铁丰31和玉米强盛199,在旱作区域开展不同大豆玉... 定量化探索中国北方在平水年下,不同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模式的种间竞争与种间互惠关系,以期为旱作条件下选择合理的牧草种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用我国中南部春播区推荐的作物品种大豆铁丰31和玉米强盛199,在旱作区域开展不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大田栽培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4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同时以大豆与玉米清种作为对照,测定不同种植模式下的生物量、邻体效应指数(RII),比较不同种植模式下大豆和玉米的互作关系。结果显示,大豆RII为-0.28~0.13,玉米RII为-0.28~0.12。在6行大豆3行玉米(S6M3)复合种植模式下,大豆和玉米的生物量较清种对照分别增加了28.95%和27.79%,且高于其他复合种植模式下作物生物量;大豆和玉米的RII分别为0.13和0.12,二者存在正相互作用。综上,在与试验区年降雨量相差不明显的旱作区域,选择S6M3复合种植模式有望提高青贮饲料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复合种植 生物量 邻体效应指数 旱作
下载PDF
旱作区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粮饲兼用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14
作者 边金霞 王平 《农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3-20,共8页
为了实现旱作区化肥减量增效的可行性,研究化肥配施有机肥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2019—2020年,以粮饲兼用玉米品种‘金凯5号’为供试材料,设不施肥(CK)、单施商品有机肥(T_(1))、单施化肥(T_(2)常规用量)、化肥配施商品有机肥(T_(3)... 为了实现旱作区化肥减量增效的可行性,研究化肥配施有机肥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2019—2020年,以粮饲兼用玉米品种‘金凯5号’为供试材料,设不施肥(CK)、单施商品有机肥(T_(1))、单施化肥(T_(2)常规用量)、化肥配施商品有机肥(T_(3))、化肥减量15%配施有机肥(T_(4))及化肥减量30%配施有机肥(T_(5))共6个处理。结果表明:2年各施肥处理与CK相比,施肥均能促进玉米生长,显著增加营养器官干物质累积量,提高玉米产量肥料农学效率与偏肥生产力,对生长与产量影响大小依次为:T_(3)>T_(4)>T_(5)>T_(2)>T_(1)>CK。其中,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T_(4)、T_(5))与单施化肥(T_(2))相比,增加玉米株高0.24%~3.12%,穗位高增加0.28%~3.27%,叶面积指数增加2.36%~8.91%,不同生育期玉米干物质累积量增加4.14%~24.40%,玉米产量增加4.38%~11.20%,水分利用效率提高9.06%~13.20%,氮、磷、钾肥力农学效率提高0.44%~24.80%。综上所述,商品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能显著促进玉米生长与提高玉米产量,即便化肥减量30%(T_(5))也不会对玉米产量产生不利影响,同时能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肥料农学效率与氮肥偏生产力,是旱作区玉米一种节肥增效的施肥技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区 粮饲兼用玉米 化肥 有机肥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天水旱作区胡麻品种引种比较试验初报
15
作者 郑尚义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152-156,共5页
为了筛选出适合天水旱作区种植的高产、优质、抗性较好的胡麻品种,以当地主栽胡麻品种陇亚13号为对照,对17个参试品种进行了引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各供试胡麻品种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差异不明显。陇亚14号、晋亚12号、0559、0523-2-13... 为了筛选出适合天水旱作区种植的高产、优质、抗性较好的胡麻品种,以当地主栽胡麻品种陇亚13号为对照,对17个参试品种进行了引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各供试胡麻品种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差异不明显。陇亚14号、晋亚12号、0559、0523-2-13、09162、0354田间未发生白粉病,内亚9号、陇亚10号、陇亚杂1号、0818-6-13、0559和0354生长后期田间无倒伏现象。折合产量以晋亚12号最高,达2035.0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亚13号增产63.36%;天亚9号次之,为1653.5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亚13号增产32.73%;天亚11号、陇亚10号、0559、陇亚杂2号、陇亚14号较高,分别为1466.50、1450.33、1433.83、1402.92、1352.08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亚13号分别增产17.72%、16.42%、15.10%、12.62%、8.54%。综合考虑认为,晋亚12号、陇亚14号、陇亚杂1号、天亚9号主要农艺性状优良、高产优质、抗逆性强,可作为天水旱作区胡麻种植的主推品种;0559折合产量较高,籽粒饱满且千粒重高,建议适当推广;09162、0523-2-13、0354、陇亚14号的株高均高于75 cm且工艺长度好,可在油纤兼用品种种植区优先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品种 引种比较试验 天水旱作区
下载PDF
榆中新营旱作地区西葫芦不同品种比较试验
16
作者 许小刚 岳娇 +1 位作者 李金霞 魏家亮 《长江蔬菜》 2024年第12期44-46,共3页
2023年,榆中新营旱作地区引进17个西葫芦品种进行品种适应性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榆中新营旱作地区推广的西葫芦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适应性强,瓜色、综合性状突出的长条品种丰采601,圆形品种胖126、多宝,可在榆中新营旱作地区大面积推... 2023年,榆中新营旱作地区引进17个西葫芦品种进行品种适应性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榆中新营旱作地区推广的西葫芦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适应性强,瓜色、综合性状突出的长条品种丰采601,圆形品种胖126、多宝,可在榆中新营旱作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葫芦 旱作地区 适应性 不同品种
下载PDF
云南保山市干热河谷种养循环母牛养殖模式研究
17
作者 杨恩富 夏海晶 +3 位作者 祝应良 杨云艳 董鹏飞 匡继才 《养殖与饲料》 2024年第5期23-26,共4页
[目的]研究干热河谷“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利用母牛养殖模式,提高养殖效益、加强环境保护和增加土地综合利用率。[方法]以云南省保山市2个干热河谷区域的6个养殖户为试验研究对象,每年在2000 m^(2)土地上种植一季玉米、两季蔬菜,再配套种... [目的]研究干热河谷“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利用母牛养殖模式,提高养殖效益、加强环境保护和增加土地综合利用率。[方法]以云南省保山市2个干热河谷区域的6个养殖户为试验研究对象,每年在2000 m^(2)土地上种植一季玉米、两季蔬菜,再配套种植667 m^(2)王草,每户养殖能繁母牛3头,通过对单独种植效益与种养结合效益进行对比分析,确定适合该区域种养循环母牛养殖的最佳模式。[结果]利用好2000 m^(2)土地,种植两季扁豆、一季玉米可产鲜豆7.26 t、豆秸12.06 t、全株玉米11.37 t,配套种植667 m^(2)王草,年产鲜草34.8 t,满足饲养3头母牛及所产2.5头犊牛的粗饲料需求;年产生30 t鲜粪作有机肥还田。年出售鲜豆收益2.19万元,出售半岁犊牛收益1.75万元,达到种养结合循环利用,增加种养效益。[结论]该种养循环养殖模式适合当地的种植业与肉牛养殖业融合发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河谷 种养结合 生态循环 母牛 养殖模式
下载PDF
天水旱作区马铃薯氮磷钾效应模型构建及其施肥指标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颉炜清 郭华春 +5 位作者 方彦杰 徐银萍 佘永新 吕汰 李芳弟 王鹏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68-1680,共13页
为研究天水旱作马铃薯主产区氮磷钾肥料效应及施肥指标,采用3年肥料试验,明确土壤基础养分状况、校正系数、养分利用率等参数,探索土壤氮、磷、钾养分丰缺指标和相对产量及推荐施肥量,构建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与土壤有效养分校... 为研究天水旱作马铃薯主产区氮磷钾肥料效应及施肥指标,采用3年肥料试验,明确土壤基础养分状况、校正系数、养分利用率等参数,探索土壤氮、磷、钾养分丰缺指标和相对产量及推荐施肥量,构建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与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和推荐施肥量函数方程及氮磷钾肥料效应模型,并研究肥料配施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天水旱作马铃薯主产区土壤养分总体表现为低氮、中磷、高钾、低有机质,微偏碱。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与碱解氮、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之间呈显著幂指数负相关关系。试验区土壤地力贡献率均值为54.39%,氮、磷和钾肥相对产量分别为77.64%、87.57%、84.22%,氮、磷和钾养分增产率分别为30.74%、16.68%、23.08%,氮、磷和钾养分吸收利用率分别为32.58%、16.32%、45.40%,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分别为氮0.56、磷0.48、钾0.35,100 kg块茎所吸收N、P_(2)O_(5)、K_(2)O养分的量分别为0.4、0.15、0.9 kg。本试验条件下,氮、磷和钾增施对马铃薯产量的单因素及互作效应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以N_(2)P_(2)K_(2)氮磷钾配施组合产量最高。最高产量下的氮磷钾施肥用量为N∶P_(2)O_(5)∶K_(2)O=1∶0.97∶0.92(N:165 kg·hm^(-2)),产量为24860.32 kg·hm^(-2),施肥利润为34472元·hm^(-2);经济最佳产量下的氮磷钾施肥用量为N∶P_(2)O_(5)∶K_(2)O=1∶1.04∶0.79(N:154 kg·hm^(-2)),产量为24774 kg·hm^(-2),施肥利润为34603元·hm^(-2)。本研究结果可为天水旱作区马铃薯生产上平衡施肥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区 马铃薯 效应模型构建 施肥指标 产量
下载PDF
中国主要旱作粮食耕地土壤钾素的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3
19
作者 柳开楼 都江雪 +9 位作者 马常宝 曲潇琳 韩天富 刘淑军 黄晶 李亚贞 申哲 张璐 李冬初 张会民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73-684,共12页
以小麦和玉米等旱作粮食为主的旱地是我国重要的耕地类型,其对国家粮食安全和稳定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基于全国耕地质量监测数据库,分析了1988—2007年和2008—2018年间全国及不同区域主要旱作粮食耕地的钾肥投入量、土壤速效钾和缓... 以小麦和玉米等旱作粮食为主的旱地是我国重要的耕地类型,其对国家粮食安全和稳定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基于全国耕地质量监测数据库,分析了1988—2007年和2008—2018年间全国及不同区域主要旱作粮食耕地的钾肥投入量、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的时空演变规律,并探讨了土壤速效钾与缓效钾的量化关系。结果表明,1988—2018年全国主要旱作粮食耕地的化肥钾、秸秆钾和总钾的年均投入量(K2O)均保持在较为稳定的水平,年均投入量分别为125 kg·hm–2·a^(–1)、148 kg·hm^(–2)·a^(–1)和273 kg·hm^(–2)·a^(–1)。在不同区域间均呈现出华北和东北的钾肥投入量显著高于其他区域的趋势。与1988—2007年相比,2008—2018年东北、华北、华东和西南的总钾年均投入量增加了4.22%~23.8%,而西北则略有降低。在1988—2018年,全国主要旱作粮食耕地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分别为139 mg·kg^(–1)和665 mg·kg^(–1),与1988—2007年相比,2008—2018年的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分别提高了15.1%和6.72%。在不同区域间,土壤速效钾以西北和东北较高(大于150 mg·kg^(–1)),而华北和华东较低(136~149 mg·kg^(–1)),西南最低(116 mg·kg^(–1)),与1988—2007年相比,2008—2018年华北、华东、西北和西南的土壤速效钾分别提高了15.7%、17.7%、4.16%和34.5%,土壤缓效钾分别增加了8.95%、2.15%、5.71%和4.19%,而东北则略有降低。线性方程表明,随着土壤速效钾的提高,2008—2018年土壤缓效钾的增加量(14.2 mg·kg^(–1))明显高于1988—2007年(7.23 mg·kg^(–1)),同时,不同区域间的拟合方程也表明,随着土壤速效钾的增加,1988—2018年东北、华东和西北的土壤缓效钾增加量明显高于华北。因此,在全国耕地质量监测平台上,与1988—2007年相比,2008—2018年全国和大部分区域主要旱作粮食耕地的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均显著增加。土壤速效钾与缓效钾的线性关系为快速估算缓效钾含量提供了技术参考,但不同试验阶段和区域内拟合方程存在差异,建议不同区域应因地制宜,综合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精准划分土壤供钾能力等级,从而为实现藏钾于地的目标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粮食 钾肥投入 速效钾 缓效钾 不同区域
下载PDF
旱区不同马铃薯品种的品质评价与分析
20
作者 田甲春 田世龙 +3 位作者 李守强 葛霞 李梅 程建新 《寒旱农业科学》 2023年第4期313-318,共6页
为评价天薯12号、定薯4号、庄薯3号、希森6号和青薯10号5个马铃薯品种的综合品质,以同一条件下生产的品种为试材,采用分级指数法对参试品种的单株块茎数、单株质量、单薯质量、商品薯率等经济性状和干物质、淀粉、蛋白质、维生素C、还... 为评价天薯12号、定薯4号、庄薯3号、希森6号和青薯10号5个马铃薯品种的综合品质,以同一条件下生产的品种为试材,采用分级指数法对参试品种的单株块茎数、单株质量、单薯质量、商品薯率等经济性状和干物质、淀粉、蛋白质、维生素C、还原糖进行综合分级评价。结果表明,同一条件生长的不同马铃薯品种其田间表现和采后营养品质均存在较大差异,参试的5个品种中,青薯10号的综合评价指数最高,说明其综合品质最好;其余品种按综合评价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定薯4号、天薯12号、庄薯3号、希森6号。研究结果可为马铃薯的贮藏加工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旱区 品质 综合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