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陇东旱地冬小麦品种抗旱性鉴定
1
作者 杨虓 刘自成 夏先春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522-526,共5页
为研究陇东特殊干旱气候条件下抗旱育种的进展与现状,选取近20 a陇东旱地选育的14个冬小麦新品种(系)为材料,以籽粒产量抗旱指数等为全生育期抗旱性鉴定指标,在旱棚进行全生育期干旱胁迫试验。结果表明,陇育4号和宁麦5号抗旱指数在1.100... 为研究陇东特殊干旱气候条件下抗旱育种的进展与现状,选取近20 a陇东旱地选育的14个冬小麦新品种(系)为材料,以籽粒产量抗旱指数等为全生育期抗旱性鉴定指标,在旱棚进行全生育期干旱胁迫试验。结果表明,陇育4号和宁麦5号抗旱指数在1.100~1.299范围内,抗旱级别为2级;陇育7号和陇鉴387抗旱指数在0.700~0.899范围内,抗旱级别为4级;其余10个材料抗旱指数在0.900~1.099范围内,抗旱级别为3级。抗旱性级别在2~3级的材料占85.7%。产量性状主因子分析发现,抗旱级别为2级的陇育4号和宁麦5号,在干旱胁迫下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无明显变化;抗旱级别为4级的陇育7号和陇鉴387,在干旱胁迫下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减幅较大;抗旱级别为3级的其余10个材料在干旱条件下,其产量性状三要素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中只有一项发生变化,没有两项叠加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旱地 冬小麦 抗旱性 抗旱指数 产量因子
下载PDF
荧光假单胞杆菌拌种在旱地小麦种植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
作者 滕霄 阎旭东 +3 位作者 张海峰 曹培霞 卢相义 徐玉鹏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9期85-87,91,共4页
为探讨沧州地区旱地冬小麦种植中荧光假单胞杆菌拌种技术应用的可行性,以沧麦6005为试验材料开展田间比较试验,探究荧光假单胞杆菌拌种对旱地冬小麦生长、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荧光假单胞杆菌拌种可促进旱地冬小麦冬期前根... 为探讨沧州地区旱地冬小麦种植中荧光假单胞杆菌拌种技术应用的可行性,以沧麦6005为试验材料开展田间比较试验,探究荧光假单胞杆菌拌种对旱地冬小麦生长、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荧光假单胞杆菌拌种可促进旱地冬小麦冬期前根系发育,有效防治小麦纹枯病和茎基腐病等。用3000~6000 mL/hm^(2)荧光假单胞杆菌拌种300 kg/hm^(2),小麦产量较清水拌种(300 kg/hm^(2))增加31.68%~33.76%,增产效果优于4500 mL/hm^(2)噻虫·咪鲜胺拌种300 kg/hm^(2),投入产出比较高,经济效益较大。荧光假单胞杆菌拌种可提高旱地冬小麦的产量与经济效益,建议在以沧州生态类型区为代表的黑龙港东部旱地冬小麦种植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荧光假单胞杆菌 产量 经济效益 旱地
下载PDF
Optimization of sowing date and seeding rate for high winter wheat yield based on pre-winter plant development and soil water usage in the Loess Plateau,China 被引量:18
3
作者 REN Ai-xia SUN Min +5 位作者 WANG Pei-ru XUE Ling-zhu LEI Miao-miao XUE Jian-fu GAO Zhi-qiang YANG Zhen-pi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1期33-42,共10页
Sowing date and seeding rate are critical for productivity of winter wheat(Triticum aestivum L.).A three-year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with three sowing dates(20 September(SD1),1 October(SD2),and 10 October(SD3)... Sowing date and seeding rate are critical for productivity of winter wheat(Triticum aestivum L.).A three-year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with three sowing dates(20 September(SD1),1 October(SD2),and 10 October(SD3)) and three seeding rates(SR67.5,SR90,and SR112.5) to determine suitable sowing date and seeding rate for high wheat yield.A large seasonal variation in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from sowing to winter dormancy was observed among three growing seasons.Suitable sowing dates for strong seedlings before winter varied with the seasons,that was SD2 in 2012–2013,SD3 in 2013–2014,and SD2 as well as SD1 in 2014–2015.Seasonal variation in precipitation during summer fallow also had substantial effects on soil water storage,and consequently influenced grain yield through soil water consumption from winter dormancy to maturity stages.Lower consumption of soil water from winter dormancy to booting stages could make more water available for productive growth from anthesis to maturity stages,leading to higher grain yield.SD2 combined with SR90 had the lowest soil water consumption from winter dormancy to booting stages in 2012–2013 and 2014–2015; while in 2013–2014,it was close to that with SR67.5 or SR112.5.For productive growth from anthesis to maturity stages,SD2 with SR90 had the highest soil water consumption in all three seasons.The highest water consumption in the productive growth period resulted in the best grain yield in both low and high rainfall years.Ear number largely contributed to the seasonal variation in grain yield,while grain number per ear and 1 000-grain weight also contributed to grain yield,especially when soil water storage was high.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sowing date and seeding rate affect grain yield through seedling development before winter and also affect soil water consumption in different growth periods.By selecting the suitable sowing date(1 October)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proper seeding rate of 90 kg ha–1,the best yield was achieved.Based on these results,we recommend that the current sowing date be delayed from 22 or 23 September to 1 Octob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dry-land SOWING DATE SEEDING rate soil water WINTER wheat yield components
下载PDF
黄淮麦区旱肥地小麦新品种(系)苗期抗旱性初步鉴定与分类 被引量:3
4
作者 孙宪印 米勇 +7 位作者 牟秋焕 吕广德 亓晓蕾 孙盈盈 尹逊栋 王瑞霞 吴科 钱兆国 《农学学报》 2023年第4期9-17,共9页
了解黄淮麦区旱肥地小麦节水新品种系的抗旱性,有利于小麦推广和在育种中的应用。以50份近年黄淮旱肥地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在15%PEG-6000(聚乙二醇)溶液模拟干旱胁迫下,测定种子发芽率、苗高、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并进行抗旱性评价和... 了解黄淮麦区旱肥地小麦节水新品种系的抗旱性,有利于小麦推广和在育种中的应用。以50份近年黄淮旱肥地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在15%PEG-6000(聚乙二醇)溶液模拟干旱胁迫下,测定种子发芽率、苗高、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并进行抗旱性评价和分类。结果表明:胁迫条件下小麦种子发芽率、苗高与其苗期抗旱性显著相关;50份材料分为4类,分别为4份高抗旱型种质(D值为0.8255~0.9980),10份抗旱型种质(D值为0.6516~0.7270),28份干旱敏感型种质(D值为0.4941~0.6354),8份干旱高敏感型种质(D值为0.3079~0.4676);相较于平均隶属函数值评价抗旱性,采用D值大小评价并结合最长距离法系统聚类分析,可以比较合理、直观地呈现分类结果。据此,实验明确了在15%PEG-6000胁迫下,发芽率、苗高可以作为评价苗期抗旱能力的主要指标;区分了50份不同品种系的抗旱性,可为抗旱节水品种选育、推广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旱肥地 苗期 抗旱性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半干旱区旱地春小麦新品系性状比较试验
5
作者 李艳春 刘宏胜 +5 位作者 吴兵 李映 高玉红 牛俊义 杨建红 武江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2期26-29,共4页
在半干旱区的会宁旱地春麦种植区,对新选育出的9个旱地春小麦新品系进行了丰产性、抗旱性、抗病性等性状鉴定。结果显示,06004-3-1、1105-7-1-8和1102-1-5-3共3个品系抗逆性强、籽粒饱满、产量高,较对照西旱2号增产2.94%以上,差异达极... 在半干旱区的会宁旱地春麦种植区,对新选育出的9个旱地春小麦新品系进行了丰产性、抗旱性、抗病性等性状鉴定。结果显示,06004-3-1、1105-7-1-8和1102-1-5-3共3个品系抗逆性强、籽粒饱满、产量高,较对照西旱2号增产2.94%以上,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其中,06004-3-1保苗、成穗率高,抗病性强,丰产性好,较对照西旱2号增产6.40%,居参试材料1位;1105-7-1-8和1102-1-5-3分别较对照西旱2号增产5.66%、2.94%,分别居参试材料2、3位。综合分析了新选育出的9个参试材料的生育期、产量、抗逆性及田间长势等,06004-3-1、1105-7-1-8共2个品系综合农艺性状表现优良,建议推荐进入区域试验,1102-1-5-3等材料继续参加品系比较试验进一步鉴定相关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春小麦 品比试验 产量
下载PDF
渭北旱地小麦新品种稳产性分析
6
作者 张养利 聂耸 +5 位作者 闫苗苗 杨海涛 郝双奎 王亚生 孙杰 成建刚 《陕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8期44-46,67,共4页
陕西省渭南市是粮食生产大市,小麦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省30.1%和{34.8%},其中旱地小麦面积占到小麦总面积的1/3左右,产量占到1/4左右。旱地小麦丰欠直接关系全市夏粮丰产丰收。我们从省内外引进了旱地小麦新品种12个,采取多年多点试... 陕西省渭南市是粮食生产大市,小麦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省30.1%和{34.8%},其中旱地小麦面积占到小麦总面积的1/3左右,产量占到1/4左右。旱地小麦丰欠直接关系全市夏粮丰产丰收。我们从省内外引进了旱地小麦新品种12个,采取多年多点试验的方法,以期筛选出适宜当地农业生产的优良旱地小麦品种。渭麦9号和晋麦47变异系数在不同年份均相当,表明渭麦9号和晋麦47是适合旱薄地种植的稳产品种。普冰9946在丰水年份的产量较高,丰产稳产性良好,适宜在丰水年份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旱地 品种筛选
下载PDF
黄土高原旱地长期施肥对小麦养分吸收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55
7
作者 陈磊 郝明德 +1 位作者 张少民 樊虎玲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0-235,共6页
通过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施肥对小麦子粒、秸杆养分吸收和土壤肥力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施用化肥不但增产幅度大,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小麦N、P、K养分浓度。单施氮、单施磷肥能增加小麦子粒和秸杆的N、P、K吸收量,氮磷肥配施增加... 通过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施肥对小麦子粒、秸杆养分吸收和土壤肥力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施用化肥不但增产幅度大,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小麦N、P、K养分浓度。单施氮、单施磷肥能增加小麦子粒和秸杆的N、P、K吸收量,氮磷肥配施增加效果显著,其子粒吸收N、P、K增加了153.2%、157.1%和162.4%。施有机肥能补充土壤中的N、P、K含量,增加小麦子粒中的养分含量,使品质有大幅度的提高。单施磷肥的土壤有机质、全P、速效P含量增加,土壤全N、速效N含量减少,N素亏缺。氮磷肥配施加剧了土壤K的亏缺。有机肥培肥作用显著,有机肥和氮、磷肥配施的土壤有机质、全N、全P、速效N、速效P和速效K分别增加了69.0%5、7.5%、54.8%、73.1%、830.5%和11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旱地 小麦 养分吸收 土壤肥力
下载PDF
黄土高原旱地小麦多年定位施用化肥的产量效应分析 被引量:74
8
作者 郝明德 王旭刚 +2 位作者 党廷辉 李丽霞 高长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108-1112,共5页
以已进行 1 8年的小麦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背景 ,研究了长期施用化肥条件下小麦的增产效应及其对小麦吸收养分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单施氮肥对小麦有增产作用 ,可以提高小麦籽粒的含氮量 ;1 8年施用氮肥平均增产 1 0 80 5kg hm2 ,增产... 以已进行 1 8年的小麦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背景 ,研究了长期施用化肥条件下小麦的增产效应及其对小麦吸收养分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单施氮肥对小麦有增产作用 ,可以提高小麦籽粒的含氮量 ;1 8年施用氮肥平均增产 1 0 80 5kg hm2 ,增产率达 85 2 %;单施磷肥无明显的增产作用 ,平均减产率为 3 2 %,但可提高小麦籽粒的含磷量 ;氮磷配施有明显的增产作用 ,N、P配施增产率达 1 4 0 6 %,在N、P配施基础上施用钾肥增产率仅为 2 8%,无明显的经济效益 ,从养分平衡角度应考虑N、P、K的配合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小麦 长期施肥 产量效应
下载PDF
川中丘陵区旱地小麦生态系统CO_2、N_2O和CH_4排放特征 被引量:33
9
作者 张中杰 朱波 +2 位作者 江长胜 韩广轩 高美荣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1-135,共5页
利用静态箱 /气相色谱法观测川中丘陵旱地小麦生态系统CO2 、N2 O和CH4的排放通量。结果表明 ,旱地小麦CO2 、N2 O和CH4排放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在小麦的整个生长季中 ,常规、无氮、空白、裸地等实验处理的CO2 、N2 O和CH... 利用静态箱 /气相色谱法观测川中丘陵旱地小麦生态系统CO2 、N2 O和CH4的排放通量。结果表明 ,旱地小麦CO2 、N2 O和CH4排放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在小麦的整个生长季中 ,常规、无氮、空白、裸地等实验处理的CO2 、N2 O和CH4的排放通量具有显著差异。CO2 排放通量表现为常规 >空白 >裸地 ,CO2 日最高排放值在每日 1 3:0 0~ 1 5 :0 0时出现 ,最低排放值出现在凌晨 3:0 0~6 :0 0 ,且作物的不同生长季CO2 排放通量具有一定的差异。在小麦生长季中 ,N2 O通量排放呈递增趋势 ,N2 O排放通量表现为常规 >空白 >裸地。旱地小麦CH4通量排放和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不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排放无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丘陵区 旱地 温室气体 小麦
下载PDF
用^(15)N标记肥料研究旱地冬小麦氮肥利用率与去向 被引量:15
10
作者 党廷辉 蔡贵信 +2 位作者 郭胜利 郝明德 王百群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80-285,共6页
在黄土旱塬 2年的田间试验表明 ,在特殊干旱年里小麦施氮肥增产仍很显著 ,但氮肥效果受到明显抑制 ,施氮处理间小麦产量差异不显著。播种前土壤水分含量对旱作小麦产量有决定性作用。15N微区试验表明 ,尿素作基肥混施入耕层后 ,小麦当... 在黄土旱塬 2年的田间试验表明 ,在特殊干旱年里小麦施氮肥增产仍很显著 ,但氮肥效果受到明显抑制 ,施氮处理间小麦产量差异不显著。播种前土壤水分含量对旱作小麦产量有决定性作用。15N微区试验表明 ,尿素作基肥混施入耕层后 ,小麦当年利用率为 3 6 6%~ 3 8 4% ,土壤残留率为 2 9 2 %~ 3 3 6%。氮肥的后效显示 ,土壤残留的氮素可被第 2茬小麦部分利用 ,占施氮量的 2 1 %~ 2 8% ,相当于 0~ 40cm土壤残留氮的 6 7%~ 8 7%。土壤残留的氮素主要集中在 0~ 40cm土层中 ,土壤剖面中残留氮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膜间种植对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在试验年里没有显示作用 ,但大大增加了氮肥在土壤中的残留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冬小麦 氮肥利用率 同位素标记 尿素 覆膜栽培 黑垆土
下载PDF
不同降水年型下播期对晋南旱地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裴雪霞 党建友 +3 位作者 张定一 王姣爱 张晶 董飞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53-562,共10页
根据近54年来山西省临汾市逐日降水量,将7个试验年份分为丰水年型、平水年型和枯水年型,研究了不同年型不同播期对旱地小麦关键生育期持续时间、降水、积温、日照时数、小麦产量及籽粒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进行相关、多元回归和通径分... 根据近54年来山西省临汾市逐日降水量,将7个试验年份分为丰水年型、平水年型和枯水年型,研究了不同年型不同播期对旱地小麦关键生育期持续时间、降水、积温、日照时数、小麦产量及籽粒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进行相关、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为旱地小麦稳产高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播期对小麦生育期持续时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苗期、分蘖期和起身拔节期,而对抽穗期和成熟期影响最多仅相差1 d。旱地小麦全生育期持续时间与积温显著正相关。降水年型显著影响旱地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相同降水年型下降水分布不同小麦产量也有较大差异,丰水年型旱地小麦产量较平水年型和枯水年型分别提高100.0%和135.9%。籽粒水分利用率为丰水年型>枯水年型>平水年型,丰水年型和枯水年型下,籽粒水分利用率随播期推迟而升高,平水年型下,籽粒水分利用率随播期推迟先升高后降低。在拔节—抽穗期,小麦产量与积温显著负相关,与日照时数极显著负相关,与降水量极显著正相关;在抽穗—成熟期,产量与积温、日照时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年降水量及其分布是影响旱地小麦稳产高产的关键,丰水年型适播期在10月4日左右,产量构成因素协调,可获得高产,同时生育期耗水量最少,水分利用率较高;平水年型和枯水年型适播期应在9月28日左右,产量最高,水分利用率也较高。随播期推迟,应适当加大播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小麦 降水年型 气象因子 产量 水分利用率
下载PDF
深松蓄水和施磷对旱地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任爱霞 孙敏 +4 位作者 王培如 薛玲珠 雷妙妙 薛建福 高志强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3678-3689,共12页
【目的】针对黄土高原旱地小麦干旱缺水、肥料不合理施用的问题,探索旱地小麦休闲期深松蓄水和播前配施磷肥的最佳技术途径。【方法】于2012—2016年连续4年在山西农业大学闻喜旱地小麦试验基地开展试验,主区为休闲期深松与对照2个耕作... 【目的】针对黄土高原旱地小麦干旱缺水、肥料不合理施用的问题,探索旱地小麦休闲期深松蓄水和播前配施磷肥的最佳技术途径。【方法】于2012—2016年连续4年在山西农业大学闻喜旱地小麦试验基地开展试验,主区为休闲期深松与对照2个耕作方式,副区为施磷(P_2O_5)0、75、150、225、300、375 kg·hm^(-2) 6个施磷量处理,以明确年际间休闲期深松和播前配施磷肥对旱地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夏季休闲利于旱地麦田土壤水分恢复,可提高土壤蓄水效率20%—86%;休闲期深松较对照显著提高播种期3 m内土壤蓄水量24—90 mm;提高穗数1%—18%,提高产量3%—25%,提高2012—2013年水分利用效率4%—20%。施磷肥对土壤水分有一定影响,施磷量在0—225 kg·hm^(-2)范围内,旱地小麦生育期内0—300 cm土壤蓄水量以施磷量150 kg·hm^(-2)最低;施磷(4年定位试验)降低了生育期内0—300 cm土壤蓄水量,各处理间差异以第4年最显著。本试验中施磷肥的第3年和第4年的土壤水分未达平衡,施磷量150 kg·hm^(-2)与未施磷肥间的周年耗水量差异显著,说明长期施磷肥增加了作物对水分的消耗和利用,0—300 cm土壤蓄水量会降低。随施磷量(0—225 kg·hm^(-2))增加,旱地小麦4年平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并且均以施磷量150 kg·hm^(-2)最高,产量各处理间差异显著,水分利用效率施磷量150 kg·hm^(-2)与未施磷肥处理间差异显著。此外,F测验显示年份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影响最大,增产效果显示休闲期深松的增产效果高于磷肥的增产效果,最终4年定位试验形成的播前0—300 cm底墒414—546 mm配施磷量150 kg·hm^(-2)、底墒556—607 mm配施磷量75 kg·hm^(-2),穗数、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均较高。【结论】旱地麦田休闲期深松有利于蓄积休闲期降水,改善底墒;施磷增加了旱地小麦对土壤水分的消耗和利用,降低了生育期土壤水分,增加了周年耗水;休闲期深松每多蓄1 mm水分可增产2—31 kg·hm^(-2),在施磷量0—150 kg·hm^(-2)范围内每多施1 kg·hm^(-2)磷肥可增产2—13 kg·hm^(-2);播前0—300 cm底墒550 mm以下配施磷量150 kg·hm^(-2)、底墒550 mm以上配施磷量75 kg·hm^(-2)均可实现较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小麦 休闲期深松 磷肥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秸秆覆盖量对旱作小麦耗水特性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玉鹏 贾志宽 +3 位作者 韩清芳 王成社 谢彦周 魏红升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17-222,229,共7页
为了解秸秆覆盖量对旱作小麦耗水特性和土壤性质的调控作用,在宁夏南部半干旱区连续两年进行了0(CK),3 000,6 000,9 000 kg·hm^(-2)四种不同秸秆覆盖量处理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覆盖量的增加,小麦在各个生育阶段的耗水量逐渐... 为了解秸秆覆盖量对旱作小麦耗水特性和土壤性质的调控作用,在宁夏南部半干旱区连续两年进行了0(CK),3 000,6 000,9 000 kg·hm^(-2)四种不同秸秆覆盖量处理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覆盖量的增加,小麦在各个生育阶段的耗水量逐渐减少,3 000,6 000 kg·hm^(-2)和9 000 kg·hm^(-2)覆盖量处理的小麦全生育期的平均耗水量较CK分别减少了12.7%,21.6%和27.5%,秸秆覆盖量与耗水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进行秸秆覆盖以后,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得到明显提升,3 000,6 000 kg·hm^(-2)和9 000 kg·hm^(-2)覆盖量处理的小麦收获后土壤平均含水量较CK分别增加了13.1%,19.8%和26.1%;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以覆盖量为9 000 kg·hm^(-2)的处理最大,水分利用效率较CK增加了42.4%(P<0.01);不同覆盖量处理的小麦平均产量较CK增加了2.9%~16.7%,仅覆盖量为3 000 kg·hm^(-2)的处理较CK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1);秸秆覆盖对表层土壤(0~10 cm)的温度变化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能够降低地温的日振幅,避免了地温的剧烈变化,能有效缓解地温的激变对作物根部产生的伤害。秸秆覆盖能够改善土壤肥力,提高土壤中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机质的含量,而且有利于作物对土壤磷素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量 旱作小麦 耗水特性 土壤性质
下载PDF
机播小麦种子与肥料适宜间隔距离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薛少平 朱瑞祥 +2 位作者 姚万生 韩思明 杨有刚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7-151,共5页
为了确定机播小麦种子和肥料的适宜间隔距离,进行了种肥间距试验。结果表明,肥料与种子混施,特别是在中、高肥条件下,会使种子严重受损,而影响苗全、苗齐、苗壮;在下位、侧位施肥各处理中,肥料距种子越近,对小麦的萌发、出苗、生长和产... 为了确定机播小麦种子和肥料的适宜间隔距离,进行了种肥间距试验。结果表明,肥料与种子混施,特别是在中、高肥条件下,会使种子严重受损,而影响苗全、苗齐、苗壮;在下位、侧位施肥各处理中,肥料距种子越近,对小麦的萌发、出苗、生长和产量影响越大;下位施肥,以肥料施于种子下6 cm最好,侧位施肥,肥料施于种子侧4~6 cm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播种 保护性耕作 旱地小麦 种肥间距
下载PDF
旱地施用锌肥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9
15
作者 韩金玲 杨晴 +2 位作者 周印富 王文颇 李彦生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58-361,共4页
为了明确旱地施用锌肥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选用强筋冬小麦品种京9428和普通冬小麦品种轮选987为试材,进行了四个锌肥水平的大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旱地施用锌肥使小麦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多,但施锌肥过量,干物质积累量减少... 为了明确旱地施用锌肥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选用强筋冬小麦品种京9428和普通冬小麦品种轮选987为试材,进行了四个锌肥水平的大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旱地施用锌肥使小麦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多,但施锌肥过量,干物质积累量减少。各产量构成因素受锌影响较小,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但轮选987低锌处理的穗粒数和千粒重最多,中锌处理的穗数最多,高锌处理的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均减少,最终以低锌和中锌水平产量显著提高,增产达23.8%,与灌溉条件下产量水平相当。京9428施用锌肥使产量有提高的趋势,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京9428不适宜在旱地上种植,旱地上种植轮选987要配以适量锌肥以提高产量,建议锌肥施用量以11.25 kg.hm-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旱地 锌肥 干物质积累 产量
下载PDF
施肥和覆膜垄沟种植对旱地小麦产量及水氮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79
16
作者 李廷亮 谢英荷 +5 位作者 任苗苗 邓树元 单杰 雷震宇 洪坚平 王朝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2-220,共9页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施肥和覆膜垄沟种植对旱地冬小麦群体动态、产量构成及水氮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垄沟种植和追肥处理可显著提高旱地冬小麦穗数,追肥处理可减少后期无效分蘖;覆膜垄沟种植和追肥处理产量分别比农户模式提高了11....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施肥和覆膜垄沟种植对旱地冬小麦群体动态、产量构成及水氮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垄沟种植和追肥处理可显著提高旱地冬小麦穗数,追肥处理可减少后期无效分蘖;覆膜垄沟种植和追肥处理产量分别比农户模式提高了11.73%和13.91%,穗数和穗粒数是其产量提高的关键因素;覆膜垄沟种植方式可减少土壤水分损耗,水分利用率为11.60kg.hm-.2mm-1,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追肥处理能有效促进小麦生育中后期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在基施氮量165 kg/hm2上再追肥30 kg/hm2,地上部分吸氮总量增加15.45 kg/hm2,追肥氮的利用率显著高于底肥氮利用率,为5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冬小麦 覆膜垄沟种植 追肥 产量 水氮利用率
下载PDF
覆盖与底墒对丘陵旱地小麦产量与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定辉 庞良玉 +2 位作者 陈尚洪 舒丽 张玉兰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41-643,共3页
受季节性干旱和土壤条件制约,四川丘陵地区旱地小麦产量常年处于不高不稳的被动局面,深入研究小麦节水栽培机理具有重要意义。覆盖与底墒对丘陵旱地小麦产量与水分利用的研究结果表明:①底墒是决定小麦出苗质量和分蘖进程的最重要的因素... 受季节性干旱和土壤条件制约,四川丘陵地区旱地小麦产量常年处于不高不稳的被动局面,深入研究小麦节水栽培机理具有重要意义。覆盖与底墒对丘陵旱地小麦产量与水分利用的研究结果表明:①底墒是决定小麦出苗质量和分蘖进程的最重要的因素,到最高苗时,A2和A3分别比A1提高15.60%和15.25%;②底墒对小麦分蘖成穗能力的影响不显著,不同覆盖之间分蘖成穗能力差异显著,地膜和秸秆覆盖比不覆盖提高21.19%和24.06%;③底墒和覆盖处理下小麦产量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交互作用不显著,且底墒是影响小麦产量的最主要因数,足墒地膜覆盖增产30%以上;④底墒对小麦水分利用率影响不显著,薄膜覆盖和秸秆覆盖处理水分利用率分别比不覆盖提高20.82%和8.28%。因此,丘陵旱地小麦稳产高产的关键是足墒播种和保墒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小麦 产量 水分利用 覆盖方式与底墒水平
下载PDF
旱地小麦休闲期地膜覆盖对土壤水分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郑国璋 郑玮 +2 位作者 孙敏 高志强 张锦朝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7-362,共6页
为改善旱地麦田土壤水分条件,实现旱地小麦高产高效,于2013~2014年度在山西省闻喜县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休闲期垄覆盖、平覆盖和不覆盖3种覆盖方式对旱地麦田土壤水分和小麦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休闲期平覆盖和垄覆盖较不覆盖相比,播... 为改善旱地麦田土壤水分条件,实现旱地小麦高产高效,于2013~2014年度在山西省闻喜县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休闲期垄覆盖、平覆盖和不覆盖3种覆盖方式对旱地麦田土壤水分和小麦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休闲期平覆盖和垄覆盖较不覆盖相比,播种-孕穗期0~100cm土壤蓄水量显著提高;播种期各土层土壤蓄水量提高,且60~100cm土层差异显著,播种至成熟期作物耗水量分别增加12.07mm和41.91mm。覆盖后,各生育时期根系活力提高,越冬期、返青期和孕穗期群体分蘖数增加,成熟期穗数增加,成穗率显著提高,且以垄覆盖显著最高;孕穗-成熟期干物质量提高,全生育期干物质量以垄覆盖显著最高。休闲期平覆盖、垄覆盖较不覆盖的穗数分别提高7%和10%,产量分别提高11%和29%,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和15%,自然降水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1%和29%。休闲期平覆盖、垄覆盖均有利于蓄保休闲期降水至土壤深层,直至孕穗期仍有较好的保水效果,有利于根系对深层水分的利用,促进分蘖成穗,促进成熟期干物质及产量形成。同时,垄覆盖增产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小麦 休闲期 地膜覆盖 土壤水分 根系 穗数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限量补灌对旱地冬小麦灌浆期旗叶光响应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谭念童 林琪 +2 位作者 李玲燕 刘义国 张玉梅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45-151,共7页
在大田条件下,以青麦6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5个灌水处理下旱地冬小麦灌浆期旗叶的光合参数、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变化。采用开放式气路测定了小麦旗叶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蒸腾速率等相关指标,并通过非直角双曲... 在大田条件下,以青麦6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5个灌水处理下旱地冬小麦灌浆期旗叶的光合参数、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变化。采用开放式气路测定了小麦旗叶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蒸腾速率等相关指标,并通过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对小麦旗叶的净光合速率进行模拟,得出了旗叶光响应曲线的特征参数。结果表明,在补灌小于两水的情况下,旗叶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都随着补灌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均以拔节水60mm+灌浆水60mm(W3)的处理最高,而胞间CO2浓度、水分利用效率随着补灌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而在补灌三水的情况下,在拔节水60mm+孕穗水60mm+灌浆水60mm(W4)的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都明显小于补灌一水和两水的处理,而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却明显大于补灌一水和两水的处理,同时水分利用效率也是所有处理中最低的,表明过量的补灌对旱地小麦灌浆期旗叶的光合作用有消极作用。产量虽然以W3处理的产量为最高,但是除去对照处理,其他4个处理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综合考虑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等因素,以拔节水60mm(W1)的处理为达到旱地冬小麦高产的最佳补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量补灌 旱地小麦 光响应 产量
下载PDF
施肥和覆盖模式对旱地冬小麦花后干物质转移、糖代谢及其籽粒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礼军 鲁清林 +3 位作者 白玉龙 周刚 汪恒兴 周洁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9-160,共12页
选择不同的施肥(无机+有机)和覆盖模式,2012-2015年在典型的西北半干旱雨养农业区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清水试验站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施肥+覆盖模式对旱地冬小麦干物质转移、糖代谢及其籽粒产量的影响,并分析糖含量与产量、物... 选择不同的施肥(无机+有机)和覆盖模式,2012-2015年在典型的西北半干旱雨养农业区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清水试验站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施肥+覆盖模式对旱地冬小麦干物质转移、糖代谢及其籽粒产量的影响,并分析糖含量与产量、物质转移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比较对照T_1(不施任何肥料),不同的施肥+覆盖模式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籽粒产量,依次为高量化肥+有机肥(T_6)>等量化肥+有机肥(T_4)>高量化肥+地膜覆盖(T_5)>等量化肥+地膜覆盖(T_3)>常规化肥(T_2)>不施肥(T_1)。增施有机肥(T_4、T_6)提高后期干物质转移量、转移比率、贡献率,增加粒重,并保证较高的有效成穗,从而增加籽粒产量,处理T_6、T_4分别比对照T_1增产119.22%和118.24%。地膜覆盖(T_3、T_5)增加了花后不同时期叶片、茎秆、叶鞘、颖壳干物质累积量和单穗粒数,为籽粒产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相反,地膜覆盖(T_3、T_5)降低干物质转移比率和贡献率。增施氮肥(T_3~T_6)提高了叶片干物质累积量,但过多的氮肥不利于籽粒增重,并降低了干物质转移比率和贡献率。不同的施肥+覆盖模式(T_2~T_6)降低了灌浆中前期(10、20d)各个营养器官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延缓了前期叶片和叶鞘可溶性糖和蔗糖下降的速度,叶片、茎秆、叶鞘、颖壳可溶性糖含量下降最快的时期均在花后30~40d,籽粒在花后10~20d。相关分析表明,产量、株高、单位面积穗数、穗长、旗叶面积均与中前期(花后10、20d)叶片、茎秆、叶鞘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本研究结果证实,在甘肃旱地雨养农业区,结合有机肥施用(T_4、T_6),适当增加氮、磷用量完全能达到地膜覆盖对籽粒产量的增加,是更为持续、稳产的旱地小麦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覆盖 旱地 冬小麦 干物质转移 花后糖代谢 产量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