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槲皮素对肉牛体外瘤胃发酵及甲烷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杜柳 魏曼琳 +4 位作者 巨纪 董晨扬 张润泽 晓明 孙芳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80-286,共7页
为研究饲粮中添加槲皮素对肉牛瘤胃体外发酵特性及甲烷产量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分别在体外发酵底物中添加0、0.5%和1%的槲皮素,以不添加槲皮素为对照组,在39℃下进行瘤胃厌氧培养发酵,记录不同时间的产气量(GP),测定48 h的发酵... 为研究饲粮中添加槲皮素对肉牛瘤胃体外发酵特性及甲烷产量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分别在体外发酵底物中添加0、0.5%和1%的槲皮素,以不添加槲皮素为对照组,在39℃下进行瘤胃厌氧培养发酵,记录不同时间的产气量(GP),测定48 h的发酵液pH、氨态氮(NH3-N)浓度、挥发性脂肪酸浓度(VFA)和甲烷产量,同时,利用体外两步法测定发酵48 h后的干物质降解率(DMD)。结果显示:1) 48 h后,1%槲皮素组产气量、甲烷产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各组间pH无显著差异(P> 0.05);0.5%和1%槲皮素组NH3-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2)槲皮素对干物质降解率无显著影响(P> 0.05);0.5%和1%槲皮素组的乙酸、丁酸和总VFA均无显著差异(P> 0.05),1%槲皮素组丙酸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因此,肉牛饲粮中添加槲皮素会降低肉牛瘤胃体外发酵产气量、降低NH3-N的含量、提高丙酸的含量,降低甲烷的产生量,其中以添加1%的槲皮素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体外发酵 发酵特性 氨态氮 挥发性脂肪酸 干物质降解率 甲烷产量
下载PDF
尿素与脲酶抑制剂配比体外筛选试验
2
作者 王虎成 魏时来 +1 位作者 李发弟 郝正里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16-19,共4页
利用体外消化法进行尿素与乙酰氧肟酸(AHA)合理配比筛选.试验分为5组,每组基础饲粮相同,尿素(%)与AHA(mg/kg)添加量分别为:A(1.0与25)、B(1.5与25)、C(2.0与25)、D(1.5与15)、E(1.5与35),每组3个平行,采集安装有瘤胃瘘管羊瘤胃液,分6个... 利用体外消化法进行尿素与乙酰氧肟酸(AHA)合理配比筛选.试验分为5组,每组基础饲粮相同,尿素(%)与AHA(mg/kg)添加量分别为:A(1.0与25)、B(1.5与25)、C(2.0与25)、D(1.5与15)、E(1.5与35),每组3个平行,采集安装有瘤胃瘘管羊瘤胃液,分6个时间段(0、1、2、4、6、10h)培养,测定发酵终产物的pH值、氨态氮浓度、干物质消失率.结果表明:1)培养1 h后B、C、D处理组氨氮出现高峰,随后缓慢下降,4 h后急剧下降;A、E处理组在2 h后出现高峰随后缓慢下降,4 h后又急剧下降,E组下降异常迅速.这是由于B、C、D处理组尿素量高,A组尿素低,E组AHA高所造成.2)各处理组不同时间段的pH均在6.01~6.55之间变动,且在培养1~4 h内各组pH值都较高,4 h后急剧下降,发酵产酸在培养管累积和氨氮浓度降低是主要原因.3)B处理组干物质消失率变化比较平缓,且在培养后期消失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尿素与乙酰氧肟酸的合理配比为1.5%与25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法 氨氮浓度 干物质消失率 脲酶
下载PDF
添加乳酸菌、糖蜜和无机酸对羊草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及体外干物质消失率的影响 被引量:28
3
作者 黄秋连 周昕 +2 位作者 王健 张嘉宾 曹阳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20-427,共8页
本试验旨在探讨添加乳酸菌、糖蜜和无机酸对羊草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及体外干物质消失率的影响。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在羊草青贮时设置如下5个处理:1)无添加(对照组,C组);2)添加0.00025%乳酸菌(LAB组);3)添加4%糖蜜(M组);4)添加4%无机... 本试验旨在探讨添加乳酸菌、糖蜜和无机酸对羊草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及体外干物质消失率的影响。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在羊草青贮时设置如下5个处理:1)无添加(对照组,C组);2)添加0.00025%乳酸菌(LAB组);3)添加4%糖蜜(M组);4)添加4%无机酸(IA组);5)添加0.00025%乳酸菌+4%糖蜜(LAB+M组)。各青贮添加剂的添加量均为鲜重基础,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青贮120 d后取样分析羊草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及体外干物质消失率。结果显示:所有组发酵品质均优良,且均未检测出丁酸、大肠杆菌、霉菌和梭菌;与对照组相比,各添加剂组pH显著降低(P<0.05);LAB+M组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所有添加剂组的氨态氮/总氮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M组和LAB+M组的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A组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LAB+M组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LAB+M组的产气量最高,显著高于M组(P<0.05);LAB+M组的体外干物质消失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LAB组(P<0.05)。综上所述,本试验所使用的青贮添加剂均能在不同程度上改善羊草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体外干物质消失率,综合考虑,以同时添加乳酸菌和糖蜜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 青贮 乳酸菌 糖蜜 无机酸 发酵品质 体外干物质消失率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添加乳酸菌对油莎草青贮品质及体外干物质消失率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苗苗 靳思玉 +5 位作者 王立超 周昕 黄秋连 王健 张嘉宾 曹阳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27-835,共9页
为研究不同乳酸菌添加剂及贮藏温度对油莎草青贮品质及体外干物质消失率的影响,试验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将采集的油莎草原料分为3组,分别进行副干酪乳杆菌(AC组)和植物乳杆菌添加(LP组)及无添加处理(对照组),每组设10个重复。将以... 为研究不同乳酸菌添加剂及贮藏温度对油莎草青贮品质及体外干物质消失率的影响,试验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将采集的油莎草原料分为3组,分别进行副干酪乳杆菌(AC组)和植物乳杆菌添加(LP组)及无添加处理(对照组),每组设10个重复。将以上处理的样品200 g装入食品级聚乙烯袋中进行真空密封,各取5袋分别置于常温(20±2)℃和低温4℃贮藏35 d。结果表明:1)常温处理下,LP组油莎草青贮有机物含量,AC组和LP组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乳酸菌数量及体外产气量,干物质消失率,丙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C组和LP组油莎草青贮pH,氨态氮/总氮,酵母菌、好氧菌数量及体外pH,乙酸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低温处理下,AC组和LP组油莎草青贮乳酸含量,乳酸菌、芽孢杆菌数量,粗蛋白质含量及体外产气量,干物质消失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C组和LP组油莎草青贮酵母菌、好氧菌数量及体外氨态氮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乳酸菌添加和温度处理在油莎草青贮pH,乳酸菌、酵母菌、好氧菌及芽孢杆菌数量,有机物、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氨态氮/总氮及体外发酵产气量,干物质消失率,乳酸、乙酸和丙酸含量方面表现出极显著的交互作用(P<0.01)。本试验条件下,2种乳酸菌添加均能有效改善油莎草青贮品质,提高营养价值,添加植物乳杆菌可以改善低温环境下油莎草的青贮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草 乳酸菌 发酵品质 体外干物质消失率
下载PDF
利用体外发酵技术研究锡林郭勒草原不同生长期牧草瘤胃内甲烷产生规律 被引量:1
5
作者 贾炳玉 李超 高民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8-33,共6页
试验研究了锡林郭勒地区典型草原夏季不同月份(7、8、9月),单一和混合牧草瘤胃体外发酵甲烷、氢气、挥发性脂肪酸生成的动态变化规律,为科学估测放牧绵羊甲烷排放及其减排策略制定奠定基础依据。体外发酵瘤胃液供体选择2只装有永久性瘤... 试验研究了锡林郭勒地区典型草原夏季不同月份(7、8、9月),单一和混合牧草瘤胃体外发酵甲烷、氢气、挥发性脂肪酸生成的动态变化规律,为科学估测放牧绵羊甲烷排放及其减排策略制定奠定基础依据。体外发酵瘤胃液供体选择2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湘东黑山羊。通过48h体外模拟发酵试验,测定总产气量、挥发性脂肪酸、干物质消失率和甲烷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在7、8、9三个月试验期间,随着牧草生长成熟,挥发性脂肪酸、干物质消失率和甲烷产量都有所下降,其中8、9两个月份混合牧草甲烷产量与7月份相比,下降显著(P<0.05)。单一牧草同月份之间差异不显著。干物质消失率表现为羊草的平均干物质消失率最高,针茅的平均干物质消失率最低,随月份增加呈现下降趋势。混合牧草的乙酸、丙酸和乙酸/丙酸比值随月份增加都呈现下降趋势,特别是9月份和7月份相比,差异显著(P<0.05)。单一牧草的乙酸、丙酸和乙酸/丙酸比值变化,随着羊草、针茅生长,下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草 体外发酵 甲烷 挥发性脂肪酸 干物质消失率
下载PDF
不同水分及乳酸菌处理对玉米秸秆黄贮发酵指标和体外干物质消失率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李苗苗 谢华德 +7 位作者 王立超 靳思玉 房家琛 孟蕾 罗新义 李雁冰 姜宁 曹阳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133-137,145,共6页
为了研究添加乳酸菌与否和水分含量的多少对玉米秸秆黄贮发酵品质和体外干物质消失率的影响,试验采用两因素试验设计(水分处理4×乳酸菌处理2),其中水分处理分别为50%、55%、60%、65%,再进行乳酸菌添加和非添加处理,即乳酸菌组和... 为了研究添加乳酸菌与否和水分含量的多少对玉米秸秆黄贮发酵品质和体外干物质消失率的影响,试验采用两因素试验设计(水分处理4×乳酸菌处理2),其中水分处理分别为50%、55%、60%、65%,再进行乳酸菌添加和非添加处理,即乳酸菌组和对照组。通过小规模发酵法,在室温条件下保存30 d后开封,测定黄贮的感官品质、化学成分、发酵品质、微生物组成和体外干物质消失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乳酸菌组黄贮的乳酸、有机物、粗蛋白、粗脂肪含量显著提高(P〈0.05),pH值及耐热菌、酵母菌数、大肠杆菌数、丁酸菌数显著降低(P〈0.05),体外干物质消失率和产气量提高;不同水分处理间秸秆黄贮的粗蛋白、粗脂肪、酸性洗涤纤维、乳酸含量及酵母菌数、大肠杆菌数、丁酸菌数差异显著(P〈0.05),在水分为60%时粗蛋白含量最高、酸性洗涤纤维最低、酵母菌数最少,而粗脂肪和乳酸含量随水分升高而增高。说明在添加乳酸菌及水分为60%时玉米秸秆黄贮的发酵品质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水分 乳酸菌 发酵品质 体外干物质消失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