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cement on the stabilization of loess 被引量:2
1
作者 ZHANG Chong-lei JIANG Guan-lu +1 位作者 SU Li-jun ZHOU Gong-da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7年第11期2325-2336,共12页
Considering the potential use of cementstabilized loess(CSL) as a construction material for structures that are subjected to frequent loess landslide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stabiliz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geotechn... Considering the potential use of cementstabilized loess(CSL) as a construction material for structures that are subjected to frequent loess landslide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stabiliz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geo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oess achieved by the addition of 0%-9% cement by dry weight. Laboratory evaluations investigated the consistency limits, compaction, compressibility, California bearing ratio(CBR), direct shear strength, and unconfined compression strength(UCS) of CSL for different curing stages. A durability index was quantified to estimate the influence of wetting-drying(w-d) cycles on CSL strength, and an optimum cement dosage was also identified.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cohesion of CSL is substantially more sensitive to structure than its friction angle and that cohesion is responsible for shear strength increase after remoulding. The cement proportions have an effective role in the enhancement of compressibility. The development of UCS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the early stage(<14 days) and the later stage(>14 days). The increase in strength primarily occurred in the first 14 days. The w-d cycles have a significantinfluence on the decrease in compression strength. The CBR value increases with increments of additional proportions and compaction times. The relationships of UCS versus the compressibility modulus and UCS versus CBR are established to facilitate the mix design for strength. A rational predictive exponential equation is proposed to predict the durability index for different w-d cy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LIDE cement loess STABILIZATION DURABILITY index Wetting-drying cycle
下载PDF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Lime-Fly Ash-Sulphate Aluminum Cement Stabilized Loess 被引量:5
2
作者 Liang Jia Chunxiang Li Jian Guo 《Journal of Renewable Materials》 SCIE EI 2020年第10期1357-1373,共17页
Lime-fly ash stabilized loess has a poor early strength,which results in a later traffic opening time when it is used as road-base materials.Consideration of the significant early strength characteristics of sulphate ... Lime-fly ash stabilized loess has a poor early strength,which results in a later traffic opening time when it is used as road-base materials.Consideration of the significant early strength characteristics of sulphate aluminum cement(SAC),it is always added into the lime-fly ash mixtures to improve the early strength of stabilized loess.However,there is a scarcity of research on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lime-fly ash-SAC stabilized loess and there is a lack of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loess stabilized with binder materials.This research explored the effects of the amount of binder materials,curing time and porosity on the 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UCS),splitting tensile strength(STS),cohesion(c)and friction angle(φ)of lime-fly ash-SAC stabilized loess by a series of unconfined compressive tests(UCT)and splitting tensile tests(STT).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n increase in curing time and a decrease in porosity lead to a continuous increase in the UCS and STS for lime-fly ash-SAC stabilized loess.The addition of SAC has a prominent enhancement in the early strength of lime-fly ash-SAC stabilized loess.When the curing time,porosity,and binder content were constant,the UCS and STS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SAC content;For a stabilized loess with 30%binder content and 5%SAC content after 1 day of curing,the UCS was greater than 0.7 MPa,which meets the requirement of opening traffic,so lime-fly ash-SAC stabilized loess could be used as an excellent maintenance material for road-base;In accordance with the analysis of testing data,empiric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UCS and STS of lime-fly-SAC stabilized loess and key effect factors(binder materials content,curing time and porosity)were developed,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reasonably selecting the amount of binder materials,compaction degree and curing period to meet the required strength of practical engineering.Finally,based on the Mohr-Coulomb theory and the above empirical relationships,a simpler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he c andφof stabilized loess was proposed,with which,the shear strength parameters can be determined only by UCT or ST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ess sulphate aluminum cement 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 splitting tensile strength
下载PDF
Experimental study on improving collapsible loess with cement 被引量:2
3
作者 SHAN Bo WANG Changming +3 位作者 DONG Quanyang TANG Ling ZHANG Guangyi WEI Jiaming 《Global Geology》 2010年第2期79-84,共6页
The collapsibility of loess ground can directly affect stability of subgrade. Therefore, how to adopt practical technical measures to reduce or eliminate its collapse deformation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in foundation ... The collapsibility of loess ground can directly affect stability of subgrade. Therefore, how to adopt practical technical measures to reduce or eliminate its collapse deformation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in foundation design in collapsible loess zone. Selecting collapsible loess from Fuxin-Chaoyang highway in Liaoning, the authors conducted a series of tests for improving loess with cement. The loess in different water content was mixed with the cement in varying proportions, unconfined compression strength for the samples at four different curing periods were tested, and the relationships of improved soil strength among cement mixture ratio and curing periods were analyzed. When the curing periods are certain, the strength of loess increases along with the mixture ratio increases; when the cement mixture ratio is 5%-15%, the scope of increases is quite obvious; when the mixture ratio is greater than 15%, the tendency of intensity increases turns slow. When the mixture ratio for the specimen is certain, the intensity of the test specimen increases along with the curing period increases, the intensity grows obviously in 28 days, and the growth rate is small in 28-90 days, the intensity tends to be steady in the curing period of 90 d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lapsible loess cement unconfined compression strength
下载PDF
The Research on Treating Collapsible Loess by Down Whole Deep Compaction and Cement Fly-ash Gravel
4
作者 Tao Xue Shang Gao 《Frontiers Research of Architecture and Engineering》 2019年第1期8-11,共4页
The treatment of loess foundation is always difficult.The analysis of its advantages and mechanism of treating loess foundation by CFG,on the base of project geology,through construction example,we suggest the compoun... The treatment of loess foundation is always difficult.The analysis of its advantages and mechanism of treating loess foundation by CFG,on the base of project geology,through construction example,we suggest the compound plan by both DDC and CFG.The tests illustrates that the down hole deep compaction and cement-fly ash-gravel are effective foundation treatment method to eliminate the collapsibility of loess,increase the bearing capacity and improve the behavior of composite found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WN hole DEEP COMPACTION cement fly ash-gravel Collapsible loess Bearing capacity
下载PDF
水泥改良黄土崩解试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赵雪 谷天峰 范楠楠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5,共8页
黄土具有多孔亚稳结构和水敏性,遇水时易发生崩解。黄土的崩解性是促进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作为一种造价低、应用方便的材料,水泥改良黄土(cement improved loess, CIL)在黄土地基、边坡工... 黄土具有多孔亚稳结构和水敏性,遇水时易发生崩解。黄土的崩解性是促进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作为一种造价低、应用方便的材料,水泥改良黄土(cement improved loess, CIL)在黄土地基、边坡工程中应用广泛,但其抗崩解性研究较少。为此,该文通过原状及不同掺量下的CIL室内崩解试验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试验,分析改良前后黄土的崩解行为,探究水泥对黄土崩解性的改良效果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掺入水泥可大幅提升黄土的抗崩解能力,低掺量下CIL仍具有完整的崩解过程,但水泥能填充粒间孔隙,阻碍水分运移,同时水泥水化物及其与黄土颗粒的作用能增强粒间胶结,从而延缓了黄土崩解进程。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抗崩解效果愈明显,累积崩解百分量几乎为0。土样不发生崩解的最小水泥掺量为3%。研究结果对黄土的抗侵蚀性研究和防灾工程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水泥 崩解性 改良土 SEM
下载PDF
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修复铜污染黄土的试验研究
6
作者 谢毅鑫 郑文杰 +1 位作者 薛中飞 王琳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43-450,共8页
利用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修复重金属污染场地是一种具有较大潜力和应用前景的修复技术。然而,由于在生物矿化应用于西北地区污染场地时黄土中富含的碳酸盐、各种矿物以及周围环境酸碱度(pH值)对重金属赋存形态影响甚剧,其中的内在影响... 利用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修复重金属污染场地是一种具有较大潜力和应用前景的修复技术。然而,由于在生物矿化应用于西北地区污染场地时黄土中富含的碳酸盐、各种矿物以及周围环境酸碱度(pH值)对重金属赋存形态影响甚剧,其中的内在影响机制仍有待更进一步的探究。通过一维土柱试验考虑不同Cu(II)浓度(500、2000 mg/kg和4000 mg/kg)来制备污染黄土试件,后通过注入不同体积(50m L和100m L)的细菌胶结液对其进行修复,以Tessier顺序提取、土壤pH值测量和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分析不同深度土样的修复效率。结果表明,注入细菌胶结液可将可交换态的Cu转变为生物毒性更低的赋存形态(比如碳酸盐结合态Cu),然而当Cu(II)浓度较低(500 mg/kg)时,未见类似的Cu赋存形态转变。因为土柱不同深度土样Cu赋存形态的转化与周围环境pH值紧密相关,且pH值与注入细菌胶结液的体积呈正比关系,碱性环境进一步促进了Cu和黄土中矿物的配位吸附,但是当碱性环境进一步提高时,修复效率因铜氨络合物的生成而显著降低。这些发现强调了将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microbially induced carbonate precipitation,MICP)技术应用于铜污染场地复原治理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矿化 铜污染黄土 细菌胶结液 配位吸附 铜氨络合物
下载PDF
黄土-矿渣基新型胶结充填材料强度特性试验研究
7
作者 顾军 陈彦龙 +3 位作者 袁金祥 吕承贤 张家龙 张亚飞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0-187,共8页
为探究黄土-矿渣基胶结充填材料在不同水胶比及养护龄期下的力学性能、破坏模式和能量演化特征,分别对黄土-矿渣基胶结充填材料在4组水胶比和5个龄期条件下进行坍落度试验和单轴压缩试验。结果发现:随着胶结材料水胶比的增大,充填材料... 为探究黄土-矿渣基胶结充填材料在不同水胶比及养护龄期下的力学性能、破坏模式和能量演化特征,分别对黄土-矿渣基胶结充填材料在4组水胶比和5个龄期条件下进行坍落度试验和单轴压缩试验。结果发现:随着胶结材料水胶比的增大,充填材料的坍落度和扩展度增大;材料的峰值强度与水胶比呈负线性相关关系,与养护龄期呈指数型非线性相关关系;充填材料的破坏模式整体上为剪切破坏,且水胶比越小、养护龄期越长材料破坏程度越大;胶结材料破坏过程可分为压密、弹性、裂纹稳定扩展、裂纹持续扩展和峰后破坏5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矿渣基胶结充填材料 水胶比 养护龄期 力学性质 破坏模式 能量演化
下载PDF
初始含水量和水泥掺入比对水泥土抗剪强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苗 李文照 +1 位作者 毛昱 范善智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第14期171-174,共4页
粉喷桩在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更好地掌握桩体的力学参数,本文基于室内直剪试验分析了初始含水量和水泥掺入比对固化土抗剪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化土的抗剪强度随着初始含水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粉喷桩在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更好地掌握桩体的力学参数,本文基于室内直剪试验分析了初始含水量和水泥掺入比对固化土抗剪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化土的抗剪强度随着初始含水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随着水泥掺入比的增加则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本文的室内试验结果对于粉喷桩原位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地基 地基处理 粉喷桩 含水量 水泥掺入比
下载PDF
寒区低温环境水泥改良黄土性能与应用
9
作者 李向阳 《中外公路》 2024年第5期39-49,共11页
针对中国寒区气候寒冷、全年平均气温低的气候特点,采用5℃、10℃、20℃、30℃分别模拟低温、室温和中温养生条件下水泥改良湿陷性黄土的现场养生条件,基于室内试验分析养生环境温度、水泥掺量、养生龄期对水泥改良黄土RCBR(加州承载比... 针对中国寒区气候寒冷、全年平均气温低的气候特点,采用5℃、10℃、20℃、30℃分别模拟低温、室温和中温养生条件下水泥改良湿陷性黄土的现场养生条件,基于室内试验分析养生环境温度、水泥掺量、养生龄期对水泥改良黄土RCBR(加州承载比)、无侧限抗压强度、动态回弹模量的影响规律;进而采用冻融循环试验和动水冲刷试验研究水泥掺量和养生温度对水泥改良黄土抗冻融耐久性和抗冲刷性能的影响。结合室内试验成果,将4%和5%水泥改良黄土应用于填筑高速公路上路床和下路床,并测试试验段水泥改良黄土路床顶面的回弹模量、FWD动态回弹弯沉和贝克曼梁静态回弹弯沉,最终建立路床顶面回弹模量与实测弯沉以及动、静弯沉之间的拟合关系。结果表明:水泥改良黄土的RCBR、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动态回弹模量等力学指标均随养生温度的增加和水泥掺量的增大而持续增大;经历9次冻融循环后水泥改良土的动态回弹模量趋于稳定,综合考虑水泥改良黄土的抗冻性、抗冻融耐久性和经济性,推荐适宜的水泥掺量为4%~5%,寒区5℃、10℃环境温度施工的水泥改良土动态回弹模量折减系数可取0.80~0.85、0.90~0.95;BB实测弯沉(L_(BB))与FWD实测弯沉(L_(FWD))之间的拟合关系为:L_(BB)=1.166×L_(FW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工程 黄土 水泥改良黄土 力学性能 冻融循环 弯沉
下载PDF
黄土路基填料室内振动压实参数研究
10
作者 胡慧聪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第8期123-126,共4页
为更好的控制黄土填料路基的压实质量,研究了室内振动压实仪振动参数对素黄土和水泥改良黄土两种路基填料干密度的影响,明确了两种路基填料的最佳振动时间、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结果表明:随着振动时间和频率的增加,两种黄土路基填料的... 为更好的控制黄土填料路基的压实质量,研究了室内振动压实仪振动参数对素黄土和水泥改良黄土两种路基填料干密度的影响,明确了两种路基填料的最佳振动时间、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结果表明:随着振动时间和频率的增加,两种黄土路基填料的干密度先迅速增大后趋于稳定,素黄土和水泥改良黄土最佳振动时间分别为90 s和80 s,最佳振动频率分别为30 Hz和28 Hz;随着振动幅度的增大,两种填料的干密度均先增大后减小,振动幅度为1mm时,两种填料的干密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工程 黄土填料 干密度 振动参数 水泥改良黄土
下载PDF
大湟平公路水泥改良黄土路基经济效益分析
11
作者 徐寅东 《青海交通科技》 2024年第1期72-76,共5页
交通工程建设中,特别是在青海省东部地区,公路路线穿越具有湿陷性特征的黄土地带,给设计施工带来诸多不便,建设者为解决湿陷性黄土问题花费了巨大的精力和成本。工程建设中,一般不会直接将用于路基填料的黄土废弃带换填为其他性能较好... 交通工程建设中,特别是在青海省东部地区,公路路线穿越具有湿陷性特征的黄土地带,给设计施工带来诸多不便,建设者为解决湿陷性黄土问题花费了巨大的精力和成本。工程建设中,一般不会直接将用于路基填料的黄土废弃带换填为其他性能较好的路基填料。如果直接废弃,虽然能够解决路基施工问题,但会带来环境破坏、土地资源浪费、施工成本过高等一系列不利影响。结合大湟平公路实际情况,主要介绍水泥改良土的经济、社会效益总体评价思路和方法,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 改良黄土 路基 经济效益
下载PDF
高速客运专线路基改良填料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马学宁 梁波 +1 位作者 黄志军 孙常新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6-101,共6页
基于高速客运专线对路基变形的严格要求,路基填料改良已成为高速铁路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大量的土工试验和理论分析,研究了石灰改良黄土和水泥改良黄土的强度机理、压缩特性、水稳定性、强度特性以及影响这两种改良材料工程力学特... 基于高速客运专线对路基变形的严格要求,路基填料改良已成为高速铁路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大量的土工试验和理论分析,研究了石灰改良黄土和水泥改良黄土的强度机理、压缩特性、水稳定性、强度特性以及影响这两种改良材料工程力学特性的主要因素,并进行了对比分析,为黄土地区高速客运专线路基填料的选择和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客运专线 黄土 石灰改良土 水泥改良土 对比分析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土壤团聚体胶结物质的分布及作用综述 被引量:35
13
作者 张耀方 赵世伟 +3 位作者 王子龙 李晓晓 李明瑞 杜璨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5-150,共6页
胶结物质是土壤团聚体形成与稳定的基础和核心。以黄土高原团聚体胶结物质的区域特点为基础,对已有的团聚体形成理论及各胶结物质在团聚体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特点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分析总结出黄土高原土壤团聚体胶结物质的分布具有... 胶结物质是土壤团聚体形成与稳定的基础和核心。以黄土高原团聚体胶结物质的区域特点为基础,对已有的团聚体形成理论及各胶结物质在团聚体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特点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分析总结出黄土高原土壤团聚体胶结物质的分布具有典型的区域特性:黏粒质量分数较低且空间分布差异大,随土壤剖面加深而降低;碳酸钙质量分数整体为10%左右,随土壤剖面加深先升高后降低;有机碳质量分数从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且随土壤剖面加深而降低。主要存在问题包括:胶结剂类型在团聚体形成过程的差异、具体作用方式、强度和机理方面缺乏针对性系统研究;因此提出了相应的研究方向:根据胶结物质在土壤剖面的规律性变化,针对土壤腐殖质层、过渡层、碳酸钙淀积层胶结剂分布特征,分别开展有机碳为主、有机碳和碳酸钙交互作用、碳酸钙为主3种类型下的团聚体胶结过程、强度及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团聚体 胶结物质 分布 胶结作用 黄土高原
下载PDF
改性聚丙烯纤维和水泥加固黄土的力学性能 被引量:24
14
作者 杨博瀚 翁兴中 +4 位作者 刘军忠 寇雅楠 付婕 姜乐 李洪磊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94-701,共8页
为研究改性聚丙烯纤维和水泥加固黄土的力学性能,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劈裂抗拉强度试验,对不同纤维掺量、水泥掺量、养护龄期和纤维长度的试件在浸水和未浸水条件下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改性聚丙烯纤维和水泥的共同加固... 为研究改性聚丙烯纤维和水泥加固黄土的力学性能,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劈裂抗拉强度试验,对不同纤维掺量、水泥掺量、养护龄期和纤维长度的试件在浸水和未浸水条件下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改性聚丙烯纤维和水泥的共同加固作用对提高黄土的早期无侧限抗压强度贡献最大,3d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达3.65~5.99MPa;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大,试件呈现明显的脆性破坏特征,纤维的掺入可改善试件的脆性破坏模式;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大,试件破坏特征呈现由脆性破坏向延性、塑性破坏过渡的趋势;改性聚丙烯纤维加筋水泥稳定土的最佳纤维掺量为0.30%~0.45%(质量分数),最佳纤维长度为12mm.由破坏性状分析可知,水泥稳定土试件受压易产生脆裂破坏,改性聚丙烯纤维在水泥稳定土中的“桥梁”连接作用使得加固试件受压破坏时的整体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加筋土 水泥稳定土 黄土 力学性能 破坏性状
下载PDF
黄土的结构性及其结构强度特性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田堪良 张慧莉 +1 位作者 张伯平 骆亚生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4-67,共4页
对黄土的结构性及其形成机理进行分析 ,并通过人工方法制备了水泥结构性黄土试样 ,研究了原状黄土及水泥结构性黄土的结构强度特性。
关键词 岩土力学 结构强度 黄土 结构性 水泥结构性黄土
下载PDF
基于湿陷性和震陷性的黄土微结构 被引量:13
16
作者 张豫川 羊群芳 +1 位作者 张兴元 刘红玫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2-76,共5页
试验通过对原状及湿陷和震陷土样的微结构SEM图像的观测和分析,定量研究力和水两个外因作用下黄土的孔隙大小、数量及其分布规律的变化,通过不同外因的作用效果分析黄土结构特性.结果表明黄土震陷后孔隙较湿陷后大,认为胶结作用极易因... 试验通过对原状及湿陷和震陷土样的微结构SEM图像的观测和分析,定量研究力和水两个外因作用下黄土的孔隙大小、数量及其分布规律的变化,通过不同外因的作用效果分析黄土结构特性.结果表明黄土震陷后孔隙较湿陷后大,认为胶结作用极易因浸水而软化破坏,胶结作用愈强,黄土发生湿陷的可能性愈大;但是胶结作用可以抵御外力作用,使黄土不容易因震陷而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湿陷性 震陷性 微结构 孔隙 胶结
下载PDF
固化剂改良水泥稳定黄土强度及水稳性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吴文飞 张纪阳 +1 位作者 何锐 陈华鑫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159-2165,共7页
为了研究水泥及微量固化剂对黄土路基强度及水稳性的影响,选择3个水泥掺量(6%、7%和8%)和4种固化剂(M1、M2、M3和M4),测试3个水泥掺量下黄土的7 d无侧限抗压强度,在8%的水泥掺量下分别加入0.2%和2%的4种固化剂,测试其7 d无侧限抗压强度... 为了研究水泥及微量固化剂对黄土路基强度及水稳性的影响,选择3个水泥掺量(6%、7%和8%)和4种固化剂(M1、M2、M3和M4),测试3个水泥掺量下黄土的7 d无侧限抗压强度,在8%的水泥掺量下分别加入0.2%和2%的4种固化剂,测试其7 d无侧限抗压强度、渗水系数K20和30 min冲刷量,并结合分别加入4种微量固化剂的黄土试件微观形貌图,分析固化剂改善水泥稳定黄土的机理。结果表明,水泥稳定能大幅提高黄土强度;4种固化剂成份体系不同,对水泥稳定黄土的主要作用机制也不同,主要包括离子交换作用、火山灰作用、化学反应生成Friede晶体改善作用和膨胀填充作用;固化剂类型对土壤有一定的适应性,不同土壤类型需要有选择的使用固化剂类型;各类固化剂改善黄土方式并不只是通过单一作用,而是主要机制不同的多种作用复合发生;对黄土的改善途径主要是通过提高土体颗粒粘聚性或生成更多、更强的水化产物提高强度或填充孔隙提高密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固化剂 水泥稳定 路基
下载PDF
水泥黄土的强度及其对黄土湿陷灾害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银梅 张咸恭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1991年第1期53-65,共13页
水泥黄土可用来有效地防治黄土湿陷灾害,水泥黄土强度是其质量指标的集中反映.本文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对水泥黄土强度的影响因素和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优选外加剂和加水量的原则.
关键词 干硬性水泥黄土 塑性水泥黄土 水泥黄土强度 强度动态 外加剂 水泥黄土养护条件
下载PDF
侧向约束防渗路基新结构防渗效果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牛亚强 王旭 +3 位作者 郑静 蒋代军 刘德仁 蒋鹏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252-258,共7页
在湿陷黄土地区修建客运专线如何满足修建过程中以及工后沉降的要求,同时提高路基结构的抗渗性能,是该地区客运专线路基工程的关键技术。提出侧向约束防渗的路基结构新形式,研究了湿陷性黄土地基侧向约束防渗路基结构的防渗效果。采用... 在湿陷黄土地区修建客运专线如何满足修建过程中以及工后沉降的要求,同时提高路基结构的抗渗性能,是该地区客运专线路基工程的关键技术。提出侧向约束防渗的路基结构新形式,研究了湿陷性黄土地基侧向约束防渗路基结构的防渗效果。采用灰土挤密桩和水泥土挤密桩作为侧向约束防渗结构,通过室内模型试验,针对不同桩体填料及桩间距,测试地基中不同位置及深度处地基土含水率的变化,对比分析后得出,与天然地基相比,设置挤密桩显著提高了地基的侧向防渗能力,且随着桩间距的减小,地基土含水率增长速率逐渐减小,即渗流速度减缓,防渗效果越好。对比试验中两种挤密桩复合地基,水泥土挤密桩侧向防渗效果优于灰土挤密桩,研究成果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陷性黄土 灰土挤密桩 水泥土挤密桩 侧向约束防渗 模型试验
下载PDF
陕北晋西砂黄土的胶结物与胶结作用研究 被引量:59
20
作者 张永双 曲永新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5年第1期18-28,共11页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采用SEM、XRD、土壤物理和土壤化学等方法,对陕北晋西12个县市的48个马兰黄土样品进 行了全分散法粒度组成测定、聚集体分析以及黄土胶结物组成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砂黄土中的粘土矿物和超细碳酸盐、 游离氧化物...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采用SEM、XRD、土壤物理和土壤化学等方法,对陕北晋西12个县市的48个马兰黄土样品进 行了全分散法粒度组成测定、聚集体分析以及黄土胶结物组成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砂黄土中的粘土矿物和超细碳酸盐、 游离氧化物和有机质等胶结物质主要是以聚集体包膜的形式存在于碎屑颗粒表面,并构成砂黄土骨架间的结构联结,具有弱 胶结特性。砂黄土中粘土矿物和有机质为非水稳性胶结物质,仅在干燥状态具有较弱的胶结作用;黄土中的CaCO3呈粗颗粒 骨架和细分散超细碳酸钙两种形式存在,并分别起着骨架作用和胶结作用,超细碳酸钙为不可逆的胶结材料,在聚集体形成、 保存以及聚集体与碎屑颗粒之间的联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非晶质游离氧化物(SiO2、Fe2O3、Al2O3)含量虽低,但由于他们 是以薄膜形式分布在颗粒表面,在黄土胶结作用中也是不可忽视的,并与上述各种胶结物共同起作用。通过统计分析认为, 凝聚系数可以较好地反映黄土的胶结程度,成为联系黄土胶结特性与黄土物理力学性质之间的桥梁。黄土胶结物组成及其 胶结机理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砂黄土工程特性的认识,而且对揭示黄土高原表生地球化学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黄土 胶结物 碎屑颗粒 胶结作用 表生地球化学 粘土矿物 有机质 土骨架 胶结材料 土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