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中焦湿热论治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1
作者 尹李虎 卢世秀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5期150-153,共4页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唾液腺和泪腺,临床表现为眼、口干燥以及疲劳、关节痛等全身症状。pSS患者的治疗涉及多个不同的专业领域,治疗复杂,且缺乏特异性药物,疗...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唾液腺和泪腺,临床表现为眼、口干燥以及疲劳、关节痛等全身症状。pSS患者的治疗涉及多个不同的专业领域,治疗复杂,且缺乏特异性药物,疗效欠佳。中医将pSS归属于“燥痹”范畴,多数医家认为该病基本病机为阴液亏损、津液枯涸,治疗亦多以滋阴润燥,养阴生津法为主,但部分患者疗效不尽如人意。笔者在此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发现pSS属中焦湿热证者占较大比例,从中焦湿热论治,采用健脾化湿,清热润燥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中焦湿热 健脾化湿 清热润燥 疗效 经验
下载PDF
从“燥湿相混”病机探析猪苓汤方证
2
作者 杨菲 张效科 《中医药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66-69,共4页
燥、湿本为两种正常的自然气候变化,但因太过或不及,又或因非其时而有其气,以及气候变化急骤,机体不能与之相适应时,“燥邪”与“湿邪”应运而生,燥湿二邪致病皆为津液输布过程中的病理表现。燥湿二气的变化由四季之交替、阴阳之消长产... 燥、湿本为两种正常的自然气候变化,但因太过或不及,又或因非其时而有其气,以及气候变化急骤,机体不能与之相适应时,“燥邪”与“湿邪”应运而生,燥湿二邪致病皆为津液输布过程中的病理表现。燥湿二气的变化由四季之交替、阴阳之消长产生,故燥湿可映射阴阳的变化。燥湿二气相互作用产生“燥郁则不能行水而又夹湿,湿郁则不能布津而又化燥”之病理过程,此即为“燥湿相混”病机。《伤寒论》之猪苓汤,其病机属阴虚水停阳亢,与“燥湿相混”病机关系密切;其药猪苓、茯苓、泽泻相配利水而不伤阴,养阴而不碍湿,阿胶滋阴止血,滑石清热利小便,所体现的滋阴、利水、清热之法亦可为“燥湿相混”病机之治法。尤其是泌尿系统肿瘤中所属阴虚水停阳亢证的血尿、小便不利之症,猪苓汤亦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 燥湿为纲 燥湿相混 猪苓汤
下载PDF
从燥湿互化病机探讨特应性皮炎的治疗
3
作者 方琳 赵一丁 迟慧彦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3058-3062,共5页
燥与湿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既是六淫的组成,也可指证候表现。燥与湿为反映机体津液盛衰的两种状态,具有相伴而生、相互转化的特点。特应性皮炎为临床常见皮肤病,具有病程长、易复发等特点,其发病与燥邪和湿邪密切相关,病症表现以燥... 燥与湿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既是六淫的组成,也可指证候表现。燥与湿为反映机体津液盛衰的两种状态,具有相伴而生、相互转化的特点。特应性皮炎为临床常见皮肤病,具有病程长、易复发等特点,其发病与燥邪和湿邪密切相关,病症表现以燥湿同病为特点。该文通过结合现代医家对特应性皮炎的认识及多年临证经验,提出燥湿互化是特应性皮炎的重要病机,治法可采用从燥论治兼以治湿,或从湿论治兼以治燥。健脾祛湿常用茯苓、白术、陈皮、苍术、淮山、太子参、党参等;滋阴润燥可选用沙参、生地黄、石斛、麦冬等。基于中医燥湿互化病机探讨特应性皮炎的治疗,可为其临证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燥湿互化 燥湿同病 健脾祛湿 滋阴润燥 中医病机
下载PDF
从《医原》中的“燥、湿”论论治干燥综合征
4
作者 姜雨 姜兆荣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25期39-42,共4页
干燥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累及泪腺、唾液腺等外分泌腺的慢性炎症性自身风湿免疫病,临床以口干、眼干为主要表现,可损及其他重要脏器,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病临床症状与湿病相差甚远,但临床中部分燥证是由湿证导致的,与患者体内的... 干燥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累及泪腺、唾液腺等外分泌腺的慢性炎症性自身风湿免疫病,临床以口干、眼干为主要表现,可损及其他重要脏器,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病临床症状与湿病相差甚远,但临床中部分燥证是由湿证导致的,与患者体内的水液代谢障碍息息相关。《医原》为清代名医石寿棠所撰,书中对“燥邪、湿邪”论述尤为透彻,认为燥湿之证的形成与季节、患者个人体质、地理位置等因素有关。干燥综合征与燥湿关系密切,同时还受精、气、血、津液运行的影响。该病临床症状表现表面与湿病性质、表现相差甚大,表现出是燥证,但其症状与体内水液代谢障碍息息相关。在临床实践中,从燥、湿角度出发对干燥综合征患者进行辨证施治,取得了不错的疗效。研究以《医原》中的“燥、湿”理论为基础,从燥、湿、燥湿同病3个方面论治干燥综合征,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医原》 燥湿
下载PDF
基于“三热”理论分析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及糖脂代谢指标相关性
5
作者 郭晨希 朱垚 狄红杰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9期47-50,共4页
目的:基于“三热”理论研究2型糖尿病(T2DM)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并探讨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及糖脂代谢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410例T2DM患者的四诊资料,确定中医证型,采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危险因素及糖脂代谢指标,分析T2DM的中医证... 目的:基于“三热”理论研究2型糖尿病(T2DM)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并探讨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及糖脂代谢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410例T2DM患者的四诊资料,确定中医证型,采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危险因素及糖脂代谢指标,分析T2DM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其与一般资料、危险因素和糖脂代谢指标的关系。结果:证型分布从高到低依次为瘀热证[48.78%(200/410)]、湿热证[27.80%(114/410)]、燥热证[23.41%(96/410)]。年龄、病程以瘀热证最高(P<0.05),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臀围以湿热证最高(P<0.05)。危险因素中糖尿病家族史、不健康饮食和缺乏运动的占比接近或超过50%,其中不健康饮食和缺乏运动以湿热证最多(P<0.05)。空腹C肽(FC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甘油三酯(TG)以湿热证最高(P<0.05);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以瘀热证最低(P<0.05)。结论:以“三热”理论分析T2DM证型,总体以瘀热证居多。湿热证的T2DM患者多存在不健康饮食和缺乏运动,并伴有超重、高胰岛素血症、高TG血症和胰岛素抵抗的临床问题;瘀热证T2DM患者多存在胰岛素缺乏,且年龄较大,病程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三热论” 燥热证 湿热证 瘀热证 危险因素 糖脂代谢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李伟伟论治小儿秋季咳嗽临床经验
6
作者 霍诗琦 李伟伟 +1 位作者 陈仕 王上福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33-35,38,共4页
秋季咳嗽以燥邪犯肺为主,导致肺失宣发肃降之功,气机失调,肺气上逆发为咳嗽,治疗上应清肺润燥,宣降相宜。因小儿脾常不足,运化功能不全,加之秋季长夏湿土之气未尽,脾湿与肺燥并存;肝常有余,木火刑金,致肺气更虚,故小儿秋季咳嗽缠绵难愈... 秋季咳嗽以燥邪犯肺为主,导致肺失宣发肃降之功,气机失调,肺气上逆发为咳嗽,治疗上应清肺润燥,宣降相宜。因小儿脾常不足,运化功能不全,加之秋季长夏湿土之气未尽,脾湿与肺燥并存;肝常有余,木火刑金,致肺气更虚,故小儿秋季咳嗽缠绵难愈,临床上除宣肺润燥止咳外,还应健脾消食,除湿化痰,抑木扶土,用自拟方“桑杏石甘汤”加减,临床取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季咳嗽 桑杏石甘汤 儿科 燥湿并存 临床经验
下载PDF
陈启兰基于燥湿相兼理论治疗新冠后遗症
7
作者 徐田玉 骆倩楠 陈启兰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37-40,共4页
燥湿相兼理论源于新安医学家余国珮的燥湿论,现代的西北燥证等学说皆以此为基础。本次新冠疫情中医普遍认为是一种湿毒疫,但发病季节又多在冬季,陈启兰发现疫情后燥湿相兼的证候临床上更加多发。故本文从溯源、病因病机及证型、分型论... 燥湿相兼理论源于新安医学家余国珮的燥湿论,现代的西北燥证等学说皆以此为基础。本次新冠疫情中医普遍认为是一种湿毒疫,但发病季节又多在冬季,陈启兰发现疫情后燥湿相兼的证候临床上更加多发。故本文从溯源、病因病机及证型、分型论治三方面,并结合陈启兰临证经验,梳理了燥湿相兼理论,并附陈启兰验案一则为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燥湿相兼 新冠后遗症 燥证 湿证 临床经验 陈启兰
下载PDF
糖尿病肾脏病Ⅲ期和Ⅳ期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
8
作者 吴沙 周静威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间的关系,为DKD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客观化依据。【方法】对157例DKDⅢ期和Ⅳ期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其本虚证与标实证的证型分...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间的关系,为DKD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客观化依据。【方法】对157例DKDⅢ期和Ⅳ期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其本虚证与标实证的证型分布规律;检测患者24 h尿蛋白(24hUTP)、血肌酐(Scr)、尿素氮(UREA)、血浆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分析中医证型与上述生化指标的关系。【结果】(1)DKD不同分期本虚证证型分布情况:DKDⅢ期患者本虚证证型分布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阴虚燥热证[58.57%(41/70)]、气阴两虚证[28.57%(20/70)]、阴阳两虚证[10.00%(7/70)]、脾肾气虚证[2.86%(2/70)];DKDⅣ期患者本虚证证型分布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阴虚燥热证[40.23%(35/87)]、气阴两虚证[29.89%(26/87)]、脾肾气虚证[18.39%(16/87)]、阴阳两虚证[11.49%(10/87)]。DKD不同分期患者的本虚证证型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的来说均表现出随着疾病进展,DKD患者阴虚燥热证减少,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阴阳两虚证增加的趋势。(2)DKD不同分期标实证证型分布情况:DKDⅢ期患者标实证证型分布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湿热证[54.29%(38/70)]、痰瘀证[27.14%(19/70)]、血瘀证[10.00%(7/70)]、寒湿证[8.57%(6/70)];DKDⅣ期患者标实证证型分布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湿热证[44.83%(39/87)]、痰瘀证[35.63%(31/87)]、寒湿证[14.94%(13/87)]、血瘀证[4.60%(4/87)]。DKD不同分期患者的标实证证型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证型与生化指标的关系:DKD脾肾气虚证患者的Scr、UREA水平均明显高于阴虚燥热证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KD寒湿证患者的Scr、24hUTP水平均明显高于湿热证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KDⅢ期和Ⅳ期患者均以阴虚燥热证为主,并随着疾病进展表现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脾肾气虚→阴阳两虚的发展规律;湿邪和瘀血是DKD的主要致病因素;Scr、UREA、24hUTP与DKD中医证型有关,可用来指导DKD的中医辨证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脏病 生化指标 中医证型 阴虚燥热证 气阴两虚证 湿热证 痰瘀证
下载PDF
鲁艳芳教授治疗儿童慢性湿疹经验探析
9
作者 郑仁 鲁艳芳 +2 位作者 王怡然 魏芹芹 王亚晓 《光明中医》 2024年第4期677-680,共4页
慢性湿疹是儿科临床中常见的皮肤过敏性疾病,尤其好发于婴幼儿及学龄期儿童,病因复杂且病情反复,表现为局部皮肤浸润肥厚,呈苔藓样改变,且伴有顽固性瘙痒,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西医多以止痒、抗过敏等对症治疗为主,常选... 慢性湿疹是儿科临床中常见的皮肤过敏性疾病,尤其好发于婴幼儿及学龄期儿童,病因复杂且病情反复,表现为局部皮肤浸润肥厚,呈苔藓样改变,且伴有顽固性瘙痒,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西医多以止痒、抗过敏等对症治疗为主,常选用抗组胺药物、外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易产生药物依赖性等不良作用,且临床疗效欠佳。鲁艳芳教授认为儿童慢性湿疹多因血热风燥、邪伏肌表所致,强调清热润燥、祛风凉血为其治疗原则,自拟消疹止痒方为治疗儿童慢性湿疹经验方,临床运用取得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疮 儿童慢性湿疹 血热风燥证 消疹止痒汤 鲁艳芳
下载PDF
论西北燥证中燥邪与湿邪的病机转化 被引量:23
10
作者 单丽娟 周铭心 吕光耀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西北燥证证候中出现湿证的原因,阐明其病机关系。方法以中医传统理论方法为指导,以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的线索为依据,综合分析西北燥证中燥、湿二邪的病机关系。结果西北燥证中燥邪与湿邪相互转化的病机关系凡四一为燥滞营卫,外... 目的探讨西北燥证证候中出现湿证的原因,阐明其病机关系。方法以中医传统理论方法为指导,以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的线索为依据,综合分析西北燥证中燥、湿二邪的病机关系。结果西北燥证中燥邪与湿邪相互转化的病机关系凡四一为燥滞营卫,外燥内湿;二为遽燥气敛,津停生湿;三为燥极而泽,湿从燥化;四为湿阻气机,燥自内生。结论西北燥证所兼湿证为内湿,系由外感燥邪侵袭人体,邪正交争、病机转化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燥证 病因病机 燥邪 湿邪
下载PDF
内燥与内湿的实验研究(Ⅲ)——病理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匡调元 张伟荣 +1 位作者 肖颐 张俊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284-286,401,共4页
内燥与内湿在临床上是十分常见的,但从体质病理学观点进行实验研究,迄今国内外未见报道。因此,我们在已完成的“寒体与热体的研究”基础上分别用辛燥食物喂热体动物和用甘肥食物喂寒体动物以复制内燥与内湿的动物模型。现将光镜下所见... 内燥与内湿在临床上是十分常见的,但从体质病理学观点进行实验研究,迄今国内外未见报道。因此,我们在已完成的“寒体与热体的研究”基础上分别用辛燥食物喂热体动物和用甘肥食物喂寒体动物以复制内燥与内湿的动物模型。现将光镜下所见主要病理形态变化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内燥与内湿的造模方法,见文献。病理切片制作方法:实验动物处死后立即剖取心、肝、脾、肺、肾、肾上腺、胃、小肠、直肠、甲状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t-constitution cold-constitution interned dryness internal dampness pathological CONSTITUTION
下载PDF
内燥与内湿的实验研究(Ⅰ)——若干生化指标的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伟荣 匡调元 +2 位作者 张俊 肖颐 沈雁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281-283,401,共4页
以中医体质食疗学理论为指导,采用“五三粉”和蜂蜜、猪油分别饲喂热体与寒体动物的方法复制了内燥与内湿模型,并对此进行了生化研究。结果表明。内燥组血浆醛固酮含量、血清 T_4含量和肝脏 Na^+-K^+-ATPase 活性均高于热体组和常体组... 以中医体质食疗学理论为指导,采用“五三粉”和蜂蜜、猪油分别饲喂热体与寒体动物的方法复制了内燥与内湿模型,并对此进行了生化研究。结果表明。内燥组血浆醛固酮含量、血清 T_4含量和肝脏 Na^+-K^+-ATPase 活性均高于热体组和常体组。内湿组血浆醛固酮含量高于寒体组和低于常体组,血清 T_4含量低于寒体组,肝脏 Na^+-K^+-ATPase 活性高于寒体组。上述结果提示,内燥与内湿的变化比单纯的热体与寒体更为复杂,除先天因素外可能是食物或其他因素长期作用于热体或寒体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食疗 内燥 内湿
下载PDF
“空调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初探 被引量:8
13
作者 杨梓 刘晓谷 郑小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8-70,共3页
目的:初步探究"空调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为防治"空调病"提供线索。方法:通过分析空调环境的性质和研究中医理论,从"空调病"的临床表现追根溯源,总结病因特性,归纳发病过程。结果:"空调病"的病... 目的:初步探究"空调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为防治"空调病"提供线索。方法:通过分析空调环境的性质和研究中医理论,从"空调病"的临床表现追根溯源,总结病因特性,归纳发病过程。结果:"空调病"的病因包括风寒袭表、暑湿内闭、燥邪犯表以及疫疠之邪暴发。"空调病"的发病过程可以分为邪犯经络、邪入脏腑、正虚邪恋三个阶段。结论:本文基本阐释了"风、寒、暑、湿、燥、疫疠之邪"与"空调病"之间的关系,总结归纳了"空调病"的病机概要,并初步拟定治法用药,为空调病的系统性研究定下基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调病 风寒袭表 暑湿内闭 燥邪犯表 疫疠之邪
下载PDF
甘露饮合升降散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50例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宣磊 王景 +2 位作者 张昊泽 罗虹辉 董振华 《医学研究杂志》 2018年第5期126-130,共5页
目的观察中药局方甘露饮合升降散加减方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 SS)非系统受累患者的疗效,为中药复方治疗复杂证型疾病提供临床证据,体现中药对本病的治疗优势。方法 75例中医阴虚夹湿燥毒型p SS,随机2∶1比例分为中药组50例,西药组25... 目的观察中药局方甘露饮合升降散加减方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 SS)非系统受累患者的疗效,为中药复方治疗复杂证型疾病提供临床证据,体现中药对本病的治疗优势。方法 75例中医阴虚夹湿燥毒型p SS,随机2∶1比例分为中药组50例,西药组25例。中药组口服甘露饮合升降散加减方,西药组口服硫酸羟氯喹(纷乐)0.1g每天两次,疗程3个月。分别记录两组患者西医疾病活动指数(ESSDAI)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实验室指标、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以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ESSDAI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中药组中医症状积分下降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可降低淋巴结肿大、腮腺肿痛、高免疫球蛋白血症的ESSDAI评分,同时降低血沉、高免疫球蛋白G、血清IL-17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疗后乏力、皮肤干裂、口眼黏腻、舌苔厚腻4项的中医积分下降比西药组更显著(P<0.05)。结论局方甘露饮合升降散加减方有效改善非系统受累p SS患者的病情,减轻口眼干燥、乏力、腮腺肿大、关节疼痛等中医临床症状,并且降低血清Ig G、IL-17水平。改善患者乏力、皮肤干裂、口眼黏腻、舌苔厚腻优于西药;本方治疗p SS阴虚夹湿燥毒这一复杂证型有临床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阴虚夹湿燥毒证 中药治疗 细胞因子
下载PDF
中医燥湿同病病因病机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付新伟 胥筱云 李倩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22-24,共3页
根据燥、湿属性与致病特点,对中医燥湿同病的病因病机进行分析,提出燥湿同病的主要病因病机有:一外感燥、湿,合而为病。二脏腑失调,内生燥、湿,挟杂为病。三内外合邪,相兼为病三方面。
关键词 中医 燥湿同病 病因病机
下载PDF
咳嗽之脾湿肺燥证中医辨治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鲁法庭 张学娅 +1 位作者 严石林 吴施国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004-2005,共2页
文章从肺脾生理病理特性、燥湿邪气致病特点、侵袭以及体质、地域、季节在肺燥脾湿证形成中的影响几个方面,深入阐述了咳嗽之脾湿肺燥证的发病特点、证候特征及用药规律。并通过列举典型病案加以映证。文章最后提出致病邪气对于不同的... 文章从肺脾生理病理特性、燥湿邪气致病特点、侵袭以及体质、地域、季节在肺燥脾湿证形成中的影响几个方面,深入阐述了咳嗽之脾湿肺燥证的发病特点、证候特征及用药规律。并通过列举典型病案加以映证。文章最后提出致病邪气对于不同的脏腑的易感性,也因脏腑自身的生理特性而决定,深刻认识脏腑生理特性及不同邪气对脏腑的易感性是临床辨治复杂病证的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脾湿肺燥证 辨治
下载PDF
中药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阴虚夹湿燥毒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宣磊 王景 +2 位作者 张昊泽 陈霞 董振华 《北京中医药》 2017年第10期882-886,共5页
目的观察和分析中药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阴虚夹湿燥毒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pSS阴虚夹湿燥毒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口服甘露饮合柴芩升降散汤剂,对照组服硫酸羟氯喹片(纷乐),疗程为6个月。治疗3个月、6个... 目的观察和分析中药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阴虚夹湿燥毒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pSS阴虚夹湿燥毒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口服甘露饮合柴芩升降散汤剂,对照组服硫酸羟氯喹片(纷乐),疗程为6个月。治疗3个月、6个月时观察2组临床总有效率、欧洲风湿病联盟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指数(ESSDAI)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6个月时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1.1%、75.6%,对照组为35.6%、82.2%,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ESSDAI评分和中医症状积分均在治疗3个月、6个月时下降(P<0.05),3个月时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3个月时治疗组口咽干燥、舌苔厚腻、皮肤干燥、口眼黏腻、腮腺肿痛、关节肿痛、两目干涩、舌干燥裂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口眼黏腻、舌苔厚腻症状积分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治疗6个月时上述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进一步下降,且五心烦热积分降低(P<0.05),皮肤干燥、舌苔厚腻症状积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关节肿痛积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3个月时2组Ig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6个月时ESR、Ig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各实验室指标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甘露饮合柴芩升降散汤剂治疗pSS阴虚夹湿燥毒证疗效较好,与硫酸羟氯喹片疗效无差异;可减轻pSS患者口眼和皮肤干燥、口眼黏腻、腮腺肿痛、舌干苔厚腻等症状,且作用持续,治疗半年效果最佳;改善口眼黏腻、舌苔厚腻、皮肤干燥症状,起效快于西药硫酸羟氯喹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阴虚夹湿燥毒证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特应性皮炎不同证型外周血Th1和Th2细胞表达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朱金土 何凤玲 张若冰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29-30,共2页
目的:研究特应性皮炎不同中医证型外周血Th1/Th2细胞表达。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特应性皮炎湿热型及脾虚血燥型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水平,并以20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湿热型外周血Th1细胞水平和Th1/Th2比值低于健康人(P<0.01),而... 目的:研究特应性皮炎不同中医证型外周血Th1/Th2细胞表达。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特应性皮炎湿热型及脾虚血燥型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水平,并以20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湿热型外周血Th1细胞水平和Th1/Th2比值低于健康人(P<0.01),而Th2细胞水平高于健康人(P<0.01);脾虚血燥型Th1、Th2细胞水平均高于健康人(P<0.01,P<0.05);湿热型与脾虚血燥型比较,Th1和Th1/Th2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h1和Th2细胞表达可反应特应性皮炎中医证型的某些特点,可作为其辨证论治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湿热型 脾虚血燥型 中医证型
下载PDF
四川文氏皮科流派协定方治疗慢性湿疮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谭强 肖敏 +4 位作者 余倩颖 尤雯丽 雷晴 陈明岭 艾儒棣 《陕西中医》 2019年第11期1578-1581,共4页
目的:观察四川文氏皮科流派协定方治疗慢性湿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慢性湿疮及中医湿热蕴肤证、脾虚湿蕴证、血虚风燥证证候诊断的患者纳入观察,分别给予相应中药口服,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进行皮损面积、EASI评分及瘙痒评分比较。结... 目的:观察四川文氏皮科流派协定方治疗慢性湿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慢性湿疮及中医湿热蕴肤证、脾虚湿蕴证、血虚风燥证证候诊断的患者纳入观察,分别给予相应中药口服,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进行皮损面积、EASI评分及瘙痒评分比较。结果:慢性湿疮患者在治疗4周后,各证候患者皮损面积、EASI评分及瘙痒评分均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评价,取得痊愈49例,显效125例,总显效率为62.8%;在治疗结束6月后对取得痊愈和显效的患者回访,共随访160例,痊愈患者增加到101例,复发39例,总体复发率为24.4%。结论:运用四川文氏皮科流派协定方治疗慢性湿疮可显著降低其皮损面积百分比、EASI评分及瘙痒评分,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湿疮 湿热蕴肤证 脾虚湿蕴证 血虚风燥证 文氏马齿苋汤 文氏健脾除湿汤 文氏润燥止痒汤
下载PDF
中药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引起的皮肤瘙痒2例 被引量:6
20
作者 顾杰 薛惠明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34-35,共2页
皮肤瘙痒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常见症状之一 ,通过中医辨证施治 ,以养血润燥、祛风止痒法 ,或利湿退黄、祛风止痒法 ,有一定疗效。并举验案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皮肤瘙痒 养血润燥 利湿退黄 祛风止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