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nhancement of the CO_(2)adsorption and hydrogenation to CH_(4)capacity of Ru–Na–Ca/γ–Al_(2)O_(3)dual function material by controlling the Ru calcination atmosphere
1
作者 Alejandro Bermejo-López Beñat Pereda-Ayo +2 位作者 Jon A.Onrubia-Calvo JoséA.González-Marcos Juan R.González-Velasco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292-305,共14页
Integrated CO_(2)capture and utilization(ICCU)technology requires dual functional materials(DFMs)to carry out the process in a single reaction system.The influence of the calcination atmosphere on efficiency of 4%Ru-8... Integrated CO_(2)capture and utilization(ICCU)technology requires dual functional materials(DFMs)to carry out the process in a single reaction system.The influence of the calcination atmosphere on efficiency of 4%Ru-8%Na_(2)CO_(3)-8%CaO/γ-Al_(2)O_(3)DFM is studied.The adsorbent precursors are first co-impregnated onto alumina and calcined in air.Then,Ru precursor is impregnated and four aliquotes are subjected to different calcination protocols:static air in muffle or under different mixtures(10%H_(2)/N_(2),50%H_(2)/N_(2)and N_(2))streams.Samples are characterized by XRD,N_(2)adsorption-desorption,H_(2)chemisorption,TEM,XPS,H_(2)-TPD,H_(2)-TPR,CO_(2)-TPD and TPSR.The catalytic behavior is evaluated,in cycles of CO_(2)adsorption and hydrogenation to CH_(4),and temporal evolution of reactants and products concentrations is analyzed.The calcination atmosphere influences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ultimately,activity of DFMs.Characterization data and catalytic performance discover the acccomodation of Ru nanoparticles disposition and basic sites is mostly influencing the catalytic activity.DFM calcined under N_(2)flow(RuNaCa-N_(2))shows the highest CH_(4)production(449μmol/g at 370℃),because a well-controlled decomposition of precursors which favors the better accomodation of adsorbent and Ru phases,maximizing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the Ru-basic sites interface and the participation of different basic sites in the CO_(2)methanation reaction.Thus,the calcination in a N_(2)flow is revealed as the optimal calcination protocol to achieve highly efficient DFM for integrated CO_(2)adsorption and hydrogenation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methanation Integrated CO_(2)capture and utilization(ICCU) dual functional material(dfm) Ru calcination atmosphere
原文传递
Phase composition, transition and structure stability of functionally graded cemented carbide with dual phase structure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立 陈述 +3 位作者 熊湘君 贺跃辉 黄伯云 张传福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7年第2期149-152,共4页
The phase composition, phase transition and phase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of the wire-cut section of functionally graded WC-Co cemented carbide with dual phase structure were investigated by XRD phase analysis. It is... The phase composition, phase transition and phase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of the wire-cut section of functionally graded WC-Co cemented carbide with dual phase structure were investigated by XRD phase analysis. It is shown that the composition of η phase in the core zone is Co_3W_3C (M_6 C type). The structure of cobalt based solid solution binder phase is fcc type. At the cooling stage of the sintering process, the phase transition of η phase, i.e. M_6C→M_12C and the martensitic phase transition of the cobalt based solid solution binder phase, i.e. fcc→hcp are suppressed, which facilitates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alloy. Because the instantaneous temperature of the discharge channel is as high as 10 000 ℃ during the wire cutting process, the processed surface is oxidized. Nevertheless, the oxide layer thickness is in micro grade. In the oxide film, η phase is decomposed into W_2C and CoO, and cobalt based solid solution binder is selectively oxidized, while WC remains stable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carbon containing liquid organic cutting medi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mented carbide dual phase structure 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 phase identification fracture toughness testing
下载PDF
Behavior of two parallel symmetry permeable cracks in functionally graded piezoelectric materials subjected to an anti-plane shear loading
3
作者 惠军峰 周振功 吴林志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2007年第5期680-685,共6页
The behavior of two parallel symmetry permeable cracks in functionally graded piezoelectric materials subjected to an anti-plane shear loading was investigated. To make the analysis tractable, it was assumed that the ... The behavior of two parallel symmetry permeable cracks in functionally graded piezoelectric materials subjected to an anti-plane shear loading was investigated. To make the analysis tractable, it was assumed that the material properties varied exponentially with coordinate vertical to the crack. By using the Fourier transform, the problem could be solved with the help of two pairs of dual integral equations, in which the unknown variables were the jumps of the displacements across the crack surfaces. To solve the dual integral equations, the displacement on the crack surfaces was expanded in a series of Jacobi polynomials. The normalized stress and electrical displacement intensity factors were determined for different geometric and property parameters for permeable electric boundary conditions. Numerical examples were provided to show the effect of the geometry of the interacting cracks and the 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 parameter upon the stress intensity factors of crac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nctionally graded piezoelectric materials Sehmidt method dual integral equations parallel cracks
下载PDF
双功能型羟胺类抗氧剂的进展
4
作者 李林 张娜 +2 位作者 邹子墨 段百超 王俊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0-137,共8页
抗氧剂是聚合物材料中应用最广泛的助剂之一,羟胺类抗氧剂同时具有捕获自由基和分解氢过氧化物的功能,其作为一种双功能型抗氧剂,在聚合物材料的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已经得到了应用。简述了羟胺类抗氧剂的结构,详细介绍了羟胺类抗氧剂抗氧... 抗氧剂是聚合物材料中应用最广泛的助剂之一,羟胺类抗氧剂同时具有捕获自由基和分解氢过氧化物的功能,其作为一种双功能型抗氧剂,在聚合物材料的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已经得到了应用。简述了羟胺类抗氧剂的结构,详细介绍了羟胺类抗氧剂抗氧化作用的机理,在结构和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对影响该类抗氧剂抗氧化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着重阐述了次级氮氧自由基、取代基及取代烷基链长度对其抗氧化效率的影响。此外,介绍了常用羟胺类抗氧剂(烷基羟胺类、苄基羟胺类以及环状羟胺类等)的开发应用现状。最后,提出羟胺类抗氧剂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致力于优化合成工艺,开发多元复配体系和多功能型羟胺类抗氧剂,实现抗氧剂的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剂 羟胺类抗氧剂 抗氧化效率 聚合物材料 双功能型抗氧剂
下载PDF
基于功能化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比率电化学传感器在检测领域的应用进展
5
作者 周芷任 刘娅楠 +5 位作者 黄晓婧 张雪晴 邹立娜 潘洪志 马宏坤 荣胜忠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7-535,共9页
比率电化学传感器将电流信号的比值作为输出信号,通过电流信号比值的变化实现目标物的定量检测,具有可靠性好、重复性高等优点。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是一种多孔配位聚合物,因比表面积、孔隙率、孔径等结构和性能优势备受学者关注。目... 比率电化学传感器将电流信号的比值作为输出信号,通过电流信号比值的变化实现目标物的定量检测,具有可靠性好、重复性高等优点。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是一种多孔配位聚合物,因比表面积、孔隙率、孔径等结构和性能优势备受学者关注。目前,基于MOFs材料的比率电化学传感器已广泛用于多种物质的检测,成为传统检测方法的潜在替代方法。为此,对比率电化学传感器的原理、分类、常用信号物质以及不同MOFs材料的性能进行总结,重点综述了基于功能化MOFs材料的比率电化学传感器在检测领域的应用进展(引用文献60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化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 比率电化学传感器 双信号 检测 综述
下载PDF
二氧化碳捕集-加氢转化一体化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6
作者 赵传文 黄浦 郭亚飞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0,共20页
开发与应用CO_(2)捕集-加氢转化一体化技术是应对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危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中具有吸附和催化组分的双功能材料研发与优化是技术核心。系统总结了国内外主要科研机构对应用于CO_(2)捕集原位甲烷化和原... 开发与应用CO_(2)捕集-加氢转化一体化技术是应对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危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中具有吸附和催化组分的双功能材料研发与优化是技术核心。系统总结了国内外主要科研机构对应用于CO_(2)捕集原位甲烷化和原位逆水煤气变换这2类主要CO_(2)捕集-加氢转化一体化技术双功能材料的主要工作,包括合成方法、吸附性能、反应动力学、促进机理、失活机理和应用模式等方面,并详细介绍了国内外主要科研机构在CO_(2)捕集-加氢转化一体化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DFM是兼具催化和吸附组分的复合材料,在催化组分选择上,贵金属催化剂虽然活性高,但成本昂贵,Ni基催化剂成本较低,但还原性较差、在含氧气氛下易失活;在吸附组分选择上,金属氧化物(如CaO、MgO)和碱金属碳酸盐(如Na 2 CO 3、K 2 CO 3)是具有潜力的吸附组分,特别是MgO和CaO因其理论吸附量高而被视为最有前景的吸附组分,尽管面临实际吸附量不理想和循环稳定性差的挑战。目前研究主要通过碱金属熔盐掺杂提升MgO实际吸附量,通过掺杂金属助剂(如La、Co、Fe等)提高CaO吸附剂的循环性能和抗烧结能力。动力学研究表明反应速率高度依赖于H 2分压,通过调节吸附和催化的时间可提高CH 4平均产量。ICCU技术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在钢铁、能源、化工等关键领域。然而,全面评估技术的环境影响,特别是从生命周期评估(LCA)角度,对于全面理解ICCU技术的环境可持续性及其在碳减排中的贡献至关重要。未来,通过持续研究和技术创新,解决现有挑战,ICCU技术有望在工业化应用中取得显著成果,为全球碳减排做出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捕集-转化一体化技术 吸附-催化双功能材料 甲烷化 逆水煤气变换 反应动力学
下载PDF
集成二氧化碳捕集与甲烷化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郭真良 卞晓律 +3 位作者 杜宇搏 张纹超 姚丁丁 杨海平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3-303,共11页
开发新型高效的二氧化碳捕集或利用技术对于减少化石能源利用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缓解全球变暖等具有重要意义。集成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技术(ICCU)因其能耗低和效率高等优势获得了广泛关注。该技术利用一种双功能材料通过集成二氧化碳... 开发新型高效的二氧化碳捕集或利用技术对于减少化石能源利用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缓解全球变暖等具有重要意义。集成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技术(ICCU)因其能耗低和效率高等优势获得了广泛关注。该技术利用一种双功能材料通过集成二氧化碳吸附和原位转化两个主要过程,实现CO_(2)的高效转化并获得含碳燃料。本工作综述了ICCU中主要技术之一集成二氧化碳捕集与甲烷化转化。首先对实现该过程的双功能材料的组成和特性进行概述,重点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气体成分等角度探讨了影响ICCU甲烷化反应的因素,并对该技术未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行总结和展望,以期为中国“双碳”目标下致力于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捕集与利用 甲烷化 双功能材料
下载PDF
成型方法对Ni-CaO双功能材料CO_(2)吸附与催化转化一体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余钧 郭亚飞 +3 位作者 王国栋 黄浦 赵传文 王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0-138,共9页
CO_(2)捕集-转化一体化工艺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负排放技术,而兼具吸附和催化活性的双功能材料(DFMs)构筑是关键。采用挤压法、挤压滚圆法和压片法构筑了柱状、球形和片状的Ni-CaO DFMs,探究了成型方法对Ni-CaO DFMs的结构和CO_(2)吸附-... CO_(2)捕集-转化一体化工艺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负排放技术,而兼具吸附和催化活性的双功能材料(DFMs)构筑是关键。采用挤压法、挤压滚圆法和压片法构筑了柱状、球形和片状的Ni-CaO DFMs,探究了成型方法对Ni-CaO DFMs的结构和CO_(2)吸附-催化一体化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成型方法会破坏Ni-CaO DFMs的孔隙结构,对其CO_(2)体相扩散和吸附产生不利影响。在首次循环中,Ni-CaO粉体在650℃和体积分数为10%CO_(2)气氛下的吸附容量高达11.77 mmol CO_(2)/g,在体积分数为5%H2气氛下原位逆水煤气变换的CO产量达4.81 mmol CO/g;而成型Ni-CaO DFMs的CO_(2)吸附容量降至9.67~10.33 mmol CO_(2)/g,CO_(2)催化转化率得到明显提升。成型方法有利于提升Ni-CaO DFMs的CO_(2)吸附循环稳定性。在12次循环后,未成型Ni-CaO粉体的CO_(2)吸附容量循环衰减率达31.35%,而成型Ni-CaO DFMs的循环衰减率为9.36%~24.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aO dfms 成型方法 CO_(2)吸附-催化一体化 逆水煤气变换 催化技术
下载PDF
红光区双效发光材料BODIPY的制备及其光谱性质
9
作者 粟鹏 袁晓慧 +3 位作者 晏佳莹 郑开波 王龙 张诺诺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72-1279,共8页
通过吲哚衍生物与1,8-萘内酰亚胺缩合及氟硼化反应,得到meso位无取代和甲基取代的两种配体(Ⅰ、Ⅲ)及两种氟硼二吡咯(BODIPY)染料(Ⅱ、Ⅳ)。其结构和光学性能经NMR、HRMS、单晶、UV-Vis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和固体荧光光谱进行了表征... 通过吲哚衍生物与1,8-萘内酰亚胺缩合及氟硼化反应,得到meso位无取代和甲基取代的两种配体(Ⅰ、Ⅲ)及两种氟硼二吡咯(BODIPY)染料(Ⅱ、Ⅳ)。其结构和光学性能经NMR、HRMS、单晶、UV-Vis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和固体荧光光谱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eso位引入甲基后配体Ⅲ较配体Ⅰ的固体荧光发射峰红移了34 nm。BODIPY染料具有较强的双效荧光(溶液和固体荧光),其中BODIPY染料Ⅳ的溶液和固体荧光量子产率分别高达65.8%和76.3%,其固体荧光量子产率较meso位无取代BODIPY染料Ⅱ(14.6%)提高了4.2倍。BODIPY染料Ⅳ较强的双效发光可归因于其固体堆积方式中无C—H…π作用以及层与层之间存在的“头-尾”π-π堆积。不同于其他提高固态荧光的策略,在母体meso位引入小位阻甲基的策略使BODIPY具有双效红光发射性能,也丰富了双效有机发光材料的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光发光 双效荧光 氟硼配合物 高效固态荧光 有机发光材料 功能材料
下载PDF
可逆型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对Cu^(2+)和Pd^(2+)的双重检测
10
作者 邵琦 鞠立鑫 +1 位作者 蒋春辉 陆鸿飞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43-1951,共9页
以6-肼基-8,9-二(萘-1-基)-9H-嘌呤、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为原料,通过简单的席夫碱反应合成了一种用于检测溶液中Cu^(2+)和Pd^(2+)的可逆型荧光探针(E)-4-({2-[8,9-二(1-萘基)-9H-嘌呤-6-基]肼亚基}甲基)-2-甲氧基苯酚(PHM)。并通过^(... 以6-肼基-8,9-二(萘-1-基)-9H-嘌呤、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为原料,通过简单的席夫碱反应合成了一种用于检测溶液中Cu^(2+)和Pd^(2+)的可逆型荧光探针(E)-4-({2-[8,9-二(1-萘基)-9H-嘌呤-6-基]肼亚基}甲基)-2-甲氧基苯酚(PHM)。并通过^(1)HNMR、^(13)CNMR、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荧光光谱表明,PHM可以快速识别4-羟乙基哌嗪乙磺酸(HEPES)缓冲溶液中的Pd^(2+)和Cu^(2+),并且不受其他金属离子的干扰。其在V(二甲基亚砜)∶V(H_(2)O)=9∶1(pH 7.4,用0.2 mmol/L HEPES缓冲液调节)溶液中对Cu^(2+)和Pd^(2+)的检出限分别为72.97和839.00 nmol/L。PHM对Cu^(2+)和Pd^(2+)的响应时间在1 min内,PHM与Cu^(2+)和Pd^(2+)以物质的量比1∶1和1∶2形成配合物。同时,肉眼可以察觉到视觉色调的明显变化。向配合物PHM-Cu^(2+)溶液中加入乙二胺四乙酸(EDTA)后,探针PHM呈现出明显荧光恢复响应,证实了PHM的可逆性。Job’s曲线和密度泛函理论均验证了探针PHM与Pd^(2+)和Cu^(2+)可能的络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型荧光探针 Cu^(2+) Pd^(2+) 双重检测 试纸 功能材料
下载PDF
还原温度对熔盐修饰Ni/MgO双功能材料CO_(2)吸附-甲烷化一体化性能的影响机制
11
作者 宋菁 郭本帅 +1 位作者 郭亚飞 赵传文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8-167,共10页
CO_(2)捕集-转化一体化是实现烟气CO_(2)减排和洁净能源高效存储的重要策略,也是加速实现碳中和的关键负碳排放技术,而兼具高CO_(2)吸附容量和催化活性的双功能材料构筑是关键。基于碱金属熔盐修饰Ni/MgO双功能材料CO_(2)吸附-甲烷化的... CO_(2)捕集-转化一体化是实现烟气CO_(2)减排和洁净能源高效存储的重要策略,也是加速实现碳中和的关键负碳排放技术,而兼具高CO_(2)吸附容量和催化活性的双功能材料构筑是关键。基于碱金属熔盐修饰Ni/MgO双功能材料CO_(2)吸附-甲烷化的技术路径备受关注。碱金属熔盐的稳定性和Ni活性组分的还原是提升熔盐修饰Ni/MgO双功能材料CO_(2)吸附-甲烷化性能的关键。构筑了NaNO3修饰Ni/MgO一体化双功能材料,考察了还原温度对其CO_(2)吸附-甲烷化一体化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双功能材料中的碱金属熔盐在低温条件下(~300℃)可促进CO_(2)和MgO溶解扩散,提升CO_(2)吸附性能,而较高的温度(>340℃)导致CO_(2)和MgO溶解扩散受阻,熔盐组分迁移覆盖活性位点,致使材料攒聚烧结和熔盐分解,造成其吸附性能衰减。还原温度提高有利于NiO还原,可提高CH4产量、CO_(2)转化率和CH4选择性。10NaNO3-Ni/MgO双功能材料(NaNO3负载量为10%(质量分数))在450℃还原后,CO_(2)吸附容量和转化率分别为6.46 mmol/g和79.37%,CH4产量和选择性分别为0.85 mmol/g和96.27%。综合考虑还原温度对CO_(2)吸附和甲烷化性能的影响,提出了高浓度H2低温还原的补偿策略,在维持碱金属熔盐稳定和CO_(2)吸附性能的条件下提升双功能材料的甲烷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金属熔盐修饰 Ni/MgO双功能材料 CO_(2)吸附-甲烷化一体化 NiO还原 还原温度
下载PDF
双相结构功能梯度WC-Co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构与小负荷维氏硬度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立 陈述 +2 位作者 熊湘君 黄伯云 张传福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194-1199,共6页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采用两步法工艺制备的双相结构功能梯度WC-Co硬质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构,并测量了其小负荷维氏硬度。结果表明:合金芯部的η相呈点状弥散分布于硬质相WC颗粒之间和硬质相WC颗粒与Co粘结相之间;在3相区,由于超细η相的存...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采用两步法工艺制备的双相结构功能梯度WC-Co硬质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构,并测量了其小负荷维氏硬度。结果表明:合金芯部的η相呈点状弥散分布于硬质相WC颗粒之间和硬质相WC颗粒与Co粘结相之间;在3相区,由于超细η相的存在,WC晶粒大部分已失去其多角特征,出现晶粒圆化现象;DP合金前驱体在后续渗碳处理过程中,合金表层的部分Co在碳势差的作用下向合金内部发生迁移,使合金中间过渡层及其附近区域中Co粘结相呈现梯度变化;合金表层与合金中间过渡层在由原来的3相组织变为两相组织的同时,合金中细小的WC晶粒明显减少,WC晶粒的均匀度明显增加;合金截面的小负荷维氏硬度出现由高变低再由低变高的规律性变化,与合金内部微观组织结构的变化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质合金 双相结构 功能梯度合金 微观组织 维氏硬度
下载PDF
功能梯度压电压磁材料中断裂问题分析 被引量:23
13
作者 孙建亮 周振功 王彪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14,共6页
分析了功能梯度压电/压磁材料中裂纹在反平面剪切载荷下的断裂问题.为了便于分析,假设材料性质沿着裂纹的法线方向呈指数变化.利用 Fourier 变换,问题可以转化为对未知数是裂纹表面张开位移的一对对偶积分方程的求解,此对偶积分方... 分析了功能梯度压电/压磁材料中裂纹在反平面剪切载荷下的断裂问题.为了便于分析,假设材料性质沿着裂纹的法线方向呈指数变化.利用 Fourier 变换,问题可以转化为对未知数是裂纹表面张开位移的一对对偶积分方程的求解,此对偶积分方程采用 Schmidt 方法求解.最后分析了裂纹长度及表征功能梯度材料的参数βl 对应力,电位移和磁通量强度因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纹 功能梯度压电/压磁材料 Schmidt方法 对偶积分方程 断裂力学
下载PDF
尺寸对无限长条功能梯度材料裂尖应力场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毕贤顺 刘宝良 +1 位作者 孙立红 李玉琳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8-360,共3页
假设剪切摸量沿厚度方向连续且为指数形式模型,给出了含有限长裂纹的无限长条功能梯度材料在反平面剪应力载荷作用下的裂纹问题。利用非局部线弹性理论和积分变换方法,将混合边界值问题简化对偶积分方程,最后通过Schmidt方法对裂纹尖端... 假设剪切摸量沿厚度方向连续且为指数形式模型,给出了含有限长裂纹的无限长条功能梯度材料在反平面剪应力载荷作用下的裂纹问题。利用非局部线弹性理论和积分变换方法,将混合边界值问题简化对偶积分方程,最后通过Schmidt方法对裂纹尖端的应力场和位移场进行了求解。与经典理论的解答不同,裂纹尖端应力为有限值,裂纹尖端应力幅值随长条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梯度材料 非局部理论 断裂 积分变换 对偶积分方程
下载PDF
无限长条功能梯度材料的反平面裂纹问题 被引量:5
15
作者 毕贤顺 程靳 陈晓岚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63-366,共4页
研究了无限长条正交各向异性功能梯度材料在反平面剪切作用下的Yoffe裂纹的动力学问题 .材料的两个方向的剪切模量假定为指数模型 ,通过采用积分变换—积分方程方法 ,求得了裂纹尖端的动态应力场和动态应力强度因子 ,并研究了裂纹运动... 研究了无限长条正交各向异性功能梯度材料在反平面剪切作用下的Yoffe裂纹的动力学问题 .材料的两个方向的剪切模量假定为指数模型 ,通过采用积分变换—积分方程方法 ,求得了裂纹尖端的动态应力场和动态应力强度因子 ,并研究了裂纹运动速度、几何尺寸、梯度参数和不均匀系数对动态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 .结果表明 ,裂纹尖端应力具有的奇异性 ;裂纹的运动速度越大 ,应力强度因子越大 ;材料的模量梯度越大 ,应力强度因子越低 ;不均匀系数越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限长条 反平面裂纹 功能梯度材料 积分变换 运动裂纹 对偶积分方程 动态应力强度因子
下载PDF
梯度参数对功能梯度材料裂尖应力场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刚 毕贤顺 聂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70-772,共3页
根据非局部线弹性理论研究了剪切模量为指数型的无限大功能梯度材料反平面裂纹问题。利用积分变换和对偶积分方程求解出无限大功能梯度材料反平面裂纹尖端的应力场和位移场,并用Schmidt方法对裂纹尖端的应力场进行了数值求解,与经典理... 根据非局部线弹性理论研究了剪切模量为指数型的无限大功能梯度材料反平面裂纹问题。利用积分变换和对偶积分方程求解出无限大功能梯度材料反平面裂纹尖端的应力场和位移场,并用Schmidt方法对裂纹尖端的应力场进行了数值求解,与经典理论的解答相反,裂纹尖端应力场的奇异性不存在,裂纹尖端应力幅值随梯度参数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梯度材料 裂纹 应力场 积分变换 对偶积分方程
下载PDF
面向复杂梯度材料模具等离子熔积制造的建模与轨迹规划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湘平 张海鸥 王桂兰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994-1999,共6页
为满足复杂功能梯度材料(FGM)模具设计和制造的需求,提出了基于非均匀梯度源的体素建模和双数据模型驱动的轨迹规划新方法。双数据模型中的STL模型用于梯度源设计和几何轨迹生成,体素模型用于材料分布设计和FGM表征建立。通过几何轨迹... 为满足复杂功能梯度材料(FGM)模具设计和制造的需求,提出了基于非均匀梯度源的体素建模和双数据模型驱动的轨迹规划新方法。双数据模型中的STL模型用于梯度源设计和几何轨迹生成,体素模型用于材料分布设计和FGM表征建立。通过几何轨迹离散和材料信息检索与融合,生成了熔积成形轨迹。新方法不仅具备多个局部复杂参考特征同时描述的能力,还使得成形轨迹兼具几何精确快速和材料分布复杂的特点。最后通过汽车翼子板模具实例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熔积制造 功能梯度材料 双数据模型 轨迹规划
下载PDF
SH波在正交各向异性功能梯度无限长条中心裂缝处的散射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俊俏 李星 《固体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9-373,共5页
研究了正交各向异性功能梯度材料无限长条中心裂缝对SH波的散射问题,为方便起见,材料两个方向的剪切模量和密度假定为指数模型.通过Fourier积分变换,将问题转化为对偶积分方程的求解.然后,用Cop-son方法求解对偶积分方程,定义了标准动... 研究了正交各向异性功能梯度材料无限长条中心裂缝对SH波的散射问题,为方便起见,材料两个方向的剪切模量和密度假定为指数模型.通过Fourier积分变换,将问题转化为对偶积分方程的求解.然后,用Cop-son方法求解对偶积分方程,定义了标准动应力强度因子,通过数值算例,讨论了在SH波作用下,裂缝尖端的标准动应力强度因子与入射波的频率、材料参数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波 正交各向异性 功能梯度材料 标准动应力强度因子 散射
下载PDF
压电陶瓷二维裂纹问题的对偶方程及其解析解 被引量:1
19
作者 边文凤 贾宝贤 王彪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98-401,共4页
为了探求压电材料平面动态断裂力学问题的有效求解方法,引入势函数表示压电材料的基本微分方程,采用半无限对称的Fourier正弦变换和Fourier余弦变换的方法对微分方程进行变换,建立了二维压电材料Ⅰ型裂纹问题的对偶方程,求得应力强度因... 为了探求压电材料平面动态断裂力学问题的有效求解方法,引入势函数表示压电材料的基本微分方程,采用半无限对称的Fourier正弦变换和Fourier余弦变换的方法对微分方程进行变换,建立了二维压电材料Ⅰ型裂纹问题的对偶方程,求得应力强度因子和电位移强度因子的解析解.结果表明该研究方法是可行的,为研究压电介质内的动态耦合场问题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势函数 对偶方程 强度因子 压电材料
下载PDF
复合多晶硅栅LDMOS的设计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琦 柯导明 +2 位作者 陈军宁 高珊 刘磊 《微电子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10-813,共4页
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射频领域的复合多晶硅栅LDMOS结构,并提出了具体的工艺实现方法。此结构采用栅工程的概念,设计的栅由S-gate和D-gate两块并列组成,S-gate用高功函数P型多晶硅材料,D-gate用低功函数N型多晶硅材料。MEDICI模拟结果表明,... 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射频领域的复合多晶硅栅LDMOS结构,并提出了具体的工艺实现方法。此结构采用栅工程的概念,设计的栅由S-gate和D-gate两块并列组成,S-gate用高功函数P型多晶硅材料,D-gate用低功函数N型多晶硅材料。MEDICI模拟结果表明,该结构能够降低沟道末端和漏极附近的最高电场强度,提高器件的跨导和截止频率;同时,还能够提高器件的击穿电压,并减小器件的热载流子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栅 跨导 截止频率 功函数 LDMOS 热载流子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