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Criticism and Amendment for the Dual-Factor Model of Mental Health: From Chinese Psychological Suzhi Research Perspectives 被引量:5
1
作者 Xinqiang Wang Dajun Zh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2012年第5期319-327,共9页
Aiming at the limitations of psychopathology (PTH), the dual-factor model of mental health (DFM) was proposed as a new mental health concept and methodolog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ositive psychology trend. In this p... Aiming at the limitations of psychopathology (PTH), the dual-factor model of mental health (DFM) was proposed as a new mental health concept and methodolog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ositive psychology trend.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giving an overview of DFM, and doubt, criticize, and modify DF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psychological suzhi research. The available literature from 1983 to 2012 that is related to DFM and concerning psychological suzhi research in the past 20 years has been reviewed. In addition, we also absorbed the idea of positive psychology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Constitution theory to develop theoretically the relationship model between psychological suzhi and mental health. The relationship model between psychological suzhi and mental health modifies and transcends PTH and DFM. It will be the new research area of mental health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al-factor MODEL of MENTAL health PSYCHOPATHOLOGY Relationship MODEL between PSYCHOLOGICAL Suzhi and MENTAL health Subjective Well-Being
下载PD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sychological Suzhi and Mental Health among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被引量:4
2
作者 Xinqiang Wang Xueqi Zhang Dajun Zhang 《Journal of Biosciences and Medicines》 2016年第5期21-29,共9页
Object: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sychological suzhi and mental health among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and to gain psychological suzhi factors that are predictors for mental health. Method: By using stratif... Object: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sychological suzhi and mental health among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and to gain psychological suzhi factors that are predictors for mental health. Method: By using stratified sampling method, an investigation was conducted among 734 subjects. They were assessed with the College Student Psychological Suzhi Scale (CSPS, including 3 subscales, 28 factors) and 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20 item (GHQ-20, including 3 subscales). Results: 1) Psychological suzhi score for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had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score of GHQ-20, GHQ-depression and GHQ-anxiety (p < 0.001), and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score of GHQ-self-affirmation (p < 0.001);2) Psychological suzhi score for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was predictor of the score for GHQ-20 and its subscales namely GHQ-self-affirmation, GHQ-depression, and GHQ-anxiety (β = ?0.448, 0.439, ?0.262, ?0.259, p < 0.001);the variance explained by the score of GHQ-20 and its subscales were 19.9%, 19.1%, 6.7%, 6.5%;3) There were 12 psychological suzhi factors that were predictors for GHQ-self-affirmation which was known as the positive indicator of mental health (p < 0.05);11 psychological suzhi factors were predictors for GHQ-depression and GHQ-anxiety which was known as the negative indicator of mental health (p < 0.05). Conclusion: There exists a correlation between psychological suzhi and mental health, particularly in positive mental health. Indeed, the psychological suzhi factors are able to enhance the pertinence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Psychological Suzhi dual-factor Model of Mental health
下载PDF
基于融合双健康因子的铅酸电池健康状态评估
3
作者 刘伟 宋子宏 +4 位作者 王鸿浙 王扬 徐常 蔡永翔 廖强强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25,共6页
为了解决铅酸蓄电池健康状态S_(OH)估算不精准的问题,以2种不同充放电工况的铅酸蓄电池的循环老化数据为基础,提出了通过充电曲线获取的区域概率和恒压阶段最小容量形成融合健康因子的铅酸蓄电池健康状态的评估方法。结果表明:在1/20C... 为了解决铅酸蓄电池健康状态S_(OH)估算不精准的问题,以2种不同充放电工况的铅酸蓄电池的循环老化数据为基础,提出了通过充电曲线获取的区域概率和恒压阶段最小容量形成融合健康因子的铅酸蓄电池健康状态的评估方法。结果表明:在1/20C倍率、放电深度D_(OD)为100%和1/5C倍率、放电深度为50%的2种充放电工况下,前者的循环寿命较低。在低采样频率下,恒压阶段最小容量作为健康因子与S_(OH)之间呈线性正相关。区域概率作为健康因子与S_(OH)之间呈现线性负相关,在区域电压≥50 mV时,拟合精度>0.99。当双健康因子融合时,区域电压≥25 mV,拟合精度>0.999,相比于恒流恒压阶段提取的健康因子,在低采样频率下的融合双健康因子可以更好地提高铅酸蓄电池S_(OH)评估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酸蓄电池 S_(OH)评估 概率密度函数 区域概率 采样频率 双健康因子
下载PDF
军事行动类型对我国退役军人心理健康双因素的影响:心理素质的中介作用
4
作者 李媛媛 王妍 +4 位作者 廖兴亚 张小玲 熊珂 孙淑娟 冯正直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600-1608,共9页
目的基于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探讨军事行动类型对我国退役军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心理素质的中介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方案。应用自编人口学信息问卷、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广泛性焦虑量表、生活满意度问卷、心理素质问卷... 目的基于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探讨军事行动类型对我国退役军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心理素质的中介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方案。应用自编人口学信息问卷、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广泛性焦虑量表、生活满意度问卷、心理素质问卷,对3027名我国退役军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与单因素模型及其他双因素模型比较,以焦虑症状为消极指标,生活满意度为积极指标的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拟合效果更好(χ^(2)/df=8.927,GFI=0.974,AGFI=0.962,RMSEA=0.051,NNFI=0.985,IFI=0.988,CFI=0.988);②以未参加战争/非战争军事行动者为参照,心理素质在战争与生活满意度、战争与焦虑症状的相对中介效应均显著(P<0.05),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与生活满意度、非战争军事行动与焦虑症状的相对中介效应均不显著;③战争通过对心理素质的认知维度、适应性维度、个性维度的完全中介作用,降低退役军人生活满意度,通过对心理素质个性维度的部分中介作用增加其焦虑症状。结论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适用于我国退役军人群体,心理素质在战争与心理健康之间起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 双因素模型 退役军人 心理素质 中介作用
下载PDF
青少年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基于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
5
作者 张莉 陆芳 +2 位作者 戴斌荣 翟友华 刘海伦 《心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4期340-351,共12页
完整的心理健康状态不仅是指没有心理疾病,还包括具有积极的心理状况,此为心理健康的双因素理论。本研究基于该理论,通过纳入消极和积极心理指标,编制并验证了青少年群体的心理健康测量工具。研究共涉及三次施测,测试1(536人)的数据用... 完整的心理健康状态不仅是指没有心理疾病,还包括具有积极的心理状况,此为心理健康的双因素理论。本研究基于该理论,通过纳入消极和积极心理指标,编制并验证了青少年群体的心理健康测量工具。研究共涉及三次施测,测试1(536人)的数据用于项目和探索性因子分析,测试2(499人)用于验证性因子分析和内部一致性分析,测试3(304人)用于重测和效标关联分析。研究结果确定了五个分量表,分别为抑郁、焦虑、攻击、问题性网络使用和积极心理,共77个项目,其中前四个分量表组成了消极心理。每个分量表均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效标效度(0.42~0.63)、内部一致性信度(0.78~0.93)和重测信度(0.82-0.93),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4,五个分量表可拟合到由消极心理和积极心理表征的双因素心理健康结构中。本量表可作为测量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 量表编制 消极心理 积极心理
下载PDF
特质正念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无法忍受不确定性与情绪调节策略的链式中介作用
6
作者 李翠 毛惠梨 +2 位作者 段思岚 董彦皓 盘婧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9期1297-1302,共6页
目的:基于DFM模型,考察特质正念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和情绪调节策略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使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简版无法忍受不确定性量表、情绪调节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积极情绪消极情绪量表、抑郁-焦虑-... 目的:基于DFM模型,考察特质正念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和情绪调节策略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使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简版无法忍受不确定性量表、情绪调节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积极情绪消极情绪量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对671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①特质正念与认知重评、心理健康积极指标显著正相关(r=0.29,0.64;P<0.001),与表达抑制、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心理健康消极指标(r=-0.33,-0.45,-0.64;P<0.001)显著负相关;②中介效应结果表明,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及情绪调节策略部分中介特质正念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和表达抑制构成了特质正念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链式中介作用。结论:特质正念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积极指标及消极指标均有直接预测作用,还可以通过无法忍受不确定性与情绪调节策略的独立中介作用,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和表达抑制的链式中介作用实现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质正念 无法忍受不确定性 情绪调节策略 心理健康的双因素模型 留守儿童
下载PDF
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干预实验:基于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和教育干预的整合取向 被引量:17
7
作者 熊猛 叶一舵 曾鑫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78-384,共7页
目的:基于教育干预的整合取向和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检验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可塑性及整合性教育干预模式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测-后测的等组实验设计,对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为期半年的整合性教育干预实验。首先... 目的:基于教育干预的整合取向和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检验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可塑性及整合性教育干预模式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测-后测的等组实验设计,对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为期半年的整合性教育干预实验。首先对208名流动儿童(实验组108名,对照组100名)实施前测,包括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积极/消极情感量表;然后,对实验组实施13周的整合性教育干预训练,包括心理健康专题活动课、团体心理辅导、个别咨询辅导、家庭间接辅导和教师专门辅导;最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实施后测。结果:(1)经过整合性教育干预训练,实验组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显著提高;(2)整合性教育干预对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流动儿童(即心理疾患组)的干预效果更为明显;(3)整合性教育干预对流动儿童的主观幸福感的促进作用不明显。结论: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具有可塑性,对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整合性教育干预是可行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 心理健康 整合性模式 双因素模型 教育干预
下载PDF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运动员心理卫生研究综述与展望 被引量:3
8
作者 杨舒 张忠秋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9-74,共6页
通过对心理卫生及心理健康标准进行梳理和总结,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分析提出运动员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的概念;并对目前运动员心理卫生研究现状进行梳理,结合心理健康的双因素模型,分析传统消极取向的心理卫生研究的局限,以及积极心理... 通过对心理卫生及心理健康标准进行梳理和总结,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分析提出运动员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的概念;并对目前运动员心理卫生研究现状进行梳理,结合心理健康的双因素模型,分析传统消极取向的心理卫生研究的局限,以及积极心理学对运动员心理卫生研究的启示;并提出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运动员心理健康标准、心理健康的本质、环境交互影响等方面研究有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员心理卫生 运动员心理健康 积极心理学 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
下载PDF
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指标的再探讨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7
9
作者 海曼 熊俊梅 +2 位作者 龚少英 秦屹 高苗苗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04-1410,共7页
采用整群抽样以1293名中学生为被试,对其中531名进行追踪,探讨以生活满意度和抑郁构建的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DFM)的可行性、稳定性及影响因素。结果:(1)该DFM在中国中学生中适用;(2)完全心理健康组的学业和社会功能最好,疾患组最差;(3)... 采用整群抽样以1293名中学生为被试,对其中531名进行追踪,探讨以生活满意度和抑郁构建的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DFM)的可行性、稳定性及影响因素。结果:(1)该DFM在中国中学生中适用;(2)完全心理健康组的学业和社会功能最好,疾患组最差;(3)完全心理健康组稳定性最高,有症状但满足组最低;(4)管理消极情绪效能感和学业情绪显著预测心理健康。结论:简化指标DFM是双因素模型新的研究视角;管理消极情绪效能感和学业情绪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 心理健康稳定性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 学业情绪
下载PDF
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在大学生及其心理素质中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33
10
作者 王鑫强 谢倩 +1 位作者 张大均 刘明矾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96-1301,共6页
采用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一般健康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快乐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检验西方学者提出的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DFM)在中国大学生及其心理素质中的有效性。结果发现:⑴心理健康两维结构的拟合指数优于单维结构;⑵DFM成功地... 采用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一般健康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快乐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检验西方学者提出的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DFM)在中国大学生及其心理素质中的有效性。结果发现:⑴心理健康两维结构的拟合指数优于单维结构;⑵DFM成功地将中国大学生划分为了完全心理健康、部分心理健康、部分病态、完全病态四种类型,并在年级的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⑶心理素质水平在四种心理健康状态上存在显著差异;⑷心理素质对积极心理健康的发展性功能比对消极心理健康的治疗性功能更为突出。研究表明,DFM与中国学者提出的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关系模型理论存在相互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 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关系模型 抑郁 焦虑 生活满意度快乐感
下载PDF
简明抑郁-幸福感量表中文版测评成年人的效度和信度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鑫强 廖静怡 +2 位作者 王静 张大均 刘明矾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0-66,共7页
目的:检验简明抑郁-幸福感量表中文版(SDHS-C)在我国成年人中的效度和信度。方法:样本1共3060人,进行条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EFA);样本2共1432人,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CFA)和效标效度分析。用生命意义感问卷的拥有意义分量表(MLQ-p)... 目的:检验简明抑郁-幸福感量表中文版(SDHS-C)在我国成年人中的效度和信度。方法:样本1共3060人,进行条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EFA);样本2共1432人,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CFA)和效标效度分析。用生命意义感问卷的拥有意义分量表(MLQ-p)、简明焦虑量表(SSAI)、阿森斯失眠量表(AIS)作为检验效标效度的工具。结果:EFA得到抑郁感和幸福感2个因子,累计方差解释率70.8%;CFA结果表明两因子模型的拟合指数(χ2/df=7.18,CFI=0.98,TLI=0.96,RMSEA=0.07)优于单因子模型(χ2/df=40.54,CFI=0.85,TLI=0.75,RMSEA=0.17);SDHS-C总分与MLQ-p得分负相关(r=-0.42),与SSAI、AIS得分正相关(r=0.69、0.44),均P<0.001。总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82。SDHS-C总分的性别和年龄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简明抑郁-幸福感量表中文版在我国成年人群体中具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明抑郁-幸福感量表 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 效度 信度 性别差异 年龄差异
下载PDF
双因素理论在神经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卢桂兰 姜素兰 《科技广场》 2013年第12期249-251,共3页
本文探讨了双因素理论在神经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护理工作不仅要妥善处理保健因素,保持护理人员工作时的良好状态,还应充分调动激励因素,最大限度地激发护理人员的潜能。
关键词 双因素理论 护理管理 保健因素 激励因素
下载PDF
离退休干部心理健康量表的初步编制
13
作者 杨华 徐曙 +3 位作者 王涛 蔡荣琴 陈伶 李玉晶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8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编制适用于离退休干部的心理健康量表。方法基于心理健康双因素平衡模型,确立了包含认知活动、情绪活动、意志活动、人格、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6个方面,共224个项目的初始量表,对183名离退休干部进行施测,并通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因... 目的编制适用于离退休干部的心理健康量表。方法基于心理健康双因素平衡模型,确立了包含认知活动、情绪活动、意志活动、人格、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6个方面,共224个项目的初始量表,对183名离退休干部进行施测,并通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形成最终量表。结果最终量表包含认知活动、情绪活动、人格、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5个因子,共90个项目;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782~0.930之间;总量表与各分量表的相关系数在0.797~0.932之间。结论量表编制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可用于离退休干部心理健康状况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退休干部 心理健康双因素平衡模型 量表编制
下载PDF
陆军军人家庭复原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基于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的视角 被引量:5
14
作者 孙淑娟 王灵芝 +6 位作者 赵梦雪 冯正直 李萍妹 廖兴亚 张小玲 李媛媛 熊珂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1946-1953,共8页
目的基于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的视角,探讨陆军军人家庭复原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以陆军8094名军人为被试,采用家庭复原力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the 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SWLS)、抑郁-焦虑-压力自评量表之简体中文版(the sho... 目的基于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的视角,探讨陆军军人家庭复原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以陆军8094名军人为被试,采用家庭复原力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the 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SWLS)、抑郁-焦虑-压力自评量表之简体中文版(the short-form version of the Depression Anxiety Stress Scales,DASS-21),考察陆军军人家庭复原力与心理健康积极指标生活满意度,心理健康消极指标抑郁、焦虑和压力的关系。结果家庭复原力的10个一阶因子、2个二阶因子及家庭复原力总分均分别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的正相关(r=0.242~0.469,P<0.01),与DASS-21呈显著的负相关(r=-0.333~-0.126,P<0.01);高中低不同水平家庭复原力的生活满意度得分均呈线性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62.153~924.656,P<0.01);高中低不同水平家庭复原力的DASS-21得分均呈线性上升趋势,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5.783~335.658,P<0.01);家庭复原力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系数均大于与DASS-21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回归分析显示,自变量家庭信念、家庭力量均对因变量生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共能预测积极心理健康的22%的变异量,自变量家庭力量对因变量DASS-21有显著影响,而自变量家庭信念对因变量DASS-21的影响不显著,共能预测消极心理健康的11%的变异量。结论陆军军人家庭复原力和军人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家庭复原力是促进军人心理健康提升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人 家庭复原力 心理健康 双因素模型
下载PDF
基于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的护理专业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比较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杨槐 龚少英 +1 位作者 海曼 张灏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2-66,共5页
目的:基于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对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态进行分类,比较不同心理健康类型情绪调节策略的特点;方法:随机选取护理专业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有效被试687名,采用Diener编制的生活满意度量表,抑郁流调中心量表(CES-D),Gr... 目的:基于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对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态进行分类,比较不同心理健康类型情绪调节策略的特点;方法:随机选取护理专业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有效被试687名,采用Diener编制的生活满意度量表,抑郁流调中心量表(CES-D),Gross等人编制的情绪调节量表进行测试;结果双因素模型较拟合良好(x^2/df=7.64,CFI=0.99,NNFI=O.96,NFI=0.98,RMSEA=O.095,),疾患者145人(21.1%)、易感者173(25.2%)、有症状但自我满足者94(13.7%)、健康者275(40.0%),年级与家庭来源在心理健康类型分布上差异不显著,不同类型心理健康者在认知重评F(3,683)=23.68,P<0.001,η^2=0.094与表达抑制F(3,683)=11.69,P<0.001,η^2=0.037上差异显著。结论: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可以用于护理专业心理健康筛查,不同心理健康类型学生情绪调节策略差异不同,越倾向于健康者越倾向于使用认知重评,越倾向于疾患者越倾向于使用表达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 护理专业大学生 情绪调节策略 心理健康类型
下载PDF
基于双因素模型的老年人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健康:老化态度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艳桃 高晓彤 +1 位作者 陈兆琳 黄时华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8-95,共8页
在积极心理学的影响下,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包含主观幸福感和精神病理学指标。研究旨在验证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在老年人中的适用性,考察老化态度在生命意义感和心理健康间的多重中介作用。采用爱丁堡幸福量表、一般健康问卷、老化态度问... 在积极心理学的影响下,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包含主观幸福感和精神病理学指标。研究旨在验证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在老年人中的适用性,考察老化态度在生命意义感和心理健康间的多重中介作用。采用爱丁堡幸福量表、一般健康问卷、老化态度问卷和人生意义问卷调查了283名广州市社区老年人。结果发现:(1)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较单因素模型的拟合度更优。(2)生命意义感通过老化态度的三条路径(对身体变化、心理获得和心理社会丧失的积极态度)促进心理健康,但具体机制不同。增强意义体验、意义追寻通过老化态度的完全中介作用,提高主观幸福感。增强意义体验通过老化态度的完全中介作用,减弱意义追寻通过老化态度的部分中介作用,减少精神病理学症状。研究结果扩大了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的适用年龄范围,为提升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提供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 生命意义感 老化态度 中介效应
下载PDF
积极心理学视阈下心盛理论及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弋新 刘晓云 +4 位作者 黄婵 吴霜 叶艳 林晨浩 谢钰洁 《循证护理》 2022年第22期3038-3041,共4页
综述积极心理学视阈下心盛理论及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的研究进展,总结国外心盛理论及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的研究现状,为国内心盛理论及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价值。
关键词 心盛理论 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 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 综述 护理
下载PDF
贫困生社会支持和个人成长主动性特征分析——基于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美华 余彩云 郑梅钦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205-210,共6页
为探讨基于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DFM)的四类心理健康状态贫困生社会支持和个人成长主动性的差异和特点,对精准扶贫班8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①四类心理健康状态贫困生比例分别为康健者占40.24%,易感者占35.37%,有症状但自我满... 为探讨基于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DFM)的四类心理健康状态贫困生社会支持和个人成长主动性的差异和特点,对精准扶贫班8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①四类心理健康状态贫困生比例分别为康健者占40.24%,易感者占35.37%,有症状但自我满足者占6.10%,疾患者占18.29%;②四类心理健康状态贫困生在社会支持、主观社会支持和社会支持利用度上差异显著,而在客观社会支持维度上差异不显著;③四类心理健康状态贫困生在个人成长主动性及其5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应在DFM四分法下采取靶向分类预防和干预措施,提高另三类贫困生向康健者的转化率,提升贫困生群体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助力心理精准脱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支持 个人成长主动性 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DFM) 心理精准脱贫
下载PDF
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向上社会比较和友谊质量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凤娟 欧欣怡 +1 位作者 吕军伟 胡晓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401-1406,共6页
目的:基于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探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向上社会比较和友谊质量在二者关系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问卷、向上社会比较量表、友谊质量量表、心理健康问卷对619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 目的:基于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探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向上社会比较和友谊质量在二者关系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问卷、向上社会比较量表、友谊质量量表、心理健康问卷对619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向上社会比较(r=0.13,P<0.01)、消极心理指标呈正相关(r=0.13,P<0.01),与友谊质量(r=-0.08,P<0.05)、积极心理指标(r=-0.12,P<0.01)呈显著负相关;②友谊质量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心理健康消极指标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③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通过向上社会比较和友谊质量的链式中介作用对心理健康积极指标产生影响。结论: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消极与积极指标的模式不同,其均可通过友谊质量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消极与积极指标,但通过向上社会比较、友谊质量的链式中介作用仅能对心理健康积极指标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 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 向上社会比较 友谊质量 青少年
下载PDF
“双轨合一”模式下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影响因素分析
20
作者 王波 赖玮婧 +5 位作者 刘昕懿 靳梦岩 刘梦媛 颜倩倩 谭洲科 付平 《华西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1114-1120,共7页
目的探讨“双轨合一”模式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专硕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影响因素。方法2024年5月28日-6月4日选取于我国不同地区123家医院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医学专硕生为研究对象,针对心理健康和压力等... 目的探讨“双轨合一”模式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专硕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影响因素。方法2024年5月28日-6月4日选取于我国不同地区123家医院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医学专硕生为研究对象,针对心理健康和压力等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纳入1195名临床医学专硕生。症状自评量表分析显示,582名(48.7%)专硕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有/无心理问题的两组专硕生在每周运动次数、睡眠质量、熬夜情况、人际交往、平均每月夜班次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有心理问题者的人际关系压力、经济压力、婚恋压力、课业压力、科研压力、临床工作压力、升学压力和就业压力主观评分及本科毕业于985/211大学的比例高于无心理问题者(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睡眠质量较差[比值比(odds ratio,OR)=1.626,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85,2.438),P=0.019]、本科为985/211大学[OR=1.448,95%CI(1.097,1.910),P=0.009]、人际关系压力[OR=1.194,95%CI(1.121,1.272),P<0.001]、婚恋压力[OR=1.067,95%CI(1.014,1.122),P=0.012]和升学压力[OR=1.110,95%CI(1.055,1.167),P<0.001]是专硕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男性[OR=0.621,95%CI(0.472,0.817),P=0.001]为保护性因素。结论“双轨合一”模式下,临床医学专硕生具有较高的心理问题风险,尤其是女性和本科为985/211大学者。改善睡眠质量、加强人际互动、减轻压力负荷对提高临床医学专硕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双轨合一 心理健康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