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Thermal and Photochemical Accelerated Oxidations on Quality of “Green Type” and “Black Type” French Olive Oils
1
作者 Jérôme Plard Yveline Le Dréau +1 位作者 Catherine Rébufa Nathalie Dupuy 《American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2016年第12期890-907,共19页
Oxidative stability of two commercial olive oils of different specificity (green type and black type) has been studied during thermal and photochemical accelerated processes through the evolution of quality indices. I... Oxidative stability of two commercial olive oils of different specificity (green type and black type) has been studied during thermal and photochemical accelerated processes through the evolution of quality indices. It might help to assure a good utilisation of olive oil. In most of works described in literature, they are measured individually. In this study, a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has been performed to emphasize their variation and describe in concise way the quality and the safety of extra-virgin olive oil after two oxidative stresses. No difference had been detected between both type oils when they are heated. Peroxides, aldehydes and conjugated dienes and trienes were formed but rapidly degraded into final oxidation compounds, mainly acid compounds. During the photochemical process, similar changes occurred slower and the green type oil had shown better stability because of its higher phenolic content. The fatty acids had been more impacted (higher disappearance of 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 (MUFA) and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PUFA)) when the oils were heated than when irradiated. Saturated fatty acids (SFA), MUFA and PUFA were the most relevant indicators to characterize non-oxidized oils and PV characterized the early stage of oil oxid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live Oil PHOTO-oxidation thermal oxidation Quality control parameters Fatty Acids Phenolic Compounds
下载PDF
基于双光谱测温技术的电缆热感知系统设计与实现
2
作者 李博 王伟 +2 位作者 徐礼强 郝博 金鑫 《现代传输》 2024年第5期29-32,共4页
本研究旨在设计并实现一套基于双光谱测温技术的电缆热感知系统。系统通过集成双光谱测温仪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进行精确的温度监控,并借助触摸屏或工控机实现高效的监控和报警界面。首先介绍了电缆热感知的重要性和双光谱测温技术... 本研究旨在设计并实现一套基于双光谱测温技术的电缆热感知系统。系统通过集成双光谱测温仪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进行精确的温度监控,并借助触摸屏或工控机实现高效的监控和报警界面。首先介绍了电缆热感知的重要性和双光谱测温技术的基本原理,随后详细阐述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包括双光谱测温仪与PLC的通讯机制及监控界面的设计。在系统实现部分,展示了电缆热感知设备的搭建流程,重点关注了温度检测和报警保护机制。最后,通过理论分析,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本研究对于提高电缆安全监控水平和预防电缆故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光谱测温技术 电缆热感知系统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 温度监控
下载PDF
TPAK SiC车用电机控制器功率单元的并联均流设计与实现
3
作者 张泽 谭会生 +2 位作者 戴小平 张驾祥 严舒琪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55-763,共9页
SiC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作为车用电机控制器功率单元的核心器件,其并联不均流问题是影响电机控制器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对于热增强塑料封装(TPAK)SiC MOSFET功率模块实际应用中的不均流问题,首先通过理论推导... SiC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作为车用电机控制器功率单元的核心器件,其并联不均流问题是影响电机控制器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对于热增强塑料封装(TPAK)SiC MOSFET功率模块实际应用中的不均流问题,首先通过理论推导和仿真,对影响SiC并联均流的器件参数、功率回路参数、驱动回路参数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总结。然后结合仿真结果对电机控制器进行均流优化设计,其中包括对TPAK SiC MOSFET进行测试、筛选和分析,减小器件参数分散性的影响;基于器件开关特性,对功率模块的驱动回路采用单驱动器多推挽结构,减小驱动回路对并联均流的影响;设计了一种叠层母排结构,在ANSYS Q3D中提取到功率回路寄生电感为9.649 nH,采用ANSYS Q3D和Simplorer进行联合双脉冲仿真,电流不均衡度小于3%。最后,进行了电机控制器样机的试制及测试,实际测试结果表明电流不均衡度小于5%,验证了在车用电机控制器应用中TPAK SiC MOSFET模块均流设计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增强塑料封装(TPAK) SiC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 电机控制器 寄生参数 并联均流
下载PDF
可控气氛喷涂钛涂层及涂层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德元 宋丹 +2 位作者 张广伟 张忠礼 赵慧美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2010年第1期36-39,83,共5页
为了研究在低度真空环境中所获得的钛涂层的组织和性能,以氩气为载气,在压力为0.4MPa、载气温度为室温、不同的喷涂条件下,用热喷涂方法在Q235钢基体上制备了钛金属涂层.经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发现在真空中用氩气为载气喷涂的钛涂... 为了研究在低度真空环境中所获得的钛涂层的组织和性能,以氩气为载气,在压力为0.4MPa、载气温度为室温、不同的喷涂条件下,用热喷涂方法在Q235钢基体上制备了钛金属涂层.经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发现在真空中用氩气为载气喷涂的钛涂层组织致密,缺陷与孔隙相对较少.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分析表明,在空气中喷涂的钛涂层有较多的氧化物和氮化物;在真空中喷涂的钛涂层基本上没有氧化物和氮化物,其衍射图谱与纯钛十分接近;在空气中用氩气为载气喷涂的钛涂层含有一些氧化物,涂层中的缺陷和孔隙数量介于前两种状态之间.采用动电位极化法研究了在不同条件下热喷涂钛涂层的电化学腐蚀行为,并与纯钛试样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真空条件下喷涂的钛涂层腐蚀电位高于在空气中喷涂的钛涂层和在空气中用氩气为载气喷涂的钛涂层,但略低于纯钛的腐蚀电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喷涂 涂层 组织 可控气氛 氧化物 氮化物 喷涂工艺
下载PDF
高寒地区某金矿生物氧化预处理过程温度控制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南新元 陈飞 孔军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8-42,共5页
传统的生物氧化预处理过程温度控制算法参数整定过程复杂,且受干扰后会使控制漂离最佳状态。针对这一问题,以某金矿生物氧化预处理工艺为研究背景,分析了氧化槽内生物氧化反应热、冷/水阀循环热、氧化槽与外界发生热传递的流失热之间的... 传统的生物氧化预处理过程温度控制算法参数整定过程复杂,且受干扰后会使控制漂离最佳状态。针对这一问题,以某金矿生物氧化预处理工艺为研究背景,分析了氧化槽内生物氧化反应热、冷/水阀循环热、氧化槽与外界发生热传递的流失热之间的平衡关系,构建了以冷/热水调节阀开度为控制目标,以环境温度、矿浆温度、冷/热水水温为状态参数的温度控制模型。经过验证,该模型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温度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实现了氧化槽温度的稳定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技术 生物氧化预处理 温度控制 反应机理 热量平衡 热传导
下载PDF
以形成特征性羊肉香味为目标的热反应工艺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谢建春 孙宝国 +1 位作者 郑福平 钟秋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共5页
通过正交试验、单因素逐步优化试验对影响热反应产物风味的主要因素氧化羊脂、甘氨酸、VB1、木糖、丙氨酸、热反应温度等进行调控,确定了添加羊脂控制氧化产物以形成羊肉特征香味的较佳热反应工艺:葡萄糖0.96g、木糖0.30g、甘氨酸0.40g... 通过正交试验、单因素逐步优化试验对影响热反应产物风味的主要因素氧化羊脂、甘氨酸、VB1、木糖、丙氨酸、热反应温度等进行调控,确定了添加羊脂控制氧化产物以形成羊肉特征香味的较佳热反应工艺:葡萄糖0.96g、木糖0.30g、甘氨酸0.40g、丙氨酸0.30g、L-半胱氨酸2.86g、植物蛋白水解酶(HVP)液2.40g、磷酸盐缓冲液3.80g、VB10.90g、氧化羊脂0.23g(过氧化值187.3mmol/kg脂肪、茴香胺值238.1、酸值2.8mgKOH/kg脂肪);pH6.0,温度110℃,加热时间4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脂控制氧化产物 热反应工艺 特征肉香味
下载PDF
浙江省环氧乙烷消毒应用现状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胡国庆 林军明 张峰 《现代预防医学》 CAS 2000年第3期333-334,共2页
目的 :掌握全省环氧乙烷消毒的应用现状 ,为实施规范化管理、确保消毒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浙江省应用环氧乙烷消毒、灭菌的 2 6家单位进行调查。结果 :从 43台环氧乙烷消毒设备的使用情况发现 :83.7% (36 / 43)使用设备为成套设... 目的 :掌握全省环氧乙烷消毒的应用现状 ,为实施规范化管理、确保消毒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浙江省应用环氧乙烷消毒、灭菌的 2 6家单位进行调查。结果 :从 43台环氧乙烷消毒设备的使用情况发现 :83.7% (36 / 43)使用设备为成套设备 ,5 8.1% (2 5 / 43)设备的使用年限超过 3年 ;95 .4% (4 1/ 43)设备使用纯环氧乙烷气体 ;对柜内残余环氧乙烷的处理方法较原始 ,仅 12台设备具抽真空、换气设施 ,72 .1%采用自然挥发 ;对消毒后物品中残留的环氧乙烷采用自然挥发降解。 43套灭菌 (消毒 )工艺参数的调查结果显示 :2 6家单位对相应处理物品有固定的工艺参数 ,但参数的选择和控制缺乏科学性 ,34.6 %未控制相对湿度 ;对消毒操作员的调查结果发现 :44人均未经过消毒管理部门的专业培训 ,5 0 %仅初中毕业文化水平 ;工作现场防护措施差 ,47.7% (2 1/ 44 )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调查还表明有 2 6个单位对消毒灭菌质量的监测手段落后 ,仅对消毒物品进行是否经过环氧乙烷处理的监测 ,没有 1家能开展灭菌效果监测。结论 :需加强对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 ,落实各项质控监测措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 环氧乙烷 消毒 灭菌 工艺参数 质量控制 监测
下载PDF
人工免疫控制在热工过程的应用与研究
8
作者 赵静 梁瑞娜 《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 2020年第2期85-87,92,共4页
热工过程有着明显不同于其他工业过程的特征,由于其内部过程的复杂性,热工过程往往表现出非线性、时延性、不确定性、变量间的关联性以及信息的不完整性,对其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十分困难。因此,常规控制难以获得理想的控制效果。现以热... 热工过程有着明显不同于其他工业过程的特征,由于其内部过程的复杂性,热工过程往往表现出非线性、时延性、不确定性、变量间的关联性以及信息的不完整性,对其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十分困难。因此,常规控制难以获得理想的控制效果。现以热工过程中窑炉温度为研究对象,采用智能控制技术,对温度提出一种人工免疫遗传算法,并设计人工免疫遗传算法优化的PID参数,对其控制器进行参数整定实现对窑炉的温度控制,通过METLAB仿真,结果表明人工免疫遗传算法在热工过程控制具有通用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工过程 智能控制技术 人工免疫遗传算法 PID参数
下载PDF
工艺参数对钛合金微弧氧化涂层热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鞠鹏飞 刘冠杰 +4 位作者 吴超 夏琦兴 苏培博 姜兆华 姚忠平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0-33,7-8,共4页
为了提高航空航天用钛合金的热防护性能,利用微弧氧化技术在TC4钛合金表面制备热控涂层,研究了工艺参数对涂层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了涂层的结构与组成;分别采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 为了提高航空航天用钛合金的热防护性能,利用微弧氧化技术在TC4钛合金表面制备热控涂层,研究了工艺参数对涂层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了涂层的结构与组成;分别采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和便携式红外发射率仪评价了涂层的吸收率和发射率。结果表明:磷酸盐体系下制备的涂层表面宏观上呈黑色,微观上具备典型的多孔结构,主要由金红石相Ti O2和非晶态的P,Ti,Co等组成;增加电流密度和延长反应时间,均能提高涂层厚度和粗糙度,而添加剂浓度的改变对厚度和粗糙度影响不大;热控测试表明随着添加剂浓度增加、时间延长和电流密度增大,涂层的吸收率和发射率均呈升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微弧氧化 热控性能 工艺参数
下载PDF
直拉法单晶硅制备过程控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梦宇 李太 +4 位作者 杜汕霖 黄振玲 赵亮 吕国强 马文会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259-3271,3278,共14页
随着我国光伏行业的快速发展,直拉(CZ)法制备的单晶硅朝着大尺寸、高品质、低成本的方向发展,然而随着单晶硅尺寸越来越大,其内部氧杂质含量偏高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本文在介绍CZ法制备单晶硅过程中氧杂质传输机理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 随着我国光伏行业的快速发展,直拉(CZ)法制备的单晶硅朝着大尺寸、高品质、低成本的方向发展,然而随着单晶硅尺寸越来越大,其内部氧杂质含量偏高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本文在介绍CZ法制备单晶硅过程中氧杂质传输机理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单晶硅生产过程的控氧技术现状,分析了热场结构优化、工艺优化、掺杂元素、氩气流场优化以及新型CZ技术对单晶硅氧杂质含量的影响规律,并对控氧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拉法 单晶硅 控氧技术 热场结构 工艺参数 连续直拉法
下载PDF
煤矿瓦斯分类与综合利用的技术综述 被引量:2
11
作者 史平洋 华丰 《集成电路应用》 2022年第7期55-57,共3页
阐述煤矿瓦斯的分类及其排放现状,低浓度瓦斯的综合利用模式和发电工艺流程,综合利用项目案例,探讨各种技术方案的优缺点,展望瓦斯综合利用的前景。
关键词 控制技术 煤矿瓦斯 温室效应 瓦斯利用方法 可再生蓄热氧化 可再生催化氧化
下载PDF
炼化VOCs废气安全高效热氧化技术研究
12
作者 黄培君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0年第7期50-52,共3页
VOCs即挥发性有机废气,其广泛存在于炼化生产工艺流程当中,VOCs废气进入大气后会发生光合反应,进而产生臭氧及PM2.5,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化工行业积极进行生产技术革新,以满足不断提高的环保指标要求。本文介绍VOCs废气的来源、危害、... VOCs即挥发性有机废气,其广泛存在于炼化生产工艺流程当中,VOCs废气进入大气后会发生光合反应,进而产生臭氧及PM2.5,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化工行业积极进行生产技术革新,以满足不断提高的环保指标要求。本文介绍VOCs废气的来源、危害、属性以及两种化工企业常用的安全高效热氧化技术,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热氧化技术在VOCs废气中的应用,为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CS废气 安全高效热氧化技术 蓄热氧化技术 双参数控制热氧化技术
下载PDF
超薄HDI热变形研究
13
作者 向铖 付艺 +1 位作者 宋晓飞 陈显任 《印制电路信息》 2022年第S01期81-90,共10页
随着HDI产品技术的快速发展,客户对PCB产品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热变形将是未来Any-layer应用关键的一个技术点,并在客户SMD端逐步地重视和监测。文章通过从工程设计、制程管控、热应力释放、压合参数优化四个方面研究不同因子对超... 随着HDI产品技术的快速发展,客户对PCB产品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热变形将是未来Any-layer应用关键的一个技术点,并在客户SMD端逐步地重视和监测。文章通过从工程设计、制程管控、热应力释放、压合参数优化四个方面研究不同因子对超薄板热变形的影响度。其中工程设计包含叠层对称性、残铜率、板边铺铜设计、材料特性、排版设计、生产流程设计六个主要因子,作为主要研究方向。为超薄板设计与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薄HDI 热变形 工程设计 制程管控 压合参数 成品压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