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支柱”调控框架与影子银行风险溢出:抑制缓释还是累积加剧
1
作者 孙志红 王心怡 琚望静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95,共15页
如何搭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我国现阶段的重要任务。基于我国上市银行数据,本文采用CoVaR方法衡量影子银行导致的银行系统性风险,系统考察“双支柱”调控框架对影子银行风险溢出的影响... 如何搭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我国现阶段的重要任务。基于我国上市银行数据,本文采用CoVaR方法衡量影子银行导致的银行系统性风险,系统考察“双支柱”调控框架对影子银行风险溢出的影响。结果显示,针对借款人和银行信贷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与货币政策配合,对影子银行风险溢出起到显著的“抑制缓释”作用;影子银行规模是“累积加剧”和“抑制缓释”效应的渠道,流动性分层则是“累积加剧”效应的渠道。结合银行性质、房地产周期与经济周期的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情景下,“双支柱”调控框架对影子银行风险溢出的有效性存在较大差异。本文结论对于“防风险”目标下“双支柱”调控框架的完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支柱”调控框架 影子银行 银行系统性风险 宏观审慎政策工具 CoVaR方法
下载PDF
中国银行业轻型化转型、双支柱调控与系统性风险
2
作者 王龑 刘大志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0-155,共6页
文章利用中国银行业2011-2022年的季度数据,从轻资产、轻收入、轻资本和轻成本四个维度出发,选取指标构建了中国银行业轻型化指数。进而以上市银行为样本,检验了银行业轻型化转型与系统性风险的关系,结果表明:银行业轻型化转型加剧了系... 文章利用中国银行业2011-2022年的季度数据,从轻资产、轻收入、轻资本和轻成本四个维度出发,选取指标构建了中国银行业轻型化指数。进而以上市银行为样本,检验了银行业轻型化转型与系统性风险的关系,结果表明:银行业轻型化转型加剧了系统性风险。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轻型化转型加快了各银行的资本周转速度,这会使其在自身资本的承载能力之外过度开展业务,加大风险外溢的可能性,最终导致系统性风险攀升。在现有的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金融监管框架下,轻型化转型会促使银行通过加快资本周转进行“监管套利”,弱化金融严监管政策的风险抑制效果。因此,轻型化趋势下要更加重视双支柱调控的应用,进一步分析发现:随着银行业的轻型化转型,数量型货币政策的风险抑制效果会逐渐降低,价格型货币政策的风险抑制效果则会持续增强;宏观审慎政策可以抑制轻型化转型带来的系统性风险,但部分政策工具并未发挥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风险 金融监管 双支柱调控框架 货币政策 宏观审慎政策
下载PDF
“双支柱”框架的微观稳定效应--基于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视角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垒 石绪珂 丁黎黎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9-48,共10页
基于金融约束理论,借助2009-2018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本文分析了“双支柱”框架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宏观审慎政策能够削弱宽松货币政策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促进作用,维护企业层面的金融稳定;宏观审慎政策通... 基于金融约束理论,借助2009-2018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本文分析了“双支柱”框架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宏观审慎政策能够削弱宽松货币政策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促进作用,维护企业层面的金融稳定;宏观审慎政策通过银行信贷渠道和资产价格渠道抑制宽松货币政策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促进作用;不同类型宏观审慎政策抑制货币政策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影响的强度存在差异,信贷类政策最强,流动类其次,资本类最弱;此外,宏观审慎政策的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且主要作用于非货币金融资产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支柱”框架 货币政策 宏观审慎政策 企业金融资产配置
下载PDF
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稳金融”效应——兼论“双支柱”框架协调 被引量:2
4
作者 姜勇 杨源源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0-71,共12页
文章从结构性视角系统探究不同“双支柱”调控工具对金融周期的非线性影响,全面审视宏观金融“双支柱”调控的金融稳定效应。研究发现,不同结构“双支柱”调控工具的有效性存在明显异质性,宏观审慎调控中资本类工具的金融稳定效应更为占... 文章从结构性视角系统探究不同“双支柱”调控工具对金融周期的非线性影响,全面审视宏观金融“双支柱”调控的金融稳定效应。研究发现,不同结构“双支柱”调控工具的有效性存在明显异质性,宏观审慎调控中资本类工具的金融稳定效应更为占优,货币政策调控中价格型工具的金融稳定效应更为占优;“双支柱”调控政策的金融稳定效应在不同金融周期具有非对称性,金融上升周期具有同向、协同的效应,金融下行周期呈现相反、对立的效应。政府应构建以“资本类宏观审慎工具为主、流动性类宏观审慎工具为辅,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为主、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为辅”的“双支柱”调控框架;在金融上升周期“双支柱”调控政策可有效配合以形成政策合力,但应避免出现政策超调;在金融下行周期“双支柱”调控政策应妥善协调,避免宏观审慎政策力度过大而削弱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宏观审慎政策 “双支柱”调控 金融资产状况指数 金融稳定
下载PDF
“双支柱”宏观调控新框架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易宪容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7-45,156,共9页
十九大提出的双支柱调控框架不仅是未来国家金融政策的新框架及新战略,也是国家金融稳定的准则。现代意义上的货币政策实质是通过市场价格机制来界定信用扩张的可能性边界。在成熟的市场体系下,以利率规则为基础的货币政策才能够既维持... 十九大提出的双支柱调控框架不仅是未来国家金融政策的新框架及新战略,也是国家金融稳定的准则。现代意义上的货币政策实质是通过市场价格机制来界定信用扩张的可能性边界。在成熟的市场体系下,以利率规则为基础的货币政策才能够既维持金融稳定又促进实体经济增长。宏观审慎政策是在利率机制弱化的情况下,防范系统性风险发生的政策选择。它是用规则的方式来界定信用扩张的可能性边界,但是否能够适应未来金融市场发展还不确定,需要实践检验。对于双支柱宏观调控框架,尽管宏观审慎政策显得特别重要,内容也丰富,但同样是货币政策有效价格机制没有建立起来的产物。因此,确立双支柱宏观调控框架的重心,应该放在加快金融市场价格机制(利率及汇率)的市场化改革上。这样,以利率规则为基础的货币政策体系才能建立,双支柱宏观调控框架才具有科学性、稳健性及前瞻性,才能够真正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支柱调控框架 现代货币政策 宏观审慎政策 利率市场化改革
下载PDF
央行双支柱调控框架、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1
6
作者 梁环忠 郑开焰 +5 位作者 吴军梅 王荧 李杰辉 林兴 方杰 曾维翰 《商业经济》 2021年第10期150-156,共7页
传统宏观调控政策难以应对金融顺周期风险和跨行业、跨市场风险传染,双支柱调控框架的提出面临金融产品技术创新、人民币国际化、世界大势所趋的背景。新经济金融下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微观审慎监管政策面临一些问题。为了完善央行... 传统宏观调控政策难以应对金融顺周期风险和跨行业、跨市场风险传染,双支柱调控框架的提出面临金融产品技术创新、人民币国际化、世界大势所趋的背景。新经济金融下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微观审慎监管政策面临一些问题。为了完善央行双支柱调控框架,应该重视建立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中介指标体系,打造多层次金融市场化利率体系,有效疏通利率、资产价格渠道传导机制;加大结构性货币政策对民营中小微企业的定向运用,中小银行自身要强化经营管理,以实现“宽货币”向“宽信用”的有效政策传导;稳健的货币政策与从紧的宏观审慎监管政策组合,着重引入差别准备金、跨境资本流动、差别住房信贷政策动态调控管理措施,充分发挥金融与实体经济相互反馈机制;重视提高经济金融风险监测效率和效果,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调控政策的协调运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央行双支柱调控框架 货币政策 宏观金融监管
下载PDF
双支柱货币政策框架下的货币条件指数构建
7
作者 程强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151-154,共4页
考虑我国货币政策执行过程中侧重数量型工具的特殊性,文章结合完善货币政策双支柱框架的目标任务,运用误差修正模型来构建货币条件指数MCI。根据应对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的逆周期调控手段的不同,构建了5个MCI指数。格兰杰因果分析表明:... 考虑我国货币政策执行过程中侧重数量型工具的特殊性,文章结合完善货币政策双支柱框架的目标任务,运用误差修正模型来构建货币条件指数MCI。根据应对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的逆周期调控手段的不同,构建了5个MCI指数。格兰杰因果分析表明:在应对经济周期上,货币政策源于产出缺口,但对产出和通胀同时产生影响;而目前在应对金融周期上货币政策还略显被动,资产价格是货币政策的格兰杰原因,货币政策稳定金融市场的职能有待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条件指数 经济周期 金融周期 货币政策双支柱框架
下载PDF
金融周期下行阶段的货币政策“多目标”均衡——货币政策:2018年回顾与2019年展望
8
作者 何德旭 张捷 《中国经济报告》 2019年第2期104-109,共6页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目前,中国处于2009年以来开启的金融周期从顶部回落的阶段。在当前金融周期下行阶段,宏观审慎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至关重要。2019年货币政策应着力疏导"...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目前,中国处于2009年以来开启的金融周期从顶部回落的阶段。在当前金融周期下行阶段,宏观审慎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至关重要。2019年货币政策应着力疏导"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警惕金融周期回落阶段出现房地产、信贷螺旋式下降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双支柱 金融周期 金融稳定
下载PDF
“双支柱”调控稳定金融市场的宏微观政策效应 被引量:6
9
作者 王相悦 曹鹏 王琳 《统计学报》 2021年第1期36-47,共12页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建模分析,动态检验了我国的"双支柱"调控稳金融政策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宽松的宏观政策下,上市公司往往过度承担风险,而"双支柱"调控政策能够有效抑制其过度承担风险的动机,促使其优化...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建模分析,动态检验了我国的"双支柱"调控稳金融政策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宽松的宏观政策下,上市公司往往过度承担风险,而"双支柱"调控政策能够有效抑制其过度承担风险的动机,促使其优化债务结构,进而维护微观主体层面的金融稳定;对于不同性质的上市公司,"双支柱"调控的政策效果具有一定的异质性;紧缩的"双支柱"政策可以有效抑制资产价格波动,维护宏观层面的金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支柱 货币政策 宏观审慎政策 金融稳定 金融监管
下载PDF
DIVISIA货币总量指数的构建及实证检验 被引量:2
10
作者 宋保庆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6-29,共4页
文章基于消费理论,从统计指标构建的角度,采用Divisia指数方法,通过存贷款综合抽样利率计量各层次货币资产流动性衡量机会成本,重构我国月度的货币供应量指数。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新的货币供应量指数对应的货币需求函数稳定、预测性良好... 文章基于消费理论,从统计指标构建的角度,采用Divisia指数方法,通过存贷款综合抽样利率计量各层次货币资产流动性衡量机会成本,重构我国月度的货币供应量指数。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新的货币供应量指数对应的货币需求函数稳定、预测性良好,可以作为双支柱调控框架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支柱调控框架 DIVISIA货币总量指数
下载PDF
金融稳定目标对双支柱框架协调关系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苏嘉胜 苏亮瑜 王仁曾 《金融经济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19,共17页
经过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多年探索,"货币政策+宏观审慎管理"这一双支柱调控框架已成为中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和金融稳定政策的综合体系。结合中国金融监管实践,在一个包含四部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中构建两类不同的... 经过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多年探索,"货币政策+宏观审慎管理"这一双支柱调控框架已成为中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和金融稳定政策的综合体系。结合中国金融监管实践,在一个包含四部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中构建两类不同的"双支柱"调控政策组合,并通过两部门连续博弈分析以及异质性家庭福利模拟测算两类视角,重点就货币政策是否引入金融稳定目标对于两部门协调最优化方式的影响做出分类讨论,研究发现,无论从政策制定者还是家庭主体的角度考虑,传统泰勒规则引导的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以协调施政方式为最优,而当货币当局额外盯住金融稳定目标时,两种政策以分立施政的协作方式为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稳定 货币政策 双支柱调控框架 DSGE
下载PDF
宏观审慎监管、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承担——基于中国上市银行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金娣 《浙江金融》 2020年第10期70-80,共11页
本文基于2009~2019年中国16家上市银行的季度数据,分析了宏观审慎监管、货币政策与银行自身异质性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宏观审慎政策+货币政策的"双支柱"调控是否可以为我国银行业带来稳定。研究发现... 本文基于2009~2019年中国16家上市银行的季度数据,分析了宏观审慎监管、货币政策与银行自身异质性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宏观审慎政策+货币政策的"双支柱"调控是否可以为我国银行业带来稳定。研究发现:加强宏观审慎监管与紧缩性货币立场均会降低银行的风险承担;银行异质性会对宏观审慎政策效果产生不同影响;适度地审慎监管会削弱货币立场对风险承担的冲击,二者的配合有利于物价稳定与金融稳定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审慎监管 货币政策 银行风险承担 双支柱调控框架
下载PDF
金融周期波动与“货币政策+宏观审慎”双支柱调控框架构建
13
作者 阮晓婧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89-95,共7页
金融周期大背景下防范金融风险的措施可以从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工具两方面出发。通过分析我国金融周期波动的现状和类别,对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的构建进行分析,描述双支柱对我国金融周期波动产生的影响,进而对构建“... 金融周期大背景下防范金融风险的措施可以从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工具两方面出发。通过分析我国金融周期波动的现状和类别,对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的构建进行分析,描述双支柱对我国金融周期波动产生的影响,进而对构建“货币政策+宏观审慎”双支柱调控框架提出以下政策建议:明确央行职能定位,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通过控制银行杠杆率和房地产信贷杠杆率来加强宏观审慎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周期 货币政策宏观审慎 双支柱
下载PDF
金融周期及其相关理论
14
作者 田晓林 《中国经济报告》 2019年第3期90-95,共6页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有关国家政府和央行系统联手对金融体系注入流动性,缓解了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加剧,给经济复苏提供了宝贵的条件。然而前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并未得到根本消除,金融救助的副作用也在显现,期间形成的巨额债务负担正...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有关国家政府和央行系统联手对金融体系注入流动性,缓解了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加剧,给经济复苏提供了宝贵的条件。然而前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并未得到根本消除,金融救助的副作用也在显现,期间形成的巨额债务负担正在侵蚀全球经济的活力和动力,全球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存在。大量文献讨论过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本文结合中国经济2013年以来形成的债务型经济特征,剖析了金融周期基本规律及其相关影响,深入分析了货币政策、金融信用、市场预期等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微观机制,旨在提升对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现实性的认识,提高全球经济金融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周期 债务 经济周期
下载PDF
“双支柱”政策、跨境资金流动与银行风险承担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成 刘子扣 范雯欣 《金融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31,共11页
本文构建了包含宏观审慎政策和跨境资金流动的D-L-M模型,基于中国28家商业银行2009-2020年面板数据,研究“双支柱”政策、跨境资金流动和银行风险承担的互动效应。研究表明:跨境资金流动对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有... 本文构建了包含宏观审慎政策和跨境资金流动的D-L-M模型,基于中国28家商业银行2009-2020年面板数据,研究“双支柱”政策、跨境资金流动和银行风险承担的互动效应。研究表明:跨境资金流动对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有负向调节作用;存在“双支柱”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协调效应,宏观审慎政策能够削弱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跨境资金规模增长和银行风险承担水平提高会强化该协调效应;跨境资金流动周期对“双支柱”政策的协调效应存在非对称影响,在跨境资金流动上行期,“双支柱”政策协调效应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支柱”政策 货币政策 宏观审慎政策 银行风险承担 跨境资金流动
原文传递
长期TFP增速变化对双支柱调控框架的影响研究——兼论双稳定目标的实现策略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伟泽 陈小亮 +1 位作者 王兆瑞 陈彦斌 《中国工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37,共19页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内外学术界和政策界普遍认为,宏观政策不应只关注经济稳定目标,还要关注金融稳定目标,而且只靠货币政策难以实现双稳定目标,使用双支柱调控框架才能更好地实现双稳定目标。近年来,中国在全球范围内较早地构建...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内外学术界和政策界普遍认为,宏观政策不应只关注经济稳定目标,还要关注金融稳定目标,而且只靠货币政策难以实现双稳定目标,使用双支柱调控框架才能更好地实现双稳定目标。近年来,中国在全球范围内较早地构建了双支柱框架,为全世界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然没能很好地实现双稳定目标。本文认为,这很可能与中国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尤其是TFP长期增速下滑有关。本文通过构建含有双支柱和双稳定目标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深入剖析了长期TFP增速变化对双支柱框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经济处于“高TFP增速均衡”状态时,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之间存在“协同效应”,双支柱框架有助于实现双稳定目标,这是已有文献普遍关注的情形。而当经济处于“低TFP增速均衡”状态时,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之间将产生“对抗效应”,从而削弱双支柱框架对双稳定目标的实现效果,这与当前中国所面临的情形较为相似。基于本文的结论,中国需要将双支柱框架与提升长期TFP增速的政策配合使用,才能更好地实现双稳定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宏观审慎政策 双支柱调控框架 双稳定目标 长期TFP增速变化
原文传递
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央行言辞沟通与企业投资效率——兼论“双支柱”调控的有效性 被引量:9
17
作者 颜忠宝 张跃化 +1 位作者 赵峰 白宗航 《金融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7-90,125,126,共26页
本文利用2008~2021年银行间7天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日度数据测算出我国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程度,并考察其对于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会显著降低企业的投资效率,这一结果在替换相关变量、考虑模型内生性、宏观经... 本文利用2008~2021年银行间7天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日度数据测算出我国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程度,并考察其对于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会显著降低企业的投资效率,这一结果在替换相关变量、考虑模型内生性、宏观经济波动以及其他政策冲击等因素影响后依然稳健。机制分析发现,期限错配加剧、信贷可得性下降以及贷款成本上升是上述影响的作用渠道。基于手工整理与文本分析的方法,本文构建了央行沟通频率与预期管理强度两个指标,发现两者均能有效缓解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于企业投资效率的负向冲击。同时,“双支柱”调控框架下,无论是数量型货币政策还是价格型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搭配使用时均能提升企业投资效率。进一步分析发现,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于投资不足、市场地位较低、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以及民营企业的影响更大。本文的研究对于我国货币当局“精准施策”、夯实“六稳”工作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同时也为我国实施“双支柱”调控的有效性与科学性提供了一定的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不确定性 投资效率 央行沟通 预期管理 “双支柱”调控
原文传递
中国实体经济与金融的互溢效应及其政策应对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冰冰 赵树宽 《会计与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5-140,共16页
双支柱政策在应对实体经济和金融之间的复杂关系及多调控目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文章使用Diebold-Yilmaz溢出指数方法,分析我国实体经济和金融之间的动态溢出效应。在此基础上,构建TVP-SV-FAVAR模型,将实体经济和金融的关系划分为紧耦... 双支柱政策在应对实体经济和金融之间的复杂关系及多调控目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文章使用Diebold-Yilmaz溢出指数方法,分析我国实体经济和金融之间的动态溢出效应。在此基础上,构建TVP-SV-FAVAR模型,将实体经济和金融的关系划分为紧耦合溢出区制和松耦合溢出区制,实证研究双支柱政策对实体经济和金融的调控效果。研究发现,我国实体经济和金融之间表现出显著的双向溢出效应,在松耦合溢出区制下,双支柱政策对实体经济和金融的调控效果更强,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和金融的调控效果均强于宏观审慎政策,我国双支柱政策对实体经济和金融的逆周期调控效果良好。文章归纳了稳增长、防过热、防风险、防收缩相互组合的不同政策目标下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最优政策组合形式。现阶段,我国政策目标总体属于“稳增长+防风险”的范畴,应当采取力度适中的宽松货币政策和力度适中的从紧宏观审慎政策组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实体经济支撑和稳定的金融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经济 金融周期 双支柱调控 货币政策 宏观审慎政策
原文传递
金融稳定视角下财政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三支柱调控框架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卞志村 张运 毛泽盛 《金融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9,123,共20页
针对如何构建维护金融稳定的宏观调控框架这一问题,现有研究对财政政策的关注明显不足。本文从金融稳定视角出发,在同一DSGE模型框架下细致刻画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以脉冲响应图和社会福利损失函数为分析工具,深入分析... 针对如何构建维护金融稳定的宏观调控框架这一问题,现有研究对财政政策的关注明显不足。本文从金融稳定视角出发,在同一DSGE模型框架下细致刻画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以脉冲响应图和社会福利损失函数为分析工具,深入分析各宏观政策工具的效果以及政策当局之间的协同效果,在此基础上研究中国宏观金融安全体系构建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并进一步讨论了构建三支柱调控框架的必要性。研究表明:第一,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果显著,但也会通过土地财政与政府债务两个渠道对金融稳定产生负面影响;第二,仅依靠双支柱调控框架应对金融风险还不够审慎,应构建包含房产税政策、财政整顿政策的宏观调控框架,以强化财政政策在金融稳定中的作用;第三,盯住房价与社会总杠杆率的货币政策并不能提升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将宏观审慎政策作为防控金融风险的第一道防线是更为合理的选择;第四,与双支柱调控框架相比,纳入财政政策的三支柱调控框架在维护经济稳定、物价稳定、金融稳定方面的表现均更为出色,因此应当加强财政、货币、宏观审慎政策的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稳定 三支柱调控框架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宏观审慎政策
原文传递
“双支柱”调控框架下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政策建议 被引量:13
20
作者 丁建臣 赵丹丹 《经济纵横》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7-113,共7页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风险易发高峰期,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已成为经济工作的重点。构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调控框架,能够维护经济金融体系的稳定,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因此,应不断丰富和发展"双支...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风险易发高峰期,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已成为经济工作的重点。构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调控框架,能够维护经济金融体系的稳定,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因此,应不断丰富和发展"双支柱"的内涵和外延,提升宏观调控的全面性;关注经济"结构性"和金融"周期性"问题,转变货币政策目标;控制银行和房地产市场杠杆率,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推进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建设,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建立前瞻性的风险监测系统,提高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支柱”调控框架 系统性金融风险 货币政策 宏观审慎政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