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5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wire diameter compression ratio on drawing deformation of micro copper wire
1
作者 Tao HUANG Han-jiang WU +3 位作者 Ke-xing SONG Yan-min ZHANG Yan-jun ZHOU Shao-lin LI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8期2605-2618,共14页
A crystal plasticity finite element model was developed for the drawing deformation of pure copper micro wire,based on rate-dependent crystal plasticity theory.The impact of wire diameter compression ratio on the micr... A crystal plasticity finite element model was developed for the drawing deformation of pure copper micro wire,based on rate-dependent crystal plasticity theory.The impact of wire diameter compression ratio on the micro-mechanical deformation behavior during the wire drawing process was investigated.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nternal deformation and slip of the drawn wire are unevenly distributed,forming distinct slip and non-slip zones.Additionally,horizontal strain concentration bands develop within the drawn wire.As the wire diameter compression ratio increases,the strength of the slip systems and the extent of slip zones inside the deformation zone also increase.However,the fluctuating stress state,induced by contact pressure and frictional stress,results in a rough and uneven wire surface and diminishes the stability of the drawing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 copper wire drawing deformation crystal plasticity finite element slip mode
下载PDF
Polar Quasi-Confined Optical Phonon Modes in Wurtzite Quasi-One-Dimensional GaN/Al_xGa_(1-x)N Quantum Well Wires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立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717-1724,共8页
Based on the dielectric continuum model and Loudon's uniaxial crystal model,quasi-confined (QC) optical phonon modes and electron-QC phonon coupling functions in quasi-one-dimensional (QID) wurtzite quantum well ... Based on the dielectric continuum model and Loudon's uniaxial crystal model,quasi-confined (QC) optical phonon modes and electron-QC phonon coupling functions in quasi-one-dimensional (QID) wurtzite quantum well wires (QWWs) are deduced and analyzed. Numerical calculations on an AIN/GaN/AIN wurtzite QWW are performed.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dispersions of the QC modes are quite obvious only when the free wavenumber kz in the z-direction and the azimuthal quantum number m are small. The reduced behavior of the QC modes in wurtzite quantum systems is clearly observed.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the electron-QC mode coupling functions,it is found that the lower-frequency QC modes in the high-frequency region play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electron-QC phonon interactions. Moreover,our computations also prove that kz and m have a similar influence on the electron-QC phonon coupling proper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si-confined optical phonon modes wurtzite quantum well wire electron-phonon coupling
下载PDF
Interface-Optical-Phonon Modes in Quasi-one-dimensional Wurtzite Rectangular Quantum Wires 被引量:1
3
作者 ZHANG Li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6X期1109-1112,共4页
By employing the dielectric continuum model and Loudon's uniaxial crystal model, the interface optical (IO) phonon modes in a freestanding quasi-one-dimensional (Q1D) wurtzite rectangular quantum wire are derived... By employing the dielectric continuum model and Loudon's uniaxial crystal model, the interface optical (IO) phonon modes in a freestanding quasi-one-dimensional (Q1D) wurtzite rectangular quantum wire are derived and analyzed. Numerical calculation on a freestanding wurtzite GaN quantum wire is performed. The resulte reveal that the dispersion frequencies of IO modes sensitively depend on the geometric structures of the Q1D wurtzite rectangular quantum wires, the free wave-number kz in z-direction and the dielectric constant of the nonpolar matrix. The degenerating behavior of the IO modes in Q1D wurtzite rectangular quantum wire has been clearly observed in the case of small wave-number kz and Iarge ratio of length to width of the rectangular crossing profile. The limited frequency behaviors of IO modes have been analyzed deeply, and detailed comparisons with those in wurtzite planar quantum wells and cylindrical quantum wires are also done. The present theories can be looked on as a generalization of that in isotropic rectangular quantum wires, and it can naturally reduce to the case of Q1D isotropic quantum wires once the anisotropy of the wurtzite material is igno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face phonon modes polarization eigenvectors rectangular quantum wire
下载PDF
Two dynamics modes in planar wire array Z pinch implosion
4
作者 盛亮 王亮平 +3 位作者 吴坚 李阳 彭博栋 张美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5期315-318,共4页
Two dynamics modes, named short ablation mode and long ablation mode, are observed in implosion experiments of planar wire array Z pinch on 'QiangGuang-I' facility utilizing an optical streak camera. The long ablati... Two dynamics modes, named short ablation mode and long ablation mode, are observed in implosion experiments of planar wire array Z pinch on 'QiangGuang-I' facility utilizing an optical streak camera. The long ablation mode has a lagged trajectory compared with the short ablation mode. For shot 10035 in a short ablation mode, the initial time of K-shell radiation is consistent with the interaction time for ablation plasma arriving at the centre of wire array, while for shot 10038 in long ablation mode, the initial time of K-shell radiation is about 10 ns earlier. In the two modes, the partial ablation plasma could traverse the wire array plane and then collide in the centre to form a dense plasma column with a diameter of 2.2 mm for shot 10035 and 1.5 mm for shot 100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lation mode imploding dynamics planar wire array Z pinch
下载PDF
线控主动四轮转向汽车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屈翔 张小锋 +1 位作者 王伟 邱江波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0-59,共10页
目的针对线控四轮转向汽车横向稳定性不足及控制鲁棒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主动转向反馈控制策略。方法使用Simulink搭建线控转向系统转向执行机构动力学模型,将MATLAB/Simulink与Carsim联合仿真,建立线控四轮转向整车模型;基于二自由度... 目的针对线控四轮转向汽车横向稳定性不足及控制鲁棒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主动转向反馈控制策略。方法使用Simulink搭建线控转向系统转向执行机构动力学模型,将MATLAB/Simulink与Carsim联合仿真,建立线控四轮转向整车模型;基于二自由度模型分析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对汽车稳定性的影响,推导理想的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以横摆角速度增益恒定为依据设计理想传动比,得到期望前轮转角,以横摆角速度误差为控制量设计模糊控制器得到附加前轮转角对期望转角实时修正,实现前轮主动转向;针对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与理想值之间的误差,加权得到稳定性控制目标;设计自适应积分滑模反馈控制策略输出后轮转角,对理想值进行跟踪,实现后轮主动转向。结果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搭建的线控转向系统能够准确反映汽车动力学特性。相比无控制的机械前轮转向汽车与横摆反馈控制的四轮转向汽车,线控主动四轮转向汽车在双移线工况下将质心侧偏角控制在0值附近波动,横摆角速度跟踪误差控制在1.149 deg/s以内;在角阶跃工况下将质心侧偏角稳态值控制在0.065 deg,横摆角速度稳态值误差为0.074 deg/s。结论线控主动四轮转向控制策略在双移线和角阶跃工况下控制效果显著,鲁棒性能好,能有效提高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主动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控主动四轮转向 模糊控制 积分滑模 操纵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历史数据驱动的厂站接线图自动生成
6
作者 陈连杰 司鹏 +2 位作者 高源 苏运光 彭晖 《电气技术》 2024年第9期56-64,共9页
在分析电网变电站主接线方式及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电网历史图形数据,研究实现无拓扑信息场景下的电网厂站接线图自动生成。利用设备双重命名规范构建拓扑关系;通过解析历史图形间隔的组成结构,自动构建厂站特征库,为绘制目标厂站间隔提... 在分析电网变电站主接线方式及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电网历史图形数据,研究实现无拓扑信息场景下的电网厂站接线图自动生成。利用设备双重命名规范构建拓扑关系;通过解析历史图形间隔的组成结构,自动构建厂站特征库,为绘制目标厂站间隔提供数据基础。基于特征向量及子图匹配算法进行特征模板匹配,进而研究基于图形模板和间隔模板的布局算法,完成基于历史数据驱动的图形自动生成,达到电网厂站接线图图模数一体化构建的目的,为自动化人员的日常运维工作提供支撑。经过实际项目应用,自动生成的图形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厂站接线图 特征匹配 接线方式 数据驱动 自动生成
下载PDF
新型CFRP索股锚固体系设计及试验研究
7
作者 贾丽君 张文超 +1 位作者 徐利平 裴辉腾 《结构工程师》 2024年第4期116-124,共9页
为改善CFRP索股锚固体系的锚固性能及CFRP索股受力不均问题,研制了锚具内壁面带凹槽的CFRP索股锚固体系,对其进行了试验测试,分析了锚固体系破坏模式、荷载-位移、锚固效率、CFRP索股应变变化规律,通过应力变异系数评估了锚具内壁面凹... 为改善CFRP索股锚固体系的锚固性能及CFRP索股受力不均问题,研制了锚具内壁面带凹槽的CFRP索股锚固体系,对其进行了试验测试,分析了锚固体系破坏模式、荷载-位移、锚固效率、CFRP索股应变变化规律,通过应力变异系数评估了锚具内壁面凹槽设置和预张拉对CFRP索股应力不均匀改善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锚具内壁面设置凹槽和对CFRP索股进行预张拉能够提高锚固体系的锚固效率,锚固效率可达99%以上;试验观察到CFRP索股存在受力不均现象,引起CFRP索股受力不均的原因主要与CFRP索股长度不一致和粘结介质的剪切变形相关;通过在锚具内壁面设置凹槽和对CFRP索股进行预张拉能够改善锚固体系CFRP索股的应力不均程度,锚具内壁面凹槽深度为2 mm、间距为5 mm,预紧力为10%名义极限荷载时,锚固体系在自由段中点和加载端处的平均应力变异系数分别降低了7.16%、3.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RP索股锚固体系 锚固性能 静载试验 破坏模式 应力不均匀
下载PDF
基于KFESO的四轮主动转向积分滑模控制 被引量:2
8
作者 邓斌 李维汉 +2 位作者 吴迪 张冰战 赵韩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08,119,共10页
为消除参数不确定和外部不确定扰动对四轮转向车辆操纵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卡尔曼扩张状态观测器的四轮主动转向非线性积分滑模控制(KFESO-ISMC)方法。首先设计了一种卡尔曼扩张状态观测器(KFESO),实现了车辆状态观测以及外部... 为消除参数不确定和外部不确定扰动对四轮转向车辆操纵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卡尔曼扩张状态观测器的四轮主动转向非线性积分滑模控制(KFESO-ISMC)方法。首先设计了一种卡尔曼扩张状态观测器(KFESO),实现了车辆状态观测以及外部扰动估计,克服了传统卡尔曼滤波算法对模型参数精度的依赖的缺点。其次为降低外部扰动引起的车辆状态的跟踪误差,将KFESO观测的系统总扰动补偿到控制输入;并为实现全局鲁棒控制和抑制积分饱和现象,设计了四轮主动转向非线性积分滑模控制方法。最后,硬件在环试验结果表明:在存在内外部不确定扰动情况下,KFESO观测器具有较高的观测精度;在四轮主动转向操纵稳定性的控制方面,KFESOISMC方法相比LQR和ISMC方法具优良的抗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轮主动转向 线控转向 扰动观测器 卡尔曼滤波 积分滑模控制
下载PDF
送丝角度与方式对激光熔丝单道沉积层成形的影响
9
作者 杨鑫 韩红彪 +1 位作者 闫晨宵 王锐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48,56,I0005,I0006,共9页
为了研究旁轴激光熔丝增材制造过程中,焊丝送入熔池的方位对沉积层成形的影响,进行了不同送丝角度和送丝方式下的单道激光熔丝沉积试验,分析对比了沉积层的层宽、层高、表面粗糙度、截面形貌和基板熔深随送丝角度和送丝方式的变化规律.... 为了研究旁轴激光熔丝增材制造过程中,焊丝送入熔池的方位对沉积层成形的影响,进行了不同送丝角度和送丝方式下的单道激光熔丝沉积试验,分析对比了沉积层的层宽、层高、表面粗糙度、截面形貌和基板熔深随送丝角度和送丝方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旁轴送丝的送丝角度和送丝方式对激光熔丝单道沉积层的成形都有一定影响,且送丝方式大于送丝角度对沉积层尺寸和形状的影响;随着送丝角度的增大,3种送丝方式的基板熔深都逐渐减小,前置送丝和后置送丝沉积层的层宽逐渐减小,层高逐渐增大,而侧置送丝沉积层的层宽、层高和表面粗糙度则变化较小;前置送丝和后置送丝沉积层的截面形状呈对称的圆弧形,侧置送丝沉积层的截面形状不对称,最高点偏向焊丝一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丝增材制造 沉积 送丝方式 送丝角度 单道沉积层
下载PDF
车辆线控转向系统的永磁同步电机谐波抑制策略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君 龙安源 +1 位作者 王伟 屈翔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45,共13页
为解决车辆线控转向系统的永磁同步电机因谐波电流引起的相电流畸变问题,提高车辆横向控制的跟随性和回正力矩估算的准确性,设计了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和积分滑模控制器的永磁同步电机谐波抑制策略。使用扩张状态观测器实现对电机基波电... 为解决车辆线控转向系统的永磁同步电机因谐波电流引起的相电流畸变问题,提高车辆横向控制的跟随性和回正力矩估算的准确性,设计了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和积分滑模控制器的永磁同步电机谐波抑制策略。使用扩张状态观测器实现对电机基波电流环的dq电流估算,完成解耦及扰动补偿,根据从估算电流中提取的5、7次谐波电流设计积分滑模控制器实现对谐波电流的解耦与抑制。通过Carsim和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搭建电机对拖和整车仿真模型,结果表明,该策略对额定转速和超额定转速时的5、7次谐波电流有良好抑制能力,可以提高电机转角控制的精确性和回正力矩估算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控转向 永磁同步电机 扩张状态观测器 积分滑模观测器 谐波电流抑制
下载PDF
电弧增材制造T形件连接节点力学性能研究
11
作者 张博 叶俊 +3 位作者 刘念武 林晓阳 王震 汤慧萍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90-1200,共11页
电弧增材制造(WAAM)技术在结构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具有生产效率高、设备成本低、材料利用率高和环境可持续性等优点。为了探究WAAM碳钢T形件连接节点的力学性能,设计一系列共12组由WAAM碳钢T形件、高强钢(HSS)T形件和高强螺栓... 电弧增材制造(WAAM)技术在结构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具有生产效率高、设备成本低、材料利用率高和环境可持续性等优点。为了探究WAAM碳钢T形件连接节点的力学性能,设计一系列共12组由WAAM碳钢T形件、高强钢(HSS)T形件和高强螺栓组成的连接节点试件,通过试验研究螺栓线位置与螺栓排列方式对试件初始刚度、破坏模式及极限承载力的影响。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测量WAAM碳钢T形件相关几何参数,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辅助测量了T形件连接节点在加载过程中的位移响应。结果表明:WAAM碳钢T形件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当螺栓线与腹板翼缘连接处距离减小时,试件的初始刚度与极限承载力均呈上升趋势,而失效模式均为预期的翼缘破坏,且螺栓未发生断裂。通过对比试验结果和现有设计规程计算结果,对相关计算方法的适用性与准确性进行评估,发现现有设计方法高估了试件的初始刚度,对破坏模式的预测较为准确,但对极限承载力的预测偏保守。最后,对已有计算模型进行修正,修正后的计算模型对连接节点极限承载力的预测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增材制造 T形件 连接节点 初始刚度 破坏模式 极限承载力
下载PDF
2060 MPa级高强钢丝高温力学性能及破断模式
12
作者 陈巍 沈锐利 +2 位作者 白伦华 齐东春 杨俊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0-236,共7页
采用非接触式光学应变测试系统,跟踪测试了2060 MPa级高强钢丝试件在20~900℃下的全过程应力-应变曲线,建立了高温钢丝各力学性能指标的高温函数模型,得到其高温破断参数.结果表明:高温下高强钢丝试件的各力学性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折损... 采用非接触式光学应变测试系统,跟踪测试了2060 MPa级高强钢丝试件在20~900℃下的全过程应力-应变曲线,建立了高温钢丝各力学性能指标的高温函数模型,得到其高温破断参数.结果表明:高温下高强钢丝试件的各力学性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折损.当温度低于200℃时,试件的力学性能指标折损率不超过10%,破断模式为脆性破坏;当温度超过200℃后,试件的各力学性能指标折损率显著增大,破断模式逐渐由脆性破坏转变为塑性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丝 应力-应变曲线 高温 力学性能指标 折损程度 破断模式
下载PDF
基于预警边界的线控转向主动安全控制研究
13
作者 虞井生 罗石 +1 位作者 刘艳广 丁华 《计算机仿真》 2024年第3期139-144,共6页
为提高传统线控转向车辆转向稳定性,提出一种基于相平面预警边界的主动安全控制策略。首先,建立质心侧偏角与质心侧偏角速度β-β相平面图;其次,针对传统相平面稳定区域划分所用双线法在低路面附着系数时存在不足,提出“平行四边形”边... 为提高传统线控转向车辆转向稳定性,提出一种基于相平面预警边界的主动安全控制策略。首先,建立质心侧偏角与质心侧偏角速度β-β相平面图;其次,针对传统相平面稳定区域划分所用双线法在低路面附着系数时存在不足,提出“平行四边形”边界法改善相平面稳定区域的划分,并以稳定域边界建立预警边界模型。然后基于预警边界设计线控转向主动安全控制器,设计预警度PID控制器和横摆角速度滑模控制器联合决策横摆力矩,以保持车辆稳定行驶,避免失稳状态从而起到主动安全作用;最后,结合Simulink和CarSim联合仿真结果表明,控制器能够有效避免线控转向车辆失稳,提高了主动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控转向 相平面 平行四边形预警边界 主动安全 滑模控制
下载PDF
基于改进超螺旋滑模控制的线控制动系统控制方法
14
作者 张越 郭中阳 +2 位作者 黄孝慈 邢孟阳 宋娟娟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24,共7页
为满足汽车线控制动系统对控制电机的快速响应要求,提出一种改进的超螺旋滑模方法实现制动主缸压力的精确控制。对经典超螺旋滑模算法的收敛性与稳定性进行分析,提出了超螺旋滑模算法的改进策略,以解决滑模面距离平衡点较远位置收敛速... 为满足汽车线控制动系统对控制电机的快速响应要求,提出一种改进的超螺旋滑模方法实现制动主缸压力的精确控制。对经典超螺旋滑模算法的收敛性与稳定性进行分析,提出了超螺旋滑模算法的改进策略,以解决滑模面距离平衡点较远位置收敛速度慢的问题,并基于李雅普诺夫方程理论分析证明了所提出算法的稳定性,最后,通过仿真和线控制动系统台架试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改进的超螺旋滑模控制算法可使线控制动系统压力超调的收敛速度提升3.87%,稳态误差控制在2%以内,提高了控制鲁棒性,表现出良好的控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控制动系统 电机控制 超螺旋滑模控制
下载PDF
基于1-Wire信号采集系统及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占敖 齐志才 《制造业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59-61,65,共4页
1-Wire网络技术是基于单个总线主机的技术,主机通过一条双绞线,与多个1-Wire从机(设备终端)按菊花链式连接,按照1-Wire协议进行数字通信。所有的从机都具有全球唯一的数字地址,在总线处于通信空闲期间,从机从总线上获取芯片上的工作电源... 1-Wire网络技术是基于单个总线主机的技术,主机通过一条双绞线,与多个1-Wire从机(设备终端)按菊花链式连接,按照1-Wire协议进行数字通信。所有的从机都具有全球唯一的数字地址,在总线处于通信空闲期间,从机从总线上获取芯片上的工作电源;所有通信都采用1-Wire协议,而不管被测的变量是什么(例如,电压、电流、电阻等)。由于其技术先进,加之接线少,总线、终端扩展和维护也方便,广泛应用到各个行业的测量、控制、认证、登记、识别等,相信未来应用的领域会越来越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WIRE 数字通信 信息纽扣 主从模式
下载PDF
激流丝扰动下回转体边界层流动转捩的模态特征
16
作者 赵祎佳 肖加兵 +2 位作者 刘建华 李孝检 赵明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9-67,共9页
水下航行体首部边界层转捩会产生较强的噪声,严重影响其通信及探测性能。为探明诱发水动力噪声的主要流动结构,本文以SUBOFF缩比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速水洞实验及大涡模拟方法,获得激流丝扰动下的水下回转体边界层流场。研究发现:边... 水下航行体首部边界层转捩会产生较强的噪声,严重影响其通信及探测性能。为探明诱发水动力噪声的主要流动结构,本文以SUBOFF缩比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速水洞实验及大涡模拟方法,获得激流丝扰动下的水下回转体边界层流场。研究发现:边界层内流动在激流丝下游形成分离泡,在分离泡中后部发生转捩,诱发了大量多尺度非定常涡系。采用本征正交分解方法研究了边界层转捩区流向、法向速度脉动及压力脉动的模态特征,发现流向速度脉动的主导模态是分离泡及其沿流向的破碎和下游流向涡,其中分离泡区域流向速度脉动为低于3000 Hz的复合频率,下游流向涡为低于200 Hz的低频结构。法向速度脉动与压力脉动模态特征相似,都呈现出高频、宽频脉动特征,在分离泡附近强度最大。由此推测,分离泡及其破碎是边界层转捩的主要诱因,其诱发的法向速度脉动是产生高/宽频噪声的主要原因,流向速度脉动仅与低频噪声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回转体 激流丝 大涡模拟 本征正交分解 模态特征
下载PDF
弓网系统动态升弓问题关键影响因素研究
17
作者 李牧迪 周宁 +3 位作者 魏海飞 陈鸿明 程尧 张卫华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24年第2期209-213,270,共6页
以铁路车辆系统中弓网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列车运行过程中不同供电制式(AC/DC)切换时产生的动态升降弓问题,建立弓网系统升降弓接触动力学模型,并结合升降弓地面试验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基于弓网系统升降弓接触动力学模型,利用正交实... 以铁路车辆系统中弓网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列车运行过程中不同供电制式(AC/DC)切换时产生的动态升降弓问题,建立弓网系统升降弓接触动力学模型,并结合升降弓地面试验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基于弓网系统升降弓接触动力学模型,利用正交实验方法研究影响升弓动力学的关键因素以及考虑接触线拉出值条件下动力学性能变化规律,得到了弓网系统合理的升弓参数范围。结果表明:升弓条件下,影响弓网动力学关键因素为弓头质量、升弓速度和接触线拉出值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车辆 受电弓 供电制式 动态升弓 接触线拉出值
下载PDF
线控转向系统汽车的主动转向控制研究
18
作者 谢立刚 陈勇 郭晓光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0-185,共6页
以线控转向系统汽车为研究对象,为提高车辆在低附着路面以及高速行驶时的行驶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指数趋近律的滑模控制算法。基于Simulink与Carsim平台,建立整车模型,并对转向执行总成部分进行频率响应特性分析,验证其工作稳定性。... 以线控转向系统汽车为研究对象,为提高车辆在低附着路面以及高速行驶时的行驶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指数趋近律的滑模控制算法。基于Simulink与Carsim平台,建立整车模型,并对转向执行总成部分进行频率响应特性分析,验证其工作稳定性。根据固定转向增益,设计理想角传动比曲线,并设计滑模控制器实现车辆的主动转向功能。仿真结果表明,与PI控制器的结果相比,这里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可以更有效地实现主动转向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控转向 理想传动比 滑模控制 主动转向
下载PDF
基于滑模理论的线控转向汽车稳定性控制研究
19
作者 李崧 孙有平 +1 位作者 吴光庆 王国春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93,共7页
为了提高汽车转向时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在理想传动比前馈控制的基础上,设计了综合考虑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的主动转向控制器。主动转向控制器根据状态参数实际值与理想值之间的误差,经过自适应滑模控制器计算出独立于驾驶员的额外附... 为了提高汽车转向时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在理想传动比前馈控制的基础上,设计了综合考虑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的主动转向控制器。主动转向控制器根据状态参数实际值与理想值之间的误差,经过自适应滑模控制器计算出独立于驾驶员的额外附加转角,以对前轮转角进行补偿,使得汽车的实际响应跟随理想值,以改善汽车的稳定性。最后,在Matlab/Simulink软件和Carsim软件中建立了线控转向联合仿真模型,分别在双移线、正弦输入以及高、低路面附着系数工况下对设计的主动转向控制器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主动转向控制器明显减小了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2个参数的实际值与理想值之间的误差,提高了汽车转向时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控转向系统 主动前轮转向 滑模控制 自适应趋近律
下载PDF
马约拉纳零能模移动引起的非绝热跃迁和粒子数宇称破坏及其检测
20
作者 王琼瑶 白婧 +2 位作者 徐露婷 冯伟 李新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6-481,共6页
拓扑超导体中马约拉纳零能模(MZMs)的移动,对拓扑量子计算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微观格点模型,本文模拟了微电极操控下的多段移动及移动过程中引起的非绝热跃迁.结果表明多段移动可降低非绝热跃迁概率.经过准粒子激发谱的非绝热跃迁,还将诱... 拓扑超导体中马约拉纳零能模(MZMs)的移动,对拓扑量子计算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微观格点模型,本文模拟了微电极操控下的多段移动及移动过程中引起的非绝热跃迁.结果表明多段移动可降低非绝热跃迁概率.经过准粒子激发谱的非绝热跃迁,还将诱导一对MZMs的初始费米宇称的微弱破坏(二阶效应).本文提出的检测非绝热跃迁效应的方案,可以同时检测因移动MZMs引起的跃迁至激发态的概率,以及因二阶效应引起的初始费米宇称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扑超导量子线 马约拉纳零能模 非绝热跃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