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津区域鸟类活动的双偏振天气雷达回波分析
1
作者 赵子杭 庄庭 +4 位作者 李建勇 李春 李宗飞 许崇海 史静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42-1152,共11页
利用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的宝坻S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资料,对探测到的天津区域空中生物活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区域空中生物活动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雷达能够探测到的候鸟迁徙回波集中在2月下旬到11月下旬,其中湿地鸟类活... 利用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的宝坻S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资料,对探测到的天津区域空中生物活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区域空中生物活动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雷达能够探测到的候鸟迁徙回波集中在2月下旬到11月下旬,其中湿地鸟类活动在夏季比较明显,候鸟迁徙活动在2月、11月特别频繁,鸟类回波出现的时刻与日出日落有明显的关联。其中,秋季鸟类活动特征较为明显,回波在反射率产品上呈现明显的类圆形特征,回波强度能达到35 dBz以上;从径向速度产品上可以看出,鸟类飞行时径向速度约在10~27 m·s^(-1);从相关系数(CC)产品上看,鸟类回波的CC整体数值较低,主要分布在0.1~0.8;从差分反射率(ZDR)产品上看,ZDR分布不均匀,最大可达3~5 dB。相比于单偏振天气雷达,S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对空中生物回波的识别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 鸟类回波 回波强度 相关系数 差分反射率
下载PDF
X波段双偏振雷达回波实时反演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承梅 张玉逵 +2 位作者 倪妮 蔡彤 陈银东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24年第1期32-34,共3页
为了确保YLD1-D型X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各类型回波能够实时生成并叠加到“威宁县气象综合业务管理系统”的GIS地理信息系统上,有效订正雷达数据。通过数据处理主机与服务器搭建于同一局域网,实现了数据采集与上传等功能,对雷达基... 为了确保YLD1-D型X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各类型回波能够实时生成并叠加到“威宁县气象综合业务管理系统”的GIS地理信息系统上,有效订正雷达数据。通过数据处理主机与服务器搭建于同一局域网,实现了数据采集与上传等功能,对雷达基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形成可叠加的回波图嵌入系统内。经过多次测试表明,系统能实现实时采集雷达数据并更新回波图,为本地气象服务带来极大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波段雷达 双偏振雷达 回波反演 回波叠加
下载PDF
应用磁共振扰相梯度双回波鉴别急性脑实质出血和钙化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韩鸿宾 郎宁 裴新龙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7期981-984,共4页
目的 研究磁共振扰相梯度回波诊断与鉴别诊断急性出血和钙化的定量指标 ,总结急性脑出血在双回波T2 加权像上影像表现 ,探讨其影像表现的产生机制。方法 以CT作为金标准 ,对已确诊急性脑出血的 8例 13个病灶 (A组 )和颅内钙化 5例 1... 目的 研究磁共振扰相梯度回波诊断与鉴别诊断急性出血和钙化的定量指标 ,总结急性脑出血在双回波T2 加权像上影像表现 ,探讨其影像表现的产生机制。方法 以CT作为金标准 ,对已确诊急性脑出血的 8例 13个病灶 (A组 )和颅内钙化 5例 14个病灶 (B组 )进行磁共振FLASHT2双回波 (15 /3 5ms)检查。总结其MR的表现。测量不同TE情况下MR图像上低信号区面积 ,计算低信号面积增大率。测量不同相位编码方向情况下 ,MR低信号区的前后径与左右径。结果 钙化和出血病灶的双回波上低信号区域面积增大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急性脑出血病灶的低信号区面积增大率 (0 .44 ,0 .3 4~ 0 .49)明显大于钙化灶的增大率 (0 .11,-0 .0 6~ 0 .0 9)。TE =15ms出血灶和钙化灶以及TE =3 5ms钙化灶低信号区的前后径和左右径在改变相位编码方向时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TE =3 5ms时 ,出血灶低信号区前后径 (左右径 )在相位编码方向为前后 (左右 )时比相位编码方向为左右 (前后 )时增大 (P <0 .0 5 )。结论 依据扰相梯度T2 双回波上低信号区域面积增大率(面积法 )和低信号区前后径和左右径在不同相位编码方向上的变化情况 (径线法 )可以鉴别急性脑出血和钙化 ,定量鉴别的物理基础为出血与钙化的磁感应性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扰相梯度回波 脑出血 钙化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三维双回波稳态序列观察正常腕关节软骨 被引量:8
4
作者 袁文昭 邓德茂 +2 位作者 梁继军 廖章慧 郭思言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18-921,共4页
目的探讨3.0T MR三维双回波稳态(3D-DESS)序列在正常腕关节软骨成像中的价值。方法对12名健康志愿者采用3D-DESS、常规T1W自旋回波(SE-T1W)序列、T2W脂肪抑制快速自旋回波(FS-FSE-T2W)序列、质子加权脂肪抑制快速自旋回波(FS-FSE-PDW)... 目的探讨3.0T MR三维双回波稳态(3D-DESS)序列在正常腕关节软骨成像中的价值。方法对12名健康志愿者采用3D-DESS、常规T1W自旋回波(SE-T1W)序列、T2W脂肪抑制快速自旋回波(FS-FSE-T2W)序列、质子加权脂肪抑制快速自旋回波(FS-FSE-PDW)序列行腕关节扫描。测量并计算各序列上腕关节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腕骨间软骨及腕骨骨髓SNR及CNR,比较3D-DESS与常规SE序列图像SNR、CNR的差异。结果 3D-DESS图像上TFCC、腕骨间软骨SNR均高于SE-T1W、FS-FSE-T2W、FS-FSE-PDW序列(P均<0.05),而3D-DESS上骨髓SNR与FS-FSE-T2W、FS-FSE-PDW序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D-DESS显示腕骨间软骨/骨髓CNR明显高于SET1W、FS-FSE-T2W、FS-FSE-PDW序列(P均<0.05),3D-DESS图像TFCC/骨髓CNR与FS-FSE-PDW序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SE序列相比,3D-DESS序列能更为清晰地显示腕关节软骨,对诊断腕关节软骨病变具有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回波稳态 腕关节 软骨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3D DESS磁共振序列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价值 被引量:9
5
作者 丁雪委 喻迎星 +2 位作者 葛敏 丁虹 王世威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12期2086-2089,共4页
目的探讨3D双回波稳态进动(dual echo steady state,DESS)磁共振序列在显示椎管内臂丛神经的形态解剖学信息的情况,以及在显示突出椎间盘与椎管内臂丛神经的关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有颈肩痛和上肢麻痛等颈丛和臂丛神经根受压症... 目的探讨3D双回波稳态进动(dual echo steady state,DESS)磁共振序列在显示椎管内臂丛神经的形态解剖学信息的情况,以及在显示突出椎间盘与椎管内臂丛神经的关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有颈肩痛和上肢麻痛等颈丛和臂丛神经根受压症状,临床高度怀疑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MRI常规序列(矢状位T1WI,T2WI,横轴位T2WI)和3DDESS序列,3DDESS序列的所有图像均采用3D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与曲面重组等后处理,由2位高级职称MRI影像诊断医师通过对重建后图像所显示的臂丛神经椎管内神经根的形态、长度以及突出椎间盘与椎管内臂丛神经的关系的影像表现,评价3DDESS序列在神经根型颈椎病影像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3DDESS序列重建图像和常规MRI T2WI序列图像对臂丛神经椎管内神经前根的显示率分别为94.3%(33/35)和88.6%(31/35),对臂丛神经椎管内神经后根的显示率分别为94.3%(33/35)和80%(28/35),3D DESS序列明显优于常规层厚T2WI图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臂丛神经椎管内神经前后根完整性的显示方面,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DESS序列经重建后的图像,可提供更多的椎管内臂丛神经的形态解剖学信息,能清晰显示突出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明确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回波稳态进动(DESS )序列 磁共振成像 臂丛神经 水激发脉冲
下载PDF
三维双回波磁共振动静脉成像技术诊断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 被引量:9
6
作者 戴艳芳 陈楠 李坤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49-1653,共5页
目的探讨三维双回波磁共振动静脉成像(3D双回波MRAV)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30例拟行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患者,术前行三维时间飞跃(3DTOF)序列和3D双回波MRAV序列成像,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成像方法的图像... 目的探讨三维双回波磁共振动静脉成像(3D双回波MRAV)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30例拟行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患者,术前行三维时间飞跃(3DTOF)序列和3D双回波MRAV序列成像,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成像方法的图像质量和诊断动、静脉压迫三叉神经的一致性和效能。结果 3D双回波MRAV成像的SNR和CNR低于3DTOF法(t=4.50、7.43,P均<0.001)。3D双回波MRAV诊断压迫三叉神经的动脉、静脉责任血管的敏感度为97.22%(35/36),特异度为83.33%(20/24),准确率91.67%(55/60),与手术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0.82);3DTOF诊断动脉、静脉压迫三叉神经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9.44%(25/36)、95.83%(23/24),准确率为80.00%(48/60),一致性低于3D双回波MRAV(Kappa=0.61)。结论 3D双回波MRAV序列可显示三叉神经根部与动、静脉位置关系,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双回波 时间飞跃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一次弱弓形飑线后方入流特征的观测分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康红 费建芳 +2 位作者 黄小刚 程小平 孙吉明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6-188,共13页
后方入流是中尺度对流系统内中尺度环流的一部分,表现为一支从风暴后部穿过层状回波区进入风暴系统的相对气流,对增强中尺度下沉气流和地面冷池具有重要作用。利用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和NCEP再分析资料,结合雷达径向剖... 后方入流是中尺度对流系统内中尺度环流的一部分,表现为一支从风暴后部穿过层状回波区进入风暴系统的相对气流,对增强中尺度下沉气流和地面冷池具有重要作用。利用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和NCEP再分析资料,结合雷达径向剖面内反演的系统相对水平速度,对2012年5月16日江苏省一次弱弓形飑线的后方入流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飑线是在东北冷涡影响下,受高、低空温度平流差动、低空急流和低层温度暖脊的共同作用生成。飑线发展阶段,后方入流最早出现在对流层中层的层状回波区中,并向前伸展到对流回波区后缘;成熟阶段,后方入流逐渐下沉并与对流区前低层辐散外流合并,形成一条从飑线后部中层延伸到对流区前缘的持续性后方入流通道;消散阶段,后方入流中心下沉到地面附近,与冷池外流共同增强,与其前侧西南入流的局地辐合,可能是触发对流单体后向新生并促使双带状回波出现的有利条件。后方入流把中层干冷空气持续输送到对流区中下方,通过加剧降水粒子的蒸发冷却作用,增强地面冷池及其出流,导致成熟阶段地面大风生成,这与以往的研究结论一致。受后方入流中心下沉到地面以及新生带状回波系统的影响,地面冷池持续增强,可能是消散阶段地面大风形成的原因。此外,后方入流与飑前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飑线 后方入流 双带状回波 地面大风
下载PDF
磁共振三维双回波稳态水激发3D DESS-WE序列在颅神经颅外段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李胜凯 李文 +1 位作者 于昭 林优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2709-2713,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三维双回波稳态水激发(three-dimensional dual echo steady state with water-exit,3D DESS-WE)序列在颅外段颅神经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64通道科研型头颈联合线圈(HN64线圈)与11 cm表面圆形线圈(L11线圈...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三维双回波稳态水激发(three-dimensional dual echo steady state with water-exit,3D DESS-WE)序列在颅外段颅神经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64通道科研型头颈联合线圈(HN64线圈)与11 cm表面圆形线圈(L11线圈)对30例健康志愿者头颈部进行3D DESS-WE序列扫描,对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multiple planar reconstruction,MPR)、曲面重建(curved planar reconstruction,CPR)及最大强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处理,重建颅神经图像,测量HN64线圈图像左侧下颌神经、脑桥、脑脊液及左侧翼外肌信号强度值(signal intensity,SI)并进行比较;统计HN64线圈图像各神经显示例数;对两种线圈颅神经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并比较。结果左侧下颌神经、脑桥、脑脊液及左侧翼外肌SI分别为(113.52±16.76)、(119.30±20.62)、(390.51±73.37)、(69.44±12.34),下颌神经SI与脑实质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26,P>0.05),但明显低于脑脊液而高于肌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30、17.24,P<0.05);HN64线圈图像上视神经眶内段、动眼神经、下颌神经及面神经、眼-额神经显示率均为100%,上颌神经显示率13.3%,第Ⅸ-Ⅻ对颅神经显示率分别是90.0%、71.7%、86.7%、93.3%;视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及第Ⅸ-Ⅻ对脑神经在两种线圈图像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2、1.70、1.58、1.36,P>0.05),动眼神经、眼-额神经在HN64线圈中表现更佳(t=2.52、2.39,P<0.05),面神经则在L11线圈显示更好(t=107,P<0.05)。结论3D DESS-WE序列能清晰显示多对颅外段颅神经,对不同神经可以选择合适的线圈以获得相对较好的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神经 磁共振 双回波稳态
下载PDF
MR大范围扩散加权成像与双回波T_1WI联合应用检测骨转移瘤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张春燕 王霄英 蒋学祥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526-1530,共5页
目的评价MR大范围扩散加权成像(DWI)与双回波T1WI联合应用在骨转移瘤检测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62例经手术证实的各种肿瘤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同时行大范围DWI和双回波T1WI检查。使用3.0TMR扫描仪。分别以患者和病灶为单位计算大... 目的评价MR大范围扩散加权成像(DWI)与双回波T1WI联合应用在骨转移瘤检测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62例经手术证实的各种肿瘤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同时行大范围DWI和双回波T1WI检查。使用3.0TMR扫描仪。分别以患者和病灶为单位计算大范围DWI及两者联合应用检测骨转移瘤的敏感性、特异性、曲线下面积。结果62例患者中21例诊断为骨转移瘤,12例为全身多发骨转移瘤(超过10处),9例共证实26处转移瘤。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12例全身多发骨转移瘤(超过10处),另一组为50例有(9例)或无(41例)骨转移瘤。进行病灶计数时只针对第二组患者。以患者为单位计算的大范围DWI和两者联合应用检测骨转移瘤的敏感性分别为100%(21/21)、100%(21/21),特异性分别为90.24%(37/41)、100%(41/41),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1、1.0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以病灶为单位计算的大范围DWI和两者联合应用诊断骨转移瘤灶的敏感性分别为92.31%(24/26)、100%(26/26),特异性分别为90.24%(37/41)、100%(41/41),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3、1.000,两者的曲线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结论大范围DWI与双回波T1WI联合应用比单独应用大范围DWI对骨转移瘤的检测可能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双回波T1加权成像 骨转移瘤 肿瘤
下载PDF
双雷达反演台风外围强带状回波风场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35
10
作者 罗昌荣 池艳珍 周海光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7-258,共12页
利用移动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CCJ)和长乐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SA)基数据,采用地球坐标系下的双雷达三维风场反演技术,重点分析了2007年8月18日凌晨超强台风"圣帕"外围强带状回波的风场特征。结果表明,带状回波具有以下特... 利用移动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CCJ)和长乐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SA)基数据,采用地球坐标系下的双雷达三维风场反演技术,重点分析了2007年8月18日凌晨超强台风"圣帕"外围强带状回波的风场特征。结果表明,带状回波具有以下特征:(1)强盛阶段,每个强回波中心在前进方向的右侧或右后侧对应于强东偏北风速中心(强风核),其中最强回波中心前侧还存在弱风速中心。这样的水平风场结构从低层一直保持到中层,使得强回波区对应于水平辐合和正涡度区,产生明显的上升运动,有助于对流的发展和维持。强盛阶段云体快速移动。相对于移动的云体来说,前侧及后侧中低层气流均指向强回波,在强回波区及后侧水平辐合形成上升气流,最大上升速度出现在强回波中心与北侧强风核之间。同时在强回波上空高层出现辐散,气流主要向后流出。(2)减弱阶段,较强回波中心或其北侧对应于弱风速中心,回波中心出现负涡度区。云体移速变慢。相对于移动的云体来说,偏东气流穿过云体。回波区气流辐合较弱,明显的上升区出现在中层较强回波近台风中心一侧。(3)强风核可以将位于带状回波前进方向后侧的处于减弱阶段螺旋云带的动量和水汽向带状回波发展区输送,因此,强风核结构很可能是带状回波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带状回波 双雷达反演 三维风场结构双雷达反演台风外围强带状回波风场结构特征研究
下载PDF
3D-DESS序列与常规SE序列对血友病性关节病骨软骨病变显示的对比 被引量:3
11
作者 曾伟彬 曾洪武 +2 位作者 方佃刚 曹卫国 干芸根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第12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3D-DESS序列与常规SE序列T2WI-TSE-FS序列、PDWI-TSE-FS序列评估血友病性关节病骨软骨病变的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SKYRA 3.0T MRI对27个关节(膝、踝和肘)行磁共振扫描,M R I序列包括三维双回波稳态成像(three dimensional dual-... 目的探讨3D-DESS序列与常规SE序列T2WI-TSE-FS序列、PDWI-TSE-FS序列评估血友病性关节病骨软骨病变的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SKYRA 3.0T MRI对27个关节(膝、踝和肘)行磁共振扫描,M R I序列包括三维双回波稳态成像(three dimensional dual-echo steady state,3D-DESS)、T2加权像快速自旋回波脂肪抑制(T2WI-TSE-FS)、质子加权脂肪抑制快速自旋回波(PDWIT SE-FS)。应用国际血友病预防治疗研究组(International Prophylaxis Study Group,IPSG)评分表,分别对关节软骨损伤、骨表面侵蚀、小囊变进行评分,比较这三个序列的评分在评估血友病性关节病骨软骨病变的结果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D-DESS、T2WI-TSE-FS、PDWI-TSEFS序列显示关节软骨病变的IPSG评分分别为(2.00±1.24)、(0.48±0.75)、(0.74±0.94),3D-DESS序列关节软骨病变IPSG评分明显高于常规SE序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D-DESS、T2WI-TSEFS、PDWI-TSE-FS序列骨表面侵蚀的IPSG评分分别(0.89±0.75)、(1.37±0.69)、(1.33±0.68),常规SE序列的骨表面侵蚀IPSG评分明显高于3D-DESS序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三个序列的小囊变IPSG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3D-DESS序列较T2WI-TSE-FS、PDWI-TSE-FS显示关节软骨更清晰,是显示关节软骨病变的最佳扫描序列之一,对于诊断血友病性关节病的关节软骨病变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回波稳态 血友病性关节病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Glycogenic hepatopathy:A narrative review 被引量:7
12
作者 Jagannath M Sherigar Joline De Castro +2 位作者 Yong Mei Yin Debra Guss Smruti R Mohanty 《World Journal of Hepatology》 CAS 2018年第2期172-185,共14页
Glycogenic hepatopathy(GH) is a rare complication of the poorly controlled diabetes mellitus characterized by the transient liver dysfunction with elevated liver enzymes and associated hepatomegaly caused by the rever... Glycogenic hepatopathy(GH) is a rare complication of the poorly controlled diabetes mellitus characterized by the transient liver dysfunction with elevated liver enzymes and associated hepatomegaly caused by the reversible accumulation of excess glycogen in the hepatocytes. It is predominantly seen in patients with longstanding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and rarely reported in association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lthough it was first observed in the pediatric population, since then, it has been reported in adolescents and adults with or without ketoacidosis. The association of GH with hyperglycemia in diabetes has not been well established. One of the essential elements in the pathophysiology of development of GH is the wide fluctuation in both glucose and insulin levels. GH and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 are clinically indistinguishable, and latter is more prevalent in diabetic patients and can progress to advanced liver disease and cirrhosis. Gradient dual-echo MRI can distinguish GH from NAFLD; however, GH can reliably be diagnosed only by liver biopsy. Adequate glycemic control can result in complete remission of clinical, laboratory and histological abnormalities. There has been a recent report of varying degree of liver fibrosis identified in patients with GH. Future studies are required to understand the biochemical defects underlying GH, noninvasive, rapid diagnostic tests for GH, and to assess the consequence of the fibrosis identified as severe fibrosis may progress to cirrhosis. Awareness of this entity in the medical community including specialists is low. Here we briefly reviewed the English literature on pathogenesis involved, recent progress in the evaluatio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ycogenic HEPATOPATHY Diabetes MELLITUS HEPATOMEGALY Mauriac syndrome Elevated LIVER enzymes LIVER BIOPSY Gradient dual-echo MRI
下载PDF
钻柱信道内双声接收器的回波抑制方法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成 井中武 +2 位作者 刘钊 樊尚春 丁天怀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6-70,共5页
在随钻测井中地面噪声与周期性信道结构形成的下行回波导致传输性能降低,为此,结合钻柱信道的噪声分析,利用上、下行信道的瞬态脉冲响应,构建回波噪声抑制模型,提出了双声接收器的检测方式。在钻柱激励端分别施加单位正弦脉冲信号和PSK... 在随钻测井中地面噪声与周期性信道结构形成的下行回波导致传输性能降低,为此,结合钻柱信道的噪声分析,利用上、下行信道的瞬态脉冲响应,构建回波噪声抑制模型,提出了双声接收器的检测方式。在钻柱激励端分别施加单位正弦脉冲信号和PSK调制数据,在接收端耦合下行的高斯噪声,应用钻柱内一维低频纵波传输的有限差分算法,在单接收器和双接收器模式下时域和频域仿真分析了钻柱内声信号的传输特性,验证了双声接收器检测方式的有效性。该方法可实现井下回波噪声的抑制,从而改善信噪比,提高传输速率,为钻柱声遥测系统优化设计提供方法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柱 声传输信号 双接收器 回波抑制 检测模型
下载PDF
改良双回波成像对肝脏脂肪测量的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德清 王东东 +5 位作者 姜春晖 黄钟情 胡云方 张红萍 程英 孟志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6期963-966,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双回波成像技术对肝脏脂肪含量的定量分析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30°小翻转角射频脉冲,通过短回波时间(TE:2.1ms)成像,校正同相位图像信号强度,改良双回波成像技术。双回波技术、改良双回波技术及氢质子波谱成像技术(~1H... 目的探讨改良双回波成像技术对肝脏脂肪含量的定量分析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30°小翻转角射频脉冲,通过短回波时间(TE:2.1ms)成像,校正同相位图像信号强度,改良双回波成像技术。双回波技术、改良双回波技术及氢质子波谱成像技术(~1H-MRS)分别测量肝脏左右叶脂肪含量,计算脂肪酸含量分数%F、%F_(corrected)与%F_(MRS);以%FMRS为标准,评价三种方法测量脂肪酸含量分数、比较其相关性及一致性。结果三种方法测量脂肪酸含量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F、%F_(corrected)与%F_(MRS)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76、0.911,(P均<0.0001);Kappa值分别为0.865(95%可信区间0.676~0.903)、0.901(95%可信区间0.816~0.937),一致性均较好;%F_(corrected)与%F_(MRS)的一致性较%F与%F_(MRS)的高。结论改良双回波成像技术能够纠正T_1偏倚,减少T_2*衰减及脂肪峰多重性/J耦合的影响;能更准确半定量评价肝脏脂肪酸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双回波成像技术 氢质子波谱成像技术 肝脏脂肪酸含量分数
下载PDF
基于边缘关联点云的激光雷达与相机外参标定方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冯欣 李杰 +2 位作者 余崇圣 钱基业 何颖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537-2542,共6页
激光雷达的点云和相机的图像经常被融合应用在多个领域。准确的外参标定是融合两者信息的前提。点云特征提取是外参标定的关键步骤。但是点云的低分辨率和低质量会影响标定结果的精度。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边缘关联点云的激光雷... 激光雷达的点云和相机的图像经常被融合应用在多个领域。准确的外参标定是融合两者信息的前提。点云特征提取是外参标定的关键步骤。但是点云的低分辨率和低质量会影响标定结果的精度。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边缘关联点云的激光雷达与相机外参标定方法。首先,利用双回波提取标定板边缘关联点云;然后,通过优化方法从边缘关联点云中提取出与实际标定板尺寸大小兼容的标定板角点;最后,将点云中角点和图像中角点匹配。用多点透视方法求解激光雷达与相机之间的外参。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重投影误差为1.602px,低于同类对比方法,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提取 外参标定 双回波
下载PDF
不同海底底质类型水深数据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郭发滨 杜德文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49-354,共6页
在典型的实验海区,使用双频测深仪和箱式取样器,对海底进行同步探测,获取双频测深仪不同底质类型数据。比较了式取样器海底底质样品,归纳出海底基岩、沙、粘土的双频测深仪水深数据和双频测深仪海底模拟记录图象特征,该特征可为双频测... 在典型的实验海区,使用双频测深仪和箱式取样器,对海底进行同步探测,获取双频测深仪不同底质类型数据。比较了式取样器海底底质样品,归纳出海底基岩、沙、粘土的双频测深仪水深数据和双频测深仪海底模拟记录图象特征,该特征可为双频测深仪识别海底底质类型提供先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底质类型 同步探测 双频测深仪 模拟记录图象
下载PDF
一种天气雷达数据质量问题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喆 李柏 +4 位作者 何平 邵楠 步志超 李昭春 杨亭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6-81,共6页
针对新一代天气雷达在业务运行中低仰角观测时经常出现的相邻径向交替变化的条状回波(称为"马赛克"现象)的数据质量问题,分析了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提出了改进天气雷达观测模式,在低仰角采用较低的双脉冲重复频率组合或随机相... 针对新一代天气雷达在业务运行中低仰角观测时经常出现的相邻径向交替变化的条状回波(称为"马赛克"现象)的数据质量问题,分析了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提出了改进天气雷达观测模式,在低仰角采用较低的双脉冲重复频率组合或随机相位编码技术的解决方案。介绍了双脉冲重复频率技术扩展测速范围以及随机相位编码技术退距离模糊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并在新一代天气雷达上开展了数据质量提升试验。通过比较多种适配参数组合下实际天气过程的观测结果,验证了之前的理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雷达 二次回波 双脉冲重复频率 随机相位编码
下载PDF
利用双回波的固态激光雷达与相机外参标定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冯欣 李杰 +2 位作者 余崇圣 钱基业 何颖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6-204,共9页
固态激光雷达和相机因产生的信息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被组合应用在多个领域。为了准确融合2种传感器的信息,提出一种利用双回波的固态激光雷达与相机外参标定方法。首先,利用双回波将含噪声的边缘点云从原始标定板点云中去除,得到内点云... 固态激光雷达和相机因产生的信息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被组合应用在多个领域。为了准确融合2种传感器的信息,提出一种利用双回波的固态激光雷达与相机外参标定方法。首先,利用双回波将含噪声的边缘点云从原始标定板点云中去除,得到内点云。然后,基于内点云获取与标定板真实尺寸一致的角点特征。最后,建立点云中角点与图像中角点对应的约束条件,通过多点透视方法优化求解外参。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重投影误差和数据融合效果比现有方法更优,验证了有效性与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激光雷达 相机 双回波 外参标定 特征提取
下载PDF
基于双线偏振参量对北京X波段雷达非降水回波识别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夏凡 张乐坚 张林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61-572,共12页
为了提高中国X波段双线偏振雷达(简称双偏振雷达)的数据质量,提升应用水平,基于美国多雷达多传感器定量降水估测业务系统质量控制(简称dpQC)方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差分反射率阈值判别并对方案中的计算参数进行本地化调整,设计了针对X波... 为了提高中国X波段双线偏振雷达(简称双偏振雷达)的数据质量,提升应用水平,基于美国多雷达多传感器定量降水估测业务系统质量控制(简称dpQC)方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差分反射率阈值判别并对方案中的计算参数进行本地化调整,设计了针对X波段双偏振雷达的质量控制(简称dpXQC)方案,原理主要包括:将双偏振参量相关系数(CC)区分降水回波与非降水回波的阈值调整为0.9,小于0.9的回波判别为非降水回波;通过计算回波顶高与强回波区位置对冰雹与非均一性波束填充区域进行标识;通过统计探空资料0℃高度上下相关系数的特征,调整了融化层的识别参数;优化算法将双偏振参量差分反射率绝对值大于5 dB判别为非降水回波;加入了条状杂波识别、连续性检验与斑块杂波识别算法。利用dpXQC方案对北京五部X波段多普勒双偏振业务雷达进行试验,检验评估其对非降水回波识别效果,获得以下结果与结论:大部分非降水回波可以通过CC阈值判别被滤除;对于CC阈值判别无法滤除的条幅状、孤立点、块状非降水回波,dpXQC方案利用条幅状杂波识别、连续性检验与差分反射率阈值判别去滤除;dpXQC方案有效保护了冰雹、非均一性波束填充与融化层区域中CC<0.9的降水回波不被滤除;检验结果显示,dpXQC方案对非降水回波正确识别率为91.8%,错误识别率为20.6%,均要优于dpQC方案,但dpXQC方案的错误识别率依然很高,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由于X波段雷达反射率衰减严重,方案会对一些离雷达较远的非均一性填充区域出现遗漏识别,二是融化层识别算法在所有方位角的位置与厚度是固定的,与实际观测不符,这均会导致被遗漏标识区域中CC<0.9的降水回波被误判为非降水回波。总体来看,dpXQC方案在滤除非降水回波的同时,最大程度保护了降水回波不被滤除,为雷达资料定量化应用等相关业务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偏振雷达 非降水回波 相关系数 融化层
下载PDF
双线偏振雷达探测的云和地物回波的特性及其识别方法 被引量:30
20
作者 刘黎平 王致君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03-310,共8页
双线偏振雷达在定量测量降雨量的过程中,经常受到地物回波的干扰和影响。研究云和地物回波的反射率因子ZH、差反射率因子ZDR的取值大小及两者的关系、空间变化梯度的结果表明:云的ZDR大于零,且有明显的随ZH增加而增大的趋... 双线偏振雷达在定量测量降雨量的过程中,经常受到地物回波的干扰和影响。研究云和地物回波的反射率因子ZH、差反射率因子ZDR的取值大小及两者的关系、空间变化梯度的结果表明:云的ZDR大于零,且有明显的随ZH增加而增大的趋势,这反映了在强降雨回波中大粒子占的比例较大;而地物回波的ZH和ZDR无明显变化规律,ZDR可正可负;云回波的空间变化率也明显小于地物回波。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剔除地物回波的模式,经过实际资料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线偏振雷达 地物回波 识别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