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7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est Research on the Knock of a Common-Rail Diesel Engine Fueled with Diesel-Methanol Dual-Fuel
1
作者 Chao Zhu Zhuopei Liu +1 位作者 Hao Chen Yangyang Li 《Energy Engineering》 EI 2023年第5期1081-1105,共25页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on a diesel-methanol dual-fuel(DMDF)engine modified by a six-cylinder,turbocharged,inter-cooled diesel engine.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diesel injection,the experiments are divided to two p...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on a diesel-methanol dual-fuel(DMDF)engine modified by a six-cylinder,turbocharged,inter-cooled diesel engine.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diesel injection,the experiments are divided to two parts:the single injectionmode and double injectionmode.The results show that,at the double injectionmode,themaximumof pressure rise rate is small and the engine runs smoothly,however,knock still occurswhen the cocombustion ratio(CCR)is big enough.Under knock status,the power density of the block vibration concentrating at some special frequencies rises dramatically,and the special frequency of single injection mode(about 4.1 kHz)is lower than that of double injection mode(7–9 kHz).The cylinder pressure oscillations of knock status are very different fromthe non-knock status.Under knock status,cylinder pressure oscillations become more concentrated and fiercer at some special frequencies,and the same as the block vibration.The special frequency of single injection mode(3–6 kHz)is lower than that of double injection mode(above 9 k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mon rail diesel engine diesel-methanol dual-fuel KNOCK block vibration pressure oscillation
下载PDF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s of Eichhornia Crassipes Biodiesel and Liquefied Petroleum Gas on the Performance and Emissions of a Dual-Fuel Engine
2
作者 Hawraa S.Mohammed Mahmoud A.Mashkour 《Fluid Dynamics & Materials Processing》 EI 2023年第9期2329-2343,共15页
This study considers the effect of Eichhornia Crassipes Biodiesel(ECB)blends on the performances,combustion,and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a direct injection compression ignition engine operated in a dual-fuel mode(D... This study considers the effect of Eichhornia Crassipes Biodiesel(ECB)blends on the performances,combustion,and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a direct injection compression ignition engine operated in a dual-fuel mode(DFM)and equipped with an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technique(EGR).In particular,a single-cylinder,four-stroke,water-cooled diesel engine was utilized and four modes of fuel operation were considered:mode I,the engine operated with an ordinary diesel fuel;mode II,the engine operated with the addition of 2.4 L/min of lique-fied petroleum gas(LPG)and 20%EGR;mode III,20%ECB with 2.4 L/min LPG and 20%EGR;mode IV,40%ECB with 2.4 L/min LPG and 20%EGR.The operation conditions were constant engine speed(1500 rpm),var-iation of load(25%,50%,75%,and 100%),full load,with a compression ratio of 18,and a time injection of 23°BTDC(Before top died center).With regard to engine emissions,carbon dioxide(CO_(2)),carbon monoxide(CO),hydrocarbons(UHC),and nitrogen oxide(NOX)were measured using a gas analyzer.The smoke opacity was measured using an OPABOX smoke meter.By comparing the results related to the different modes with mode I at full load,the BTE(Brake thermal efficiency)increased by 20.17%,11.45%,and 12.66%with modes II,III,and IV,respectively.In comparison to the results for mode II,the BTE decreased due to the combustion of ECB blends by 7.26%and 6.24%for mode III and mode IV,respectively,at full load.In comparison to mode II,the Brake specific energy consumption(BSEC)increased with the ECB substitution.With ECB blends,there is a noticeable decrease in the CO,CO_(2),and UHC emissions at a partial load.Furthermore,the 20%ECB has no effect on CO emissions at full load.For modes II and IV,the CO_(2)increased by 33.33%and 19%,respectively,while the UHC emissions were reduced by 14.49%for mode III and 26.08%for mode IV.The smoke of mode III was lower by 7.21%,but for mode IV,it was higher by 12.37%.In addition,with mode III and mode IV,the NOx emissions increased by 30.50%and 18.80%,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ichhornia Crassipes Biodiesel dual-fuel engine liquefied petroleum gas COMBUSTION diesel engine brake thermal efficiency
下载PDF
马赫数10条件下冲压发动机内氢气燃烧特性试验
3
作者 卢洪波 林键 +8 位作者 金熠 陈星 纪锋 吴衡毅 刘春风 王瑞庭 朱浩 杨甫江 韦宝禧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36,I0001,共11页
针对高马赫数超燃冲压发动机面临的高效燃烧组织挑战,本文提出了一种凹腔后缘激波强化的高马赫数超声速燃烧组织技术,并设计了一套燃烧室采用双侧对称布置凹腔结构的三维发动机试验模型。采用OH*基化学发光光谱诊断与壁面测压相结合的... 针对高马赫数超燃冲压发动机面临的高效燃烧组织挑战,本文提出了一种凹腔后缘激波强化的高马赫数超声速燃烧组织技术,并设计了一套燃烧室采用双侧对称布置凹腔结构的三维发动机试验模型。采用OH*基化学发光光谱诊断与壁面测压相结合的试验手段,在自由活塞驱动激波风洞的名义Ma=10流场中,对凹腔上游横向氢气射流的燃烧特性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模拟流场的重复性,给出了氢气燃烧演化特征、火焰稳定结构及释热特性。不同车次的总压等流场参数表明试验流场具有较高的重复性,可保障氢气燃烧特性的可复现性。通过观察试验过程中OH*基动态发光特征发现,在高焓激波风洞发动机试验中采用燃料提前喷注的方法使发动机流道在空气主流到来之前充盈大量的氢气,进而在主流到达发动机内的瞬间形成所谓“激波管流动-燃烧”效应,使来流空气与氢气接触面发生自点火与剧烈燃烧,产生显著不同于发动机正常工作情况下的点火与燃烧机制,但随着主流趋于平稳,“激波管流动-燃烧”效应消失,在高总温气流的自点火效应与凹腔后缘的X型激波耦合作用下,火焰稳定在凹腔上游近壁面区的氢气射流尾迹区和凹腔后缘附近的全流场中。通过分析壁面压力分布特征发现,凹腔后缘的X型激波实现了燃烧的强化与火焰的稳定,并获得了最显著的释热压升。这些结果表明高马赫数冲压发动机可利用凹腔后缘X型激波强化燃烧和稳定火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马赫数 超燃冲压发动机 高焓激波风洞 化学发光光谱诊断 凹腔稳焰
下载PDF
三种湍流对Scramjet燃烧室冷态流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4
作者 韩省思 刘亮 +2 位作者 叶桃红 朱旻明 陈义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1-325,共5页
为验证从超音速混合层中发展而来的修正可压缩性(包括膨胀可压缩性和结构可压缩性两部分)的k-ε湍流模型对复杂超音速流场的预测能力,对复杂的超音速燃烧冲压发动机(Scramjet)燃烧室冷态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将修正k-ε模型、标准k-ε模型... 为验证从超音速混合层中发展而来的修正可压缩性(包括膨胀可压缩性和结构可压缩性两部分)的k-ε湍流模型对复杂超音速流场的预测能力,对复杂的超音速燃烧冲压发动机(Scramjet)燃烧室冷态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将修正k-ε模型、标准k-ε模型以及标准k-ωSST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修正k-ε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该复杂流场,对湍流动能的预测改进较大,优于k-ωSST的结果,与实验吻合得较好;壁面压力分布以及速度分布在激波附近修正明显,与实验结果更加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压缩性修正 scramjet k-ε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流场超分辨率重建
5
作者 陈皓 郭明明 +3 位作者 田野 乐嘉陵 张华 岳茂雄 《推进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4-184,共11页
超声速燃烧室受限空间内复杂流场波系结构的获取受到光学测量装置精度的制约。为提升流场时空分辨率特征,本文应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地面脉冲燃烧风洞获取的试验数据,在发动机入口马赫数2.5的条件下,构建了6种不同当量比下基... 超声速燃烧室受限空间内复杂流场波系结构的获取受到光学测量装置精度的制约。为提升流场时空分辨率特征,本文应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地面脉冲燃烧风洞获取的试验数据,在发动机入口马赫数2.5的条件下,构建了6种不同当量比下基于压力数据重构的燃烧室流场低分辨率图像数据集,研究了三种提高图像分辨率的方法来提升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流场重构图像的分辨率。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流场超分辨率稠密网络(Flow-field Super-Resolution Dense Network,FSRDN)、流场超分辨率生成对抗网络(Flow-field Super-Resolution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FSRGAN)、传统的双三次插值法(Bicubic interpolation,Bicubic)对流场图像分辨率都提高了4^(2)倍。FSRDN网络所得流场图像结果的峰值信噪比(Peak Signal-to-Noise Ratio,PSNR)、相关性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CORR)、感知指数(Perceptual Index,PI)指标均优于双三次插值法,但实际图像存在过于平滑的现象。FSRGAN网络所得流场结果消除了图像平滑现象,使流场图像的细节更加丰富,大幅度优化了PI指标,对燃烧室内的剪切层、斜激波、分离激波等主要波系结构的清晰度有了极大的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燃冲压发动机 燃烧室 双三次插值 超分辨率 生成对抗网络
下载PDF
NACA0021和NACA4822翼型肋通道中环境空气流动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李勇 张迎春 +4 位作者 付虞 周棋润 赵雨菲 杨森杰 马素霞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4-605,共12页
针对超燃冲压发动机在更高Mach数飞行时,主动再生冷却技术面临换热能力不足的瓶颈问题,拟利用翼型肋加强再生冷却通道的传热性能.为了从原理上验证翼型肋通道的强化传热效果,搭建了环境空气在NACA0021对称翼型肋和NACA4822非对称翼型肋... 针对超燃冲压发动机在更高Mach数飞行时,主动再生冷却技术面临换热能力不足的瓶颈问题,拟利用翼型肋加强再生冷却通道的传热性能.为了从原理上验证翼型肋通道的强化传热效果,搭建了环境空气在NACA0021对称翼型肋和NACA4822非对称翼型肋通道(横截面尺寸50 mm×50 mm)中的流动传热实验测试平台,基于稳态液晶技术得到受热表面的Nusselt数.通过实验研究发现:NACA0021对称翼型肋通道和NACA4822非对称翼型肋通道的传热强度分别被提升了0.17%~17.1%和18.4%~52.1%,50 m^(3)/h流量下的PEC(performance evaluation criteri-on)分别为1.04和1.24;大流量条件下,NACA4822非对称翼型肋通道可强化中间受热面的传热性能;翼型肋通道中的流动压降也会相应增大,其中NACA4822翼型肋通道中的压降最大,翼型肋的非对称性使得流动湍流强度不断积累造成下游压降存在明显升高.该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开展翼型肋通道内超临界流体的流动传热特性研究,拓宽超燃冲压发动机主动再生冷却技术的应用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燃冲压发动机 翼型肋通道 NUSSELT数 压力损失
下载PDF
Scramjet燃烧室流场的三维并行数值模拟及试验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郑忠华 乐嘉陵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15,共7页
作者采用时间相关法,通过有限体积离散,运用带化学反应的全N S方程,在神州巨型机上,针对试验模型,对油气比Φ=0.0和0.35的喷氢Scramjet燃烧室流场进行了三维并行数值模拟,得到了流场的精细结构。并行模拟所得壁面压力分布与试验所测得... 作者采用时间相关法,通过有限体积离散,运用带化学反应的全N S方程,在神州巨型机上,针对试验模型,对油气比Φ=0.0和0.35的喷氢Scramjet燃烧室流场进行了三维并行数值模拟,得到了流场的精细结构。并行模拟所得壁面压力分布与试验所测得的壁面压力分布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比较 有限体积法 并行计算 scramjet燃烧室 流场 数值模拟
下载PDF
Scramjet尾喷管几何调节方案的计算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葛建辉 徐惊雷 +1 位作者 庞丽娜 莫建伟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58-1164,共7页
高超声速飞行器飞行接力点和巡航结束点尾喷管冷、热态俯仰力矩差较大,给飞行器的飞行姿态控制造成严重影响。为了减小喷管冷、热态俯仰力矩差,提出了在喷管上膨胀面末端增加移动板进行调节的方案,并进行了详细的三维数值模拟和相应的... 高超声速飞行器飞行接力点和巡航结束点尾喷管冷、热态俯仰力矩差较大,给飞行器的飞行姿态控制造成严重影响。为了减小喷管冷、热态俯仰力矩差,提出了在喷管上膨胀面末端增加移动板进行调节的方案,并进行了详细的三维数值模拟和相应的风洞缩比冷流实验研究。计算结果表明,Ma=4.5时,调节移动板伸出400mm,喷管冷、热态力矩差最大减小21.74%,推力系数损失1.64%;Ma=6.5时,调节移动板喷管冷、热态力矩差可降低77.59%,而推力系数只减小1.35%,调节收益非常明显。最后通过将喷管各调节状态下的冷流缩比实验壁面压力数据与计算结果的对比,证明了该调节方案的计算方法及其结果是可靠的,同时得出该调节方案可以有效地降低冷、热态力矩差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燃冲压发动机 尾喷管 几何调节 俯仰力矩差 数值模拟 实验研究
下载PDF
超燃冲压发动机羟基/煤油-PLIF同步测量研究
9
作者 武国华 于欣 +6 位作者 彭江波 曹振 高龙 韩明宏 袁勋 刘文备 亓金浩 《推进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9-226,共8页
应用一套500 Hz PLIF(Planar laser induced fluorescence)系统开展了煤油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实验研究,实现了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内火焰结构和煤油分布可视化测量。通过对OH-PLIF和煤油-PLIF同步测量方法分析,揭示了超燃冲压发动机煤... 应用一套500 Hz PLIF(Planar laser induced fluorescence)系统开展了煤油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实验研究,实现了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内火焰结构和煤油分布可视化测量。通过对OH-PLIF和煤油-PLIF同步测量方法分析,揭示了超燃冲压发动机煤油掺混燃烧振荡特性规律。利用PLIF图像的几何特征、强度特征和动态模态分解,分析了煤油掺混过程对火焰传播及燃烧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煤油单独燃烧阶段,煤油主要分布在燃烧室上游。OH基受燃料分布的影响,在燃烧室内重复性地聚集和扩散,呈现破裂带状。动态模态分解结果表明,煤油掺混过程对燃烧振荡存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燃冲压发动机 燃烧室 平面激光诱导荧光 动态模态分解 可视化测量
下载PDF
模拟Scramjet隔离段实际入口的直连试验设备设计试验验证 被引量:1
10
作者 唐兰 徐惊雷 +2 位作者 俞凯凯 曹学斌 满延进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970-1976,共7页
为了模拟进气道喉道非均匀流场对超燃冲压发动机隔离段流动特性的影响,针对典型超燃冲压发动机隔离段入口流场的马赫数分布要求,设计了隔离段直连试验设备。该设备整个通道采用扩张构型,在附面层发展段的下壁面采用加圆形凸台的方法加... 为了模拟进气道喉道非均匀流场对超燃冲压发动机隔离段流动特性的影响,针对典型超燃冲压发动机隔离段入口流场的马赫数分布要求,设计了隔离段直连试验设备。该设备整个通道采用扩张构型,在附面层发展段的下壁面采用加圆形凸台的方法加速附面层发展,并针对该设备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冷流试验。结果表明,该直连试验设备不仅能准确模拟隔离段实际入口流场(即入射激波和非对称附面层),模拟的主流区马赫数与目标值差值在0.02以内,还解决了传统的直连试验设备存在的启动问题。试验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该直连试验设备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燃冲压发动机 隔离段直连试验 附面层 非均匀 激波
下载PDF
MHD-Arc-Scramjet联合循环发动机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唐井峰 鲍文 于达仁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65-470,共6页
以MHD-Arc-Scramjet联合循环发动机为对象开展性能分析,探讨了能量旁路系统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给出了MHD-Arc-Scramjet联合循环发动机相对于传统冲压发动机的单位推力差异。结果表明:电子束电离消耗的能量,能量旁路比例,电弧注入... 以MHD-Arc-Scramjet联合循环发动机为对象开展性能分析,探讨了能量旁路系统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给出了MHD-Arc-Scramjet联合循环发动机相对于传统冲压发动机的单位推力差异。结果表明:电子束电离消耗的能量,能量旁路比例,电弧注入过程的最高温度以及进气道的压缩程度是能量旁路系统中影响发动机单位推力的主要因素;在这些参数的取值范围内合理取值,并兼顾材料和技术实现等约束,性能分析表明:在来流速度2800-4000m/s范围内MHD-Arc-Scramjet联合循环发动机相对传统冲压发动机具有明显的单位推力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压发动机 能量旁路系统 MHD-Arc-scramjet联合循环发动机+ 性能分析
下载PDF
Scramjet整机流场的非结构网格并行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兰 吴颖川 乐嘉陵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4-40,共7页
为了得到某支板喷氢超燃冲压发动机内流场的细节,采用非结构网格CFD隐式解算器,耦合求解Na-vire-Stokes方程、组分连续方程和M enter的k-ω应力剪切传输(SST)湍流模型,对整机模型的冷流和三个当量油气比的湍流反应流进行了三维并行模... 为了得到某支板喷氢超燃冲压发动机内流场的细节,采用非结构网格CFD隐式解算器,耦合求解Na-vire-Stokes方程、组分连续方程和M enter的k-ω应力剪切传输(SST)湍流模型,对整机模型的冷流和三个当量油气比的湍流反应流进行了三维并行模拟。给出了流线和水的分布云图,分析了支板附近旋涡和推进流道一维质量加权平均的马赫数、静温、组分质量分数及燃烧效率等参数随当量油气比的变化,并将壁面压力和实验值进行了比较,吻合较好。除=0.8在支板附近出现了小范围亚声速外,其余状态整个内流道超声速占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燃发动机 非结构网格 支板 湍流反应流 并行计算 旋涡
下载PDF
多次启动燃烧室燃油主动冷却模拟试验
13
作者 胡锦华 张忠利 +1 位作者 邱成旭 周伟星 《火箭推进》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34,共8页
高超声速飞行器在不同马赫数、不同高度间跳跃飞行时,燃烧室在不同工况下间歇工作,热载荷发生交替变化,为保证燃烧室结构正常工作,采用燃油主动冷却对燃烧室进行热防护。为了验证燃烧室在燃油主动冷却时是否结焦积碳进而影响其正常工作... 高超声速飞行器在不同马赫数、不同高度间跳跃飞行时,燃烧室在不同工况下间歇工作,热载荷发生交替变化,为保证燃烧室结构正常工作,采用燃油主动冷却对燃烧室进行热防护。为了验证燃烧室在燃油主动冷却时是否结焦积碳进而影响其正常工作,设计了多次启动燃烧室燃油主动冷却模拟试验装置,该装置采用电加热的方法模拟高温来流产生的交变热载荷,对主动冷却燃烧室模拟试验件进行了热壁冷油、热壁热油和燃油不流动状态试验考核。结果表明:主动冷却燃烧室热结构通过3次以上的热壁冷油、热壁热油循环试验后,试件未发生损坏;随循环次数增加,试件流阻增加较小,热壁热油工况的压差增加高于热壁冷油工况;对试验件进行剖切检查,发现冷却槽内积碳不明显,积碳主要出现在燃油出口的燃料集液腔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燃冲压发动机 多次启动 燃烧室 主动冷却
下载PDF
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三种冷却结构性能比较
14
作者 吕玉妹 王建华 +3 位作者 伍楠 吴万范 贺菲 麻玉龙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3-160,共8页
面对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严峻热环境,需要通过改进设计以提高气膜冷却性能。本文用数值方法分析比较了三种不同于传统气膜冷却的结构:(1)沿冷气通道增加气膜孔直径的改进型气膜冷却结构;(2)增加冷气冲击与对流换热的层板冷却结构;(3)... 面对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严峻热环境,需要通过改进设计以提高气膜冷却性能。本文用数值方法分析比较了三种不同于传统气膜冷却的结构:(1)沿冷气通道增加气膜孔直径的改进型气膜冷却结构;(2)增加冷气冲击与对流换热的层板冷却结构;(3)增加多孔板的发散气膜组合冷却结构。通过机理实验数据验证数学模型和数值方法。利用经过验证的模型和方法,在真实的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工况下,数值分析三种结构的冷却机理。在不同冷气注射量下,比较三种冷却结构热端冷却效率及温度分布的均匀性,结果表明组合冷却结构最高冷却效率高出其他结构的28%。此外,分析热障涂层对三种结构综合冷却特性的贡献,结果表明层板结构冷却效率在大冷气量下高出其他结构的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燃冲压发动机 燃烧室 气膜冷却 层板冷却 发散气膜组合冷却 冷却效率 适用性
下载PDF
基于双向耦合的燃烧室与冷却通道的传热研究
15
作者 赵超凡 董昊 +2 位作者 朱剑琴 程泽源 戎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62-974,共13页
为研究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与再生冷却通道的耦合传热特性,采用双向弱耦合迭代计算方法,研究燃烧室和冷却通道的特征参数对耦合传热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量比的增加导致燃烧反应区域和壁面高温区域后移,当量比增大至0.75时,部... 为研究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与再生冷却通道的耦合传热特性,采用双向弱耦合迭代计算方法,研究燃烧室和冷却通道的特征参数对耦合传热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量比的增加导致燃烧反应区域和壁面高温区域后移,当量比增大至0.75时,部分壁面高温区后移至超出燃烧段范围,在燃烧室的当量比设计时需考虑冷却通道范围的限制;喷射角度的增大会提高燃烧段壁面平均温度,喷射角度由30°增大到75°时,冷却通道出口裂解率由8%增长到11%;增大冷却剂的工作压力和流量能增强冷却剂的吸热能力,降低燃烧室内壁面温度,最大下降幅度约200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燃冲压发动机 燃烧室 再生冷却 耦合传热 数值研究
下载PDF
中轴流场参数波动对超燃燃烧室性能的影响研究
16
作者 张皓 颜密 +2 位作者 邓恒 田小涛 黄萌 《弹箭与制导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9-75,共7页
当吸气式飞行器在进行宽域飞行时,燃烧室中轴线上流场会发生较大改变,流场参数沿轴向发生“波动”。因此,有必要开展中轴线流场参数波动对燃烧室性能的影响研究,为吸气式飞行器燃烧室在进行宽域飞行设计时提供相关理论支持。在N-S气相... 当吸气式飞行器在进行宽域飞行时,燃烧室中轴线上流场会发生较大改变,流场参数沿轴向发生“波动”。因此,有必要开展中轴线流场参数波动对燃烧室性能的影响研究,为吸气式飞行器燃烧室在进行宽域飞行设计时提供相关理论支持。在N-S气相控制模型的基础上,结合燃烧模型、湍流模型、燃速模型、加质模型,建立了固体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流动燃烧数值仿真模型。通过该模型,开展中轴线上流场参数波动对燃烧室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宽域飞行时不同的飞行工况导致的入口空气流量不同,会引起燃烧室内马赫数沿流向振荡,振荡幅值越大,总压损失越大。入口空气流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燃烧室内气流马赫数振荡,但选取合适的入口流量可显著降低燃烧室气流马赫数的振荡幅值。因此,针对需要在宽域条件下工作的燃烧室,应设计合适的入口流量使燃烧室整个工作周期内流场马赫数振荡综合最小,进而降低燃烧室流动损失,并提升燃烧室工作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燃料 超燃冲压发动机 数值仿真 流动燃烧 燃烧室
下载PDF
固体火箭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构型对燃烧特性影响研究
17
作者 赵李北 夏智勋 +5 位作者 马立坤 陈斌斌 冯运超 杨鹏年 李潮隆 刘延东 《空天防御》 2024年第3期54-63,共10页
为进一步提升固体火箭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性能,明晰燃烧室设计参数对发动机燃烧模态及性能的影响和作用规律,利用数值模拟分析了燃烧室最小几何喉道和凹腔前缘与燃料喷注口距离对燃烧室流动与气固两相燃气燃烧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燃... 为进一步提升固体火箭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性能,明晰燃烧室设计参数对发动机燃烧模态及性能的影响和作用规律,利用数值模拟分析了燃烧室最小几何喉道和凹腔前缘与燃料喷注口距离对燃烧室流动与气固两相燃气燃烧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燃烧室最小几何喉道通过影响燃烧室内的阻塞程度,进而改变燃烧室内的热力喉道位置;随着凹腔前缘与燃料喷注口距离的增大,其产生的低速区对气流的阻塞作用更强,进而延长颗粒相燃料在燃烧室中的滞留时间,提升燃烧效率;颗粒相燃料的燃烧效率是决定燃料总燃烧效率的主要因素,从而影响燃烧室性能提升和燃烧模态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超燃冲压发动机 燃烧室 燃烧特性 硼颗粒
下载PDF
固体火箭超燃冲压发动机点火燃烧过程实验研究
18
作者 陈端毓 田维平 +2 位作者 董新刚 黄礼铿 张璞 《推进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4-152,共9页
为解决硼基贫氧燃料固体火箭超燃冲压发动机补燃室内硼颗粒超声速点火燃烧难题,设计制造了在超声速燃气射流掺混区域开设观察窗的点火燃烧过程试验样机,开展了含硼贫氧固体燃料的超声速点火试验。试验模拟了26 km,Ma5.9的飞行工况并通... 为解决硼基贫氧燃料固体火箭超燃冲压发动机补燃室内硼颗粒超声速点火燃烧难题,设计制造了在超声速燃气射流掺混区域开设观察窗的点火燃烧过程试验样机,开展了含硼贫氧固体燃料的超声速点火试验。试验模拟了26 km,Ma5.9的飞行工况并通过高速摄像获得了点火燃烧过程的火焰形态。试验结果表明:掺混增强装置可以显著改善补燃室内存在的分层流动和一次燃气气固两相分离的现象,为硼颗粒提供良好的点火条件从而提升其附近硼颗粒的点火燃烧性能。通过合理设计掺混增强装置位置,将硼颗粒在一次燃气喷注口附近的高温点火区点燃比在补燃室中段点燃具有更高的燃烧效率,本文设计的燃烧组织结构在试验中实现了硼贫氧固体燃料0.812的燃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超燃冲压发动机 含硼贫氧燃料 掺混增强装置 燃烧性能 补燃室
下载PDF
煤油燃料宽域冲压旋转爆震燃烧特性
19
作者 舒晨 顾福涛 +3 位作者 陈斌 晏成龙 仝毅恒 林伟 《气体物理》 2024年第2期21-32,共12页
通过三维数值仿真的方法,研究了Ma=3~7飞行工况下,煤油燃料冲压旋转爆震燃烧特性。在Ma=3飞行工况下,由于燃料雾化蒸发效果较差,无法实现煤油燃料的爆震燃烧。Ma=4, 5, 6的飞行工况下,随着飞行Mach数的增大,波头数目整体上逐渐增多,分... 通过三维数值仿真的方法,研究了Ma=3~7飞行工况下,煤油燃料冲压旋转爆震燃烧特性。在Ma=3飞行工况下,由于燃料雾化蒸发效果较差,无法实现煤油燃料的爆震燃烧。Ma=4, 5, 6的飞行工况下,随着飞行Mach数的增大,波头数目整体上逐渐增多,分别为单波、三波、五波模态;但传播速度逐渐减小;冲压模态下,液态燃料雾化蒸发效果较好,但流场内均不同程度地残存有煤油蒸气,其未参加反应便排出燃烧室。Ma=7的飞行工况下,由于来流接近CJ速度,流场将以驻定爆震模态组织燃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油 宽域冲压 旋转爆震 燃烧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