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analysis of friction and damping on anti-backlash gear based on dynamics model with time-varying mesh stiffness 被引量:7
1
作者 杨政 尚建忠 罗自荣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12期3461-3470,共10页
A nonlinear model of anti-backlash gear with time-varying friction and mesh stiffness was proposed for the further study on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anti-backlash gear.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model precision, appli... A nonlinear model of anti-backlash gear with time-varying friction and mesh stiffness was proposed for the further study on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anti-backlash gear.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model precision, applied force analysis was completed in detail, and single or double tooth meshing states of two gear pairs at any timing wer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meshing characteristic of anti-backlash gear. The influences of friction and variations of damping ratio on dynamic transmission error were analyzed finally by numerical calculation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nti-backlash gear can increase the composite mesh stiffness comparing with the mesh stiffness of the normal gear pair. At the pitch points where the frictions change their signs, additional impulsive effects are observed. The width of impulsive in the same value of center frequency is wider than that without friction, and the amplitude is lower. When gear pairs mesh in and out, damping can reduce the vibration and impa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ICTION DAMPING anti-backlash gear dynamics time-varying mesh stiffness dynamic transmission error
下载PDF
地平主焦点式大视场望远镜的双电机消旋系统 被引量:3
2
作者 李玉霞 王帅 +3 位作者 王建立 李洪文 曹玉岩 刘洋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49-762,共14页
大口径大视场地平式望远镜长时间曝光时,主焦点探测器会由于地球自转产生像旋,即视场中除中心外其余星体均绕视场中心旋转,进而导致目标不能正确提取与观测。为消除图像旋转的影响,某大口径大视场望远镜的消旋跟踪精度需小于5″。本文... 大口径大视场地平式望远镜长时间曝光时,主焦点探测器会由于地球自转产生像旋,即视场中除中心外其余星体均绕视场中心旋转,进而导致目标不能正确提取与观测。为消除图像旋转的影响,某大口径大视场望远镜的消旋跟踪精度需小于5″。本文根据星体像旋原理对主焦点探测器像旋的位置特性和速度特性进行系统分析及实验验证,提出采用双电机驱动消间隙消旋机构进行消旋,利用复合电流指令控制方法消间隙并进行控制。实验结果表明:像旋特性符合消旋公式,测量误差不超过2%。最终在低速15(″)/s及高速170(″)/s时消旋机构的跟踪精度小于1″,进行高变速切换即7.86°sin(2π×0.5t)时,控制精度仍然小于1″,采用双电机消间隙控制方法可有效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远镜 双电机消间隙 大口径大视场 消旋控制 地平式望远镜
下载PDF
望远镜双电机驱动消齿隙的动力学设计 被引量:5
3
作者 冯锦平 马文礼 黄金龙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4-69,共6页
齿侧间隙会影响齿轮传动式望远镜的指向和跟踪精度。采用多电机驱动,通过施加偏置力矩能消除齿隙影响。以双电机驱动为例,建立动力学的数学模型,考虑齿隙非线性,齿轮传动链刚度的周期时变性,随机风扰力矩以及电机齿槽力矩的作用,以最小... 齿侧间隙会影响齿轮传动式望远镜的指向和跟踪精度。采用多电机驱动,通过施加偏置力矩能消除齿隙影响。以双电机驱动为例,建立动力学的数学模型,考虑齿隙非线性,齿轮传动链刚度的周期时变性,随机风扰力矩以及电机齿槽力矩的作用,以最小化偏置力矩为目标函数,齿轮不脱离啮合为约束条件,进行优化设计,获得了各驱动力矩下,全速度范围内的最优偏置力矩,并分析了传动系统的转动惯量、刚度及阻尼等参数,对偏置力矩设计的影响,得到了偏置力矩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望远镜 齿轮传动 双电机消隙:偏置力矩
下载PDF
基于变偏置力矩的双电机系统消隙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孙龙飞 房立金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9-96,共8页
针对双电机驱动控制系统,提出一种基于电机电流的变偏置力矩消隙控制方法,根据电机的负载电流值及设定的转换函数w,动态输出偏置力矩以实现消隙控制与共同驱动控制之间的转换。同时,给出了转换函数中电流设定值的选取方法,该选取方法简... 针对双电机驱动控制系统,提出一种基于电机电流的变偏置力矩消隙控制方法,根据电机的负载电流值及设定的转换函数w,动态输出偏置力矩以实现消隙控制与共同驱动控制之间的转换。同时,给出了转换函数中电流设定值的选取方法,该选取方法简便可行,为工程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建立双电机驱动系统仿真模型对控制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变偏置力矩控制的双电机系统能够消除传动间隙;通过合理选取转换函数中的电流设定值,可降低静态下的电机间偏置力矩,从而降低系统能耗;偏置力矩的动态输出提高了双电机驱动系统的力矩输出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电机系统 间隙 消隙控制 变偏置力矩 负载电流
下载PDF
基于转速差调节和模型预测控制的双电机伺服系统消隙控制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珍珍 彭超 邵仕泉 《微电机》 2017年第1期54-58,共5页
针对双电机伺服系统,提出一种基于转速差调节和模型预测控制的消隙控制方法。该方法将偏置力矩的施加转换为转速差调节,并利用转速差调节器对双电机进行消隙协调控制,利用模型预测控制提高系统的控制性能。首先,分析了双电机伺服系统结... 针对双电机伺服系统,提出一种基于转速差调节和模型预测控制的消隙控制方法。该方法将偏置力矩的施加转换为转速差调节,并利用转速差调节器对双电机进行消隙协调控制,利用模型预测控制提高系统的控制性能。首先,分析了双电机伺服系统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然后设计了基于转角输出跟踪误差的转速差调节器和基于双电机伺服系统简化模型的模型预测控制器。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双电机伺服系统的响应速度及控制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电机伺服系统 消隙 转速差 模型预测控制 简化模型
下载PDF
双电机驱动机床进给系统消隙控制 被引量:16
6
作者 任海鹏 何斌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0-66,共7页
双电机双丝杠驱动的机床进给系统可以提高驱动刚度,但丝杠传动不可避免地带来传动间隙,导致进给跟踪精度降低。针对丝杠传动间隙问题,建立了驱动系统的数学模型,设计双电机力矩分配策略为:在远离期望目标时,两个电动机共同驱动,在接近... 双电机双丝杠驱动的机床进给系统可以提高驱动刚度,但丝杠传动不可避免地带来传动间隙,导致进给跟踪精度降低。针对丝杠传动间隙问题,建立了驱动系统的数学模型,设计双电机力矩分配策略为:在远离期望目标时,两个电动机共同驱动,在接近目标时,一个电动机作为驱动电机,提供驱动力矩,另外一个电动机作为消隙电机提供消隙力矩,实现消隙功能。采用速度差反馈控制方法实现双电机速度同步,消除在相同力矩给定情况下,由于电机特性差异引起的转速同步误差。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实现双电机双丝杠驱动机床进给系统的消隙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电机驱动 丝杠间隙 力矩分配 转速同步 消隙控制
下载PDF
车载大惯量运动平台双电机驱动控制策略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方俊 王生捷 +1 位作者 李俊峰 王利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460-2472,共13页
针对某车载大惯量伺服系统刚度欠缺,系统在高动态响应与稳定运行之间存在的矛盾,提出一种基于速度曲线规划的双电机驱动策略。采用双电机同步消隙的方法来补偿方位通道与俯仰通道中传动间隙的影响,使得负载的驱动力矩变化连续,保证了系... 针对某车载大惯量伺服系统刚度欠缺,系统在高动态响应与稳定运行之间存在的矛盾,提出一种基于速度曲线规划的双电机驱动策略。采用双电机同步消隙的方法来补偿方位通道与俯仰通道中传动间隙的影响,使得负载的驱动力矩变化连续,保证了系统的稳定运行。通过对伺服系统的运行速度曲线进行合理规划,避免了系统较大启动速度与加速度对结构造成的冲击而导致的抖动问题;利用速度规划指令前馈补偿的方式提高了伺服系统的动态跟踪精度,保证了系统的快速运行能力。联合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双电机同步消隙方法能有效补偿传动结构中间隙/齿隙的影响;速度曲线规划及前馈补偿的方式能有效抑制大惯量挠性结构的抖动问题,同时保证了系统运行的快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载大惯量运动平台 双电机同步消隙 速度曲线规划及前馈补偿 联合仿真
下载PDF
双电机消隙技术在武器伺服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王轩 张翔 刘艳行 《火控雷达技术》 2020年第1期78-83,共6页
在武器伺服系统中,系统控制精度往往会受到齿隙、死区等这些非线性因素影响,其中齿隙是最主要的非线性干扰因素。因此为了提高伺服系统精度,本文以某武器系统的双电机驱动伺服系统为背景,首先深入分析双电机消隙原理,并根据原理设计消... 在武器伺服系统中,系统控制精度往往会受到齿隙、死区等这些非线性因素影响,其中齿隙是最主要的非线性干扰因素。因此为了提高伺服系统精度,本文以某武器系统的双电机驱动伺服系统为背景,首先深入分析双电机消隙原理,并根据原理设计消隙模块;结合双电机驱动系统结构,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分析了双电机消隙技术对系统的作用效果。仿真结果表明,双电机消隙技术能够有效抑制齿隙在传动过程中的干扰,使系统的控制性能表现得到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伺服系统 齿隙 双电机消隙 仿真
下载PDF
双电机同步消隙伺服系统的鲁棒滑模控制策略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方俊 王生捷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4-112,共9页
针对常见的双电机同步消隙伺服系统电流环、速度环、位置环控制结构,提出一种鲁棒性更强、响应速度更快的简化控制策略。利用反步递推理论设计了伺服系统的位置控制器,由经指令滤波处理后的参考位置指令直接计算出力矩信号传递至电流环... 针对常见的双电机同步消隙伺服系统电流环、速度环、位置环控制结构,提出一种鲁棒性更强、响应速度更快的简化控制策略。利用反步递推理论设计了伺服系统的位置控制器,由经指令滤波处理后的参考位置指令直接计算出力矩信号传递至电流环,简化了系统的控制结构;在反步控制器设计过程中引入积分非奇异终端滑模面,克服了线性滑模的抖动问题,并使得系统在有限时间内到达平衡状态;采用扩张状态观测器对总扰动进行补偿,使得系统对内部结构参数变化及外在扰动均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在Matlab/Simulink与Adams中进行了联合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所研究的新型双电机同步消隙控制方法比传统方案具有更佳的跟踪性能,比普通的扰动补偿方法有更好的抗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电机同步消隙 指令滤波 反步法 积分非奇异终端滑模面 扩张状态观测器
下载PDF
双电机消隙技术在串联机械臂中的仿真与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江勇 张伟 +1 位作者 刘晓源 金博丕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1991-1997,共7页
典型非线性齿隙广泛存在于机器人伺服系统中,为了减小齿隙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对串联机械臂采用双电机主从驱动消隙技术。首先基于双电机消隙系统的基本原理及结构建立了齿隙弹性死区非线性模型;然后根据双电机系统的动力学推导公式,建立... 典型非线性齿隙广泛存在于机器人伺服系统中,为了减小齿隙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对串联机械臂采用双电机主从驱动消隙技术。首先基于双电机消隙系统的基本原理及结构建立了齿隙弹性死区非线性模型;然后根据双电机系统的动力学推导公式,建立了所采用的双电机偏置力矩消隙控制策略的Simulink模型,并给出了系统的算法框架及伺服系统硬件电路原理;最后根据实际工程设计参数数据进行原理仿真,并通过激光跟踪仪对采用双电机消隙技术的串联机械臂系统进行精度测试实验验证。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建立的数学模型能够反映实际系统的基本特性;工作空间为4.5 m的串联机械臂末端精度达到1.2 mm,满足工程应用性能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电机 消隙 机械臂 精度
下载PDF
一种高精度天线测量转台设计 被引量:2
11
作者 唐煊 王平 《电子机械工程》 2021年第4期8-12,共5页
作为天线测量系统的重要装置,天线测量转台提供天线测量所需的扫描运动,并实时给出天线的位置信息。针对Ka波段通信天线要求测量转台定位精度高而目前的天线测量转台难以满足较大口径Ka波段天线测量需求的问题,文中设计了一种四自由度转... 作为天线测量系统的重要装置,天线测量转台提供天线测量所需的扫描运动,并实时给出天线的位置信息。针对Ka波段通信天线要求测量转台定位精度高而目前的天线测量转台难以满足较大口径Ka波段天线测量需求的问题,文中设计了一种四自由度转台,分析了造成定位误差的主要因素,通过力矩电机直驱、双电机消隙驱动等措施的组合应用,实现了高精度天线测量转台设计,在满足高精度要求的同时还极具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线测量转台 四自由度 双电机消隙驱动 力矩电机直驱
下载PDF
双电机精密传动机构消隙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郑杰基 陈凌宇 +1 位作者 范大鹏 谢馨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2684-2692,共9页
针对双电机精密传动机构两路传动链间隙引起的速度波动大与冲击的问题,对系统的间隙消除方法展开了研究。建立了包含行星减速器输出端齿轮与大齿圈啮合间隙的机构动力学模型,通过模型仿真分析了传动链间隙大小对系统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 针对双电机精密传动机构两路传动链间隙引起的速度波动大与冲击的问题,对系统的间隙消除方法展开了研究。建立了包含行星减速器输出端齿轮与大齿圈啮合间隙的机构动力学模型,通过模型仿真分析了传动链间隙大小对系统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速度指令的动态偏置力矩和基于差速负反馈的交叉耦合同步控制相结合的复合消隙方法。搭建了双电机精密传动机构实验测试装置,进行了消隙方法的验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简单的速度闭环情况下,所提的复合消隙方法不仅能够保证完全消除系统间隙,还可以将系统速度跟踪精度最大提高73.38%,启动阶段的冲击幅值最大衰减76.35%。研究成果为双电机精密传动机构高精度控制方法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为齿轮传动系统间隙的消除提供了一种参考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电机精密传动机构 动力学模型 间隙非线性 复合消隙方法
下载PDF
某武器随动系统双电机消隙设计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艳辉 陈松波 《兵工自动化》 2021年第7期13-16,共4页
为提高随动系统控制性能,提出一种电机驱动器工作在速度环模式下的双电机消隙算法。以某型微波武器随动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齿隙非线性和双电机消隙原理,建立双电机驱动数学模型,基于Matlab对该消隙算法的控制效果进行对比仿真,并在... 为提高随动系统控制性能,提出一种电机驱动器工作在速度环模式下的双电机消隙算法。以某型微波武器随动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齿隙非线性和双电机消隙原理,建立双电机驱动数学模型,基于Matlab对该消隙算法的控制效果进行对比仿真,并在实际产品上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消隙算法具备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环 随动系统 双电机消隙 偏置力矩
下载PDF
基于扰动补偿的双电机同步消隙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方俊 王生捷 李浩 《电机与控制应用》 2021年第3期27-35,共9页
在减速比较大的末端齿轮传动机构中,齿隙的存在将导致系统的动态性能表现大幅降低。针对常见的对齿隙进行数学建模及仿真的分析方法,在Creo中建立实体模型,导入Adams并与MATLAB/Simulink进行联合仿真的方式来验证双电机驱动消隙策略的... 在减速比较大的末端齿轮传动机构中,齿隙的存在将导致系统的动态性能表现大幅降低。针对常见的对齿隙进行数学建模及仿真的分析方法,在Creo中建立实体模型,导入Adams并与MATLAB/Simulink进行联合仿真的方式来验证双电机驱动消隙策略的有效性,并设计基于双电机控制系统的扩张状态观测器(ESO)对扰动进行补偿。仿真结果表明:采用的双电机同步消隙策略能有效解决末端齿轮传动机构的齿隙问题,所设计的补偿器能可靠抑制扰动对伺服系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机电联合仿真 双电机同步消隙 扩张状态观测器
下载PDF
Parametric Analysis of the End Face Engagement Worm Gear 被引量:11
15
作者 DENG Xingqiao WANG Jueling +2 位作者 WANG Jinge CHEN Shouan YANG Jie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6期1177-1185,共9页
A novel specific type of worm drive, so-called end face engagement worm gear(EFEWD), is originally presented to minimize or overcome the gear backlash. Different factors, including the three different types, contact... A novel specific type of worm drive, so-called end face engagement worm gear(EFEWD), is originally presented to minimize or overcome the gear backlash. Different factors, including the three different types, contact curves, tooth profile, lubrication angle and the induced normal curvature are taken into account to investigate the meshing characteristics and create the profile of a novel specific type of worm drive through mathematical models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 tooth of the worm wheel is very specific with the sine-shaped tooth which is located at the alveolus of the worm and the tooth profile of a worm is generated by the meshing movement of the worm wheel with the sine-shaped tooth, but just the end face of the worm(with three different typical meshing types) is adapted to meshing, and therefore an extraordinary manufacturing methods is used to generate the profile of the end face engagement worm. The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s that the bearing contacts of the generated conjugate hourglass worm gear set are in line contacts, with certain advantages of no-backlash, high precision and high operating efficiency over other gears and gear systems besides the end face engagement worm gear drive may improve bearing contact, reduce the level of transmission errors and lessen the sensitivity to errors of alignment. Also, the end face engagement worm can be easily made with superior meshing and lubrication performance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techniques. In particular, the meshing and lubric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end face engagement worm gear by using the end face to meshing can be increased over 10% and 7%, respectively. This investigate is expect to provide a new insight on the design of the future no-backlash worm drive for indu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rm drive end face engagement worm gear meshing characteristics anti-backlash.
下载PDF
中德亚毫米波望远镜的伺服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6
作者 郑万章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14年第4期56-59,共4页
针对中德亚毫米波望远镜的高性能指标要求,经过大量的调研和仿真分析,天线伺服系统采用了基于德国Rexroth交流伺服的两轴设计方案。系统以运动逻辑控制器和全数字交流驱动器为主体框架,并附加了安全保护措施装置。方位轴和俯仰轴均采用... 针对中德亚毫米波望远镜的高性能指标要求,经过大量的调研和仿真分析,天线伺服系统采用了基于德国Rexroth交流伺服的两轴设计方案。系统以运动逻辑控制器和全数字交流驱动器为主体框架,并附加了安全保护措施装置。方位轴和俯仰轴均采用对力矩差值进行PID控制的双电机消隙技术,提高了天线运动的精度和天线转向时的平稳性。利用运动逻辑控制器强大的性能设计了轨迹跟踪功能,解决了天线软件部分的关键技术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毫米波 伺服系统 轨迹跟踪 双机消隙
下载PDF
一种多电机共轴驱动七自由度机械臂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房立金 许继谦 +3 位作者 高跃 赵乾坤 郭铖 钱奕安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48-55,共8页
针对机器人在加工和装配等领域应用时存在精度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多电机共轴驱动的七自由度机械臂设计方案,在机械臂的腰、肩、肘关节处布置了双电机共轴驱动的关节结构。提出了双电机共轴驱动的消隙控制方法和同步控制方法,并给... 针对机器人在加工和装配等领域应用时存在精度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多电机共轴驱动的七自由度机械臂设计方案,在机械臂的腰、肩、肘关节处布置了双电机共轴驱动的关节结构。提出了双电机共轴驱动的消隙控制方法和同步控制方法,并给出了上述两种控制算法之间平滑切换的转换条件。在底层控制基础上,应用ROS和EtherCAT总线技术搭建了机械臂的上层控制系统。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七自由度机械臂系统在精度、负载能力上均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自由度机械臂 双电机驱动 消隙 同步控制 EtherCAT总线
下载PDF
数控摆角铣头的消隙机构设计
18
作者 张燕荣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3-37,共5页
针对间隙非线性对数控摆角铣头传动精度的影响,提出采用双电动机驱动双蜗轮蜗杆副的消隙方法,即控制一侧电动机的转角和两侧电动机的同步差来精确控制蜗轮蜗杆副的转角,进而控制主轴的摆角。消隙时,一侧蜗杆与蜗轮正向旋转的齿面啮合,... 针对间隙非线性对数控摆角铣头传动精度的影响,提出采用双电动机驱动双蜗轮蜗杆副的消隙方法,即控制一侧电动机的转角和两侧电动机的同步差来精确控制蜗轮蜗杆副的转角,进而控制主轴的摆角。消隙时,一侧蜗杆与蜗轮正向旋转的齿面啮合,另一侧蜗杆与蜗轮反向旋转的齿面啮合。工作时,一侧电动机驱动,另一侧电动机保持同步随动,避免因自锁产生干涉,从而消除主轴摆动的传动间隙,提高了主轴的摆动精度。通过建立消隙机构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消隙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摆角铣头 双电动机驱动 双蜗轮蜗杆副 消隙 同步差
下载PDF
Collaborative Control of Novel Uninterrupted Propulsion System for All-Climate Electric Vehicles 被引量:5
19
作者 Cheng Lin Xiao Yu +2 位作者 Mingjie Zhao Jiang Yi Ruhui Zhang 《Automotive Innovation》 EI CSCD 2022年第1期18-28,共11页
Over the past decade,the electric vehicle industry of China has developed rapidly,reaching one of the highest technological levels in the world.Nevertheless,most electric buses currently serve urban areas,being unsuit... Over the past decade,the electric vehicle industry of China has developed rapidly,reaching one of the highest technological levels in the world.Nevertheless,most electric buses currently serve urban areas,being unsuitable for all-climate operations.In response to the objective of massively adopting electric vehicles for transportation during all the events of the 2022 Beijing Winter Olympics,a dual-motor coaxial propulsion system for all-climate electric vehicles is proposed.The system aims to meet operating requirements such as high speed and adaptability to mountainous roads under severely cold environments.The system provides three operating modes,whose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In addition,dual-motor collaborative control strategy with collaborative gearshift and collaborative power distribution is proposed to eliminate power interruption during gearshift process and achieve intelligent power distribution,thus improving the gearshift quality and 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Finally,gear position calibration for all-climate operation and proper gearshift is introduced.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advantages of the proposed dual-motor coaxial propulsion system regard-ing gearshift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single-motor automatic transmi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al-motor coaxial propulsion system·Collaborative control·Gear position calibration·All-climate oper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