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procedure ultrasound imaging combined with palpation technique in epidural labor analgesia 被引量:1
1
作者 Jian-Ping Wu Yuan-Zhang Tang +3 位作者 Liang-Liang He Wen-Xing Zhao Jian-Xiong An Jia-Xiang Ni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1年第21期5900-5908,共9页
BACKGROUND For parturients with paroxysmal uterine contraction pain,rapid analgesia is needed.We used preprocedure ultrasound imaging combined with the palpation technique in epidural analgesia for labor,and evaluated... BACKGROUND For parturients with paroxysmal uterine contraction pain,rapid analgesia is needed.We used preprocedure ultrasound imaging combined with the palpation technique in epidural analgesia for labor,and evaluated the usefulness of this technique in epidural labor analgesia.AIM To evaluate the usefulness of preprocedure ultrasound imaging in epidural analgesia for labor.METHODS In this prospective randomized observational study,72 parturients were assigned to two groups(combined or palpation group).The target interspace of all parturients was first identified by the palpation technique.Then in the combined group,preprocedure ultrasound imaging was used before epidural puncture.In the palpation group,only the traditional anatomical landmarks technique(palpation technique)was performed.The primary outcome was total duration of the epidural procedure(for the ultrasound group,the duration of the preprocedure ultrasound imaging was included).The secondary outcomes were the number of skin punctures,the success rate at first needle pass,the number of needle passes,the depth from the skin to epidural space,and the complications of the procedure.RESULTS Total duration of the epidural procedure was similar between the two groups(406.5±92.15 s in the combined group and 380.03±128.2 s in the palpation group;P=0.318).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was demonstrated for epidural puncture and catheterization in the combined group.The number of needle passes was 1.14 in the combined group and 1.72 in the palpation group(P=0.001).The number of skin puncture sites was 1.20 in the combined group and 1.25 in the palpation group(P=0.398).The success rate at first needle pass was 88.89%in the combined group and 66.67%in the palpation group(P=0.045).CONCLUSION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the total duration of epidural procedures with preprocedure ultrasound imaging combined with the palpation technique was not longer than the traditional anatomical landmarks technique,which were performed by six experienced anesthesiologists in parturients with normal weights undergoing labor analges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procedure ultrasound imaging Epidural puncture Epidural catheterization Palpation technique Labor analgesia
下载PDF
硬脊膜穿破硬膜外技术和腰硬联合技术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分析
2
作者 贺增举 李晶 +1 位作者 张庆源 孔明健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4年第3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硬脊膜穿破硬膜外(DPE)技术和腰硬联合(CSE)技术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72例进行分娩的产妇,根据镇痛方式不同分为DPE组(36例)和CSE组(36例)。比较两组产妇围手术期有关指标及术中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CSE... 目的探讨硬脊膜穿破硬膜外(DPE)技术和腰硬联合(CSE)技术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72例进行分娩的产妇,根据镇痛方式不同分为DPE组(36例)和CSE组(36例)。比较两组产妇围手术期有关指标及术中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CSE组产妇镇痛起效时间快于DPE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PCEA按压次数、Apgar评分、产妇满意例数和T_(1)~T_(5),阶段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PE组产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CSE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PE和CSE两种麻醉方式在产妇分娩中均能有效地提供镇痛效果,相比之下,尽管DPE比CSE的分娩镇痛起效时间慢,但并发症更少,产妇舒适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脊膜穿破硬膜外技术 腰硬联合技术 分娩镇痛
下载PDF
多模医学影像规划定位穿刺技术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经皮穿刺引流术中的效果分析
3
作者 孙海滨 付健 +4 位作者 王冰心 陈从涛 田磊 赵建辉 张爱民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12期112-115,共4页
目的探究多模医学影像规划定位穿刺新技术在胰腺炎经皮穿刺引流术(PCD)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穿刺引流技术的实施提供更精确的影像引导方法。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进行单盲、前瞻性、随机... 目的探究多模医学影像规划定位穿刺新技术在胰腺炎经皮穿刺引流术(PCD)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穿刺引流技术的实施提供更精确的影像引导方法。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进行单盲、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简单随机化分为两组,各40例。常规组采用超声实时导航定位PCD,改良组给予多模医学影像技术规划定位PCD。比较两组疗效相关指标、围术期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5(IL-15)]及1次穿刺成功率、2次穿刺成功率、技术成功率、穿刺前影像确认次数、术中穿刺操作时间、总操作时间、操作者穿刺信心(VAS评分)、穿刺路径的图像质量、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结果两组腹痛消失、肠鸣音恢复、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排便及饮食恢复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d、3d改良组血清CRP、IL-10、IL-15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1次穿刺成功率、2次穿刺成功率及技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穿刺前影像确认次数少于常规组,术中穿刺操作时间、总操作时间短于常规组,VAS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改良组穿刺路径图像质量优于常规组,满意度97.50%高于常规组77.50%(P<0.05);改良组并发症总发生率0.00%与常规组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医学影像规划定位穿刺新技术指导PCD治疗SAP安全性较高,能提高穿刺路径图像质量,减少影像确认次数,缩短操作时间,增强操作者穿刺信心,同时减轻机体炎症应激,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胰腺炎 穿刺引流术 穿刺新技术 医学影像 患者满意度 安全性
下载PDF
数字化精准骨穿刺指导颌骨切除范围的可行性研究
4
作者 刘畅 吴琼 +3 位作者 陈少华 徐涛 刘亮 张凯 《上海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19-524,共6页
目的:评价利用Mimics结合3D打印及骨组织穿刺活检技术指导下颌骨恶性肿瘤切除范围的可行性。方法:选择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19年1月—2021年4月因口腔鳞癌入院并行下颌骨切除手术的15例患者。术前取患者下颌骨CT数据,导... 目的:评价利用Mimics结合3D打印及骨组织穿刺活检技术指导下颌骨恶性肿瘤切除范围的可行性。方法:选择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19年1月—2021年4月因口腔鳞癌入院并行下颌骨切除手术的15例患者。术前取患者下颌骨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进行编辑,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穿刺导板,测量截骨长度与损失牙数量。术后将切除的下颌骨使用穿刺导板及经皮穿刺针进行相应位点骨穿刺,并送病理检查。对下颌骨大体病理进行脱钙,待脱钙后,对同一位点进行取材,检验精确定位的骨穿刺病理相对大体脱钙病理的准确性,对比实际截骨长度与模拟截骨长度、实际缺牙数量与模拟缺牙数量。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利用3D导板进行的骨穿刺病理拥有和大体脱钙病理一致的准确性;模拟截骨长度显著小于实际截骨长度(P<0.001),模拟缺牙数量显著少于实际缺牙数量(P<0.01)。结论:利用Mimics结合骨组织穿刺活检技术指导下颌骨恶性肿瘤切除范围,可以更加准确地进行下颌骨截断,从而保留更多的健康骨质及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恶性肿瘤 手术安全缘 3D打印技术 骨穿刺活检技术
下载PDF
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疼痛递质和应激反应指标的影响
5
作者 游敏吉 翁晓华 +2 位作者 代虹 吴继敏 刘志平 《浙江医学》 CAS 2023年第23期2526-2530,共5页
目的 探讨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DPE)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疼痛递质和应激反应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6月在丽水市人民医院行分娩镇痛的产妇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分... 目的 探讨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DPE)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疼痛递质和应激反应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6月在丽水市人民医院行分娩镇痛的产妇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分娩镇痛,观察组采用DPE镇痛。比较两组产妇不同时点(镇痛前、镇痛30 min、宫口开全和分娩)宫缩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镇痛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产妇分娩情况;分娩前和分娩24 h产妇疼痛递质[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和应激反应指标[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差异。结果 两组产妇镇痛前宫缩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镇痛30 min、宫口开全和分娩宫缩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镇痛起效时间快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镇痛持续时间、自然分娩率及第一、二、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产妇分娩后24 h血清PGE_2、SP、NE、Cor和ACTH水平均高于分娩前(均P<0.05),观察组分娩后24 h血清PGE_2、SP、NE、Cor和ACT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DPE用于产妇分娩镇痛效果良好,可抑制疼痛递质释放,减轻其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技术 产妇分娩镇痛 效果 疼痛递质 应激状态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联合靶点定位穿刺技术治疗Kummell病临床疗效观察
6
作者 麦敏军 黄尚君 +4 位作者 莫龙飞 古波 叶汝忠 陈德霖 秦广业 《大众科技》 2023年第10期94-97,共4页
目的:通过经皮椎体成形联合靶点定位穿刺技术并与传统椎体成形术治疗Kummell进行比较,探索一种手术并发症更少、治疗效果更好的治疗Kummell病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1年6月北海市中医医院骨科住院部收治的50例确诊为Kummel... 目的:通过经皮椎体成形联合靶点定位穿刺技术并与传统椎体成形术治疗Kummell进行比较,探索一种手术并发症更少、治疗效果更好的治疗Kummell病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1年6月北海市中医医院骨科住院部收治的50例确诊为Kummell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皮椎体成形联合靶点定位穿刺技术治疗组患者28例,传统椎体成形术试验组22例。测量椎体成形联合靶点定位穿刺治疗组与传统椎体成形术治疗组患者术前、术后2天、术后1个月、术后半年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及后凸Cobb角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ODI指数、体前缘高度比值及后凸Cobb角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术后VAS评分、ODI指数、体前缘高度比值及后凸Cobb角的变化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效果更佳。术后2天、术后1个月、术后半年随访时两组间VAS评分、ODI指数、体前缘高度比值及后凸Cobb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联合靶点定位穿刺技术并与传统椎体成形术治疗Kummell病均可取得满意效果,经皮椎体成形联合靶点定位穿刺技术在改善后凸畸形、恢复伤椎高度、避免骨水泥渗漏等方面较可能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mmell病 靶点定位穿刺技术 推体成形术
下载PDF
气腹针鞘带线穿刺缝合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戳孔出血的应用体会(附48例报告) 被引量:1
7
作者 蒲建元 丁雄 +1 位作者 龚建平 王小兵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3年第2期133-137,共5页
目的:探讨气腹针穿刺联合线袢带线缝合技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预防戳孔出血的应用优势。方法:观察并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为4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采用气腹针穿刺联合线袢带线缝合技术的术中操作流程与术后疗效。结果:48例均... 目的:探讨气腹针穿刺联合线袢带线缝合技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预防戳孔出血的应用优势。方法:观察并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为4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采用气腹针穿刺联合线袢带线缝合技术的术中操作流程与术后疗效。结果:4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80 min,平均(51±3.8)min。术后患者均恢复顺利,无术后出血、胆漏、术区积液、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于术后2~5 d、平均(3.5±1.2)d出院。术后随访6~9个月,无切口裂开、戳孔疝、皮下血肿、感染等远期并发症发生,切口愈合良好,达到深部缝合目的。结论:气腹针鞘联合线袢带线穿刺缝合技术通过穿刺不同层面组织,并利用线袢带线,可取得深部缝合、分层缝合、全层缝合等优势,对于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戳孔出血或困难戳孔缝合具有操作简单、流程稳定、安全可靠、疗效良好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穿刺孔出血 气腹针 缝合技术
下载PDF
双针技术在甲状腺胶质样囊肿聚桂醇硬化治疗中的应用
8
作者 邱秀萍 张婷 +5 位作者 张桔顺 黄汝哨 陈阳 涂梅 李仕海 邱思花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7-239,共3页
目的 观察双针技术在甲状腺胶质样囊肿聚桂醇硬化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纳入龙岩市第一医院甲状腺胶质样囊肿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一组采用双针技术进行聚桂醇囊肿硬化治疗(双针组),另一组采用单针穿刺进行聚桂醇囊肿硬化治疗... 目的 观察双针技术在甲状腺胶质样囊肿聚桂醇硬化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纳入龙岩市第一医院甲状腺胶质样囊肿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一组采用双针技术进行聚桂醇囊肿硬化治疗(双针组),另一组采用单针穿刺进行聚桂醇囊肿硬化治疗(单针组)。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囊腔体积变化、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术前2组患者年龄、性别、结节部位及结节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3、6、12个月,双针组患者囊腔体积分别为(12.10±1.92)、(10.69±7.63)、(10.51±6.50)和(10.66±5.95)cm^(3),单针组患者囊腔体积分别为(13.18±2.08)、(16.47±11.51)、(14.41±10.99)和(13.41±10.89) 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77、3.557、3.293、3.099,均P<0.05)。双针组有效率为90%(36/40),单针组有效率为72.5%(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5,P>0.05)。结论 双针技术在甲状腺胶质样囊肿聚桂醇硬化治疗中效果好于单针技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胶质样囊肿 聚桂醇 硬化治疗 双针技术
下载PDF
关玲教授结构针灸“刺脉术”治疗过敏性疾病探析
9
作者 黄宗跃 王昊 +4 位作者 肖新新 李英 王莉莉 姜岳波 关玲 《针灸临床杂志》 2023年第10期88-91,共4页
本研究介绍关玲教授改良的结构针灸“刺脉术”及其在过敏性疾病中的应用。关玲教授在古典针灸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解剖、生理的相关知识,以血管为切入点,挖掘整理了“刺脉术”,其通过刺激血管壁引发交感神经效应来治疗多种临床疾病,... 本研究介绍关玲教授改良的结构针灸“刺脉术”及其在过敏性疾病中的应用。关玲教授在古典针灸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解剖、生理的相关知识,以血管为切入点,挖掘整理了“刺脉术”,其通过刺激血管壁引发交感神经效应来治疗多种临床疾病,本研究就其在过敏性疾病中的应用进行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脉术 过敏性疾病 名医经验
下载PDF
改良针内针穿刺技术在老年患者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10
作者 官永银 林华阳 +8 位作者 饶福东 林洁 修忠标 刘洪 张良志 杨婷婷 屈云宵 方寒冰 孙鹤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25-1331,共7页
目的:探讨改良针内针穿刺技术在老年患者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阐明其在超声定位引导下单次等比重脊椎麻醉中的麻醉效果和可行性。方法:选择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且实施单次等比重脊椎麻醉的6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患... 目的:探讨改良针内针穿刺技术在老年患者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阐明其在超声定位引导下单次等比重脊椎麻醉中的麻醉效果和可行性。方法:选择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且实施单次等比重脊椎麻醉的6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患侧在上的侧卧手术体位进行穿刺。60例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和改良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经超声定位棘突间隙后,行正中入路的单次蛛网膜下腔穿刺,以穿刺针见脑脊液流出或抽出判定为穿刺成功。传统组患者采用传统的针内针技术(破皮后16 G硬膜外穿刺针穿刺引导、套用25 G笔尖式侧孔脊麻穿刺针);改良组患者采用改良的针内针技术(20 G注射针直接破皮引导、套用25 G笔尖式侧孔脊麻穿刺针)。观察2组患者1次穿刺成功率、2次穿刺成功率、1次皮肤穿刺成功率、2次皮肤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患者满意率、麻醉起效时间、满足所需麻醉平面率、麻醉平面固定时间、术者对肌松满意度、手术时间、PACU停留时间和麻醉操作即刻不良反应及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穿刺成功。与传统组比较,改良组患者1次穿刺成功率、2次穿刺成功率、1次皮肤穿刺成功率和2次皮肤穿刺成功率高(P<0.01),穿刺时间短(P<0.01),患者满意率高(P<0.01),麻醉起效时间缩短(P<0.01),麻醉平面固定时间延迟(P<0.01),术者对肌松满意率高(P<0.01),麻醉10 min和术后10 min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升高(P<0.05)。与传统组比较,改良组患者麻醉穿刺操作过程即刻不良反应和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穿刺前先超声定位,采用改良针内针穿刺技术行非可视条件下单次等比重脊椎麻醉,可明显减少穿刺次数和穿刺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麻醉 改良针内针穿刺技术 超声检查 关节置换术 全髋关节
下载PDF
选择性神经根阻滞的价值和争议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伟恒 肖冰 +3 位作者 席焱海 顾昕 叶晓健 许国华 《脊柱外科杂志》 2023年第3期189-195,共7页
选择性神经根阻滞(SNRB)是指对患有脊柱退行性疾病的患者,经查体后在影像学技术(X线,CT和B超)的辅助引导下,对高度怀疑病变的神经根(颈、胸、腰、骶)进行选择性地穿刺、定位、阻滞、治疗的一种微创技术^([1-2])。随着微创精准医疗理念... 选择性神经根阻滞(SNRB)是指对患有脊柱退行性疾病的患者,经查体后在影像学技术(X线,CT和B超)的辅助引导下,对高度怀疑病变的神经根(颈、胸、腰、骶)进行选择性地穿刺、定位、阻滞、治疗的一种微创技术^([1-2])。随着微创精准医疗理念的不断发展,SNRB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可定位诊断和治疗病变神经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穿刺术 麻醉药 局部 诊断技术 外科学 综述文献
下载PDF
双显影线超声定位技术在老年患者困难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
12
作者 程高 邬薇薇 +2 位作者 陈陈 廖法学 王纯辉 《医药前沿》 2023年第12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双显影线超声定位技术在老年患者困难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7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区骨科需行桡动脉穿刺且首次传统触摸法穿刺失败的老年择期手术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双显影线超声定位技术在老年患者困难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7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区骨科需行桡动脉穿刺且首次传统触摸法穿刺失败的老年择期手术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传统超声组(T组)和新型超声组(N组)各44例。T组采用常规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N组采用双显影线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所有桡动脉穿刺均采用短轴平面外入路。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同时测量桡动脉的深度和桡动脉内径。比较两组患者首次穿刺成功率、首次置管成功率、穿刺失败率、超声定位时间、穿刺置管时间和相关并发症(血肿、动脉痉挛、动脉闭塞、血栓、局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N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首次置管成功率高于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组定位时间、穿刺置管时间、血肿和动脉痉挛发生率上均低于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穿刺失败发生率和局部感染发生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动脉闭塞和血栓的并发症。结论:相较于传统超声引导方法,双显影线超声定位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老年困难桡动脉穿刺患者的首次成功率,降低穿刺置管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动脉穿刺 定位技术 双显影线 老年患者
下载PDF
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技术在初产妇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柯劭 杨宗芝 +1 位作者 李玉忠 张扬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565-567,共3页
目的观察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技术(DPE)对初产妇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80例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硬膜外阻滞镇痛或DPE镇痛。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Bromage评分量表分别评估镇痛效果、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 目的观察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技术(DPE)对初产妇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80例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硬膜外阻滞镇痛或DPE镇痛。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Bromage评分量表分别评估镇痛效果、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比较两组镇痛起效时间、镇痛泵(PCA)按压次数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分娩镇痛后30 min、60 min及宫口开全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镇痛起效时间更短,PCA按压次数更少,Bromage评分更低(P<0.01)。结论DPE可有效减轻初产妇分娩疼痛及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起效快,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产妇 分娩镇痛 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技术
下载PDF
双侧交叉穿刺技术在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14
作者 肖善文 潘式新 +1 位作者 李泉 李国栋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3期33-35,83,共4页
目的:分析双侧交叉穿刺技术在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在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行PVP治疗的OVCF患者12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交叉穿刺组(64例... 目的:分析双侧交叉穿刺技术在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在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行PVP治疗的OVCF患者12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交叉穿刺组(64例)和常规穿刺组(63例)。两组患者均行PVP手术治疗,常规穿刺组进行常规穿刺,交叉穿刺组进行双侧交叉穿刺。比较两组患者疾病和功能障碍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观察骨水泥渗漏及弥散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椎体前缘高度及椎体Cobb角。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3个月,交叉穿刺组VAS评分低于常规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交叉穿刺组骨水泥弥散情况优于常规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交叉穿刺组骨水泥渗漏率低于常规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交叉穿刺组椎体前缘高度大于常规穿刺组,椎体Cobb角小于常规穿刺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交叉穿刺技术在行PVP治疗的OVCF患者中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并维持椎体高度和椎体Cobb角度,降低骨水泥渗漏和椎体再塌陷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双侧交叉穿刺技术
下载PDF
超声新技术对无精子症诊断的新进展与意义
15
作者 苏钰芳(综述) 方磊(综述) +1 位作者 李翠玲(综述) 余俊(审校)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49-952,共4页
无精子症的诊断和治疗极其依赖辅助检技术,且相较于CT、MRI,超声对无精子症的诊断更具有实用价值。目前关于超声技术主要集中在超声造影、实时超声弹性成像以及超声靶向穿刺,本文旨在总结与展望超声新技术在无精子症中的应用。实时超声... 无精子症的诊断和治疗极其依赖辅助检技术,且相较于CT、MRI,超声对无精子症的诊断更具有实用价值。目前关于超声技术主要集中在超声造影、实时超声弹性成像以及超声靶向穿刺,本文旨在总结与展望超声新技术在无精子症中的应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乳腺疾病中应用广泛且技术成熟,有望在无精子症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超声靶向穿刺技术能极大降低睾丸生精功能的损伤,但应用仍不广泛。新技术间的联合应用能弥补各自的不足,提高无精子症诊断的准确率。因此,进一步研究超声新技术对无精子症的诊断必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精子症 超声靶向穿刺 超声造影技术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
下载PDF
侧路孔镜靶点穿刺置管治疗重度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16
作者 陈兴银 刘莹 +6 位作者 叶正云 吴小松 洪琦 柳维 娄盼 倪鹏辉 李武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6期1004-1006,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侧路孔镜下靶点穿刺置管治疗重度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highly migrated lumbar disc herniation,HMLDH)的可行性。方法2015年5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HMLDH 38例,其中向上重度脱垂型10例,向下重度脱垂型28例;突出节段L 3-4... 目的探讨经皮侧路孔镜下靶点穿刺置管治疗重度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highly migrated lumbar disc herniation,HMLDH)的可行性。方法2015年5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HMLDH 38例,其中向上重度脱垂型10例,向下重度脱垂型28例;突出节段L 3-46例,L 4-532例。采用经皮侧路椎间孔镜下靶点穿刺置管,直视下摘除脱垂的髓核。结果手术时间45~180 min、平均90 min,无手术相关并发症。38例随访12~42个月,术前1 d、术后1 d和末次随访时的腰腿痛VAS分别为(7.6±2.1)分、(1.5±1.3)分、(1.4±0.8)分,ODI指数分别为(20.2±7.5)%、(9.5±4.0)%、(6.3±2.4)%。根据MacNab标准,术后第1天优33例、良5例;最后一次随访时,优36例、良2例。结论经皮侧路孔镜下靶点穿刺技术治疗HMLDH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镜 靶点穿刺置管 重度脱垂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与安全性分析
17
作者 付艳平 黎晖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22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DPE)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2月在绥宁县人民医院及洞口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自然分娩并行分娩镇痛的10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 目的:探讨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DPE)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2月在绥宁县人民医院及洞口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自然分娩并行分娩镇痛的10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硬膜外镇痛,试验组接受DPE镇痛。比较两组镇痛效果。结果:试验组硬膜外给药后10 min、20 min及宫口全开时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时刻改良运动阻滞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镇痛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爆发痛发生次数、硬膜外自控镇痛按压次数、补救阵痛次数少于对照组,产妇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顺产率、器械助产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PE应用于初产妇分娩镇痛,能有效缓解分娩疼痛,提高产妇满意度,并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 分娩镇痛 安全性
下载PDF
实时超声引导技术在脊髓性肌萎缩症合并严重脊柱侧凸病人腰椎穿刺中的应用
18
作者 柯希建 吴银竹 +1 位作者 张旻 李觅 《骨科》 CAS 2023年第6期547-552,共6页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引导技术在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合并严重脊柱侧凸病人腰椎穿刺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8例确诊为SMA合并严重脊柱...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引导技术在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合并严重脊柱侧凸病人腰椎穿刺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8例确诊为SMA合并严重脊柱侧凸病人的临床资料,男2例,女6例,SMA2型5例,SMA3型3例,年龄为20~51岁。病例均收治于我院神经内科,送至手术室由麻醉科医生采用实时超声引导技术进行腰椎穿刺和鞘内注射诺西那生钠治疗。记录穿刺成功率、穿刺节段、入路、操作时长、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病人满意度评分、即时和随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8例病人共进行45次穿刺,成功率为100%。3例病人采用L3/4节段右侧入路,5例病人选择L2/3节段左侧入路。4例病人选择经椎间孔入路,另4例病人选择经椎板入路。操作时长:(24.1±8.7)min,VAS评分:(2.2±0.7)分,病人满意度评分:(8.3±0.8)分。病人平均随访时间为6个月,未出现神经损伤、穿刺部位感染、血肿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于SMA合并严重脊柱侧凸病人,采用实时超声引导腰椎穿刺技术成功率高,病人满意度高,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超声引导技术 脊髓性肌萎缩症 严重脊柱侧凸 腰椎穿刺 经椎间孔入路
下载PDF
颌骨动静脉畸形的栓塞治疗 被引量:11
19
作者 范新东 邱蔚六 +5 位作者 张志愿 张陈平 唐友盛 姚隆浩 胡永杰 毛青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 总结直接穿刺结合经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颌骨动静脉畸形的经验。方法 收治颌骨动静脉畸形患者 6例 ,均进行了介入栓塞治疗。采用的栓塞材料为附凝血棉纤毛的螺圈 ,聚乙烯醇泡沫微粒和二氰基丙烯酸对丁酯。数字减影颈动脉造影在PHI... 目的 总结直接穿刺结合经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颌骨动静脉畸形的经验。方法 收治颌骨动静脉畸形患者 6例 ,均进行了介入栓塞治疗。采用的栓塞材料为附凝血棉纤毛的螺圈 ,聚乙烯醇泡沫微粒和二氰基丙烯酸对丁酯。数字减影颈动脉造影在PHILIPSV30 0 0下完成。结果  6例颌骨动静脉畸形患者中 ,4例急性出血得到了快速、有效控制 ,1例慢性渗血的右下颌骨动静脉畸形患者 ,介入栓塞治疗后 ,拔除松动的右下颌第一磨牙 ,有效地控制了出血 ;另 1例伴局部软组织搏动性膨隆的上颌骨动静脉畸形患者 ,介入治疗后膨隆的搏动性得到明显改善。栓塞治疗后分别随访 3~ 2 4个月 ,均未发现有口腔内渗血或出血。随访的X线片上 ,病灶区可见新骨形成。结论 局部穿刺结合经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颌骨动静脉畸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 动静脉畸形 栓塞 直接穿刺技术 治疗
下载PDF
两种穿刺方法对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和患者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34
20
作者 严贺 金凤兰 +2 位作者 童辉 刘慎微 徐钢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CSCD 2014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两种穿刺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和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8例,将其中的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采用顺血流方向针尖斜面向下穿刺方法,对照组采用顺血流方向针尖斜面向上... 目的探讨两种穿刺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和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8例,将其中的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采用顺血流方向针尖斜面向下穿刺方法,对照组采用顺血流方向针尖斜面向上穿刺方法,比较两组血管瘤、血栓、内瘘狭窄发生率。将剩余的20例患者实施自身对照研究,分别采用顺血流方向针尖斜面向下和顺血流方向针尖斜面向上穿刺各20次,采用数字疼痛强度量表记录患者疼痛感受。结果观察组内瘘狭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顺血流方向针尖斜面向下穿刺疼痛程度显著低于顺血流方向针尖斜面向上穿刺(P<0.01);两种穿刺方式的再循环率均为零,对患者透析质量无影响。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顺血流方向针尖斜面向下穿刺动静脉内瘘,可有效保护动静脉内瘘,减少并发症发生,缓解穿刺时疼痛,不影响透析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穿刺方法 内瘘并发症 穿刺疼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