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450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ual-parameter shaping regularized full waveform inversion in frequency domain 被引量:1
1
作者 SUN Ruixue HAN Liguo SUN Eryan 《Global Geology》 2015年第4期258-262,共5页
The regularization contributes to the resolution and stability in geophysical inversion. The authors apply dual-parameter shaping regularization to full waveform inversion, aiming at two points : ( 1 ) improving th... The regularization contributes to the resolution and stability in geophysical inversion. The authors apply dual-parameter shaping regularization to full waveform inversion, aiming at two points : ( 1 ) improving the boundary resolution, and (2) increasing convergence. Firstly, the forward modeling is done, and the inversion is processed with the optimal solution. Compared with classical Tikhonov regularization scheme, the method re fleets better resolution and stronger convergence. Then, Marmousi model is experimented and inversed, and the deep structure has a sharper outline. The phase residual comparison illustrates weaker cycle-slipping. And a choice scheme of parameter is applied in FW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al-parameter REGULARIZATION FWI FREQUENCY-DOMAIN phase-error
下载PDF
A Fiber Optic Sensor for the Simultaneous Measurement of Dual-parameter Based on Hydrogel-immobilized Enzyme Complex
2
作者 TONG Yilin ZHANG Yu +2 位作者 HAN Xuecai YU Kan BAO Jiaqi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6期1311-1318,共8页
A novel fiber optic sensor based on hydrogel-immobilized enzyme complex was developed for the simultaneous measurement of dual-parameter,the leap from a single parameter detecting fiber optic sensor to a fiber optic s... A novel fiber optic sensor based on hydrogel-immobilized enzyme complex was developed for the simultaneous measurement of dual-parameter,the leap from a single parameter detecting fiber optic sensor to a fiber optic sensor that can continuously detect two kinds of parameters was achieved.By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from high to low,the function of fiber sulfide sensor and fiber DCP sensor can be realized,so as to realize the continuous detection of dual-parameter.The different variables affecting the sensor performance were evaluated and optimized.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s,the response curves,linear detection ranges,detection limits and response times of the dual-parameter sensor for testing sulfide and DCP were obtained,respectively.The sensor displays high selectivity,good repeatability and stability,which have good potentials in analyzing sulfide and DCP concentration of practical water samp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gel-immobilized enzyme complex dual-parameter simultaneous measurement fiber optic sensor
下载PDF
A Dual-Parameter Fusion Distributed Optical Fiber Sensor System for Oil and Gas Pipeline Monitoring
3
作者 Baoji Li Hongliang Wu +1 位作者 Yangquan Xie Zhiyong Dai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2019年第11期2909-2916,共8页
For oil and gas pipeline monitoring applications, this paper proposed a dual-parameter fusion distributed fiber optic sensor system that enables distributed temperature and distributed vibration measurements in a sing... For oil and gas pipeline monitoring applications, this paper proposed a dual-parameter fusion distributed fiber optic sensor system that enables distributed temperature and distributed vibration measurements in a single fiber. Through the fiber-scattering spectrum time domain detection combined with coded pulse sequence and Raman scattering spectrum is obtained, which realizes high-resolution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and wide-band vibrational wave measuremen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on 10 km optical fiber measurement, temperature resolution up to 0.1?C and vibration response frequency range 20 Hz - 5 kHz. This sensing system achieves temperature and vibration dual-parameter measurements with fiber optics, greatly simplifying the system and facilitating installation and it can be widely used in oil and gas pipeline monito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il and Gas Pipeline MONITORING LEAKAGE MONITORING dual-parameter Opti-cal Fiber Sensor CCPONS Code
下载PDF
Dual-parameter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the Fluorescence Data of 1-Methyl-2-formyl-5-substituted Pyrrole(4-nitrophenyl)hydrazones
4
作者 Roderick Hat Ying HE Xi Kui JIANG(Shanghai Institute of organic Chemistry,354 Feng-Lin Lu.Shanghai 200032)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6期499-502,共4页
By using 1-methyl-2-formyl-5 -Y-substituted pyrrole (4-nitrophenyl)hydrazones as a model for nitrogen-containing heterocyclic aromatic compounds, the emission wavelength [lambda(max(em))] values df their fluorescence ... By using 1-methyl-2-formyl-5 -Y-substituted pyrrole (4-nitrophenyl)hydrazones as a model for nitrogen-containing heterocyclic aromatic compounds, the emission wavelength [lambda(max(em))] values df their fluorescence spectra have been measured. Corre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lta E-em values are mainly affected by polar effects, but spin-delocalizatin effects also exi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orescence spectra correlation analysis dual-parameter equation spin-delocalization effect polar effect 1-methyl-2-formyl-5-Y-substituted pyrrole (4-nitrophenyl)hydrazones
下载PDF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the Fluorescence Data of Some Benzaldehyde Derivatives by the Dual-Parameter Equation
5
作者 Ding, WFX Jiang, XK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85-387,共3页
The fluorescence emission wavelength [lambda(max(em))] values of three types of benzaldehyde derivatives, namely, ethylene acetals (1-Ys), 4-nitrophenylhydrazones (2-Ys) and phenylhydrazones (3-Ys), have been measured... The fluorescence emission wavelength [lambda(max(em))] values of three types of benzaldehyde derivatives, namely, ethylene acetals (1-Ys), 4-nitrophenylhydrazones (2-Ys) and phenylhydrazones (3-Ys), have been measured. Correlation analyses by the dual-parameter equation show that the lambda(max(em)) values of 1-Ys are mainly affected by the spin-delocalization effects of the substituents, while those of 2-Ys are mainly affected by the polar effects. However, those of 3-Ys are independent of the substitu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relation analysis dual-parameter equation fluorescence spectral data benzaldehyde ethylene acetals phenylhydrazones and 4-nitrophenylhydrazones
全文增补中
盐胁迫对菊花‘紫燕’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闵筱筱 苏晨 +2 位作者 滕云 王志勇 李佩玲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3-69,共7页
以菊花‘紫燕’为试材,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50、100、150、200 mmol·L^(-1))进行盐胁迫处理,在盐胁迫后测定株高、叶长、叶宽等生长指标,同时测定脯氨酸含量、叶片相对电导率(REC)、叶绿素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RWC)、丙二醛(MDA)... 以菊花‘紫燕’为试材,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50、100、150、200 mmol·L^(-1))进行盐胁迫处理,在盐胁迫后测定株高、叶长、叶宽等生长指标,同时测定脯氨酸含量、叶片相对电导率(REC)、叶绿素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RWC)、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7个生理指标,分析菊花‘紫燕’对盐胁迫的生长和生理响应,以期为菊花‘紫燕’抗盐机制探究及盐碱地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植株的生长受限,株高较对照降低8.25%~21.67%,叶长、叶宽无显著变化。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菊花‘紫燕’的RWC、叶绿素含量差异显著,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MDA含量、REC呈上升趋势;脯氨酸含量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处理4 d时出现峰值,随后迅速下降;叶片SOD、POD活性随着胁迫时间延长呈现上升趋势。综上,菊花‘紫燕’在盐胁迫下能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减缓氧化损伤及膜损伤,缓解盐胁迫对植株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紫燕’ 盐胁迫 生长 生理特性
下载PDF
山西中部一次积层混合云降水微物理特征
7
作者 杨俊梅 孙鸿娉 +1 位作者 田晓婷 王洪霞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4年第3期24-31,共8页
基于2011年5月9日山西中部一次积层混合云降水的飞机探测和地面雨滴谱观测资料,分析空中云系微物理参量的垂直分布、冰晶形态及演变和地面降水的微物理特征。结果表明:积层混合云为冷云结构,垂直分布不均匀,云中过冷水较为丰沛,对流泡... 基于2011年5月9日山西中部一次积层混合云降水的飞机探测和地面雨滴谱观测资料,分析空中云系微物理参量的垂直分布、冰晶形态及演变和地面降水的微物理特征。结果表明:积层混合云为冷云结构,垂直分布不均匀,云中过冷水较为丰沛,对流泡的存在造成云内不同区域云水含量不均匀。云滴的凝华增长导致5.3 km处大云粒子和降水粒子数浓度明显增加。小云粒子谱分布以单峰型为主,峰值直径主要在5~6μm或9~10μm,大云粒子谱分布呈多峰型,不同高度处变化较大。观测到的冰晶形态包括板状、针柱状、柱帽状、辐枝状和不规则形状,4.9 km处受聚合和淞附过程的共同影响,辐枝状和针柱状冰晶增多,在4.1 km处融化层附近淞附状冰晶明显增加。地面降水受到雨滴谱仪布设位置的影响,其微物理结构主要呈现层状云降水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层混合云 微物理特征 垂直结构 粒子形态
下载PDF
超早产儿解脲脲原体感染及定植状态的临床特征分析
8
作者 王燕琼 曾雅丽 +2 位作者 陈雪雨 黄智峰 杨传忠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11-816,共6页
目的探讨超早产儿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感染及定植状态的临床特征及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2年9月于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住院的258例超早产儿进行回... 目的探讨超早产儿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感染及定植状态的临床特征及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2年9月于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住院的258例超早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UU核酸检测结果以及UU感染和定植的评估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UU阴性组(155例)、UU感染组(70例)、UU定植组(33例)。比较三组超早产儿的一般资料、主要及次要临床结局。结果与UU阴性组相比,UU感染组BPD的发生率升高(P<0.05),总用氧时间及住院时长延长(P<0.05);与UU阴性组相比,UU定植组BPD及中重度BPD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U对早产儿BPD的影响与UU的致病状态密切相关(即感染或定植),UU感染的超早产儿BPD的发生率明显升高,总用氧时间及住院时长明显延长。UU定植的超早产儿BPD和中重度BPD的发生率无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脲脲原体 感染 定植 临床特征 超早产儿
下载PDF
浅谈机制砂石骨料生产线破碎设备选型
9
作者 景世青 王云 覃宝发 《水泥工程》 CAS 2024年第2期46-51,共6页
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砂石行业,在产业调控的政策因素、需求变化的市场因素等影响下,正在从增量扩张进入存量提质增效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对于砂石生产企业来讲,关注市场需求、强抓产品质量管理和可持... 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砂石行业,在产业调控的政策因素、需求变化的市场因素等影响下,正在从增量扩张进入存量提质增效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对于砂石生产企业来讲,关注市场需求、强抓产品质量管理和可持续发展,促进资源价值开发利用最大化,将有助于企业把握竞争机遇,在新发展阶段抢占市场份额,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笔者以已投产骨料机制砂生产线破碎设备选型为例,解析不同的矿石生产机制砂石骨料产品最佳破碎选型方案,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石特性 破碎方法 磨蚀性 设备选型
下载PDF
河间地块浅层地下水“三氮”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10
作者 彭志娟 付蕾 马晓伟 《地下水》 2024年第5期9-11,共3页
赣江作为江西省内最大的河流,不仅肩负农业活动供水,也是众多城市饮用水取水地。本文以赣江某河间地块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93组地下水样品NH_(4)^(+)-N、NO_(2)^(-)-N和NO_(3)^(-)-N超标率分别... 赣江作为江西省内最大的河流,不仅肩负农业活动供水,也是众多城市饮用水取水地。本文以赣江某河间地块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93组地下水样品NH_(4)^(+)-N、NO_(2)^(-)-N和NO_(3)^(-)-N超标率分别为31.18%、0.00%和7.52%,“三氮”含量变异系数均大于等于0.5,“三氮”空间分布差异大。影响研究区地下水中“三氮”含量主要因素有污染源类型及分布、水化学环境和包气带厚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三氮 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不同海拔矮嵩草抗逆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6
11
作者 韩发 贲桂英 师生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654-659,共6页
主要对生长在海拔4000m(大坂山),3200m(海北站)和2200m(西宁)地区同种矮嵩草的生理生态适应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生长在3个不同海拔地区的矮嵩草其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积累具有明显差异,随着海拔高度的... 主要对生长在海拔4000m(大坂山),3200m(海北站)和2200m(西宁)地区同种矮嵩草的生理生态适应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生长在3个不同海拔地区的矮嵩草其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积累具有明显差异,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植株高度明显变低,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干物质积累减少;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含量增加;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提高;光呼吸强度减弱。在花果前期,海拔4000m处植株地上组织的蔗糖、果糖、葡萄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分别比3200m处的高65.4%,110.2%,121.6%和84.6%;地下组织的分别高5.6%,17.8%,88.6%和43.8%。在枯黄前期,两地地下组织的蔗糖、果糖、葡萄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则高于地上组织的含量。同时,大坂山和海北站地区的植株叶过氧化物酶活性平均比西宁的分别高88.2%和38.8%。提示青藏高原地区高海拔矮嵩草其所以具有很强的抗逆能力,这与它结构功能的特异性,抗寒物质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明显增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 抗逆性 生理生态特性 矮嵩草 青藏高原
下载PDF
稻曲病菌的形态学观察研究 被引量:39
12
作者 张君成 陈志谊 +2 位作者 张炳欣 刘永锋 陆凡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17-523,共7页
利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对稻曲病菌的有性子座和不同来源的繁殖体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子囊壳单层环状埋生于子座外层,顶端突出子座表面而形成许多乳突结构。子囊发育成熟后,子囊壳壁的顶端可自行消解,露出里面的子囊。子囊孢子无色单胞,线... 利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对稻曲病菌的有性子座和不同来源的繁殖体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子囊壳单层环状埋生于子座外层,顶端突出子座表面而形成许多乳突结构。子囊发育成熟后,子囊壳壁的顶端可自行消解,露出里面的子囊。子囊孢子无色单胞,线状。厚垣孢子圆形或稍椭圆,黄褐色至黑褐色,胞壁厚密,外表有许多疣状突起。子囊孢子和厚垣孢子萌发都产生次生分生孢子。这些次生分生孢子与液体培养获得的分生孢子在大小和形态特征上是一样的,它们都是薄壁分生孢子。薄壁分生孢子卵圆形或长圆形,大小为2.6~8μm×2~5μm,无色透明,外表光滑。薄壁分生孢子萌发直接形成新一代薄壁分生孢子,此繁殖过程可不断重复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病菌 形态学 子囊 厚垣孢子 薄壁分生孢子 繁殖过程
下载PDF
基于MATLAB语言的发动机万有特性研究 被引量:26
13
作者 关志伟 杨玲 +1 位作者 施继红 吴明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39-342,共4页
在建立了发动机万有特性曲面拟合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MATLAB语言的矩阵运算、三维曲线绘图、等值线法等方法,提出了一种计算并绘制发动机万有特性的新方法。运用该方法,绘制了某发动机万有特性的等油耗曲线,根据此曲线对某载货汽车等... 在建立了发动机万有特性曲面拟合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MATLAB语言的矩阵运算、三维曲线绘图、等值线法等方法,提出了一种计算并绘制发动机万有特性的新方法。运用该方法,绘制了某发动机万有特性的等油耗曲线,根据此曲线对某载货汽车等速行驶燃油经济性进行了模拟计算,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直观、简便、精度高、实用性强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LAB语言 发动机 万有特性 等油耗曲线 燃油经济性 模拟 万有特性曲线 数值算法
下载PDF
西秦岭地区金矿类型及其成矿作用 被引量:35
14
作者 刘家军 刘冲昊 +6 位作者 王建平 朱赖民 张静 翟德高 王银宏 柳振江 张方方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6,共16页
西秦岭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金矿矿集区之一,除产出少数夕卡岩型金矿床外,几乎所有的其他金矿床都可归并为造山型、卡林型和类卡林型3种类型。研究表明,西秦岭地区中生代花岗岩主要形成于中-晚三叠世,而金矿成矿主要集中在晚三叠世,它们... 西秦岭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金矿矿集区之一,除产出少数夕卡岩型金矿床外,几乎所有的其他金矿床都可归并为造山型、卡林型和类卡林型3种类型。研究表明,西秦岭地区中生代花岗岩主要形成于中-晚三叠世,而金矿成矿主要集中在晚三叠世,它们都是华北板块与华南板块碰撞导致的秦岭造山作用的产物。西秦岭地区造山型金矿床主要赋存在泥盆系和石炭系一套复杂的构造变形和区域变质的绿片岩相岩中,主要受北西西向脆-韧性剪切带控制,成矿元素组合主要为Au-Ag。矿石中含有大量显微自然金、银金矿,明金可见。成矿流体主要为变质流体。由造山作用引起的强烈构造运动为成矿流体提供了运移通道,为矿质沉淀提供了有利的场所。虽然一些造山型金矿床与中酸性岩体相邻,但矿化与岩浆活动不具直接的成因关系。西秦岭地区卡林型金矿床主要产于轻微变质的寒武系至三叠系沉积岩中,明显受地层、岩性和构造控制。金矿床中的金以超显微金和存在于含砷黄铁矿与毒砂晶格中的固溶体金为主。成矿元素组合为Au-As-Hg-Sb-Ba。成矿流体由早期形成的地层水被后期大气降水补给活化形成,也有部分岩浆水或变质水的加入。在伸展背景下大气降水通过循环演化形成了较浅层次的流体系统,导致Au等成矿元素发生沉淀而形成浸染状矿石。西秦岭地区类卡林型金矿床主要产于浅变质沉积岩建造中,受脆-韧性剪切带的控制,并形成于花岗岩岩体附近。与造山型、卡林型金矿床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类卡林型金矿床的形成与同时期的岩浆活动有密切的成因关系。矿石中存在显微自然金,载金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含砷黄铁矿和碲化物。成矿热液主要是岩浆水与变质水、建造水的混合流体。与造山型金矿床类似,流体不混溶导致类卡林型金矿床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 金矿类型 成矿特征 成矿作用
下载PDF
海湾网箱渔场老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65
15
作者 何国民 卢婉娴 +2 位作者 刘豫广 林茵茵 梁小云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1997年第5期76-80,共5页
以珠江口牛头岛深湾作为周年逐月监测点,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同时对大亚湾和珠江口几个开发网箱养鱼多年的海湾作季度调查。通过渔场水质、沉积物的环境要素监测,发现海湾网箱渔场使用多年以后由于有机污染严重,沉积硫化物含量比湾... 以珠江口牛头岛深湾作为周年逐月监测点,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同时对大亚湾和珠江口几个开发网箱养鱼多年的海湾作季度调查。通过渔场水质、沉积物的环境要素监测,发现海湾网箱渔场使用多年以后由于有机污染严重,沉积硫化物含量比湾外自然沉积高10多倍,在夏季小潮期,深湾下层水体溶氧量平均值仅为3.58mg/L,最低值为1.36mg/L。认为沉积硫化物高和下层水体溶氧低是渔场老化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箱渔场 海湾 老化 自身污染 特征
下载PDF
学习困难儿童心理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30
16
作者 程玉兰 崔伊薇 吴汉荣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15-217,共3页
目的: 调查学习困难儿童的某些心理特征。方法: 本文根据学习困难(learning disabilities, LD) 的诊断标准, 筛查了武汉市1117 名8- 13岁儿童, 筛查出LD儿童109名, LD检出率为9.76%... 目的: 调查学习困难儿童的某些心理特征。方法: 本文根据学习困难(learning disabilities, LD) 的诊断标准, 筛查了武汉市1117 名8- 13岁儿童, 筛查出LD儿童109名, LD检出率为9.76% 。选取125名学习优良的学生作为正常对照。再以这234 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对他们进行了智力、性格、感觉统合功能、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 等心理测量。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发现, LD组儿童与优良组儿童在智商、性格、感觉统合功能、ADHD等方面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智商、Conners量表分是影响学习困难的主要因素, 结论: 智力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对儿童学习困难的影响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困难 儿童 心理特征 智力
下载PDF
浙江省野生蜡梅群落及其区系 被引量:20
17
作者 李根有 楼炉焕 +3 位作者 金水虎 陈征海 刘安兴 孙孟军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7-132,共6页
经调查和考证 ,确认在浙江省临安市和富阳市 2市交界处所发现的蜡梅属植物为野生蜡梅。蜡梅群落中共有维管植物 5 1 1种 (含种下等级 ) ,隶属于 1 1 7科 332属。通过对蜡梅群落植物区系的分析 ,认为其区系组成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和古老... 经调查和考证 ,确认在浙江省临安市和富阳市 2市交界处所发现的蜡梅属植物为野生蜡梅。蜡梅群落中共有维管植物 5 1 1种 (含种下等级 ) ,隶属于 1 1 7科 332属。通过对蜡梅群落植物区系的分析 ,认为其区系组成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和古老性的特点 ,且以温带地理成分为主体 ,与湘西北蜡梅群落区系组成具有较明显的相似性。调查发现野生蜡梅属喜钙树种 ,群落中喜钙植物、具刺植物及藤本植物相当发达。表 2参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梅 野生植物 植物区系 特点 浙江
下载PDF
沥青与矿料粘附性研究 被引量:29
18
作者 原健安 张登良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7-10,共4页
本文阐述以毛细管柱测定水在矿料表面的接触角及沥青甲苯溶液在矿料表面的接触角的方法,用接触角的相对大小评价了沥青对不同矿料的粘附性。对其做了理论分析,并且讨论了水稳性。
关键词 粘附性 水稳性 沥青混合料 矿料
下载PDF
宁波市13年间伤寒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董红军 王海波 崔军 《现代预防医学》 CAS 2002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 :探讨我市伤寒流行特征。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对 1988~ 2 0 0 0年宁波市伤寒传染病报告、监测及爆发调查等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宁波市 13年间伤寒年均报告发病率为 2 0 .13/ 10万 ,属高强度流行区 ,1997年以来伤寒... 目的 :探讨我市伤寒流行特征。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对 1988~ 2 0 0 0年宁波市伤寒传染病报告、监测及爆发调查等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宁波市 13年间伤寒年均报告发病率为 2 0 .13/ 10万 ,属高强度流行区 ,1997年以来伤寒疫情回升 ,发病率递增差异有显著意义。发病季节分布呈双峰型 ,城区发病率高于农村 ,2 0~ 4 9岁人群发病危险度最高。结论 :我市伤寒地区高发的主要原因与局部水源遭到粪便的严重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 流行特征 流行病学 宁波市
下载PDF
5.12汶川8级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机制浅析 被引量:55
20
作者 韩金良 吴树仁 +5 位作者 何淑军 孙炜锋 张春山 王涛 杨金中 石菊松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6-326,共21页
5.12汶川8级大地震沿龙门山断裂带形成长350多km,宽约50km的地表破裂带,触发了1万多处崩塌、滑坡、泥石流(碎屑流)地质灾害,其中巨型灾害体87处、大型灾害体606处,形成了136个较大规模的堰塞湖。地震地质灾害的链生特征显著,形成地震-... 5.12汶川8级大地震沿龙门山断裂带形成长350多km,宽约50km的地表破裂带,触发了1万多处崩塌、滑坡、泥石流(碎屑流)地质灾害,其中巨型灾害体87处、大型灾害体606处,形成了136个较大规模的堰塞湖。地震地质灾害的链生特征显著,形成地震-崩塌、地震-滑坡-碎屑流-堰塞湖-堰塞坝溃决-泥石流等典型地质灾害链。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具有分布范围广、数量多、种类全、密度大、强度高、致灾重的特点。在部分地区,崩塌、滑坡和碎屑流的分布面积占地震极重灾区面积的30%~58%,甚至高达80%。据初步统计,崩塌、滑坡和碎屑流共导致大约2万人死亡,其中北川县老县城滑坡导致1600多人死亡。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主要沿断裂带、河谷和交通线分布。崩塌、滑坡的破裂源主要位于河流拐弯处靠近侵蚀岸一侧、山脊两侧及坡肩部位,这与上述部位对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放大作用直接相关。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主要受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地形控制,其次为岩性、斜坡结构、活动断裂、人类工程活动。许多大型崩塌、滑坡还具有高速远程的特征,部分崩塌、滑坡-碎屑流位移达数km,速度高达100~300m/s,其运动轨迹复杂多变,常常导致多处人员伤亡,是高山峡谷地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减灾防灾必须面临的新课题。根据上述情况,文中对汶川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分布规律和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总结,并对地震滑坡的形成机制和运动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首次提出高山峡谷地区单一斜坡上呈阶梯状多级滑动的群发性地震滑坡的形成模式:强烈地震往往引起剧烈的地面震动,而高陡的山脊及其坡肩部位对地震波具有明显的放大作用,因此,上述部位往往是地震滑坡的高易发地段,当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超过不稳定性斜坡的临界峰值加速度时,斜坡失稳破坏形成一系列的群发性滑坡,从上到下往往形成阶梯状多级滑动的滑坡群,此种模式适用于残坡积层、风化层地震滑坡和主滑面较缓的地震基岩滑坡。最后,指出了今后应重点研究的科学问题,并对防灾减灾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大地震 地震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和形成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