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multaneous hydraulic fracturing of ultra-low permeability sandstone reservoirs in China: Mechanism and its field test 被引量:9
1
作者 任岚 林然 +3 位作者 赵金洲 杨克文 胡永全 王秀娟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4期1427-1436,共10页
Based on the impact of the stress perturbation effect created by simultaneous propagation of multiple fractures in the process of simultaneous hydraulic fracturing, a thorough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and adaptation ... Based on the impact of the stress perturbation effect created by simultaneous propagation of multiple fractures in the process of simultaneous hydraulic fracturing, a thorough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and adaptation of simultaneous fracturing of double horizontal wells in ultra-low permeability sandstone reservoirs was conducted by taking two adjacent horizontal wells(well Yangping-1 and well Yangping-2 located in Longdong area of China Changqing Oilfield) as field test wells. And simultaneous fracturing optimal design of two adjacent horizontal wells was finished and employed in field test.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analysis of fracture propagation during the stimulation treatment shows that hydraulic fractures present a pattern of complicated network expansion, and the well test data after fracturing show that the daily production of well Yangping-1 and well Yangping-2 reach105.8 t/d and 87.6 t/d, which are approximately 9.4 times and 7.8 times the daily production of a fractured vertical well in the same area, respectively. Field test reflects that simultaneous hydraulic fracturing of two adjacent horizontal wells can enlarge the expansion area of hydraulic fractures to obtain a lager drainage area and realize the full stimulation of ultra-low permeability sandstone reservoirs in China Changqing oilfield. Therefore, simultaneous fracturing of two adjacent horizontal wells provides a good opportunity in stimulation techniques for the efficient development of ultra-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in China Changqing oilfield,and it has great popularization value and can provide a new avenu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stimulation techniques in ultra-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现场试验 低渗透砂岩油藏 中国 机制 低渗透砂岩储层 低渗透油藏 特低渗透砂岩
下载PDF
Simultaneous, Asymmetrical, Comminuted and Bilateral Ballistic Fractures by Multiple Gunshot Wounds and a Review of Its Literature: A Case Report in Chad
2
作者 Siniki Fandebnet Ngamai Kotyade +5 位作者 Adamou Abbasi Dingamnodji Magloire Mahamat Bahar Abdelsalam Yusra Aboulbachar Assi Constant Andre Daniel Sane 《Open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22年第10期377-382,共6页
Although open leg fractures are very common in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 bilateral open leg fractures are extremely rare and are usually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complications. We report a case of a si... Although open leg fractures are very common in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 bilateral open leg fractures are extremely rare and are usually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complications. We report a case of a simultaneous, asymmetrical, comminuted and bilateral open fracture of the tibia and fibula by a firearm that occurred during an escape attempt in a 29-year-old prisoner. The pre-operative radiological assessment found an open fracture of both legs of the ballistic type;multiple traumatic gunshot wounds with a narrow entry hole and a wide exit hole. Early surgical intervention of intravenous antibiotics, tetanus prophylaxis and open fracture irrigation and debridement was performed within the 6 hour rule. The treatment consisted of a posterior splint followed by trimming andosteosynthesis using a FESSA external fixator from the military health service. A second operation was not needed. Evolution was favorable with ambulation starting from the 45th day. Simultaneous and bilateral tibia-fibula fractures by a firearm are exceptional, therefore, the treatment was surgical with the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protocols well manag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multaneous Bilateral Tibia-Fibula fractures Gunshot Wounds External Fixator Ballistic fractures
下载PDF
Extended finite element-based cohesive zone method for modeling simultaneous hydraulic fracture height growth in layered reservoirs
3
作者 Lei Yang Baixi Chen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2024年第8期2960-2981,共22页
In this study,a fully coupled hydromechanical model within the extended finite element method(XFEM)-based cohesive zone method(CZM)is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simultaneous height growth behavior of multi-cluster hy... In this study,a fully coupled hydromechanical model within the extended finite element method(XFEM)-based cohesive zone method(CZM)is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simultaneous height growth behavior of multi-cluster hydraulic fractures in layered porous reservoirs with modulus contrast.The coupled hydromechanical model is first verified against an analytical solution and a laboratory experiment.Then,the fracture geometry(e.g.height,aperture,and area)and fluid pressure evolutions of multiple hydraulic fractures placed in a porous reservoir interbedded with alternating stiff and soft layers a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model.The stress and pore pressure distributions within the layered reservoir during fluid injection are also presented.The simulation results reveal that stress umbrellas are easily to form among multiple hydraulic fractures’tips when propagating in soft layers,which impedes the simultaneous height growth.It is also observed that the impediment effect of soft layer is much more significant in the fractures suppressed by the preferential growth of adjoining fractures.After that,the combined effect of in situ stress ratio and fracturing spacing on the multi-fracture height growth is presented,and the results elucidate the influence of in situ stress ratio on the height growth behavior depending on the fracture spacing.Finally,it is found that the inclusion of soft layers changes the aperture distribution of outmost and interior hydraulic fractures.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is study may provide some insights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hydraulic fracture height containment observed in fil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aulic fracturing Layered reservoir simultaneous height growth In situ stress fracture spacing Extended finite element method(XFEM) Cohesive zone method(CZM)
下载PDF
同步压裂缝网形成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小刚 罗丹 +1 位作者 李宇 张亚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8-231,共4页
同步压裂技术是实现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储集层改造的新兴技术,揭示裂缝延伸的力学机理是进行施工参数优化的基础。研究表明,多裂缝同步延伸诱导应力场及其天然裂缝作用机制共同确定了同步压裂裂缝展布情况;裂缝网络工程方法... 同步压裂技术是实现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储集层改造的新兴技术,揭示裂缝延伸的力学机理是进行施工参数优化的基础。研究表明,多裂缝同步延伸诱导应力场及其天然裂缝作用机制共同确定了同步压裂裂缝展布情况;裂缝网络工程方法是目前研究同步压裂裂缝延伸模型最好的手段;优化施工参数主要在于优化裂缝条数、裂缝间距、净压力和水力裂缝几何尺寸,以实现最大程度诱导应力场形成复杂裂缝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藏 同步压裂 应力干扰 天然裂缝 裂缝延伸
下载PDF
页岩水力压裂裂缝扩展规律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张烨 潘林华 +4 位作者 周彤 李宁 徐正辉 崔艺 柳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16,共6页
页岩气藏储层具有超低孔、超低渗的物性特征,通过体积压裂改造形成复杂人工裂缝网络,是实现页岩气有效开发的关键。试验采用大尺寸真三轴水力压裂模拟,研究水平地应力差、泵注排量,井筒数量等因素对页岩气储层压裂裂缝扩展规律的影响。... 页岩气藏储层具有超低孔、超低渗的物性特征,通过体积压裂改造形成复杂人工裂缝网络,是实现页岩气有效开发的关键。试验采用大尺寸真三轴水力压裂模拟,研究水平地应力差、泵注排量,井筒数量等因素对页岩气储层压裂裂缝扩展规律的影响。通过观察压后页岩表面裂缝延伸路径,结合工业高能CT扫描确定页岩内部实际的水力裂缝形态。实验所选用页岩脆性中等,但层理特征明显,微裂隙发育,具有可压性。试验结果表明:水平应力差为3 MPa时,水力裂缝易转向,沟通近井天然裂缝或弱胶结层理面;随着水平应力差的增加,有利于横切缝的产生,沟通远处更多天然裂缝及层理;当水平应力差达到12 MPa时,仅能形成简单平面横切缝。另外,变排量压裂或双井筒同步压裂可以有效地增加裂缝密度,提高水力裂缝复杂程度;但在12 MPa的水平应力差下,双井筒同步压裂仍然仅生成2条简单的水平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裂缝扩展 天然裂缝 水平地应力差 排量 同步压裂
下载PDF
页岩气储层体积缝网压裂技术新进展 被引量:17
6
作者 李小刚 苏洲 +2 位作者 杨兆中 雷腾蛟 何雨遥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7期154-159,9,共6页
体积缝网压裂是以在储层中形成大规模复杂裂缝网络为目的的压裂工艺技术,是低渗、特低渗页岩气储层实现工业开采最有效的增产措施。介绍了近期提出的同步压裂(或拉链式压裂)、交替压裂(或"德州两步跳"压裂)和改进拉链式压裂... 体积缝网压裂是以在储层中形成大规模复杂裂缝网络为目的的压裂工艺技术,是低渗、特低渗页岩气储层实现工业开采最有效的增产措施。介绍了近期提出的同步压裂(或拉链式压裂)、交替压裂(或"德州两步跳"压裂)和改进拉链式压裂技术工艺原理及其实现方法,对比分析了其各自存在的优缺点,简要阐述了成功实现页岩气储层体积缝网压裂的关键辅助技术(清水压裂技术、微地震监测技术及参数优化方法等)。研究发现,改进拉链式压裂利用同步压裂和交替压裂优点的同时规避了它们各自的不足,使其压后效果相比于同步压裂和交替压裂更好,为页岩气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新思路。最后,针对目前尚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可能原因并指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对我国页岩气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储层 体积缝网 同步压裂 交替压裂 改进拉链式压裂 微地震监测
下载PDF
页岩储层中同步压裂形成复杂缝网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赵志红 黄超 +1 位作者 郭建春 周月波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15-619,共5页
同步压裂能够更好地利用2个井筒中裂缝诱导应力干扰,降低地应力差异系数,使页岩油气藏产生更加复杂的裂缝形态。文中运用位移不连续理论,建立了二维平面裂缝诱导应力场数学模型,讨论了页岩储层形成复杂缝网所需要的地应力条件,分析了裂... 同步压裂能够更好地利用2个井筒中裂缝诱导应力干扰,降低地应力差异系数,使页岩油气藏产生更加复杂的裂缝形态。文中运用位移不连续理论,建立了二维平面裂缝诱导应力场数学模型,讨论了页岩储层形成复杂缝网所需要的地应力条件,分析了裂缝净压力、裂缝参数和原地应力场等因素对同步压裂形成裂缝网络复杂程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裂缝净压力越大、裂缝长度越长、原地应力差异越小,页岩储层形成复杂缝网的可行性越大。研究结果对判断我国页岩油气藏能否应用同步压裂形成复杂缝网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压裂 诱导应力干扰 复杂缝网 位移不连续理论 参数优化
下载PDF
裂缝型储层地震属性预测方法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军林 田世澄 +1 位作者 郑多明 曲霞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3期79-84,166,共6页
如何合理提取裂缝型储层地震响应属性,描述储层的空间展布特征,是裂缝型储层预测研究的基础。通过提取塔北隆起西部A区块奥陶系一间房组(O2y)顶部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探讨了适合该区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预测的技术方法。... 如何合理提取裂缝型储层地震响应属性,描述储层的空间展布特征,是裂缝型储层预测研究的基础。通过提取塔北隆起西部A区块奥陶系一间房组(O2y)顶部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探讨了适合该区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预测的技术方法。在研究过程中,从裂缝成因理论出发,应用地震属性的几何学与波动学属性,从不同方面对裂缝型储层的预测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本征值相干体、AFE(automatic fault extract)裂缝预测体的制作方法进行裂缝地震几何学属性方法研究,然后在测井岩石物理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地震联合反演方法对裂缝型储层进行地震反演方法研究,利用所提取的地震属性对研究区块的裂缝展布特征进行合理预测,解释了由于裂缝型储层各向异性而导致的用传统研究方法难以合理解释的勘探现象。描述了一种适合裂缝型储层预测的综合研究方法,对同类储层的预测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型储层 碳酸盐岩 本征值相干 联合反演 储层预测
下载PDF
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裂缝干扰延伸规律 被引量:9
9
作者 胡永全 傅成浩 +2 位作者 谭超 赵金洲 任岚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7-152,共6页
为研究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时裂缝干扰延伸规律,利用改进的位移不连续方法计算多裂缝应力干扰下裂缝宽度,对不可压缩牛顿流体在裂缝中的压力分布进行有限差分处理,结合断裂力学最大周向应力准则模拟裂缝转向延伸,由此建立了水平井多簇同... 为研究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时裂缝干扰延伸规律,利用改进的位移不连续方法计算多裂缝应力干扰下裂缝宽度,对不可压缩牛顿流体在裂缝中的压力分布进行有限差分处理,结合断裂力学最大周向应力准则模拟裂缝转向延伸,由此建立了水平井多簇同时压裂裂缝干扰流固耦合作用下的裂缝延伸模拟模型。采用牛顿-辛普生迭代方法进行数值模拟求解。结果表明:分段同时压裂裂缝在近井带相互排斥延伸。随着裂缝延伸到相距较远位置,诱导应力影响减弱,裂缝延伸方向逐渐趋向原始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多裂缝同时延伸,每条裂缝最大裂缝宽度相比于单条裂缝延伸时下降了27%,长度相比于单条裂缝延伸增加了22%。分段同时压裂缝内压力高于单条裂缝延伸缝内压力。水平应力差和裂缝间距越小,裂缝之间相互排斥延伸越明显。研究结果揭示了水平井分段多簇同时压裂裂缝延伸规律,为合理设计裂缝间距和压裂规模提供了可靠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水力压裂 同时压裂 流固耦合 多裂缝干扰 裂缝延伸 裂缝转向
下载PDF
页岩气储层压裂改造技术 被引量:75
10
作者 孙海成 汤达祯 +1 位作者 蒋廷学 罗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0-93,97,共5页
通过资料调研,分析了页岩气的储层特征:页岩气藏储层中的页岩既是烃源岩也是储层,普遍富含有机质;页岩气藏储气类型以自由气和吸附气为主,吸附气以吸附状态赋存在干酪根和粘土颗粒的表面;页岩矿物组分复杂,渗透率极低,天然裂缝较发育。... 通过资料调研,分析了页岩气的储层特征:页岩气藏储层中的页岩既是烃源岩也是储层,普遍富含有机质;页岩气藏储气类型以自由气和吸附气为主,吸附气以吸附状态赋存在干酪根和粘土颗粒的表面;页岩矿物组分复杂,渗透率极低,天然裂缝较发育。介绍了国外不同页岩气藏储层压裂改造工艺及相关配套技术:北美页岩气藏开发形成了以水平井完井和分段压裂为主的主体技术,以滑溜水和复合压裂液为主的压裂液体系,以分段多簇射孔、快速可钻式桥塞封隔、微地震裂缝监测和大规模连续混配的配套技术。中国页岩气资源量达20×10^(12)~30×10^(12)m^3,开发潜力巨大,通过了解和学习国外页岩气开发现状和技术,从而加快中国在页岩气成藏理论、构造背景、地质成因、生储盖理论、开发方式、压裂改造技术及相关配套工具等方面的研究步伐,尽快实现中国页岩气的商业化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页岩气藏储层 分段多簇射孔 体积改造 同步压裂
下载PDF
颅颌面骨折及伴发伤同期手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家武 俞辉明 +1 位作者 邱长乐 刘磊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比较颅颌面部骨折有全身伴发伤患者同期手术及分期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将颅颌面部骨折伴有其他部位创伤患者50例,随机分为同期手术组(28例)和分期手术组(22例)。同期手术组采取相关科室联合同期为患者行颌面部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及... 目的比较颅颌面部骨折有全身伴发伤患者同期手术及分期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将颅颌面部骨折伴有其他部位创伤患者50例,随机分为同期手术组(28例)和分期手术组(22例)。同期手术组采取相关科室联合同期为患者行颌面部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及其他部位手术,分期手术组在伴发伤治疗结束后再进行颌面部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对2组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同期手术组术后咬合正常26例,张口度(34.5±3.7)mm,术后颌面部硬组织对称性及外形恢复良好,1例因内固定感染取出接骨板。分期手术组术后咬合正常14例,张口度(28.5±3.5)mm,术后颌面部硬组织对称性及外形恢复较差,5例因内固定感染取出接骨板。2组的咬合关系、张口度、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等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手术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分期手术组。结论在患者全身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对颅颌面部骨折伴有其他部位伤的患者应尽量采取多学科同期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颌面骨折 伴发伤 同期手术 分期手术
下载PDF
丛式水平井组整体压裂工艺技术在致密低渗透气藏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国锋 秦玉英 +3 位作者 刘恋 何青 陈付虎 张永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9-53,共5页
为进一步提高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盒1段气层的储量动用程度、评价水平井组开发的经济技术可行性,开展了以多级管外封隔器分段压裂为主导的水平井组工程压裂工艺试验。首先对丛式水平井井组压裂方案进行优化,结合井场地面情况及井身轨... 为进一步提高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盒1段气层的储量动用程度、评价水平井组开发的经济技术可行性,开展了以多级管外封隔器分段压裂为主导的水平井组工程压裂工艺试验。首先对丛式水平井井组压裂方案进行优化,结合井场地面情况及井身轨迹,优选了压裂工艺、压裂顺序;其次,结合储层工程地质特征,单井录井、气测、随钻伽马等资料以及井网条件,研究了不同的压裂裂缝参数及设计施工参数,并开展了相邻两井同步压裂技术研究;第三,结合施工参数及裂缝监测结果对设计参数进行了实时调整,形成了丛式水平井组分段压裂优化设计工艺技术及其压裂现场优化调整技术;第四,针对现场大规模施工及同步压裂试验易出现的突发情况,制订了详细的应急预案,确保井组压裂成功实施。最后在A井组进行了6井46段现场试验,压后井组天然气无阻流量达77.63×104 m3/d,为该气田致密砂岩气藏的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低渗透气藏 丛式水平井组 整体压裂 井工厂 同步压裂 分段压裂 效果 大牛地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三维采动应力条件下覆岩裂隙演化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45
13
作者 尹光志 李星 +3 位作者 韩佩博 李铭辉 李文璞 邓博知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06-413,共8页
利用自行研制的"多场耦合煤矿动力灾害大型模拟试验系统",根据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十矿己15煤层24080工作面的地质资料,在三向不等应力条件下进行了三维模拟开采试验。通过应力监测、色素示踪、照相素描等手段,统计了各水平、垂... 利用自行研制的"多场耦合煤矿动力灾害大型模拟试验系统",根据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十矿己15煤层24080工作面的地质资料,在三向不等应力条件下进行了三维模拟开采试验。通过应力监测、色素示踪、照相素描等手段,统计了各水平、垂直切面的裂隙形态、数量与分布特征,并建立了采空区覆岩裂隙网络数值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三维应力条件下,采空区覆岩裂隙在空间上呈"类梯形台"形态,在低位岩层中呈"圆角矩形"形态,在中高位岩层则呈"O型"形态。按瓦斯运移难易程度可将覆岩裂隙分为以"纵向贯通裂隙"为主的直接流动通道和以"层内破断裂隙-层间离层裂隙-层内破断裂隙"方式延伸的间接流动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三轴应力 模拟试验 采动条件 裂隙演化 煤与瓦斯共采
下载PDF
丛式水平井井组压裂工艺技术研究及试验 被引量:3
14
作者 何青 李国锋 +2 位作者 陈作 李月丽 刘世华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9-85,共7页
为提高致密砂岩气藏的开发效益,基于储层工程地质特征、单井测录井、随钻伽马等资料,采用三维两相模型气藏数值模拟和全三维网络模型裂缝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优化了丛式水平井井组的裂缝整体布局、裂缝参数和施工参数。盒1层、山1层和... 为提高致密砂岩气藏的开发效益,基于储层工程地质特征、单井测录井、随钻伽马等资料,采用三维两相模型气藏数值模拟和全三维网络模型裂缝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优化了丛式水平井井组的裂缝整体布局、裂缝参数和施工参数。盒1层、山1层和太2层的参数优化结果为:裂缝采用等间距交错布局,缝间距150m,裂缝数量7~9条,裂缝半长150~200m,裂缝导流能力30D·cm;施工排量4.0~5.0m^3/min,前置液体积分数35%~40%,平均砂比21%~25%,单段加砂量35~45m^3。DP43H和DPT-27丛式水平井井组压裂后无阻流量分别达到77.6×10^4和73.2×10^4 m^3/d,平均单井无阻流量分别为12.9×10^4和18.3×10^4 m^3/d,比同层位邻井分别提高1.5和2.2倍,压裂施工时间比单井累计施工时间分别缩短11和17d。研究结果表明,丛式水平井井组压裂技术是致密砂岩气藏提高单井产量、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施工成本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式井组 水平井 井工厂模式 同步压裂 分段压裂
下载PDF
水平井压裂多裂缝同步扩展数值模拟 被引量:14
15
作者 孙峰 逄铭玉 +1 位作者 张启汉 薛世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803-1808,共6页
采用有限单元法对水平井压裂多裂缝同步扩展问题进行数值分析。考虑压裂过程中高压流体、岩层变形/破裂与裂缝扩展之间的多物理场耦合响应,建立多裂缝同步扩展力学模型;采用裂缝单元记录岩层破裂信息、确定裂缝扩展路径。应用有限元方... 采用有限单元法对水平井压裂多裂缝同步扩展问题进行数值分析。考虑压裂过程中高压流体、岩层变形/破裂与裂缝扩展之间的多物理场耦合响应,建立多裂缝同步扩展力学模型;采用裂缝单元记录岩层破裂信息、确定裂缝扩展路径。应用有限元方法求解耦合模型并编制计算程序,模拟水平井多裂缝同步起裂、扩展和转向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水平井多裂缝同步压裂,起裂压力相差较小;延伸压力受缝间应力干扰影响,中间裂缝处压力高于两侧裂缝;随裂缝扩展,多裂缝之间应力干扰效应提高,主应力方向偏转范围增大,促使复杂裂缝的形成;通过优化射孔簇间距与数量可增强裂缝间应力干扰效应,增加水平井多裂缝扩展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多裂缝 同步扩展 裂缝单元 有限单元法
下载PDF
深埋煤层气同步压裂应力干扰机理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兆中 何睿 +3 位作者 李小刚 刘丹 苏洲 王铭韬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7年第4期65-72,共8页
受美国页岩气水平井同步压裂的启发,提出在深煤层对两口或多口相邻直井进行同步压裂。基于位移不连续法建立了垂直裂缝在水平面的诱导应力分布数学模型,分别对单口直井压裂及两口正对直井同步压裂进行应力干扰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单... 受美国页岩气水平井同步压裂的启发,提出在深煤层对两口或多口相邻直井进行同步压裂。基于位移不连续法建立了垂直裂缝在水平面的诱导应力分布数学模型,分别对单口直井压裂及两口正对直井同步压裂进行应力干扰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单井压裂,同步压裂能在井间区域产生更强及更大范围的应力干扰,甚至能使深煤层水平主应力方向发生改变,有利于水力裂缝转向延伸沟通割理裂缝,从而形成复杂裂缝网络。利用离散元软件UDEC模拟同步压裂缝网扩展,结果显示两口正对邻井的间距控制在190 m以内能够保证远场复杂缝网的形成。裂缝监测及排水采气数据表明,深煤层直井同步压裂比单井压裂形成的增产改造体积更大;同步压裂井见气更早,产量更高,产气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煤层 同步压裂 应力干扰 裂缝网络 增产改造体积
下载PDF
水平井多裂缝同步扩展数值模拟 被引量:31
17
作者 曾青冬 姚军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571-1579,共9页
为探究页岩气藏水力压裂复杂裂缝网络的形成机理,开展了水平井多裂缝同步扩展的数值模拟研究。考虑井筒和裂缝内流体流动,耦合岩体变形,建立了多裂缝同步扩展数学模型,利用裂缝尖端渐近解隐式求解裂缝扩展步长,并采用扩展有限元方法对... 为探究页岩气藏水力压裂复杂裂缝网络的形成机理,开展了水平井多裂缝同步扩展的数值模拟研究。考虑井筒和裂缝内流体流动,耦合岩体变形,建立了多裂缝同步扩展数学模型,利用裂缝尖端渐近解隐式求解裂缝扩展步长,并采用扩展有限元方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通过与经典模型计算结果比较,验证了数学模型与算法的正确性,并将数值算法运用于2个算例。多裂缝同步扩展时,两侧裂缝的长度和宽度比中间裂缝的大。裂缝间距越小时,两侧裂缝偏离初始最大主地应力方向角度越大,中间裂缝宽度越小;地应力差越小时,两侧裂缝偏离初始最大主地应力方向角度越大。研究结果表明,应力阴影作用对多裂缝同步扩展轨迹和几何形态具有重要作用,且裂缝间距越小,地应力差越小,应力阴影作用越强,裂缝形态越偏离单裂缝扩展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压裂 同步扩展 扩展有限元 尖端渐进解 水平集方法
下载PDF
裂隙岩体同步压裂干扰机制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旺 唐春安 李连崇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19-728,共10页
为认清裂隙岩体中同步压裂的应力扰动规律,指导页岩气储层压裂的优化设计,应用基于有限元的RFPA2D-Flow软件,首先对配对井相同压裂段间裂缝静、动态诱导应力扰动机制进行研究,随后研究了天然裂缝对水力裂缝的影响机制,并对裂隙岩体的同... 为认清裂隙岩体中同步压裂的应力扰动规律,指导页岩气储层压裂的优化设计,应用基于有限元的RFPA2D-Flow软件,首先对配对井相同压裂段间裂缝静、动态诱导应力扰动机制进行研究,随后研究了天然裂缝对水力裂缝的影响机制,并对裂隙岩体的同步压裂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相向延伸水力裂缝的诱导应力相互叠加,其对地应力场产生的扰动作用相对单井裂缝更加明显。水平主应力差较小时,配对井相同压裂段裂缝在相向延伸过程中相互吸引的趋势越明显,分支缝越多;小主应力差、小逼近角且高脆性矿物充填的天然裂缝更易使水力裂缝转向;对于非完全充填雁列式裂缝型储层,大主应力方位与天然裂缝呈30°至60°夹角时,天然裂缝起裂及失稳压力适中,可有效降低施工难度,同时该角度范围也利于一定数量的分支缝形成。同步压裂技术可对目标储层实现充分改造,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干扰 同步压裂 裂隙岩体 诱导应力 双水平井
下载PDF
山区铁路抗滑桩完整性检测及断桩原因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常聚友 高景宏 刘志军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0-43,63,共5页
研究目的:采用声波透视法、反射波法对砂岩、泥岩地层中施工的抗滑桩进行完整性检测,发现有一些桩约在同一标高出现明显声速低、反射波曲线出多次反射呈断桩特征,经开挖验证以及钻探取芯证实是断桩,而此断桩是什么原因引起,如何预防,需... 研究目的:采用声波透视法、反射波法对砂岩、泥岩地层中施工的抗滑桩进行完整性检测,发现有一些桩约在同一标高出现明显声速低、反射波曲线出多次反射呈断桩特征,经开挖验证以及钻探取芯证实是断桩,而此断桩是什么原因引起,如何预防,需进行研究。研究结论:引起抗滑桩断裂主要原因是抗滑桩施工时采用人工同时开挖,并用少量炸药爆破进行,因抗滑桩断桩处的岩层是薄层呈土状软弱层,其节理面倾向与山体斜坡倾向基本一致,使得先挖孔的最深地段容易引发局部山体不稳定而滑动。因此,为避免抗滑桩断裂,应在抗滑桩施工时,采用小直径(φ=20 cm)钻芯多次成孔逐渐形成矩形桩孔;同时采取间隔抗滑桩施工,待第一批间隔施工的抗滑桩混凝土灌注时间达28 d后,再施工第二批间隔抗滑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滑桩 断裂 软弱层 同时施工 间隔施工 錨索处理
下载PDF
吉木萨尔页岩油微观产出机理与提高采收率方法探讨 被引量:7
20
作者 葛洪魁 陈玉琨 +3 位作者 滕卫卫 申颍浩 刘红现 张佳亮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21年第3期84-90,共7页
吉木萨尔页岩油产量递减快,采收率低,研究吉木萨尔页岩油提高采收率机理与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了吉木萨尔页岩油产出的微观机理及可动性主控因素,提出了吉木萨尔页岩油的提采方法与对策。得出流体压差和渗吸驱油是吉木萨尔页岩油的... 吉木萨尔页岩油产量递减快,采收率低,研究吉木萨尔页岩油提高采收率机理与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了吉木萨尔页岩油产出的微观机理及可动性主控因素,提出了吉木萨尔页岩油的提采方法与对策。得出流体压差和渗吸驱油是吉木萨尔页岩油的主要产出机理,低界面张力表活剂、CO_(2)吞吐可提高原油可动性,裂缝密度与均匀度、地层能量、介质与原油相互作用是影响页岩油采收率的主要因素。建议针对新井与老井、单井与井组制订不同的提采措施,通过压裂与提采一体化、注入介质优选、一次井网同步压裂,提高原油可动性,实现均衡动用来提高总体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提高采收率 可动性 压裂与提采一体化 同步压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