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Duck Tembusu Virus on Serum Biochemical Indexes, Cytokines and Viral Replication of Ducklings
1
作者 曹宗喜 谭树义 +3 位作者 贺冬梅 顾丽红 林哲敏 叶保国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7年第8期1428-1431,1547,共5页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pathogenicity of duck Tembusu virus (DTMUV), it was injected into muscle of 5-d-old Cherry Valley ducklings according to the dosage of 1×104 EID50. Then, the biochemical indexes of du...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pathogenicity of duck Tembusu virus (DTMUV), it was injected into muscle of 5-d-old Cherry Valley ducklings according to the dosage of 1×104 EID50. Then, the biochemical indexes of duckling serum samples were determined by kits, and the changes in detoxification, tissue viral load and cytokines were detected by using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TMUV had serious damage to the liver, kidney, heart and muscle of ducklings; DTMUV could proliferate in the liver, spleen, lung and brain; the virus levels in the liver and brain reached the peaks on day 5 after the inoculation and those in the lung and spleen reached the peaks on day 9; the virus content was highest in the brain, liver and spleen; and DTMUV induced the overexpression of IFN-γ, IFN-α, IL-6, IFN-β, IL-1β, TLR-7,IL-2,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type I (MHC-I) and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type II (MHC-II) in the spleen on day 1 and the overexpression of IL-6 and IL-2 in the brain on days 1, 2 and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ck tembusu virus (dtmuv Biochemical index Viral load CYTOKINE PATHOGENICITY
下载PDF
Isolation and PCR Identification of Duck Tembusu Virus
2
作者 Huang Lili He Dongmei +5 位作者 Ye Baoguo Zhang Yan Yang Shaoxiong Chen Chaoxi Lin Zhemin Cao Zongxi 《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CAS 2017年第5期318-319,共2页
Duck tembusu virus disease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infectious diseases endangering duck industry. A strain of virus was isolated from a dead duck,and performed PCR identification and sequence analysis. The results ... Duck tembusu virus disease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infectious diseases endangering duck industry. A strain of virus was isolated from a dead duck,and performed PCR identification and sequence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quence of the isolate shared above 99% homology with duck tembusu virus( DTMUV) sequence on Gen Bank.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isolated virus was DTMU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ck tembusu virus (dtmuv) ISOLATION PCR IDENTIFICATION
下载PDF
Phylogenetic Analysis Revealed Concurrent Circulation of Two Clusters of Duck Tembusu Virus in South China
3
作者 Linlin LI Jiawen DONG +3 位作者 Chunhong ZHANG Ruihuan KUANG Minhua SUN Jianfeng ZHANG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19年第4期81-85,共5页
Eleven strains of duck Tembusu virus(TMUV)were isolated from diseased ducks at different duck farms in South China during 2011–2015,and their whole genomes were sequenced.The 11 isolated strains shared high sequence ... Eleven strains of duck Tembusu virus(TMUV)were isolated from diseased ducks at different duck farms in South China during 2011–2015,and their whole genomes were sequenced.The 11 isolated strains shared high sequence identity from 95.9%to 99.5%.Phylogenetic analysis revealed that all TMUV strains isolated after 2010 are clustered into two distinct branches,one branch comprising 2 Malaysian strains,and the other branch comprising all Chinese and Thai strains forming Chinese cluster 1 and Chinese cluster 2.Five of the 11 isolated strains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classical Chinese strains(BYD)belonging to Chinese cluster 1,and the remaining 6 isolated strains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strains newly isolated in South China and Thailand,belonging to Chinese cluster 2(a mixed China-Thailand cluster).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the partial E and NS 5 gene of TMUVs also showed the similar results.The results collectively showed a new trend of TMUV disease that two Chinese clusters of TMUV have been concurrently circulating in South China.This study provides practical guidance for preparing vaccines against TMUV in South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ck tembusu virus PHYLOGENETIC analysis
下载PDF
鸭坦布苏病毒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4
作者 陈平平 嵇辛勤 +5 位作者 阮涌 王晗晗 罗晓宇 安而立 龙丹丹 段志强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5-80,共6页
为了建立一种有效、快速、准确的鸭坦布苏病毒(DTMUV)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方法,本试验针对NCBI发布的DTMUV E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qPCR反应体系。通过制备的标准质粒建立标准曲线,评估该方法的特异性... 为了建立一种有效、快速、准确的鸭坦布苏病毒(DTMUV)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方法,本试验针对NCBI发布的DTMUV E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qPCR反应体系。通过制备的标准质粒建立标准曲线,评估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并使用该方法对临床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所建立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0.999 5,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可特异检测DTMUV;对标准质粒的最低检测限为2.72×10^(2) copies/μL,是普通PCR的100倍;CT值组内变异系数为0.97%~1.32%,组间变异系数为1.24%~1.79%;人工感染DTMUV的20份鸭胚成纤维细胞样本以及12份人工攻毒2 d的雏鸭脾脏组织样本和12份泄殖腔棉拭子样本阳性率为100%(44/44);疑似感染的12份活鸭泄殖腔棉拭子阳性率为25.00%(3/12),14份病死鸭脾脏组织样本阳性率为28.57%(4/14)。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TaqMan探针qPCR方法有良好的敏感性、准确性和重复性,能特异检测DTMUV,适用于临床快速检测,为DTMUV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疾病诊断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坦布苏病毒(dtmuv) TAQMAN探针 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
下载PDF
桦褐孔菌口服佐剂对禽类疫苗的体液免疫增强作用研究
5
作者 杨硕 费智国 +9 位作者 郭梦帅 郭玲 陈智 张琳 丁志勇 关红艳 赵晓明 黄悦妍 刘娜 刘建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7期94-97,共4页
为了明确桦褐孔菌发酵产物(Inonotus obliquus fermentation product,IOFP)作为禽类疫苗佐剂的适用性,选择商品化禽流感灭活疫苗和鸭坦布苏病毒弱毒活疫苗分别免疫SPF鸡和SPF鸭,并饲喂含0.8%IOFP的饲粮,同时设置饲喂商品化饲粮的对照组... 为了明确桦褐孔菌发酵产物(Inonotus obliquus fermentation product,IOFP)作为禽类疫苗佐剂的适用性,选择商品化禽流感灭活疫苗和鸭坦布苏病毒弱毒活疫苗分别免疫SPF鸡和SPF鸭,并饲喂含0.8%IOFP的饲粮,同时设置饲喂商品化饲粮的对照组。在免疫后不同时间点采集鸡和鸭的外周血,分离血清后分别测定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特异性血凝抑制(hemagglutinin inhibition,HI)抗体、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特异性抗体及二者中和抗体效价。使用统计学方法评价IOFP对机体体液免疫反应的影响。鸭免疫后28 d使用DTMUV强毒株攻毒,持续检测泄殖腔排毒量,以确定IOFP对DTMUV排毒量的影响。结果显示,IOFP作为口服佐剂能够显著提升AIV、DTMUV疫苗抗体和中和抗体水平,特别是对免疫早期抗体的改善效果尤为显著。此外,添加IOFP还能够减少DTMUV的排毒量,缩短排毒时间。由此可见,IOFP是一种禽类病毒性疫苗普遍适用的口服佐剂,对于缩短免疫“空窗期”、提升疫苗保护效果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发酵产物 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 鸭坦布苏病毒弱毒活疫苗 抗体 中和抗体
下载PDF
表达鸭坦布苏病毒衣壳蛋白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与鉴定
6
作者 吴庆国 李莎莎 +2 位作者 王安平 卢会鹏 成玉婷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57,共7页
为构建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衣壳蛋白的复制缺陷型人5型腺病毒(Ad5)为载体的重组腺病毒,研究通过一步克隆技术将DTMUV Capsid基因插入到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热休克蛋白70(mHsp70)为佐剂的pShuttle-CMV-Hsp70质粒中,构... 为构建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衣壳蛋白的复制缺陷型人5型腺病毒(Ad5)为载体的重组腺病毒,研究通过一步克隆技术将DTMUV Capsid基因插入到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热休克蛋白70(mHsp70)为佐剂的pShuttle-CMV-Hsp70质粒中,构建能够表达DTMUV Capsid和mHsp70蛋白的重组穿梭质粒pShuttle-DTMUV Capsid,并与含有pAdEasy-1腺病毒骨架载体的大肠杆菌BJ5183感受态细胞进行同源重组,获得重组腺病毒质粒pAd-DTMUV Capsid。载体质粒经Pac I酶切线性化后转染至HEK 293A细胞,包装重组腺病毒rAdv-DTMUV Capsid。结果显示,rAdv-DTMUV Capsid在病毒传代过程中目的基因稳定存在,且病毒滴度可达2.3×10^(8)PFU/mL。Western blot等结果表明rAdv-DTMUV Capsid在HEK 293A细胞中表达了DTMUV特异性蛋白Capsid。DEF细胞感染试验证明rAdv-DTMUV Capsid可感染鸭源细胞,且诱导IFN-α、IL-10和IL-17 mRNA表达。结果表明,研究成功制备表达DTMUV Capsid蛋白的重组腺病毒rAdv-DTMUV Capsid,能引起细胞免疫反应,可作为一种候选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坦布苏病毒 衣壳蛋白 重组腺病毒 HSP70
下载PDF
鸭坦布苏病毒prM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抗原表位鉴定
7
作者 刘亚林 梁真洁 +1 位作者 杨兴淼 曹瑞兵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6,共9页
为制备鸭坦布苏病毒(DTMUV)膜前体蛋白(prM)的单克隆抗体,将原核表达的重组prM蛋白配伍佐剂免疫6周龄雌性BALB/c小鼠,3次免疫后分离小鼠脾细胞并将其与SP2/0细胞进行融合,通过间接ELISA筛选,获得2株能稳定分泌抗DTMUV prM蛋白单克隆抗... 为制备鸭坦布苏病毒(DTMUV)膜前体蛋白(prM)的单克隆抗体,将原核表达的重组prM蛋白配伍佐剂免疫6周龄雌性BALB/c小鼠,3次免疫后分离小鼠脾细胞并将其与SP2/0细胞进行融合,通过间接ELISA筛选,获得2株能稳定分泌抗DTMUV prM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3H4和5C10。2株杂交瘤细胞均能稳定分泌抗体,制备的腹水抗体效价分别为1∶51200和1∶102400。亚型鉴定结果显示,3H4和5C10单克隆抗体的重链均属于IgG2b,轻链均为Kappa型。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这2株单克隆抗体均能与BHK-21细胞中感染的DTMUV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与同属的日本脑炎病毒无交叉反应。微量病毒空斑减少中和试验结果表明,这2株单克隆抗体均具有中和活性。进一步原核表达prM蛋白不同截短体,发现2株单抗针对不同表位,均位于prM蛋白的pr片段上。本研究制备的单克隆抗体3H4和5C10为快速检测DTMUV感染和研究prM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坦布苏病毒 prM蛋白 原核表达 单克隆抗体 B细胞表位
下载PDF
鸭坦布苏病毒E蛋白功能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赵赛赛 唐熠 刁有祥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5-172,共8页
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病是由DTMUV引起以病毒性脑炎(雏鸭、育成鸭)及产蛋下降(产蛋鸭)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疾病,该病的暴发和传播给水禽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包膜蛋白E(Envelope,E)作为DTMUV关键的免疫原性蛋... 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病是由DTMUV引起以病毒性脑炎(雏鸭、育成鸭)及产蛋下降(产蛋鸭)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疾病,该病的暴发和传播给水禽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包膜蛋白E(Envelope,E)作为DTMUV关键的免疫原性蛋白,在介导病毒与宿主细胞融合、侵入等方面发挥作用。文章总结了近年来DTMUV E蛋白结构特点、关键毒力位点、潜在抗原表位、蛋白互作及生物制品等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鸭坦布苏病毒病的特异性诊断、疫苗研究和抗病毒药物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坦布苏病毒 E蛋白 毒力位点 抗原表位 生物制品
下载PDF
鸭坦布苏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治疗效果分析
9
作者 王丹娜 乌兰 李三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1,共5页
为了制备、筛选和评价治疗鸭坦布苏病毒(DTMUV)感染的中和抗体,本试验克隆DTMUV E基因,连接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转化至大肠杆菌(E.coli)DH5α感受态,提取质粒,鉴定重组质粒pET30-E,转化E.coli BL21感受态,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 为了制备、筛选和评价治疗鸭坦布苏病毒(DTMUV)感染的中和抗体,本试验克隆DTMUV E基因,连接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转化至大肠杆菌(E.coli)DH5α感受态,提取质粒,鉴定重组质粒pET30-E,转化E.coli BL21感受态,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后,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E蛋白表达,使用镍柱亲和层析纯化E蛋白,将E蛋白与弗氏佐剂混合、乳化,免疫6周龄雌性BALB/c小鼠3次后,取小鼠脾脏,分离脾细胞,在聚乙二醇(PEG)的作用下,将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筛选分泌抗E蛋白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通过Western blot进行单克隆抗体鉴定,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DTMUV,病毒中和试验评价单克隆抗体中和DTMUV感染的能力,并评价单克隆抗体治疗DTMUV感染小鼠的能力。结果显示,含质粒pET30-E的E.coli BL21经诱导后可在裂解的沉淀物中表达E蛋白;制备的E蛋白单克隆抗体4A1可以与E蛋白发生免疫反应,不与鸭A型肝炎病毒、呼肠孤病毒、新城疫病毒、细小病毒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发生交叉反应;4A1株杂交瘤细胞株分泌的抗体对DTMUV具有中和活性,且能够很好地识别DTMUV并与之发生中和反应,可完全清除感染小鼠血液中的DTMUV。结果表明,本试验制备的单克隆抗体4A1在应对DTMUV感染方面具有潜在治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坦布苏病毒 单克隆抗体 中和活性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一例鸭坦布苏病毒与鸭圆环病毒混合感染樱桃谷肉鸭的病例报告
10
作者 潘彦林 张俊勤 +2 位作者 孙敏华 徐志宏 廖明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年第3期71-76,共6页
2023年8月,广西某养鸭场鸭子突发软脚、腿部肌肉震颤等神经症状,为探究该场鸭群致病病原,对该鸭场的患病鸭进行调查。剖检结果显示:患病鸭肝脏轻度肿大、质脆,呈黄褐色,肾脏肿大。病理切片显示:肝细胞胞质中可见微小圆形空泡,可见少量淤... 2023年8月,广西某养鸭场鸭子突发软脚、腿部肌肉震颤等神经症状,为探究该场鸭群致病病原,对该鸭场的患病鸭进行调查。剖检结果显示:患病鸭肝脏轻度肿大、质脆,呈黄褐色,肾脏肿大。病理切片显示:肝细胞胞质中可见微小圆形空泡,可见少量淤血;脾脏组织见较多细胞坏死,细胞核固缩。病原检测结果显示:鸭坦布苏病毒(DTMUV)、鸭圆环病毒(DuCV)为阳性,细菌及其他病原检测结果为阴性。序列分析发现,该场流行的DTMUV与SCS01毒株遗传距离最近,属于Cluster 2.1;DuCV与山东毒株YF180401遗传距离最近,属于DuCV-1型,确定该养殖场鸭群突然发病为DTMUV混合感染DuCV所致。这两种病毒都是临床中常见危害鸭群的病原,但混合感染情况却少有报道。该研究旨在为我国今后开展DTMUV和DuCV的检测和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坦布苏病毒 鸭圆环病毒 混合感染 樱桃谷肉鸭
下载PDF
鸭坦布苏病毒E蛋白结构域Ⅰ-Ⅱ与Ⅲ的反应原性和免疫原性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曲哲会 鲁绍芳 +8 位作者 郭晓秋 陈敏 焦凤超 王梦瑶 魏星 马君钊 张茹 黄立 张喜文 《黑龙江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89-95,100,共8页
为了比较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E蛋白结构域Ⅰ-Ⅱ(EDⅠ-Ⅱ)与结构域Ⅲ(EDⅢ)的反应原性和免疫原性,试验将重组质粒pET-EDⅠ-Ⅱ[EDⅠ-Ⅱ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ET-30a(+)构建的重组质粒]和pET-EDⅢ[EDⅢ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ET-... 为了比较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E蛋白结构域Ⅰ-Ⅱ(EDⅠ-Ⅱ)与结构域Ⅲ(EDⅢ)的反应原性和免疫原性,试验将重组质粒pET-EDⅠ-Ⅱ[EDⅠ-Ⅱ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ET-30a(+)构建的重组质粒]和pET-EDⅢ[EDⅢ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ET-30a(+)构建的重组质粒]分别转化至大肠杆菌(E.coli)Rosetta(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后,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分析和Western-blot鉴定,采用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蛋白EDⅠ-Ⅱ和EDⅢ,通过Dot-blot试验和间接ELISA试验比较二者的反应原性;将重组蛋白EDⅠ-Ⅱ和EDⅢ免疫小鼠,通过测定免疫小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病毒中和(VN)抗体和细胞因子(IL-6、IFN-γ)水平比较两者的免疫原性;将DTMUV分离株感染重组蛋白EDⅠ-Ⅱ和EDⅢ免疫小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小鼠肺脏、肝脏和脑组织中DTMUV RNA相对表达水平,比较重组蛋白EDⅠ-Ⅱ和EDⅢ对免疫小鼠的保护力。结果表明:含重组质粒pET-EDⅠ-Ⅱ和pET-EDⅢ诱导4 h的菌体蛋白经SDS-PAGE分析和Western-blot鉴定分别在分子量约33 ku和17 ku位置出现明显条带,可与鸡抗DTMUV多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经Dot-blot试验和间接ELISA试验分析发现,重组蛋白EDⅠ-Ⅱ比重组蛋白EDⅢ具有更好的反应原性;重组蛋白EDⅠ-Ⅱ免疫小鼠后第42天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IFN-γ和IL-6水平均极显著高于重组蛋白EDⅢ(P<0.01或P<0.001),但VN抗体水平极显著低于重组蛋白EDⅢ(P<0.01);免疫小鼠感染DTMUV后,重组蛋白EDⅢ免疫小鼠肺脏、肝脏和脑组织中DTMUV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重组蛋白EDⅠ-Ⅱ免疫小鼠(P<0.05或P<0.01),即EDⅢ蛋白诱导小鼠产生的免疫应答较EDⅠ-Ⅱ蛋白对于抑制DTMUV复制的效果更好。说明EDⅠ-Ⅱ蛋白更适合作为以E蛋白及相关特异性抗体为基础的免疫学检测方法研究的目标蛋白,而EDⅢ蛋白更适合作为DTMUV新型疫苗研究的目标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坦布苏病毒 E蛋白 结构域 反应原性 免疫原性
下载PDF
抗鸭坦布苏病毒感染的中草药筛选及其作用效果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晗晗 嵇辛勤 +4 位作者 阮涌 罗晓宇 龙丹丹 段志强 安而立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58-365,395,共9页
为筛选抗鸭坦布苏病毒(DTMUV)的中草药并探究其抗病毒作用效果,本研究通过检测12种中草药对DTMUV感染鸭胚成纤维细胞细胞(DEF)形态学与病毒抑制率的影响,以及对DTMUV病毒滴度与病毒载量的影响,筛选在DEF中抗DTMUV效果较明显的中草药;采... 为筛选抗鸭坦布苏病毒(DTMUV)的中草药并探究其抗病毒作用效果,本研究通过检测12种中草药对DTMUV感染鸭胚成纤维细胞细胞(DEF)形态学与病毒抑制率的影响,以及对DTMUV病毒滴度与病毒载量的影响,筛选在DEF中抗DTMUV效果较明显的中草药;采用鸭胚接种法测定筛选出的3种药物(板蓝根、醋五味子、酒黄芩)对DTMUV感染鸭胚死亡率的影响;并选择效果最好的酒黄芩验证其对DTMUV感染雏鸭死亡率、临床症状、体重及组织(心脏、脾脏)中病毒载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鱼腥草、淫羊藿、金银花、板蓝根、绵马贯众、黄芪、酒黄芩、茵陈、甘草、连翘、醋五味子、白芍水提物在最佳作用浓度时均能减轻DTMUV感染DEF的CPE,并对DTMUV具有不同的抑制率,其中酒黄芩效果最佳;淫羊藿、白芍、板蓝根、黄芪、酒黄芩、茵陈、甘草、醋五味子、连翘能显著降低DEF中DTMUV的病毒滴度(P<0.05);板蓝根、醋五味子、酒黄芩能显著降低DEF中DTMUV的病毒载量(P<0.05);板蓝根、酒黄芩能起到治疗效果,且显著降低鸭胚死亡率(P<0.05),而酒黄芩、醋五味子还能预防病毒感染,且显著降低鸭胚死亡率(P<0.05);酒黄芩能够减轻病鸭临床症状,显著提高病鸭体重(P<0.05),显著降低病鸭死亡率及组织中病毒载量(P<0.05)。综上结果证明板蓝根、酒黄芩、醋五味子在细胞和鸭胚内具有一定抗DTMUV的作用,其中酒黄芩效果最佳,且酒黄芩对DTMUV感染的雏鸭具有治疗作用,可以成为抗DTMUV的潜在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鸭胚成纤维细胞 鸭坦布苏病毒 抗病毒效果 鸭胚 雏鸭
下载PDF
鸭坦布苏病毒Capsid蛋白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被引量:1
13
作者 焦琳琳 成玉婷 +4 位作者 吴庆国 吴双 吴植 朱善元 钱莺娟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395-2402,共8页
【目的】本研究选择原核表达系统表达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核衣壳蛋白(Capsid protein),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为DTMUV分子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DTMUV-201909株基因序列,运用一步克隆技术将Capsid基因克隆至... 【目的】本研究选择原核表达系统表达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核衣壳蛋白(Capsid protein),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为DTMUV分子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DTMUV-201909株基因序列,运用一步克隆技术将Capsid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pET-30a(+)中,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利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重组蛋白;使用ISA206佐剂与纯化后的重组蛋白混合乳化后免疫BALB/c小鼠,以获得多克隆抗体。间接ELISA方法测定获得的多克隆抗体效价,并对多克隆抗体进行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验证。【结果】试验成功构建pET-30a-Capsid重组质粒,SDS-PAGE结果显示,表达的重组蛋白大小约为18 ku,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该蛋白能与抗His标签鼠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具有良好反应原性。间接ELISA结果显示,制备的鼠抗Capisd蛋白多克隆抗体效价可达1∶256000;Western blotting和IFA结果显示,制备的多克隆抗体能特异性识别DTMUV感染细胞样品的Capsid蛋白。【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小鼠抗Capsid蛋白多克隆抗体,为深入研究DTMUV Capsid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试验材料,为进一步阐明DTMUV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坦布苏病毒(dtmuv) 核衣壳蛋白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下载PDF
鸭坦布苏病毒E蛋白及其结构域Ⅰ、Ⅱ、Ⅲ对DEF细胞周期与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汪婷 汪威 +5 位作者 徐欢 殷世彬 孙敏华 江心月 徐静 汪招雄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5-211,共7页
【目的】探究鸭坦布苏病毒(Duck Tambusu virus,DTMUV) E蛋白全长及其结构域I、II和III (DI、DII和DIII)对鸭胚成纤维细胞(Duck embryo fibroblast,DEF)的细胞周期与凋亡的影响。【方法】本研究设计、合成DTMUV E蛋白全长及其DI、DII和D... 【目的】探究鸭坦布苏病毒(Duck Tambusu virus,DTMUV) E蛋白全长及其结构域I、II和III (DI、DII和DIII)对鸭胚成纤维细胞(Duck embryo fibroblast,DEF)的细胞周期与凋亡的影响。【方法】本研究设计、合成DTMUV E蛋白全长及其DI、DII和DIII真核表达质粒,并转染至DEF,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蛋白引起的DEF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细胞凋亡结果显示:质粒转染细胞24 h后,E蛋白全长及DI、DII、DIII诱导的DEF早期凋亡率分别是16.4%、15.1%、14.0%和17.2%;质粒转染细胞36 h后,E蛋白全长及DI、DII、DIII诱导的DEF早期凋亡率分别是23.4%、18.5%、26.7%和29.4%。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显示:E蛋白全长及DI、DII、DIII的质粒转染细胞24、36 h后,DNA合成期(S期)细胞比例都明显高于pEGFP-N1空载体转染组。质粒转染24 h后,E蛋白及DI、DII、DIII的S期细胞比例分别为5.43%、22.58%、12.75%和12.80%;质粒转染细胞36 h后,E蛋白及DI、DII、DIII的S期细胞比例分别为9.98%、11.44%、10.44%和11.00%。【结论】DTMUV E蛋白全长及其3个结构域均能诱导早期细胞凋亡,引起细胞S期的停滞,但是各蛋白片段诱导细胞凋亡和引起细胞周期变化的能力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坦布苏病毒 E蛋白 结构域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下载PDF
鸭坦布苏病毒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许泽军 刘宽辉 +2 位作者 朱广双 黎婷 张海燕 《黑龙江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37-41,共5页
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 DTMUV)病是由DTMUV感染引起的一种以产蛋鸭产蛋量下降,雏鸭高热、生长迟缓为主要临床症状的动物传染病,自2010年首次于我国被发现后,已对禽类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疫苗接种是当前预防DTMUV病... 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 DTMUV)病是由DTMUV感染引起的一种以产蛋鸭产蛋量下降,雏鸭高热、生长迟缓为主要临床症状的动物传染病,自2010年首次于我国被发现后,已对禽类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疫苗接种是当前预防DTMUV病的主要手段。文章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对DTMUV灭活疫苗、弱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DNA疫苗、重组活载体疫苗及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以期为DTMUV的新型疫苗研发和综合防控提供参考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坦布苏病毒 灭活疫苗 弱毒活疫苗 亚单位疫苗 DNA疫苗 重组活载体疫苗
下载PDF
鸭坦布苏病毒检测方法及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吉敏 李辉煌 +3 位作者 赖连杰 杨银华 杨悦 林瑞意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29-1339,共11页
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是黄病毒科(Flaviviri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的一种新发蚊媒病毒,其引起的疫病在临床上以蛋鸭产蛋量下降和雏鸭神经系统损伤为特征,给国内养鸭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DTMUV感染自2010年在... 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是黄病毒科(Flaviviri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的一种新发蚊媒病毒,其引起的疫病在临床上以蛋鸭产蛋量下降和雏鸭神经系统损伤为特征,给国内养鸭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DTMUV感染自2010年在上海市暴发后,逐渐向中国东部、东南部和北部主要鸭养殖场扩散。目前国内已建立了多种用于DTMUV临床诊断或实验室检测方法。DTMUV的分离鉴定和免疫组化用于检测病毒颗粒的存在;DTMUV的血清学检测方法主要包括间接ELISA、竞争ELISA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条等,可检测DTMUV的特异性蛋白或抗体,广泛应用于DTMUV的现场检测;以常规PCR、多重PCR及CRISPR技术为主的病毒核酸检测方法实现了DTMUV的快速临床诊断,促进了鸭坦布苏病毒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致病机制研究。随着部分疫苗的开发和商业化,中国DTMUV感染的流行强度也由暴发逐渐转变为零星散发。但DTMUV的宿主范围较广,传播途径多样且具有潜在的人畜共患性,为及早发现并控制DTMUV的传播,建立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和安全有效的疫苗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对DTMUV的检测方法和疫苗研发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DTMUV感染的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坦布苏病毒(dtmuv) 检测方法 疫苗
下载PDF
鸭坦布苏病毒E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怡 徐欢 +5 位作者 杜志强 朱玲玲 汪婷 殷世彬 汪威 汪招雄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2-199,共8页
鸭坦布苏病毒(DTMUV)是一种能造成蛋鸭产蛋下降的新型黄病毒,E蛋白是鸭坦布苏病毒主要的抗原蛋白。本试验利用Protparam、ProtScale等相关在线软件预测分析了E蛋白的理化性质、亲水性、跨膜螺旋区、信号肽、亚细胞定位、二、三级结构和T... 鸭坦布苏病毒(DTMUV)是一种能造成蛋鸭产蛋下降的新型黄病毒,E蛋白是鸭坦布苏病毒主要的抗原蛋白。本试验利用Protparam、ProtScale等相关在线软件预测分析了E蛋白的理化性质、亲水性、跨膜螺旋区、信号肽、亚细胞定位、二、三级结构和T、B细胞抗原表位以及翻译后的修饰位点。结果表明,DTMUV E蛋白的分子式为C2405H3757N649O723S32,由501个氨基酸组成,理论等电点为7.63。该蛋白是定位于病毒衣壳中有2个跨膜螺旋区的稳定性、亲水性蛋白。分别由41.52%、19.96%、32.34%、6.19%的氨基酸参与E蛋白的无规律卷曲、α-螺旋、延伸链和β-转角的形成。三级结构预测模型蛋白覆盖率为100%。该蛋白含有18个潜在的糖基化修饰位点,52个潜在的磷酸化修饰位点,20个潜在的抗原决定簇,其中含有4个连续氨基酸数量超过10个的B细胞抗原表位。选取HLA_DRB1_0801亚型时,CD4+抗原表位有15个强结合肽,43个弱结合肽。对DTMUV E蛋白序列分析显示该蛋白是一种没有信号肽,有跨膜区,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亲水性蛋白,该结果为对E蛋白功能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坦布苏病毒 E蛋白 修饰位点 抗原表位
下载PDF
鸭坦布苏病毒NS1蛋白的原核表达与多克隆抗体制备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喜文 鲁绍芳 +8 位作者 李盼盼 冉梦媛 李卓燕 焦凤超 董建国 黄立 赵聘 曲哲会 时代 《养殖与饲料》 2023年第4期19-25,共7页
[目的]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制备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NS1蛋白及其多克隆抗体。[方法]利用PCR与核苷酸序列测定方法克隆DTMUV NS1基因,连接至重组表达载体p ET-30a(+),构建重组质粒p ET-NS1,转化至大肠杆菌Rosetta(DE3)... [目的]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制备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NS1蛋白及其多克隆抗体。[方法]利用PCR与核苷酸序列测定方法克隆DTMUV NS1基因,连接至重组表达载体p ET-30a(+),构建重组质粒p ET-NS1,转化至大肠杆菌Rosetta(DE3)感受态细胞,SDS-PAGE和Western blot进行IPTG诱导表达产物分析与鉴定,从IPTG的浓度和诱导时间进行表达条件优化,并进行表达产物可溶性分析,重组DTMUV NS1蛋白经亲和层析纯化后免疫小鼠,制备鼠抗DTMUV NS1蛋白多克隆抗体,并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鉴定。[结果]成功克隆DTMUV NS1基因,约1065 bp,获得重组质粒p ET-NS1,转化至大肠杆菌Rosetta(DE3)后,可见分子质量约43 ku的特异蛋白,可以与鸡抗DTMUV多克隆抗体发生免疫反应,终浓度为0.8 mmol/L的IPTG诱导2~5 h为DTMUV NS1蛋白最佳表达条件,呈包涵体形式表达,经亲和层析纯化后,成功获得分子质量约43ku的NS1蛋白,蛋白质量浓度为329μg/m L,鼠抗DTMUV NS1蛋白多克隆抗体可以与DTMUV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结论]本研究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和纯化DTMUV NS1蛋白,并制备鼠抗DTMUV NS1蛋白多克隆抗体,可为DTMUV致病机制研究和免疫学检测方法建立提供物质材料与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坦布苏病毒 NS1蛋白 原核表达系统 多克隆抗体
下载PDF
鸭坦布苏病毒GDSH07株对雏麻鸭的致病性研究
19
作者 梅堃 刘梦凡 +7 位作者 李文俊 叶贺佳 朱秀同 李雨泽 陆泳锟 徐航 尹政浩 黄淑坚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9-87,共9页
为探究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 DTMUV)GDSH07株对1日龄雏麻鸭致病性,本研究利用GDSH07毒株感染细胞,进行病毒传代后纯化,通过PCR扩增NS5和E基因并测序确定该毒株所属流行分支,并测定病毒滴度;用病毒液(TCID_(50)=10^(-6),0.2 ... 为探究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 DTMUV)GDSH07株对1日龄雏麻鸭致病性,本研究利用GDSH07毒株感染细胞,进行病毒传代后纯化,通过PCR扩增NS5和E基因并测序确定该毒株所属流行分支,并测定病毒滴度;用病毒液(TCID_(50)=10^(-6),0.2 mL)攻毒1日龄雏麻鸭,观察各组织器官临床剖检病变,并制成组织切片观察其组织病理变化,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织器官的病毒载量。结果显示:将病料研磨液接种至鸭胚成纤维细胞(DEF)和BHK-21细胞后72 h均出现明显细胞病变,遗传演化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毒株GDSH07属于国内流行毒株clade2.2分支;1日龄雏鸭攻毒试验中,攻毒组雏鸭各组织器官(肝脏、脾脏、胸腺、法氏囊、脑)均出现不同程度损伤,其中肝脏、脾脏、胸腺、法氏囊等组织器官病毒载量均在攻毒后3 d达到峰值,脑在7 d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本研究对了解我国当前DTMUV流行株的致病性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坦布苏病毒 分离 鉴定 致病性
下载PDF
鸭坦布苏病毒可视化RT-LAMP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吴植 夏文龙 +3 位作者 蔡树东 郭长明 袁维峰 王永娟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334-3339,共6页
为实现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的快速检测,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DTMUV E蛋白基因的高度保守序列设计了1套引物,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各组分的浓度、反应时间和温度,建立了一种灵敏、便捷的RT-LAMP扩增方法。结果显示,... 为实现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的快速检测,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DTMUV E蛋白基因的高度保守序列设计了1套引物,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各组分的浓度、反应时间和温度,建立了一种灵敏、便捷的RT-LAMP扩增方法。结果显示,在最佳条件下甜菜碱对反应体系影响不明显;该方法灵敏度是常规RT-PCR的100倍;只能特异性扩增坦布苏病毒,对于其他常见的禽源病毒无特异性扩增;检测结果可直接通过肉眼观察来判断;对临床74份疑似病料,可检出65份。本试验建立的方法灵敏性高、特异性强,可用于鸭坦布苏病毒病的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坦布苏病毒(dtmuv) 环介导等温扩增 可视化 快速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