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Potential of Duck Hepatitis Virus(DHV-1) Stimulating the Body Weight Gain and the Effects of Silymarin on It in Duckling 被引量:1
1
作者 LIU Wei-min WANG Bing-yun CHEN Jian-hong WANG Jun JI Hui-qin YUAN Sheng HUANG De-chun LI Kang-lin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9年第11期1403-1408,共6页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duck hepatitis virus-1 (DHV-1) on the body weight gain in duck and the effects of silymarin on it in vivo, 100 10-d-old ducks, both male and female, were collected to be subjected to the t...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duck hepatitis virus-1 (DHV-1) on the body weight gain in duck and the effects of silymarin on it in vivo, 100 10-d-old ducks, both male and female, were collected to be subjected to the test. Th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8 groups: in group 1-3, the animals were inoculated with 1:105 diluted duck hepatitis virus (DHV-1) infected allantoic fluid and given 0, 30, and 50 mg kg^-1 BW d^-1 silymarin orally, respectively. In group 4-6, the animals were inoculated with 1:5 × 105 diluted DHV-1 infected allantoic fluid and given 0, 10, and 30 mg kg^-1 BW d^-1 silymarin orally, respectively. In group 7, the animals were given 10 mg kg^-1 BW d^-1 silymafin only. Group 8 was the control one treated by injecting sterillized saline into the leg muscles. All the silymarin was given from 0 to 4 d after inoculation of the virus. By the 5th d after inoculation, the vein blood was drawn from the dorsal foot vein and the plasma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nd stored at -20℃. The body weight gain (BWG) was measured from 0 to 10 d after inoculation. The plasma IGF-I, T3, and T4 concentrations were measured by radioimmunoassay (RIA). At the virus dose of 1:5 ×105 diluted virus infected allantoic fluid, the inoculation of the virus enhanced the BWG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control (P〈 0.01), while 10-50 mg kg^-1 BW d^-1 silymarin could counteract the effects of the virus on the BWG dose-dependently. The plasma IGF-I levels showed no correlation with the BWG, but the T3 levels showed a same tropism with the body weight gain. The present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ublethal DHV-1 enhanced the body weight gain of ducklings significantly, and the silymarin could counteract this effect in viv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ck hepatitis virus-l dhv body weight gain SILYMARIN INFECTION duckLING
下载PDF
Complete Genomic Sequence of a Chinese Isolate of Duck Hepatitis Virus 被引量:8
2
作者 Guang-qing LIU Fei WANG +4 位作者 Zheng NI Tao YUN Bin YU Jiong-gang HUANG Jian-Ping CHEN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7年第5期353-359,共7页
The complete genomic sequence of Duck hepatitis virus 1(DHV-1) ZJ-V isolate was sequenced and determined to be 7 691 nucleotides(nt) in length with a 5'-terminal un-translated region(UTR) of 626 nt and a 3'-te... The complete genomic sequence of Duck hepatitis virus 1(DHV-1) ZJ-V isolate was sequenced and determined to be 7 691 nucleotides(nt) in length with a 5'-terminal un-translated region(UTR) of 626 nt and a 3'-terminal UTR of 315 nt(not including the poly(A) tail).One large open reading frame(ORF) was found within the genome(nt 627 to 7 373) coding for a polypeptide of 2 249 amino acids.Our data also showed that the poly(A) tail of DHV-1 has at least 22 A's.Sequence comparison revealed significant homology(from 91.9% to 95.7%) between the protein sequences of the ZJ-V isolate and those of 21 reference isolates.Although DHV-1 has been classified as an unassigned virus in the Picornaviridae family,its genome showed some unique characteristics.DHV-1 contains 3 copies of the 2A gene and only 1 copy of the 3B gene,and its 3'-NCR is longer than those of other picornaviruses.Phylogenetic analysis to do sequence homology based on the VP1 protein sequences showed that the ZJ-V isolate shares high sequence homology with the reported DHV-1 isolates(from 92.9% to 99.2%),indicating that DHV-1 is genetically st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基因序列 鸭肝炎病毒 中国 隔离群
下载PDF
鸭肝炎病毒(DHV-1)及水飞蓟素对雏鸭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刘为民 王丙云 +5 位作者 陈建红 王军 计慧琴 袁生 黄德纯 李康林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519-1523,共5页
【目的】观察雏鸭接种亚致死量鸭肝炎病毒后生长速度的改变及水飞蓟素对其的影响。【方法】100只雏鸭分为8组,于10日龄接种病毒。第1、2、3组腿肌接种105倍稀释的病毒尿囊液,并分别口服0、30、50mg·kg-1bw·d-1的水飞蓟素;第4... 【目的】观察雏鸭接种亚致死量鸭肝炎病毒后生长速度的改变及水飞蓟素对其的影响。【方法】100只雏鸭分为8组,于10日龄接种病毒。第1、2、3组腿肌接种105倍稀释的病毒尿囊液,并分别口服0、30、50mg·kg-1bw·d-1的水飞蓟素;第4、5、6组腿肌接种5×105倍稀病毒尿囊液并分别口服0、10、30mg·kg-1bw·d-1的水飞蓟素;第7组为水飞蓟素对照组,不接种病毒,但口服水飞蓟素10mg·kg-1bw·d-1;第8组为空白对照组,仅腿肌注射0.2ml灭菌生理盐水。水飞蓟素连续给药5d,于攻毒的第5天采集血浆,测定血浆T3、甲状腺素(T4)、IGF-Ⅰ浓度。于攻毒后10d测定体重。【结果】用5×105倍稀释病毒尿囊液接种雏鸭,动物显示出显著高的生长速度(P<0.01,与对照组比较),此种效应可被口服水飞蓟素剂量依赖性的抑制。T4水平在接种病毒后极显著的降低,未见水飞蓟素对其显著的影响,生长速度与血浆T3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呈正相关关系,与IGF-Ⅰ水平相关性不强。【结论】亚致死量鸭肝炎病毒可显著促进雏鸭的生长,水飞蓟素可拮抗病毒的这种作用,血浆T3水平与动物生长速度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型鸭肝炎病毒 dhv 增重 水飞蓟素 感染 雏鸭
下载PDF
山豆根多糖及其硫酸酯体外抗DHV-1感染细胞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7
4
作者 陈云 曾玲 +4 位作者 熊文 张玲 张清 王德云 刘家国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7-122,共6页
为研制抗1型鸭肝炎病毒(DHV-1)新药成分,用水煎醇沉法提取山豆根多糖(BSRPS),并采用氯磺酸-吡啶法制备其硫酸化产物山豆根多糖硫酸酯(sBSRPS),然后运用体外细胞培养法比较研究BSRPS和sBSRPS抗DHV-1感染鸭胚肝细胞的作用。采用直接荧光... 为研制抗1型鸭肝炎病毒(DHV-1)新药成分,用水煎醇沉法提取山豆根多糖(BSRPS),并采用氯磺酸-吡啶法制备其硫酸化产物山豆根多糖硫酸酯(sBSRPS),然后运用体外细胞培养法比较研究BSRPS和sBSRPS抗DHV-1感染鸭胚肝细胞的作用。采用直接荧光免疫法比较分析BSRPS和sBSRPS对DHV-1吸附肝细胞作用的差异,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比较分析了最有效药物浓度的BSRPS和sBSRPS对DHV-1在鸭胚肝细胞上的复制、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BSRPS和sBSRPS都具有较好的体外抗DHV-1的作用,sBSRPS的效果优于BSRPS。sBSRPS能有效抑制DHV-1的体外复制和释放,BSRPS仅能抑制DHV-1的复制。两者对病毒吸附鸭胚肝细胞没有明显的作用。结论:sBSRPS可以作为抗DVH的新药主要成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鸭肝炎病毒 山豆根多糖 硫酸化修饰 抗病毒活性
下载PDF
高免蛋黄抗体中和雏鸭肝炎病毒(DHV)的效价测定 被引量:1
5
作者 沙莎 孙裕光 罗函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5期607-610,共4页
用鸭胚测定半数致死量并进行中和试验.测定了用雏鸭肝炎病毒(Ⅰ型)免疫蛋鸭收获的鸭蛋所制成的蛋黄抗体的滴度.结果表明,雏鸭肝炎病毒(Ⅰ型)的半数致死量为3.50,该毒株的高免蛋黄抗体以1:532稀释可保护50%的鸭胚免于死亡;病毒对照组全... 用鸭胚测定半数致死量并进行中和试验.测定了用雏鸭肝炎病毒(Ⅰ型)免疫蛋鸭收获的鸭蛋所制成的蛋黄抗体的滴度.结果表明,雏鸭肝炎病毒(Ⅰ型)的半数致死量为3.50,该毒株的高免蛋黄抗体以1:532稀释可保护50%的鸭胚免于死亡;病毒对照组全部死亡;空白对照组全部存活.该雏鸭病毒性肝炎高免蛋黄抗体滴度较高,可用于预防和治疗雏鸭病毒性肝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雏鸭肝炎病毒 半数致死量 蛋黄抗体 中和试验
下载PDF
鸭肝炎病毒(DHV)刺激雏鸭增重和发育及水飞蓟素对其影响的研究
6
作者 刘为民 白挨泉 +4 位作者 王军 计慧琴 何永明 冯军 何江强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04-311,共8页
【目的】观察接种致死量鸭肝炎病毒后雏鸭生长及发育的改变及水飞蓟素对其的影响。【方法】100只11日龄雏鸭分为5组,分别为攻毒组、攻毒+30mg水飞蓟素组、攻毒+10mg水飞蓟素组、10mg水飞蓟素组、空白对照组。试验期内正常喂食及饮水,并... 【目的】观察接种致死量鸭肝炎病毒后雏鸭生长及发育的改变及水飞蓟素对其的影响。【方法】100只11日龄雏鸭分为5组,分别为攻毒组、攻毒+30mg水飞蓟素组、攻毒+10mg水飞蓟素组、10mg水飞蓟素组、空白对照组。试验期内正常喂食及饮水,并每隔3d空腹测定一次体重,观察动物发病及死亡情况。于攻毒后的第15d和第30d测定动物吻尾长度,于攻毒后第30d扑杀,并测定腹脂重以及各内脏器官指数。【结果】用致死量鸭肝炎病毒攻击后,雏鸭在96h内死亡严重,死亡率达75%(第1组);30、10mg·kg-1bw·d-1的水飞蓟素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死亡率分别为20%和0(第2组,第3组)。第1、第2组的幸存者显示出显著快的增重和发育速度,胴体构成发生了明显改变,内脏指数显著降低,胸肌指数显著上升。10mg·kg-1bw·d-1的水飞蓟素可有效抑制病毒的促生长发育效应,但30mg·kg-1bw·d-1的水飞蓟素却没有抑制效应。【结论】致死量鸭肝炎病毒可显著促进存活雏鸭的生长发育,水飞蓟素对鸭肝炎病毒的促生长发育效应具有双相性作用,在较低剂量时可发挥抑制作用,但在较高剂量时抑制作用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肝炎病毒 体重 发育 水飞蓟素
下载PDF
新型鸭肝炎病毒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24
7
作者 范书才 李虹 +8 位作者 袁率珍 巢伟 王少英 林旭野 张毓金 朱山林 张兵 姜畔 范小舟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70-775,共6页
对从广东地区流行鸭肝炎病例中分离到的1株病毒(命名为"GD株")进行了鸭胚(DE)传代培养。DE2~DE6代鸭胚毒的ELD50在10-5.17/0.2mL~10-6.38/0.2mL之间。DE6代毒回归雏鸭后可以产生与1型鸭肝炎病毒(DHV)相同的临床症状和解剖... 对从广东地区流行鸭肝炎病例中分离到的1株病毒(命名为"GD株")进行了鸭胚(DE)传代培养。DE2~DE6代鸭胚毒的ELD50在10-5.17/0.2mL~10-6.38/0.2mL之间。DE6代毒回归雏鸭后可以产生与1型鸭肝炎病毒(DHV)相同的临床症状和解剖病变。鸭肝组织毒对4日龄、8日龄和16日龄雏鸭的LD50分别为10-6.5/0.5mL、10-5.38/0.5mL和10-4.83/0.5mL。病毒对氯仿、乙醚和胰酶不敏感,能够耐受pH3.0酸处理,62℃30min不能被完全灭活。病毒核酸类型鉴定为RNA病毒。生物学和理化学特性鉴定结果表明,GD株为强毒DHV。使用标准1型DHV阳性血清进行的交叉中和试验和交叉被动保护试验表明,GD株病毒在抗原性上与1型DHV无关。对DHV抗原相关的VP1基因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比较表明,GD株与DHV-1的VP1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69.82%,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71.77%。GD株属于一种在我国流行的新型DHV强毒(暂命名为"CN-DH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肝炎病毒 新型鸭肝炎病毒 分离鉴定
下载PDF
鸭肝炎病毒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8
作者 张艳芳 罗薇 +1 位作者 刘内生 刘群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71-175,共5页
鸭肝炎病毒是一种高致死性、高传播性的病毒性传染病病原,临床主要引起急性肝炎,主要侵害3周龄以内的雏鸭,尤以1周龄内的雏鸭为甚,病死率高达100%。20世纪以来,鸭肝炎已成为危害中国养鸭业最为严重的疫病之一,给养鸭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 鸭肝炎病毒是一种高致死性、高传播性的病毒性传染病病原,临床主要引起急性肝炎,主要侵害3周龄以内的雏鸭,尤以1周龄内的雏鸭为甚,病死率高达100%。20世纪以来,鸭肝炎已成为危害中国养鸭业最为严重的疫病之一,给养鸭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作者对鸭肝炎病毒的发生与分布、病原学、基因组学、诊断与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肝炎病毒 鸭病毒性肝炎 基因组 诊断
下载PDF
2007~2009年华南地区鸭肝炎病毒流行病学调查及分离株的VP1基因变异分析 被引量:29
9
作者 何冉娅 于淼 +3 位作者 张玉玲 张得玉 曹宗喜 张桂红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7-17,共11页
为了分析华南地区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DHV)的遗传进化情况,本试验对2007~2009年华南地区各鸭场发病雏鸭进行DHV的病原学检测以及VP1基因扩增、克隆和测序,并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VP1基因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分离... 为了分析华南地区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DHV)的遗传进化情况,本试验对2007~2009年华南地区各鸭场发病雏鸭进行DHV的病原学检测以及VP1基因扩增、克隆和测序,并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VP1基因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分离的R、SS1、ZJ株为DHV-A、VP1 DHV-A参考毒株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3.8%~100%、93.7%~99.6%、91.7%~98.9%,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4.5%~100.0%、94.1%~99.2%、95.0%~99.2%。其余15株DHV-C分离病毒株与台湾新型DHV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均在71.4%~72.0%和78.2%~79.0%之间,与韩国新型DHV相似性在94.0%~95.1%和91.6%~93.3%之间,与国内分离的新型DHV相似性均在97.9%~100.0%和97.5%~100.0%之间。VP1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表明:VP1的高变区主要分布在46~64、95~149、180~223位,尤其是C′末端,存在点突变或连续变异。在第145~146位,15株新型DHV毒株比3株Ⅰ型DHV多2个氨基酸(G和G)。小RNA病毒科的VP1蛋白中保守的RGD基序,在DHV中分别显示为SGD和QSD。结果表明,危害华南地区鸭场的DHV已经发生变异,且存在两种基因型毒株的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肝炎病毒 变异 VP1序列分析
下载PDF
3株鸭肝炎病毒Ⅰ型结构基因VP1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甘一迪 刘家森 +6 位作者 姜骞 郭东春 司昌德 孟庆文 韩凌霞 刘娣 曲连东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52-957,共6页
通过RT-PCR方法扩增鸭肝炎病毒DHV-1:161/79/V、YH、HN株的VP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系统发育分析表明,3株病毒与已发表的DHV-1结构基因VP1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2.7%~96.9%和95.4%~96.6%,与DHV-1变异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相似... 通过RT-PCR方法扩增鸭肝炎病毒DHV-1:161/79/V、YH、HN株的VP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系统发育分析表明,3株病毒与已发表的DHV-1结构基因VP1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2.7%~96.9%和95.4%~96.6%,与DHV-1变异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均分别低于75%和88%,表明3株病毒属于DHV-1,与变异株是不同的血清型。强毒DHV-1:161/79/V的VP1蛋白第49和第183位氨基酸为T和H,弱毒DHV-1:YH、HN为S和Q,推测这2处位点的改变可能与病毒的强弱有关 DHV-1和其变异株的VP1蛋白均没有保守的RGD序列 变异株N-DHV:90D、04G在第50和51位比DHV-1多2个氨基酸(Q和D),在第147和185位各缺失1个氨基酸(E和L),而在变异株DHV:AP-03337、AP-04009、AP-04114、AP-04203的第145和146位比DHV-1多了2个氨基酸(G、G) 不同血清型的鸭肝炎病毒在46-64位、95-149位、180-223位抗原指数差别较大,推测这些位点的改变可能影响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肝炎病毒(dhv) VP1基因 序列分析
下载PDF
鸭肝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理化和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谢金文 苗立中 +3 位作者 王艳 肖跃强 王金良 沈志强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1-54,共4页
通过鸡胚尿囊腔接种,对山东省滨州地区采集的死于疑似鸭病毒性肝炎(DVH)的病鸭肝组织进行病原分离,获得1株病毒。动物试验结果表明,该病毒分离株的致死率高达80%。经过临床症状观察、剖检病理变化、理化特性试验、中和试验、RT-PCR鉴定... 通过鸡胚尿囊腔接种,对山东省滨州地区采集的死于疑似鸭病毒性肝炎(DVH)的病鸭肝组织进行病原分离,获得1株病毒。动物试验结果表明,该病毒分离株的致死率高达80%。经过临床症状观察、剖检病理变化、理化特性试验、中和试验、RT-PCR鉴定和动物致病性试验等鉴定为Ⅰ型鸭肝炎病毒(DHV),命名为BZ-Ⅰ株。该研究为有效预防DVH提供了较为有用的试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肝炎病毒 鸭病毒性肝炎 分离 鉴定 理化特性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间接ELISA检测鸭病毒性肝炎抗体的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杨萍萍 宋敏训 +2 位作者 艾武 马秀丽 崔言顺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04年第1期18-20,共3页
本试验以氯仿去脂 -滤膜过滤 -浓缩层析方法纯化病毒作包被抗原 ,成功地建立了检测鸡抗鸭肝炎病毒 (DHV)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 ,经交叉试验和阻断试验表明 ,该方法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应用于DHV抗体检测比较有效 ,为鸭抗DHV... 本试验以氯仿去脂 -滤膜过滤 -浓缩层析方法纯化病毒作包被抗原 ,成功地建立了检测鸡抗鸭肝炎病毒 (DHV)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 ,经交叉试验和阻断试验表明 ,该方法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应用于DHV抗体检测比较有效 ,为鸭抗DHV血清抗体检测以及进行DHV单克隆抗体筛选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ELISA检测 鸭病毒性肝炎 抗体检测 交叉试验 阻断试验
下载PDF
斑点免疫金渗滤法检测鸭肝炎病毒的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小飞 陈毓川 +3 位作者 刘庆年 姚淮平 解启发 胡晓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7年第4期373-376,共4页
用胶体金标记提纯后的兔抗鸭肝炎病毒(DHV)IgG,建立了一种以微孔滤膜为固相载体,以红色胶体金为标记物的检测DHV的斑点免疫金渗滤法(DIGFA),并确定了最佳试验条件。该法既可定性,亦可定量,对纯化DHV的最小检... 用胶体金标记提纯后的兔抗鸭肝炎病毒(DHV)IgG,建立了一种以微孔滤膜为固相载体,以红色胶体金为标记物的检测DHV的斑点免疫金渗滤法(DIGFA),并确定了最佳试验条件。该法既可定性,亦可定量,对纯化DHV的最小检测量为4.12ng/点,其敏感性为抗原斑点试验(AST)的2倍。特异性阻断试验和交叉反应试验证明DIGFA检测DHV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对DHV鸡胚尿囊液DIGFA法检出率为100%。DIGFA和AST法对36份临床样本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3.3%和75%,其阳性符合率为86.7%。随机抽样的6份DIGFA阳性肝脏样本经人工发病试验后电镜检查,均发现大量直径30~40nm的病毒粒子。实验结果表明,DIGFA法是一种微量、敏感、特异、快速、简便的检测DHV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病 肝炎病毒 斑点免疫金渗滤 抗原斑点试验
下载PDF
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14
作者 邵泽香 韦强 +3 位作者 鲍国连 崔言顺 刘燕 季权安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34-438,共5页
参考GenBank中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HV-Ⅰ)的基因序列,应用Primer Premier5.0软件设计了一对引物,建立了适合DHV-Ⅰ快速检测的RT-PCR检测方法。以该方法对实验室分离并保存的DHV强毒株Z10株的RNA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得到了预期大小... 参考GenBank中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HV-Ⅰ)的基因序列,应用Primer Premier5.0软件设计了一对引物,建立了适合DHV-Ⅰ快速检测的RT-PCR检测方法。以该方法对实验室分离并保存的DHV强毒株Z10株的RNA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得到了预期大小为699 bp的目的片段。将扩增所得的DNA片段进行克隆测序,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DHV-Ⅰ的相应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同源性均达90%以上,表明为DHV-Ⅰ的基因序列,对NDV,IBDV,DPV和GPV等常见病毒扩增结果为阴性。该方法敏感性检测结果表明,最低RNA模板检出量为24 pg。表明所建立的RT-PCR检测技术具有特异、快速和敏感的特点,可用于I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的快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hv-Ⅰ) RT-PCR 检测
下载PDF
雏鸭感染鸭肝炎病毒后血清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小飞 潘孝成 +2 位作者 赵瑞宏 许月英 陈鑫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4年第4期749-751,共3页
用I型鸭肝炎病毒标准毒株R85952 人工感染 3日龄雏鸭 ,于感染后 6、12、16、2 0、2 4、2 8、3 2和 3 6h分别采集感染组和对照组雏鸭的血液分离血清进行生化指标测定。结果 :血清中Na+ 、K+ 、Ca2 + 、Mg2 + 、Cl- 、P5+ 等无机盐离子浓... 用I型鸭肝炎病毒标准毒株R85952 人工感染 3日龄雏鸭 ,于感染后 6、12、16、2 0、2 4、2 8、3 2和 3 6h分别采集感染组和对照组雏鸭的血液分离血清进行生化指标测定。结果 :血清中Na+ 、K+ 、Ca2 + 、Mg2 + 、Cl- 、P5+ 等无机盐离子浓度和BUN含量变化不明显 ,OSM的变化也不明显 ;ALT、AST和GGT均较对照组有极显著升高 (P <0 .0 1) ;GLU浓度在攻毒后 2 4~ 3 6h极显著下降 (P <0 .0 1) ;TG、CHOL和VLDL呈极显著升高 (P <0 .0 1) ,表明血糖下降和血脂升高。TBIL和DBIL分别从攻毒后 2 0和 12h开始较对照组有显著的升高 (P <0 .0 5 )。上述的试验结果提示 :雏鸭感染鸭肝炎病毒后肝脏受损最明显 ,呈现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雏鸭 Ⅰ型鸭肝炎病毒 血清生化指标
下载PDF
雏鸭人工感染鸭肝炎病毒后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阳 李秀 +4 位作者 黄正洋 白皓 甄霆 徐琪 陈国宏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48-50,共3页
用Ⅰ型鸭肝炎病毒人工感染3日龄健康金定鸭,对接种后48h后血清中血糖、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9项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谷丙转氨酶含量较对照组极显著升高(P<0.01);尿素氮含量显著升高(P<0.05);葡萄糖、IgG含量与对... 用Ⅰ型鸭肝炎病毒人工感染3日龄健康金定鸭,对接种后48h后血清中血糖、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9项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谷丙转氨酶含量较对照组极显著升高(P<0.01);尿素氮含量显著升高(P<0.05);葡萄糖、IgG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一定量的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谷草转氨酶、甘油三酯、尿酸、IgA和IgM含量在发病时略微升高(P>0.05)。上述结果提示,雏鸭感染鸭病毒性肝炎后,肝脏和肾脏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定鸭 鸭肝炎病毒 血液生化指标
下载PDF
雏鸭试验感染鸭肝炎病毒后血液常规指标的测定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小飞 赵瑞宏 +2 位作者 潘孝成 许月英 陈鑫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0-41,39,共3页
用Ⅰ型鸭肝炎病毒标准强毒R85952株人工感染3日龄雏鸭,通过采集不同时期的血液进行细胞计数、血沉测定、血红蛋白测定等血常规检查。结果表明,感染DHV的试验组鸭的红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极显著减少(P<0 01);试验组鸭在感染DHV24h内白细... 用Ⅰ型鸭肝炎病毒标准强毒R85952株人工感染3日龄雏鸭,通过采集不同时期的血液进行细胞计数、血沉测定、血红蛋白测定等血常规检查。结果表明,感染DHV的试验组鸭的红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极显著减少(P<0 01);试验组鸭在感染DHV24h内白细胞数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或略有下降,但24h后试验组鸭白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 05);试验组鸭的血红蛋白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1);试验组鸭的血液沉降速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雏鸭 鸭肝炎病毒 血常规指标
下载PDF
鸭肝炎病毒A_(66)株部分cDNA文库的构建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瑞宏 张小飞 +1 位作者 温立斌 潘孝成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7年第9期84-86,共3页
本研究根据已发表的小核糖核酸病毒(picornavirus)核苷酸序列设计4对引物。以RNAiso Reagent试剂抽提含DHV A66鸡胚尿囊液总RNA,用TakaRa RNA PCR Kit(AMV)Ver3.0试剂盒进行RT-PCR扩增,将所得PCR产物回收并克隆于pMD18-T载体、转化感受... 本研究根据已发表的小核糖核酸病毒(picornavirus)核苷酸序列设计4对引物。以RNAiso Reagent试剂抽提含DHV A66鸡胚尿囊液总RNA,用TakaRa RNA PCR Kit(AMV)Ver3.0试剂盒进行RT-PCR扩增,将所得PCR产物回收并克隆于pMD18-T载体、转化感受态细菌DH5а,利用氨苄青霉素筛选阳性克隆子,经EcoRⅠ和SalⅠ双酶切鉴定重组质粒。取重组阳性质粒进行测序,测序结果与近期GenBank登录的3株Ⅰ型DHV核苷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与03D株、H株、5886株鸭肝炎病毒的核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6.8%、96.3%、96.2%,表明成功构建了DHV A66株部分cDNA文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肝炎病毒 A66株 CDNA文库 序列分析
下载PDF
鸭病毒性肝炎病毒NA株全基因序列测定及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劭 陈少莺 +4 位作者 朱小丽 程晓霞 陈仕龙 林锋强 李兆龙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18-22,共5页
应用RT—PCR方法分段扩增DHV—NA株cDNA,并进行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及同源性等分析。结果显示DHV—NA株基因组全长7692bp(不包括PolyA),5’和3’非编码区长度分别为626bp和316bp,有1个单一开放阅读框架(ORF,627~7376nt),编码224... 应用RT—PCR方法分段扩增DHV—NA株cDNA,并进行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及同源性等分析。结果显示DHV—NA株基因组全长7692bp(不包括PolyA),5’和3’非编码区长度分别为626bp和316bp,有1个单一开放阅读框架(ORF,627~7376nt),编码2249个氨基酸;与Ⅰ型DHV(DHV—Ⅰ)参考株比较,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4.3%~96.9%和97.8%~98.8%;与新型DHV(N—DHV)90D株比较,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72.6%和82.3%。表明NA株与DHV—Ⅰ参考株遗传进化关系较密切,而与N—DHV遗传关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肝炎病毒 dhv—NA株 全基因组 序列分析
下载PDF
Ⅰ型鸭肝炎病毒基因组全长cDNA克隆的构建与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云涛 倪征 +5 位作者 刘光清 余斌 陈柳 华炯钢 李双茂 张彦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7-31,共5页
【目的】建立Ⅰ型鸭病毒性肝炎(Duck hepatitis virus,DHV)的反向遗传系统。【方法】根据Ⅰ型鸭肝炎病毒(DHV-Ⅰ)ZJ-V/2006株全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合成5对特异引物,进而应用RT-PCR技术分5段扩增了DHV全基因组cDNA。将扩增的cDNA重叠片段A... 【目的】建立Ⅰ型鸭病毒性肝炎(Duck hepatitis virus,DHV)的反向遗传系统。【方法】根据Ⅰ型鸭肝炎病毒(DHV-Ⅰ)ZJ-V/2006株全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合成5对特异引物,进而应用RT-PCR技术分5段扩增了DHV全基因组cDNA。将扩增的cDNA重叠片段A、B、C和DE片段分别克隆到载体pBluescriptⅡKS(+)中,获得了DHV-ⅠZJ-V/2006株全长基因组cDNA克隆pBLDHV。在扩增5′末端时,引入ApaⅠ酶切位点和SP6启动子序列;在基因组3′末段PolyA尾引入NruⅠ酶切位点,以供cDNA模板的线性化之用。【结果】核酸序列分析表明,DHV-ⅠZJ-V/2006株基因组全长为7 711个核苷酸,与DHV-ⅠZJ-V BHK-21细胞分离株的同源性为99.9%;全长基因组中有6个核苷酸发生突变,均未导致对应的氨基酸发生改变,为沉默突变。【结论】成功构建了DHV-ⅠZJ-V/2006株基因组全长c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鸭病毒性肝炎 全长CDNA克隆 感染性克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