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ole of duck plague virus glycoprotein C in viral adsorption:Absence of specific interactions with cell surface heparan sulfate 被引量:5
1
作者 JING Yan-chun WU Ying +9 位作者 SUN Kun-feng WANG Ming-shu CHENG An-chun CHEN Shun JIA Ren-yong ZHU De-kang LIU Ma-feng YANG Qiao JING Bo CHEN Xiao-yu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5期1145-1152,共8页
Many mammalian herpes viruses utilize heparan sulfate (HS) moieties present on cell surface proteoglycans as receptors for cell entry, and this process also requires viral glycoprotein C (gC) homologues. However, ... Many mammalian herpes viruses utilize heparan sulfate (HS) moieties present on cell surface proteoglycans as receptors for cell entry, and this process also requires viral glycoprotein C (gC) homologues. However,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 of gC in facilitating attachment of other alpha-herpes viruses such as the duck plague virus (DPV) remains preliminary. To study the role of gC during DPV infection, we used a gC-deleted mutant virus (DPV-AgC-EGFP). Examination of the viral copy number by real-time PCR, as well as time course studies of viral adsorption and proliferation revealed that gC was involved in the viral binding to the cell surface. The affinity of viral glycoproteins (gB-DPV, gC-DPV, and gE-DPV) to HS was assessed using a prokaryotic expression system and HJTrapTM HeparJn HP column chromatography. In addition, to confirm that gC played a role i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DPV and HS, viruses were treated with the HS analogue heparin and host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its inhibitors heparinase prior to exposure to DPV-△gC-EGFP or wild-type strain Chinese virulent duck plague virus (DPV-CHv). The effects of heparin and heparinase on virus infectivity demonstrated that function of gC on Viral adsorption is independent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gC and heparin sulfate on cell surface. All in all,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the gC of DPV can mediate viral adsorption in an HS-independent manner, which distinguish it from the gC of some other alpha-herpes viruses. Future studies will be required to identify the receptors involved in gC protein binding to cells. This work provides us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ies of examining the roles of gC in the adsorption during duck plague virus inf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ck plague virus (dpv glycoprotein C (gC) heparan sulfate (HS) viral adsorption
下载PDF
Cloning and Sequence of Glycoprotein H Gene of Duck Plague Virus 被引量:12
2
作者 HAN Xian-jie WANG Jun-wei MA Bo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97-402,共6页
The glycoprotein H (gH) gene homologue of duck plague virus (DPV) was cloned by degenerat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nd sequenced. It was located immediately downstream from the thymidine kinase gene (TK... The glycoprotein H (gH) gene homologue of duck plague virus (DPV) was cloned by degenerat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nd sequenced. It was located immediately downstream from the thymidine kinase gene (TK). In addition, the 3'-end of the gene homologue to herpesvirus UL21 was located downstream from the gH gene. DPV gH gene open reading frame (ORF) was 2 505 bp in length and its primary translation product was a polypeptide of 834 amino acids long. It possessed several characteristics of membrane glycoproteins, including an N-terminal hydrophobic signal sequence, an external domain containing eight putative N-linked glycosylation sites, a C-terminal transmembrane domain, and a charged cytoplasmic tail. Comparison with other herpesvirus revealed identities of 20.2, 25.1, 23.0, 23.0, 26.5 and 26.0% with the gH counterparts of the human herpesvirus virus 1 (HSV1), equine herpesvirus 4 (EHV4), bovine herpesvirus 1 (BHV1), pseudorabies virus (PRV), gallid herpesvirus 2 (GHV2) and gallid herpesvirus 3 (GHV3),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ck plague virus glycoprotein H gene degenerate PCR
下载PDF
Cloning of Thymidine Kinase Gene of Duck Plague Virus Using Degenerate PCR 被引量:11
3
作者 HAN Xian-jie WANG Jun-wei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5年第8期634-640,共7页
The DNA of duck plague virus (DPV) thymidine kinase (TK) gene was cloned and sequenced from a vaccine virus in the study. Degenerate oligonucleotide primers for the consensus site of herpesvirus UL24, TK, and glyc... The DNA of duck plague virus (DPV) thymidine kinase (TK) gene was cloned and sequenced from a vaccine virus in the study. Degenerate oligonucleotide primers for the consensus site of herpesvirus UL24, TK, and glycoprotein H(gH) gene were used in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to amplify DNA product with 3 741-base-pairs (bp) in size. DNA sequence analysis revealed a 1 077-base-pairs (bp) open reading frame (ORF) encoding a 358 amino acid polypeptide homologous to herpesvirus TK proteins. The predicted TK protein shared 31.2, 41.3, 35.7, 37.4, and 28.4% identity with 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l, equine herpesvirus type 4, Marek's disease virus 2, herpesvirus turkey, and 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 virus, respectively. Comparison of the amino acid sequences of other herpesvirus TK proteins showed that these proteins were not conserved on the whole, otherwise the portion of the TK proteins corresponding to the nucleotide binding domain and the nucleoside binding site were highly conserved among herpesvirus. Comparison with the amino acid sequences of the conserved nucleotide and nucleoside binding domains of other eleven herpesvirus TK proteins to the predicted DPV peptide confirmed its identity as the DPV TK prote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ck plague virus Degenerate PCR Thymidine kinase gene
下载PDF
间接酶免疫组化检测DPV在感染鸭体内细胞定位的研究和应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徐超 程安春 +6 位作者 汪铭书 文明 刘菲 韩小英 宋涌 廖永洪 陈孝跃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40-644,共5页
以超速离心浓缩结合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提纯的鸭瘟病毒(DPV)作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备兔抗DPV血清,用饱和硫酸铵沉淀结合DEAE-Sephedax-A-50离子交换柱层析提纯兔抗DPV IgG,建立了检测甲醛固定鸭体组织石蜡切片上DPV抗原的间接酶免疫组化法... 以超速离心浓缩结合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提纯的鸭瘟病毒(DPV)作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备兔抗DPV血清,用饱和硫酸铵沉淀结合DEAE-Sephedax-A-50离子交换柱层析提纯兔抗DPV IgG,建立了检测甲醛固定鸭体组织石蜡切片上DPV抗原的间接酶免疫组化法。该法能特异地检测出DPV感染鸭组织中的DPV而对鸭疫里默氏菌、鸭源多杀性巴氏杆菌(5∶A)、鸭源大肠杆菌(O1)感染致死的鸭组织以及正常鸭组织呈阴性反应,检测DPV感染死亡鸭的肝、十二指肠、脑、脾和胸腺的结果与PCR检测结果相同。其敏感性高于原位杂交。对DPV CH强毒株人工感染致死鸭的检测结果表明,该法可特异检测到肝、肺、肾、脑、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直肠、法氏囊、脾脏、腺胃以及食管中的DPV。DPV主要分布于这些器官的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对1992—2004年经10%福尔马林保存的鸭瘟临床病例的肝脏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该法可用于DPV感染鸭的诊断和定位检测,也可用于对甲醛固定组织进行回顾性诊断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酶免疫组化法 鸭瘟病毒 抗原定位
下载PDF
ELECTRON MICROSCOPIC AUTORADIOGRAPHIC STUDIES ON DYNAMICS AND LOCATION OF DNA SYNTHESIS OF DUCK PLAGUE VIRUS
5
作者 翟中和 丁明孝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1982年第10期1052-1060,共9页
Electron microscopic autoradiographic studies on the dynamics and location of DNAsynthesis by means of incorporation of ~8H-thymidine during the replication of duck plaguevirus (DPV) revealed that the duration of DNA ... Electron microscopic autoradiographic studies on the dynamics and location of DNAsynthesis by means of incorporation of ~8H-thymidine during the replication of duck plaguevirus (DPV) revealed that the duration of DNA synthesis of DPV was rather long. The repli-cation of viral DNA occurred simultaneously with the assembly procedure of nucleocapsids, thematuration and release of viruses. DNA synthesis of DPV occurred in the matrix with lowerelectron density in the nucleus. The replicated viral DNA accumulated in the viroplast With highelectron density where the assembly of nucleocapsids occurred. The viroplast with high electrondensity was not the region of viral DNA synthe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N MICROSCOPIC AUTORADIOGRAPHIC STUDIES ON DYNAMICS AND LOCATION OF DNA SYNTHESIS OF duck plague virus DNA
原文传递
鸭瘟病毒载体疫苗研究进展
6
作者 封莹洁 孟鸽 +7 位作者 房立春 罗娟 尚佳静 于晓慧 蒋文明 刘华雷 范春艳 李阳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7期61-68,共8页
疫苗接种是控制疫病的有效方法一,其中病毒载体疫苗以其转染效率高、外源基因表达水平高等优点成为当前疫苗的重要研究方向。鸭瘟病毒基因非常适合作为插入和表达其他病原体的外源抗原基因,并且随着CRISPR/Cas9技术、细菌人工染色体技... 疫苗接种是控制疫病的有效方法一,其中病毒载体疫苗以其转染效率高、外源基因表达水平高等优点成为当前疫苗的重要研究方向。鸭瘟病毒基因非常适合作为插入和表达其他病原体的外源抗原基因,并且随着CRISPR/Cas9技术、细菌人工染色体技术、同源重组技术等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鸭瘟病毒作为最有前途的载体被广泛应用于传染病疫苗研发。经试验验证,基于重组鸭瘟病毒载体的禽细菌病疫苗以及禽流感、鸭病毒性肝炎等多种病毒病疫苗均具有较好的免疫效果和安全性。本文综述了鸭瘟病毒作为疫苗载体的特点、鸭瘟病毒的基因编辑技术和鸭瘟病毒载体疫苗应用研究进展情况,以期为进一步研发鸭瘟病毒载体疫苗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新发传染病预防提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瘟病毒 病毒载体疫苗 基因编辑技术 疫苗研发
下载PDF
鸭肠炎病毒感染鸭脾脏的代谢组学分析
7
作者 杨芸芸 张黔东 +4 位作者 蔡海情 刘馨 冯轶 文安林 文明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7-364,共8页
为探究鸭肠炎病毒(DEV)感染后雏鸭脾脏差异代谢物的变化,本研究选取41日龄健康绿壳蛋鸭,随机分为实验组(TD)和对照组(CK),实验组鸭经腿部肌肉接种DEV病毒液(0.2 m L/只,3.16×10^(9)TCID_(50)/0.1 m L),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灭菌生理盐... 为探究鸭肠炎病毒(DEV)感染后雏鸭脾脏差异代谢物的变化,本研究选取41日龄健康绿壳蛋鸭,随机分为实验组(TD)和对照组(CK),实验组鸭经腿部肌肉接种DEV病毒液(0.2 m L/只,3.16×10^(9)TCID_(50)/0.1 m L),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灭菌生理盐水。于接种后66 h、90 h和114 h时剖杀各组鸭,无菌采集各组鸭脾脏组织样品采用PCR检测病原核酸,观察各组鸭各剖检病变,制备各组鸭脾脏组织切片观察其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TD组鸭脾脏样品经PCR扩增出DEV特异性DNA片段,而CK组未扩增到该条带;剖检病变观察可见TD组鸭脾脏肿大,呈斑驳状,被膜下有出血点;脾脏组织病变观察可见脾窦内充血,淋巴细胞数量减少,而CK组鸭脾脏无明显病变,确定DEV感染鸭模型建立。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鸭脾脏的代谢组学,筛选并分析各组鸭潜在的差异代谢物及相关信号通路。结果显示,与CK组相比,TD组鸭脾脏在感染66 h、90 h和114 h时的差异代谢物质分别有38、64、71种,主要为花生四烯酸乙醇胺、γ-亚麻酸、吲哚-3-乙酸、二十二碳六烯酸、赖氨酸、前列腺素e3、马L-色氨酸、L-苯丙氨酸等;参与的代谢通路主要是色氨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组氨酸代谢、酪氨酸代谢、氨基酸的生物合成、细胞色素P450对外源物质的代谢、氨酰t RNA的生物合成等,其中以花生四烯酸乙醇胺和色氨酸代谢为主的差异代谢物和代谢通路与鸭的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有关。上述结果表明,花生四烯酸乙醇胺和色氨酸可作为DEV感染鸭的生物标志物,DEV感染可能是通过色氨酸代谢通路引起鸭的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本实验为进一步研究DEV的致病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肠炎病毒 脾脏 代谢组学
下载PDF
鸭瘟病毒gJ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
8
作者 李方杰 王宵 +1 位作者 李美荃 董翠莲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2期6-8,共3页
鸭瘟病毒是一种可引起鸭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的病毒。gJ蛋白是鸭瘟病毒囊膜蛋白的一种,该文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gJ蛋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蛋白由539个氨基酸组成,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有1个α-跨膜螺旋区,有1个信号肽位点;预测了g... 鸭瘟病毒是一种可引起鸭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的病毒。gJ蛋白是鸭瘟病毒囊膜蛋白的一种,该文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gJ蛋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蛋白由539个氨基酸组成,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有1个α-跨膜螺旋区,有1个信号肽位点;预测了gJ蛋白的二级结构,分析其有52个磷酸化位点,7个糖基化位点,有18个B细胞抗原表位,14个较强的T细胞抗原表位。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gJ蛋白的结构特性和免疫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瘟病毒 gJ蛋白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鸭瘟病毒强毒株在急性人工感染成年鸭病例体内分布规律 被引量:14
9
作者 刘菲 程安春 +5 位作者 汪铭书 宋涌 廖永洪 袁桂萍 韩晓英 徐超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8-230,共3页
5 6只 3月龄四川麻鸭经皮下接种鸭瘟病毒 (DPV)强毒 SC1株 ,成功建立了 DPV感染的急性病理模型 ,并应用PCR方法检测了不同时间 DPV在感染鸭体各组织器官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 ,接种 2 h后 ,即能够从脑、肝、脾、法氏囊、胸腺中检出 DPV ... 5 6只 3月龄四川麻鸭经皮下接种鸭瘟病毒 (DPV)强毒 SC1株 ,成功建立了 DPV感染的急性病理模型 ,并应用PCR方法检测了不同时间 DPV在感染鸭体各组织器官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 ,接种 2 h后 ,即能够从脑、肝、脾、法氏囊、胸腺中检出 DPV DNA;12 h,可从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十二指肠、直肠、法氏囊、胸腺、胰腺、脑、胸肌、食管、腺胃、血液、舌、口腔分泌物、皮肤、骨髓和粪便等检测到 DPV的 DNA。检出时间最早和检出率最高的组织器官为肝脏和脑组织。本试验为阐明 DPV的致病机理和应用 PCR方法检测感染鸭体组织中的 DPV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瘟病毒 强毒株 人工感染 成年鸭 体内分布 PCR 急性病例
下载PDF
利用PCR检测鸭瘟病毒 被引量:24
10
作者 郭霄峰 廖明 +2 位作者 严英华 李剑峰 辛朝安 《中国兽医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3-16,共4页
参照文献 ,设计和合成了 1对引物。用这对引物 ,以标准毒株DPVF3 4的DNA为模板 ,经PCR扩增出 1个特异的DNA片段。经序列测定 ,该DNA片段由 42 0bp组成。与文献报道的序列比较 ,该片段为鸭瘟病毒UL6基因DNA的一部分 ,与美国毒株LakeAndes... 参照文献 ,设计和合成了 1对引物。用这对引物 ,以标准毒株DPVF3 4的DNA为模板 ,经PCR扩增出 1个特异的DNA片段。经序列测定 ,该DNA片段由 42 0bp组成。与文献报道的序列比较 ,该片段为鸭瘟病毒UL6基因DNA的一部分 ,与美国毒株LakeAndes(LA)的同源性达 99%。用该PCR方法扩增小鹅瘟病毒、细小病毒和禽巴氏杆菌 ,结果为阴性。以该PCR方法检测 6份送检病料 ,5份为阳性 ,检出率与病毒的分离一致。另外 ,该方法检测DPVDNA的敏感性达到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 鸭温病毒 PCR 序列测定
下载PDF
鸭瘟病毒弱毒株在免疫雏鸭体内的分布和排毒规律 被引量:18
11
作者 程安春 汪铭书 +8 位作者 刘菲 宋涌 袁桂萍 韩晓英 徐超 廖永洪 文明 周伟光 贾仁勇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1-233,258,共4页
鸭瘟病毒(DPV)弱毒Cha株经皮下、口服和滴鼻3种途径免疫1日龄雏鸭,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了病毒在体内分布和排毒规律。Cha株免疫雏鸭后,对血液、心、肝、脾、肺、肾、十二指肠、直肠、法氏囊、胸腺、胰腺、延脑、大脑、小脑、舌、... 鸭瘟病毒(DPV)弱毒Cha株经皮下、口服和滴鼻3种途径免疫1日龄雏鸭,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了病毒在体内分布和排毒规律。Cha株免疫雏鸭后,对血液、心、肝、脾、肺、肾、十二指肠、直肠、法氏囊、胸腺、胰腺、延脑、大脑、小脑、舌、肌肉、骨髓、粪便和食道共19种组织PCR检测结果如下(1)皮下接种雏鸭后4h,即可在心、肝、脾、肾、法氏囊、胸腺、胰腺、延脑、大脑和小脑共10种组织中检出DPV的DNA;8h后,所有采取的组织器官均可检测到DPV的DNA。(2)口服接种雏鸭后4h,可在舌和食道中检测到DPV的DNA;8h后,可在心、肝、脾、肾、胸腺、胰腺、延脑、大脑、小脑、舌、食道和血液共12种组织器官中检出DPV的DNA。(3)滴鼻接种雏鸭后4h,未能在各种组织中检出DPV的DNA;8h后,可在心、肝、脾、肾、胸腺、延脑、大脑、小脑、舌、食道和血液共11种组织中检测到DPV的DNA。(4)在3种免疫途径中,检出时间最早和检出率最高的组织器官为肝脏、脑(大脑、小脑和延脑);3种途径免疫的鸭,从免疫后12h至21d均能从所有采集的组织中检测出DPV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毒规律 鸭瘟病毒 弱毒株 聚合酶链反应 组织器官 DNA dpv 种雏鸭 体内分布 十二指肠 检测结果 免疫途径 Cha 法氏囊 延脑 大脑 小脑 胸腺 食道 血液 胰腺 皮下接 PCR 检出率 滴鼻 口服 日龄 粪便 肝脏
下载PDF
鸭瘟病毒TK基因的克隆及其分子特性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葛菡 徐超 +5 位作者 程安春 汪铭书 贾仁勇 朱德康 罗启慧 陈孝跃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97-302,共6页
通过测定动物疫病与人类健康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构建的鸭瘟病毒(duck plaque virus,DPV)DNA基因文库中重组质粒的DNA序列,得到了该病毒胸苷激酶(TK)基因的ORF。采用PCR扩增出了DPV TK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之后对重组质粒进行了... 通过测定动物疫病与人类健康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构建的鸭瘟病毒(duck plaque virus,DPV)DNA基因文库中重组质粒的DNA序列,得到了该病毒胸苷激酶(TK)基因的ORF。采用PCR扩增出了DPV TK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之后对重组质粒进行了PCR和双酶切(BamHⅠ+HindⅢ)鉴定,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Genscan、ProtScale、SignalP2.0、Scansite、TMpred、Prosite、DNAStar以及在线Predictprotein等分析了TK基因的分子特性。结果显示,DPV TK具有疱疹病毒的典型特征,含有ATP结合结构域和核苷酸结合结构域2个功能结构域,且具有与功能相关的磷酸化位点和氨酰化位点;编码的多肽链中亲水区域大于疏水区域,是一种膜外蛋白。DPV TK基因与禽类疱疹病毒(α-疱疹病毒)的进化关系最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瘟病毒 胸苷激酶基因 分子特性
下载PDF
PCR检测鸭瘟病毒的研究 被引量:23
13
作者 韩先杰 王君伟 +2 位作者 布日额 李慧昕 高宏丽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0-14,共5页
根据鸭瘟病毒DNA聚合酶基因序列 ,设计、合成了 1对引物 ,以 1株鸭瘟病毒疫苗株DNA为模板 ,进行PCR扩增 ,扩增出预期 5 6 3bp的目的DNA片段。将扩增出的DNA片段克隆到pMD18 T载体 ,经Amp/IPTG/X gal平板筛选 ,HindⅢ、XbaⅠ双酶切鉴定 ... 根据鸭瘟病毒DNA聚合酶基因序列 ,设计、合成了 1对引物 ,以 1株鸭瘟病毒疫苗株DNA为模板 ,进行PCR扩增 ,扩增出预期 5 6 3bp的目的DNA片段。将扩增出的DNA片段克隆到pMD18 T载体 ,经Amp/IPTG/X gal平板筛选 ,HindⅢ、XbaⅠ双酶切鉴定 ,获得阳性重组质粒。对重组质粒进行序列测定 ,与参考序列比较 ,二者同源性为 99.3%。小鹅瘟病毒、鸭肝炎病毒、鹅副黏病毒PCR扩增均为阴性。用此方法检测人工感染和自然感染鸭瘟的组织 (脑、肝、脾 ) ,均能检测到鸭瘟病毒DNA。PCR检测鸭瘟病毒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敏感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瘟 鸭瘟病毒 PCR 基因测序 检测
下载PDF
鸭瘟病毒北京株UL6和UL7基因的克隆及序列测定 被引量:17
14
作者 郭霄峰 廖明 辛朝安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15-618,共4页
依据文献报道的鸭瘟病毒 (DPV)的核苷酸序列 ,设计和合成了二对引物 ,分别为SP1和SP2 ,LP1和LP2。北京株鸭瘟病毒于鸭胚中增殖 ,差速离心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 ,按酚 氯仿法抽提DNA。然后以DPVDNA为模板进行PCR ,分别扩散增出与理论... 依据文献报道的鸭瘟病毒 (DPV)的核苷酸序列 ,设计和合成了二对引物 ,分别为SP1和SP2 ,LP1和LP2。北京株鸭瘟病毒于鸭胚中增殖 ,差速离心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 ,按酚 氯仿法抽提DNA。然后以DPVDNA为模板进行PCR ,分别扩散增出与理论相符的 42 1bp和 1 2 0 9bp的二个DNA片段 ,并将它们克隆于质粒pGEM TEasy中。经酶切和质粒PCR ,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重组质粒以步移法从双方向测序 ,获 1 586bp的核苷酸序列。研究发现这 1 586bp的核苷酸序列与文献报道的UL6和UL7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 99% ,仅有一个碱基的差异。进一步作氨基酸分析 ,发现这个碱基所引起的变异为无意义突变 (CCT→CCC)。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瘟 病毒 北京株 UL6 UL7 分子克隆 基因测序
下载PDF
鸭瘟病毒在雏鸭体内的动态定量分布及其潜伏部位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岳华 杨发龙 +2 位作者 景波 汤承 张焕容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71-675,共5页
为研究鸭瘟病毒的组织细胞嗜性及其潜伏部位,采用real-timePCR技术对人工感染后病毒的组织器官分布进行了动态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鸭瘟病毒在肝、脾、外周血淋巴细胞、法氏囊、三叉神经节、肾、肺和心脏等均能增殖;动态定量分析发现,随... 为研究鸭瘟病毒的组织细胞嗜性及其潜伏部位,采用real-timePCR技术对人工感染后病毒的组织器官分布进行了动态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鸭瘟病毒在肝、脾、外周血淋巴细胞、法氏囊、三叉神经节、肾、肺和心脏等均能增殖;动态定量分析发现,随疾病发展各器官病毒荷载量不断上升,至死亡时达到顶峰;肝、脾中病毒载量高,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间长;耐过鸭多数组织器官中病毒逐渐消失,但三叉神经节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在感染后38d仍能检测到低拷贝病毒DNA,表明除三叉神经节外,外周血淋巴细胞也很可能是潜伏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瘟病毒 鸭瘟 潜伏部位 REAL-TIME PCR 定量
下载PDF
中国部分地区鸭、鹅携带四种病毒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洋 王传彬 +7 位作者 霍斯琪 翟新验 辛盛鹏 刘玉良 韩雪 张倩 杨卫铮 顾小雪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610-1617,共8页
为了解中国部分地区鸭、鹅的病毒携带情况,作者于2014年11月,从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5省的多个表观健康鸭、鹅群中采集样品1 931份,采用荧光定量PCR对鸭瘟病毒(DPV)、鸭甲型肝炎病毒1型(DHAV-1)、小鹅瘟病毒(GPV)、鸭坦布苏病毒... 为了解中国部分地区鸭、鹅的病毒携带情况,作者于2014年11月,从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5省的多个表观健康鸭、鹅群中采集样品1 931份,采用荧光定量PCR对鸭瘟病毒(DPV)、鸭甲型肝炎病毒1型(DHAV-1)、小鹅瘟病毒(GPV)、鸭坦布苏病毒(DTMUV)进行检测。结果显示,DTMUV阳性率为1.2%,DPV阳性率为0.3%;其余两种病毒均未检出。结果表明,临床表观健康的鸭、鹅可携带鸭坦布苏病毒和鸭瘟病毒,而且,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所携带的毒株与临床分离的相应致病性毒株相似性较高,提示在水禽疫病传播过程中,表观健康但带毒的动物可能成为疫病传播的风险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瘟病毒 鸭甲型肝炎病毒1型 小鹅瘟病毒 鸭坦布苏病毒 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PDF
一种新型鸭瘟病原的分离鉴定及其特性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刁有祥 吕桂霞 +3 位作者 郑福英 杨杰华 陈庆普 刘悦竹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6-139,共4页
从2000年起.山东省的潍坊、临朐、昌乐、昌邑、沂源等饲养肉鸭集中的地区发生一种同鸭瘟症状、剖检变化相似的疾病.但该病主要侵害1月龄以下的雏鸭.成年鸭发病率较低。从自然感染该病典型病死鸭脏器中获得1株病毒,病毒粒子直径80~2... 从2000年起.山东省的潍坊、临朐、昌乐、昌邑、沂源等饲养肉鸭集中的地区发生一种同鸭瘟症状、剖检变化相似的疾病.但该病主要侵害1月龄以下的雏鸭.成年鸭发病率较低。从自然感染该病典型病死鸭脏器中获得1株病毒,病毒粒子直径80~200nm,呈圆形.有囊膜。进一步试验鉴定,该病毒核酸类型为DNA,ELD50为10^-3.46/0.2mL,对樱桃谷鸭胚、番鸭胚、麻鸭胚及SPF鸡胚的致死率分别为100%、90%、20%和0%。该病毒对氯仿、乙醚、酸碱处理敏感,56℃ 30min能使病毒灭活,该病毒无血凝活性.不能凝集“O”型人、鸡、鸭、鹅、猪、小鼠、豚鼠、绵羊等的红细胞。血清学试验表明,该病毒与鸭肝炎病毒阳性血清、雏番鸭细小病毒阳性血清、小鹅瘟阳性血清之间无中和作用,而能部分中和鸭瘟病毒阳性血清,表明该分离株与传统鸭瘟病毒呈部分相关性。初步确定该病毒为疱疹病毒属疱疹病毒科成员。鉴于该病用传统的鸭瘟疫苗不能预防.故现暂定名为“新型鸭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瘟 病原 新型鸭瘟病毒
下载PDF
鸭瘟病毒抗体间接ELISA检测试剂盒的研制 被引量:9
18
作者 齐雪峰 程安春 +3 位作者 汪铭书 杨晓燕 贾仁勇 陈孝跃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90-694,共5页
将鸭瘟病毒(DPV)CHv株经过鸭胚成纤维细胞增殖、反复冻融、差速离心和蔗糖密度介质离心制备纯化抗原,建立了用于检测鸭血清中抗DPV特异性IgG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并对其进行了标准化研究,确定了最佳工作条件,研制了相应的检测试剂盒并... 将鸭瘟病毒(DPV)CHv株经过鸭胚成纤维细胞增殖、反复冻融、差速离心和蔗糖密度介质离心制备纯化抗原,建立了用于检测鸭血清中抗DPV特异性IgG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并对其进行了标准化研究,确定了最佳工作条件,研制了相应的检测试剂盒并对盒内各组分的保存条件、质量控制以及试剂盒的特异性、重复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4.75μg/孔的纯化DPV抗原包被反应板可获得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1∶100稀释的待检血清样品反应后D405 nm值换算为抗体效价的标准直线方程为y=1.573+3.552x(r=0.953,n=40)。试剂盒在4℃保存3个月或-20℃保存10个月后各项性能都很好。应用该试剂盒对皮下注射、口服和滴鼻免疫DPV弱毒的20日龄樱桃谷鸭血液中抗DPV特异性IgG抗体效价进行了测定,皮下免疫鸭于第6 d,口服和滴鼻免疫鸭于第9 d可在血清中检测到DPV特异性抗体,且至第60 d时依然可检测到高效价抗体。证实,该试剂盒可用于鸭瘟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和鸭场免疫抗体水平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瘟病毒抗体 间接ELISA 试剂盒
下载PDF
鸭坦布苏病毒与鸭瘟病毒二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艳芳 谢芝勋 +6 位作者 谢丽基 刘加波 庞耀珊 邓显文 谢志勤 范晴 罗思思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14-317,共4页
【目的】建立可同时检测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与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DPV)的二重RT-PCR,为有效防控DTMUV与DPV提供技术支撑。【方法】根据GenBank中DTMUV E基因和DPV UL6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合成两对引物,优... 【目的】建立可同时检测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与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DPV)的二重RT-PCR,为有效防控DTMUV与DPV提供技术支撑。【方法】根据GenBank中DTMUV E基因和DPV UL6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合成两对引物,优化反应体系条件,并通过特异性、敏感性试验评价建立的二重RT-PCR。【结果】优化后的二重RT-PCR反应体系为:2×PCR Mix 12.5μL,其中DTMUV上、下引物各0.5μL,DPV上、下引物各0.5μL,混合模板2.0μL,ddH2O补足至25.0μL;最佳反应程序:95℃预变性5 min;95℃1 min,54.4℃1 min,72℃1 min,进行35个循环;72℃延伸10 min。该方法对DTMUV与DPV的检测敏感性分别达500和600 fg,但对鸭源新城疫病毒、鸭肝炎病毒、番鸭细小病毒、鸭圆环病毒、H9亚型禽流感病毒和减蛋综合症病毒等病原体不敏感。【结论】建立的二重RT-PCR可用于DTMUV与DPV感染的快速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坦布苏病毒 鸭瘟病毒 二重RT-PCR 特异性 敏感性
下载PDF
二重PCR检测鸭瘟病毒和鹅细小病毒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赵妍 王君伟 +2 位作者 邢明伟 马波 汤海宽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10-713,共4页
根据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DPV)DNA聚合酶基因和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NS基因序列分别设计2对引物,应用这2对引物对混合样品中鸭瘟病毒和鹅细小病毒进行了二重PCR扩增。PCR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表明2条特异性带为5... 根据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DPV)DNA聚合酶基因和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NS基因序列分别设计2对引物,应用这2对引物对混合样品中鸭瘟病毒和鹅细小病毒进行了二重PCR扩增。PCR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表明2条特异性带为563bp(DPV)和1146bp(GPV),与实验设计相符,且与常规单一PCR结果一致。二重PCR反应检测出的DPV含量相当于20个PFU;检测出的GPV含量相当于0.1个ELD50,对禽痘病毒和减蛋综合征病毒的核酸未能扩增出任何条带,特异性良好。该二重PCR能够在一次扩增反应中检测两种病毒,为两种鹅病的病原检测和诊断提供了一种简便、经济、快速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瘟病毒 鹅细小病毒 二重PC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