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共和盆地多石在沟河道沙丘现代风水交互过程 被引量:9
1
作者 马玉凤 严平 +3 位作者 宋阳 杜建会 朱孟郡 丁连刚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95-701,共7页
选择青海共和盆地多石在沟河道中6道新月形沙丘链作为研究对象,采用Trimble4700DGPS与常规测量手段,结合野外风沙观测与自动气象站数据,初步观测分析了2006年多石在沟河道沙丘在不同季节的形态变化过程,计算出2006年风季前比雨季后多石... 选择青海共和盆地多石在沟河道中6道新月形沙丘链作为研究对象,采用Trimble4700DGPS与常规测量手段,结合野外风沙观测与自动气象站数据,初步观测分析了2006年多石在沟河道沙丘在不同季节的形态变化过程,计算出2006年风季前比雨季后多石在沟河道沙丘体积减小了548.3m3,风积量为2351m3,流水的蚀平量为2899m3,2006年风水两相营力对河道沙丘的侵蚀贡献率约为45%∶55%,流水的搬运作用强于风力的堆积作用。但从较长的时间尺度来看,研究区的风力侵蚀作用强于流水侵蚀作用,河道沙丘不断增大。多石在沟河道沙丘是一个典型的风水交互作用系统,河道成为风力与流水交互作用的"中转站",在风水的交替作用下,沉积物由风积环境进入流水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石在沟 河道沙丘 风水交互作用 现代过程
下载PDF
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固沙区深层土壤无机碳密度及其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10
2
作者 赵洋 陈永乐 +4 位作者 张志山 吴攀 回嵘 虎瑞 高艳红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06-210,共5页
对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天然植被区、流沙区以及1964,1981,1990年建立的人工固沙植被区0-3.0m剖面土壤和根鞘中无机碳含量及其分布特征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天然植被区和固沙区总无机碳密度高于流沙区,分别为15.2,10.7,9.38kg/m2;根鞘中无机... 对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天然植被区、流沙区以及1964,1981,1990年建立的人工固沙植被区0-3.0m剖面土壤和根鞘中无机碳含量及其分布特征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天然植被区和固沙区总无机碳密度高于流沙区,分别为15.2,10.7,9.38kg/m2;根鞘中无机碳含量占土壤总无机碳含量的20%以上。不同年代固沙区和流沙区无机碳含量垂直分布特征均表现为表层显著高于中层和深层无机碳储量;根鞘中无机碳含量表现为逐渐递增的趋势,1.5-3.0m土层根鞘中无机碳含量最高,为0.3~1.4kg/m3。植物恢复有利于土壤无机碳的固存,能够显著提高土壤中总无机碳含量;根鞘中的无机碳是干旱半干旱区土壤无机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估算土壤总无机碳储量时应给予充分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鞘 固沙区 干旱区 土壤无机碳
下载PDF
1998长江全流域特大洪水期河口区床面泥沙运动特征 被引量:9
3
作者 程和琴 李茂田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6-42,共7页
在 1998长江全流域特大洪水后期用旁侧声纳、热敏式双频测深仪、D .GPS、声学悬沙浓度剖面仪和流速仪等对长江口主航槽南支至南港河段床面泥沙运动进行了走航和定点测量。观测期间为大潮讯 ,水深 13~2 1.3m ,底质粒径 0 0 8~ 0 12 5... 在 1998长江全流域特大洪水后期用旁侧声纳、热敏式双频测深仪、D .GPS、声学悬沙浓度剖面仪和流速仪等对长江口主航槽南支至南港河段床面泥沙运动进行了走航和定点测量。观测期间为大潮讯 ,水深 13~2 1.3m ,底质粒径 0 0 8~ 0 12 5mm ,平均粒径 0 10mm ;水面以下 1m处流速最大值 2 17cm s、量小值 0 75cm s、平均值 12 9cm s;调查船航速 2 5~ 3.5m s。走航测量获得的大尺度三维底形沙波波长在 2 0~ 30 0m之间 ,波高0 5~ 3.6m之间 ,波长大于 10 0m以上者仅占 7% ,陡坡朝向下游。定点测量获得的连续 14小时沙波平均运移速率为 0 0 9m s。这种罕见的极细砂质大尺度底形沙波由大洪水期强涨落潮流和底沙再悬浮作用所致。伴随着沙波运移实时同步再悬浮的泥沙浓度底部平均值为 0 9kg m3 、最高可达 1 33kg m3 、最低为 0 44kg m3 。它们是长江口下游河槽不稳定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特大洪水 河口 床面 泥沙运动 底形沙波 底沙再悬浮
下载PDF
Distinct Aeolian-fluvial Interbedded Landscapes in Three Watersheds of the Northern China
4
作者 LI Xiaomei YAN Ping +1 位作者 CAO Liguo LIU Baoli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21年第6期1070-1081,共12页
Due to the complex dynamic of aeolian and fluvial interacted processes behind the landform development,most of previous works started from classifying the types of landscape characterized by various aeolian and fluvia... Due to the complex dynamic of aeolian and fluvial interacted processes behind the landform development,most of previous works started from classifying the types of landscape characterized by various aeolian and fluvial features.Such classifications are usually generalized based on large geomorphic data set abstracted from satellite images without field verification and dynamic field data.In this study,we identified river banks in deserts as a unique geographical unit dominated by aeolian-fluvial processes.Three distinct locations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representative study cases,which are in the Keriya River Basin in the west,the Mu Bulag River Basin in the middle and the Xar Moron River Basin in the east of the northern China.The aeolian-fluvial interaction types were quantified based on site observation and measurement,topographic mapping and remote-sensing image analysis.Dimensional morpho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river channel and adjacent sand dunes areas were explored.We concluded that different channels are often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distributions of riparian dunes.The quantitative data enabled us to distinguish statistically four different types of landscape in aeolian-fluvial dominant environment,namely riverside dunes-straight channel,symmetrical interleaving dunes-meandering channel,river-island dunes-braiding channel,and grid-like dunes-anastomosing channel,aiming to provide compensational information to current aeolian-fluvial interaction studies.The angle of interaction between aeolian and fluvial systems,the windward and leeward sites of the bank,vegetation coverage and underlying landform determines the distribution,morphology,scale and direction of extension of the riparian dunes.The results of the work study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study of aeolian-fluvial interactions at different spatial scales in arid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 dune-channel aeolian-fluvial interaction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type classification northern China
下载PDF
冰岛—法罗海脊东南深海底形及底流特征
5
作者 曹立华 董威力 +1 位作者 庄振业 李兵 《海洋地质前沿》 2012年第5期25-32,共8页
冰岛—法罗海脊位于东北大西洋和挪威海之间,其东南侧水深600~1 200m,构成法罗—设德兰水道(FSC)和法罗浅滩水道(FBC),两者相连合为挪威海深水通道(NS-DW)。持续而强劲的底层冷水流可搬运并沉积砂和砾级碎屑。利用侧扫声纳图、地震剖... 冰岛—法罗海脊位于东北大西洋和挪威海之间,其东南侧水深600~1 200m,构成法罗—设德兰水道(FSC)和法罗浅滩水道(FBC),两者相连合为挪威海深水通道(NS-DW)。持续而强劲的底层冷水流可搬运并沉积砂和砾级碎屑。利用侧扫声纳图、地震剖面和海底摄像识别出的大小沙波、新月形大沙丘、沙流、沙带、沙影和慧星痕等各种底形分布于顺水道5个区片中。一些大沙丘和沙带等大型底形形成于全新世大西洋期,如今基本稳定,偶尔活动,其他底形均处于运动之中。深海沉积底形结合水文实测资料揭示NS-DW水道自(61°N,5°W)向南再向西流,至第3出水口(冰岛盆地),全长约850km,宽约10~30km或更宽,冷水底层厚100~200m,流速0.3~1.0m/s或更高。在更向南的区域,逐渐混合于东北大西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罗—设德兰水道 深海大沙丘 沙带 底形 底层流
下载PDF
公乌素灌区效益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习振光 乌多佳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102-105,共4页
 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公乌素灌区通过引洪淤地,改善土壤条件,发展井灌,促进了这一地区的农牧业的发展,使这地区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显著提高。本文就经济效益加以重点分析总结。
关键词 公乌素灌区 效益分析 引洪灌区 沙丘区 井灌区
下载PDF
不同气候带的河道与沙丘分布格局及其类型划分 被引量:8
7
作者 李小妹 严平 +1 位作者 钱瑶 吴伟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21-829,共9页
风水交互作用是干旱区常见的地貌现象和重要的地表过程,干旱区河流通过提供物源和场所控制沙漠分布的格局,沙漠分布与风沙活动制约河道发育和泥沙输移,在不同时空尺度表现不一,但关于二者交互作用的分类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分类体系,... 风水交互作用是干旱区常见的地貌现象和重要的地表过程,干旱区河流通过提供物源和场所控制沙漠分布的格局,沙漠分布与风沙活动制约河道发育和泥沙输移,在不同时空尺度表现不一,但关于二者交互作用的分类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分类体系,尤其在地貌格局分类上多为定性描述。因此,自西向东选择位于3个气候带的中国西部克里雅河、中部毛不拉格孔兑以及东部西拉木伦河,利用遥感影像解译获取河道与沙丘信息,探讨近源沙丘的分布与河型之间的组合关系。结果表明:河型、河流流向与风向之间的关系、水文以及距离河道的远近影响河道与沙丘组合的地貌格局;在河道—沙丘尺度上,划分为弯曲河道—对称式边滩沙丘、顺直河道—边滩沙丘、分汊河道—心滩式沙丘、网状河道—格状镶嵌式沙丘4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 沙丘 风水交互作用 分布格局 类型划分
原文传递
中国北方典型流域河道与沙丘空间格局及其动态变化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小妹 严平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36-1447,共12页
风水交互作用是干旱区常见的地貌现象和重要的地表过程,河谷沙丘是发育在河谷环境中迭置于河流地貌之上,受风水两相作用的一种特殊类型的风沙地貌。本文选择不同气候区克里雅河、毛布拉格孔兑、西拉木伦河3条河流作为研究区,分析其典型... 风水交互作用是干旱区常见的地貌现象和重要的地表过程,河谷沙丘是发育在河谷环境中迭置于河流地貌之上,受风水两相作用的一种特殊类型的风沙地貌。本文选择不同气候区克里雅河、毛布拉格孔兑、西拉木伦河3条河流作为研究区,分析其典型河段近30 a河道与沙丘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结论表明:自西向东3个流域空间格局分别为河道穿越流沙区、河道穿越流沙区与沙丘斑块镶嵌河道二者兼有、沙丘斑块镶嵌河道3种格局;同一气候区不同河段具有不同的空间格局动态变化特征:河道穿越流沙区的格局为上中游河段不稳定型、中下游平衡型、尾闾段的稳定型三种类型;沙丘斑块镶嵌河道的空间格局均以支流入河口的动荡型以及主河道"短命沙丘"变化比较突出。气候因素影响风水交互作用的强弱和方式,从而形成不同河岸风沙地貌格局及其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水交互作用 河道 沙丘 风沙地貌 空间格局 中国北方
原文传递
近30年来长江河口南港冲淤变化与微地貌特征 被引量:5
9
作者 吴帅虎 程和琴 郑树伟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04-1315,共12页
利用多波束测深系统在2015年2月1~7日期间测量长江河口南港河段的河槽地貌形态,获取高精度的床面微地貌资料,结合南港河槽底质资料和1992~2019年的海图水深数据分析近期南港河段的河槽演变特征,探讨人类活动对南港河槽演变的影响.结果显... 利用多波束测深系统在2015年2月1~7日期间测量长江河口南港河段的河槽地貌形态,获取高精度的床面微地貌资料,结合南港河槽底质资料和1992~2019年的海图水深数据分析近期南港河段的河槽演变特征,探讨人类活动对南港河槽演变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流域大型工程尤其是三峡大坝的影响下,长江流域到达河口的来沙量锐减,导致南港河段由河槽淤积状态(1992~2002年)转变为河槽侵蚀状态(2002~2019年);近期南港河槽上存在着常见床面微地貌形态(平滑床底、沙波和冲沟)和人为强干扰下的床面形态(疏浚痕和凹坑),沙波的波长、波高和沙波指数的均值分别为21.5、0.91和0.06m,与沙波有关的河槽糙率(Ks)是0.65;近期南港河段河槽冲刷和底质类型以细砂为主的环境有利于沙波尺度的增大和沙波发育的空间范围向下游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河口 南港 冲淤变化 微地貌 沙波 人类活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