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人工幼龄林土壤酶活性对模拟硫、氮复合沉降的响应 被引量:7
1
作者 杜锟 张江勇 +6 位作者 林勇明 张广帅 吴承祯 洪伟 李键 陈灿 范海兰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04-509,共6页
为探究南方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酶活性对硫、氮复合沉降的响应机制,本研究采用二元二次正交回归旋转设计方法,设置16个硫、氮复合沉降处理组和1个空白对照组,研究1 a硫、氮复合沉降下邓恩桉人工幼龄林土壤上层(0~20 cm)和下层(20~40 c... 为探究南方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酶活性对硫、氮复合沉降的响应机制,本研究采用二元二次正交回归旋转设计方法,设置16个硫、氮复合沉降处理组和1个空白对照组,研究1 a硫、氮复合沉降下邓恩桉人工幼龄林土壤上层(0~20 cm)和下层(20~40 cm)的酸性磷酸酶、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与硫、氮复合沉降之间关系,并建立回归模型。对17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结果显示除上、下层过氧化氢酶活性组间差异均不显著外(p〉0.05),酸性磷酸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组间均存在差异显著的土壤分层(p〈0.05)。利用土壤分层中差异显著的酸性磷酸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进行分析、建模,结果表明:酸性磷酸酶仅对氮沉降的独立效应响应显著,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氮沉降抑制酸性磷酸酶活性;脲酶仅对硫沉降和氮沉降的独立效应响应显著,且脲酶活性在硫、氮沉降下降低,以氮沉降抑制作用最强;蔗糖酶对硫、氮沉降的独立效应和交互作用均响应显著,表现出硫、氮沉降抑制蔗糖酶活性的特征。研究表明,1 a硫、氮沉降抑制邓恩桉人工幼龄林红壤表层(0~40 cm)的土壤酶活性,引起土壤肥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氮复合沉降 邓恩桉人工林 二次回归旋转设计 土壤酶
下载PDF
邓恩桉种源幼龄材树皮率·心材率和基本密度变异
2
作者 雷仕锐 袁寄威 +3 位作者 陈海泉 周先梅 尚正洁 卢翠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103-105,114,共4页
采用质量法、体积法及排水法测定了邓恩桉种源幼龄材树皮率、心材率和基本密度,结果表明:5年生邓恩桉重量树皮率、体积树皮率、心材率、基本密度分别为17.003%、15.139%、16.950%、0.484 g/cm^(3)。3个性状在不同种源间差异不显著。10... 采用质量法、体积法及排水法测定了邓恩桉种源幼龄材树皮率、心材率和基本密度,结果表明:5年生邓恩桉重量树皮率、体积树皮率、心材率、基本密度分别为17.003%、15.139%、16.950%、0.484 g/cm^(3)。3个性状在不同种源间差异不显著。10个种源木材基本密度属于中等密度,满足纤维用材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恩桉 树皮率 心材率 基本密度 变异
下载PDF
滇魔芋与南蛇棒种间杂交种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3
作者 殷斯 董坤 +1 位作者 袁晶晶 高永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0-55,共6页
由于魔芋葡甘聚糖在食品、医药等方面的重要价值,魔芋属(Amorphophallus)物种发展为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为加快优质魔芋杂交种质资源的应用,通过简单重复序列(SSR)标记对滇魔芋(A.yunnanensis)、南蛇棒(A.dunnii)及其杂交种进... 由于魔芋葡甘聚糖在食品、医药等方面的重要价值,魔芋属(Amorphophallus)物种发展为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为加快优质魔芋杂交种质资源的应用,通过简单重复序列(SSR)标记对滇魔芋(A.yunnanensis)、南蛇棒(A.dunnii)及其杂交种进行了基因分型,并评估了杂交种的遗传多样性,鉴定了杂交种与亲本的亲缘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滇魔芋和杂交种的等位基因数最高,为1.750;而南蛇棒的Shannon指数(I)、表观杂合度(Ho)和预期杂合度(He)最高.杂交种与亲本物种的遗传多样性总体差异不大,这可能与野生亲本物种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有关.同时,SSR标记可以将杂交种完全鉴定出来,但杂交种与母本滇魔芋的亲缘关系更近,表明母本在杂交过程中产生了更大的遗传影响.这些发现为后续魔芋的分子辅助育种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魔芋 南蛇棒 杂交种 SSR标记
下载PDF
“t”检验法则在闽北抗寒速生邓恩桉优株筛选的应用 被引量:35
4
作者 郭祥泉 洪伟 +2 位作者 吴承祯 洪滔 林晗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5-389,共5页
用材林优株筛选通常应用"11株标准木与5株优势木法",但在选择上,优良单株的选择标准确定存在主观性,所筛选的优良单株需反复试验,才能得到目的优良遗传性状,所需时间长.本文利用大样本调查方法,通过对引种地1~4a生实生苗造... 用材林优株筛选通常应用"11株标准木与5株优势木法",但在选择上,优良单株的选择标准确定存在主观性,所筛选的优良单株需反复试验,才能得到目的优良遗传性状,所需时间长.本文利用大样本调查方法,通过对引种地1~4a生实生苗造林的邓恩桉不同林分优良单株进行预选.在不同年龄林分中,以预选的优势木为中心,依据早期林分各生长性状呈正态分布规律,利用正态分布的"t"检验法确定优株筛选的选择标准,应用所确定的选择标准筛选抗寒速生优株.从1~4a生林分中分别筛选得优株6、5、2、2株,与优株所在林分平均值比较,1~4a生树高分别增长90.5%、39.0%、45.2%、61.5%以上,2~4a生胸径分别增长37.9%、81.2%、73.3%以上,2~4a生材积分别增长134%、378%、339%以上.该方法是基因重组的突变理论与数理统计的异常数据剔除法的综合,能一次性检验获得突变优良遗传性状,克服了上述两种方法的主观性,大大缩短了选择时间,提高了优良性状的利用率.该方法系本文首次提出并称作"t"检验选择法,在用材林优株筛选应用上具有良好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恩桉 “t”检验法则 优株筛选 正态分布
下载PDF
2个种源邓恩桉木材纤维特性及变异 被引量:16
5
作者 郭东强 叶露 +4 位作者 周维 刘媛 陈健波 卢翠香 项东云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2-507,共6页
采用木材离析方法对2个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种源木材纤维特性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邓恩桉胸径生长与纤维长度、纤维宽度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纤维长度大致成正态分布,种源A和种源B纤维长度均值分别为986.44 μm与908.91μm,种源... 采用木材离析方法对2个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种源木材纤维特性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邓恩桉胸径生长与纤维长度、纤维宽度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纤维长度大致成正态分布,种源A和种源B纤维长度均值分别为986.44 μm与908.91μm,种源A长度在700~1 700 μm的纤维数量占纤维数的97.11%,种源B为86.67%.在个体水平上分布范围较广,为纤维长度的改良提供可能,纤维长度呈自髓心向外逐渐增加.种源A和种源B纤维宽度均值分别为25.71 μm与19.30 μm,纤维宽度径向上种源A自髓心向外增长,种源B自髓心向外减小.种源A和种源B纤维长宽比均值为42.94和47.13,纤维双壁厚均值分别为13.44 μm和9.40 μm,达到纸浆材要求.纤维壁腔比均值大于1,但个体水平上有些壁腔比小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科学与技术 邓恩桉 纤维特性 变异 种源
下载PDF
夜间低温对2种桉树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6
作者 刘建 叶露 +2 位作者 周坚 于敬修 项东云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024-2028,共5页
以人工气候箱模拟夜间低温处理尾叶桉和邓恩桉幼苗,研究其对2种桉树的光合特性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夜间低温使尾叶桉和邓恩桉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降低;胞间CO2浓度和气孔限制值升高;2种桉树幼苗的水分利用... 以人工气候箱模拟夜间低温处理尾叶桉和邓恩桉幼苗,研究其对2种桉树的光合特性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夜间低温使尾叶桉和邓恩桉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降低;胞间CO2浓度和气孔限制值升高;2种桉树幼苗的水分利用率变化有一定的差异,邓恩桉的水分利用率随低温胁迫升高,而尾叶桉的水分利用率则先升高然后下降;同时,低温胁迫下尾叶桉和邓恩桉气孔导度与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呈明显的线性关系.夜间低温导致2种桉树叶绿体肿胀变形,淀粉粒降解,对尾叶桉的影响要比邓恩桉的影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低温 叶绿体超微结构 光合特性 尾叶桉 邓恩桉
下载PDF
邓恩桉的组织培养 被引量:13
7
作者 燕丽萍 夏阳 +4 位作者 毛秀红 刘翠兰 王太明 李丽 李双云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7-161,共5页
为了满足人们对木材与木质纤维的需求,桉树已成为南方工业原料林的主要造林树种,并不断北移扩大栽植。因大多数桉树不耐寒,限制了许多速生桉树的北移栽植。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原产澳大利亚,抗寒,速生,树干通直,木质粗细均匀,
关键词 邓恩桉 组织培养 微繁殖
下载PDF
速生耐寒邓恩桉在桉树分布北缘区的适生性 被引量:25
8
作者 刘友全 李志辉 +3 位作者 马英 杨模华 贺菊红 张斌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6-69,共4页
桉树Eucalyptus为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极有价值的造林树种.对邓恩桉在湘中地区引种后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桉树引种北缘区,邓恩桉年平均高生长为2.3-3.0 m,胸径生长2.2-3.0 cm,表现出一定的抗瘠薄能力、抗寒耐寒性和速生... 桉树Eucalyptus为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极有价值的造林树种.对邓恩桉在湘中地区引种后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桉树引种北缘区,邓恩桉年平均高生长为2.3-3.0 m,胸径生长2.2-3.0 cm,表现出一定的抗瘠薄能力、抗寒耐寒性和速生性.扼要地总结了邓恩桉种苗繁殖技术的进展,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遗传育种 邓恩桉 北缘区 生长 适应性
下载PDF
邓恩桉林地土壤pH空间变异分析 被引量:22
9
作者 谭艳 吴承祯 +3 位作者 洪伟 陈建忠 肖应忠 陈灿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19,共6页
以福建省建阳市7年生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 Maiden)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不同土层土壤pH的空间变异规律。结果表明:该邓恩桉林地土壤pH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0~20、20~40和40~60 cm土层的土壤pH均值分别... 以福建省建阳市7年生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 Maiden)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不同土层土壤pH的空间变异规律。结果表明:该邓恩桉林地土壤pH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0~20、20~40和40~60 cm土层的土壤pH均值分别为pH 3.57、pH 3.62和pH 3.67;土壤pH的变异系数较小,分别为3.90%、3.93%和4.05%。0~20、20~40和40~60 cm土层土壤pH的块金效应值分别为0.389 6、0.430 3和0.604 3,说明该林地土壤pH具有中等空间自相关性;经K-S非参数检验,该林地各层土壤pH服从正态分布。通过不同趋势效应下不同半方差函数模型预测误差的比较,确定该林地0~20、20~40和40~60 cm土层土壤pH空间变异最优模型分别适用0阶高斯模型、1阶指数模型和1阶球状模型。克里格最优插值分析结果表明:该邓恩桉林地各层土壤pH整体空间分布趋势均为由西向东递减,最高值出现在西南部;各层土壤pH插值标准差较小,且标准差分布均呈现以南部和中部为中心、向东北方向逐渐增大的趋势。根据研究结果推测:该邓恩桉林地土壤酸化程度较严重,其土壤pH的空间分布受结构因素和随机因素的共同影响,而土壤pH插值标准差的分布特征可能与采样点的数量和设置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恩桉 土壤PH 空间变异 半方差分析 插值标准差 地统计学
下载PDF
邓恩桉木材干燥特性初探 被引量:9
10
作者 卢翠香 刁海林 +5 位作者 项东云 陈健波 郭耆 刘媛 郭东强 周维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9-134,共6页
采用百度试验法对邓恩桉木材的干燥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邓恩桉属难干木材,截面变形较严重,为5级;初期开裂和内裂严重,均为4级;干燥速度慢,为4级;弦向干缩率和体积干缩率大,差异干缩小。邓恩桉的干燥初期温度为40℃,干燥初期... 采用百度试验法对邓恩桉木材的干燥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邓恩桉属难干木材,截面变形较严重,为5级;初期开裂和内裂严重,均为4级;干燥速度慢,为4级;弦向干缩率和体积干缩率大,差异干缩小。邓恩桉的干燥初期温度为40℃,干燥初期干湿球温度差为2℃,干燥终期温度为70℃。25 mm厚的邓恩桉板材在窑干至10%所需时间约为20.5天。邓恩桉主要干燥缺陷为截面变形,初期开裂发生较早,在实际干燥过程中要尽量使用软基准,干燥中、后期适时进行调湿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恩桉 百度试验法 干燥特性 干燥基准
下载PDF
邓恩桉叶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及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田玉红 刘雄民 +1 位作者 周永红 黄宏妙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5-58,共4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邓恩桉叶中提取挥发油中的油相成分,用乙醚作为溶剂从蒸馏残液中萃取挥发油的水溶性物质,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分析比较二者的化学成分。邓恩桉叶挥发油油相部分的得油率为3.67%(以干重计),其中确认了52个...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邓恩桉叶中提取挥发油中的油相成分,用乙醚作为溶剂从蒸馏残液中萃取挥发油的水溶性物质,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分析比较二者的化学成分。邓恩桉叶挥发油油相部分的得油率为3.67%(以干重计),其中确认了52个组分,占油相部分总量的97.04%,油相部分主要成分为1,8-桉叶油素(24.71%),其次为香树烯(9.10%)、γ-松油烯(8.87%)、α-蒎烯(7.67%)等;水溶性成分的得油率为0.85%(以干重计),其中确认了36个组分,占水溶性部分总量的83.52%,香树烯(19.40%)和蓝桉醇(15.67%)是水溶部分的主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恩桉 挥发油 水溶性成分
下载PDF
林分密度对邓恩桉生物产量及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志辉 陈少雄 +2 位作者 黄丽群 张斌 宋福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5,共5页
对湘南低山丘岗区密度为1 110、1 667和2 500株.hm-2的8年生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丰产示范林生物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单株生物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明显减小,低密度林分林木平均木的生物量是高密度林分的1.22倍;林分生物量随林分... 对湘南低山丘岗区密度为1 110、1 667和2 500株.hm-2的8年生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丰产示范林生物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单株生物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明显减小,低密度林分林木平均木的生物量是高密度林分的1.22倍;林分生物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高密度林分比低密度林分高出271.26 t.hm-2;各密度林分的年均净生物量分别为32.35、43.97和59.51 t.hm-2a-1,高于杉木中心产区杉木人工林的水平,林分各组分的生物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并出现干>根>枝>皮>叶的规律;林分结构以中密度林分合理,叶面积指数高,干材生物量达61%以上.邓恩桉在湘南低山丘岗区发展潜力大,可作为该地区短周期工业用材林培育造林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 邓恩桉 生物量 生产力 林分密度
下载PDF
邓恩桉插条生根抑制物质鉴定 被引量:8
13
作者 姚瑞玲 王胤 +2 位作者 项东云 梁小春 陈健波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5-278,共4页
以扦插生根困难的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和易生根的尾巨桉无性系U9(E.urophylla×E.Grandis.U9)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受试材料的生物效应、提取液酸度、化学鉴定、酚类物质含量及GC-MS分析5个方面进行邓恩桉插条生根抑制物的研究... 以扦插生根困难的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和易生根的尾巨桉无性系U9(E.urophylla×E.Grandis.U9)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受试材料的生物效应、提取液酸度、化学鉴定、酚类物质含量及GC-MS分析5个方面进行邓恩桉插条生根抑制物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尾巨桉无性系U9相比,邓恩桉插条提取液具有较强的生物抑制效应,但二者提取液酸度和主要酸类物质的种类相近,而酚类物质化学显色反应的差异较大。经测定,邓恩桉提取液中酚类物质的含量明显偏高。通过GC-MS分析,U9提取液中同时存在具有抑制和促进作用的酚类物质,而邓恩桉提取液中仅存在具有抑制作用的一元酚。初步认为,酸类物质对邓恩桉插条生根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而酚类物质中的一元酚对邓恩桉插条生根可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恩桉 生根抑制物 酸度 酚类物质 GC-MS鉴定
下载PDF
氮、硫沉降下凋落物分解失重规律 被引量:10
14
作者 包和林 张艳荷 +5 位作者 侯丹 吕广林 洪伟 范海兰 吴承祯 李键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7-81,共5页
采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设计,分析了邓恩桉人工林幼龄林凋落物分解失重率与N、S沉降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建立了失重率与N、S两因素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S沉降在编码范围[-1.414,1414]内促进凋落物分解,N沉降在低水平[-1414,0]促进凋落物分解... 采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设计,分析了邓恩桉人工林幼龄林凋落物分解失重率与N、S沉降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建立了失重率与N、S两因素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S沉降在编码范围[-1.414,1414]内促进凋落物分解,N沉降在低水平[-1414,0]促进凋落物分解,而在N沉降增加到编码值0水平后[0,1.414]抑制凋落物的分解,S沉降对凋落物失重率增加的影响比N沉降大;硫x1∈[-0.5,1.414]与氮x2∈[-1,1.414]编码范围内,x1与x2相互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恩桉人工林 N、S沉降 凋落物分解 失重率
下载PDF
邓恩桉国内引种和繁育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5
作者 宗亦臣 郑勇奇 常金财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2-86,共5页
邓恩桉为引入国内较为耐寒的桉树树种,其材质优良、生长迅速,是中国南亚热带北部边缘地带大力推广的优良阔叶树种。目前国内生产和研究部门在引种驯化、优树选择、繁育技术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试验与研究。通过综述目前国内关于邓恩桉引种... 邓恩桉为引入国内较为耐寒的桉树树种,其材质优良、生长迅速,是中国南亚热带北部边缘地带大力推广的优良阔叶树种。目前国内生产和研究部门在引种驯化、优树选择、繁育技术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试验与研究。通过综述目前国内关于邓恩桉引种和繁育技术的研究进展,总结出选育良种和工厂化无性繁育技术是推动邓恩桉良性发展的关键,以此为国内的生产和经营者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恩桉 引种 繁育技术
下载PDF
低温胁迫对桉树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25
16
作者 刘建 项东云 +3 位作者 陈健波 唐庆兰 叶露 张照远 《桉树科技》 2009年第1期1-6,共6页
以人工低温处理尾叶桉和邓恩桉幼苗,研究其对两种桉树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处理后两种桉树叶绿素含量下降,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光饱和点、羧化效率、Fv/Fm和Fv/Fo下... 以人工低温处理尾叶桉和邓恩桉幼苗,研究其对两种桉树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处理后两种桉树叶绿素含量下降,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光饱和点、羧化效率、Fv/Fm和Fv/Fo下降,Fo值和CO2补偿点上升,而Ci则先上升后下降。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在持续低温胁迫的初始阶段,羧化酶活性的下降是导致两种桉树Pn降低的主要因素为非气孔因素,而随着低温处理持续时间延长至48h时,叶绿素含量出现显著下降,羧化酶效率继续下降,此时气孔限制因素也逐渐成为Pn的降低的主要因素之一。两种桉树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差异表明,非损伤的叶绿素荧光技术有望用来快速筛选不同抗寒能力的桉树品种。从各个参数的变化可以看出,低温胁迫处理对尾叶桉的影响明显要大于对邓恩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胁迫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 尾叶桉 邓恩桉
下载PDF
氮-硫沉降对邓恩桉及杉木人工林凋落物C和N残留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黄婷 包和林 +3 位作者 吴承祯 林勇明 洪伟 李键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19,共9页
采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设计,以Na2SO4为硫源、46%CO(NH2)2为氮源模拟氮-硫沉降,分析了不同氮-硫沉降水平下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 Maiden)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人工林凋落物中C和N残留率的动态变化,并采用Ol... 采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设计,以Na2SO4为硫源、46%CO(NH2)2为氮源模拟氮-硫沉降,分析了不同氮-硫沉降水平下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 Maiden)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人工林凋落物中C和N残留率的动态变化,并采用Olson指数模型对C和N分解模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在不同氮-硫沉降水平下,在1年内随处理时间延长邓恩桉和杉木凋落物的C和N残留率总体上均呈下降趋势;且N较难释放,总体表现为"释放-富集-释放"的动态过程;但在不同氮-硫沉降水平下及不同处理时间凋落物中C和N残留率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凋落物中C和N分解的Olson指数模型的相关性总体上达到极显著或显著(P<0.05)水平;邓恩桉和杉木凋落物中C和N的平均分解系数分别为0.877和0.208、0.704和0.600,平均周转期分别为3.148和15.877 a,4.090和4.947 a,显示凋落物中C释放速率大于N,杉木凋落物的C周转期大于邓恩桉但其N周转期则小于后者。在Na2SO4164 kg·hm-2·a-1的水平下,氮沉降对邓恩桉凋落物的C和N释放及杉木凋落物的N释放有促进作用,但对杉木凋落物的C释放有抑制作用;在46%CO(NH2)2150或256 kg·hm-2·a-1的水平下,硫沉降也具有同样的作用。随分解时间的延长,邓恩桉凋落物的C/N值呈波动但总体减小的趋势,而杉木凋落物的C/N值呈波动趋势;但在不同氮-硫沉降水平下凋落物的C/N值均有极显著差异,且邓恩桉凋落物C/N值的变化幅度总体上大于杉木凋落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正交回归旋转设计 邓恩桉 杉木 凋落物分解 模拟氮一硫沉降 C和N残留率
下载PDF
邓恩桉生长、木材密度和树皮厚度的遗传变异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罗建中 Roger Arnold +2 位作者 项东云 谢耀坚 陈健波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58-764,共7页
以广西桂林和柳州的邓恩桉种源/家系(6个种源53个家系)试验林为材料,对8.5年生胸径以及10.5年生胸径、树高、材积、木材密度和树皮厚度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5年生时,邓恩桉在桂林和柳州的平均单株材积分别为0.218、0.18... 以广西桂林和柳州的邓恩桉种源/家系(6个种源53个家系)试验林为材料,对8.5年生胸径以及10.5年生胸径、树高、材积、木材密度和树皮厚度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5年生时,邓恩桉在桂林和柳州的平均单株材积分别为0.218、0.189 m^3,平均木材密度分别为521.0、483.7 kg.m^-3,树皮厚度分别为1.15、1.26 cm;10.5年生材积性状和木材密度在种源间差异不显著(P〉0.10),10.5年生木材密度在家系间差异显著(P〈0.05);树皮厚度在种源间、家系间差异均不显著(P〉0.10)。除8.5年生胸径外,其他性状的试验地点与种源间交互作用不显著(P〉0.10);8.5年生胸径、10.5年生树高、木材密度均存在显著的试验地点与家系间交互作用(P〈0.05);10.5年生树皮厚在种源、家系水平上和地点均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8.5年生胸径、10.5年生胸径与树高的遗传力在0.1289-0.2345间,木材密度的遗传力为0.7000-0.9629,树皮厚度的遗传力为0.1053-0.33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恩桉 遗传变异 生长 木材密度 树皮厚度
下载PDF
P肥对邓恩桉生长与叶片养分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宁南 吴炜 +3 位作者 徐大平 李建文 李树忠 杨曾奖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2-37,42,共7页
研究了施用不同梯度P肥对邓恩桉生长、叶片养分及相关性的影响。福建永安的试验表明:施P肥能在幼林期促进邓恩桉树高和胸径的生长,提高叶片P的浓度,但随时间推移施肥作用22个月时达到最大,此后作用减弱,46个月后P供应充足时这种促进作... 研究了施用不同梯度P肥对邓恩桉生长、叶片养分及相关性的影响。福建永安的试验表明:施P肥能在幼林期促进邓恩桉树高和胸径的生长,提高叶片P的浓度,但随时间推移施肥作用22个月时达到最大,此后作用减弱,46个月后P供应充足时这种促进作用仍然明显。由于施P肥提高了邓恩桉的保存率,所以也显著地提高了邓恩桉林的蓄积量。低P处理时,树木保存率低,林分过于空旷也影响林分生长。施P肥还增加了叶片N、P和K的养分浓度,B的供应不足会抑制P、K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恩桉 梯度施肥 蓄积量 初展叶
下载PDF
邓恩桉试管苗细菌污染的防治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灵 饶红欣 彭信海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8-130,共3页
采用常规医用抗生素防治大多数细菌感染的方法,针对邓恩桉组织培养过程中试管苗的细菌污染问题,分别用注射器在分化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不同抗生素.结果表明:培养基附加氨苄西林钠100 m g/L,对当代污染菌的抑菌率为100%... 采用常规医用抗生素防治大多数细菌感染的方法,针对邓恩桉组织培养过程中试管苗的细菌污染问题,分别用注射器在分化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不同抗生素.结果表明:培养基附加氨苄西林钠100 m g/L,对当代污染菌的抑菌率为100%,效果最好,同时相对在增殖系数、苗高、生长势方面都表现最好,并对邓恩桉试管苗的生根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消除根的黄化现象.硫酸链霉素抗菌效果次之但对试管苗产生毒害,庆大霉素效果抗菌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学 邓恩桉 组织培养 细菌污染 抗生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