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 on Dust Flux During Duststorm Periods over Desert Area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宏升 朱好 +3 位作者 彭艳 康凌 陈家宜 Soon-Ung PARK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SCIE 2008年第2期239-247,共9页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urbulent transfer and the conditions for dust emission and transport using the dust concentration and micrometeorological data obtained during dust events occurri...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urbulent transfer and the conditions for dust emission and transport using the dust concentration and micrometeorological data obtained during dust events occurring in the spring of 2004 over the Hunshandake desert area. The turbulent exchange coefficients and turbulent fluxes of momentum and heat are calculat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dust flux, friction velocity, and wind speed are also explo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mal turbulence is dominant during daytime of non-dusty days. The dynamic turbulence increases obviously and the sensible heat flux reduces by different degrees during dust events. There is an efficient downward transfer of momentum before duststorm occurrence, and both the dynamic turbulence and the thermal turbulence are important in the surface layer. The dynamic turbulence even exceeds the thermal turbulence during severe duststorm events. The values of dust flux vary in the range of -5 5, -30 30, and -200-300 μg m^-2 s^-1 during non-dusty days, blowing dust, and duststorm events, respectively. A slight upward transport of dust is observed during non-dusty days. The dust flux gradually varies from positive to negative during duststorm periods, which indicates the time evolution of dust events from dust rising to stably suspending and then deposition. The dust flux is found to be proportional to u*^3. The threshold values of wind speed and friction velocity are about 6 and 0.4 m s^-1,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rbulent transfer dust flux threshold friction velocity dust event Hunshandake desert area
原文传递
STUDY ON THE EOLIAN DUST FLUX OVER THE LOESS PLATEAU:AN EXAMPLE 被引量:3
2
作者 安芷生 肖举乐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0年第19期1627-1631,共5页
The wind is a basic factor in the atmosphere subsystem in the Earth system, and an agent in transferring the mass and energy within the system. The grain size and mass flux of the eolian dust in the Neocene deep-sea s... The wind is a basic factor in the atmosphere subsystem in the Earth system, and an agent in transferring the mass and energy within the system. The grain size and mass flux of the eolian dust in the Neocene deep-sea sediments recorded the intensity of th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d the aridity in the dust source area. The loess on the Loess Plateau, the dust accumulation after its origin, transportation, deposition, and reworked process, 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dian(Md) apparent DRY BULK DENSITY true DRY BULK DENSITY EOLIAN dust flux.
原文传递
Estimation of the Total Dust Column and Dry Deposition Flux over the Yellow Sea,China Based on Shipboard Sun Photometer Measurements:Case Study 被引量:3
3
作者 YANG Dong-Xu LIU Yi CHEN Wen-Zhong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2010年第2期64-69,共6页
The total dust column and the dry deposition flux were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optical properties that were measured by a shipboard sun photometer POM-01 MKⅡ in a cloud-free and nonfrontal dust condition on 24 April ... The total dust column and the dry deposition flux were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optical properties that were measured by a shipboard sun photometer POM-01 MKⅡ in a cloud-free and nonfrontal dust condition on 24 April 2006.The total dust column was calculated by using an integration method of 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the mean value was 1.42±0.30 g m 2.A linea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otal dust column and the aerosol optical depth (AOD) with a linear factor of 2.7 g m 2 over the Sahara was applied to calculate the total dust column in this study;the results were lower than these calculated by the integration method.A reasonable factor of 3.2 g m 2 was achieved by minimizing the standard deviation (SD) of the two methods.The two layers model,which includes the deposition processes of turbulent transfer,Brownian diffusion,impaction and gravitational settling over the sea's surface,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dry deposition flux;the mean value was 5.05±2.49 μg m 2 s 1.A correlation among the total dust column,dry deposition flux,AOD,and effective radius was discussed.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otal dust column and the AOD was better than that between the total dust column and the effective radius;however,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ry deposition flux and the effective radius was better than that between the dry deposition flux and the A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沉降通量 太阳光度计 总粉尘 测量 气溶胶光学厚度 黄海 估计 基础
下载PDF
Simulating Dry Deposition Fluxes of PM_(10) and Particulate Inorganic Nitrogen over the Eastern China Seas During a Severe Asian Dust Event Using WRF-Chem Model 被引量:5
4
作者 YAN Han GAO Huiwang +1 位作者 YAO Xiaohong WANG Zifa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12年第3期301-314,共14页
A WRF-Chem model including a comprehensive gas-phase nitrogen chemistry module was used to simulate a severe dust event appearing in the eastern China on 19-25 March, 2002. The modeling result well reproduced PM10 con... A WRF-Chem model including a comprehensive gas-phase nitrogen chemistry module was used to simulate a severe dust event appearing in the eastern China on 19-25 March, 2002. The modeling result well reproduced PM10 concentrations in various distances from the dust sources and the transport pathway of the dust stro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the concentrations and the dry deposition fluxes of PM10 increased over the China seas during the dust event following the passage of a cold front system. The maximum fluxes of PM10 in the Yellow Sea and the East China Sea during the dust event were 5.5 and 8.4 times of those before the event, respectively. However, the temporal variations of the dry deposition fluxes of particulate inorganic nitrogen differed over the Yellow Sea from those over the East China Sea. Nitrate and ammonium in the whole northern China rapidly decreased because of the intrusion of dust-loaded air on 19 March. The dust plume arrived in the Yellow Sea on 20 March, decreasing the particulate inorganic nitrogen in mass concentration accordingly. The minimum dry deposition fluxes of nitrate and ammonium in the Yellow Sea were about 3/5 and 1/6 of those before the dust arrival, respectively. In contrast, when the dust plume crossed over the Yangtze Delta area, it became abundant in nitrate and ammonium and increased the concentrations and dry deposition fluxes of particulate inorganic nitrogen over the East China Sea, where the maximum dry deposition fluxes of nitrate and ammonium increased approximately by 4.1 and 2.6 times of those prior to the dust arriv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浓度 中国东部海域 沙尘天气 无机氮 模拟 事件 干沉降通量 长江三角洲地区
下载PDF
新疆阿尔泰山不同泥炭地记录的全新世大气粉尘信息及其影响因素
5
作者 武政 张彦 +2 位作者 杨平 孙东耀 仝川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3-742,共10页
本文以中国西北阿尔泰山铁力沙汗和哈拉萨孜泥炭地为研究对象,结合AMS^(14)C年代框架,高分辨率测定两处泥炭地柱芯中的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分析中国西北高山区泥炭记录的全新世大气粉尘历史沉降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铁力沙汗和... 本文以中国西北阿尔泰山铁力沙汗和哈拉萨孜泥炭地为研究对象,结合AMS^(14)C年代框架,高分辨率测定两处泥炭地柱芯中的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分析中国西北高山区泥炭记录的全新世大气粉尘历史沉降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铁力沙汗和哈拉萨孜记录的全新世大气粉尘通量分别为22.74~76.92 g/(m^(2)·a)和18.60~198.38 g/(m^(2)·a)。与铁力沙汗相比,哈拉萨孜泥炭中矿物元素主要来源于大气沉降,表现为早全新世和早−中全新世时期粉尘通量较高,中全新世后粉尘通量较低,更能代表区域粉尘活动历史变化。阿尔泰地区泥炭记录的全新世粉尘通量高于季风区,且在中全新世后通量下降的特征,与季风区泥炭记录的高粉尘通量的结论相反。粉尘来源和气候环境是导致不同区域粉尘通量变化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中国西北干旱区粉尘源区的湿度和温度通过影响植被覆盖状况,对区域大气沉降过程产生影响,但局地环境和冻土变化差异,也会导致区域内不同载体记录的大气粉尘信息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对更全面更准确地认识区域大气环境变化过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具有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阿尔泰山 泥炭 全新世 粉尘通量 大气沉降
下载PDF
大气降尘对土壤主要环境元素的累积影响及评价——以山东省高密市为例
6
作者 姜冰 张德明 刘阳 《物探与化探》 CAS 2024年第1期228-236,共9页
为研究山东省高密市大气降尘主要环境元素的污染分布特征,探究其对表生环境中土壤的影响效应,对高密市大气降尘进行了系统采集、测试,取得了Cu、Pb、Zn、Ni、Cr、Cd、As、Hg、Se等9种环境元素测试数据,计算其年沉降通量、年增量,模拟了... 为研究山东省高密市大气降尘主要环境元素的污染分布特征,探究其对表生环境中土壤的影响效应,对高密市大气降尘进行了系统采集、测试,取得了Cu、Pb、Zn、Ni、Cr、Cd、As、Hg、Se等9种环境元素测试数据,计算其年沉降通量、年增量,模拟了各元素达到限定值所需的最小年沉降通量,并对污染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大气降尘中各元素含量平均值均高于土壤背景值,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富集。年沉降通量Cu与Pb呈显著正相关,Zn、Ni、Cr、Cd、As、Hg多呈现两两正相关,Se与其他元素相关性不显著,相关性越强则同源性越高。大气降尘是土壤主要环境元素的一个输入端元,其导致的表层土壤各元素年增速率为0.03%~0.52%,多年后Cd最接近土壤限定值。地累积指数评价显示,Ni、As、Cr为无污染至轻度污染,Se以重度污染为主,Cd、Zn为中度污染至重度污染,Hg、Cu、Pb以轻度污染至中度污染为主,污染程度排序为Se>Cd>Zn>Hg>Cu>Pb>Ni>As>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降尘 环境元素 年沉降通量 年增量 地累积指数
下载PDF
基于气候变化的线性菲涅尔聚光系统能流密度分布规律
7
作者 赵晓燕 邢耀栋 +3 位作者 闫素英 张维蔚 赵宁 高宏伟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73-479,共7页
文章针对小型线性菲涅尔聚光系统设计了一套能流密度测试装置,研究了呼和浩特地区风沙大和纬度高等特点下系统能流密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线性菲涅尔聚光系统的能流密度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夏季在11:00-15:00焦平面的平均能流密度较高... 文章针对小型线性菲涅尔聚光系统设计了一套能流密度测试装置,研究了呼和浩特地区风沙大和纬度高等特点下系统能流密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线性菲涅尔聚光系统的能流密度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夏季在11:00-15:00焦平面的平均能流密度较高,而春季和秋季在9:00-10:00和15:00-16:00焦平面上能流密度较高,冬季9:00-10:00的平均能流密度较高,夏季焦平面上的平均能流密度比冬季高2.27 kW/m^(2)。反射镜表面连续积尘54 d后,焦平面上的能流密度下降了62.7%,以镜面积尘密度作为量化指标发现,镜面积尘密度每增加1 g/m^(2),焦平面上的平均能流密度就会下降0.63 kW/m^(2)。该研究可为小型线性菲涅尔聚光系统在干旱高纬度地区运行维护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菲涅尔聚光系统 能流密度 镜面积尘 季节变化
下载PDF
中国北方未来沙尘起沙通量变化的数值模拟研究
8
作者 赵剑琦 马晓燕 田蓉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9-372,共14页
本研究利用WRF-Chem(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with online coupled Chemistry)模式对未来中国北方沙尘起沙过程变化进行了模拟预测。为了提高预测结果的准确度,研究综合考虑了气溶胶、温室气体和植被覆盖率等因素对天... 本研究利用WRF-Chem(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with online coupled Chemistry)模式对未来中国北方沙尘起沙过程变化进行了模拟预测。为了提高预测结果的准确度,研究综合考虑了气溶胶、温室气体和植被覆盖率等因素对天气、气候和起沙过程的影响。预测结果显示,2016~2029年西北部沙尘源地起沙量高于北部沙尘源地,地形和气候的差异是导致两地起沙过程及其季节变化差异的主要原因。两个沙尘源地四季起沙通量呈总体减少而部分季节增加的趋势,西北部沙尘源地起沙通量在春季总体呈上升趋势,在夏、秋和冬季呈下降趋势;北部沙尘源地起沙通量在春、夏和冬季呈下降趋势,在秋季呈微弱上升趋势。两个沙尘源地各季起沙通量的变化趋势由近地面风速主导,植被覆盖率、降水和地面温度等因素对起沙通量的年际波动有着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降尺度 WRF-Chem模式 起沙通量变化预测 起沙通量变化驱动因素分析
下载PDF
中国北方一次沙尘天气环流特征及其强度与感热通量的关系
9
作者 邢彬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3期77-79,共3页
利用2020年5月2—3日地面常规观测资料,采用天气学分析法和分类统计学,研究中国北方大范围沙尘天气环流特征及其强度与感热通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高空槽加强为冷涡,冷空气沿偏西气流南下,有强冷平流。地面沙尘区域内形成北有冷高压... 利用2020年5月2—3日地面常规观测资料,采用天气学分析法和分类统计学,研究中国北方大范围沙尘天气环流特征及其强度与感热通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高空槽加强为冷涡,冷空气沿偏西气流南下,有强冷平流。地面沙尘区域内形成北有冷高压、南有低压倒槽对峙的形式。等压线密集区的气压梯度力大,形成偏东大风,产生沙尘天气。在蒙古冷高压底部形成准静止锋,使得天气系统移动缓慢,沙尘天气持续时间较长;沙尘天气发生期间,总体上平均感热通量大于0,地表放热,空气吸热。从感热通量绝对值的平均值看,强沙尘暴是沙尘暴的2~3倍,扬沙、浮尘是沙尘暴的2~4倍。在夜间,由于沙尘的保温作用,使得地表温度大于地面2 m温度,感热通量为正值,沙尘保温作用对沙尘天气发展起正反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 环流特征 强度 感热通量
下载PDF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近地层风速和降尘量特征 被引量:19
10
作者 罗凤敏 辛智鸣 +3 位作者 高君亮 郝玉光 葛根巴图 李新乐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147-154,共8页
选择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荒漠-绿洲过渡带和绿洲为定位监测点,基于磴口生态站近地层(0~50 m)风沙监测塔2013年全年的风速和降尘数据,分析了沙漠东北缘近地层风沙时空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如下:1)过渡带和绿洲内近地层的风速均随着高度... 选择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荒漠-绿洲过渡带和绿洲为定位监测点,基于磴口生态站近地层(0~50 m)风沙监测塔2013年全年的风速和降尘数据,分析了沙漠东北缘近地层风沙时空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如下:1)过渡带和绿洲内近地层的风速均随着高度增加而增大,风速廓线特征可用幂函数表示;过渡带风速显著高于绿洲内风速。2)过渡带和绿洲内近地层沙尘水平通量和降尘量均随着高度增加而减少,其分布特征遵循幂函数关系;过渡带沙尘水平通量显著高于绿洲内,说明绿洲防护体系对沙尘具有明显的削弱作用;过渡带沙尘水平通量与降尘量之间为线性关系,而绿洲内二者之间为指数函数关系。3)在春、夏、秋、冬季,过渡带和绿洲内近地层沙尘水平通量和降尘量均随着高度增加而减小;春季是沙尘水平通量和降尘量集中的季节,其次为夏季,秋季和冬季相对较低;一年四季中,过渡带沙尘水平通量和降尘量均高于绿洲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 沙尘 近地层 水平通量 降尘量 乌兰布和沙漠
下载PDF
最近6.5~2.2Ma黄土高原粉尘通量变化及其指示的东亚冬季风演化和亚洲干旱化 被引量:12
11
作者 曹军骥 张小曳 +1 位作者 安芷生 郑洪波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97-101,共5页
黄土高原红粘土沉积与北太平洋885/886孔深海沉积记录的亚洲粉尘沉积通量对比显示,海陆风尘记录万年尺度的变化趋势一致,指示了6 5Ma以来亚洲内陆干旱化和冬季风环流变化的历史:6 5MaBP粉尘源区出现一定程度的干旱化,粉尘通量增加,为红... 黄土高原红粘土沉积与北太平洋885/886孔深海沉积记录的亚洲粉尘沉积通量对比显示,海陆风尘记录万年尺度的变化趋势一致,指示了6 5Ma以来亚洲内陆干旱化和冬季风环流变化的历史:6 5MaBP粉尘源区出现一定程度的干旱化,粉尘通量增加,为红粘土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5 2~3 6MaBP源区气候较为湿润,冬季风环流偏弱,导致粉尘通量大幅下降;3 6~2 6MaBP,由于青藏高原加速隆升,导致源区气候迅速干旱,冬季风环流发展,粉尘通量急剧增加。但海陆粉尘通量变化也存在差异,显示出区域及半球或全球尺度上粉尘输送方式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尘通量 季风演化 亚洲干旱化 黄土高原
下载PDF
南京市不同功能区大气降尘的沉降通量及污染特征 被引量:55
12
作者 倪刘建 张甘霖 +3 位作者 阮心玲 赵文君 杨金玲 周立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6,共5页
选择南京市的钢铁工业区、工业与居民混合区、交通干道、居民生活区、风景区、城市郊区6种典型城市功能区,按月定期收集降尘,计算沉降通量.应用ICP-AES分析降尘中元素的含量,比较其化学组成和污染物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南京市... 选择南京市的钢铁工业区、工业与居民混合区、交通干道、居民生活区、风景区、城市郊区6种典型城市功能区,按月定期收集降尘,计算沉降通量.应用ICP-AES分析降尘中元素的含量,比较其化学组成和污染物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南京市降尘沉降通量为3.39-65.95g/(m^2·月),工业区降尘通量显著高于其他区域,说明其局部来源的贡献超过了区域背景;不同功能区降尘中地壳元素绝对含量均较高,为主要的成分,而一些污染元素(Cu、Zn、Pb、Ni、As)的含量在工业混合区和钢铁工业区则相对较高.降尘中Ca、Cu、Zn、Pb的富集系数均〉10.北方远程来源的降尘对南京地区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对该地区的土壤“复钙”作用有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降尘 降尘通量 元素含量 富集系数 南京市
下载PDF
若干风蚀粉尘释放模型述评 被引量:17
13
作者 梅凡民 张小曳 +2 位作者 鹿化煜 沈振兴 赵锦慧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91-797,共7页
粉尘气溶胶对大气、陆地和海洋多方面的影响促进了粉尘释放的模拟研究。Gillette和美国EPA的粉尘释放模型相对地比较简单,主要考虑了摩阻速度和土壤质地对粉尘释放的影响,没有考虑粉尘释放过程的微观机制;邵亚平和Alfaro等人的DPM粉尘... 粉尘气溶胶对大气、陆地和海洋多方面的影响促进了粉尘释放的模拟研究。Gillette和美国EPA的粉尘释放模型相对地比较简单,主要考虑了摩阻速度和土壤质地对粉尘释放的影响,没有考虑粉尘释放过程的微观机制;邵亚平和Alfaro等人的DPM粉尘释放模型都通过土壤粒度分布、粗糙度和起动摩阻速度等参数表达了地表特征对粉尘释放的影响,且都描述了粉尘释放的微观机制。20多年来粉尘释放的模拟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主要表现在通过室内和野外实验证实了粉尘释放的主要机制为跃移颗粒的冲击,并分别从粉尘的结合能与跃移颗粒动能及跃移颗粒产生的弹坑体积角度来描述这个微观机制。然而所有的模拟工作只是从某一方面反映了粉尘释放过程,对粉尘释放机制还没有完全了解清楚,特别的是目前关于粉尘结合能研究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也是粉尘释放模型需要改进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尘 释放模型 气溶胶 大气 陆地 模拟研究 释放机制 风蚀 土壤质地 土壤粒度
下载PDF
沙尘天气过程沙地下垫面沙尘通量的获取与分析研究 被引量:30
14
作者 张宏升 朱好 +3 位作者 彭艳 康凌 陈家宜 Soon-Ung Park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44-752,共9页
利用浑善达克沙地地区2004年春季沙尘暴和微气象学加强观测实验资料,计算了浑善达克沙地地区不同沙尘天气条件下湍流交换系数、湍流动量通量和感热通量、沙尘浓度通量;研究了沙尘暴过程中湍流作用、沙尘输送特征及起沙条件。结果显示:... 利用浑善达克沙地地区2004年春季沙尘暴和微气象学加强观测实验资料,计算了浑善达克沙地地区不同沙尘天气条件下湍流交换系数、湍流动量通量和感热通量、沙尘浓度通量;研究了沙尘暴过程中湍流作用、沙尘输送特征及起沙条件。结果显示:浑善达克沙地地区非沙尘天气白天近地层热力湍流作用强于动力湍流,湍流交换以感热交换为主;沙尘天气过程中,近地面层湍流动力作用明显增加,湍流动量和感热交换都对湍流输送有主要贡献,感热通量数值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较强沙尘暴天气过程中动力湍流强于热力湍流。随着沙尘天气经历起沙、平衡、沉降的演变过程,沙尘通量数值呈现由正值为主,过渡到向上和向下数值相当、向下数值比例增加。非沙尘天气、扬沙天气和沙尘暴天气过程的沙尘通量值范围分别是±5μg/(m2.s)、±30μg/(m2.s)和-200—300μg/(m2.s)之间。浑善达克沙地地区,非沙尘天气也存在一定量的沙尘输送,但数值较小。浑善达克沙地地区沙尘通量与摩擦速度的三次方成正比,为F=Cu3*。临界起沙风速和临界摩擦速度分别约为6m/s和0.4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输送 沙尘浓度通量 临界摩擦速度 沙尘暴 沙地
下载PDF
干旱草原地区起沙通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沈建国 孙照渤 +1 位作者 章秋英 牛生杰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45-1049,共5页
通过宽范围颗粒谱仪WPS以及20 m梯度塔获得的观测资料,计算了朱日和地区沙尘天气下的起沙通量、摩擦速度以及临界摩擦速度,得到以下结论:①起沙通量大小与沙尘天气的强度呈一定的相关关系,随着沙尘天气强度的增大,起沙通量大小也增大。3... 通过宽范围颗粒谱仪WPS以及20 m梯度塔获得的观测资料,计算了朱日和地区沙尘天气下的起沙通量、摩擦速度以及临界摩擦速度,得到以下结论:①起沙通量大小与沙尘天气的强度呈一定的相关关系,随着沙尘天气强度的增大,起沙通量大小也增大。3月26日与4月6日两次沙尘天气下,沙尘暴和扬沙天气的平均起沙通量分别为6.0亿kg.m-2.s-1和4.14亿kg.m-2.s-1。②朱日和地区地表摩擦速度一般都在<1 m.s-1的范围内,n取1或2时,起沙率与Un*线性相关最好。③计算得到了观测粒子段的临界摩擦速度值。临界摩擦速度U*t随着粒径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草原 起沙通量 摩擦速度 临界摩擦速度
下载PDF
西北地区戈壁和绿洲风蚀起沙(尘)的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申彦波 沈志宝 +1 位作者 杜明远 汪万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90-394,共5页
利用敦煌地区戈壁和绿洲的观测资料,分析了两种地表下春季的风蚀起沙(尘)情况.研究表明,在自然状态下,由于地表土壤的粒子尺度分布特征、植被覆盖度及地表土壤水分含量等下垫面特征不同,绿洲地表风蚀起沙的临界摩擦速度要大于戈壁地表,... 利用敦煌地区戈壁和绿洲的观测资料,分析了两种地表下春季的风蚀起沙(尘)情况.研究表明,在自然状态下,由于地表土壤的粒子尺度分布特征、植被覆盖度及地表土壤水分含量等下垫面特征不同,绿洲地表风蚀起沙的临界摩擦速度要大于戈壁地表,其垂直尘粒通量(风蚀起沙率)比戈壁地表小将近一个数量级;但考虑人为的翻耕作用时,绿洲地表风蚀起沙的临界摩擦速度可能会减小一半以上,其垂直尘粒通量也将增加大约一个数量级,甚至比戈壁地表还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戈壁和绿洲 下垫面特征 摩擦速度 临界摩擦速度 垂直尘粒通量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风沙沉积物磁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6
17
作者 赵爽 高福元 +3 位作者 贾佳 李冠华 夏敦胜 靳鹤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706-3718,共13页
在沙漠沉积环境中,成土作用对磁化率的贡献较小,往往被原生磁信号掩盖,因此分离两种磁组分对气候和粉尘代用指标的提取至关重要.本研究选取位于毛乌素沙地东缘的锦界风沙沉积剖面为研究对象,利用多变量一元线性回归中的"平均值概念... 在沙漠沉积环境中,成土作用对磁化率的贡献较小,往往被原生磁信号掩盖,因此分离两种磁组分对气候和粉尘代用指标的提取至关重要.本研究选取位于毛乌素沙地东缘的锦界风沙沉积剖面为研究对象,利用多变量一元线性回归中的"平均值概念"进行磁化率的原生碎屑组分0和次生成土组分Xpedo的分离,并探讨磁学参数所承载的气候和环境意义.结果显示,磁学比值参数(如Xpedo/X0、Xfd/HIRM、Xfd%和XARM/SIRM)彼此之间存在显著线性或指数/对数相关关系,它们对成土强度指示明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或避免磁性矿物背景值差异所产生的误差,与磁化率相比更适宜用于该区的古降水量重建.HIRM主要由碎屑赤铁矿含量控制,HIRM与X0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表明碎屑赤铁矿随原生磁性矿物总体含量的增加(减少)而增加(减少),在粉尘成因磁性矿物中所占比例大致稳定,从而HIRM可以指示源区粉尘通量的变化.锦界剖面的原生和次生磁性矿物浓度均明显低于黄土高原黄土,不同地层X0和Xpedo在磁化率中所占的比例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磁化率的环境意义比较复杂,在使用其恢复古气候古环境时需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0和Xpedo 降水量 粉尘通量 环境磁学 毛乌素沙地
下载PDF
DPM模型计算中国北方沙漠地区粉尘释放通量 被引量:12
18
作者 车慧正 张小曳 +2 位作者 李杨 梅凡民 石广玉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9-55,共7页
本文利用DPM(Dust Production Model)模型模拟计算了我国北方沙漠地区不同的土壤微团粒在不同的地表粗糙度和地表摩擦风速下的水平跃移通量、粉尘释放通量、粉尘释放效率以及在特定量中粉尘粒子的质量和数浓度的分布,并对上述计算结果... 本文利用DPM(Dust Production Model)模型模拟计算了我国北方沙漠地区不同的土壤微团粒在不同的地表粗糙度和地表摩擦风速下的水平跃移通量、粉尘释放通量、粉尘释放效率以及在特定量中粉尘粒子的质量和数浓度的分布,并对上述计算结果进行了讨论和分析。通过与实际观测结果进行对比的粗糙度和地表摩擦风速下粉尘释放通量后发现二者基本一致,从而证明了DPM模型是可以用来初步模拟中国北方沙漠地区的粉尘释放过程,这将有利于进一步较准确得模拟沙尘的输送、沉降以及气候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M模型 临界风速 水平跃移通量 粉尘释放通量 粉尘释放效率
下载PDF
钢铁工业区降尘对周边土壤的影响 被引量:25
19
作者 倪刘建 张甘霖 +4 位作者 杨金玲 阮心玲 赵文君 赵玉国 周立祥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37-642,共6页
分别在南京的两个钢铁厂收集降尘并采集周边表土,并用ICP-AES和磁化率仪分析得到16种元素含量和表土、地面尘的磁化率。结果表明,两个钢铁工业区的大气降尘的年沉降通量分别为190t km-2a-1和407 t km-2a-1,这可能会影响着周边地区土壤... 分别在南京的两个钢铁厂收集降尘并采集周边表土,并用ICP-AES和磁化率仪分析得到16种元素含量和表土、地面尘的磁化率。结果表明,两个钢铁工业区的大气降尘的年沉降通量分别为190t km-2a-1和407 t km-2a-1,这可能会影响着周边地区土壤的形成;Al、K、Na、Ti、V在降尘中的含量显著低于表土,而Ca,Fe,Zn,Mn,Pb,Cu在降尘中含量要显著高于表土;表土的磁化率除水田外均大于100×10-8m3kg-1,并且地面尘的磁化率要远远高于表土的磁化率。研究表明,钢铁工业区降尘对其周边土壤中污染元素的积累有明显影响,突出地表现在土壤表层重金属含量升高,而磁化率可以很好地表征这种表聚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尘 沉降通量 重金属 沉降速率 磁化率
下载PDF
腾格里沙漠东南部近地层沙尘水平通量和降尘量随高度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15
20
作者 张正偲 董治宝 赵爱国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5-169,共5页
沙漠是近地层沙尘物质的重要来源之一,沙漠地区近地层水平输送的沙尘物质随高度的变化特征和不同高度处的沉降量直接影响着沙尘的输送过程.选择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流动沙丘区的风沙科学观测场为研究区,利用沙尘水平通量采集器和降尘测量... 沙漠是近地层沙尘物质的重要来源之一,沙漠地区近地层水平输送的沙尘物质随高度的变化特征和不同高度处的沉降量直接影响着沙尘的输送过程.选择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流动沙丘区的风沙科学观测场为研究区,利用沙尘水平通量采集器和降尘测量器对近地层约50 m的不同高度水平运动的沙尘和降尘进行了近2年的观测,对沙漠地区近地层水平运动的沙尘随高度变化特征及不同高度的降尘量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沙尘的水平通量和降尘量均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二者与高度均可表示为指数函数的关系;同时,沙尘水平通量与降尘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二者可用线性函数相互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水平通量 降尘量 腾格里沙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