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struction of a genetic map and location of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for dwarf trait in maize by RFLP markers 被引量:9
1
作者 CAO Yongguo WANG Guoying +4 位作者 WANG Shoucai WEI Yanling LU Jiang XIE Youju DAI Jingrui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0年第3期247-250,共4页
Using F2 population derived from the cross of tall inbred 7922 by dwarf inbred 5003, an RFLP linkage map of maize has been constructed, on which 85 markers are distributed among 10 linkage groups and span maize genome... Using F2 population derived from the cross of tall inbred 7922 by dwarf inbred 5003, an RFLP linkage map of maize has been constructed, on which 85 markers are distributed among 10 linkage groups and span maize genome about 1827.8 cM with an average distance (24.4 cM) between markers. 106 F2:3 lines of the population were grown in a 10×11 simple rectangular lattice design of one-raw plots with two replications and evaluated for plant height (PH). With interval mapping procedure, 5 QTLs controlling plant height have been identified and their genetic effects and gene action determined. 2 major OTLs with opposite effect have been discovered. One for increasing plant height is ph 1 which is located at chromosome 2 and accounts for 51.8% of the total phenotypic variation; the other for decreasing plant height is ph3 which is located at chromosome 5 and accounts for 38.6% of the total phenotypic variation. The chromosomal location of ph3 might be the same as or close to the position of bv1, a dwarf mut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EA mays L. RFLP genetic map dwarf trait major QTL.
原文传递
矮化处理对香蕉果实外观和贮藏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何羿仪 黄梅华 +7 位作者 梁晓君 覃柳燕 马艳碧 淡明 李朝生 韦绍龙 何全光 封碧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308-317,共10页
目的:探讨矮化处理对香蕉果实的外观和后熟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桂蕉9号’为实验材料,将矮化剂(主要成份为烯效唑和磷酸二氢钾)溶于水后灌根,香蕉苗长至第18片叶时使用矮化剂第一次矮化,长至第23片叶时进行第二次矮化,果实达到商品饱... 目的:探讨矮化处理对香蕉果实的外观和后熟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桂蕉9号’为实验材料,将矮化剂(主要成份为烯效唑和磷酸二氢钾)溶于水后灌根,香蕉苗长至第18片叶时使用矮化剂第一次矮化,长至第23片叶时进行第二次矮化,果实达到商品饱满度时采收。以果实外观(果柄长度、蕉指周长)和后熟品质,包括果皮颜色(L*值、a*值、b*值、C*值、h*值)、果实硬度、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量、果肉可溶性糖(果糖、蔗糖、葡萄糖)含量和有机酸(草酸、奎宁酸、苹果酸、琥珀酸、VC、柠檬酸、延胡索酸)含量作为参考指标,研究矮化处理对香蕉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矮化组和对照组的果柄长度和蕉指周长分别有极显著差异(P<0.01)和显著差异(P<0.05);在22℃贮藏条件下,矮化组和对照组果皮色差和硬度的变化总体上无显著差异;进入跃变期后,矮化组果实的CO_(2)释放量和乙烯释放量均高于对照组,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矮化组果实的苹果酸含量在整个后熟期间均低于对照组,并在成熟度3级时达到显著水平(P<0.05);成熟度至4级和5级时,矮化组的琥珀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分别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和显著差异水平(P<0.05);奎宁酸含量在果实成熟度5级时,矮化组低于对照组,并达到显著差异水平(P<0.05)。两组果实果糖、蔗糖、葡萄糖的含量和变化趋势无显著差异;在成熟度达到7级时,矮化组和对照组的糖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矮化处理缩小了‘桂蕉9号’的蕉柄长度和蕉指周长,改变了部分有机酸的代谢,但没有显著改变贮藏寿命和食用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蕉9号’ 矮化处理 外观性状 后熟特性 贮藏品质
下载PDF
固始鸡A系与矮小贵妃鸡杂交F_(1)代生长性能探究及生长曲线拟合
3
作者 侯英东 耿晓文 +7 位作者 张志远 徐硕辉 王阳光 宋素芳 康相涛 李文婷 田亚东 李东华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4,共7页
试验旨在探究固始鸡A系与矮小贵妃鸡杂交后代的生长发育规律,选育出最优杂交组合。试验以固始鸡A系和矮小贵妃鸡进行正反交后代为素材,每周测量体重,90日龄和110日龄分别测量体尺性状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使用Logistic、Gompertz和Von-Bert... 试验旨在探究固始鸡A系与矮小贵妃鸡杂交后代的生长发育规律,选育出最优杂交组合。试验以固始鸡A系和矮小贵妃鸡进行正反交后代为素材,每周测量体重,90日龄和110日龄分别测量体尺性状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使用Logistic、Gompertz和Von-Bertalanffy三种模型拟合其生长曲线。结果显示,前4周,AG公母鸡与GA公母鸡的生长速度差异不大,4周龄以后,生长速度出现差异分化,GA公鸡的拐点周龄为8周,AG公鸡的拐点周龄为7.2周。GA母鸡的拐点周龄为7.9周,AG母鸡的拐点周龄为6.7周。90日龄时,GA母鸡的体重、体斜长、胫长、胸深优于AG母鸡,110日龄时,GA公鸡的体斜长优于AG公鸡,与AG群体相比,GA群体体尺性状较为优良。GA群体体重与体斜长和骨盆宽存在显著相关(P<0.05)。Gompertz模型对AG公鸡与GA母鸡这两个群体拟合效果更佳,Logistic曲线对AG母鸡和GA公鸡这两个群体拟合效果更佳。综上所述,矮小贵妃鸡♂×固始鸡A系♀为最优杂交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始鸡 矮小贵妃鸡 生长性能 体尺性状 最佳杂交组合
下载PDF
湖南秋季不同矮生豇豆品种评价及筛选
4
作者 蒋万 张忠武 +3 位作者 黄琳 孙信成 李璐 段赞赞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150,共9页
为探究不同矮生豇豆常见品种之间的差异,为选种、育种、豇豆品种更新换代提供数据参考,选取10个常见矮生豇豆品种,通过对品种性状数据收集,运用显著性差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公因子得分法等方法,对不同矮生豇豆... 为探究不同矮生豇豆常见品种之间的差异,为选种、育种、豇豆品种更新换代提供数据参考,选取10个常见矮生豇豆品种,通过对品种性状数据收集,运用显著性差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公因子得分法等方法,对不同矮生豇豆品种进行综合评价与筛选。结果表明,在湖南省秋季栽培中,矮生豇豆品种生长期较短,从播种到采收总时长51 d左右。通过主成分分析可将15个农艺性状指标降维至5个综合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8.475%;依据聚类分析可分为5大类,分别是林丰长地白、玉抗无架豆、摘不败、美国无架豆、其他品种。根据综合评价得分情况,筛选出林丰长地白、玉抗无架豆、美国无架豆3个表现良好的品种,适合在湖南秋季栽培。研究结果对湖南省矮生豇豆选种育种、品种迭代以及国内矮生豇豆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生豇豆 农艺性状 综合评价 品种筛选
下载PDF
CCC和B9对乒乓菊小盆栽生长及开花的影响
5
作者 邱民得 李志美 +3 位作者 刘慧雅 胡智仁 周厚高 王凤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9期41-46,共6页
以紫乒乓菊小盆栽为研究对象,使用400~600 mg/kg CCC(矮壮素)与1000~5000 mg/kg B9(丁酰肼)组合处理乒乓菊,通过测定其株高、节间距、茎粗、单株侧蕾数、花冠直径、叶绿素含量等指标,比较不同配比的CCC和B9对盆栽乒乓菊生长及开花的调... 以紫乒乓菊小盆栽为研究对象,使用400~600 mg/kg CCC(矮壮素)与1000~5000 mg/kg B9(丁酰肼)组合处理乒乓菊,通过测定其株高、节间距、茎粗、单株侧蕾数、花冠直径、叶绿素含量等指标,比较不同配比的CCC和B9对盆栽乒乓菊生长及开花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低浓度的CCC与B9混合处理乒乓菊可达到单独使用高浓度B9的矮化效果从而降低成本。随着单独喷施CCC浓度增加,乒乓菊植株单株侧蕾数有减少的趋势,CCC和B9混合施用与单独B9施用相比单株侧蕾数也有减少的趋势。不同浓度CCC和B9混合喷施,均在一定程度上使乒乓菊花期延迟,花瓣颜色变浅,且高浓度混合时此现象更明显。600 mg/kg CCC与5000 mg/kg B9混合处理乒乓菊,会使其花瓣变成白色。1000 mg/kg B9与500 mg/kg CCC混合施用时作用效果最佳,其盛花期花朵直径最大,茎粗最粗,株高、节间长、叶厚中等。综上可知,CCC和B9对盆栽乒乓菊具有双重效应,500 mg/kg CCC与1000 mg/kg B9混合施用利于乒乓菊生长及开花调控,初步实现减少B9使用量,用低浓度CCC与B9混合施用对乒乓菊生长及开花的调控,为乒乓菊小盆栽规模化生产提供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乒乓菊 比久 矮壮素 盆栽矮化 开花性状
下载PDF
梨矮化基因pcDw的SSR标记定位 被引量:16
6
作者 田义轲 王彩虹 +2 位作者 贾彦利 王亮 戴洪义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4-407,共4页
以矮化梨(Pyrus communis L.)与茌梨(P.bretschneideri Rehd.)的F1杂交分离群体共110个单株(3a生,矮化型和正常型各55株)为试材,对来自西洋梨的矮化型突变基因pcDw进行了SSR分子标记研究。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 以矮化梨(Pyrus communis L.)与茌梨(P.bretschneideri Rehd.)的F1杂交分离群体共110个单株(3a生,矮化型和正常型各55株)为试材,对来自西洋梨的矮化型突变基因pcDw进行了SSR分子标记研究。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通过对源自梨、苹果和桃基因组的共40对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引物的筛选,获得了一个与pcDw基因连锁距离为9.3cM的SSR标记KA14210,由此将该基因定位到了梨品种Barlett遗传图谱的第16连锁群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化性状 pcDw基因 SSR标记 图谱定位
下载PDF
荔枝种质资源矮化相关形态指标的鉴定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8
7
作者 胡福初 陈哲 +5 位作者 赵杰堂 冯学杰 吴凤芝 范鸿雁 王祥和 胡桂兵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75-784,共10页
为建立准确、可靠的荔枝矮化性状鉴定评价方法,并对部分荔枝种质资源的矮化程度进行综合评价。以120份荔枝种质资源为研究材料,测定了可能与矮化性状相关的枝梢长度、枝梢直径、复叶柄长度、复叶柄直径、节间长度、叶片长度、叶片宽度... 为建立准确、可靠的荔枝矮化性状鉴定评价方法,并对部分荔枝种质资源的矮化程度进行综合评价。以120份荔枝种质资源为研究材料,测定了可能与矮化性状相关的枝梢长度、枝梢直径、复叶柄长度、复叶柄直径、节间长度、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和叶片厚度等8个形态指标,采用相关性分析、正态分布检验、隶属函数、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120份荔枝矮化相关形态指标进行鉴定、筛选以及矮化程度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枝梢长度等8个相关形态指标均具有较好的遗传多样性,符合或近似符合正态分布特点;除了叶片厚度之外,其余7个指标之间几乎都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进一步经主成分分析,获得2个主成分可解释相关指标72.738%的原始数据信息量,初步明确了枝梢长度等(叶片厚度除外)7个相关性状作为荔枝矮化综合评价的主要形态指标,可用于有效评价荔枝种质的矮化性状;矮化综合评价结果将120份荔枝种质划分为5个等级,其中Ⅰ级(矮化)9份,Ⅱ级(半矮化)10份,Ⅲ级(亚乔化)69份,Ⅳ级(乔化)25份,Ⅴ级(极乔化)7份,筛选出糯米糍、庙种糯、紫娘喜、鸭姆笼、农美12号、KOM等一批矮化或半矮化的种质资源。以上结果说明采用枝梢长度等7个主要形态指标为测定参数,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综合评价方法进行荔枝矮化性状的鉴定评价是准确可靠的,为荔枝矮化资源的深入发掘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矮化性状 形态指标 鉴定 综合评价
下载PDF
与桃树性高/矮性状相关的SRAP标记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妤艳 俞明亮 +3 位作者 马瑞娟 蔡志翔 沈志军 许建兰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86-590,共5页
利用矮生型进行密植栽培是桃树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利用SRAP标记技术以寿星桃A20(Prunuspersica var.densa Makino)与普通桃(P.persica L.Batsch)品系99-12-34的F1代杂交分离群体共123个单株(矮生型63株,普通型60株)为试材,对控制... 利用矮生型进行密植栽培是桃树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利用SRAP标记技术以寿星桃A20(Prunuspersica var.densa Makino)与普通桃(P.persica L.Batsch)品系99-12-34的F1代杂交分离群体共123个单株(矮生型63株,普通型60株)为试材,对控制桃高/矮性状的基因进行分子定位,从而为明确桃的矮化机理提供依据。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通过对336对SRAP引物的筛选,获得了1个与高/矮性状连锁距离为3.2 cM的SRAP标记。利用该标记对本试验群体以外的34个桃品种的DNA进行扩增,符合率达到88.2%,初步认为可以用于桃的分子辅助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生性状 SRAP标记
下载PDF
30余年来北部冬麦区小麦品种产量改良遗传进展 被引量:47
9
作者 周阳 何中虎 +3 位作者 陈新民 王德森 张勇 张改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530-1535,共6页
采用1965年以来北部冬麦区育成的10个主栽品种,在水、肥供应充足、病、虫、倒伏得到有效控制条件下,连续两年共进行4个点次试验;同时对1B/1R易位系和矮秆基因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品种产量年遗传进展为64.63 kghm-2或1.20%,其较大幅... 采用1965年以来北部冬麦区育成的10个主栽品种,在水、肥供应充足、病、虫、倒伏得到有效控制条件下,连续两年共进行4个点次试验;同时对1B/1R易位系和矮秆基因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品种产量年遗传进展为64.63 kghm-2或1.20%,其较大幅度的提高出现在1980年丰抗号品种育成时期。丰抗2号和丰抗8号是该地区最早育成的含有1B/1R染色体和Rht-D1 b矮秆基因的品种。主要农艺性状演变的总趋势是抽穗期提前、株高显著降低、生物学产量基本保持稳定、单位面积穗数减少、每穗粒数有所增加、千粒重和收获指数大幅度提高,其年遗传进展分别为-0.10%、-0.70%、0.35%、-0.50%、0.63%、1.12%和0.79%。通过减少不孕小穗和小花数来增加每穗粒数,通过提高灌浆速率来提高千粒重,再把高穗粒重与较多的单位面积穗数结合在一起,是北部冬麦区进一步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产量潜力 农艺性状 矮秆基因 1B/1R易位系
下载PDF
SH系列苹果矮化砧性状及生理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邵开基 李登科 +1 位作者 张忠仁 郜晓梦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89-295,共7页
SH系列苹果矮化砧是国光与河南海棠种间杂交育成。杂种无性系自根砧嫁接苗于1982年秋定植,嫁接品种为羽红、金冠。经连续7年的生物学特性、物候期等方面的观察研究及一些主要生理指标的测定分析表明,SH系苹果矮化砧嫁接品种比对照M_7和... SH系列苹果矮化砧是国光与河南海棠种间杂交育成。杂种无性系自根砧嫁接苗于1982年秋定植,嫁接品种为羽红、金冠。经连续7年的生物学特性、物候期等方面的观察研究及一些主要生理指标的测定分析表明,SH系苹果矮化砧嫁接品种比对照M_7和M_9作钻木抗逆性强、进入开花结果期早、成花能力强、早期丰产、果实着色成熟期提前、外观艳丽、风味浓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并具有萌芽开花期晚,新梢停长、落叶期早,叶片肥厚,比叶重大,叶绿素含量高,净光合效率强,在干旱条件下,叶片水势,气孔阻力大、蒸腾强度小等生理特性。SH系矮化砧已批量繁殖,已在全国10省、市苹果主产区进行区试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矮化砧 性状 生理特性
下载PDF
矮秆大豆突变体的获得 被引量:34
11
作者 郝再彬 吴东岚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4-206,共3页
用NaN3 处理大豆种子 ,在M1植株群体中筛选出许多突变体 ,其中 1株突变体为矮秆HK80 8,株高为原品种东农 42的 5 0 %。HK80 8已经稳定遗传。该突变体的培育将为大豆基因结构和功能调节以及“窄行矮杆密植”
关键词 矮秆大豆 突变体 基因结构 功能调节 矮杆密植
下载PDF
谷子EMS矮秆突变体的产量性状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君杰 王海岗 +3 位作者 陈凌 胡奋山 闫志明 乔治军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330-2337,共8页
为丰富谷子遗传多样性和突变体库材料,本研究采用1%浓度的甲基硫磺乙酯(EMS)诱变晋谷40号10 h,在谷子生育期间对突变体M1和M2代材料进行表型性状调查。结果表明,共获得332株表型差异突变型单株,这些突变体类型主要包括株高、穗型、茎粗... 为丰富谷子遗传多样性和突变体库材料,本研究采用1%浓度的甲基硫磺乙酯(EMS)诱变晋谷40号10 h,在谷子生育期间对突变体M1和M2代材料进行表型性状调查。结果表明,共获得332株表型差异突变型单株,这些突变体类型主要包括株高、穗型、茎粗、育性、刚毛、抗拿扑净、颖壳色、抽穗期、穗轴、粒色、穗紧实度、抗逆性、穗重等;对数量性状的表型指标进行变异分析,其中株高的变异系数最大,为41.25%,抽穗期的变异系数最小,为11.03%;对20份矮秆突变体材料进行产量性状分析,发现E-13、E-58和E-98可作为矮秆、早熟、高产的材料;突变体中发现褐米色、抗拿扑净等优质、适宜产业化的材料。本研究构建的谷子突变体库具有丰富的突变类型,为谷子分子遗传学和育种提供了优异的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甲基硫磺乙酯 矮秆 表型性状 晋谷40号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特异矮秆直立株型新品系DW871株高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瑞茂 李超 +1 位作者 陈大伦 向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共9页
紧凑株型是油菜抗倒性和稳产性的重要因素。新型矮秆甘蓝型油菜材料DW871具有花序花蕾呈散生状的类甘蓝花序特征,花序或果枝从初花直至收获均表现挺直不弯曲,不串枝,果枝中偏短,着果密,茎秆坚硬,株型紧凑,抗倒性特强等辅助标记性状。本... 紧凑株型是油菜抗倒性和稳产性的重要因素。新型矮秆甘蓝型油菜材料DW871具有花序花蕾呈散生状的类甘蓝花序特征,花序或果枝从初花直至收获均表现挺直不弯曲,不串枝,果枝中偏短,着果密,茎秆坚硬,株型紧凑,抗倒性特强等辅助标记性状。本研究分别以DW871为父母本,通过构建不同世代的群体对该品系的株高性状进行遗传分析,辅以其它标记性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源自DW871株高性状为1对显性主基因控制,不存在细胞质效应,但是存在修饰基因的影响,表现出数量性状的遗传特征。DW871为适宜机械化或轻简化种植的中矮秆甘蓝型油菜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新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矮秆 紧凑型 标记性状 显性基因
下载PDF
优质肉鸡矮小型母系品系(S_2系)产蛋性状的通径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黎寿丰 赵振华 +2 位作者 黄华云 丁余荣 张静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9-21,共3页
以4429只优质肉鸡矮小型母系品系(S2系)核心群个体产蛋数据为试验材料,运用通径分析法研究开产日龄(X1)、开产体重(X2)、开产蛋重(X3)、24周产蛋数(X4)、28周产蛋数(X5)5个产蛋性状因子与43周产蛋总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各性状因子的通... 以4429只优质肉鸡矮小型母系品系(S2系)核心群个体产蛋数据为试验材料,运用通径分析法研究开产日龄(X1)、开产体重(X2)、开产蛋重(X3)、24周产蛋数(X4)、28周产蛋数(X5)5个产蛋性状因子与43周产蛋总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各性状因子的通径系数分别为-0.17576、0.051788、-0.02997、0.259459、0.597501;28周产蛋数是影响43周产蛋数的主要决定因子。各性状(Xi)对43产蛋数(Y)的最优回归方程为:Y=56.826-0.292X1+0.006X2-0.030X3+0.770X4+3.106X5(P<0.01),总相关系数为0.8760,决定系数为0.76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肉鸡 矮小型品系 产蛋性状 通径分析
下载PDF
矮小型基因对地方鸡种肉用性能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纯芬 舒鼎铭 +2 位作者 郭况彦 周中华 姜文联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5,共3页
对来源于遗传基础相同且含地方鸡种血缘的矮小型(dw)叫和正常型(DW)后代的早期生长、饲料报酬、体尺和屠宰性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14周龄时dw后代母鸡的体重为DW后代鸡的96%~100%,公鸡为95%~96%;dw... 对来源于遗传基础相同且含地方鸡种血缘的矮小型(dw)叫和正常型(DW)后代的早期生长、饲料报酬、体尺和屠宰性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14周龄时dw后代母鸡的体重为DW后代鸡的96%~100%,公鸡为95%~96%;dw后代鸡的存活率高2%~3%;dw基因对后代肉鸡的饲料报酬、主要体尺和屠宰性状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小型鸡 地方鸡种 肉用性能 遗传基因
下载PDF
矮秆玉米自交系“82-3”植株性状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宗华 季洪强 +4 位作者 梁海功 丁冬 付志远 谭晓军 侯凡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95-498,共4页
以矮秆资源82-3自交系为父本与高秆自交系W 1杂交,通过对双亲和F1,F2等不同群体植株性状田间调查,分析82-3植株性状在不同世代的遗传.结果表明,矮秆自交系82-3具有株矮、穗位低、穗上叶片数少,但雄穗发达、叶面积大、叶夹角小、叶向值... 以矮秆资源82-3自交系为父本与高秆自交系W 1杂交,通过对双亲和F1,F2等不同群体植株性状田间调查,分析82-3植株性状在不同世代的遗传.结果表明,矮秆自交系82-3具有株矮、穗位低、穗上叶片数少,但雄穗发达、叶面积大、叶夹角小、叶向值高等特点,对降低杂种后代株高和穗上叶片数有明显作用;在所调查的性状中,不同世代雄穗分枝数以及叶向值的变异性均较强,变异系数多在20%以上,预示这2个性状遗传稳定性较差,选择响应较低;不同性状遗传力各异,矮秆自交系82-3的株高、穗位高以及雄穗特性遗传力较高,而穗上叶片数和叶向值遗传力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矮秆自交系 植株性状 遗传
下载PDF
17个大麦矮秆候选种质的农艺性状差异和育种价值评价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猛道 李静烨 +4 位作者 陈雪青 陈升位 沈真辉 吴亚琼 莫凡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91-596,共6页
矮秆种质是大麦新品种选育的重要基因资源,但一些不良性状使得育种中可被广泛使用的大麦矮秆种质的数量较少。利用已鉴定的矮秆大麦品种矮秆齐、尺八大麦和浙皮1号为对照,本研究鉴定了17大麦品种的株高,筛选到16份大麦矮秆种质,其中特... 矮秆种质是大麦新品种选育的重要基因资源,但一些不良性状使得育种中可被广泛使用的大麦矮秆种质的数量较少。利用已鉴定的矮秆大麦品种矮秆齐、尺八大麦和浙皮1号为对照,本研究鉴定了17大麦品种的株高,筛选到16份大麦矮秆种质,其中特矮秆种质11份、普通矮秆种质5份。在16份大麦矮秆种质中,尺八大麦、红原黑青稞和机械裸等7份矮秆种质携带矮秆基因uzu,Himalaya Hrmdaya和印度矮生分别携带矮秆基因br或sdw。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16份矮秆种质种具有1或多个优良性状,且株高与低单穗粒重、低结实率或低百粒重等性状没有关联性,可用作矮化育种亲本。在16份矮秆种质中,91G-318、Himalaya Hrmdaya和加久等6份矮秆材料携带br、sdw或其他未知矮秆基因,可作为中国大麦矮化育种的新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矮秆种质 农艺性状差异 相关分析 育种价值评价
下载PDF
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矮秆基因Rht-B1b、Rht-D1b和Rht8的检测及其对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3
18
作者 张德强 宋晓朋 +6 位作者 冯洁 马文洁 武炳瑾 张传量 崔紫霞 冯毅 孙道杰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75-981,共7页
为了解黄淮麦区小麦品种主要矮秆基因的分布和利用状况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利用分子标记结合系谱分析对黄淮麦区20世纪及近年来新育成的129份小麦品种所含矮秆基因Rht-B1b、Rht-D1b和Rht8进行检测,并结合田间株高、基部茎秆直径... 为了解黄淮麦区小麦品种主要矮秆基因的分布和利用状况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利用分子标记结合系谱分析对黄淮麦区20世纪及近年来新育成的129份小麦品种所含矮秆基因Rht-B1b、Rht-D1b和Rht8进行检测,并结合田间株高、基部茎秆直径和壁厚、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不同播期条件下的株高差等农艺性状的调查结果,分析比较了不同矮秆基因对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29份小麦品种中,含Rht-B1b基因的品种有37份,含Rht-D1b基因的品种有73份,含Rht8基因的品种有89份,不含这3个矮秆基因的品种有6份,所占比例分别为28.68%、56.59%、68.99%和4.65%。其中,同时含Rht-B1b和Rht-D1b的品种有1份,同时含Rht-B1b和Rht8的品种有29份,同时含Rht-D1b和Rht8的品种有44份,同时含Rht-B1b、Rht-D1b和Rht8的品种有1份。不同矮秆基因及其组合的品种,在小穗数、基部茎秆直径及基部茎秆壁厚等性状上无显著差异,但仅含Rht8基因的品种的千粒重、基部茎秆直径及壁厚均大于其他基因型,并且能够显著增加穗粒数。不同矮秆基因的降秆作用强度依次为Rht-D1b>Rht-B1b>Rht8,并具有累加效应。在不同播期条件下,除不含矮秆基因材料外仅含Rht8的品种的株高稳定性最佳,仅含Rht-B1b的品种株高稳定性最差。仅含Rht-B1b的品种小穗数最高,但千粒重却最低,并显著低于不含这3个矮秆基因的品种。以上结果表明,虽然矮秆基因Rht8的降秆作用较弱,但其对农艺性状的有利贡献较多,且在不同播期环境条件下株高稳定性较好,因此在未来小麦育种中应注重矮秆基因Rht8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矮秆基因 分子标记 农艺性状 株高稳定性
下载PDF
大麦突变体弯秆矮生性状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段发平 黄志仁 黄友圣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69-175,共7页
对大麦突变体0247弯秆矮生性的遗传研究结果表明:突变体0247的弯秆、矮生性状均符合3:1的单基因分离,控制弯秆矮生性状的是同一隐性主基因。弯秆矮生性状与单株穗数无明显相关,但对每穗粒数、每穗粒重及千粒重有显著的变劣作用。最后讨... 对大麦突变体0247弯秆矮生性的遗传研究结果表明:突变体0247的弯秆、矮生性状均符合3:1的单基因分离,控制弯秆矮生性状的是同一隐性主基因。弯秆矮生性状与单株穗数无明显相关,但对每穗粒数、每穗粒重及千粒重有显著的变劣作用。最后讨论了该突变体弯秆矮生性状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及株高的研究方法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突变体 弯秆 矮生 数量性状
下载PDF
矮秆玉米自交系“82-3”穗部性状的遗传及利用评价 被引量:2
20
作者 季洪强 丁冬 +3 位作者 付志远 李浩川 谭晓军 刘宗华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30-633,共4页
以矮秆资源82-3自交系为父本与高秆自交系W1杂交,通过对双亲、F1和F2等不同群体穗部性状调查,分析82-3穗部性状在不同世代的遗传.结果表明,矮秆自交系82-3除穗轴较粗外,穗部其他各性状表现稳定,且优于亲本W1,F1超亲优势明显,尤其穗重和... 以矮秆资源82-3自交系为父本与高秆自交系W1杂交,通过对双亲、F1和F2等不同群体穗部性状调查,分析82-3穗部性状在不同世代的遗传.结果表明,矮秆自交系82-3除穗轴较粗外,穗部其他各性状表现稳定,且优于亲本W1,F1超亲优势明显,尤其穗重和穗粒重,超亲优势率分别达46.98%和59.51%,F2表现正态分布且超亲分离严重,为选择和改良奠定了基础;穗部各性状遗传力不同,轴粗的遗传力相对最高,达84.11%,其次为穗粗,达67.39%,而穗长的遗传力相对最低,仅为31.39%.相关分析表明,株高与单株产量相关显著,而穗位高与单株产量关系不大.因此,在资源改良或杂交种选育中,可以利用82-3的矮秆、大穗等优势,通过降低穗位以间接提高选系材料或杂交种抗倒伏风险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矮秆自交系 穗部性状 遗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