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well time estimation models for bus rapid transit stations
1
作者 Fazhi LI Zhengyu DUAN Dongyuan YANG 《Journal of Modern Transportation》 2012年第3期168-177,共10页
Bus rapid transit (BRT) systems have been shown to have many advantages including affordability, high capacity vehicles, and reliable service. Due to these attractive advantages, many cities throughout the world are... Bus rapid transit (BRT) systems have been shown to have many advantages including affordability, high capacity vehicles, and reliable service. Due to these attractive advantages, many cities throughout the world are in the process of plan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BRT systems.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BRT systems, many researchers study BRT operation and control, which include the study of dwell times at bus/BRT stations. To ensure the effectiveness of real-time control which aims to avoid bus/BRT vehicles congestion, accurate dwell time models are needed. We develop our models using data from a BRT vehicle survey conducted in Changzhou, China, where BRT lines are built along passenger corridors, and BRT stations are enclosed like light rails. This means that interactions between passengers traveling on the BRT system are more frequent than those in traditional transit system who use platform stations. We statistically analyze the BRT vehicle survey data, and based on this analysis, we are able to make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 I ) The delay time per passenger at a BRT station is less than that at a non-BRT station, which implies that BRT stations are efficient in the sense that they are able to move passengers quickly. (II) The dwell time follows a logarithmic normal distribution with a mean of 2.56 and a variance of 0.53. (III) The greater the number of BRT lines serviced by a station, the longer the dwell time is. (IV) Daily travel demands are highest during the morning peak interval where the dwell time, the number of passengers boarding and alighting and the number of passengers on vehicles reach their maximum values. (V) The dwell time is high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total number of passengers boarding and alighting. (VI) The delay per passenger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total number of passengers boarding and alighting. We propose two dwell time models for the BRT station. The first proposed model is a linear model while the second is nonlinear. We introduce the conflict between passengers boarding and alighting into our models. Finally, by comparing our models with the models of Rajbhandari and Chien et al., and TCQSM (Transit Capacity and Quality of Service Manual), we conclude that the proposed nonlinear model can better predict the dwell time at BRT st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well time model conflict factor bus rapid transit (BRT) station
下载PDF
新型钛合金保载-疲劳裂纹扩展特性研究
2
作者 陈小平 雷银慧 +4 位作者 曾庆波 袁青松 蒋泽 秦闯 韦朋余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46-1355,共10页
本文针对海洋结构物用的一种新型钛合金材料,开展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和复杂载荷谱下保载-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试验研究,综合探讨上峰值保载时间和下峰值保载时间对该新型钛合金保载-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规律;基于断裂力学理论,建立新型钛... 本文针对海洋结构物用的一种新型钛合金材料,开展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和复杂载荷谱下保载-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试验研究,综合探讨上峰值保载时间和下峰值保载时间对该新型钛合金保载-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规律;基于断裂力学理论,建立新型钛合金保载-疲劳裂纹扩展速率预报模型,采用试验方法验证该模型对新型钛合金保载-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的预报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新型钛合金材料疲劳裂纹扩展行为对上、下峰值保载时间较敏感,随着上峰值和下峰值保载时间的增加,裂纹扩展速率增加,但是裂纹扩展速率增加的趋势逐渐减小,即上、下保载时间对新型钛合金材料裂纹扩展速率的影响具有一定的饱和值。提出了新型钛合金保载-疲劳裂纹扩展速率预报模型,对复杂载荷谱下的保载-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进行了预报研究,预报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钛合金 保载-疲劳 保载时间 预报模型
下载PDF
Caputo分数阶切换线性系统的指数稳定性
3
作者 王其祥 龙飞 +1 位作者 莫立坡 杨靖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4-312,共9页
众所周知,与整数阶切换系统不同, Caputo分数阶切换系统的积分下界不能随子系统的切换而被更新,意味着在下界非一致的任意区间内不能直接取分数阶导数的分数阶积分.对此,本文给出了一个不等式(文中引理6)克服这一问题,并用1个数值例子... 众所周知,与整数阶切换系统不同, Caputo分数阶切换系统的积分下界不能随子系统的切换而被更新,意味着在下界非一致的任意区间内不能直接取分数阶导数的分数阶积分.对此,本文给出了一个不等式(文中引理6)克服这一问题,并用1个数值例子进行了验证.通过这一不等式,然后分别利用多Lyapunov函数方法和模型依赖平均驻留时间(MDADT)方法,给出了Caputo分数阶切换线性系统指数稳定的条件,并利用2个数值例子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puto分数阶切换线性系统 多LYAPUNOV函数 模型依赖平均驻留时间 指数稳定性
下载PDF
公共汽车中途站停靠时间模型 被引量:19
4
作者 彭庆艳 杨东援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0-62,共3页
公共汽车中途站停靠时间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在构建基本模型的基础上 ,针对时段、地段等不同因素 ,用系数对基本模型进行修正 ,给出了修正系数的求值方法以及推荐取值范围 ,并针对公共汽车等待、数次停靠等情况给出了模型的变化... 公共汽车中途站停靠时间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在构建基本模型的基础上 ,针对时段、地段等不同因素 ,用系数对基本模型进行修正 ,给出了修正系数的求值方法以及推荐取值范围 ,并针对公共汽车等待、数次停靠等情况给出了模型的变化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汽车 中途站停靠时间 模型 修正系数
下载PDF
基于最优化思想的磁流变抛光驻留时间算法 被引量:5
5
作者 张云飞 王洋 +2 位作者 王亚军 何建国 吉方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57-662,共6页
基于最优化思想研究磁流变抛光驻留时间算法。将驻留时间反卷积运算变换成矩阵运算,以实际加工要求为约束条件,建立关于驻留时间的最优化数学模型,利用最小二乘逼近和最佳一致逼近数学解法器对优化模型进行数值求解。仿真结果显示:该算... 基于最优化思想研究磁流变抛光驻留时间算法。将驻留时间反卷积运算变换成矩阵运算,以实际加工要求为约束条件,建立关于驻留时间的最优化数学模型,利用最小二乘逼近和最佳一致逼近数学解法器对优化模型进行数值求解。仿真结果显示:该算法收敛幅度大,计算效率较高,所求解满足数控加工要求。在自行研制的磁流变抛光机床上进行抛光实验,对有效口径为50 mm的圆形平面工件,经过4.7min抛光,PV值从0.191λ降至0.087λ,收敛54.5%,RMS值从0.041λ降至0.010λ,收敛7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抛光 驻留时间算法 反卷积 最优化数学模型
下载PDF
光学元件表面离子束抛光过程边缘效应抑制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晓静 王大森 +5 位作者 王刚 张旭 张宁 裴宁 聂凤明 齐子诚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49-355,共7页
目的为解决光学元件表面进行离子束抛光加工过程中存在边缘效应的问题。方法采用将驻留时间网格在面形采样网格的基础上进行延拓的方法来抑制边缘效应的产生,即将驻留点的网格范围向外进行延拓,使元件边缘部分的采样点中有去除作用的驻... 目的为解决光学元件表面进行离子束抛光加工过程中存在边缘效应的问题。方法采用将驻留时间网格在面形采样网格的基础上进行延拓的方法来抑制边缘效应的产生,即将驻留点的网格范围向外进行延拓,使元件边缘部分的采样点中有去除作用的驻留点的数量与中间部分相同,延拓距离大于离子束半径。使用截断奇异值方法求解线性方程组模型的驻留时间,分析仿真结果中边缘效应出现的原因。结果当驻留时间采用和面形误差同样的网格划分时,残留面形不收敛,且发生严重的边缘效应。当取截断参数k=80时,其面形PV值由初始的104.489 nm下降到11.675 nm,RMS值由28.009 nm收敛到1.572 nm,且没有边缘效应的产生。采用上述模拟结果作为实验设定参数,在平面光学元件上进行离子束抛光实验研究,抛光前后,PV值由102 nm降为37 nm,RMS由23 nm降为2 nm。结论实验结果验证了模拟结果的有效性,使用驻留时间网格延拓的方法可以避免边缘效应的产生,在此基础上进行离子束抛光,光学元件面形PV及粗糙度达到了非常好的收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束抛光 光学元件 驻留时间 线性方程组模型 边缘效应 边缘延拓 面形误差
下载PDF
光学反射镜组件离子束加工中的热效应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永刚 李昂 +2 位作者 孟晓辉 李文卿 张继友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2-78,共7页
针对空间光学载荷光学反射镜组件离子束加工时产生的能量传输及累积效应对组件胶粘层的物理性能产生的不利影响,文章根据离子源的能量分布特点,建立了离子束加工过程中的动态热传输模型;结合模型对驻留时间、束流分布参数、离子源功率... 针对空间光学载荷光学反射镜组件离子束加工时产生的能量传输及累积效应对组件胶粘层的物理性能产生的不利影响,文章根据离子源的能量分布特点,建立了离子束加工过程中的动态热传输模型;结合模型对驻留时间、束流分布参数、离子源功率产生的热效应进行了静态和动态分析;最后,在某直径1000mm非球面ULE玻璃材料反射镜组件的加工中进行试验,实测加工中的最高温度为47.19℃,与理论值基本一致,满足了胶层对温度阈值70℃的需求。文章可为确定反射镜组件的离子束加工工艺参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反射镜组件 热传输模型 驻留时间 束流分布参数 离子源功率 空间相机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停站时间建模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张碧纯 卢弋 《交通与运输》 2011年第B12期48-52,共5页
城市轨道交通停站时间不仅影响列车运行效率,还直接关系到上下车乘客的安全,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制定列车运行图的重要参数。基于理论分析和实测数据建立了停站时间与乘客上下车数和列车拥挤度的回归模型,通过SPS... 城市轨道交通停站时间不仅影响列车运行效率,还直接关系到上下车乘客的安全,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制定列车运行图的重要参数。基于理论分析和实测数据建立了停站时间与乘客上下车数和列车拥挤度的回归模型,通过SPSS软件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并基于实际测得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修正,最终得到了轨道交通停站时间的修正模型,为列车运行图编制提供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停站时间 建模
下载PDF
基于IMM的电扫描雷达参数控制算法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鉴福升 徐跃民 阴泽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4-298,320,共6页
针对电控扫描雷达目标跟踪中的资源分配问题,基于交互多模型算法(interacting multiplemodel,IMM),提出了一种对采样间隔和驻留时间两个参数进行联合控制的方法.在满足一定跟踪精度的情况下,相对只优化采样间隔的跟踪算法,更能节约雷达... 针对电控扫描雷达目标跟踪中的资源分配问题,基于交互多模型算法(interacting multiplemodel,IMM),提出了一种对采样间隔和驻留时间两个参数进行联合控制的方法.在满足一定跟踪精度的情况下,相对只优化采样间隔的跟踪算法,更能节约雷达资源.该方法不固定检测概率,只限制其最小值,更加接近实际.仿真结果表明了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扫描雷达 交互多模型 采样间隔 驻留时间
下载PDF
基于IMMPF算法自适应驻留时间的控制与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必旺 张利斌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14-17,23,共5页
为进一步提高雷达的目标跟踪性能,有效节省雷达的系统资源,在交互式多模型粒子滤波算法(IMMPF)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自适应驻留时间设计方法。在满足一定跟踪精度的情况下,由信噪比、测量误差协方差与雷达驻留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 为进一步提高雷达的目标跟踪性能,有效节省雷达的系统资源,在交互式多模型粒子滤波算法(IMMPF)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自适应驻留时间设计方法。在满足一定跟踪精度的情况下,由信噪比、测量误差协方差与雷达驻留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研究分析交互多模型粒子滤波算法,通过改变雷达工作参数,完成了雷达驻留时间的自适应设计。通过仿真结果分析表明,提出的自适应驻留时间设计方法与固定驻留时间算法比较,在保证跟踪精度的同时,减少雷达系统资源的消耗,在实际雷达系统设计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跟踪 驻留时间 交互式多模型 粒子滤波
下载PDF
站点驻留时间估计和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红红 杨兆升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30-133,139,共5页
针对公交车站点驻留时间存在较大变异性的特点,为了准确地预测公交车在站点的驻留时间,提高公交信号优先控制的效果,首先尝试采用概率模型来对公交车站点驻留时间进行估计和预测,但通过对多个站点的大量数据相关系数的计算和分析发现,... 针对公交车站点驻留时间存在较大变异性的特点,为了准确地预测公交车在站点的驻留时间,提高公交信号优先控制的效果,首先尝试采用概率模型来对公交车站点驻留时间进行估计和预测,但通过对多个站点的大量数据相关系数的计算和分析发现,下车乘客数和车上的乘客人数之间并不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不完全满足概率模型的假设条件,以此为基础,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并排除不显著因素,最后采用加权最小二乘回归模型来产生精确的参数估计。文中利用大量的实际调查数据,采用各种统计分析方法验证提出的站点驻留时间估计和预测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公交信号优先控制 驻留时间估计 加权最小二乘回归模型
下载PDF
公交车在站停靠时间建模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志谦 《城市公共交通》 2008年第9期23-25,共3页
本文在实际调查统计的基础上,研究公交车在站停靠的流程及其影响因素,对公交车在站停靠时间建立数学模型,并对其科学性和实用性进行检验。
关键词 公交站点 停靠时间 建模
下载PDF
舰船关键节点钛合金过载保载-疲劳性能研究
13
作者 李永正 孙晓鹏 +4 位作者 崔彭飞 张剑 王珂 秦闯 吴丽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7-21,共5页
通过对相关理论的研究,发现在梯形波载荷谱中,增加过载波形会对裂纹扩展速率有较大影响。因此,为了最大限度模拟服役环境的复杂性,研究舰船关键节点处材料的疲劳性能。本文分别对舰船关键节点处钛合金材料Ti-6Al-4V进行试验研究,设计并... 通过对相关理论的研究,发现在梯形波载荷谱中,增加过载波形会对裂纹扩展速率有较大影响。因此,为了最大限度模拟服役环境的复杂性,研究舰船关键节点处材料的疲劳性能。本文分别对舰船关键节点处钛合金材料Ti-6Al-4V进行试验研究,设计并开展了不同保载时间、不同过载比下的过载保载-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试验,并在试验的基础上,对所提出的考虑载荷次序效应的预报模型有效性进行验证,从而证明预报模型与试验结果有潜在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载 过载保载-疲劳 TI-6AL-4V 预报模型
下载PDF
小靶大基片镀膜的膜厚均匀性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海峰 薛莹洁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目的通过改变传统基片与靶材的相对运动方式,来实现小靶材在大面积基片上的均匀镀膜。方法采用基片绕中心轴做匀速旋转运动,靶材沿着基片半径做直线间歇运动,并建立了相应的理论模型,通过数值分析软件MATLAB对膜厚进行分析拟合,研究靶... 目的通过改变传统基片与靶材的相对运动方式,来实现小靶材在大面积基片上的均匀镀膜。方法采用基片绕中心轴做匀速旋转运动,靶材沿着基片半径做直线间歇运动,并建立了相应的理论模型,通过数值分析软件MATLAB对膜厚进行分析拟合,研究靶基距、偏心距、靶材运动方式对膜层均匀度的影响。结果在靶基距H=30 mm时,膜厚均匀性主要受到两个重要参数的影响:靶材在各径向运动等距点的停顿时间T和移动步长d。与靶材在各径向运动等距点的停顿时间T=C(C为常数)的情况相比,当靶材的停顿时间T与其在基片上的覆盖面积A成正比增加时,膜厚的均匀性得到极大的改善。同时,膜厚的均匀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靶材的移动步长,膜层之间的差异性随着移动步长的减小而减小,结果显示当移动步长d=5mm时的膜厚均匀性最佳。改善基片中心附近的膜厚分布可以通过增加靶基距来实现,结果显示在偏心距e=0 mm、靶基距H≥70 mm时,膜厚相对偏差δ均小于0.1。结论该方法改变了传统靶材固定不动的方式,在薄膜沉积过程中,通过调节靶材的移动步长和停顿时间,能有效减小膜层之间的差异,从而获得均匀度较高的薄膜,对实际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溅射 沉积速率 理论模型 膜厚均匀性 停顿时间 移动步长
下载PDF
典型双密封结构泄漏机理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韩琰 刘兴悦 +3 位作者 闫荣鑫 孙立臣 洪晓鹏 王凯 《真空》 CAS 2015年第6期27-33,共7页
使用氦质谱吸枪检漏法检测航天器管路双密封结构螺接头漏率时,常会发生漏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为了从理论上分析该问题的实质,本文建立了两种双密封结构泄漏过程的数学模型,分别考虑了分子流和粘滞流两种状态,并求解了数学模型的方程解... 使用氦质谱吸枪检漏法检测航天器管路双密封结构螺接头漏率时,常会发生漏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为了从理论上分析该问题的实质,本文建立了两种双密封结构泄漏过程的数学模型,分别考虑了分子流和粘滞流两种状态,并求解了数学模型的方程解析解,编制程序进行数值模拟仿真,形象地显示了双密封结构系统正压泄漏情况下,漏率、压力与泄漏时间关系的规律,及其影响泄漏时间长短的因素。并计算了不同初始条件下,双密封结构的漏率稳定时间。这些研究结果可直接应用于航天器管路双密封结构螺接头漏率测试候检时间评估计算,并对双密封结构系统的设计和泄漏安全评估,从理论上提供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密封结构 泄漏过程 数学模型 理论分析 数值仿真 候检时间
下载PDF
96.5Sn-3.5Ag钎料合金的时相关单轴应变循环变形行为及其本构关系研究
16
作者 罗艳 杨显杰 +1 位作者 高庆 蔡力勋 《应用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29-433,共5页
在室温下对96.5Sn-3.5Ag钎料合金进行了不同加载波形下的单轴应变循环实验。研究了在具有不同保持时间、不同应变率、不同应变幅值及其历史对材料的循环变形行为的影响。基于材料时相关变形行为,提出了统一粘塑性本构模型,并对该材料的... 在室温下对96.5Sn-3.5Ag钎料合金进行了不同加载波形下的单轴应变循环实验。研究了在具有不同保持时间、不同应变率、不同应变幅值及其历史对材料的循环变形行为的影响。基于材料时相关变形行为,提出了统一粘塑性本构模型,并对该材料的变形行为进行本构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该钎料合金单轴变形行为具有应变率、保持时间以及应变幅值依赖性。本构关系的预言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得一致性说明该种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材料的单轴应变循环变形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钎料合金 时相关变形 保持时间 应变率 循环加载 粘塑性 本构模型
下载PDF
基于切换系统的变体飞行器鲁棒自适应控制 被引量:5
17
作者 梁小辉 王青 董朝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38-545,共8页
针对变体飞行器变形过程的控制问题,将切换系统理论与多变量自适应控制理论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切换系统的鲁棒自适应控制器设计方法。首先,建立了变体飞行器纵向短周期线性切换模型,描述了飞行器的整个变形过程;然后,设计了一种改进... 针对变体飞行器变形过程的控制问题,将切换系统理论与多变量自适应控制理论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切换系统的鲁棒自适应控制器设计方法。首先,建立了变体飞行器纵向短周期线性切换模型,描述了飞行器的整个变形过程;然后,设计了一种改进的鲁棒自适应控制律,抑制了各类干扰和不确定性对系统的影响,实现了切换系统对参考模型的良好跟踪;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依赖驻留时间(MDDT)的切换控制律,保证了变体飞行器在变形切换过程中的稳定性,利用Lyapunov函数方法证明了本文方法最终一致有界。仿真验证表明,在存在外部干扰和各类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本文方法能保证飞行器在变形过程中精确跟踪参考模型,且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体飞行器 切换系统 鲁棒自适应控制 模型依赖驻留时间(MDDT) 参考模型 抗干扰
下载PDF
具有时延和丢包的非线性网络控制系统的切换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奇 刘斌 《高技术通讯》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68-1077,共10页
针对带有双边随机时延和丢包的非线性网络控制系统(NNCS),本文利用模型依赖的平均驻留时间(MDADT)方法研究了其系统的稳定性。采用Takagi-Sugeno(T-S)模糊模型表示系统中的非线性对象,使用不确定性方法表示系统中的随机时延,并使用切换... 针对带有双边随机时延和丢包的非线性网络控制系统(NNCS),本文利用模型依赖的平均驻留时间(MDADT)方法研究了其系统的稳定性。采用Takagi-Sugeno(T-S)模糊模型表示系统中的非线性对象,使用不确定性方法表示系统中的随机时延,并使用切换系统方法表示系统的丢包过程,建立了参数不确定性的离散时间模糊切换系统模型。进一步地,根据慢切换和快切换相结合的MDADT方法,给出了切换系统状态满足的指数稳定性条件。通过非线性倒立摆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并通过实验对比证明,对于处理非线性系统,根据T-S模糊模型所设计的模糊控制器比根据模型线性化后所设计的线性控制器具有更大的稳定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网络控制系统(NNCS) Takagi-Sugeno(T-S)模糊模型 切换系统 模型依赖的平均驻留时间(MDADT)
下载PDF
站点处非机动车对公交车辆停靠过程影响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韩志玲 严亚丹 王东炜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77-1081,共5页
以公交停靠站处,非机动车对公交车辆停靠过程的交通影响为研究对象,分析由于非机动车的干扰导致公交车辆进站、停靠、出站延误增加的机理.在停靠时间与上下客数量之间线性模型的基础上,引入非机动车辆的干扰影响,分别构建公交停靠站点... 以公交停靠站处,非机动车对公交车辆停靠过程的交通影响为研究对象,分析由于非机动车的干扰导致公交车辆进站、停靠、出站延误增加的机理.在停靠时间与上下客数量之间线性模型的基础上,引入非机动车辆的干扰影响,分别构建公交停靠站点处的车辆服务时间、停靠时间,以及单个停靠车位的通行能力计算模型.以郑州市2处公交站点为例,验证计算模型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并对直线式公交停靠站和准港湾式公交停靠站处,非机动车干扰影响程度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非机动车对公交停靠的影响是显著的;直线式公交停靠站点处,单个停靠车位通行能力降低13%;准港湾式公交停靠站点处,单个停靠车位通行能力降低6%.直线式停靠站点处受到的非机动车干扰影响更大;若考虑人均延误最小原则,对于直线式公交停靠站而言,公交车辆的最佳停靠位置为非机动车道宽度的1/3至2/3处.从而为公交停靠站点的设置及运行状况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公交停靠站 非机动车 线性模型 服务时间 停靠时间
下载PDF
网络控制系统的模型依赖平均驻留时间调度与控制 被引量:6
20
作者 朱信成 周川 陈庆伟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6-92,共7页
针对具有随机短时延的资源受限网络控制系统,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型依赖平均驻留时间的调度策略与反馈控制联合设计方法.该调度策略由模型依赖平均驻留时间和动态试一次就丢弃(try-once-discard,TOD)调度策略共同决定,将系统建模成带有参... 针对具有随机短时延的资源受限网络控制系统,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型依赖平均驻留时间的调度策略与反馈控制联合设计方法.该调度策略由模型依赖平均驻留时间和动态试一次就丢弃(try-once-discard,TOD)调度策略共同决定,将系统建模成带有参数不确定性的离散切换系统,基于多Lyapunov函数方法及线性矩阵不等式(linear matrix inequality,LMI)技术,给出了使闭环系统指数稳定的控制器设计和TOD调度策略下的各模态平均驻留时间条件.该联合设计方法降低了保守性,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系统模态之间的切换频率.最后通过仿真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控制系统 模型依赖 平均驻留时间 试一次就丢弃(TOD) 时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