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9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dal Analysis and Structural Dynamic Modification of Hollow Spindle
1
作者 吴文英 吴强 +1 位作者 叶国铭 蔡旭初 《Journal of China Textile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1999年第3期93-95,共3页
Dynamic parameters of hollow spindle are identified and sensitivities to mass and stiffness are calculated by using modal analysis based on CRAS system. A method of adjusting resonance frequency is also presented. All... Dynamic parameters of hollow spindle are identified and sensitivities to mass and stiffness are calculated by using modal analysis based on CRAS system. A method of adjusting resonance frequency is also presented. All of the work is useful for optimizing design hollow spind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LLOW SPINDLE MODAL analysis STRUCTURAL dy-namic MODIFICATION
下载PDF
System modeling and dynamic analysis of ISG hybrid power shafting
2
作者 周久焱 孙逢春 +1 位作者 程夕明 王志福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2013年第2期163-170,共8页
A system model is established to analyze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of an integrated starter and generator (ISG) hybrid power shafting. The model couples the electromechanical coupling shaft dynamics, the bearing hydro... A system model is established to analyze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of an integrated starter and generator (ISG) hybrid power shafting. The model couples the electromechanical coupling shaft dynamics, the bearing hydrodynamic lubrication and the engine block stiffness. The model is com- pared with the model based on ADAMS or the model neglecting the bearing hydrodynamics. The bearing eccentricity and the oil film pressure have been calculated under different hybrid conditions or at the different motor power levels. It' s found that the bearing hydrodynamics decreases the cal- culation results of the bearing peak load. Changes of the hybrid conditions or the motor power have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main bearing, but have impact on the motor bearing. A hybrid power sys- tem composed of a 1.6 L engine and a 45 kW ISG motor can operate saf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stem modeling integrated starter and generator (ISG) hybrid power system dy-namic analysis
下载PDF
Saline Water Irrigation Scheduling Through a Crop-Water-Salinity Production Function and a Soil-Water-Salinity Dynamic Model 被引量:16
3
作者 WANG Yang-Ren KANG Shao-Zhong +2 位作者 LI Fu-Sheng ZHANG Lu ZHANG Jian-Hua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03-317,共15页
Using a crop-water-salinity production function and a soil-water-salinity dynamic model, optimal irrigation scheduling was developed to maximize net return per irrigated area. Plot and field experiments were used to o... Using a crop-water-salinity production function and a soil-water-salinity dynamic model, optimal irrigation scheduling was developed to maximize net return per irrigated area. Plot and field experiments were used to obtain the crop water sensitivity index, the salinity sensitivity index, and other parameters. Using data collected during 35 years to calculate the 10-day mean precipitation and evaporation, the variation in soil salinity concentrations and in the yields of winter wheat and cotton were simulated for 49 irrigation scheduling that were combined from 7 irrigation schemes over 3 irrigation dates and 7 salinity concentrations of saline irrigation water (fresh water and 6 levels of saline water). Comparison of predicted results with irrigation data obtained from a large area of the field showed that the model was valid and reliabl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nvestment cost of the irrigation that employed deep tube wells or shallow tube wells, a saline water irrigation schedule and a corresponding strategy for groundwater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were proposed. For wheat or cotton, if the salinity concentration was higher than 7.0 g L-1 in groundwater, irrigation was needed with only fresh water; if about 5.0 g L-1, irrigation was required twice with fresh water and once with saline water; and if not higher than 3.0 g L-1, irrigation could be solely with saline 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盐生成函数 土壤水盐动态模型 盐水灌溉 调度
下载PDF
Secure Multi-keyword Search Supporting Dynamic Update and Ranked Retrieval
4
作者 Jingbo Yan Yuqing Zhang Xuefeng Liu 《China Communications》 SCIE CSCD 2016年第10期209-221,共13页
As cloud computing is becoming prevalent, data owners are motivated to delegate complex data managements to the commercial cloud for economic savings. Sensitive data is usually encrypted before being uploaded to the c... As cloud computing is becoming prevalent, data owners are motivated to delegate complex data managements to the commercial cloud for economic savings. Sensitive data is usually encrypted before being uploaded to the cloud, which unfortunately makes the frequently-used search function a challenging problem.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new multi-keyword dynamic search scheme with result ranking to make search over encrypted data more secure and practical. In the scheme, we employ a powerful function-hiding inner product encryption to enhance the security by preventing the leakage of search pattern. For the concern of efficiency, we adopt a tree-based index structure to facilitate the searching process and updating operations. A comprehensive security analysis is provided and experiments over the real world data show that our scheme is effici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cure search ranked search dynamic update cloud computing
下载PDF
Preliminary Design and Analysis of the DC Reactor for the ITER Converter
5
作者 杨拧 张明 +4 位作者 李传 宋执权 于克训 庄革 徐涛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3期273-277,共5页
The DC reactor is an important piece of equipment for restraining loop and ripple currents in the 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 (ITER) converter power supply system. As the reactor is operated at ... The DC reactor is an important piece of equipment for restraining loop and ripple currents in the 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 (ITER) converter power supply system. As the reactor is operated at a steady state of 27.5 kA and needs to withstand a peak current of 175 kA, so the design of the DC reactor used in the ITER converter power supply system is necessary. A new water-cooling dry-type air-core reactor is designed in this work. The detailed structural parameters are calculated by theoretical formulas, and then the structure is optimized by electromagnetic simulation with ANSYS. Finally, thermal and dynamic stability analyses are performed to verify the temperature and stress at a rated current of 27.5 kA and pulsed current of 175 kA.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mperature and stress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ITER converter power supply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ER converter REACTOR electromagnetic simulation thermal stability dy-namic stability
下载PDF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of Passenger Side Knee Slider Compression in Front Impact
6
作者 Chengyue Jiang Ke Wang +3 位作者 Hongyun Li Lihai Ren Shuang Lu Shanjun Ke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2019年第1期171-175,共5页
The influences of different design factors,as well as dummy posture,on an occupants' knee slider compression,w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Based on the vehicle geometry data,the simulation model,including both the mu... The influences of different design factors,as well as dummy posture,on an occupants' knee slider compression,w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Based on the vehicle geometry data,the simulation model,including both the multi-rigid-body and finite element(FE)part,was built up and validated with China 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C-NCAP)full impact to ensure the accuracy of the model.By adjusting the design parameters and the posture of the femur and lower leg,differe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passengers' knee slider compression were evaluated,with the help of MAthematical DYnamic MOdel(MADYMO)simulations.The study indicated that the leg posture,the stiffness of the IP and angles of the carpet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knee slider compression in this case.By decreasing the angle between the femur and lower leg from 133° to 124°,the maximum knee slider compression was decreased by 17.3% and by scaling the IP stiffness from 1 to 0.7,it could be decreased by 18.6%.Also,decreasing the angles of the carpet from 28° to 37°can help reduce the knee slider compression by 1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NEE SLIDER compression LEG POSTURE instrument panel design MAthematical dynamic MOdel(MAdyMO)simulation
下载PDF
基于无差拍预测算法的双向隔离型AC-DC矩阵变换器高动态电流控制策略 被引量:1
7
作者 梅杨 张家奇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90-1099,共10页
针对双向隔离型AC-DC矩阵变换器采用传统双闭环控制策略存在的控制参数多、整定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无差拍预测算法的高动态电流控制策略,通过引入无差拍预测算法对网侧电流进行控制,以减少控制器参数,消除数字控制时延。考虑到... 针对双向隔离型AC-DC矩阵变换器采用传统双闭环控制策略存在的控制参数多、整定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无差拍预测算法的高动态电流控制策略,通过引入无差拍预测算法对网侧电流进行控制,以减少控制器参数,消除数字控制时延。考虑到算法中电压电流检测量众多,故采用输入电压观测器以降低检测成本,减小采样误差的影响。变换器采用后级单重移相的调制方法来协调配合无差拍预测算法,其中参考输入电流指令与移相角为双射函数关系,简单易实现。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所提控制策略可以实现网侧电流正弦,功率因数接近于1;直流侧电压稳定,电流纹波率小于1%;直流电流在参考值突变时,跟踪快速且无超调、无振荡;同时,在变换器功率正向传输、反向传输以及正反向切换过程中,采用所提控制策略相比于传统的双闭环控制策略,电流动态调节时间分别缩短了69%、85%、67%。由此证明所提控制策略可以保证变换器良好的输入输出性能,并且相比于传统的双闭环控制策略在切换过程中动态性能得到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阵变换器 预测控制 控制器参数 无差拍预测算法 功率因数 动态性能
下载PDF
平面并联机器人离线PID控制优化研究
8
作者 刘一扬 王春燕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6-160,共5页
为了使平面并联机器人在闭环控制系统中具有更稳定的控制性能。对此,这里构建了平面五杆并联机器人动力学模型及其控制系统模型,给出了控制系统的增益矢量p。对机器人系统模型进行离线PID控制优化,通过控制增益来设计控制系统中的增益矢... 为了使平面并联机器人在闭环控制系统中具有更稳定的控制性能。对此,这里构建了平面五杆并联机器人动力学模型及其控制系统模型,给出了控制系统的增益矢量p。对机器人系统模型进行离线PID控制优化,通过控制增益来设计控制系统中的增益矢量p,从而实现非线性单目标动态优化(NLMODOP)。在NLMODOP中加入动态约束,采用带约束处理机制的差分进化(DE)算法求解平面并联机器人的非线性规划问题,进而处理不稳定的动态优化。对机器人模型中的五个连杆进行仿真实验,并对有无DE算法控制的仿真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相比于无DE算法,采用DE算法下的机器人系统模型的连杆跟踪位移基本无跟踪误差。说明基于差分进化算法的平面并联机器人离线PID控制优化具有较好的控制精度和跟踪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五杆并联机器人 离线PID控制优化 非线性单目标动态优化 差分进化算法
下载PDF
重大突发事件下中国金融风险跨市场多周期溢出效应研究
9
作者 姚登宝 余敏 刘畅 《山东财经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8-34,共17页
在重大突发事件频发的背景下,从多周期角度考察中国金融风险的跨市场溢出效应,对于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小波多分辨分析、DY溢出指数与风险溢出网络模型,从静态和动态角度测度了重大突发事件的短期、中期、长期内我... 在重大突发事件频发的背景下,从多周期角度考察中国金融风险的跨市场溢出效应,对于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小波多分辨分析、DY溢出指数与风险溢出网络模型,从静态和动态角度测度了重大突发事件的短期、中期、长期内我国金融市场间风险溢出的强度和方向,识别不同事件不同周期下的风险中心及演变规律。研究发现:从静态角度来看,中国金融市场平均风险溢出水平呈现随周期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欧债危机”时期的风险总溢出最小,市场在各个时期不同周期下的风险净溢出情况不同,净风险溢出、溢入市场不断变化;从动态角度来看,重大突发事件冲击下金融市场总体风险传染水平呈现先上升后逐渐平稳并回落的趋势,短期总溢出指数最低,中期最高,但在某些时期,短期总溢出水平可能高于中长期;不同重大突发事件、不同周期下风险的承担中心、风险在各金融市场间的传染路径均会发生变化。因此,在强化金融市场风险监管时,需要建立全流程风险防控体系以实现风险的有效处置,针对不同事件、不同周期的反应差异,实现金融风险的精准识别与重点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市场 重大突发事件 小波多分辨率分析 dy溢出指数 风险溢出网络
下载PDF
2000—2021年图木舒克市生态环境质量动态监测与评价
10
作者 王剑 管瑶 +5 位作者 贺兴宏 代云豪 陈艺伟 王育强 李会文 范德宝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5-473,共9页
为客观评价新疆图木舒克市驱动因素对其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选取图木舒克市2000、2011年和2021年3期Landsat影像数据,耦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土壤湿度(WET)、干度(NDSI)、地表温度(LST)4个指标,分析主成分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 为客观评价新疆图木舒克市驱动因素对其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选取图木舒克市2000、2011年和2021年3期Landsat影像数据,耦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土壤湿度(WET)、干度(NDSI)、地表温度(LST)4个指标,分析主成分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结合研究区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对图木舒克市近22 a来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动态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1)图木舒克市近22 a来RSEI均值从0.406升至0.476,生态环境质量变好面积远大于变差面积,改善区域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东南、西北地区,近22 a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2)通过对图木舒克市驱动因素进行分析,当地生态环境质量受人口、国内生产总值(GDP)、耕地面积、气候等因素影响,在驱动因素中社会经济因素对当地生态环境质量有显著影响。(3)通过构建RSEI并分析其驱动因素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可以高效、准确地对当地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动态监测与客观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木舒克市 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环境质量 驱动因素 动态监测
下载PDF
湖南省印支运动应力场特征及其动力机制 被引量:3
11
作者 柏道远 李彬 +1 位作者 曾广乾 杨俊 《华南地质》 CAS 2024年第2期252-269,共18页
长期以来,华南中部湖南印支运动的构造表现暨上古生界盖层褶皱的形成时代备受研究者关注,但至今仍存在显著的认识分歧。鉴此,本文在作者多年研究成果基础上,对湖南省印支运动早、晚两幕褶皱相关的区域应力场特征及厘定依据进行了系统总... 长期以来,华南中部湖南印支运动的构造表现暨上古生界盖层褶皱的形成时代备受研究者关注,但至今仍存在显著的认识分歧。鉴此,本文在作者多年研究成果基础上,对湖南省印支运动早、晚两幕褶皱相关的区域应力场特征及厘定依据进行了系统总结和阐释,并探讨了应力场形成的动力机制以及印支运动的其他相关问题,取得以下主要认识:(1)印支运动早幕发生于中三叠世后期,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变化很大,省境中带,自湘西北往南东至湘中、湘东南东部,总体由NNW向—近SN向→NW向→NWW向弧形偏转;南西带,由湘西南的NW向→湘中南的EW向→湘东南西部的EW向变化;北东带,由湘东北的SN向转为湘东地区的NW向、NWW向。印支运动晚幕发生于晚三叠世,区域最大主应力为SN向,湘中局部地区为NNE向。(2)印支运动早幕区域挤压应力场主要与华北地块向南、思茅-印支地块向北以及古太平洋板块向北西的挤压有关,呈NE向—NNE向展布的各次级块体之间的继发性陆内汇聚、NW向基底隐伏断裂左行走滑以及加里东期越城岭和苗儿山花岗质岩体的阻挡等也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印支运动晚幕SN向区域挤压应力场与华北地块向南的挤压、思茅-印支地块向北的挤压有关,局部NNE向最大主应力与NW向常德-安仁、郴州-邵阳基底隐伏断裂右行走滑有关。(3)古太平洋板块的NW向挤压或许是华南印支期NE向褶皱最好的动力学解释;湘中地区NE向褶皱发育程度远高于EW向褶皱,是前者早于后者的重要证据;湘中高挂山—四明山NE向构造隆起带是印支运动晚幕SN向挤压下,先期NE向构造软弱带横向压扁和垂向拉伸而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支运动早幕 印支运动晚幕 区域挤压应力场 动力机制 华南地块 湖南
下载PDF
基于局部回归模型的森林生物量动态变化分析
12
作者 卢士欣 贾炜玮 +3 位作者 孙毓蔓 张小勇 吴思敏 肖锐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8-156,共9页
基于丰林县地区4期Landsat影像和对应气象站点数据,结合该地区248块固定样地数据,利用全局回归模型(多元线性模型)和2种局部回归模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建立研究区乔木地上生物量和遥感因子之间的关系,选出最优... 基于丰林县地区4期Landsat影像和对应气象站点数据,结合该地区248块固定样地数据,利用全局回归模型(多元线性模型)和2种局部回归模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建立研究区乔木地上生物量和遥感因子之间的关系,选出最优模型来研究丰林县乔木地上生物量时空变化。结果表明:根据3种模型的模拟结果数据与实测值的分析对比可以发现,局部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要优于全局模型,加入时间特征的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模型评价指标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相比更为理想。统计得到研究区4个时期内总的乔木地上生物量分别为1.63×10^(7)、2.05×10^(7)、2.32×10^(7)、3.37×10^(7)t,4个时期的平均乔木地上生物量分别为54.82、68.98、77.87、113.46 t/hm2,乔木地上生物量呈现出逐期增加的趋势。利用遥感因子估测丰林地区的地上生物量,为未来该地区生物量分布的估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地上生物量 时空动态变化 遥感估算
下载PDF
新型刚柔耦合爬壁机器人虚拟样机建模与仿真分析
13
作者 韩力春 王黎明 +1 位作者 薛毓铨 侯佳欣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51,共10页
对于具有刚柔耦合性质的船用爬壁机器人在建立虚拟样机时,履带为多柔性体连接件,刚性体与柔性体机构之间难以建立配合关系及动力学约束,从而导致其不能完成仿真运动。针对此问题,文中依据DAE建模原理和SI2积分求解法提出刚柔分离建模方... 对于具有刚柔耦合性质的船用爬壁机器人在建立虚拟样机时,履带为多柔性体连接件,刚性体与柔性体机构之间难以建立配合关系及动力学约束,从而导致其不能完成仿真运动。针对此问题,文中依据DAE建模原理和SI2积分求解法提出刚柔分离建模方案。设计了刚柔耦合爬壁机器人,其由刚体性质的车体框架和柔体性质的履带移动机构组成。通过此建模方案有效地完成了机器人的多体动力学虚拟样机建模和仿真,联合仿真结果表明:机器人的越障能力提高了3 mm。基于此虚拟样机模型完成了实际样机的制作与试验,验证了此刚柔耦合爬壁机器人设计的合理性及刚柔分离建模方案的可行性,为履带式机器人领域的多体动力学虚拟样机建模提供了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爬壁机器人 刚柔分离建模 多柔性体 联合仿真 多体动力学
下载PDF
振动能量回收减速带建模与动力学特性研究
14
作者 郭炎 何仁 +1 位作者 廖旭晖 徐年尧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06,共7页
为了开发应用振动能量回收减速带,分析振动能量回收减速带参数与汽车悬架参数的耦合特性机理。首先分析了液压式振动能量回收减速带的工作原理;其次,研究了减速带的动态模型激励函数,并建立二自由度车辆—换能器模型,并从换能器的作用... 为了开发应用振动能量回收减速带,分析振动能量回收减速带参数与汽车悬架参数的耦合特性机理。首先分析了液压式振动能量回收减速带的工作原理;其次,研究了减速带的动态模型激励函数,并建立二自由度车辆—换能器模型,并从换能器的作用机理入手,通过复模态理论分析车辆—换能器的振动模型动力学特性;最后,依据振动能量回收减速带与汽车悬架系统的耦合动力学模型,对采用不同参数的振动能量回收减速带对汽车运动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从回收能量潜能大小的角度分析了汽车悬架参数对振动能量回收减速带运动特性的影响。为振动能量回收减速带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速带 振动能量回收 复模态理论 耦合动力学模型 动力学特性
下载PDF
基于ANSYS/LS-DYNA的高铁轴承动态仿真 被引量:4
15
作者 蔡森 周靛 +2 位作者 孔奎 张钢 姜笑颖 《轴承》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5-9,共5页
基于Solidworks建立某型号高铁轴承的实体模型,在ANSYS/LS-DYNA的平台上使高铁轴承承受径向、轴向载荷的联合作用,分析其在匀速直线和以最小转弯半径行驶情况下的动态特性。结果表明,轴承外圈在运动过程中承受更大的载荷,滚子运动接近... 基于Solidworks建立某型号高铁轴承的实体模型,在ANSYS/LS-DYNA的平台上使高铁轴承承受径向、轴向载荷的联合作用,分析其在匀速直线和以最小转弯半径行驶情况下的动态特性。结果表明,轴承外圈在运动过程中承受更大的载荷,滚子运动接近于纯滚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轴承 双列圆锥滚子轴承 显式动力学 有限元 动态仿真
下载PDF
HAN基ECSP凝胶模型的构建与分子动力学模拟
16
作者 李门 李天鹏 +2 位作者 郭爱强 刘建国 高欣宝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24年第2期28-36,共9页
目的从微观分子的角度对硝酸羟胺(HAN)基电控固体推进剂(Electrically Controlled Solid Propellants,ECSP)的性能参数进行模拟与计算。方法利用分子表面静电势(ESP)对HAN分子2种可能的构型进行优化和稳定性分析。通过真空非周期性分子... 目的从微观分子的角度对硝酸羟胺(HAN)基电控固体推进剂(Electrically Controlled Solid Propellants,ECSP)的性能参数进行模拟与计算。方法利用分子表面静电势(ESP)对HAN分子2种可能的构型进行优化和稳定性分析。通过真空非周期性分子动力学模拟得到聚乙烯醇(PVA)分子稳定构型,并以HAN基ECSP的主要成分按一定比例构建凝胶模型。基于RESP(Restrained Electrostatic Potential)电荷生成更准确的凝胶模型拓扑文件,并进行凝胶模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模型稳定分析以及模型参数计算。结果凝胶模型总能量相对平均值的周期性波动不超过7%。由于三维PVA链的包裹,H_(2)O分子的扩散系数被大幅削弱。氢键分析和径向分布函数表明氢键键长主要分布在0.2826 nm附近,PVA与H_(2)O间的氢键较少,H_(2)O与HAN、H_(2)O与H_(2)O之间的氢键较多。模型密度为1.405 g/cm^(3),与实验值吻合度高。在283、293、303 K下,HAN基ECSP凝胶模型的拉伸模量依次降低,剪切模量先增后减。在15 K/600 ps冷却速率下,HAN基ECSP凝胶模型的拉伸模量和剪切模量均增大。结论ECSP制备结束后,冷却过程中的环境温度不宜过高,否则容易造成ECSP力学性能的快速下降,快速冷却可以提高ECSP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控固体推进剂 硝酸羟胺 聚乙烯醇 凝胶模型 分子动力学模拟 力学性能 静电势
下载PDF
长余辉荧光粉SrAl_2O_4:Eu^(2+),Dy^(3+)光谱表征方法改进 被引量:1
17
作者 关妍 马艳子 +2 位作者 贾莉 王海荭 田曙坚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7-40,66,共5页
针对长余辉发光材料SrAl2O4:Eu2+,Dy3+掺杂体系,从饱和激发时间、样品表面状况、入射光的强度和角度等影响其固体荧光光谱的各因素逐一进行研究,探索满足该类材料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测试要求实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当测试条件设定为样... 针对长余辉发光材料SrAl2O4:Eu2+,Dy3+掺杂体系,从饱和激发时间、样品表面状况、入射光的强度和角度等影响其固体荧光光谱的各因素逐一进行研究,探索满足该类材料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测试要求实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当测试条件设定为样品台位于30°,以365 nm紫外光作为激发光,激发狭缝6 nm,发射狭缝0.5 nm,饱和激发时间180 s且样品背面不透光时,样品发射光谱具有很高的检测灵敏度和重复性,并且测试的相对偏差可以控制在3%以内,基本满足固体荧光强度定量测试要求,可以作为一种更方便、快捷的检测手段应用于固体荧光材料制备方案优化、材料性能评判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AL2O4 EU^2+ dy^3+ 光致发光 固体荧光强度定量分析
下载PDF
双三角点阵夹芯结构低速冲击下的动态响应与失效机制
18
作者 杨思鑫 曹忠亮 顾付伟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34,共10页
采用非线性有限元仿真方法研究双三角点阵夹芯结构抗冲击性能,使用直径为16 mm的半球形冲击器以不同的冲击能量分别对夹芯板的节点和基底位置进行冲击,研究了点阵夹芯板的失效机理和动态响应,以及各个变量对夹芯板的抗冲击性能的影响规... 采用非线性有限元仿真方法研究双三角点阵夹芯结构抗冲击性能,使用直径为16 mm的半球形冲击器以不同的冲击能量分别对夹芯板的节点和基底位置进行冲击,研究了点阵夹芯板的失效机理和动态响应,以及各个变量对夹芯板的抗冲击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双三角点阵夹芯结构的主要失效形式为面板的基体拉伸破裂;芯子的失效形式受自身结构和受力方式影响,主要为脆性坍塌断裂和塑性变形。载荷-时间曲线表明,冲头能量与冲击位置对夹芯板的损伤失效行为有着显著的影响。相同冲击能量下,与基底冲击相比,夹芯板在节点冲击时的损伤程度及载荷峰值都更优,抗冲击性能更加优异;高冲击能量下,节点冲击的吸能效果更优,但二者载荷变化趋势却越来越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阵夹芯结构 有限元仿真 抗冲击性能 失效机制 动态响应 复合材料
下载PDF
发动机前端附件带传动系统动态特性研究
19
作者 郑光泽 晏蓬渊 +1 位作者 吴玉 李晓峰 《机械传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5-132,共8页
考虑各附件轮时变负载、时变激励、多楔带纵向刚度、径向刚度和弯曲刚度的作用,利用Simdrive软件建立了内层和外层发动机前端附件带传动系统动力学分析模型;对系统的静态特性进行评估,采用Galerkin法进行系统空间离散,利用隐式多步法求... 考虑各附件轮时变负载、时变激励、多楔带纵向刚度、径向刚度和弯曲刚度的作用,利用Simdrive软件建立了内层和外层发动机前端附件带传动系统动力学分析模型;对系统的静态特性进行评估,采用Galerkin法进行系统空间离散,利用隐式多步法求解加速工况下系统的动态特性,得出附件轮转速波动、张力波动、带-轮间滑移特性的影响因素;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适当增加初始张力、曲轴轮包角和惰轮2处添加自动张紧器的改进方案。对比分析得知,添加自动张紧器时,发动机前端附件带传动系统的动态特性得到了有效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楔带 带传动系统 GALERKIN法 隐示多步法 动态特性
下载PDF
自我决定理论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优化路径探究
20
作者 汪为 《昌吉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23-128,共6页
在自我决定理论视域下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破解课程思政建设中为“思政”而“思政”、学生主体性缺失等困境,提升思政铸魂育人实效的有效路径。“大思政”格局背景下,需要深入挖掘高校课程思政育人元素,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以... 在自我决定理论视域下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破解课程思政建设中为“思政”而“思政”、学生主体性缺失等困境,提升思政铸魂育人实效的有效路径。“大思政”格局背景下,需要深入挖掘高校课程思政育人元素,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以学生个体特征及学习需求为基础,为学生创设利于生成学习动机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由被动接收知识转变为主动接受价值引领,在内化思政元素的过程中提高思政育人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决定理论 课程思政 育人元素 自主动机动态调节机制 内化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